热电厂供热事故的应急预案(通用3篇)

发布时间:

热电厂供热事故的应急预案(通用3篇)

热电厂供热事故的应急预案篇1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根据设计的施工图纸、国家有关标准、规范(《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xx、《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xx),工程工期、现场条件及业主单位要求,建筑安装工程特征,结合我方施工能力,现场条件、质量安全措施,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前提下编制本项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北京住宅,本工程为宏鑫花园B地块住宅项目,地上由五栋独立的板式住宅组成,地下室二层,连通地面上五栋住宅。建筑面积为150139平方米。其中1#,3#,5#地上为31层,2#,4#地上为26层。动力站房及锅炉房设在地下一层。

冬季供暖热源为自设锅炉房,两台锅炉提供采暖热水,末端采用天棚辐射采暖盘管,埋于天花板处,各层管井内设分集水器,分层控制。系统满水量为280m3,主供回水管线由动力站接至各楼立管,分为高区、低区、新风三个系统,冬夏共用,由分集水器实现冷暖切换。

三、采暖工艺流程

管道系统完善→设备吊装完毕→设备接管完毕→立管与主管隔离开→水管附属阀门安装→系统水压试验→系统冲洗→设备接电完成→单机试运转→外围护结构密封完成→锅炉热水供应→阀门控制→系统试运行→调试完成→系统正常运转→交付使用

四、工程采暖范围

目前本工程已经确定的采暖范围为1~5#楼地上部分,采暖要求条件:该范围内的土建结构必须围护起来,外窗玻璃必须安装完毕,锅炉具备点火条件,地下室空调水主管道及主管阀门安装完毕,地上部分天棚采暖用分集水器连接并试压冲洗完毕,机房设备安装完毕,水管接管完毕;设备接线已经完毕;在采暖要求完成情况下,临时采暖可以进行。

五、采暖所用设备

采暖所需要的设备集中在动力站房内,包括分、集水器、锅炉、供热一次二次循环水泵、热水补水系统、海绵铁除氧器、板式换热器、锅炉等。必须保证供热设备及其配套附件安装完成、调试合格的情况下运转管道系统,将热水送至系统末端。

六、临时供暖条件

1、采暖管道系统的完善,试压完毕。

2、用户末端的设备安装完毕,管道末端连接试压冲洗完成。

3、机房内的热源提供,各类设备的试验及调试完成。

4、外围护结构的封闭完成,玻璃安装完成,防止外围结构耗热量太大,造成水管冻裂。

5、临时泄水方案的确定,保证在紧急情况下系统的水有处可放,不至于耽误而造成大面积的跑水或管道冻裂。要求排水池内的污水泵达到正常工作状态。临时排水池设置在动力站房南侧集水坑内,做临时管线由冷却水立管洞接至工地南门外市政雨水排水沟。

热电厂供热事故的应急预案篇2

一、总则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结合学校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保证实验室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保护实验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损失。

(三)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明确分工,依法规范。对突发安全事故反应迅速,科学处置。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小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研究生处、公安处、后勤管理处、发生事故的学院等。指挥小组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家小组。各学院成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由发生事故学院的院长负责指挥、协调,具体成员由学院确定。

(二)各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科研实验室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研究室负责人担任应急救援小组组长,负责制定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三)事故初起阶段,在研究室负责人、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现场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的'领导下,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协同处置突发事件。实验中心主任或研究室负责人无法处置的安全事故,立即通知学院领导,由学院应急处置工作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学院无法单独处置的突发安全事故,已造成人员伤亡,或不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的突发安全事故,由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处置。

三、运行机制

(一)预防

1、实验室工作人员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首先完善预防、预警机制,开展风险评估分析,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由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研究室负责人对实验设备配置、个人防护、应急设备器具、实验室安全行为、安全操作规程等做出明确规定。

3、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储存室。对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样本,加热设备,压力容器,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剧毒、高毒、强酸、致癌、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使用登记制度。

4、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强日常安全巡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管理,在实践中经常演练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6、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研究室负责人要加强实验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实战能力。

(二)预警

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危险品建立档案和使用记录,发现遗失、不当存放,立即处置。

2、重视实验人员健康检查,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立即报告、处置。

3、严格执行安全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对存在不安全行为的人员,有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用品用具,及时发出书面预警通知,提醒相关人员提高警惕。

(三)安全状态监测

1、实验室日常工作中,与实验有关的所有人员均有义务对实验室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举报,对举报有功人员由学院进行奖励。

2、实验过程中,注意监控实验室内的状况,包括仪器主机、附件,特别是气体贮存容器及其主要连接件(管路、阀门等)是否正常;水、电、气状态是否正常;实验室内有无异常气味、响声;(非正常)火苗、火花;空气中有无不明烟雾,地面上有无不明液体、固体等。

3、仪器设备检查由实验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包括对仪器设备电气性能的评估;对装载易燃气体钢瓶或其他容器的安全检测;对化学试剂存放使用的安全性检查;对实验室水、电、气运行状况的检查等。

(四)信息报告

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在自救的同时立即向所在单位负责人汇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如经初步处理仍无法控制,要立即通知学院领导、学校公安处、地方应急处置单位等,请求协同处理。事故基本控制后,及时对突发事故进行侦测、调查,综合评估,控制危害蔓延。

四、部分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一)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传播应急处置

1、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接到传播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对传播事故进行确认,并对传播的病原体性质及扩散范围进行充分评估。

2、立即封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防止微生物扩散。

3、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留取本底血清或相关标本。

4、对造成污染的工作环境及污染物进行消毒。

5、配合医院等有关部门开展进一步调查。

(二)试剂操作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1、强碱腐蚀。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清洗,然后再用水冲洗。若溅入眼内,用硼酸溶液冲洗。

2、强酸腐蚀。先用干净毛巾擦净伤处,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冲洗,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甘油。若溅入眼内,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3、液溴腐蚀。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甘油或酒精洗涤伤处。

4、氢氟酸腐蚀。先用大量冷水冲洗,再以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然后用甘油氧化镁涂在纱布上包扎。

5、苯酚腐蚀。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4体积10%的酒精与1体积三氯化铁混合液冲洗。

6、误吞毒物。常用的解毒方法有:给中毒者服催吐剂,如肥皂水;灌水或服鸡蛋白、牛奶和食物油等,以缓和刺激,随后用干净手指伸入喉部,引起呕吐。注意磷中毒者不能喝牛奶,可用5—10毫升1%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开水内服,引起呕吐,然后送医院治疗。

(三)仪器设备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1、金属外壳的仪器设备要有充分的接地保护,如仪器设备漏电导致人员触电,首先切断电源,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拉触电者,也不能用金属或潮湿的物品挑电线。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通知医院治疗。

2、仪器使用中的容器破碎及污染物质溢出,立刻戴上防护手套,按照仪器的标准作业程序关机,清理污染物及破碎玻璃,再对仪器进行消毒清洗,同时告知其他人员注意。

(四)火灾事故应急处置

1、实验室应按规定配备灭火器、灭火毯、沙箱、消防栓等消防器材,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常检查消防器材的有效性并熟悉其操作规范,清楚安全通道所在位置。

2、局部起火,立即使用灭火器、灭火毯、沙箱等灭火;发生大面积火灾,实验人员已无法控制,应立即报警,通知所有人员沿消防通道紧急疏散。同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向学院领导报告,有人员受伤时,立即向医疗部门报告,请求支援。人员撤离到预定地点后,实验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学生干部立即组织清点人数,对未到人员尽快确认所在的位置。

(五)污染事故应急处置

1、实验室发生污染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尽快通知实验中心主任或科研实验室负责人,救助受伤人员,尽可能防止污染区扩散。

2、实验中心主任或科研实验室负责人接到通知后,迅速到达现场,指导相关人员实施紧急救援,如发现事故难以控制,要尽快通知分管院长,并请求相关部门援助。

3、发生事故的学院领导应针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组织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处置方法科学有效。

五、应急响应的终止

在突发安全事故得到彻底控制,经突发事故处理指挥小组确定,终止应急状态。

六、善后处理工作

(一)在事故应急响应终止后,突发事故处理工作小组人员必须做好事故过程、损失及其他相关情况的整理、统计、记录工作。

(二)事故现场调查完毕,即可对现场进行善后处理并恢复其正常状态。

(三)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以后的防范工作。

七、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保障

(一)通信保障。当安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现场处置,同时上报相关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作好记录,保证应急处理信息的畅通无阻。实验室相关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手机应保证24小时开通。

(二)技术保障。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加强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加强实验室安全监测与预警方面的业务培训,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

(三)预案管理。应急预案要定期评审,并根据形势变化和实施情况及时进行完善修订。

热电厂供热事故的应急预案篇3

一、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原则

1、早预防。要求学校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及后勤服务工作,坚持依法办学,规范操作,及时排查和消除学校的各种消防隐患。

2、早发现。落实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上报,采取相应整改措施。

3、早报告。要求各校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定期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4、早救治早隔离。要求执行谁发现谁首先受理的制度,发现消防事故,立即组织人员疏散,拨打火警电话,控制局面,最大努力阻止火灾的进一步发展;发现伤情或病情,立即组织人员送医院救治。

二、成立火灾突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蔡振军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乐山镇中心学校,由李显红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办公。

三、应急工作分工:

1、现场处理组:

组长:

成员:

职责:尽快到达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在第一时间向教育局报告情况;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各职能人员投入工作;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有关指示。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

2、通讯联络组

组长:

成员:

职责:控制现场,做好人员的疏散自救工作,维护秩序,防止发生混乱局面;组织班主任管理好学生;

3、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职责:做好通讯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医疗救护的后勤工作;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四、应急处理措施

1、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携带灭火器赶到现场进行扑救。

2、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报告内容包括:学校名称、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报警人及现场火情。

3、在向学校、教育局领导报告同时,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

4、组织师生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不得组织学生抢险,教师扑救要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5、学校有关人员第一时间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在消防队到来之前切掉火区电源,带上灭火器材和使用消防设施进行初期灭火,抢救学校财产,尽可能使学校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6、领导小组成员,对校园起火原因及财产损失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记录在案,写出书面报告向教育局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