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案(通用20篇)

发布时间:

《桃花心木》教案(通用20篇)

《桃花心木》教案篇1

【教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设计理念】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因此,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2、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1、谈话交流。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

2、揭题读题。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自己亲手栽种的花木常常是百般呵护、精心照料。有一位高个子种树人,他也种了一种树,这种树挺特别,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而且这种树的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还是世界名贵木材呢!想知道这种树的名字吗?对了,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桃花心木。

3、设问读文。那么,在这些桃花心木还是小树苗的时候,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它们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句段。

设计意图:学习应基建于学生的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关于养花或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为下文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与众不同埋下伏笔,又能让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步入课文学习。紧接其下对桃花心木进行“特别介绍”,并随即设问,则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

1、读奇怪表现。谁给大家读一读,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指名数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

2、感知不同之处。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和我们通常栽培花木有什么不一样?

3、生发疑问。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4、小结过渡。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向种树人倒了出来。

设计意图:看似小结过渡,可有可无,实则是借“小结”来激励和渗透,暗示学生无论在读书时还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质疑。

三、读中深究,交流感悟:〖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

1、自由朗读。那么,种树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把他的话找出来,仔仔细细多读几遍。

2、角色转换,多次感知。谁能来当一当种树人,给大家说一说:你种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没规律呢?

(评一评:种树人当得像不像?谁再来当当?老师也想来当一当,大家欢迎吗?)

设计意图:阅读的理想境界是学生能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情感体验。但对小学生而言,决大部分还缺乏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还很难自发地“走进”课文,达到“对话”境界。这就需要教师铺设台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其间。多层次地“读”就是一种很好的阶梯。以上环节先承接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让学生“找一找,仔细读”,再通过“当一当种树人”、“评一评,比一比”等方式进行角色转换读,目的正在于让文字内容、种树人形象渐益鲜活起来。这样就为学生与文本能够对起话来作了充分的积淀与孕伏。

(二)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1、读中抓住要点。种树人,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2、出示重点句,细加品味。

句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句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句3: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

(先后顺序视实际情况而定)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

设计意图:“对话”不是空洞之语,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应能够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读懂重点所在,这也是学生阅读应练就的最基本能力;其次才是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等与文字内蕴的东西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等。所以这部分教学先设置了“用一句话介绍你这样种树的原因”这样一个角色转换情境,让学生紧承其上,在多遍读的基础上练习抓住要点;后面的想一想、议一议“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开放的话题,它引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三)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应该是个一断建构、不断解构、再重新建构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一个努力促进者,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到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种种奇怪的表现时,曾质疑,曾指责,甚至感到愤愤不平。可此时此刻,当深入与种树人的解释进行对话后,学生的原有认识已经变化了。引领学生进行思辩,就是意在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

四、启发引领,升华感受:

1、看来大家对高个子种树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我”,他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2、结合交流品读、领会作者的感悟。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文中“我”的表现恰恰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去攫取有意义的东西,他还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从而激励自己。这些对学生的成长而言,不都是极有价值的资源么?而通常学生学课文,关注文字内容本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营养”的很少。因此,教师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及时的引领就很重要。更何况,将学生的视线由种树人引向“我”,还可顺理成章让学生感知全文的行文脉络,并引发对文中作者那段感悟的理解和讨论。可见,此处的设计有一举多得之功效。

附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种树人树的成长

不确定(人的成长)

懂规律独立自主

懂真爱经受考验

《桃花心木》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情感目标: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

萎()秧()番()锻()勃()委()殃()翻()段()脖()

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

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尽量用书上的话)

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

◇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1.指名读书中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3.“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说种树人的话。

◇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桃花心木》教案篇3

一、激趣――迁移――导入

1猜年龄明方法(看――想――问――知)。

2读课文理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看、想、问、知)。

二、学习――探究――训练

1、学习“看”的部分。

a读课文,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b请学生用最精炼的一句话概括作者的所见。

c根据练习,训练语言,检验所知,出示小黑板,填空:

种桃花心木的人()常来浇水,()没有规律,既不(),也不()。

时间与水量都_________。

2、学习“想”的部分。

a读课文,说说作者在想什么?

b将带问号的句子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c再读课文,让学生明白同一个句子在表达上可用不同的形式。

d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学习“问”的部分。

a根据内容,分小组读课文。

b将转述句改为直述句,强调注意标点的运用。

c抓“忍不住”引导学生朗读。

4、学习“知”的部分。

a抓“笑”拓展,说说种树人为什么笑了?

b读课文,说已知。

c出示一段话,与文本对比体会。

树苗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自然就会枯萎了;如果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d抓“语重心长”,先理解,再读段落。

e质疑。

三、学文――谈话――明理

a读倒数后两个自然段,联系生活谈“独立自主”。

b师质疑:课文为什么要写这两个自然段?

c抓最后一段中的“再”“也”两个字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d扮演角色(种树人、“我”、桃花心木),检验学习效果,升华思想感情。

四、总结

a从种树人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b从“我”身上我们又明白的了什么?

c结合板书,谈学习的方法(看――想――问――知)。

(本教案由李素娥老师根据听课记录整理而成,在此表示感谢!)

《桃花心木》教案篇4

一、课文分析

《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本课时教学,把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二、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相关知识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正如俗话说得那样:“不经风雨,难成大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七、教学步骤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桃花心木,通过句子的品读感受种树人的奇怪。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3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种树人说的话的意思,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

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二、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四、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

3、交流汇报: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齐读课题

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思考: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学生介绍

提出心中的问题

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板书设计: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

《桃花心木》教案篇5

荣成市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桃花心木

课时

一课时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语重心长、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方法设计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在学习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本课的教学,要把大胆提问,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组块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3.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组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组块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第二课时组块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1.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育人的道理是文章的写作意图,因此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容易认识到生活的磨难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难以深刻感悟到育人的道理,因此这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方法】1、启迪发现引导探究2、创设情境,鼓励对话【学法指导】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是: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感悟。【教学程序】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检查生词掌握情况二、提出问题,找到答案三、研读课文,感悟哲理1、启迪发现,顺学而导:2、深究解疑,感悟用心:⑴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他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⑵发表见解,感悟种树人的用心:①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来说。②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来说。③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⑶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⑷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3、借树寓人,感悟生活:⑴过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生活中的不确定”会有什么?⑵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14自然段。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总结全文:2、拓展延伸:五、推荐阅读《野百合》《梅花》《马蹄莲》《高原红柳》一、听写生字词。二、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说出自己从哪里找到了答案。三、练习朗读四、说一说一棵小树苗如何能长成参天大树?五、学了课文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课堂练习一、听写生字词。插秧枯萎依赖锻炼优雅语重心长二、理解课后第二题的两个句子。三、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学生汇报交流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8.教师小结:组块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组块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2.借物喻人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树成材

不确定

人成人

(借物喻人)

课后反思《桃花心木》这篇文章,语言质朴无华,道理也浅显易懂,学生自己读书,就可以明白。于是,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从书中找到答案,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发言不是很积极,提出的问题也是一目了然,使这一环节没有充分进行下去。学生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得不够到位,作为老师应抓住课文中的字词,具体化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多多磨练自己,在不确定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桃花心木》教案篇6

教学目标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种树人的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关于林清玄的资料。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

(1).学会本文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自由读课文

(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直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得更近。)

四、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之间互动竞争,进行朗读比赛。)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主动探究,悟道理。

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精读,领其意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三)、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四)、深化感受拓展延伸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课题4*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

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得成功的道理。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演示文稿。搜集关于面对失败勇敢坚强的故事。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桃花心木》教案篇7

梁展张韶华

------------------------------------------------------------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动情地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同学们,当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你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高兴、激动、兴奋……)

是啊!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学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他是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姐姐为了照顾他,辍学工作,赚钱供他上学,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呵护得无可挑剔,从小到大十几年不让他干任何家务活,只要求他努力学习。读到高三毕业,他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际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奈,又喜又忧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学报到,但学校不允许这种情况的陪读,姐姐千叮咛万嘱咐后担心地离开了。他坚持不到3天便哭着打电话要姐姐来接他。因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头学习,他一切都不会做。结局是遗憾而又令人无奈的,他退学了,与已经实现的大学梦想做了最后的告别。

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位可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是他的错?是爱他的姐姐的错?还是谁的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教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之间互动竞争,进行朗读比赛。)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

.①同桌组合练习。②推荐上台表演。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可以自由发挥。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桃花心木》教案篇8

《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名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茁壮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

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如何挖掘文字背后的含义,与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4、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回顾教学过程中的呈现,反思其中所得所失:

一、导入

妈妈,请放开你、春天一样温暖的手,让我独个儿在坎坷的路上、磕磕碰碰向前走。别担心我会跌跤,即使摔破细嫩的皮肉,我也不会拉着你的衣角哭泣,在风雨里浑身发抖。妈妈,请你相信。我不是一只胆小的狗。在一次次摔跤之后,我才能肩挑泰山走过九十九条沟。妈妈,亲爱的妈妈,请松开你慈爱的手,让我踩着坚实的土地,跟困难和胜利交朋友。

读诗后交流,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反思:以同类主题的课文来引出对新课文中心的把握,使学生带着对主题的了解解读课文,直截了当。

二、种树部分教学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如此,种树又怎么样呢?让我们来听一段录音,想一想种树人种桃花心木苗的特点。

2、交流:种树无规律。

3、没有规律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浇水不同时,浇水量也不相等。

反思:找出句子并不难,对句子进行分析,概括出无规律的两方面,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字面转入对作者的写者意图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4、看着种树人如此种树,我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同学们,如果我是种树人,你是林清玄,你们想问些什么问题呢?

5、同桌之间一个演作者,一个演种树人,进行一问一答式对话。

6、请同桌上台展示:

注意与人对话时的称呼和礼貌。

有些句子可以与原文不同,可以增可以减。

反思:在读中整体感知,通过与文本的多维对话,来感知文本所蕴含的哲理。情境展示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运用于生活实际中的口语交际,使文本生活化,恰当的称呼要求使学生体会交际时的“有礼”。

7、投影出示填空题: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而且水量___,那么树苗就会养成___,根就会___。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___,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___,也会___。

因此,我浇水只是模仿___,让树苗在___汲水生长,这样,树木就学会了___。这种在不确定中存活的树木,要___是不成问题的。

反思:从开放式的对话交流,再以填空形式出现,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再度认识。读后的活用,用后的对知识的再理解,使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更加牢固。

8、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旁边的桃花心木苗们听到了,他们会怎么想呢?投影出示:如果我是一棵___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___。

理解,读。

(提示:茁壮成长、即将枯萎、已经枯萎。)

9、读到这里,让我明白了一个种树的道理。同学们,课文中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如何种树呢?

读: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0、前后联系,种树与育人融合。

(投影出示)

读,感受。

育人如种树,在不确定中生活,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11、种树人自信地种树,长大后的桃花心木怎么样了呢?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投影出示:

我想对对种树人说:……

我想对已枯萎的同伴说:……

我想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

我想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反思:以想象性的说话训练,再次要求学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说话训练,使文本中的重要句子通过不同方式来品味,来运用,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和创新。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三、积累句子

不经风雨,难成大树。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总结

一篇散文、一卷书香、一个道理、照亮一生。

【教后思所失】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一个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而教师的过程设计环节太多,学生的说话训练与问题思考都欠缺一定的时间。这样就影响了教学设计的落实,也难以体现学生个性阅读的亮点。

文本中有一条作者的思想情感线路: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如果教学中沿着这条线索设计,可能更能挖掘文本的情感意识,而在教师的引领下,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走入文本,应该能更深地走入本进行感悟。

《桃花心木》教案篇9

黑龙江省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三届“精英杯”展示课特等奖《桃花心木》

课堂教学实录(阅读课)

执教者:鹤岗所晶实录作者:赵宏军师:孩子们,一会儿啊我们要在这里上一节语文课,虽然哪我们是头一次见面,但是我能感受到你们哪非常聪明,而且是会学习的孩子。因为我发现你们在刚进来的时候有许多同学在认真的观察大屏幕,那谁能说说看大屏幕,你了解到什么了?你讲!

生:我了解到我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叫《桃花心木》。

师:还有谁来说说?

生:我了解到今天给我们讲课的老师叫所晶老师。

师:同学们叫我所老师,好,还有吗?不有吗,我是?

生:老师是鹤岗市育苑小学的。

师:育苑

生:育苑小学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我们学习语文哪就应该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表达。所老师相信,在今天的这节语文课上,你们一定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啊?

生:有!

师:好,那咱们就上课!

生:立,礼,老师,您好!身左转,各位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名篇《桃花心木》。齐读

生:桃花心木

师:同学们,桃花心木是一种树,课前谁收集到这种树的资料啦?好,你来讲。

生:常绿樵木,树皮呈淡红褐色,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国树,原产南美州,中国南部也有栽植。树高可过50米。

师:嗯,你预习的真充分,那叫常绿樵木。同学们,咱们同学有见过桃花心木的吗?桃花心木啊大多生长在南方,我们北方的孩子很少见到,不过没关系,所老师已经收集到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屏幕出示资料)同学们看,这就桃花心木,它是世界上珍贵的树种之一。这呀,是桃花心木的树苗,再看这一棵,他是成年的桃花心木。成年的桃花心木啊一般高过15到20米。有6层楼那么高呢。孩子们,欣赏过后,你有什么感受啊?

生:桃花心木可真高啊,种他的人一定费了很大的力,他非常的厉害,能种出这么高大的树。

师:嗯,谁再来讲讲啊?

生:桃花心木它长得非常高,老师你刚才说它有6层楼那么高,就是说这个桃花心木用好几年才能长成的。

师:是啊,孩子请坐,看来呀花心木真是一种很特别的树质嘛!那我们的作家林清玄也发现了桃花心木的特木的特别之处,并且呀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注意读好粉色的词语,好,开始。可以大声练习孩子们!

生:学生练习读。

师: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一听,好,请你来读一读。

生:“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怎么笔直。从前老家房后山上的林场有许多这种树,但那是高达几丈的成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眼睛。”

师:听了你的朗读,所老师也仿佛看到了那棵高大、笔直的桃花心木了。那么同学们,林清玄的散文哪素以蕴含哲理著称,那这篇课文又将借桃花心木向我们揭示一个怎样的道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揣摩、品味。

师:同学们,我们课前都预习课文了对吧?

生:对

师:那首先告诉老师,读了几遍课文?

生:(学生手势告诉老师。)

师:啊,有五遍有三遍的。看来你们预习的是相当充分了,这些词语一定难不倒你们了!谁能读读?好,你为读

生:(学生读屏幕出示的词语)

师:谁听出来了?那是,

生:应该是枯萎,念kūweǐ

师:念枯萎是吗?好。你再读一遍孩子啊。

生:枯萎,

师:好,你也读读。

生:枯萎。

师:好了同学们,这些词语你们有没有读不明白的呢?有没有不懂的?都懂了,那么自信,那所老师考考你们行吗?

生:行!

师:那谁来讲讲“汲取”是什么意思啊?

生:从土里吸收水分。

师:你的意思是从地里吸收水分中吗?嗯,有点意思,不过所老师建议你呀要想真正理解这个词,我们哪可以读一读这个词所在句子的意思,其实啊“汲取”这个词的意思就藏在这个句子里。谁发现了?读一读。看谁找得快,好你讲。

生:汲取的意思就是寻找水源,拼命扎根的意思。

师:聪明,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看看,有些词语呀只要联系上下文,意思啊一下子就弄明白了。“侥幸”懂吗孩子们,“侥幸”的意思啊不太好讲,但是我们心里都明白是吗?谁能根据自己的解释、理解,说一说“侥幸”的近义词呢?你,你来说。

生:“侥幸”的意思我认为应该是很幸运的成活了下来。

师:意思说得挺好,能说一说“侥幸”的近义词吗?

生:幸运。

师:好,真好。还有吗?幸而、碰巧对吗孩子们?好啦,这些词语我们现来一起读一读。

生:(学生齐读)

师:真好孩子们,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还能读好吗?

生:能。

师:这一次啊,所老师可以给你们增加难度,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要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我们读一读,看谁概括得既全面又简炼。听清楚了吗?自己读课文,开始。

师:所老师刚才欣赏到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真美呀!孩子们,谁来讲一讲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好,你先说说。

生:主要讲的是桃花心木的生长过程。

师:噢,谁再来讲讲?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得是作者在那个乡下里发现种桃花心木的人浇水没有规律,然后种桃花心木的人得到了启发。

师:说得真好,不仅说清楚了地点,还把这件事和最后作者受到的启发都说清楚了。这样概括就既全面又简炼了。是吗孩子们?刚才呀这位同学的发言中关注到了种树人种树这样一件事情。这种树人种树的方法与众不同,下面哪就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标划出让作者感到奇怪的句子。听清楚了吗?好,开始。

生:学生开始第二次与文本会面。

师:同学们动作真快,有的同学已经开始标画划了。

师:同学们读书速度真快呀,那谁来读读你划的句子?好,你来吧!

生: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浇水也没有规律。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师:孩子,从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几个奇怪?这种树人哪里做得让你感到奇怪呀?

生:我读出了三个奇怪。

师:啊,说说吧!

生:隔几天才来浇水、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

师:嗯,你关注到了一个词语――“没规律”。这个种树人是哪些没有规律呢?

生:他来的天数没有规律。

师:天数没规律。还有吗?

生:浇水也没有规律。

师:那我们可以说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同学们看,请坐孩子!长长的一句话呀这个同学抓住了三个词就把它概括清楚了。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划重点词语的方法读自己划出的句子,然后再概括地想一想,行吗?

生:行。

师:好,你来!

生:种树苗的人偶而也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师:嗯孩子啊,你又读出了几个奇怪呀?

生:我读出了一个奇怪。

师:是什么?

生:这句话中作者透露了这个人偶而会来家里喝茶。而他有时上午来,有时下午来,这就说明他来的时间也没有规律。

师:抓得真准,时间没规律呀!同学们,我们如果能在作者没写“奇怪”的词的句子中也能读出“奇怪”,我们是读书的高手!谁发现这样的句子啦?

生: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的就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是带几枝树苗来抵种,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为树苗浇水,但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苗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可是忙的人怎么会行事那么从容!

师:孩子,能用几句话简单地说说吗?

生:我读出来了,他

师:他总是能带几棵树苗来

生:他总是带几棵树苗来补种。

师:还有呢,我觉得到底是哪儿

生:就是作者也搞不清楚他到底懒还是忙。

师:忙还是不忙是吗?好了请坐。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发现了那么多让作者奇怪的句子、奇怪之处,那么同学们,你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起来让老师很不习惯,那下面呢同学们能不能这样的句式来把我们刚才发现的所有的奇怪之处连起来说一说?谁来?好,你来讲。

生:第一个奇怪

师:第一个让作者感到奇怪的是

生:让作者感到奇怪的是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他来的天数也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也没有规律。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和少,他来时间也没有规律,让作者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的枯萎了,他每次来的时候都带几棵树苗补种。作者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来浇水,然后还是让作者奇怪的是懒的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苗枯萎了呢?后来又以为种树的人太忙,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还是让作者奇怪的是懒的人行事怎么那么从容呢?

师:虽然哪,你说得不太简炼,但是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让我们感觉特别的有条理是吗?那么谁再来简炼的说一说?好,请你来!

生:让作者感到奇怪的是种桃花心木的人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浇水的天数没有规律,越来越让作者感到奇怪的是他有时上午来,他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更让作者奇怪的是他总是带来几枝根苗来补种,让作者搞不懂的是他到底是懒还是忙。

师:真好,请坐同学!会概括的孩子就是会读书怕孩子。那同学们,作者心中有那么多疑问,真是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呀。那此刻,作者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来?该是怎样的呢?非常的

生:作者的心情是满怀疑问,到底为什么呢?为什么天数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也没有规律,而且时间也没有规律呢?

师:作者满怀疑问,而且是越来越疑惑,越来越着急是吗同学们?就用这样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刚才我们划出的句子,自己放声读一读。

师:好了,这三处句子,老师想请三位同学来读。谁愿意担当此重任?好,你读第一处,第二处,第三处。同学们,这三个同学呀即将展示自己朗读,让我人用热烈的掌声给他们加加油好吗?(学生鼓掌)

生1: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浇水也没有规律,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和少。

生2:种树苗的人偶而会来家里喝茶,他有进上午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生3: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就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是带几枝树苗来补种。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来给树苗浇水,但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苗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所以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会行事那么从容?

师:是啊,种树人到底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我心中所有的问题,我终于忍不住了,所以我去问那个种树人。种树人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的两段话,就把我的所有问题都说清楚了。种树人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读一读种树人的话?好,最后那位女同学,来!

生: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像种菜或种稻子,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就可以收获,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中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算不准的,他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我不会在这个不确定中汲取水分,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能在不确定中去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种树的人又说,如果每天都来浇水,每天都定时浇一定量的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习性,根就会附生在地表,无法深入遇到地下,一但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的更多,侥幸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中一吹就倒了。

师:请坐,种树人的话呀虽然简单,但意味深长。下面哪就请同学们在这两段话当中选一句或几句自己感受最深的,先把它划下来,再好好的读一读。开始!

师:划好的同学就可以放声的练读了,所老师最愿意听到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了。开始练习。

师:嗯,准备的差不多了,那谁愿意站起来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好,你来。

生:我浇水中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算不准的,他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我不会在这个不确定中汲取水分,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能在不确定中去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嗯,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好,请讲。

生:就是我觉得他读得太快了,没有什么感情。

师:那看来要慢一些才能更好是吗?那你能再读读吗?来孩子啊!

生:我浇水中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算不准的,他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我不会在这个不确定中汲取水分,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能在不确定中去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好多了,孩子们,我们要读好人物的语言哪,关注语文言前面的提示语特别重要!同学们看一看,种树人是怎样说这段话的?种树的人

生:笑着

师:对呀孩子们,你从这笑中感受到什么了呢?你讲讲

生:我感觉到了种树人对桃花心木枯萎的事情有点不在乎,而是在乎它那个如何拼命扎根、寻找水源。

师:你的意思老师听明白了,也就是说呀种树人用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把我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实际他心里面是很有数的是吗?那从这笑中你能感受到种树人笑得怎样?

生:非常开心

师:很开心,笑得很从容自信是吗?那就请你来再读读这段话。

生:我浇水中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算不准的,他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我不会在这个不确定中汲取水分,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能在不确定中去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同学们,面对我一连串的问题,种树人不仅没有厌烦,反而笑了,你又从这笑中感受到什么啦?种树人十分的怎样啊?来,你讲!

生:种树人十分和蔼。

师:他是和蔼的人,那就和蔼的再读读这段话好吗?

生:我浇水中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算不准的,他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我不会在这个不确定中汲取水分,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能在不确定中去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看一呀,种树人笑得和蔼、笑得自信、笑得从容,孩子们,谁能再读读这些句子?同学们,你们想听谁读啊?选一个我们班最厉害的,选谁?大家选一选,选谁呀?

师:好,确定!众望所归哈。

生:我浇水中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算不准的,他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我不会在这个不确定中汲取水分,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能在不确定中去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不愧是我们班朗读高手!你的表情都是那么从容。那孩子们,所老师也想读读这些句子,行吗?

生:行!

师:你们可要认真的听,看老师这样读行不行?

生:我浇水中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算不准的,他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我不会在这个不确定中汲取水分,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能在不确定中去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谁来说说,老师这样读行不行?你来

生:我感觉行,因为老师读时候的语气是满不在乎的。有点儿不耐烦。

师:满不在乎,也有点自信的感觉是吗?谁再来讲一讲?

生:老师读得有点儿不和蔼,种树人说的是那么从容自在,老师说得好像有点儿紧张。

师: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吗?没有,老师很和蔼的,那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哪?来,

生:我发现老师有几个重点的词没有读,如在不确定中汲取水分。

师:看来我落了一个词儿是吗?

生:是

师:不确定,那,就是一个词儿,落了就落了,行吗?

生:不行?

师:谁来讲讲道理呀?好,你来!

生:就是如果少了一个词的话,这个句子可能就变了,

师:那意思就变了,那你来讲讲,

生:就是这个,如果加上不确定的话,这个句子可能读起来就有一种疑问的感觉。

师:嗯,请坐,谁再一讲讲?这个不确定不加行不行?

生:我觉得这个不确定不加不行,加为如果不加不确定的话,就不能体验得到种树人告诉他的深刻的道理。

师:嗯,同学们的意思啊老师听明白啦,实际上啊,种树人之所以这样没有规律地给树苗浇水,就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给树苗创造一个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是吧?那同学人,所老师如果擦掉这个天数没规律、浇水的多少没规律,和时间没规律的话,你建议老师换成哪个词?一起讲,

生:确定。

师:只有在不确定的生存环境中小树苗才能把根扎得更深,长得更好是吧?看来种树人的一番心意,全在这“不确定”三个字中了。这个词不仅不能丢,我们还要读好是吧?请同学们把书拿好,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我浇水,预备齐!

生:我浇水中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算不准的,他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我不会在这个不确定中汲取水分,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能在不确定中去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声情并茂,真好!同学们,我、作者、和种树人的话,被小树苗听得清清楚楚。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些桃林中的一棵小树苗,你,会想些什么呢?你可以是那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你也可以是那棵虽然即将枯萎,但是仍然顽强生长的小树苗。你还可以是那棵已经枯萎了的小树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形式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写,

生:学生动笔。

师:怎么样小树苗们,你们写得也差不多了吧?谁对所老师来说说你的里话呀?好,你讲!

生:如果我是一棵非常茂盛的小树苗,我会想,我一定要长得更加茂盛。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如果我是一棵枯萎的小树苗,我会想,我要拼命扎根,长成百年大树。

师:你的意思是说,你要用自己的努力创造生命的奇迹是吗?所老师期待着你凭着自己的努力,枯枝发新芽。谁再来讲一讲?

生:如果我是一棵非常茂盛的小树苗,我会想,我要继续长大,不能辜负种树人对我们的期望。

师:你真是一棵懂情感的小树苗。谁再来讲一讲?

生: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小树苗,我会想,我一定会努力寻找水源,拼命扎根,争取活下来。

师:你真了不起,凭着你的努力,你一定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孩子们,不仅是小树苗听懂了作者和种树人的对话,作者呢也听懂了种树人的话。并且写下了这样一段人生感悟,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不只是树齐

生: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

师:孩子们,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呢?好,你来讲

生:就是说,他说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就是说只要在不确定中生活,就是说要比确定的生活中的人比较经得起考验。

师:嗯,请坐,同学们可以结合身边的例子想一想,好,你来!

生:举个例子,我和例子是,假如父母不在身边,要比父母在身边的人比较能有经得起生命的考验,如果父母在身边会依赖父母,让父母帮自己,干这个、干那个,就是长大了以后嗯,没有父母的帮助,可能会就是自己的能力会弱一些。

师:讲得好不好,掌声送给他!你再讲讲吧,来!

生:我觉得这个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人不能依靠别人,应该自强独立。

师:好一个自强独立呀,同学们,看来如果说树的不确定是老天下雨没有规律,那人的不确定呢指的就是在生活中那些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的困难。对吧,那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有的人会消极颓废,而有的人却将腰杆挺得更直,更加顽强努力地生活,这才是经得起

生:生命的考验啊。

师:那同学们课文读到这儿,我们不难发现,作家林清玄通过种树人种树这样一件平平凡凡的小事,揭示出了这样一个人的成长,也可以说是育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知道叫什么吗?有知道的吗?你讲

生:借物喻人。

师:是“借事喻理”。林清玄的散文哪总是让我们在不经意的小事中受到启发,给人以感人的力量。就拿他的《吉祥鸟》来说吧,讲的是在加拿大的温格华,那里的人竟然把乌鸦当作了吉祥鸟。乌鸦呀可以随意停在人们的车棚上,房顶上,甚至在人们中间飞来飞去。面对这种现象,我们的作家又该有怎样的感受呢?像这样的文章啊在林清玄的散文集中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读。好吗?

生:好!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语文课呀即将结束了,下课之前,所老师还想请你们到那片桃林中去走一走,同学们看,这就是昔日那片仅及膝盖的小树苗,如今,它们已经长得和屋顶一般高了,让我们再在这屋顶一般高的桃林中再徜徉一番吧。现在,齐

生:现在,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了,它是那么优雅自在,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种树的人不再来,桃花心木也不会再枯萎了。

师:是啊孩子们,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老师希望我们同学们也以像这片桃花心木一样,在不确定中经得起生命的考验,成就百年的基业。下课,下课孩子们。

生:老师,再见,

《桃花心木》教案篇10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从三个维度确立以下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阅读中有自己的见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4、初步领悟“借种树喻育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育人的道理是文章的写作意图,因此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容易认识到生活的磨难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难以深刻感悟到育人的道理,因此这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这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教学方法】

1、启迪发现引导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创设情境,鼓励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并指导学生通过深挖细读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最后借助赠书签活动达成生生、师生、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法指导】

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是:

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感悟。

这种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高年级要求学生自觉熟练地运用这一方法,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在本课学习中这个方法对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又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是学习本课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其基本手段就是抓住“联系”,把需要重点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凸现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产生更加深切的感受。

【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以趣导学,揭示课题

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模型)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

2、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

3、交流资料:

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

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这个导入的设计意图是从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种子入手,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丽,既而对它的成长充满好奇,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营造探究氛围。

二、通读课文,理清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在深入了解课文之前,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其中快速浏览课文,也是第九册“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巩固练习。

三、研读课文,感悟哲理

1、启迪发现,顺学而导:

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教师随即板画桃花心木苗)请自由读1~11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方案一:如学生直接说出种树人很奇怪,则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边交流边归纳出他浇水时的奇怪之处有三点:天数不一定,水量不一定,时间不一定。也就是说种树人浇水是没有规律的。

教师引导朗读:是呀,这个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们觉得奇怪,作者也觉得很奇怪,所以我们都会产生这一连串的疑问。生齐读11自然段。

方案二:如学生发现这一部分问号特别多或作者有许多疑问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这些作者的疑问,然后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问?承接方案一,是因为种树人有许多奇怪之处。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读一读描写育苗人奇怪举动的语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因好奇而读文,因读文而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步骤,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旨,让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及作者开始初步对话。其中两个方案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2、深究解疑,感悟用心:

⑴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他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⑵发表见解,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对“这样浇水有没有道理”发表见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

①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来说。指导学生理解种树人浇水的不一定是在模仿老天爷的不确定。并进一步探究,种树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树苗可以: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随即板书。

②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来说。

③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

设计意图:“种树人这样浇水有没有道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并不难理解,在这里用了较大的力度来进行引导,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发表见解,在这里首先要先说“有”还是“没有”道理,然后要说明理由,才能令人信服,理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于发表见解的方法也就比较明确了,这样扎实有效地落实了本组重点训练项目。

⑶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被风刮倒的树木,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树苗,你又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

⑷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

3、借树寓人,感悟生活:

⑴过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⑵指导学生具体交流“生活中的不确定”会有什么?

(如,我们学校外来务工子女生活不安定,频繁转学、学业苦恼,贫困家庭较多,面对的生活中的不确定相对更多……)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

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引导学生要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⑷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14自然段。

设计意图:“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课以“不确定”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内容、感悟哲理、发表个人见解,进一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2、拓展延伸:

⑴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和相关网站,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

⑵教师渲染: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全班齐读。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在书签上为自己或朋友送上鼓励和祝福。放背景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学生写后交流,可互相赠送书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此处写话、交际及课外阅读的拓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并着力体现有序、适度、高效。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整合了更多的信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桃花心木》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纪实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中国有许多古话说的都很有道理,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两句话你怎么理解?

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

师:【课件出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每次我读这句话就会想为什么要把树和人联系在一起说呢?愿意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生1:我觉得种树需要人花很多心血。

生2:种树需要人花许多心血,教育人也要花许多心血。就像我们学的《师恩难忘》一课中老师的教诲使作者终身难忘。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到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板书: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吧。一起读读课题。文章不但有一个很美的名字,还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师:打开书,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课文读完了,一起读读屏幕上的词语这些词语:[课件]

高大而笔直插秧旱地

优雅自在规律汲取

旺盛苗圃侥幸

枯萎

师:侥幸在词典中有这么几个解释【课件1.获得意外的成功。2.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成功或因偶然的原因免于灾难。】你认为在课文中应该选择哪个解释?

师:能选择几个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吗?

师:再读读第一行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到文章中找到所在的段落。

生:都是描写桃花心木的。前三个词语都是描写长成的桃花心木。

师:读读它们所在段落(2、12段)【课件:课文2、12段】

师:【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介绍:这就是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干挺拔,树冠强壮,树高可达15公尺以上,(1公尺就是1米)也就是有咱们五层教学楼怎么高甚至更高。人们常用它做行道树、庭院树。中国台湾地区很多,这里不常见到。

师:亲眼看到了如此高大挺拔的桃花心木谁愿意再来读读课文这两句。体会高大而优美。

师: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桃花心木都能长得如此高大而优美,在桃花心木生长过程中很多桃花心木都会——枯萎。

三、品读课文,感悟道理

(一)体会作者心理变化

师:桃花心木成长牵动着作者的心,伴随着它们的成长,作者的心理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自由读文画出表示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生1: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桃花心木的树苗仅及膝盖高,作者不相信那高大的树是由这么小的苗长成的。(从哪看出矮小?)插秧,做个动作,这运用的什么修辞?是呀任谁也难以相信这参天大树是这仅及膝盖高的树苗长成的。接着心理又有什么变化了?

生2:感到奇怪:因为种树人来浇水的天数没有规律,每次浇多少也没有规律。

生3:越来越奇怪,因为种树人浇水有时早上来,有时晚上来,所以越来越奇怪。

生4: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他越来越奇怪是因为我认为种树应该按时浇水,施肥,但是种树人并不这样做,他浇水没有任何规律。

生5:我认为作者越来越奇怪的原因是自己不种树都很关心桃花心木的成长,但种树人好象很悠闲,一点也不关心树苗的生长。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阅读课文时对人物的心理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几位同学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作者的心理变化。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应象他们一样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生6:接着作者感到更奇怪了:因为作者认为他懒,所以树苗枯萎了,但是他还能知道有几棵树苗枯萎了,总带几株树苗补种。作者认为他太忙,但是他做事还能那么从容。(镇定,不慌张)。读读书中这段话。【课件: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那么从容】

师:能不改变原句意思,把两个问句换个说法吗?和原句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生:反问的句更突出作者特别奇怪的心理。

师:再来读读这段话,对于加点的词语你又有什么体会?

【课件:但怎么会但是怎么可能】

生:表示同一个意思作者为了不重复用了不同的词语。

生:同一个意思作者用来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师:我们在写作文时要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作者选用不同的词语避免重复。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师:总而言之种树人的种种行为让作者有什么感受?

生1:疑惑。带着这份疑惑来读这段【课件:第7段】

生2:作者感到焦急。带着这份焦急来读这段【课件:第7段】

生3:作者有点生气。带着几许责备再来读读【课件:第7段】

5、作者感到疑惑、焦急、生气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桃花心木都要枯萎了种树人为什么还不按时浇水?

(二)理解种树人的语言

师:对于我的疑惑、焦急、生气种树人说了什么?自由读两段话,边读边画看种树人的话能不能帮作者解开疑惑。现在我就是作者你就是种树人,你们能帮助我解开疑惑。

生1:树枯萎不怨我,那是因为树没有学会在土地里找到水源的本领。

生2:我告诉你树苗枯萎和种树人无关,是树苗自己不能在不确定中汲取水分所以枯萎了。

师:你说的不确定指什么?

生:老天下雨没有规律,有时多,有时少,时间也不确定。

师:面对老天的不确定树苗要怎么不会枯萎?

生:应该学会自己找水源。

生:应该学会拼命扎根,这样才能不干枯。

师:也就是种树人告诉我们的这段话:——指读【课件出示】看来只有自己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师:我还是不明白雨量的不确定已经给树苗成长带来很多困难,种树人为什么还要雪上加霜不按时给树浇水,那树不更容易会枯萎了吗?我觉得树的枯萎还是种树人的责任。

生1:我告诉你种树人就是模仿老天下雨来浇水,希望树苗能学会自己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即使没人给他浇水它们也能在不确定中寻找水分,能拼命扎根,这样才能长成百年大树。不是不关心树苗。

生2:种树人是怕树苗养成依赖的习性,根就不努力往土里扎,最后没人给浇水就会枯萎了,即使没有枯萎也会被风雨吹倒。

师:我明白了种树人并不是雪上加霜,他这种不定时、不定量的浇水方法,就是为了培养树苗自强自立能去面对自然界的更多不确定。他知道如果树苗无法在这种(人为的)指读——【课件:如果树苗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取水分,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能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他真是用心良苦呀。除了能战胜雨量不确定的困难,种树人还希望树苗能战胜自然界的哪些不确定因素?

生:还希望树苗能战胜风沙的侵害。

生:种树人希望树苗能战胜冰雹,雨雪。

师:就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种树人相信桃花心木苗——指读

【课件:只要能在(各种)不确定中去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种树人的愿望实现了吗?从哪体会到的?

生1:现在长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

生2:种树人不来,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师:假如你就是这些刚刚长成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对【课件: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来玩耍的小朋友说……】分别说些什么?

生1:谢谢你种树人,如果没有你独特的培育方式,我不会变得这么坚强。

生2:我想对枯萎的同伴说,你们会枯萎是因为你们不能独自面对困难,谁也不会更你们一辈子,照顾你们,学不会独立就只有枯萎。

生3:我想对一起长大的伙伴说,我们今天长成了大树,是因为我们战胜了自然界的种种困难,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困难,我们要更坚强才行。

生4:小朋友,你们也要学着独立,不能什么都靠妈妈爸爸,不然也不会成才的。

师:是呀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

(三)体会做人的道理

师:其实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里的不确定和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联系?

生:都是指困难、挫折。

师: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不确定?

学生汇报

师:现在能说说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什么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呢?

生1:经过困难的人,在遇到困难就知道如何解决了。

生2:经过困难的人,面对困难就不难么害怕了。

师:的确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拼搏的人,才会成为生活强者。从桃花心木的成长中作者领悟了做人的道理。)那就是——指读【课件:在不确定总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

四、总结全文,回应开篇。

师:读到这里你对我们刚才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我明白了,树是要学会拼命扎根才能成长,人只有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才能在生活中经得起考验。

生2:育人和种树事实上一样的,都要独立自主,不能依靠别人。

总结:是呀种树和育人有着如此相似之处,种树人的行为不但给作者以启示,给了同学们启示,同样给为人师的我们以启示,是否该收回我们的羽翼给我们的孩子更多生长的空间呢。

《桃花心木》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三、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寻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上节课,我们跟随著名作家林清玄认识了一位奇怪的种树人,你们还记得他的哪些举动奇怪吗?

生1:浇水不规律,有时几天浇一次,有时好几天浇一次;浇水量也有时多,有时少。

生2:来的时间也不规律,有时早上,有时下午,有时中午。

生3:桃花心木苗会莫名其妙的枯萎,他来时总会带树苗补种。

生4:他也不像是个懒人,因为他还知道有几颗树会枯萎。

生5:他也不像个忙人,因为他做事很从容。

师:是啊,这么奇怪的举动,难怪作者忍不住去问种树人:(课件展示)

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二、研读感悟,入境体验。

师:面对作者的一连串提问,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谁起来读?(生读)

师:种树人言之有理吗?那我们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生:意味深长,严肃,富有哲理……

师:谁想再读一读这意味深长的话?

师:如果你就是种树人,老师就是作者“我”,你来回答我的提问好吗?别急,请各位种树人精心准备一下。自己再读一读种树人说的话。

师:现在,请各位种树人来解答我的疑问。

师: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

生: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

师:能用你自己的话简单回答我的提问吗?

生:说不准,不确定,没有规律……

师: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枯萎?

生: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师:“不确定”在这里指什么?

生:老天什么时间下雨?几天下一次?一次下多少?

师:根据你的理解,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生:经不起考验,适应不了环境,没有学会独立……

师: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吧?

生: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师:种树人为什么不每天浇水,用你的话简单说说?生:为的是让桃花心木克服依赖性,学会寻找水源,独立生活……

师:哦,我明白了,你明白了什么?

生:怪不得种树人隔三差五给树浇水,没有规律,原来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让桃花心木自己学会找水源,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不依赖别人。真是了不起的种树人!

师:同学们看图。你看到什么?仔细观察一下种树人的表情。

生:种树人悠然的坐在田埂上,一手搭在膝盖上,一只胳膊弯曲着,支撑着锄,微笑着,好像在说什么话……

师:仔细观察,种树人微笑着望着远方,他仿佛看到什么?

生1:一棵棵桃花心木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师:谁还想用更形象的语言表达?

生2:一棵棵桃花心木枝繁叶茂,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生3:桃花心木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样优雅,显示出勃勃生机。

生4:桃花心木那么挺拔,正在微风中向自己招手,好像在对种树人说:“谢谢你,锻炼了我们的意志……”

师:是啊,多美的景象啊!

师: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听的清清楚楚,如果你们是一棵棵桃花心木树,听到种树人说的话,你们会想什么?会对种树人说什么呢?

1、如果我是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放心吧,种树人,我们知道你浇水不规律,不是不关心我们,而是不想让我们养成依赖心里,我们一定会拼命扎根,好好生长的。)

师:真是一棵坚强独立的好苗,相信你一定会成材的。

2、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一定要坚强,把根扎得深一些,要极力吸取水源,这样才不能枯萎。)

师:恩,你做的对,相信,只要勇敢的面对困难,战胜它,你也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的。

3、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都怪自己不好,过分依赖别人,真后悔啊!)

师:虽然你枯萎了,可却给跟你一样存在依赖心里的同伴敲醒了警钟,功不可没啊!

三、种树与做人相结合,升华感情。

师:不仅是桃花心木,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也是非常感动的,他由种树想到了做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师:同学们,你们试着读一遍,体会一下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师: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师: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生:以后会不会发生意外不确定,会不会得病不确定,上中学离开父母能不能独立生活不确定,能否考上大学不确定,能否顺利找到工作不确定……

师:学会在不确定中生活,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生: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师:很少的养分指什么?

生:有限的条件,艰苦的环境。(生活中的困境,逆境)

师:“巨大的能量”指什么?

生:人的潜能

师:就是在人内心深处源源不断的动力。

师: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发人深思的话吧!

师:看黑板,齐读课题。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他主要是来介绍树的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生:作者借种树道理来说明做人的道理。

师:多么懂生活、会生活的作者啊,他能从种树的道理中明白做人的道理。这种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的写作手法叫借物喻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师: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它们好像对种树人说——(谢谢你,种树人,是你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我们一定不会忘记你)

师: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生:因为它们能独立生活,不依赖别人,已经适应了环境。

四、深化哲理,实践生活。

师: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感悟,我想问问你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有哪些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五、小结。

同学们,生活的路途中,既有顺境,也有逆境,但是只要我们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能经得起任何考验,生活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我们读了再读,却一生也读不尽。老师希望你们能用心写好自己的人生之书,使我们无愧于今生今世!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借物喻人

树——————人

拼命扎根独立自主

《桃花心木》教案篇13

《桃花心木》教学杂谈

【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高香华】

〖心灵的火花·语文课堂当注重对学生“做人”的教育〗

呼唤人文的时代,教书育人的宗旨,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在刻意间或不经意间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关爱生命,注重人本,发展个性。

在讲授《顶碗少年》时,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讨论后,我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要是现场的观众,你什么时候用最大的力气鼓掌?片刻沉寂后,班长第一个站了起来说:“我会在少年最需要的时候用力鼓掌,也就是老者出现的时候,我认为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理解和支持。”另一个同学说:“我们班就有象少年那样的同学,他们虽然有健康的体魄,但是缺乏健康的心理,由于他们的学习不好,上课从来不敢举手发言,怕别人笑话。其实,他们多么希望别人的掌声啊。”话音刚落,班上立刻掌声雷动。从孩子们的掌声中我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力量,于是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让他们说说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类似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又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感想,谈生活中该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这样,就把课堂从课文引向了生活,启发学生去思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多的让学生懂得了宽容待人的道理。

【山东省青岛市平安路第二小学闫小华】

〖怎样写读后感·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一般的写法是先写你读了什么文章,简要地概述主要内容、中心。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感悟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例如《顶碗少年》一课写顶碗少年两次失败不气馁,最后终于成功的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

【北京市通州区西马庄村西马庄小学王春苗】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阅读欲望〗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才能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如何不失时机地把cai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研读文字教材上来,诱发学生较高层次的阅读愿望呢?为了突破这语文教学的“瓶颈”,教师必须加强导向、调控作用,结合画面形象适时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研读原文,高效地去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如:教学《顶碗少年》一课,我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首先在屏幕上出示课文中的一段话: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让学生根据这段话提出问题,在课件上输入。老师通过网络监看,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告诉学生,可以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老师提供的资料库寻找答案,于是把学生引到反复研读课文中来。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当然就有强烈的探究精神,学生经过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时的那种喜形于色的愉悦感,就是教学成功的最好见证。

《桃花心木》教案篇14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疑点

1.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何没有规律?浇水量为何不一定?

2.为什么说:“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三)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蕴含的道理。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等形式进行深人的探究,指导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第二课时

(-)主动探究,悟道理。

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综合实践,练能力。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课本剧,练写作。

2.小组内排练课本剧,练表演,练表达。

3.班上演出,赛水平。

(三)总结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萎”“锻炼”等字。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附: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桃花心木》教案篇15

【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根据这个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莫名其妙、枯萎、规律、勃勃生机、从从容容”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技能目标:

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3、情感目标:

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说教法】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因此,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1、谈话交流:

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

2、揭题读题:

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自己亲手栽种的花木常常是百般呵护、精心照料。有一位高个子种树人,他也种了一种树,这种树挺特别,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而且这种树的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还是世界名贵木材呢!想知道这种树的名字吗?对了,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桃花心木。

3、设问读文:

那么,在这些桃花心木还是小树苗的时候,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它们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句段。

设计意图:学习应基建于学生的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关于养花或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为下文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与众不同埋下伏笔,又能让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步入课文学习。紧接其下对桃花心木进行“特别介绍”,并随即设问,则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

1、读奇怪表现。谁给大家读一读,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

(指名数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

2、感知不同之处:

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和我们通常栽培花木有什么不一样?

3、生发疑问:

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4、小结过渡:

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向种树人倒了出来。

设计意图:看似小结过渡,可有可无,实则是借“小结”来激励和渗透,暗示学生无论在读书时还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质疑。

三、读中深究,交流感悟

1、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

⑴自由朗读。那么,种树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把他的话找出来,仔仔细细多读几遍。

⑵角色转换,多次感知。谁能来当一当种树人,给大家说一说:你种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没规律呢?

(评一评:种树人当得像不像?谁再来当当?老师也想来当一当,大家欢迎吗?)

设计意图:阅读的理想境界是学生能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情感体验。但对小学生而言,决大部分还缺乏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还很难自发地“走进”课文,达到“对话”境界。这就需要教师铺设台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其间。多层次地“读”就是一种很好的阶梯。以上环节先承接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让学生“找一找,仔细读”,再通过“当一当种树人”、“评一评,比一比”等方式进行角色转换读,目的正在于让文字内容、种树人形象渐益鲜活起来。这样就为学生与文本能够对起话来作了充分的积淀与孕伏。

2、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⑴读中抓住要点。种树人,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⑵出示重点句,细加品味:

句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句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句3: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

(先后顺序视实际情况而定。)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

设计意图:“对话”不是空洞之语,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应能够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读懂重点所在,这也是学生阅读应练就的最基本能力;其次才是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等与文字内蕴的东西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等。所以这部分教学先设置了“用一句话介绍你这样种树的原因”这样一个角色转换情境,让学生紧承其上,在多遍读的基础上练习抓住要点;后面的想一想、议一议“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开放的话题,它引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3、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应该是个一断建构、不断解构、再重新建构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一个努力促进者,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到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种种奇怪的表现时,曾质疑,曾指责,甚至感到愤愤不平。可此时此刻,当深入与种树人的解释进行对话后,学生的原有认识已经变化了。引领学生进行思辩,就是意在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

四、启发引领,升华感受

1、看来大家对高个子种树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我”,他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2、结合交流品读、领会作者的感悟。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文中“我”的表现恰恰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去攫取有意义的东西,他还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从而激励自己。这些对学生的成长而言,不都是极有价值的资源么?而通常学生学课文,关注文字内容本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营养”的很少。因此,教师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及时的引领就很重要。更何况,将学生的视线由种树人引向“我”,还可顺理成章让学生感知全文的行文脉络,并引发对文中作者那段感悟的理解和讨论。可见,此处的设计有一举多得之功效。

【说板书设计】

我边分析课文边直观形象地板书,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桃花心木》其实是借种树喻育人的深刻含义。

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自找水源,长成百年大树

育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独立自主、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桃花心木》教案篇1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物喻人说明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读林清玄的散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交流与本课有关的课外阅读收获: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前老师介绍同学们阅读了几篇林清玄的作品,读懂了吗?谁来跟大家聊一聊?

教师小结: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桃花心木》。

2、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于桃花心木的了解。

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作者的笔下进一步了解桃花心木。

教师小结:了解了桃花心木,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独立阅读课文

一种植物--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育苗人,林清玄会从中悟出什么?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2、自学生字新词,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3、交流反馈自学成果。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

1、读课文,画出育苗人让人感到奇怪举动。

2、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描写育苗人奇怪的举动的语句。

3、创设情景,学生置疑,引导读书:

⑴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得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⑵这是作者的猜想,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⑶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我什么?

⑷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要问育苗人。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不忍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谁?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⑸一下子提了这么多问题,真让老师有些应接不暇,我毕竟不是那位育苗人,并不了解他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育苗人,相信这些问题不难回答。

二、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生默读育苗人的话,和周围的同学讨论问题的答案。

2、以采访育苗人的形式,交流学习成果。

3、投影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指导朗读这段话,在读中交流从育苗人那里悟出的道理,谈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三、美读课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2、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

【练习课】

一、抄写词语

莫名其妙无缘无故模仿

狂风暴雨勃勃生机枯萎

二、请把文中描写桃花心木的样子的句子抄下来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在观察()()()的时候心里有些奇怪,后来忍不住询问种树人,当庭果种树人的关于(),作者()。

四、读一段话,做练习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再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感受的意思是(),你对周围环境的感受时()感知是指(),你曾经感知过()的情感。

2、你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起来。

《桃花心木》教案篇17

一.根据课文填空,完成练习。

1.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有时隔,有时隔,有时隔才来一次;也不一定,有时浇得,有时浇得。

①.抄写说明这样做的道理的句子:

②.写出你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

2.他的一番话,使()非常感动。不只是(),()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能比较()生活的考验,会()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把很少的养分()为巨大的能量,努力()。

①.“不确定”指的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什么情况?

②.“养分”、“能量”分别指什么?

③.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二.按分好的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自然段至结尾):

三.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四.阅读习作,回答问题。

钓鱼的趣味

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子弟小学五·1张永彬

一天,爸爸教我钓鱼。我们带上鱼竿、鱼食、水桶,来到海边。我学着爸爸的样子,装好鱼竿,拴好水线,串上鱼食,把钩甩到远处,静静地等鱼上钩。过了十分钟,漂儿一直不动。我扭头看爸爸,他已经钓上了一条鱼。我有些沉不住气了,心想是不是鱼食从钩上掉了,提起竿一看,鱼食在钩上还好好的。

这时,爸爸对我说:“这个季节钓的鱼主要是狗鱼。它们在海底,等食物到嘴边才吞到嘴里,吞到嘴里住一会才下咽。你要慢慢地移动鱼竿,鱼漂儿动了不要马上提,要等它把钩吞到嘴里再提。”

我照爸爸的方法去做,耐心地把竿儿一会儿往这一会往那儿地摆动。果然不多时,鱼漂在水面上一上一下地动了,竿子稍也在微微颤动。我的心一阵猛跳,握住鱼竿等待时机。漂儿抖着完全沉入水中,一定是鱼儿咬住钩了。我便使劲一提竿,呦!还真有点重。我盯着水面,眨眼间带着水花,一条约5寸长的狗鱼被线拉出水面。它在空中弯来弯去地挣扎。这时候我真不知道有多高兴。鱼被摔在岸上,在不停地扭动身子。我连忙拿起鱼儿。这时我发现,钩已经挂住了它的喉咙。鱼朝我张嘴,瞪着眼睛,身子还不住地扭动,像在恨我用诡计钓了它。爸爸笑着说:“这下会钓了吧!”“看来干什么都要窍门!”我说。

照这个办法我又钓了5条,直到夕阳落山,才和爸爸提着装有十几鱼的水桶兴冲冲地回到家。

指导教师:朱维山

发表于1994年11月9日《青岛少年报》

1.习作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的开始发展结果是怎样的?

3.小作者通过这件事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五.习作。

题目:《我……的一件事》。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语句通顺,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说明你悟出的道理。

《桃花心木》教案篇18

《桃花心木》是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一、自读感悟,上课伊始,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选择读书

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二、自学检测,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纷纷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由于我对学生见解的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三、合作交流,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便以较多的时间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同学们争着发言,纷纷汇报各组讨论情况。这时,一个平时不太喜欢讲话的男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小孩子太独立了是不是没有安全意识!这一见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属于备课的空白地带。短暂的停顿之后,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

角色,成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这个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经过讨论,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这正是新的课改理念的生动体现。

下课后,一位学生拉着我说“老师,我还想发表看法。”带着喜悦与收获,我走向办公室……

思考:

1、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根据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我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异口异声”时,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热情接纳。试想,如果我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事先设想的教学步骤,不予考虑或一口否定了彭星杰的不同看法,后果便可想而知。

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变以往的重教师、重教学为重学生、重学情,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属于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自求自解;属于难点问题,教师可给以旁敲侧击;属于有争议问题,教师可指点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则要疏导、订正。在辩证地处理好导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桃花心木》教案篇19

一、直观感知,激发探究欲望

一上课,我就和学生聊天缓解学生紧张情绪,问大家:“你最喜欢什么植物?”同学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笑容洋溢在他们的脸上。许多同学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喜欢松树,因为它坚强挺拔。”有的说:“我喜欢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有的说:“我喜欢竹子,因为它有气节。”这时我及时导入,说:“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树──桃花心木。谁能根据自己预习所了解到的知识,说说桃花心木的特点?”同学说:“桃花心木是世界名贵的树种,耐虫蚀,是做船、做家具的好材料。”我问:“大家想不想见一见桃花心木的样子?”进行课件演示。大家谈自己的直观感受。(大家踊跃发言)有的说:“高大笔直”有的说:“挺拔茂密”。这一环节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及提出想探究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主动学习,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桃花心木还是幼苗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种树人是如何对待它的?“我”对种树人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这时,大家有的进行速读,有的进行默读,有的边读边画,还有的同学与同桌合作交流。通过大家主动的学习,归纳总结出四个方面的内容。同学说:“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不定时、不定量、我感到很奇怪。”

2、合作探究:

在大家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句子,谈感悟。请大家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喜欢的段落。有的同学说:“我喜欢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有的同学说:“我喜欢种树人种树样子的描写。”有的说:“我更喜欢种树人的语言。”先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我进一步深入引导:“种树人的话”。出示课件:

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就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说:“下面,我们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然后汇报探究结果。”这时,同学们都积极投入到小组探究活动中去了,细心品读,认真记录,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情绪异常高涨。探究学习种树人第一句话的小组认为:“种树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树苗好。如果他定时浇水,小树苗就不会自己努力成长,会养成依赖的心。那有一天种树人不能来了,小树苗就会枯死,就不能存活。”探究学习种树人第二句话的小组认为:“小树苗只有自己努力成长,养成独立自主的心,能经历大自然的考验,不怕风吹雨打,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探究学习种树人第三句话的小组认为:“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能所有的事都依赖家长。种树和育人是一个道理。”

接着,我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景,让大家畅所欲言:“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在艰苦环境中成长成材的典型事迹。”同学们积极发言。有的说:“我知道世界著名的伟大的科学家霍金的故事。”有的同学说:“我知道张海迪,她身残志坚。”有的同学说:“我知道我们身边的六班的黄依然同学。他虽然患有肌无力,但他仍然刻苦学习,成绩优秀。”

三、拓展延伸,努力实践

在学生意犹未尽时,下课的铃声响了,我让大家把所学到的知识及懂得的道理,讲给家长听,以“依赖的心与独立自主的心”为题,同家长展开一次讨论。目的: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培养自理能力。

《桃花心木》教案篇2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那么作者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见解呢?

二、深入学习,领悟中心

1、自读课文,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画出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句子,想想种树人这样做是否有道理?把不懂的地方用“?”标出来。

⑵对于种树人的做法,“我”有什么疑惑?

⑶从这件事中,“我”领悟到了什么?

2、读后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⑴感悟种树人的言行:

①指名读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句子,请学生谈体会。

②对于种树人的做法“我”有什么疑惑?

③种树人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吗?

指名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适时出示种树人的话,学生自由发言谈理解,体会种树人的良苦用心。

指导朗读(种树人的话要读得成竹在胸,语重心长。)

④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⑵体会“我”的感悟:

①指名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适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段话。

②作者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③什么是树木的“不确定”?什么是人的“不确定”?

④在不确定中生活有什么好处?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⑤“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

⑥指导朗读(“我”的感悟要读得沉稳而又洋溢着激。)

三、畅所欲言,发表见解

投影出示题目: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希望学校和家庭如何教育你?

3、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去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4、以前的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以后将怎样去做?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谈谈你的想法。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

经受考验,学会生存

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