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植树》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植树》教学设计 篇1
植 树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二、 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 拓展应用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 7元 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在 里填上“>”“<”或“=”。 48÷4 84÷4 720÷8 720÷9 24 × 3 24 × 2 26÷2 26 × 2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植树》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导入新课:
看课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人,在什么季节,干什么的?他们的心情如何?
讨论、交流。
教者小结,引出课题,并板书。
激趣引读:
如果把课题中的“走”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吗?
读了这个课题,你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了吗?
初读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按小组、开火车读课文,要读正确,努力达到流利。
听老师读课文,和自己读的作比较。
研读第一节
自由读,了解大意。
探究:诗中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人,干什么的?主人公的心情如何?
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第3、4行:
读中体会语气;
读中体会心情。
读中联系课题。
(四)当堂巩固:
1、朗读课文,试背第一节;
2、描红;
(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含课后3);
2、读熟课文,背诵第一节。
第二教时
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
听写生字词(结合课后3)。
研读第二---五节:
自由读,思考:
哪小节写植树场景的?他们心情如何?
第二节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哪几节写植树的好处的?具体说说看。
为什么把树林比作“绿色工厂”?
“绿色希望”是什么意思?具体是指什么?
讨论、交流。
小结。
研读第六节:
齐读,思考:
这一节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首尾两节在朗读上应该有什么区别?
这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
小结。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选择学校或家里的一种植物,按名称、外形特征、作用向同学们作书面介绍(可以查阅资料)。
附:板书设计
走,我们去植树
招呼
情景
好处:绿色工厂、增添新绿、绿色希望
号召
教材分析:这首诗歌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
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新词。
体会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帮助学生从小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性,体会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一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等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用时:两节课
教学方法:组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激情、读中入境、读中悟解。
教学反思: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教学中,我常常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上课时,我在板书课题以后,提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如果把课题中的“走”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吗?2、读了这个课题,你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了吗?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们发现了:如果没有了“走”字,就只有讲植树这件事,而没有叫人一起去的意思。然后,再读读课题,学生对课文的大概内容就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
教师个人简介:
陈学贵,男,大专毕业。平时喜欢看书、听音乐,性格活泼开朗。拥有一颗温和、善良的心,在对待教育事业上热情、忘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践行着“教,是为了不教.”这里,我想套用雷锋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教育人的价值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工作去。
《植树》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植树的态度和他的心愿。
教学准备
1、了解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及植树节的来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
1、看见小朋友们表现这么好,老师先请大家听一首歌(课件播放《春天的故事》配相关图片)谁知道歌曲中的老人是谁?
你了解他的哪些情况?
2、,简介邓爷爷。(课件出示:邓小平爷爷照片)
3、谁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什么事?(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认识生字:“邓、植”)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谁来读?你知道哪一天是植树节?(课件出示:“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背景为刚栽好的小树苗。)
为什么说“1985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3、同桌伙伴自学生字。
4、自学汇报。
①、我会认。(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机一一点击课件中的生字,字放大。)
②、我会记: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三、朗读感悟,了解人物
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认真听听讲议内容,讨论:
①邓小平爷爷为什么也来参加植树活动?
②你觉得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文中的以下长句子及关键词进行品读)
a、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b、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c、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扶正。
2、,读读,议议:(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3、读全文。
四、游戏活动,巩固识字
1、,现在正是春天,天坛公园到处是绿树,到处是鲜花,你们看,这就是其中的两棵树,美吗?(课件出示两棵开满鲜花小树,花儿上面写有“我会认”中的13个字)谁会读花儿上的字,就把花儿送给他。(学生读对一个字,点击课件上相关字,花上的字就消失)
2、谁能把小树苗栽进树坑里?
(课件出现八棵小树,上面分别写有:“爷、节、己、已、多、岁、站、亲”;八个坑里写有这八个字打乱后的音节,学生读对一个相应字就进入填里)
五、指导写字,掌握方法
1、我会写。(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六个字)指名读后,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找出最难写的字。
2、看老师示范。(课件演示难写的字的笔顺)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六、互动天地,拓展延伸
植树节快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植树吧!给你的小树取个名字,经常去看看它!还可以做个植树卡。
(课件出示一个精致的植树卡,上面这样写:
___年___月___日,我在那里种下一棵小树,我给它取名叫__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件制作说明
目录(具体要求见教案)
1.人物导入:三个画面。
2.认识生字:三个画面,其中点击每个生字都能放大。
3.朗读感悟:两个画面。
4.游戏活动:三个画面。
5.写字指导:两个画面(点击田字格中的任何一个生字都能演示笔顺)。
6.互动天地:一个画面。
所需资料、图片
1.第二册语文课本。
2.邓小平活动照片。
3.开满花儿的小树(每多花儿中间能插入汉字)。
4.小树(能插入汉字)、树坑(能写拼音)。
5.歌曲《春天的故事》(配图片)。
《植树》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新课,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1.直接导入新课。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复习巩固。
(1)读字卡,口头组词。(读得正确的同学可以得到字卡)
(2)游戏巩固。“字宝宝找家”:把生字按结构分类,每个学生拿一个生字卡片,由四名学生,分别拿“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半包围结构的字”“独体字”的牌子,每个字宝宝要找到自己的“家”。若有哪个字宝宝找错了“家”,大家帮它找到“家”。
左右结构:邓植岭经站行扶
上下结构:节岁息亲
半包围结构:栽
独体字:已
(3)读词语卡片,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速读课文,感知全文。
(1)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邓小平爷爷的什么事?
(2)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你还有哪些问题想知道?
二、抓住问题,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导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质疑意识)
齐读课文。
(1)读了这一自然段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一自然段的内容提出问题吗?
(3)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梳理。如:
①植树节是指哪一天?
②为什么要过植树节?
③为什么说“1985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2.解决问题,理清思路。
(1)自主感悟,解决问题。
(2)为什么说“ 1985 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①每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②哪几个自然段写邓爷爷植树?
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合作交流,帮助理解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全班探讨。
3.逐段朗读,把握内容,抓词抓句,体会感情,感情朗读,欣赏评价。
(1)读第二自然段。
①学生自己阅读,感悟内容,解决问题。
a.读了这一自然段后,你知道了什么?快告诉大家。
b.邓爷爷是怎样做的?用“ ”划出词句?
c.反复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体会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
②学生汇报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兴致勃勃”“引人注目”“布满”的意思,并用它们练习说话;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①轻声读文,感受体会课文的内容,体会感情 。
用“ ”画出邓爷爷说的话,认真读一读,你会体会到什么?
画出写邓爷爷植树认真的词句,反复读一读,读出邓爷爷植树时认真的态度及你对邓爷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邓小平爷爷笑了,你能猜到他心中想些什么吗?把邓小平爷爷绿化祖国的美好愿望印在心中,带着感情读这段,读出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②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客观评价,指导感情朗读 。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②师生讨论交流:
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③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尊敬与怀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朗读全文,情感升华
1.指名朗读。
2.整体评价。
四、课堂练习,巩固延伸
1.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组词。
2.词语搭配。(可连线,可填空)
3.照样子,写句子。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加强实践
1.把每个要求写的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写不好和易写错的字多写两遍。
2.请你种一盆花,或者植一棵树,并写下栽花、种树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
(板书画成一棵柏树)
3 邓小平爷爷植树
植 树 节
天 坛 公 园
挖 选 栽 看 扶 笑
绿
化
环
境
《植树》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写邓小平81岁时,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一事。课后安排的 “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是要求认识的,“我会写”中的6个生字是要求写的,“读一读”中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学习伙伴的话“植树节快到了,我们也去植树吧!”是引导学生亲手去参与植树活动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邓、植"等 13 个生字,会写"爷、节"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美好心愿,表达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美好心愿,表达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导入新课
1、播放《春天的故事》(mtv),提问:歌曲中的这位老人指的是谁?(板书:"邓小平爷爷")你了解他吗?
2、老师将《春天的故事》(mtv)里的邓小平的画面定格,介绍邓小平的丰功伟绩。
3、出示邓小平植树的画面。你看,邓小平爷爷在干什么?(板书:"植树")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与他有关的文章,就是我们课文中的第 3 课--《邓小平爷爷植树》。
4、学习生字。
(1)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邓""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认读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什么事?
2、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多读几遍课文,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反复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要把不明白的词和句子画出来,并想办法弄懂;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三、小组合作,研读课文,巩固认字
1、探讨不懂的问题。(词、句等)
2、交流识字、读文及提问题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检查自学(重点识字)情况。
(1)读"我会认"中的生字,由小组长组织认读,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字卡游戏,我说你找。(一人说字音,一人找相应的字卡)
(3)分自然段读课文,并评价、纠正、指导。(要求:正确、流利)
四、小组汇报,深入探讨,激励引导
(1)屏幕打出"我会读"的生字,学生读生字,并结合生活实际组词。"开火车"认读词语。
(2)游戏巩固。我说你找,看谁找得快。(教师说字音,学生找生字卡)注意平舌、翘舌字音。
(3)游戏巩固。"猜一猜""编一编"教师或学生说顺口溜或编谜语,学生猜字;或者教师或学生说出一个字,学生或教师说顺口溜或编谜语。
(4) 读词语。
植树节 岁数 年龄 已经 休息 站立 不行 扶正 栽树 亲手
(5)朗读课文,并相应指导。(要求:正确、流利)
五、强化识记,达到"四会",指导写字
1、读"我会写"中的生字。
2、合作研究学会这些字的方法。(音、形、义)
3、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探讨。
4、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弄清结构,注意每个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对照课本中的字,发现规律。
6、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和难写的字。
7、教师范写,指导写字。
8、学生写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9、反馈书写情况,针对问题再指导。
六、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写出艹的字( )( )( )( )
2、组字游戏,写一写
林 由 西 少 同 氵 可 ( )( )( )
先 青 ( )( )( )
戈 ( )( )( )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1、直接导入新课。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复习巩固。
(1)读字卡,口头组词。(读得正确的同学可以得到字卡)
(2)游戏巩固。"字宝宝找家":把生字按结构分类,每个学生拿一个生字卡片,由四名学生,分别拿"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半包围结构的字""独体字"的牌子,每个字宝宝要找到自己的"家"。若有哪个字宝宝找错了"家",大家帮它找到"家"。
左右结构:邓植岭经站行扶
上下结构:节岁息亲
半包围结构:栽
独体字:已
(3)读词语卡片,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速读课文,感知全文。
(1)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邓小平爷爷的什么事?
(2)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你还有哪些问题想知道?
二、抓住问题,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导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质疑意识)
齐读课文。
(1)读了这一自然段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一自然段的内容提出问题吗?
(3)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梳理。如:
①植树节是指哪一天?
②为什么要过植树节?
③为什么说"1985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2、解决问题,理清思路。
(1)自主感悟,解决问题。
(2)为什么说" 1985 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①每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②哪几个自然段写邓爷爷植树?
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合作交流,帮助理解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全班探讨。
3、逐段朗读,把握内容,抓词抓句,体会感情,感情朗读,欣赏评价。
(1)读第二自然段。
①学生自己阅读,感悟内容,解决问题。
a、读了这一自然段后,你知道了什么?快告诉大家。
b、邓爷爷是怎样做的?用" "划出词句?
c、反复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体会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
②学生汇报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兴致勃勃""引人注目""布满"的意思,并用它们练习说话;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①轻声读文,感受体会课文的内容,体会感情 。
用" "画出邓爷爷说的话,认真读一读,你会体会到什么?
画出写邓爷爷植树认真的词句,反复读一读,读出邓爷爷植树时认真的态度及你对邓爷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邓小平爷爷笑了,你能猜到他心中想些什么吗?把邓小平爷爷绿化祖国的美好愿望印在心中,带着感情读这段,读出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②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客观评价,指导感情朗读 。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②师生讨论交流:
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③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尊敬与怀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朗读全文,情感升华
1、指名朗读。
2、整体评价。
四、课堂练习,巩固延伸
1、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组词。
2、词语搭配。(可连线,可填空)
3、照样子,写句子。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加强实践
1、 找出相同部分,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拉-----站-----亲
2、 积累词语
令人难忘 兴致勃勃 引人注目
3、 词语搭配
( )的问题 ( )的笑容 ( )地站
4、形近字组词
已( ) 爷( ) 爷( )
己( ) 爸( ) 节( )
5、请画出课文3自然段,表示邓爷爷动作的词语。
挑选 移入 挥 填 看 扶正
自我问答:
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自己动手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生字,自读自悟课文,提高认字、阅读能力,了解植树的意义,从而树立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植树》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植树的态度和他的心愿。
教学准备
1、了解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及植树节的来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
1、看见小朋友们表现这么好,老师先请大家听一首歌(课件播放《春天的故事》配相关图片)谁知道歌曲中的老人是谁?
你了解他的哪些情况?
2、,简介邓爷爷。(课件出示:邓小平爷爷照片)
3、谁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什么事?(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认识生字:“邓、植”)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谁来读?你知道哪一天是植树节?(课件出示:“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背景为刚栽好的小树苗。)
为什么说“1985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3、同桌伙伴自学生字。
4、自学汇报。
①、我会认。(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机一一点击课件中的生字,字放大。)
②、我会记: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三、朗读感悟,了解人物
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认真听听讲议内容,讨论:
①邓小平爷爷为什么也来参加植树活动?
②你觉得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文中的以下长句子及关键词进行品读)
a、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b、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c、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扶正。
2、,读读,议议:(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3、读全文。
四、游戏活动,巩固识字
1、,现在正是春天,天坛公园到处是绿树,到处是鲜花,你们看,这就是其中的两棵树,美吗?(课件出示两棵开满鲜花小树,花儿上面写有“我会认”中的13个字)谁会读花儿上的字,就把花儿送给他。(学生读对一个字,点击课件上相关字,花上的字就消失)
2、谁能把小树苗栽进树坑里?
(课件出现八棵小树,上面分别写有:“爷、节、己、已、多、岁、站、亲”;八个坑里写有这八个字打乱后的音节,学生读对一个相应字就进入填里)
五、指导写字,掌握方法
1、我会写。(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六个字)指名读后,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找出最难写的字。
2、看老师示范。(课件演示难写的字的笔顺)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六、互动天地,拓展延伸
植树节快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植树吧!给你的小树取个名字,经常去看看它!还可以做个植树卡。
(课件出示一个精致的植树卡,上面这样写:
___年___月___日,我在那里种下一棵小树,我给它取名叫__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件制作说明
目录(具体要求见教案)
1.人物导入:三个画面。
2.认识生字:三个画面,其中点击每个生字都能放大。
3.朗读感悟:两个画面。
4.游戏活动:三个画面。
5.写字指导:两个画面(点击田字格中的任何一个生字都能演示笔顺)。
6.互动天地:一个画面。
所需资料、图片
1.第二册语文课本。
2.邓小平活动照片。
3.开满花儿的小树(每多花儿中间能插入汉字)。
4.小树(能插入汉字)、树坑(能写拼音)。
5.歌曲《春天的故事》(配图片)。
《植树》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植、煦、厂、版、乖”五个生字,着重理解“和煦、版图”这两个词语。
3、在朗读品味诗歌中,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在朗读品味诗歌中,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
四教学准备:生:搜集查找整理资料“树木的作用”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谁能勇敢地站出来将自己对树木作用的了解向大家介绍介绍,让我们共同分享你课前的学习成果?(意图:表达胆量、共享成果、搜集整理资料也是学习、奠定感悟诗文的基础)
2生自由介绍。(提醒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
3、教师学生评价。(在此环节,教师充分肯定成绩,同时针对学生整理形式的不同进行创新启迪)
4、出示挂图。(边出示边提出观察要求)
观察要求:图上画了哪些景物?根据图画内容,你准备给这幅画拟定一个什么名称?
5、观察、同位互相交流
6、指名汇报导出课题。(板书: 走,我们去植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文内容,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要求: 1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将诗文读通读顺。
2再边读边想:诗文有几节?每节主要写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助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要点:1正音。(植:翘舌二声。厂:翘舌三声。)
2说。(节次、内容、疑问、初读印象)
4范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边听边想:这首诗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细读诗文、品味诗文从中体会诗文抒发的感情。
(一)细读1~2。
1自由读课文。思考:
a从哪儿可以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
b哪些词句说名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c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的地方补充内容?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细读3~6。
1指名读课文,思考:
a植树有哪些好处?
b绿色宝库指什么?
c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
d绿色的希望指的是什么?想想祖国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后的景象
2读后交流。
(补问:除了盖房、架桥、造船、浦路以外,树木还有哪些用处?)
3指导朗读。
三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1组内互读互听相互指点。
2尝试背诵。
四谈学习体会,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 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 健康、幸福
绿色宝库 建设“四化”
(能够、 可以……)
一片新绿 染绿版图
参天大树 沙退鸟舞
…… ……
《植树》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6-37页:《植树》
教学目标:
1、结合“植树”的现实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实际分物过程,再次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4分钟)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算式朋友,你们看喜欢吗? ●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谁最棒!)
60÷3= 300 ÷6=
200 ÷5= 70 ×8=
11 × 5= 23 ×2=
2、导入
师:非常好!同学们知道3.12是什么日子吗?(生答:植树节)你知道植树有什么好处吗?
师:植树造林是全社会的大事,所以三年级3个班的学生要去植树, 植树前,他们都要去苗场领树苗(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在领树苗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植树”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回答)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要求学生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引导得出:一共有36棵树苗,分给三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分一分,算一算。
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36÷3
小组交流。“与同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探索口算方法。(可以通过摆小棒来帮助思考)
(1)用乘法想除法
12×3=36,所以36÷3=12(因为12乘3等于36,所以36除以3,就等于12)
(2)可以通过摆小棒来帮助思考。
师:引导学生得出:先分3捆小棒,每班一捆,得出算式30÷3=10,再分6根,每班2根,得出算式6÷3=2。每班分得1捆和2根,得出算式10+2=12
(3)如果在没有小棒的情况下怎样得出36÷3的结果?
师:引导学生得出:把36分成30和6,先用30除以3得10,在用6除以3得2,最后10加2得12。(30÷3=10 6÷3=2 10+2=12)
(4)直接口算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写在个位上,这样就算出了得数是12。
师:为什么要把1写在十位上么?
这里的1表示的是1个十,所以要把1写在十位上。
(设计思考: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倡导算法多样化,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且不固定计算思路,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过渡语:每班的树苗分好了,三(1)班的学生开始栽树了,但在栽树之前他们要进行分组。
观察出示情景图(课件)
生读题,
师:能列出算式吗?
(48÷4=)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引导学生说出把48人,分成每4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分?(48里面有多少个4)
(课件出示)48个点,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学生,让学生独立分一分,然后交流。
通过操作,让学生观察出把48分成40和8,用40除以4,8除以4,把除得的商相加。( 怎么让学生上台分?这地方如果不用课件演示,而是准备一个点子图让学生画。)
(课件出示)口算过程:40÷4=10 ,
8÷4=2
10+2=12
3、课件出示: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30÷3=
33÷3=
36÷3=
39÷3=
(1)学生独立算一算,病观察算式中的变化规律,与同伴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什么变化,被除数和商是怎样变化的?
课件演示:算式的规律是除以3不变,被除数每次加3,商每次增加1(增加1个3)。
(3)试着让学生写出如上面的算式,算一算结果,巩固学习到的方法。这题是让学生在发现 48÷4规律的基础上续写)
课件出示:提问你还可以写出一组算式吗?
40÷4=10
44÷4=11
48÷4=12
用你的发现尝试计算52÷4=(用上面发现的方法完成,重点引导学生用5除以4商1余1,余下的1在十位上,表示一个十,与个位上的2组成12÷4=.
(4)小结
师:小朋友请看刚刚算的这些题,它们的除数都是几位数?(一位)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板书)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课件出示
1、分一分,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生活的问题(课件出示)
第1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应该用除法解决。55÷5=11(倍)
答: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11倍。
第2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应该用减法解决。55—5=50(元)
答:一双鞋子比一副手套贵50元。
师:同学们思维这么敏捷,下面我们来进行2分钟小竞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先到达终点
3、挑战赛。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算一算,然后交流,说说口算的方法。巩固整十、整百数以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设计思考: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让学生解决
多信息,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还可以用小棒帮助算。)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下课以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五、作业
完成教材37页4、5题
板书设计:
植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36÷3=12(棵)
答:平均每班分到12棵。
48÷4=12(组)
答:可以分成12组
《植树》教学设计 篇9
设计意图:
我园幼儿大多数来自农村,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很大的益处。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决定乘此机会带领中班年级组的幼儿开展一次植树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参观花木市场、选购小树苗、植树和为小树画张像等一系列活动对树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树木,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了解植树的方法步骤,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3、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植树工具、浇水工具、绘画工具
2、事先与花木市场联系好参观事宜
四、活动过程
(一)、欢乐三月行:参观花木市场
1、向幼儿介绍植树节,让幼儿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
2、介绍参观花木市场的路线以及注意事项
3、带领幼儿去花木市场,在途中向幼儿介绍沿途所见树木的名称、用途等。
4、请花木市场的工作人员向幼儿介绍一些树木。
(二)、今天我做主:选购小树苗
1、幼儿自选想要购买的小树苗
2、询问价格,付款。
(三)、劳动最光荣:我们来植树
1、向幼儿介绍植树的方法、步骤(将小树苗放进事先挖好的坑中、填土、浇水)
2、教师带领幼儿植树,在植树的过程中交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树苗放入坑中时要放正,土先填一半要脚踩实后再填另一半以及正确的拿铁锹的方法。)
3、浇水。提醒幼儿在浇水的过程中不能弄湿衣服和鞋子。
(四)、美丽风景线:我为小树画张像
(五)、谈话活动:怎样保护小树苗
(六)、延伸活动:我与小树比高矮,带领幼儿去照顾小树苗,给小树苗浇水、锄草。比一比我与小树谁长的快,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植树》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是在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只是按教材的安排,创设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投入学习,效果不太好;为此,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安排,从简单的口算除法入手,由浅入深地步入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带来学习内容,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班级讨论,探索出多种算法,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把书中例题作为学生学完知识后的一次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中感知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喜欢数学,乐于学习数学。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属于城镇重点实验小学,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素质高,教学质量一流。我班有学生60人,80%的学生来自城镇,20%的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在我校接受了学前教育。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课改实验,已具有一定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较强的好胜心,思维活跃。班级中已逐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很浓。
〖教学设计〗
(一)“自悟”学习的条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算式朋友,你们看喜欢吗?(出示:6÷3,12÷4,18÷6,35÷7)
师:口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非常好算,很容易算出来。
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利用乘法口诀。
师:现在,我们再来认识几位算式朋友。(出示:30÷3,600÷2,560÷7,360÷9)
师:口算时,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很好算,一下子也能算出来。
师:你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0”不参加计算,利用乘法口诀算出后,只要在后面补“0”就行了。
师:好,不错。现在老师也想认识你们带来的新朋友,你们带来了吗?
生整理自己的口算卡,口述,师板书:
100÷5,3000÷6,200÷4,4000÷8,……
师:你们能算出结果吗?
生演算。
师问:你又有什么新感觉?
生:只要认真,也能很快算出来,但不像上面的题那么容易。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利用乘法口诀,在心里先想出整十数,再看看几个“0”不参加计算。算出结果后再在后面补上不参加计算的“0”。
说得好的同学受到了掌声鼓励。
(二)“自悟”学习的目标
师:刚才老师认识了你们为我带来的新朋友,老师特别高兴,谁还给老师带来了不曾认识的朋友?
在教师鼓励下,生又口述,师板书:
84÷4,96÷3,66÷2,55÷5,……
师:你们真不简单,这样的朋友也让你们请来了。老师非常开心,我们大家共同来认识它们好吗?
学生非常欢喜,对于新内容的出现表示欢迎,从他们的神情上看出,他们已经迫不急待,跃跃欲试。
师:有哪些小机灵已认识它们了?
师:那些认识它们的小机灵一定特想给大家介绍它们,不过我也要给那些不认识它们的同学一次机会,要不然,他们会不高兴的。现在,我们大家先确立自己要介绍的朋友,然后独立思考,看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向大家介绍它们,比比谁的方法多、方法好,让同学们都乐于接受。好吗?
(三)“自悟”学习的内容
1.师:同学们都想好了吗?现在你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介绍你们喜欢的朋友好吗?
2.让生自由分组,要介绍同一位朋友的同学编为一组,组长带领组织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表现自己,组长做记录。
3.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交流,指导学生探索的过程,重点点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让他们也从中找到乐趣。师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4.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组认识的朋友是84÷4,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想出了四种方法。
生2:利用乘法想除法,因为21×4=84,所以84÷4=21。
生3:把84分成80和4,80÷4=20,4÷4=1,20+1=21。
生4:直接口算,用十位上的数字除以4得2,写在十位上,用个位数除以4得1,写在个位上,得21,即84÷4=21。
生5:用竖式。(生边说师边板书:)
(学生汇报的同时,师进行板书)
a组同学汇报完后,班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a组介绍的新朋友你们认识了吗?对a组同学,你们有什么话想说的?
生6:那种竖式方法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吗?对于竖式的写法,我们组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组认识的朋友是96÷3,我们也用到了竖式。(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这种竖式是你们组同学自己想出来的吗?
生6:不,老师,是我爸爸早就教我的,现在我把它介绍给了全组同学。
师:如果认识84÷4也用这种竖式,同学们会算吗?试试看。
同学们很快列出了竖式计算。生7在台上边板演,边说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这两种竖式的算法,你觉得哪种好?
让生举手表决,结果喜欢前种的比喜欢后种的要多得多。
(反思我想这是孩子们经过动脑筋自己想出来的方法,一定有他们自己的道理,只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过程,能准确算出结果就是好样的。我不想打消孩子们的积极性,想尊重他们的想法,这或许就是我们期待的创新吧,对于竖式的标准写法我并没有去说明。)
师:好,我们接着来交流。
让其他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也都是采用的这四种方法。
师问: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让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四)“自悟”学习的价值
1.放多媒体课件“植树”。
(1)让生根据课件创设情境。
生:阳春三月,鸟语花香,一年一次的植树节到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山坡下植树,他们又说又笑,干劲可大啦。
(2)在画面中加入条件“有36人,每组3人”。你能提出问题吗?
让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的问题“可以分成多少组?”。
(3)你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吗?
(4)让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5)全班交流,指名说是怎样算的,允许学生多种方法并存。
2.选做题(任选一题,独立完成)。
练一练的2,3题。
(五)“自悟”学习的收获
1.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介绍新朋友。(师板书)
2.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最喜欢直接口算。
生2:我觉得表现得很出色,我要向他学习。
生3:我认为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我要把数学学好。
〖教学反思〗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大胆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设计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教案。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我灵活地运用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入手,让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变得能学、会学、善学、乐学,从而实现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案例点评〗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植树”情境为“介绍新朋友”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枯燥的口算除法计算融会到“介绍新朋友”的情境中。
2.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展示与汇报中,学生学会了口算除法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注重所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点评人:刘秋梅(河北省鹿泉市实验小学)
《植树》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四节课《植树》。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树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材分析这是学生在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的基
础上,继续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材创设“植树”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活动中探索新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准许学生用喜欢或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计算,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三、学生状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爱新教材的情景式教学形式,喜欢体验各种活动,不仅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和全体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学生很有成就感,乐于探索,积极求知。能够用喜欢的方法学习和计算。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哪位同学植过树?谁知道植树需要哪几个步骤?笑笑他们班正在植树,我们到现场去看看,检验一下你们说的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2、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明确全班一共有多少人?一组有几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每组三人,可以分多少组?”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从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探索新知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组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36÷3,并尝试计算。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算式的含义,把各自的算法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小组交流讨论,体验不同的算法,感受合作的快乐。)
2、全班交流 小组选代表发言,得出36÷3=12中的36表示一共有36人,3表示每组有三人,12表示可以分12组。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1、因为12×3=36,所以36÷3=12。
2、30÷3=10,6÷3=2,10+2=12。
3、因为12+12+12=36,所以36÷3=12 ……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准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感受集体的智慧。)
4、拓展练习1:
60÷3 40÷2 80÷4
66÷3 46÷2 84÷4
69÷3 48÷2 88÷4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师:这些算式有哪些规律,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让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练习2:
教材10页第2题:观察图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明确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学生代表,学生列出算式48÷4=12并说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班交流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体验算法多样化,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懂得欣赏别人,能够取长补短。
学生在解决“可以分多少组”这个问题时,如果让学生用小棒动手摆一摆,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从而更好的理解除法的意义,在下节课时我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用数学。
《植树》教学设计 篇12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中最头痛的一环,因为它本应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在教学上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仅仅就题讲题,只考虑到它的解题方法、步骤而不考虑它的应用性,所以导致本应是妙趣横生的应用题成了许多老师、学生心中的棘手题。本月教学的《植树》一课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部分案例:
师: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北方春天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生:风沙大、干燥。
师:为什么会出这种现象呢?
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树木被破坏。
师: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生:植树造林。
师:你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吗?
生:想。(生积极踊跃)
师:现在学校想组织植树造林,涉及到哪些必须解决的问题?
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小组觉得首先应该决定到哪儿植树?
生2:我们小组认为应确定去多少人。
生3:还有要知道栽什么树最好。
生4:要想好怎样去的问题。
师:你们想得可真周到,现在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节课中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而且完全没有以往应用题教学的沉闷严肃,就是因为我抓住了环境这一热点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水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学生们感到自己能为环保做一些贡献他们才十分的高兴,能够非常积极地解决植树中的几个问题,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家庭入手,从学生周围环境着眼,是我们对如何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几点感悟。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一定深入,所选择的方法更是不尽相同,不论怎样,只要注意挖掘,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更是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服务!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
《植树》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10至第11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
课件、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表内除法
6÷3,12÷4,18÷6,35÷7
2、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
30÷3,600÷2,560÷7,360÷9
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3、师出题:84÷4
观察这道算式,比较与第1、第2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这道算式你能编一道应用题吗?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学生汇报所编应用题,尝试计算解答。
2、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同桌互相交流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3、全班汇报,交流思考方法。通过交流、讨论、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归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4、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5、运用知识,解决例题。
(1)让生根据课件创设情境。
生:阳春三月,鸟语花香,一年一次的植树节到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山坡下植树,他们又说又笑,干劲可大啦。
(2)在画面中加入条件“有36人,每组3人”。你能提出问题吗?
让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的问题“可以分成多少组?”。
(3)你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吗?
(4)让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5)全班交流,指名说是怎样算的,允许学生多种方法并存。
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7元 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几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小结、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
《植树》教学设计 篇14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树木对人类和动物的重要性,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 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准备
1几种树木的图片、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山洪暴发、沙尘暴袭击);
3植树工具、小树若干);
4提前让幼儿和家长在网上查找一些“植树造林”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几张树木的图片让幼儿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与知识面简单地说说树木的名称及用途。
二根据幼儿的谈话内容引出课题。
三提问(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树木的地球上,人类将会怎样?)让幼儿讨论发言阐述自己的的想法与观点,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山洪暴发、沙尘暴来袭画面让幼儿从反面地体验到破坏大自然生态环境会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残酷的现实情境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并为下一个目标设下埋伏。
五 根据课件播放的画面让幼儿讨论以下话题: 1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
2 面对踩摘花草树木的现象你们应该怎样去制止?
3如何采取措施预防上述灾难的'发生?
六让幼儿亲手操作植树。
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时,带着幼儿亲手种植小树苗,不但让幼儿的情感得到宣泄,更进一步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以及劳动创造出的美,并巧妙地结束了本堂课。
教学反思
这节社会环保教育课已建立起幼儿对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责任感,并有了初步地环保意识;了解到了绿化的好处。在整堂课中大部分幼儿表现活跃,发言积极;但少数幼儿表现不够主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对这部分孩子多给予引导和培养。
小百科:植树指种植树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的传统,涌现出了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植树以清明时节为最佳,此时气候温暖,春雨飞洒,利于树苗成活。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3月12日为中国的法定植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