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篇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1、上节课,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本课的第一、二小节,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你能准确认读这些词语吗?
出示:察访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焦急、破败、断垣残壁
降临、啃干粮、长年累月
皎洁、寻访、笔墨纸砚
你能选用同行中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交流)抓住关键词的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复述内容。
2、刚才是分行来看,如果把这些词语做为一个整体,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吗?板书“苦”(同步口述:为采草药【写草字头】,夜宿古寺【写古字】,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苦”?板书“?”)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那个夜晚,走近李时珍,探询答案。打开书,认真阅读课文,在你感受到“苦”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精读文本,走近李时珍:
(一)品出文字中的“苦”
1、学生读文、勾画。(四人小组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随机进行,预设如下)
a、住之苦
(1)结合学生发言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一句。
(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苦”从何来?结合感受说具体。并结合感受读一读。
(3)这是怎样的一幕,让我们一起轻轻推开门,出示图片(灰尘、断垣残壁、青苔、蜘蛛网)。
──这就是那破败的古寺,你们看,这里到处是(灰尘)。
──就连断垣残壁上也(布满了青苔),青苔多吗?谁再来读读。
──让我们再走近些,你看,屋顶上有(蜘蛛网),窗户上有(蜘蛛网),就连佛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4)此刻,你的感受是否更真切了?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吧,齐读。
(5)从住的地方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
b、吃之苦
(1)结合学生发言出示“啃干粮”一句。
(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预设一:能谈到“啃”,读出你对“啃”的体悟。再指名读。
预设二:不能谈到“啃”。
让学生再细细读读,看看有没有哪个字特别吸引眼球?
(3)从吃的角度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
c、工作条件苦
学生汇报,谈体会。
从工作条件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
(二)悟出李时珍眼中的“苦”
1、从住到吃,再到工作的条件,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可真是一个字──(苦),李时珍又是怎样看待这“苦”的呢?迅速到文中找一找吧。
2、用手势告诉我答案在哪一小节?(七)
3、出示第七小节,指名读。
4、李时珍眼中的“苦”,你找到了吗?(结合学生回答点红“苦多了”和“吃点苦”,其中“多”和“点”突出)
5、再读读这两处,你有什么困惑吗?
(预设学生质疑:到底苦多还是苦少?)
6、让我们回到那个夜晚,边读边走进李时珍的内心,探寻他眼中的这份“苦”。指名分角色朗读3-7小节(找李时珍,找庞宪──齐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1)第4小节处
a、随机采访──这里这么脏,你怎么一点儿也不惊讶呢?(见得多了,吃苦值得)
b、原来,面对这破败古寺,李时珍能如此平静,都是因为他心里想着(出示并引读“吃点苦”一句)
c、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李时珍此时的平静,齐读第4小节最后一句。
(2)第5小节处
a、接着分角色读,至小节末(提醒:读书要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观察扮演李时珍的同学的表情,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那么苦,为什么还会笑?)
b、让扮演者回答。这浅浅的笑,告诉我们,李时珍一心想的还是(引读“吃点苦”一句)
(3)这样的想法,这微微的笑容,感染着李时珍身边的每一个人,难怪徒弟庞宪会说(引读第6小节)。
7、20、50,这样的数字在李时珍身上还有很多,想知道吗?让我们再来看看吧,出示相关资料。指名分条读。
8、看了这样一组数字,关于这“苦”,你又有什么感受?(扣住“苦”)
9、是啊,可就算历经千辛万苦,李时珍还是认为为了修订《本草》,吃点苦是(值得的)。
10、他一心想的就是《本草》,那就让我们走进他编撰《本草》的不眠之夜,走进书中的一个个药方,说不定,你还能品出另一番(苦)。
12、速读8-13小节,找一找课文中提到的药方,勾一勾。
13、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文中5个药方。
──第一条指名读
──第二条女生读
──第三条男生读
──最后两条最不易区分,齐读。
14、“鸡肠草”“鹅肠草”这两个药方的背后还有一段小故事呢。你能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先准备准备吧。提醒:有些同学勾出了关键词再练说。(指名说故事)
──好个“端详了一阵”,神情专注的李时珍给你印象?(认真)
──你刚刚是在背故事,谁能讲好故事?可要绘声绘色,还可以加上动作。
──好个“放在嘴里嚼嚼”,(让其再做做动作),李时珍在细细品,你从这动作中又品出些什么(细致谨慎)。
15、其实《本草纲目》中,许多药方都是李时珍通过实践得来的,出示补充的药方,引读。
──通过试验,他知道了(读前三条)
──有的时候,他甚至会用自己的身体来做实验,有这样一个药方(读药方),它的背后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16、让我们静静地浏览。字幕式出示《曼陀罗的故事》
17、翻开了《本草纲目》,解读了一个个药方,相信你对李时珍经历的这份苦一定有了全面的认识,这个问号可以消失了吗?如果要换个标点,你想换为?
18、(!等,让学生说理由──太苦了,甚至要付出生命)结合学生发言引读──李时珍的内心仍然回响着同一个声音(出示并齐读“吃点苦”一句)
19、现在,如果让你也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眼中的(苦),你想说?(预设:“值”等)随机板书
20、对,为了《本草》,一切都(读“值”)。
三、了解《本草》,走进李时珍:
1、真的值吗?一切还得后人评说。出示《本草》图(学生说资料)
出示补充资料(引读)
2、此刻,你对这“苦”与“值”是否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李时珍的心声吧。(出示并齐读第七小节)
3、(渐变为李时珍图)这番话语,就出自这位瘦弱的老人,他就是(李时珍),学文结束了,可学习未结束,课后围绕他(李时珍)你还打算做些什么?(学生自主研发研究性学习主题)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苦?!
值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深入体悟文本内容,切身感受李时珍为修《本草》而吃的“苦”。
2、在与文本直接对话,适时补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知道成功的来之不易,了解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
3、继续培养学生敢于、善于提出疑问,以及复述叙事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以“苦”为抓手,深入学习文本。
2、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教学难点:通过文本,感受人物身上的可贵精神品质,特别是体悟李时珍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准备:李时珍的故事,《本草纲目》的介绍,课件等。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生字词,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3,学习课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李时珍为什么夜宿古寺
师:李时珍和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为了查访药材,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不得不借宿在这个古寺里.
二,品读课文
过渡: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一)学习第四节
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1,指名读
2,哪些词句可以具体看出古寺的破败请同学们读一读,划一划.
3,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
(二)学习文中有关古寺的环境描写
师:文中还有两处环境描写,也能衬托出古寺的特点,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一找.
a,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
b,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1,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感情朗读
师:面对这样的古寺,李时珍是怎样说的从中你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过渡:在这样的古寺里,李时珍师徒俩都做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五至十二节,画出有关语句.
(三)学习五至十二节
学习五至七节
交流:师徒俩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他们翻山越岭,劳累一天了,此时,已经饿得不行了,可他们喝的却是(),啃的却是()为什么说"啃"干粮,干吗不用吃
3,你们觉得这样的日子苦不苦而李时珍呢从哪可以看出他不觉得苦
4,难道这样的苦日子对李时珍来说,仅仅是一天吗一个月,一年,是多长时间文中有一个词.理解"长年累月"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补充: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35岁便外出查访药材,而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快50岁的人了,这15年之内,他经历的千难万险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寒风,烈日,雨雪,猛兽
5,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时珍能够以苦为乐,甘愿过这样的苦日子他心中有一个怎样的梦想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a,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了什么
c,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d,感情朗读
6,最后,让我们带着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来读一读五至七节,指名读.
过渡:他们师徒俩草草吃完饭之后,又做了些什么
(四)学习八至十一节
交流:(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
1,从这部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平时你是在什么条件下写作业的
3,此时,李时珍已经快50岁的人了,他借助月色,趴在几块砖垒成的桌子上艰难地记录着寻访所得,你们觉得苦不苦
4,那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
5,为了编写《本草》,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吃尽了苦,谁来读一读八至十一节,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过渡:当李时珍记录寻访所得无法辨别两种草药时,他又是怎样做的
(五)学习十二节
1,指名读十二节
2,你体会到了什么
3,理解"端详",最后李时珍看出结果了吗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
师:草药能随便尝吗是啊,是药三分毒,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难道作为一代名医的李时珍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吗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补充:其实,李时珍不仅品尝过鸡肠草,鹅肠草,还品尝过更危险的药草.有一次,为了验证曼佗罗的药性,他竟然喝下了浸泡曼佗罗的毒酒,结果由于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他曾这样对儿子说:"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今后许多人再去冒一回险了."这就是李时珍,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草药,心中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让我们带着对李时珍的崇敬之情,一起来读一读十二节.
5,交流课外学生搜集的中药知识.
师:本草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巨著,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让李时珍如此执着.
出示《本草》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它在现代医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它记载了113种病的药物.如:伤寒,咳嗽,喘逆.对治疗五官,外科,儿科,妇科等方面也有记载,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了法,日,朝,俄等十余种文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著".
三,迁移训练,升华主题
师: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可李时珍还在忙碌着.
出示:
想象: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心中只有——————
1,指导学生想象
2,学生动笔练写
3,指名读
师生共说:心中只有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师板书
结束语:让我们永远记住《本草》,永远记住为了编写《本草》让万民得福,不怕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草药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吧!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篇3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幻灯《本草纲目》及医学成就,请同学们读一读,再谈谈感受。
2、《本草》医学成就之高,让人瞠目结舌。就来看看李时珍写《本草》的经历。
二、学习第一部分(简)。
1、揭题并思考讨论: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2、自由朗读感悟这一部分。
三、学习第二部分(详)。
1、师徒俩就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过夜的,的确很苦。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很艰苦?
2、自由朗读,找一找(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如此艰苦,他们有没有埋怨?我们来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3、出示师徒对话,初读感悟,读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说一说。
重点突出“笑”字,表现他们以苦为乐的精神。
理解:“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出示资料,为什么待遇丰厚的御医不做,在外劳苦奔波?)
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再读再悟,体会人物以苦为乐,为国为民的精神。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借着月光,我们走近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2、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怎么做的。读一读,说一说(通过记载药物和药性及用法,可以看出他们工作的认真严谨。)
3、当记录到鸡肠草时,有个“……”,表示什么意思?李时珍又是怎么做的?(李时珍一时无法分辨两种草药了,他扯下一点放在口中嚼嚼。)
4、你敢嚼吗?(出示资料,李时珍曾经尝药险些中毒丧命)。
5、李时珍这样做值得吗?各抒己见。表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愿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1、这时,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也可以对庞宪说。写一写,相互交流。
2、了解了李时珍,我们再次饱含激情的读一读课文,看谁读的最棒。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精读感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以苦为乐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
2.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长年累月
本草纲目万民得福
你能选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吗?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近李时珍。
二、精读感悟,走近李时珍
出示“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从山风呼啸、猫头鹰尖叫感觉阴森森的,叫人恐怖、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师:再读一读,读出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同学们的朗读确实制造出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是的,如果我们一个人在荒郊野外的古寺里,唯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由山风呼啸和猫头鹰尖叫所带来的恐怖气氛。但是,彼时,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明月”,他是谁?这时他在哪呢?在古寺。
那么李时珍究竟住的是什么样的古寺呢?清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破败】
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2.交流。
古寺破败到什么样子?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还可引导与家对比,没有温暖的床铺、可口的饭菜、完好的桌椅……)(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荒凉;把体现"脏"的地方都读出来。你再试试)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灰蒙蒙的蜘蛛网)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危险。这样的地方,不要说"住",就是看一眼,都觉得——把你的感受送进文字,读。)
同学们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我们一起读。
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李时珍师徒俩是在什么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到3自然段。
2.交流。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他们是偶尔遇到这样的情况呢,还是经常?(经常)你从哪看出来的?
(第一自然段)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这八个字,概括了李时珍和弟子的这一路艰辛。住的地方我们刚才已经知道了,就这样的一座破败的古寺。那么饿了他们吃什么?渴了他们喝什么?
出示: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想一想:这里为什么要用“啃”不用“吃”或“咬”呢?
师:“啃干粮”的“啃”是什么意思?
生:咬
生:用力咬
生:放在磨牙上咬
师:你们能做个动作吗?
生:模仿“啃”的动作
师:看出来你们咬的时候很费力,你们吃什么东西的时候要这么费力呢?
生:骨头、鸡腿、甘蔗……
师:李时珍啃的是什么?
生:干粮
师:干粮怎么要费这么大的劲咬?
生:风干了,硬了。可见放的时间长了。
师:粮食放时间长了,说明了什么?
生: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长了!
师:对啊,李时珍都五十多岁了,还长年在外奔波,生活条件如此差,饿了就啃些干粮,就是这样,李时珍觉得苦吗?从哪儿看出他不怕苦?
【抓住“笑着”引导】他的这种不怕苦的精神有没有感染徒弟庞宪?庞宪是怎么说的?
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板书:甘愿吃苦万民得福】
齐读。
修订《本草纲目》是为了谁?为了老百姓,李时珍甘愿吃苦,为的是万民得福。
体会冒险尝草的精神
1.喝完泉水,啃完干粮,奔波劳累了一天的李时珍师徒并没有休息,此时他们又在忙些什么呢?自读8——13自然段,画一画李时珍记录了些什么?
2.交流。
出示:
“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指名读。
虽然寥寥几行却字字有来历,字字有学问。为了区分鸡肠草和鹅肠草,李时珍是怎么做的?
出示: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端详,是什么意思?嚼嚼,嚼药草有危险吗?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3.其实这并不是李时珍第一次这么做,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段资料。
出示:
有一次,李时珍拿着“山茄子”回到家,搞清了这种草药的学名是“蔓陀罗”。为了解它的药效,李时珍把蔓陀罗泡到了酒里。酒泡好了,李时珍把家人和徒弟找来,嘱咐了他们几句话,就喝了许多药酒,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
过了好长时间,李时珍还没醒过来,家人和徒弟赶忙端来事先准备好的绿豆甘草汤,灌到他嘴里,没多大功夫,李时珍醒了过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当家人和弟子埋怨他太冒险时,李时珍笑着说:“不亲自尝尝,怎么断定它的药效呢?”说完,赶忙记录下蔓陀罗的作用、功效以及反应过程等。
4.为了获得准确的信息,李时珍屡屡以身试药,由此可以看出李时珍的工作是非常严谨认真的。
【板书:严谨认真】
出示:鸡肠草饿肠草图片药效
感受李时珍严谨认真的作风。
三、升华情感
1.引读(第13自然段):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风已凉,夜已深,李时珍仍在月下修订《本草纲目》。此时我们仿佛又听到了李时珍说的话。
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四、作业
学了本课后,你一定对李时珍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请你给李时珍写一段心里话。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甘愿受苦
万民得福
严谨认真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篇5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根据时间脉络再现情景式复述课文
一、引入
在前一课《说勤奋》学习中,我们认识两位可敬的人(生答)。从他们身上,我们认识到: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学生接应背:他们用汗水与心血浇灌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16课,又将认识一个人,他是——板书:李时珍。课前预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板书:《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在《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一文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让学生谈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考验一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
(1)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课文中组词。
(2)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
a、上面的四字词语读课文时注意了吗?读一读。
b、在课文中将这六个词语圈出来,读一读句子,试着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三、初步复述课文
1、下面再请同学读课文,不过这一次提高要求:一,不许出声,也就是默读;二,在默读过程中画出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来。默读是有速度的,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
2、交流,摘要板书:太阳渐渐下山了——夜幕降临了——月亮升起来了——月亮移到了中天
3、合作练说。
4、推荐三名同学分别复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根据课文中一些精彩词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
一、带着思考读进去
1、上一课时我们通过朗读、复述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信息,课文主要讲——(生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
2、交流,示范。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饥餐渴饮”,那是什么样的情景?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渴了就喝两口水继续赶路。生活苦。“晓行夜宿”呢?早晨天刚亮,他们师徒已经背起行囊赶路了,一直到天黑才休息。工作累。“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三个省,这是多大的范围。他们不是观光,不是只赶路,他们要到荒山野岭寻察药材,他们要走村窜户访询问药效;一天两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也许平常人能够坚持,可李时珍他们几个月了,天天如此,这需要多么大的意志啊。)
读,学生的声音里此时一定增加了几分崇敬。在学习下面“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时,再回应这小节。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两个词语,八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在学生发言后接着学生的理解发挥:辛劳在其中,理想在其中,毅力在其中。
3、继续读下去,看看下面的课文中会有哪些语句扣动你的心弦,让你流连、回味。(学生自由读思画注)
4、课堂交流。
学生会注意下面的一些语句,
“飞鸟夜晚回家了,师徒俩的家呢?眼看天色已晚,他们今晚宿于何地呢。他们能不焦急吗?”对于他们,难道没有露宿野外过?那既然是常有的事,他们又为何如此焦急呢?联系下面,我想他们焦急的恐怕是不能够当晚将所察访到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的厚厚的蜘蛛网。
设想学生应当在这样三方面突破:一是联系下面的细节想象“破败”,二是感受这样具象写的精彩,三是体会写“破败”实际为写人的意义。如果学生在某点上有忽略,要引导其关注思考。特别是第三点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展开,比如可以这样点拨:“破败”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如“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等)从这你想到了什么?由学生言说李时珍修《本草》十分辛苦,顺势进入下面师徒俩关于“苦”的对话学习。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这段话中有两个点必须抓住:一是李时珍的神情“笑”,二是他说的两个词“吃点苦”和“值得”。点拨:他们是只吃了一点点苦吗?回应第一小节,品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练习填空:
1、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区分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
读,角色表演。与扮演者交流:“李时珍”,你为何要将那两片叶子上下左右反复看?你分辨出来了吗?嚼?你怎么敢嚼,不恶心?过去嚼过吗?你就不怕野草有毒?小结:这一“端详”,我们端详出了李时珍工作的严谨,这一“嚼”,我们嚼出了他“为民得福,吃苦、甚至献出生命也值”的伟大情怀。深情引背:看来,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更是他们……”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篇6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
2、出示:一张李时珍的画像,请他们说说第一眼见李时珍,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和善、和蔼可亲、慈祥、朴素)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文字里你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
4、这节课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再次走近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学习课文第2、3、4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2、交流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破败的古寺)
(3)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破败”?
交流: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指导朗读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5)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这就是李时珍的“夜宿”!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里过夜,他的“晓行夜宿”多么辛苦。
5、出示:《补充习题》中小练习: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是灰尘,断垣残壁上了青苔,中间的神像了的蜘蛛网。
指名口头填空,并点击答案。
所填词语变现出古寺的破败。对古寺的破败描绘得如此具体,是为了
。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5——13小节
李时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还表现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交流: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引导: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几段文字,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来谈谈。
师徒俩找来枯枝杂草,生起火来。(还得生火取暖)
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
啃干粮“啃干粮”的“啃”是什么意思?
(咬、用力咬、放在磨牙上咬)
你们能做个动作吗?生模仿“啃”的动作
看出来你们咬的时候很费力,你们吃什么东西的时候要这么费力呢?
(骨头、鸡腿、甘蔗……)
李时珍啃的是什么?干粮
干粮怎么要费这么大的劲咬?(风干了,硬了。可见放的时间长了。)
粮食放时间长了,说明了什么?(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长了,可真辛苦啊!)
住破庙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渴了就喝一点山泉水,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有时候,为了赶路,就边走边吃,甚至两顿并作一顿,这就叫做“饥餐渴饮”。
吃的是泉水、干粮,住的是破败的古寺,走的是荒山野岭,(指黑板)“晓行夜宿”,“饥餐渴饮”,李时珍为寻访药材,吃了多少苦呀!这样的生活,你还想用哪些词来形容?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文中有个词语告诉我们——多长时间?(长年累月)
(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长年累月的——饥餐渴饮
长年累月的——晓行夜宿
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
长年累月的——栉风沐雨
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
长年累月的——风尘仆仆
长年累月的——东奔西走
难怪李时珍说,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苦多了”)
(3)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这就叫“长年累月”,
想象一下,他们还会吃哪些苦?
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寻访药材,可能有时喉咙里干得冒烟,晒得又黑又瘦……)
在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顶风冒雪,手冻得开裂流血,有的时候在野外找不到干草生火取暖,可能那一夜又冷又饿)
(4)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重新修订《本草纲目》,在修订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访医采药,不要忘记,到现在他已经多大了?(快50岁了!)这样长年累月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
可是李时珍却说-------(齐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5)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李时珍--------的精神。板书:(不怕吃苦)为了造福万民甘于付出乐观以苦为乐
(6)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四、学习8—13自然段
1、李时珍吃的“苦”绝不仅仅如此。同学们,默默地去读读课文的8——13自然段,你对“苦”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李时珍还吃了什么苦?
出示第12自然段:
他是怎样尝药草的?请你读读第12自然段。
我们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会读书的人已经拿出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找出来后你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
(1)生交流:
(2)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习第12小节)
你们看,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先是端详,
端详是什么意思?(仔细地看)不仅仔细地看,还在想,想怎样区分“鸡肠草”与“鹅肠草”
在外形看不出的情况下,李时珍就……(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还在想,还在体会,终于区分出来,于是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生齐读)
(3)小结:这一段抓住了端详扯下嚼嚼这些动词,把一个()的李时珍描写得生动传神。
(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一丝不苟,这就叫——板书:严谨认真)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描写李时珍品尝草药的情景。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同学们,这一切的研究和揣摩,这一切的危险和担忧,写在纸上,就变成极为简练的14个字。引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字数不多,但字字可靠,字字准确,字字严谨,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4)在第12小节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停下在思考,第二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还在记载其他草药。)
2、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寺庙内,李时珍就着皎洁的月光记着白天的寻访所得;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弟子庞宪脱下衣服轻轻披在他身上,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思索着记载着,我们也不知他是什么时候入睡的……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篇7
一、复习导入:
1、朗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
2、思考讨论: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错过了客店,就没有其他人家投宿了吗?
正当师徒俩感到焦急时,事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机?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3、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想想还有哪里不懂。
4、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李时珍师徒俩就在古寺里是怎样过夜的呢?四人小组一起读第二部分,讨论。
2、讨论,交流。
3、理解:“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练习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5、说说这部分的意思。
四、学习第三部分。
1、自由默读第三部分。
2、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3、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4、12段中有两个“……”,它们的意思相同吗?分别表示什么?
5、李时珍是怎么分辨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的?这表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
6、分角色读这一部分,注意语气。
7、小结。
五、作业
查找李时珍的资料、故事;一些中药及其药效。
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教学后记: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主要记叙了,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他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学时,让学生先搞清寺庙如何“破败”,边讲边读;在体会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的对话,明白“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含义;最后理解他们虽累了一天,但还要记下当天的寻访所得,以及李时珍在分辨不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时,是亲自品尝,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学习本课,通过让学生说,分角色朗读等来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育学生要向李时珍一样,做事严谨认真,这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的材料。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一、浮想画面,感受古寺环境的破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请大家将语言组织好,先自己说,再交流: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师徒为了察访药材,住进了一座古寺,喝泉水,啃干粮,品尝药草,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的观照下学习全文。这一教学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
2.课文题目是“李时珍夜宿古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集中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
3.学生找出古寺的特点是“破败”后,师范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破败的情景?
组织交流。①情景: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②分析:“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说明了——(长时间没人住);“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说明了古寺一些墙壁倒塌了,无人修整,寺里阴暗潮湿)。
4.出示: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重视形象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浮想相关画面,感受到李时珍师徒夜宿的古寺是破败的。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灰尘,是断垣残壁,是青苔,是厚厚的蜘蛛网,在这里没有完好的桌椅,没有平整的床铺,没有口渴的饭菜,没有……所出示的填空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投宿环境的艰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前后联系,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师:请大家联系第1—3自然段,说说:李时珍师徒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
2.学生自读后,组织讨论:
①是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的情况下(第1自然段)。这几个月是怎么走过来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请结合第5自然段内容,想想:在路上,他们饿了——(啃几口干粮。比较:课文为什么用“啃”不用“吃或咬”?),渴了——(喝几口泉水)。他们白天——(赶路察访药材),晚上——(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他们真是太辛苦了!
【李时珍的辛苦不仅仅是在住宿条件上,还在于整个察访过程。这一教学环节在前后文的联系中引导学生进行品析、体会:在这好几个月的察访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从而感受察访过程的艰辛。】
②结合第二自然段:因为他们一心走路,错过了客店。想想:客店和古寺在环境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在客店里,没有,没有,没有。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
他们为什么不住在这样温馨的客店里,他们赶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修订《本草》)
3.李时珍师徒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真是太辛苦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4.李时珍觉得这样苦吗?李时珍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
抓住“吃点苦是值得的”深化理解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造福人类,甘于吃苦”的精神。①李时珍吃的苦少吗?为什么说“吃点苦”?②“是值得的”,为什么值得?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
【这一环节在进一步将客店与古寺的对照中,在视“诸多之苦”为“吃点苦”的比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那种甘于吃苦的伟大精神。这样的设计是简单的,这样的过程中扎实的,学生的理解是深入的。】
三、适度拓展,体会冒险尝草的精神
1.指名读第8—13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
2.组织交流。
①白天,赶路、采药,已经很累了,晚上还在趁着月光记录寻访所得,真令人感动。他们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过来的。
②抓住“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不怕冒险的精神。
讨论:李时珍尝药草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中毒,甚至死亡。)
3.出示补充资料:
有一次,李时珍拿着“山茄子”回到家,搞清了这种草药的学名是“蔓陀罗”。为了解它的药效,李时珍把蔓陀罗泡到了酒里。酒泡好了,李时珍把家人和徒弟找来,嘱咐了他们几句话,就喝了许多药酒,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
过了好长时间,李时珍还没醒过来,家人和徒弟赶忙端来事先准备好的绿豆甘草汤,灌到他嘴里,没多大功夫,李时珍醒了过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当家人和弟子埋怨他太冒险时,李时珍笑着说:“不亲自尝尝,怎么断定它的药效呢?”说完,赶忙记录下蔓陀罗的作用、功效以及反应过程等。
【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要体现“适度”原则。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尝百草的冒险精神,教学中补充了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文字浅显,但内容感人,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李时珍的认识。】
4.指名读第13自然段,读后出示,要求学生口头填一填: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寺内。他们饿了,;渴了,;冷了,;累了,。夜渐渐深了,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第二天一早,他们又要踏上察访药材的路程了。
【这一填空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眼前浮现夜深人静时李时珍师徒活动的画面。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白天他们是累的,夜晚他们仍然很辛苦。】
5.组织讨论后,指导读第8—13自然段。
6.师:同学们,这样的生活苦吗?(的确很苦。)但李时珍怎么说的,读第7自然段。
7.动笔写写:同学们,你学了本文后对李时珍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请给李时珍写一段心里话。组织交流,结束课堂。
【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受李时珍的伟大,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全国小语会崔峦会长说:“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这些论述其实说明了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努力体现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李时珍那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具体地说,就是抓住古寺环境的破败、察访过程的艰辛、品尝药草的危险等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深入地品词析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水到渠成地对李时珍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总评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要简明,方法要简便,但过程要扎实,理解、感悟要深入;语文阅读教学,不能重了朗读而轻了表达,不能重了人文而轻了语言。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内容易懂的课文,学生读了后,就能大致地知道文章的主要意思。再多读几篇,学生也能理解李时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但理解是不是深入了,会不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由衷地对李时珍产生敬佩之情,学生的这种情感能不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比较恰当地表达出来,这都是教者所要思考并努力实现的实实在在的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学过程是清晰的,是扎实有效的。一是在情境表达中训练语言。教学中设计了几个表达训练点:课始时,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古寺环境破败时,说说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深夜里,说说李时珍的活动;总结课文时,写写自己的心里话。二是在品词析句中增强感悟。课文为什么用“啃干粮”,不用“吃或咬”;将古寺环境与客店环境进行比较;“吃了那么多苦”与“吃点苦是值得的”进行品析。三是在适度拓展中升华情感。课内补充了李时珍尝药草的一个小故事,加深了学生对李时珍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通过这些过程较好地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篇9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根据时间脉络再现情景式复述课文
一、引入
在前一课《说勤奋》学习中,我们认识两位可敬的人(生答)。从他们身上,我们认识到: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学生接应背:他们用汗水与心血浇灌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16课,又将认识一个人,他是——板书:李时珍。课前预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板书:《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在《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一文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投示:《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让学生谈谈感受。
是的,这要付出多少汗水,这又要耗去李时珍多少心血。今天我们学习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就是其中的一个镜头。补充板书:夜宿古寺。我们来读读吧
二、朗读课文
1、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对照生字表注音读准,遇到读不顺的句子想想意思练习读顺,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画上问号,看看文章读完后这样的问题能否明白,如果还不明白就问同学问老师。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几个药草一定好奇想了解,图片介绍。
2、考验一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
(1)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课文中组词。例:宪,庞宪;徽,安徽。(意图:既检查生字的正确认读,又检查对课文的熟悉情况。一个个生字词在课文中找到位置,生字词会学得更牢,读着词语还会勾起课文内容的回忆。)
(2)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
a、上面的四字词语读课文时注意了吗?读一读。
b、在课文中将这六个词语圈出来,读一读句子,试着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3)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现场表现用适当的话语去激发、引导。下面的话语供参考:
a同学,你刚才自由朗读十分投入,表情生动,所以第一节老师想请你读,你一定能给大家带个好头。
a同学读书时,b同学听得多专注。b同学,第2节你来读。
对,读书时,身子站正,书本捧好,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第3节c同学来试试。
11小节这么难的段落d同学不打结地读了下来,不简单。当然朗读时头脑中有画面,并通过恰当的音高声调将画面再现出来,这是需要技术,更需要勇气。谁来应战。
最后一小节我们把机会让给离老师较远的e同学朗读。
一定还有同学没读,来,咱们一起来读课文最重要的最后两小节。注意:坐姿,书本,情绪,好,开始。
三、初步复述课文
1、听同学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下面再请同学读课文,不过这一次提高要求:一,不许出声,也就是默读;二,在默读过程中画出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来。默读是有速度的,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学生默读,画句)
2、交流,摘要板书:太阳渐渐下山了——夜幕降临了——月亮升起来了——月亮移到了中天
3、下面请同学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提示,在脑中放电影:太阳渐渐下山了,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正在……夜幕降临了,师徒俩……皎洁的月亮升起来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觉月亮已移到了当空,李时珍……
4、怎么样,头脑中有画面吗?是的,一定有的。看着黑板上的时间提示,把脑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清楚说出来。同桌合作练说。
5、推荐三名同学分别复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师生评点补充。
6、和学生一起总结复述的方法:读课文,理出时间线——根据时间,脑中“放电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中的画面。(强调复述不是背诵,复述时想的应当是情节画面,说出的是自己的话,不要总是想着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即使说得没有文本语言精练,这有什么要紧呢,复述本来应当用的就是口语,很自然的生活话语。多说一点:每当看到电视里讲话念稿的镜头,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我在想,这种语言不自信的表现,是不是需要从小就培养,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开始培养。)
四、作业(前两条课堂完成,第3条课后完成)
1、选字填空:[详祥]
端()吉()慈()安()()细
2、写一段话,描写月色,用上下面的词语:
飞鸟归林夜幕降临隐隐约约皎洁轮廓
3、把“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求按时间顺序讲清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根据课文中一些精彩词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
一、带着思考读进去
1、上一课时我们通过朗读、复述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信息,课文主要讲——(生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这叫将课文读薄。今天我们要反过来,通过边读边思,走进课文,体验那情境,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将课文读厚。同学们一定感兴趣。读第1小节试试,哪些词语能够让你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学生练习)
2、交流,示范。
顺着学生来,如果学生的理解很到位,那么下面的示范便转为对学生的附和肯定。括号中楷体字是对课文内容的阅读思考: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饥餐渴饮”,那是什么样的情景?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渴了就喝两口水继续赶路。生活苦。“晓行夜宿”呢?早晨天刚亮,他们师徒已经背起行囊赶路了,一直到天黑才休息。工作累。“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三个省,这是多大的范围。他们不是观光,不是只赶路,他们要到荒山野岭寻察药材,他们要走村窜户访询问药效;一天两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也许平常人能够坚持,可李时珍他们几个月了,天天如此,这需要多么大的意志啊。)
读,学生的声音里此时一定增加了几分崇敬。在学习下面“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时,再回应这小节。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两个词语,八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在学生发言后接着学生的理解发挥:辛劳在其中,理想在其中,毅力在其中。可谓意蕴丰富、凝练集中,妙!再将词语分拆(a、饥餐渴饮/晓行夜宿b、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分男女生对应读,体会词语的对仗,音律的叠回。
3、继续读下去,看看下面的课文中会有哪些语句扣动你的心弦,让你流连、回味。(学生自由读思画注)
4、课堂交流。
这是一个开放的交流时空。估计学生会注意下面的一些语句,下面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教学设想,以备上课时与学生有效对话,指导学习:
——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
“飞鸟夜晚回家了,师徒俩的家呢?眼看天色已晚,他们今晚宿于何地呢。他们能不焦急吗?”估计学生大都会如此理解,也允许个别学生有所发挥的“篡解”:对于他们,难道没有露宿野外过?那既然是常有的事,他们又为何如此焦急呢?联系下面,我想他们焦急的恐怕是不能够当晚将所察访到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的厚厚的蜘蛛网。
设想学生应当在这样三方面突破:一是联系下面的细节想象“破败”,二是感受这样具象写的精彩,三是体会写“破败”实际为写人的意义。如果学生在某点上有忽略,要引导其关注思考。特别是第三点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展开,比如可以这样点拨:“破败”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如“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等)从这你想到了什么?由学生言说李时珍修《本草》十分辛苦,顺势进入下面师徒俩关于“苦”的对话学习。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这段话中有两个点必须抓住:一是李时珍的神情“笑”,二是他说的两个词“吃点苦”和“值得”。点拨:他们是只吃了一点点苦吗?回应第一小节,品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再读古寺“破败”段,讨论力量的源泉:缘自理想,一个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练习填空:
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填空后小结:没有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这崇高的理想,没有为万民得福,自己吃苦也值这不屈的信念,李时珍何以能够如此风餐露宿,如此别家离子,在荒山野岭间奔波。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更是他们用_____和_____培育出来的。讨论填上“理想和信念”,读这句话。分角色读课文对话。
——怎样区分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
读,角色表演。与扮演者交流:“李时珍”,你为何要将那两片叶子上下左右反复看?你分辨出来了吗?嚼?你怎么敢嚼,不恶心?过去嚼过吗?你就不怕野草有毒?小结:这一“端详”,我们端详出了李时珍工作的严谨,这一“嚼”,我们嚼出了他“为民得福,吃苦、甚至献出生命也值”的伟大情怀。深情引背:看来,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更是他们……”
二、表现理解再创造
1、投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
焦急笑值得端详嚼嚼
读一读,还记得刚才我们的讨论吗?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词语,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李时珍师徒夜宿古寺的情景进一步说详细呢?比如关于“嚼”,他们师徒间肯定有一番对话的,是不是?注意用上上面的两组词语,注意情节的丰富与创新。(学生个人准备,相信前面填空所描述的情景会对学生有启发)
2、和同桌共同来创造。(相互提醒、补充)
3、推荐同学上讲台创造性讲述故事。师生评议。(评议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注意对于存在问题不要去简单否定,关键是讲清理由,提出自己具体的修改意见。)
4、教师小结:抓住关键情节,联前想后,以细节去表现,这就是复述的创造。
三、课后作业:
收集资料,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张衡与地动仪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爱迪生与电灯
_______与______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篇10
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一心一意为民造福,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课前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查找李时珍资料2.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是李时珍。今天,让我们走进李时珍,看看他在修订《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在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课的生字词语
开火车读生词,指导皎洁端详断垣残壁露天等词语
2.在预习时,读过课文之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预设:李时珍很努力,坚持,苦,严谨等
3.大家都觉得,李时珍在修订本草纲目的过程中,特别的苦,请大家自读课文,画出能够体现“苦”的句子或词语。板书:苦
三.精读课文:
1.请大家谈谈,哪里可以体现“苦”?
片段1: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好几个月”等词语,让学生想象并谈出,这种生活的艰苦。齐读本段课文。
板书:行
片段2: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引导学生找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的语句,体会古寺的灰尘多,阴暗潮湿,寒冷。
(2)这样的环境,你愿意住吗?
(3)大家无法忍受的居住环境,李时珍确能够忍受,你能体会到什么?
(4)大家试想一下,李时珍是否每次都能找到古寺这样的地方?如果连古寺也找不到,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读课文,齐读,感受李时珍对待困难的淡定与坦然。
板书:住
片段3: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通过“枯枝杂草”“泉水”“啃”“挺”“50岁”“长年累月”“奔波”等词语,体会
板书:食
(2).看来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真的吃了不少苦,但李时珍他觉得苦吗?
从哪里看出来的?
抓住“笑”“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让学生谈感受。板书:不怕吃苦
(3).为什么明明这么苦,而李时珍却觉得吃苦也是值得的?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板书:为民造福
(4)抓住“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进行朗读的指导。李时珍的语气:欣慰,坚定。
过渡语:课文读到这里,我想,每一位同学都会被李时珍一心一意为民造福的精神所打动。
2.在读这篇课文的其他片段时,还有什么地方让你印象深刻?
出示片段: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抓住“两三天”一词,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
补充资料:李时珍修订本草的初衷。
教师:要知道,《本草纲目》中,一共收录了1892味中药,金银花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啊,同学们,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1)这个部分,让你有什么感悟?
(2)同学们,常言说“是药三分毒”,一个健康的人是不能随便吃药的,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啊,李时珍为什么要做?
(3)补充资料:曼陀罗花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严谨认真
(4)让我们怀着对李时珍的崇敬之情,读一下12自然段,感受李时珍的严谨和负责。
(5)李时珍之所以这么严谨,是为了什么?
回归课文第7自然段,在此指名读第七自然段,感受李时珍“为民造福”的精神。
3.就这样,月亮已经移到了当空,李时珍在这破败中又工作到了深夜,在这山风呼啸,阴森恐怖的深夜里,李时珍蜷坐在这破败的庙宇中奋笔疾书。他忘记了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心中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
1.李时珍的苦没有白费,经过了将近30年的努力,他终于将《本草纲目》修订完成。补充资料: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先后研读过800多本中药书籍和资料,深入民间访问,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行程10000多里。经过近30年的辛苦劳动,才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全书近二百万字,共52卷。书中收录了1892味药材,绘图1160幅,附有101096个药方。
连国外的著名科学家,也对李时珍赞誉有加:
《本草纲目》被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英国的著名学者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中国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药学书籍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2.此时,瞻仰着他的画像,看着《本草纲目》,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表达对李时珍的崇敬之情?
预设:为民造福伟大无私等
3.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中药是我国宝贵得遗产,你知道哪些中药?说说这些中药的药效。
初步介绍《本草纲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把握课文脉络。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的不易。
感受住宿条件的艰苦,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不断加深理解,提升学生的感悟。
突出全文重点,感悟李时珍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的可贵精神。
感悟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深化主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加强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感受《本草纲目》这部著作的重大意义。
总结主题,抒发感情。
作业
设置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中药是我国宝贵得遗产,你知道哪些中药?说说这些中药的药效。
板书
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行不怕吃苦住为民造福
食严谨认真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的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课后反思本堂课,我的教学目标达成了多少?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了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对李时珍一心一意为民造福的精神体会较深,也了解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
这堂课的成功点是什么?主要问题是什么?
本课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从哪里能看出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十分苦和认真这条主线,让学生走进文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课文的内涵,充分进行了朗读的训练,思路清晰明确。教学过程中,补充了一定的资料和故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升华了主题。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篇11
之一
作者:吴敏敏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的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质疑
1、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
七、生字教学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分析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读了这个课题,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小朋友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5、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6、齐读第一、二节
三、学习课文三、四节
1、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2、小朋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
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5、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
6、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7、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
四、分析课文5-12节
1、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寄宿一夜!
2、小朋友,请你自己读读课文5-12节,去看看一下李时珍在古寺的生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旁边简单地做做批注。
3、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
4、交流:
非常仔细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出示两中药材的图片,请学生看
●抓住李时珍的动作来说说体会
●朗读体会
非常爱劳动人民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来体会
a.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笑”字,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
b.“恩,长年累月地------值得的。”(两组对比,住在破庙里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c.“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5、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
五、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
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
胭脂草------治虫咬伤。
刀豆子-----治呃逆。
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篇12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
2、思考讨论: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错过了客店,就没有其他人家投宿了吗?
正当师徒俩感到焦急时,事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机?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3、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想想还有哪里不懂。
4、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李时珍师徒俩就在古寺里是怎样过夜的呢?四人小组一起读第二部分,讨论。
2、讨论,交流。
3、理解:“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练习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5、说说这部分的意思。
四、学习第三部分。
1、自由默读第三部分。
2、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3、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4、12段中有两个“……”,它们的意思相同吗?分别表示什么?
5、李时珍是怎么分辨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的?这表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
6、分角色读这一部分,注意语气。
7、小结。
五、作业
查找李时珍的资料、故事;一些中药及其药效。
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教学后记: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主要记叙了,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他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学时,让学生先搞清寺庙如何“破败”,边讲边读;在体会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的对话,明白“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含义;最后理解他们虽累了一天,但还要记下当天的寻访所得,以及李时珍在分辨不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时,是亲自品尝,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学习本课,通过让学生说,分角色朗读等来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育学生要向李时珍一样,做事严谨认真,这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的材料。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篇13
【教材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
【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以苦为乐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
踏实作风.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
的品析赏读.
2.体会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以苦为乐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学习拓展资料,课件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我将由生字"宿"导入)先板书"宿",问学生: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两个考虑,首先"宿"本身是生字,也是多音字,这样导入可加深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其次,是要告诉学生组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方法.】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问:"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儿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引出课题并板书.齐读课题.(然后让学生介绍李时珍)
3.师:预习课文的时候你知道了李时珍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资料)
4.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知识,请看——
李时珍(1518—1593):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用毕生精力编著了《本
草纲目》,为世界医药科学宝库奉献了一部经典著作.《本草纲目》:全书200万
字,52卷,记载1892味药,药方一万一千多个,形态图一千一百多幅,流传全
世界.(课件出示)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的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读得熟练为止.(在讨论后,我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展开和学生的读课文比赛.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给老师指出读错的地方,然后启发学生读课文,在学生再次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做评委,在读课文结束后评判读的情况.)
2.师:下面,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读课文比赛,我们看谁会获得胜利.首先看老师来读,你们是我的评委.(老师读后请同学们评价.然后启发学生说,老师在上课前认真的读过5遍,你读了几遍我觉得现在比赛你们不会胜利,请你再把课文读一遍,做好充分准备,好吗)
3.下面我们分段来指名读,其他人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经过以上环节,学生对课文应该有比较完整的印象了.再要求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顺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4.师:你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时间推移顺序渐渐下山—夜幕降临—大好月色—圆月当空;事情发展顺序外出察访—夜宿山寺—寺中谈苦—连夜记录)
【设计意图:研究文章写作特点】
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
三,理解字词,扫清障碍.
课件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行囊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啃干粮断垣残壁……
先指名读2遍,再齐读.
3.说一说读了这些词后的感受(很辛苦)
4.过渡:是啊!为了修《本草》,李时珍历尽了千辛万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他们吃了哪些苦你能找到文中语句来体会吗
四,学习课文,深入感悟.
(一)过渡:
师:读了这个课题,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同学们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二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5.齐读第一,二节
(二)学习课文三,四节
1.过渡: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2.师: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
"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5.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
6.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7.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
【设计意图:抓住"破败"做为突破口,通过朗读,找词语理解李时珍甘于付出的品质.】
(三)分析课文5-13节
1.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寄宿一夜!
2.请你自己读读课文5-13节,去看看一下李时珍在古寺的生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旁边简单地做做批注.
3.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
4.交流:
非常仔细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出示两中药材的图片,抓住李时珍的动作来说说体会.
●朗读体会
非常爱劳动人民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来体会(出示句子)
1.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笑"字,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
2."恩,长年累月地------值得的."(两组对比,住在破庙里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3."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4.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
【设计意图:抓住对话部分,指导感情朗读,引出李时珍的其他高贵品质,结合回到第一自然段,引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两词,再次理解李时珍高贵的品质.】
五,口语交际,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的同时补充一些资料与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李时珍的品质,引导学生们重点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为民造福,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胭脂草------治虫咬伤;刀豆子-----治呃逆;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升华意境.
1.师:《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通过学习,大家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感受了李时珍的非凡,由此敬佩之情,赞美之情,由衷而发……
2.生:所以,我想说……
3.交流:我想对李时珍说……(可以写写想说的话)
【设计意图:升华意境,笔下抒情】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根据课后第4题,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有关中药的小报.
2.给李时珍写一封信,告诉他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完成小练笔.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4.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的知识,了解它们的药效.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万民得福不怕吃苦(住,吃,行)
工作认真(看,嚼,写)
(治学严谨)
【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还想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因为本课中有许多难理解的词语,教学中我将通过点拨,讲解等方法,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针对课文第七小节(李时珍住古寺不觉得苦)和第十二小节(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体会他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通过学生课后了解一些中药名称和药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篇14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描写的是一个他们察访药材的一个小镜头。从这个小小的.镜头体会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我主抓三点:一是古寺的破败,二是在古寺和徒弟的谈话,我抓住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句话“我们编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三是以身试药。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充分体会他“衣食住行”之苦,文中没有描写衣之苦,设计了让学生想象会遇到那些苦,然后继续拓展还会有那些苦,体会李时珍生活的艰辛。
二、通过古寺的谈话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崇高思想,并通过长年累月再次体会他们的辛苦,通过“笑”字体会他们以苦作乐的精神。
三、通过鸡肠草和鹅肠草的学习理解端详,指名表演,感受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精神,并采访学生说说为什么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以身试药,答“为了万民得福……”再次升华中心。
本片课文还涉及一个知识点,就是文中穿插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所以一上课我就出示了课文最后一段“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配上西北风的音乐,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感觉,谈谈体会。大家都感受到了阴森恐怖。在课文讲完后再次出示这段话,说说为什么在这阴森的环境下,李时珍却心似一轮圆月?体会他为编写本草纲目忘记了害怕,忘记了休息,因心中只有本草纲目,只想着一心为民。再把问题抛给学生:这段话没有写李时珍,去体会到这么多,说说环境描写的好处?总结出:能渲染气氛,更加突出主题。在文中找找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环境描写,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也能恰当的运用。
这节课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他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本课教学能让我有所长进,有所收获,很感谢广源老师认真、耐心的指导。再次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