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泥巴》教案(精选12篇)

发布时间:

《童年的泥巴》教案(精选12篇)

《童年的泥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3、认识双线格内的10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2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展示多彩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快乐么?这些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有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过得像风一样,那又是什么样的日子呢?(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读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再读一读。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板书(童年生活)

★讨论课文写了哪两件事?板书(捏泥人、野餐)应该怎样分段?

★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一、二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教师点拨

A、这风一样的日子指什么样的日子?板书(像风一样)

B、这句话的修辞。

C、省略号的作用。

2、读3、4自然段。分小组讨论学习

A、捏出了那些泥人、泥物。

B、用什么词形容泥人、泥物。讨论不懂的词的意思,说一说用这些词的好处。

C、用——画出歌谣,并读一读。

D、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E、两个省略号的作用。

3、分析5自然段。指名读,孩子们高兴么?你从哪看出来的?板书(美好)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讨论: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四、总结

1、说说你对“风一样的日子”这句话的理解。板书(像风一样)

2、全文的结构。

五、拓展延伸

回忆你小时候哪些日子像风一样,说给大家听。

《童年的泥巴》教案篇2

课题

写字1《童年的泥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掌握字的结构,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情感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和审美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重点

把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能抓住字的特点写。

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认识生字

1,出示本课字卡,认读生字

2,教师交代本课形声字较多。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3,引导学生发现特点,提高识字效率。

学生认读生字

找出形声字

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互相借鉴,拓宽思路

二,写字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构字特点。

把要求会写的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娘踩胖猪饿

付烤狼

上下结构:梦盐

独体字:丫匀

2,教师示范书写

指导(注意事项)

盐:上下结构,下面是皿,不是血。

烤:左右结构,右面不要多一横。

3,表扬写字好的

学生讨论分类

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书写

学生展示写字,共同欣赏

掌握字的结构

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大家互评,互相促进

三,总结提出希望

希望学生今后要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生谈收获表决心

《童年的泥巴》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放风筝……)而在乡村孩子的童年记忆里,泥巴是他们的珍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识字

3、找学生“开火车”读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语句让你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找到并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句子。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A、第3自然段

(1)“撒欢”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撒欢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撒欢的?

(2)一个“撒欢”,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孩子们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3)再读这部分,看你能不能读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里去!

B、读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

(修饰词用的比较准确,使孩子们捏出的泥人泥物活灵活现)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读这一部分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情。

(3)这部分写出孩子们捏得尽兴,还写出了唱得尽兴。谁来读一读?

(4)这段话还写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鳅、红泥哨写出色彩之美。清亮亮。脆生生用ABB式写出声音之美。

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饿了累了准备野餐这一段(第5自然段)

用了“不是…就是”说明孩子们是不愁吃的,在寻找吃的过程中体会到孩子们的天真快乐。用这个关联词语说话。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中有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把他们找出来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是比喻句,开篇说明童年时光虽然美好,但更为短暂,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说明作者对童年十分眷恋。

四、总结

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玩泥巴师童年生活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呀!

板书设计:

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泥物——捏得尽兴

孩子们唱得尽兴快乐无比

备下野餐——吃得尽兴

布置作业是老师的事,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我却在作业设计上独具匠心,如在学完《童年的泥巴》一课后,我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围绕课堂内容设计一份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并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特长的作业。第二天我收到了各种各样的作业:有的同学在摘抄本上认真地抄写了好词佳句;有的同学拿来了自己捏的惟妙惟肖橡皮泥作品;有的同学拿来了MP3,里面录制了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畅谈他们童年的录音;还有的同学搜集了一些名人童年趣事的故事来和同学们分享……五花八门、充满个性的作业,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这一份份精美的作业,说明学生在设计时融入了浓厚的兴趣,在完成是进行了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这样的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支配,丰富了他们课余生活,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在上周我进行了一个语言教学活动《童年的泥巴》。活动的第一环节,幼儿通过看录像直观形象的了解豆芽是从泥土里钻出来的。第二环节是理解学习儿歌。

在第一环节中,当我播放起小豆芽是如何钻出泥土的录像时,孩子们立刻被生动的画面所吸引。家家拍起了小手笑了起来,其他孩子也露出了愉悦的表情。我开始讲起了故事:“小豆芽芽钻钻泥巴,钻了一会,动了一下,钻啊钻啊,使劲钻,露出小小脑袋瓜。”,(也就是本次儿歌的内容)边说边抽拉着手里的小豆芽,看着“小豆芽”从土里冒了出来,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听完了两遍故事,我问道:“小豆芽是怎么从土里钻出来的呢?谁会做?”,何东烨和小宝立刻蹲在了地上,然后又一下子站起来。“是这样钻的.。”小宝边做边说道。尽管孩子的表现没有象老师预期的那样,但我还是肯定了孩子们的模仿。在接下来模仿小豆芽做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也玩得很开心。

幼儿记忆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该事物的接触或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在活动中,老师用了直观的录像来演示小豆芽从泥土里钻出来的样子,既生动又易懂,从孩子们的反应来看,他们都是非常感兴趣的。

《童年的泥巴》教案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5吃泥烘烤

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虑

狠虚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童年的泥巴》教案篇5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说说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

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画出歌谣。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质疑、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2、小结写作特点。

五、扩展阅读《孵小鸡》

板书设计:

1、童年的泥巴

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人5、野餐

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童年的泥巴》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易错点:“烤”的字形拓展点:阅读童谣,提高阅读能力。

问题预设点:在学习生字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特点,提高识记效率。

教学准备:

童谣,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播放歌曲

《童年》,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解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2、正音。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2、质疑、讨论。文中有那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画、读、想,说说你的理解。

3、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

三、识字写字

1、利用形声字特点,提高识记效率。

2、重点指导易错字“盐”和“烤”的字形。

3、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四、练习

1、把自己搜集的童谣与同学交流。

2、结合课文,展开想象,完成仿写。泥物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的、的、的,有的、的、的。

资料收集:童谣是民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万紫千红的文苑中很有特色的一束瑰丽之花。它经过民间长久流传,精炼爽口,和谐押韵,同诗歌一样具有音乐性,它从孩子们的心理、生活、游戏情趣、童话世界意向,以及儿童语言的感受出发,口传而成,比起大人唱的山歌、朗诵的诗歌,要开放自由得多。

童谣的特点:句式自由;结构多变;比兴特多;声韵活泼;情趣深厚;意境清新;言语平白;顺口成章。

《童年的泥巴》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感受那份愉悦,同时进行思维训练,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热情参与,真正体现“以训练为主”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精讲、善导、激情、引思”八字教学法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泥巴”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泥巴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吗?”谁

来说一说?说得好!泥巴是可以把本来清洁的环境变得很脏,也给我们的通行带来不便,但是泥巴却是童年的真爱,它能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快乐。(板书:童年的)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同桌相互听读,做到互检,互评、互改。

3、找学生“开火车”读(一人一段),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涅泥人,泥物孩子们备下野餐

5、鼓励学生针对“涅泥人、泥物”和“备下野餐”这两方面的内容,写两个句子,要抒发自己的情感,看谁写得好。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重点探究词语的巧妙运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先动笔将文中几乎一样的两句话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探究比喻的内涵及其作用)

四、发挥想像,拓展思维。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请把你的童年趣事用几句话简单地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课后阅读《孵小鸡》(用小黑板显示内容),并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家长听一听。

板书设计:

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泥物

——活灵活现

《童年的泥巴》教案篇8

课题:玩课时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泥性,体验愉悦。

2、了解盘泥条的基本制作方法。

重点难点

1、充分掌握想要制作的形状、特征,使用泥土做成立体的形状。

2、对造型的细致塑造。

课前准备:紫砂泥、泥塑制作工具、范作图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A、导入

a、喜欢吗?在哪儿见过泥做的物品?(商店出售的大阿福、小彩塑、紫砂壶等)

b、提示课题:玩。我们今天也来玩,在家想玩吗?

B、新授

a、出示图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泥塑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

b、教师出示几件范作,通过作品欣赏向学生讲解泥巴的几种不同的造型方法:

(1)、手捏法(2)、泥条法(3)、泥板法(4)挖空法(5)、借助它物法。

c、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东西与泥巴有关?

d、教师向学生讲解并示范泥条的制作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来感受泥性。

(1)、用手触摸有什么感觉?(软)

(2)、用鼻子闻有什么味道?(泥土气)

(3)、用耳朵听泥土摔打的声音,感觉怎么样?(泥土很听话)

e、玩游戏,比赛看谁做的泥条最长、最快、最好。

f、教师用搓好的泥条做一样东西给学生看。(蜗牛)

g、泥巴听话吗?你还能让听话的泥巴变成什么样好玩的东西吗?

h、学生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做东西,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力求与众不同,可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

C、小结

a、师生一起评析部分作业(优劣作业对比,指出注意点,以鼓励为主)模拟商品买卖,如果你去买泥塑作品,你愿买哪个?(表扬优作)那些没被卖掉的需要怎样改进。

b、指导学生整理现场,清洁卫生。

D、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去后再和父母一起将自己的作品美化。

练习设计

(1)、泥条练习。

(2)、用泥条完成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装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及自己动手实践的亲身体验,感受泥性并自己解决如何使泥巴听话。如何玩出新的方法这一问题。同时,在教师的鼓励下,使学生能大胆自由的进行造型活动,并大胆发表自己感受。

《童年的泥巴》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

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童年的泥巴一(1、2)

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5吃泥烘烤三(6)

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1)给课文分段。(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撒(多音字)狼虑狠虚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童年的泥巴》教案篇10

教材分析:

《童年的泥巴》是一篇怀念童年快乐生活的课文,泥巴,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心中最爱,泥巴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那风一样的日子永远定格在记忆中。课文描述了小伙伴们玩泥巴的快乐,语言亲切、自然、质朴,比较适合进行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及创造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三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

教学理念:

为了更好的实现新课标,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实现两个转变:

1、课堂角色的转变

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求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学生苦学为乐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教学策略: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启发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以情感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根本,教师尽量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读、去悟、去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的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勾画”等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畅谈童年乐趣。

2、老师小时候虽然没有你们这多的玩具,但我们有大自然给我们不用花钱买的天然泥巴,你们想知道我们那时候的小朋友是怎样玩泥巴的吗?(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展示作品,自由畅谈,使

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驰骋丰富的想象,为学生尽快进入文本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之间互读。注意要读正确、通顺,读出感情。

3、根据同桌提出的优点与不足,再试着练读一下。

4、分段指读展示。谁愿意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展示给大家?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5、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7、小组合作读文,讨论:(1)作者梦里的故乡是什么样的?(2)孩子们是怎么玩泥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8、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词语)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精读细品,交流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重点探究词语的巧妙运用)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释疑、答疑,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围绕课堂内容设计一份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并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特长的作业。(大屏幕出示作业参考)

1、抄写好词佳句。

2、说说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童年快乐的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你想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童年趣事吗?回家调查一下,和他们比比童年。

4、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学懂课文不是最终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学懂课文,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去读有关童年的文章,了解长辈们的童年故事,学生一定会了此不疲。仿写自己的童年趣事,也为本单元的能说会写作好铺垫。)

板书设计:

1、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

泥物

野餐

风一样的日子哟

快乐无比

《童年的泥巴》教案篇11

设计意图:

设计一个歌唱韵律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小芽发芽的动态。以种子发芽的'过程:先长根、再长茎、最后长叶子为线索,引导宝宝用动作来表现。因此进一步感受春天植物生长的生命力。

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手指游戏等形式感知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等生长过程。

2、尝试用手指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在同伴的手掌间穿插,体验同伴间互相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种子发芽过程视频、歌曲VCD(两只老虎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豆子发芽过程视频,直观感受“豆芽钻泥巴”的过程。

师出示豆子:“小豆子种在泥巴里会怎样呢?”

幼:“会发芽。”

师:“豆子发的芽叫什么?”

幼:“豆芽。”

师:“小豆子发芽后是躲在泥巴里还是钻到泥巴外面呢?”

幼:“是钻到泥巴外面的。”

师:“让我们来看看豆子是怎样钻泥巴的。钻出泥巴后又变成什么了?”观看豆子发芽的视频。

二、手指游戏。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种子发芽过程。师:“小豆芽是怎样钻泥巴的?让我们来用小手学一学小豆芽钻泥巴的样子好吗?”“开花花结瓜瓜可以怎样表示?”

1、教师提炼幼儿动作并完整示范,

2、教幼儿边念儿歌边学习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随着儿歌的不断变换,作出手指与手掌间穿插、手指顶手掌上下移动、开花、结瓜等动作。)

三、学习歌曲

1、倾听教师范唱。师:“有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就叫钻泥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第一遍清唱范唱,提问:“你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结合幼儿回答出示歌曲图谱)“我们再听一遍,仔细听听你刚才没听清的地方。”

2、幼儿学唱。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玩。提醒幼儿一人当“豆芽”,另一人“泥巴”,两人合作进行游戏。

附:手指游戏:

钻泥巴(配乐:两只老虎)

小豆芽芽,钻钻泥巴,(一只手的食指当豆芽,按节奏在另一只手〈当泥巴〉的手指缝间穿插)

钻一下,动一下。(食指在另一只手的掌心里转动,当泥巴的那只手晃动)

钻呀钻呀钻呀,(手指顶手掌按节奏上下移动。)

钻呀钻呀钻呀,(手指顶手掌按节奏上下移动。)

开花花,(两手掌心相对,掌根相靠,手指自然弯曲做开花状)

结瓜瓜。(两手指交叉互相握住)

《童年的泥巴》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放风筝。。....)而在乡村孩子的童年记忆里,泥巴是他们的珍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识字

3、找学生“开火车”读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涅泥人,泥物孩子们备下野餐课文主要讲了孩子们捏泥人,泥物活灵活现,饿了累了备下野餐,快乐无比。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语句让你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找到并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句子。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A、第3自然段

(1)“撒欢”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撒欢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撒欢的?

(2)一个“撒欢”,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孩子们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3)再读这部分,看你能不能读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里去!

B、读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

(修饰词用的比较准确,使孩子们捏出的泥人泥物活灵活现)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读这一部分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情。

(3)这部分写出孩子们捏得尽兴,还写出了唱得尽兴。谁来读一读?

(4)这段话还写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鳅、红泥哨写出色彩之美。清亮亮。脆生生用ABB式写出声音之美。

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饿了累了准备野餐这一段(第5自然段)

用了“不是…就是”说明孩子们是不愁吃的,在寻找吃的过程中体会到孩子们的天真快乐。用这个关联词语说话。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中有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把他们找出来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是比喻句,开篇说明童年时光虽然美好,但更为短暂,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说明作者对童年十分眷恋。

四、总结

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玩泥巴师童年生活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呀!

板书设计:

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泥物——捏得尽兴

孩子们唱得尽兴快乐无比

备下野餐——吃得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