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

发布时间:

在现代社会,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总是会占尽优势,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相关内容,辣妈美精心整理了6篇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欢迎查阅与参考。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内容

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图中的两个人在干什么?他们的手中拿了两样古代的武器,你们知道这长长的叫什么吗?(矛)那圆圆的叫什么?(盾)矛是用来干什么的?盾又用来干什么?(相机板书:进攻,自卫)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矛而没有盾,会怎么样呢?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盾而没有矛,又会怎么样呢?现在就有一种武器,它既能像矛一样进攻也能像盾一样防守,那就是坦克。(出示玩具坦克)(板书:坦克)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来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补充完整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其它同学吗?(自由说)

3、老师也有一些词语要提醒大家读好。(出示词语卡片,带读)

4、请大家把这些词语带入课文,齐读课文。读完了,有什么收获?

三、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我们知道矛可以进攻,盾可以防守。发明家为什么还要去发明坦克呢?书上是如何介绍的?着重指导“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同桌之间用动作演示。一手拿书当盾,一手拿笔当矛。

3、就在这紧张危急的时刻,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到了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那对方的矛就再也戳不到我啦!”(先对盾的不满,后来想到盾可以改变而喜悦)

5、假如是你,你还会想到其它的好办法吗?

6、发明家的主意确实很不错,盾经过改进成了一个“铁屋子”,发明家钻到了解铁屋子里和朋友比赛,对方的矛戳不破铁屋子,自然也刺不到他。可是,让我们冷静地想一想,比赛场上,对方见他缩在里面是不是就不打了呢?肯定还会用别的办法来对付他!想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

7、是啊!这样下去发明家一点儿获胜的机会也没有!

8、出示句子“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理解句意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这时发明家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理解“矛”就是从洞里伸出的“枪炮”,可以进才攻。

2、利用玩具坦克,大致讲解坦克的基本部件。

3、小结:经过发明家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坦克终于诞生了。

(三)、过渡:这辆坦克的威力可真大呀!

1、齐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辆坦克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2、理解“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等词语。

3、读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坦克是发明家根据矛和盾造出来的。可它却比矛和盾的威力大多了,为什么呢?(板书:合二为一)

4、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带橡皮头的铅笔的发明过程。

(四)、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由此可见(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出示句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有它的优点,也有一些东西有它的不足之处,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动动脑,想想你想发明什么?

2、想发明的写成一篇短文。

五、总结全课,鼓励学生

在这节课上,有许多同学的表现非常好,被评为“朗读明星”、“智慧明星”、“积极发言明星”。。。。。。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明星”们的优点集合到自己的身上来,老师相信你们以后的表现会更加出色的。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坦克上战场的录象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所收集的饿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已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要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教师打出坦克投影,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坦克,引导学生汇报所收集的资料,谈谈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趣的是世上的很多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比如说人们看到鸟儿飞翔,研究飞翔的奥秘从而发明出飞机,从鱼儿的上浮下潜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书上的这位发明家也是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发明出坦克。他是怎样受启发发明出坦克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较流利,圈出不理解的饿字词。

2引导学生字词的质疑,讨论答疑。

左地右挡:左右抵挡,抵抗。

招架:抵挡。

履带:装在车轮上的钢质的链带。

神威:神奇的威力。

庞然大物:庞大的东西。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什么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教师起个头,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的饿同学站起来接下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鼓励用笔在书上做出相应的记号,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用“~~”画出。

(3)坦克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用文中一句来说明)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茅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也展开了小组自学活动,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全解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难以招架、自卫、进攻、大显神通、集合

二、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心

1.讨论上节课的自学题。

(1)题: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a.找出在文中哪一节?(第2节)

b.指读第2节→众生简评朗读。

c.质疑: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题: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

他又作了哪些改进?

a.指出在文中哪些段落(3、4、5节)

b.指读3、4、5节→众生简评朗读→鼓励学生带感情朗读。

c.质疑: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无法进攻,行动也不方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3)题:坦克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

a:指名回答

b:看坦克在战场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c:引导学生说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4)题: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和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引出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齐读该句,指导用肯定的语气朗读。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三、小结

发明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和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也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四、布置作业

积累文中好词,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等。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结合

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坦克

“铁屋子”+枪口、炮口+轮子、履带→坦克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三

2月12日,有幸去海宁参加了航嘉湖地区第二届教学评比和观摩活动,感受了异域的“风情”,领略了别样的美,特把五册第七单元25课《矛和盾的集合》课堂实录整理出来,希望也能让浏览过的你,有所收获!

习目标总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 杭州陆老师 学生 海宁南苑小学三(3)班

一、课前谈话:看图猜成语,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有以下成语: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二、写字教学:

师:矛的长处是进攻,盾的用处是可以防守,我们先把矛和盾这两个生字写一写,可以先跟我书空。

师一边范写,一边阐述

师:“矛”的撇的这一笔这么锋利,就像是它这个“尖”。“盾”字的这一撇,特别得长,这样盾就大一点,才能抵挡得了矛的进攻。

师:打开练习,在两种不同的武器边上分别写上这两个字。

学生自己在纸上书写。

三、揭示课题,初步了解课文:

师: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今天学习矛和盾的故事,不过这讲的可是一个聪明人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词语。矛 雨点般 戳 进攻盾 左抵右挡 招架 自卫

请学生自己读读词语,读的过程中老师提醒,读的时候声音可以跟别人不一样。

请读矛集合圈里的词语。

老师提醒“戳”比较难读。

师:请观察一下,两边的词语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一边是和矛有关的,一边是和盾有关的。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们对比着来读,男同学读写矛的,女同学读写盾的。

学生练习读,非常整齐,又有对比性。

出示调整后的词语: 矛 进攻 集合盾 自卫

四、层层递进,学习课文2、3、4段

师:矛的功能是进攻,盾的功能是防守。我们什么时候听到过集合这个词?这和我们平常的集合一样吗?

生:体育课。

师:这和体育课的集合不一样,打开课文,课文中找一个词语或者句子,来看看集合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己读课文。交流刚才的体会。

生:合二为一。老师在黑板上贴了这四个字。

师:它在文章的第几段?

生:第二段。

师:把这个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学生找出句子读。

师:还有其他的词语或者句子吗?

生: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师:还有不同的词语吗?陆老师提醒大家,这个词语在最后一段。

生:集于一身。 师在黑板上贴纸条。

师:把不同物体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就是这篇课文中集合的意思。发明家怎么会想到利用矛和盾各自的长处,把它们合二为一的呢?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吧!

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段落。

师: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

生:紧张、激烈的。

师:哪些词语看出是一场紧张、激烈的比赛?

生:左抵右挡。

生:如雨点般向发明家刺来。

生:难以招架。

师生进行表演。

陆老师来做发明家,你们是矛,我们合作表演。来,你们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我左抵右挡,还是招架不住。

我们来换一换,现在你们是发明家,我是矛,开始刺了,上、下、左上、右上、右、左……孩子么顺着老师的手势和指挥开始了抵挡。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晕了。

生:实在是招架不住了。

师: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了,能不能读出来。

学生读课文。

发明家就是从这里找到了启示,然后一步一步地发明坦克的。哪极端写发明坦克的过程的?

生:2、3、4自然段。

读读2、3、4段,发明家是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想出了什么解决的办法?

生:把盾做成一个铁屋子。

出示一个铁屋子。

师:这就是一个铁屋子,矛如雨点般刺来,结果呢?

生1:一点都没有刺到。

生2:如雨点般的矛刺来,矛断了。

师:想到这样的办法,发明家实在是太高兴了,让我们高兴地来读一读发明家的想法。

生读句子。

师:这个同学很高兴,脸上还带着笑容的。我们再来这样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

师:做成了铁屋子,是不是大功告成了。发明家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什么解决的办法?你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写一写呢?

学生在纸上写:

填一填:

发现

办法

夸一夸

交流

生1:自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和乌龟了。

生2:不能进攻。

生3:把矛从铁屋子里伸出去。

对于这个答案。老师请同学打开课文对照一下,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课文里有这样的句子。

:师:课文中为什么用双引号。

生:矛有特殊含义,指枪口和炮口。

师:矛上的双引号有漏下的吗?这里的双引号可不能漏掉哦!

生:开个小沟,伸出枪口和炮口。

师:发明家发现把矛和盾结合在一起的,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铁屋子不会跑。 板书:不会跑

师:发明家想出的办法是什么呢?

生: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板:装轮子 安履带

师:矛和盾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怎么样?学生接读课文。

生:大显神威。

师:读读第五小节,这就是像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样子。边读边想,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场面?一个学生读最后一节。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德国冰节节败退。

生2:看到了他们哇哇大叫。

我看到了坦克威武的样子。

师:想不想看看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一段坦克作战的录象

师:厉害吧!你现在特别想说什么?

生1:太威武了!

生2:太厉害了!

生3:肯定能把所有的敌人都打败。

师:坦克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威力无比,很是了不起,但真正了不起的是谁?

生:发明家。

师:让我们用上黑板上的词语来夸一夸这位发明家。

学生自己在练习纸上书写。同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要注意。

汇报写好的情况。

生1:你让矛和盾合二为一,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真了不起!

生2:你真厉害,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

师:写好的同学把你的读给边上的同学听一听,想一想这个坦克真的是十全十美,没有问题了吗?

生1:太笨重了。

生2:不会飞。

生3:不会飞,飞机投炸弹就逃不掉了。

生4:敌人可以发明先进一点的武器,这样就不行了。

师:科学家就是这样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深入思考,不断地发明新的东西。

老师出示图片,介绍夜视仪。出示图片请学生自己读读书陆两栖坦克的功能。

师:正如我们课文最后一段写的……学生一起接上读最后一段。

师:说得多好呀!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今天老师还要留一个作业给你,这也是学习伙伴留给你的。

出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请您休息!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设计 篇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紧张、大显神威”等16个词语。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发明过程。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体会“集合”的思考方法。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释题存疑。1、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七组课文,这节课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把书打开。2、出示课文插图:这是课文中的插图,谁能用课文第一节中的语言来解说这幅图的意思吗?可以读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3、这里的“持”(板书)是表示动作的,你能换个词吗?板书:拿、握4、从图上看,你们知道哪是矛?哪是盾?说说它们的样子。5、出示不同的矛和盾的图片欣赏。6、“矛”“盾”这两个字都是生字,看老师写一写。矛的最后一撇就像锋利的矛,不要掉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书撇要写好。你们也在书上写一个。7、板书“集合”,什么时候常用到这个词语?8、课题中的“集合”是不是“集中”的意思?答案常在书里面,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来回答。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提出读书要求: 读课文1到2遍,遇到生字读准音,划出词语。 “矛和盾的集合”是什么意思,划出课文中的句子。2、出示第一组词语:矛、雨点般、 刺 戳、盾、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指名读---正音-----齐读-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描写“矛”的这些词语和描写“盾”的这些词语我们还可以对着读呢!我们合作来读一读? 通过读词语,你们还有什么发现?矛的作用是-----,盾的作用是----。板书进攻 自卫3、出示第二组词语: 坦克 履带 炮口 出示坦克图,认识履带、炮口,并结合介绍履带的作用。4、出示第三组词语 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哇哇直叫 乱成一团每一个词语都会向我们传达一种信息,你看“庞然大物”。读着这个词语,眼前就会出现了一个高大的物体。你能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表达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自由练习---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感情朗读三、品读课文,感悟发明过程。1、刚才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课文的哪句话解释了课题的意思?2、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生齐读)3、这句话中哪个词是集合的意思?板书(合二为一)4、“矛和盾的集合”就是:把盾自卫的优点和矛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 5、发明家是怎么想到矛和盾这两种用途相反的武器,集合在一起变成了——坦克呢?6、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你从哪里感受到?(课件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7、如雨点般刺来,这是怎样的雨点?说明了什么?还可以用什么来比喻矛的进攻?比喻句的威力真大啊,让我们把比喻句再次送到句子中,使矛的进攻变得更猛烈。还从哪里看出比赛的紧张激烈?8、师生表演。生以书当盾,师以手当矛(你们现在就是这位发明家,老师就是你们的对手。我们来一场比赛好不好?)。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右侧刺来(生做动作抵挡),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向你的头部刺来;向你腿部刺来……(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感觉激烈的争斗场面)9、能说说你刚才抵挡时的感受吗?10、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太危急了!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小组读、齐读)11、发明家在发明坦克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他遇到了许多难题。请再次默读课文第2段,出示表格,师生共同填写第一行。发明家又发现了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请你默读2-4节课文,在表格中填出来,你也可通过画图等方法把科学家发明的经过画出来。12、出示表格

发现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 盾太小 做一个铁屋子 固然安全但当缩头乌龟 在铁屋子上装上枪口、炮口 不会动 装上轮子、按上履带

13、学生自学,交流。14、同学们,发明家就是聪明,在比赛中发现了问题,就进行思考,他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老师就想请你们做做发明家,我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的2——4段。好吗?(师生合作读)发明家和朋友进行一场比赛,就在他难以招架时,他忽然想到----可是转念一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可怎么办呢?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新的办法-----15、出示坦克图:看着眼前的坦克,你还能找到矛和盾的影子吗?16、同学们,一切发明都源于发现。发明家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发现问题,一次又一次地思考,一次又一次地解决问题,最后终于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四、总结课文,提升“集合”思想1、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读句子。2、设疑:读着读着,老师觉得这个句子中的“合二为一”用得不准确,发明家发明坦克不仅仅是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这两项的优点合起来的,你们觉得呢?引导用轮子、履带的思考方法。3、你们说这里的“二”是不是就是二种的意思?这是一种虚指,比如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词语:千军万马、千方百计。。。4、坦克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既能—又能—所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使你想到了什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5、同学们,集合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希望 “集合”这颗智慧的种子在你们的心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伴随大家开创美好的未来!那么坦克如何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册第七单元《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篇五

学校

海宁南苑小学

执教教师

陆红

学科

语文

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

主要过程及内容

我们的评价

课前问好(略)

一、猜谜导入

t:同学们,脑袋里有很多成语对不对呀?我们一起来看图猜成语,看谁的头脑最灵活,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个树桩。你猜到是什么成语了吗?一起说吧!

s:守株待兔

t:能干!接着看。这是—— 有人已经猜到这个成语了,有吗?

s:掩耳盗铃

t:真聪明,果然如此。再来猜猜看,这是什么呀?

s:矛和盾

t:这让你想到哪个成语了呀?

s:自相矛盾

t:是的。从这个成语我们就知道了,矛的长处是可以进攻,盾的长处是可以防守。现在请你拿出手来跟我一起写一写,跟我一起书空,好吗?(板书:矛 盾)

s:(学生跟随教师书空)

t:现在请你在练习纸上写上“矛”和“盾”字。开始吧!写字的姿势要注意。

s:(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t:你们写字的速度都很快,好,请把你们写好的课文纸放在边上好吗?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陆老师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抛出课题。

主要过程及内容

我们的评价

二、揭题释题

t:同学们,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今天啊,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也和矛、盾有关。不过这篇课文呀,写的可是一个聪明人的故事。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s:矛和盾的集合(齐读)

t:预习过课文了吗?

s:预习过了。

t:那么,看看这些词语你能不能读正确。课件出示:

(※在word文档中无法做到在圆圈内标注明文字。)左边圆圈里的词语是“矛、雨点般、戳、进攻”右边的词语是“盾、左抵右挡、招架、自卫”

t:自己先准备一下吧!注意自己读的时候,声音和节奏可以和别人不一样,这样就可以听清自己的声音了。

s:学生自由读词语,巡视个别指导。

t:教师指名读词语。

s:矛、雨点般、戳、进攻

t:这里有个字特别难读,是个翘舌音,我们一起读准了。

s:戳(chuō)

t:能做个“戳”的动作吗?

s:学生做动作。

t:读另一边的词语。

s:盾、左抵右挡、招架、自卫。

t:你有发现吗?

s:“左抵右挡”的“抵”是第三声,她读成了第一声。

t:你的耳朵真灵,真会发现。我们再来读一读。

s:左抵右挡

t:这样就读正确了。仔细看一看,两边词语的摆列你有什么发现吗?

s;一边是跟“矛”有关,一边是跟“盾”有关。

t:你看,你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描写“矛”的这些词语和描写“盾”的这些词语我们还可以对着读呢!男女生合作一下好不好?女生读“矛”,男生就紧接着读“盾”。我们试一试:

女:矛。

男:盾。

女:雨点般。

男:左抵右挡。

女:戳。

男:招架。

女:进攻。

男:自卫。

t:是啊,通过读词语,我们知道了:矛的长处是……

s:进攻

t:而盾的长处是……

s:自卫

t:这两种武器的功能完全不同,可是课文却告诉我们要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课件出示

同学们,平时,你们什么时候听到有人说“集合”这个词?

s:体育课上的时候需要“集合”。

t:课文中的“集合”和平时所说的“集合”有什么不同呢?到底是一个什么意思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说说“集合”意思,行吗?

三、读课文、学课文、悟课文。

s:学生自由读课文。

t:这位同学找到了这样的词语就马上划下来了,真能干,继续读。

s:学生大声读。

t:同学们边读边划的这个习惯真好,哪个同学能来说说找到了哪个词语或哪一句话能说说“集合”的意思的?

s:“合二为一”。

t:她找到了“合二为一”,这个词语在第几段?能把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吗?

s:“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合二为一)

t:还有其他的词语和句子吗?

s:“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t:哦。发明了“坦克”就是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

t:还有不同的词语吗?再找找。陆老师提醒大家,这个词儿在课文的最后一段呢!

s:“集于一身”(师板贴:集于一身)

t:同学们,你们看:把不同物体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其实就是这篇课文当中“集合”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那么发明家是怎么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的呢?让我们看一场他和朋友的比赛吧!

t:谁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

s:“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t:你们感觉到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呀?

s:我觉得是一场非常激烈的比赛。

t:你想说什么?

s:是一场很紧张的、很激烈的比赛。

t:哪些词语能够看出这是一场紧张的、激烈的比赛?你说——

s:左抵右挡。

s:如雨点般。

t: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刺的速度——

s:很快。

t:刺的速度非常密集。

s:难以招架。

t:实在是“难以招架”呀!陆老师现在就想做做这位发明家,你们就是我的对手。我们来一场比赛好不好?

s:好。

(师生合作表演)

t:(教师伸出一只手)你们看,这就是我的“盾”。你们的“矛”在哪里?

s:(学生伸出手指头)

t:(教师“左抵右挡”)

s:(学生“如雨点般刺来”)

t:哎,我实在是“难以招架”呀!我现在要和你们换一换。你们是发明家了,我的“矛”要向你们刺来。

(师生再次合作表演)

t:什么感觉?

s:很累……实在是“难以招架”呀!

s:我觉得有可能会被累死。

s:不容易。

t: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太危急了。能不能读好这句话。

s:“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t:这发明家呀,就是从这场比赛之中得到了启发,一步一步思考,最后发明了坦克。同学们赶快找一找,课文的哪几段是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的。

s:二、三、四。

t:赶快读读二、三、四段,然后请你看看发明家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右想出了什么解决的办法?听明白了吗?好,赶快读一读。

s:学生自由读。

t:发明家首先发明了什么问题?

s:盾太小了。

t:他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

s:把盾做成一个铁屋子。

t:(板贴、看图)同学们你们来看,这就是那个铁屋子,现在发明家就躲在这个铁屋子里,对方的矛再一次像雨点般刺来,你觉得结果会怎么样呢?

s:盾不会被矛刺到。

s: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结果矛都断了。

t:是啊,一枪都没有戳到发明家,矛也断了。想到这样一个办法,发明家实在太高兴了。让我们带着发明家的这一想法一起读读这个段落。

s:“如果矛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了。”

t:我觉得他最像这个发明家。因为他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脸上是带着非常高兴的笑容的

s:(学生再读这个句子)

t:做成个铁屋子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呢?

s:不是。

t: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接下来写一写呢?可不可以呀?拿出你的练习纸,赶快写一写。

s:(学生填表格)教师巡视:老师发现,这名同学特别能干,他在写以前是先看书的,可以先看看书再把它写下来。

t:(展示学生作业纸)他用上了课文的中句子写的,可以。再看——(幻灯片投影展示)

t:他是把课文中的句子变成了自己的话写下来的,你觉得怎么样?好,好在哪里?

s:用自己的话,抄课文可不行。

s:节约时间。

t:这样写就更加简洁了,对不对?这是谁写的,请你写在黑板上。

t:(继续展示学生的作业纸)他写的是:“他想的办法是把矛从铁屋里伸出去”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s:他只用了课文中的一部分。

t:用了课文中的一部分跟课文是一样的吗?你打开课文再对照一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s:课文中是写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他写的是把矛从铁屋子里伸出去,顺序有点乱了。

t:仔细看“矛”字。你有发现吗?

s:课文中的“矛”是有上引号和下引号的。

t:课文中为什么用双引号呢?

s:因为这个“矛”带有特殊的含义。

t:有什么含义呀?

s:因为矛就是枪口或炮口。

t:你看,多会发现呀!这的“矛”已经不是真正的“矛”了,而是指——

s:枪口或炮口。

t:这个同学真的很能干。仔细看看你的作业纸,“矛”上的双引号有漏下的吗?(指导学生订正)这个双引号可不能省呀!

s:学生订正。

t:同学们,现在发明家已经把矛和盾结合在一起了,可是他还不满足。他接着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呢?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s:这个铁屋子不会跑。

t:他想出的办法是——?

s: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t:读到这你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s:履带是什么?(课件出示图片理解)

s:(读准词语“履带”这个词语并阅读关于履带的资料)

t:发现了吗?有了履带,坦克就可以想到哪儿就到哪儿了。

t:同学们,发明家发现了问题,他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果然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陆老师就想请你们做做发明家,我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的2——4段。好吗?

(师生合作读)

t:发明家和朋友进行一场比赛,就在他难以招架之时,他突然想到——

s:

s:“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了。”

t:想到这个办法他高兴极了,可是转念一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s:“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呀?”

t:这可怎么办呀?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新的办法了——

s:“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t:读得还不错。同学们,一切发明都源于发现。发明家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发现问题,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最后终于发明了——

s:“坦克”

t: 现在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把发明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明坦克的过程说一说呢?

s :(学生自由练说)

学生汇报

s:首先,发明家发现了盾太小了,躲避不了对方的进攻,所以他要把这个盾修建得大一点,像铁屋子一样大。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这铁屋子是可以保护自己的命,可是却无法进攻,所以发明家又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可是问题又来了,这次的问题是铁屋子不会跑,所以发明家安上了轮子和履带。

t:说的怎么样呀?

s:(学生鼓掌)

t:同学们就是像他所说的那样,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威力无比的坦克。这坦克呀,可是在战场上——

s:大显神威(师板贴)

t:读第五段你们看看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s:(学生自由读)

t:指名读。

s:学生读。

t: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s:我看见了他们跑来跑去、哇哇直叫。

s:我看到坦克威武的样子

t:想不想看看坦克威武的样子,我们来观赏一下。

s:(观看视频)

t:现在特别想说什么?

s:坦克太威武了

s:坦克太厉害了

s:太厉害了,肯定能把所有的敌人都打败。

t:是啊,同学们,你看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就发明了如此神威的坦克,多了不起呀!其实真正了不起的是谁呀?

s:发明家。

t:我也觉得是这样的。现在,我们能不能用上黑板上的词语,你们可以选用这些词语来夸一夸这了不起的发明家呢?

s:(学生在练习纸上练习)

学生汇报

s:你把矛、盾的功能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真棒!

t:“功能”这个词语用得真好!

s:发明家你真棒,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

s发明家你让矛和盾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你真棒!

教师订正句子。

s:发明家你真厉害,你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教师订正句子。

s:(读给身边的同学听)

t:这坦克真是十全十美了、没有问题了吗?

s:太笨重、不会飞

s:坦克不会飞上天,如果飞机投下炸弹,坦克就逃不掉了。还有,就是敌人可以用先进一点的武器从炮口飞进去。

t:他还发现了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呢!其实,发明家就是像你们这样不断地深入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最后产生了许多新的发明。(教师补充坦克资料)

t:(课件出示:谁擅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学生读。)

t:说的多好呀!“谁擅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四、布置作业

学习伙伴的话。

这一部分的揭题方式巧妙生动、扎实有效。陆红老师擅于把数学知识迁移到词语的教学上来,形象地让学生知道了“矛”和“盾”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优势。为下文“集合”做好铺垫。

陆老师匠心独具地把课题“集合”的意思引导学生发现,体现了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理念。但是这一部分,陆老师的语言过于啰嗦,评价语有些简单没有起到真正激励学生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经常犯下的错误。

在这里,陆老师犯了一个错误。学生说“刺的速度很快”是对的,教师却说“刺的速度密集”。我们在上课时也在不经意间给学生错误的引导,作为教师应该多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

陆老师用生动形象地模拟比赛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如雨点般刺来”和“难以招架”感觉。从而进一步明白矛和盾的长处。

①学法的指导。

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

陆老师没有采用生硬地讲解来向学生说明双引号的作用。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双引号的意义。学生轻松自然地学会使用双引号,印象一定会十分深刻。

补充资料的时间恰到好处。并在朗读中学会“履带”一词,图文对照,记忆深刻。

理清学生思路。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陆老师在课堂上十分注意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对学生说话的指导扎实、有效。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究的意识,这同样是这节课的意图。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知道科学家成功的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篇六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是 三年级上第七单元的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不一样。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从以上单元目标和课文的具体特点看,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的思维过程即把矛的自卫和盾的进攻合二为一的过程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分析周艳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我认为本课教学的最大亮点是紧扣语文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分三个方面组织教学。

第一方面:重视学生的初读感知,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的侧重点,从生字的读音、字形、以及词语之间,词语在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了解生字词的意义。这一步教师做得十分有耐心,“矛和盾”的字形从会意的角度出发,提醒学生写字的注意点,“坦克和履带”的关系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履带的作用,从而为下文的教学打下伏笔。至于“左抵右挡和难以招架”这一组词教师又以现成的铅笔和书本作道具,创设课文情境,体验比赛的紧张激烈,从而形象地理解词的含义。我想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本课的字词,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学习字词的方法策略。

第二方面:重视研读感悟,重视对语文文字的表达方式的探究,做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共振。这节课,教师重点抓住发明家的发明坦克的心理历程,让学生潜心会文,找出写发明家想法的几个句子,抓住关键词,读读议议。对这几个句子的教学,教师也各有侧重点。第一处:着重引导“你从哪儿看出这只是发明家的一个想法,非真实存在。”由此了解“如果````就```”这对关联词的用法。第二处:在想到自卫的基础上,发明家又想到了“自卫是为了更好的进攻”,两种想法是如何巧妙连接,了解“可是````”这个转则词在文中的特殊作用。第三处:抓住“对了,当然”等词,通过朗读,体验发明家思考问题的执着和灵感突现所产生的快乐感。

第三方面:巧用文中空白,探究发明家的下一步的思考过程,同时迁移运用课文的表达方式。发明家是如何想到给带“枪口和炮口”的“铁屋子”装上轮子、按上履带的,课文没有具体展开,这便为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提供了平台。教师及时地抓住了这一机会,激励学生也来做一回发明家,模仿课文中“如果````就`` ”“可是````”等的表达方式,阐述发明的思考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教师引导从读到说到自由写,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原则。但是我觉得这一步可以做得更好些:1、板书中的两个问号到底是什么,可先让学生先想一想。2、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可以再提升一点,情趣可以调动得更好些。3、教师可能更多的关注了学生是否解决了问号,是否套用了句式,对说话时出现语病,就来不及注意了。4、如果句式中加上“于是”可能会更通畅些。

作为“我是学生的角度”给周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1、文中的发明家是谁?我想知道。2、当周老师提问:发明家的第一个想法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思考的?对我来说,有些听不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这6篇矛和盾的教学设计就是辣妈美为您整理的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