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教案(通用13篇)
《长城和运河》教案(通用13篇)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 “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 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 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指名读, 生评议。
12、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4、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5、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6、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板书:
2 长城 和 运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提示填空。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教学难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一起坐飞机去参观了哪两大人间奇迹呢?(长城和运河)
2、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谁能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人间奇迹?
3、同学们真聪明。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这是长城;一条从北到南,这是京杭运河。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
4、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小作者去长城和运河的上空看一看,看一看长城和运河有哪些景象吗? 首先去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长城是怎样的一种奇异景象?
二、精读课文
(一)第一部分:长城的教学
1、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自由读一读第一节,想一想: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出示课件)
(1)什么叫连绵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
(2)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里是说什么像巨龙?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呢?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图片)
2、指导读这四句诗
3、在我眼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奇异) 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会怎样表现?(大叫、高歌——)
4、想想看,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真是个——人间奇迹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你最想说点什么?(赞美我们的祖先。)
5、所以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
6、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后来,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 “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 。国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像征。
7、让给我们一起用朗读的方式,赞扬扬这种精神!
8、填空:万里长城像(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过渡: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二) 第二部分:运河的教学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第二小节,想一想我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景象?
(1)“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出示: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2、 指导读诗句
(1) 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也是人间的奇迹呢?
1、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2、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3、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5、指导读诗
6、填空:京杭大运河像(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三、总结全诗
1、 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2、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四:布置作业
1、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东方明珠电视塔,它像( )。
2、我驾驶着汽车行驶在祖国大地,看到了南京长江大桥,它像( )。
附: 板书设计 13、长城和运河
长城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巨龙)
奇迹
运河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老师跟大家玩个猜物游戏,我说出它的几个特征,大家根据特征猜一猜。
(1)它是被宇航员在宇宙中能用肉眼看到的少数地球建筑物之一;
(2)它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它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完成的,为的是抵御北方匈奴的南侵;
(4)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一万三千多里,俗称“万里长城”。
2.板书“长城”,视频观看《八达岭长城》。
指名学生谈谈看了视频之后的感受。
3.板书“和”,启发:“和”一般表示前后并列,那么,有什么样的建筑工程能和长城相提并论呢?
4.板书“运河”,观看大运河视频。
5、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课件出示:老师补充:我们中国的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有6700千米。看,它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就像巨龙一般。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约1747千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
6、这是一首诗歌,共有两个部分。请同学们赶紧捧起书本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
驾驶谱写 创造——表示动作的词语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形容词
奇异 奇迹 不朽 ——区分奇异、奇迹
民族 绸带 诗篇 ——注意平翘舌音
山海关 嘉峪关首都北京 天堂杭州——表示地点的词语
(2)指名读这些词语,并关注同组词语的共同之处
(3)词语来自课文,课文你能读通了吗?分部分读课文,正音。 注意指导诗歌的节奏。注意问句的读法,语调上扬。
(4)集体自豪地读课文,培养语感。听视频朗读。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打开书本,放声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在哪儿看长城?他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
(1)作者在哪儿看长城?(飞机上,空中)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看?(居高临下,视野更加开阔,看得更多)
(2)提示读——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提问:这里有个词——奇异,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奇特
文章中奇异的景象指的是什么?——长城
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这奇异的景象?
(3)交流出示——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对照插图反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觉得长城奇特在哪?与众不同在哪?
巨龙——长,大
穿行——动感,好像是有生命的
连绵起伏——建在崇山峻岭之间,高高低低,长
曲折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长
难怪我们称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课文中还有写到长城的长,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补充介绍:山海关,又称渝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它北依角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总长约6700千米。6700千米是多长呢?举个例子来说吧!讲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难怪我们把长城又叫作“万里长城”。
谁来读读这奇异的景象?
你能用你自己的词语来说说这奇异的景象吗?——雄伟、壮丽
(5)引读——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这里的“不朽”是什么意思?
读懂了这个词,你再读这个句子,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建在哪儿?用什么建的?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今天我们看上去依然怎样?以当时的人力、物力,这一切我们能想象得到吗?人们所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就是——奇迹,读词。
(6)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读到这里,你的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自豪地读!
3.朗读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我们读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伟壮丽,读出自豪之情。
4.齐读。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还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那就是——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运河“奇异”,奇异在哪儿?为什么说它也是个人间奇迹呢?读的时候要像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一样,抓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引导抓住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4.交流阅读收获:
(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绸带——轻柔,秀美
银光闪闪——水清
伸向天边——长。补充:全长1747千米。
(2)动人:有了运河,两岸的景色更加秀美,南方与北方的物产可以更便捷地交流。
(3)人间奇迹——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完全靠人工挖掘,同样结合古代那样贫乏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做出这样的工程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自豪地读。
5.齐读此段
6.比较第一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明白了这些,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帮助背诵)
7.尝试背诵
三、指导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长城和运河。
1、长城和运河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古往今来,有许多的人去拜访,并写下了它们的奇异景象——
2、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在大漠孤烟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尘土飞扬的古道,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城。
3、它像奔腾飞跃、气势蓬勃的巨龙卧在崇山峻岭上。城墙随着山峰的走势,蜿蜒起伏。在明媚的阳光下,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尽头,在绿树群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4、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
5、大运河像一面明镜,映着两边的绿树、青山、人家。河水晃动着蓝天、白云、船只的倒影,多么生动的一幅画呀。
读读这些句子,再仔细观察我们课本上的插图。你也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或运河吗?
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
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
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
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五、生字指导。
1.看生字,哪个字比较难记、难写?
2.重点指导“蜒、谱、族”的记法和写法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写一段话在小练笔本上。
3.完成课后练习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1.长城 和 运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奇异的景象 人间奇迹 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驾驶壮谱创华丝首京堂”11个生字: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并记忆“壮创华京堂”5个汉字。积累词语“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
2、通过阅读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壮观,感受她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1、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好这首诗歌。
2、能在熟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并通过适当的资料补充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感受她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驾驶(注音)指名拼读,齐读词语。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两个形声字。
2、师:今天,就要由我这个临时机长驾驶着飞机带你们飞上祖国的蓝天,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我带着你们先去了哪里,后来又去了哪里?(师读课文)
3、指名学生交流。出示图片(长城、运河)
出示词语: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谁来读好它们的名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师:位列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大家都很熟悉;运河不同于黄河,它是由人开凿、挖掘出来的,是一条人工河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现在,就让我们亲自驾驶飞机飞上蓝天,去领略长城和运河的独特风光吧!
2、字词重点反馈:一副曲折蜿蜒嘉峪关中华民族创造丝带首都北京
(1)开火车抽读,注意读音(2)齐读词语
3、将生字送回课文,分男女生再读课文。
4、现在,老师想看看小朋友默读课文的本领怎么样?(不动唇,不出声)边默读,边想想,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最能表现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是哪个词语呀?(你们真了不起,都能边默读边思考了)
2、指名交流出示:壮丽。(学习生字“壮”,板书)。——
3、壮丽就是壮观、美丽的,你能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1)自读(2)指名读,评价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这么壮观的美景,我们可得好好欣赏一番,你们轻声读读课文,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长城和运河的特点,用直线划一划。
(1)自读,直划
(2)同桌交流,互相补充。00
(3)集体交流,出示: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像丝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从首都北京到天堂杭州
借助图片读好词句
(1)图1:你们看,这就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她跟山脉一样,连绵起伏:同飞腾的巨龙一样,曲折蜿蜒;指名读句: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齐读。
(2)图2:她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那里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雄关”,总长6700公里。长城气势之壮丽,跨度之长,难怪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指名读: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3)图3:谁已经能借助图片读好这几句话:(京杭大运河)像丝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从首都北京到天堂杭州。
学习“丝”,板书,注意笔画。
师补充:读得真好。是呀!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读出长城与运河的壮丽景象。师生配合读文。
(去掉相同的两句)
师过渡: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赞叹: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长城,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的运河真不愧为——板书:人间奇迹
2、通过补充资料,了解课文内容
听一听,老师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间奇迹的。要仔细听。
长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她长达6700公里,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她规模浩大、气势壮丽、历史悠久,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她传递了南北两地的经济、文化,也是世界建筑奇迹。
她们的建造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所以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3、现在你们对长城和运河一定有了更多的了解吧!让我们来放松一下,来个脑力风暴吧!
要求:把相关的内容连一连
长城运河
2000多年历史
6700公里
1794千米
像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丝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山海关——嘉峪关
北京——杭州
军事工程交通工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课外。
1、现在让我们通过照相机的镜头再一次从高空欣赏祖国这壮丽的景象吧!
2、师: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财富,在啧啧称赞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懂得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源,让古老的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
附板书:
长城和运河
壮美
人间奇迹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3、指名读,生评议。
14、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教后感:
俺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同学借助长城和同学对话。这个对话是非常美的,这个对话能够让同学感受到发明长城这一奇迹是不朽的诗篇。
作为老师,都清楚长城是用血泪筑成,这一课给予同学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所以,这一课的学习,俺们就应该让同学读,让同学诵,让长城成为同学心中的一个“美”点。
另外,这一课还给着同学一种期待,那就是在飞机上看长城,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的,虽然课本上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提供了一幅非常美的图片,但那空中拍摄其实也给同学一种期待。因此,在教学中,俺个人认为,老师要用这种期待来引导同学读,引导同学诵,因为同学的期待,才干真正的在自身的大脑寻找。
拥有这种期待的凭借就是引导同学读文,他们就能够发现长城的“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就能够知道万里长城的“万里”是何意,就能够明白祖先发明这个奇迹的过程。飞上蓝天,看到那美丽的“绸带”,你不想把它放在自身的心中?同学想了,那肯定就会有着亲切的交流,就会发生那动人的诗篇,理解那人间奇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略)
1、同学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同学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怎么记住的?
5、指导同学说
6、指导同学写字
蜒左右结构与“蜓”的区别
创注意“仓”的写法
驾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同学描红
8、同学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设计
1、形近字组词
架蜒谱拆
驾蜓普折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划出来
七、板书设计
蜒长城和运河(雄伟而壮丽)
创
驾(惊喜而自豪)
教后感:
教师能根据诗歌的教学特点,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引导同学诵读,感悟其中的意思,让同学在诵读中接受知识,加深理解。能突现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同学自身去考虑运河的特点。同学在考虑中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的能力。还将课文内化成自身的东西。通过比较的方法锻炼了同学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在教学各行诗的朗读是,教师注重了引导和点拨,使同学体会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做到了披情入文。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6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 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 引出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己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 诗篇." "不朽"有哪
8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 指名读, 生评议.
16 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7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8
一、看拼音,写词语。
qí jì qū zhé pǔ xiě lián mián qǐ fú
jià shǐ shī piān bù xiǔ wàn lǐ chánɡ chénɡ
wān yán chóu dài chuànɡ zào mín zú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 )的诗篇 ( )的景象 ( )的绸带
( )的长城 ( )的运河 ( )的祖先
三、多音字组词。
dōu ( ) xínɡ( ) qū( )
都 行 曲
dū ( ) hánɡ( ) qǔ( )
四、请写出三个形容万里长城的四字词语。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东起 , 嘉峪关,像 在大地。
2.京杭大运河北起 ,南到 ,像 在大地。
3.京杭大运河和万里长城分别谱写了 的、 的诗篇。是谁创造了
这人间奇迹? 。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八达岭长城的四季景色确实美不胜收。每当春临大地,岭上阳光明媚,山谷绿意盎然,有桃花、杏花、山茶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簇拥着古老的城墙。那时的长城如在花海中穿行,处处尽芳菲,令人心醉。八达岭之夏,骄阳似火,但时时有清凉的风袭来,有时烟雨迷蒙。那时看长城,活像一条出水的蛟龙。八达岭的金秋更加迷人,那时秋高气爽,万木争艳,鲜红的枫叶,最惹人喜爱,有人说这是筑城者的血染红的,您看多么意味深长。冬日的八达岭,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城墙楼台,轮廓分明,更显示出博大雄伟的风采。
1.这段话依次写了八达岭 、 、 、 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八达岭的 之情。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照样子也写一句。
3.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横线划出来。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9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 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 引出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己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 诗篇." "不朽"有哪
8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 指名读, 生评议.
16 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10
走进书本了解世界——《长城和运河》教学随笔--星竹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
“长城、运河”对于这些身处农村的孩子的确有些陌生,当我问到你们知道长城和运河吗?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并非他们不愿回答,实在是因为了解的太少了。如果单凭通过这些文字去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多媒体的辅助,恐怕孩子们也无法体会这“人间奇迹”吧。在备第一课时时,我以为孩子们对长城应该会了解较多,对运河可能会比较陌生,所以备课时我搜集了许多运河的资料,而对长城则做了忽略处理。结果课上孩子们对长城的了解只能说一个字“长”!究竟有多长,山海关和嘉峪关究竟相隔多远,都无法了解,更别说体会长城的雄伟了。于是,第二课时我补充了一些知识,特别谈到了长城的长度足以绕地球一周多,建造的时候全靠劳动人民的双手创造的,学生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然后让学生再次接触文本,哪些词句突出了人间奇迹这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读诗文,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体会长城高踞在崇山峻岭间的雄奇风姿;从“东起……西到……”的诗句,体会长城的绵延万里的特点。
在教学结束后,我一直在想,这样的课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的确有些难度,因为这离他们的生活似乎远了一些,但是这样的文章又是必不可少的啊!如果没有这样的文章,孩子们又从何去了解这样的人间奇迹呢!学习这样的文章不但是学习语言文字,更是让孩子们通过文字了解自己的国家,通过文字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虽然看似很遥远,但我们也可以让它们通过课堂走近我们的身边。正如古人常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xx多年,是人类历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
(出示填空:万里长城 _________ 。京杭大运河_________。)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 指名读, 生评议。齐读。
四、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搭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搭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张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 ) 曲qū( ) 折shé( )
hánɡ( ) qǔ( ) zhé( )
zhē( )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 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 感知主要内容的.
(3) 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4)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 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诗歌,这里为何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3、指名读, 生评议.
14 、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3、做一名小导游。向游客(学生)介绍一下长城和运河的情况。
板书设计:
长城 和 运河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教后感:课的开头我和学生共同回忆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古代伟大的工程。如:故宫、圆明园、运河等,由此导入新课。在指导朗读课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了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祖先的伟大、智慧,这时再让学生读出应有和自豪来。在听读的过程中还启发学生能从别人的朗读中听出感情。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13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长城和运河》课堂有感
每当我和同学们朗诵起《长城和运河》的时候,作为教师____中华民族的儿女,一种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升.
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迹,绵长秀丽的京杭大运河创造了中华民族交通运输历史的辉煌.听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我怎能不感到自豪.也许我的这种体会触动了在座的学生的心,他们的脸上泛起了欣慰的微笑.
不言而喻,这首诗的朗诵,学生一定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平.
带着激情品味文字,带着激情体会诗意,教学的目的完成的的确较为顺利,即将完成时,一看,离下课还有短短的两分钟.我该怎么办呢?再有感情地朗诵一遍全诗,未免太老套.我灵机一动:那就来丰富一下孩子的阅历,了解一下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吧!
于是,我顺势诱导:同学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多么的勤劳,多么的富有智慧啊。他们不但筑起了惊人的万里长城,还开挖了浩大的大运河工程,你们还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哪些伟大的历史工程?”刚脱口。我就暗自思忖:问题可能有点难度,学生会不会回答不出来???
谁知道,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出乎我意料,接下来的回答更让我瞠目结舌。什么故宫、圆明园、墩煌莫高窟……有关的典型例子应有尽有,个别同学还把“埃及金字塔”等外国建筑和“东方明珠”等中国的现代艺术建筑也搬进了今天的课堂。你能说这堂课只是完成了原先的教学目标吗?
虽然最终稍微有点拖了课堂,可与原先的设计比起来,我对这个意外的结束设计感觉更满意。
从严密的语文教学角度讲,我或许把学生带得太远,可这何尝不是对学生进行阅读知识扩充的一个更好的契机呢?我们语文老师要注意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