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精选15篇)

发布时间: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精选15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板书课题:13牛郎织女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三、检查读书。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看看还有哪些字、词还不认识或哪个句子还读不好,及时找帮对。

师:时间到。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还有感情表达不当的句、段如标点符号、提示语等老师要直接评价)

师:(读得不好时)指出错误后,师鼓励:这次能不能把它读准确?来。

师:嗯,同学们预习的不错,出现的问题不多,刚才在读书的时候我们都纠正了,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读书,相信你会把课文读得更正确更流利,而且还会读的更有味道。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穷小子牛郎在神奇的老牛的帮助下,偷了下湖洗澡的织女的衣服,然后织女就爱上他了,俩人生了一男一女。王母娘娘生气了,就拆散了人家,并派天兵天将将织女抓走。牛郎携儿女披着牛皮上天追织女,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银河让牛郎织女相隔两岸,俩人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每年七月初七搭成鹊桥让两人相会。)

师:好,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那么,生字会写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四、写字

师:好,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正确、读流利了,那么,生字会写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师:好了,同学们,请看“嫂衰”这两个字。

(1)请同学们在课后第2题中描一描这两个字。

(2)描完后,在后面的田字格里仿写这两个字,每个字两遍,看哪个字写得好?学生仿写这两个字。教师巡视。(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仅书读得好,而且写的字也越来越漂亮了。

3、写完后,小组内相互检查,看小组内哪些同学写的字有了进步,哪些同学写的字比较工整、漂亮。

4、其余的生字课下要认真地书写在田字格本中。

五、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你对牛郎、织女、老牛及王母娘娘有怎样的评价?

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有关句子,看句子中的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把自己的读书体会或感受写在旁边空白处。

六、分配展示任务。

1、2、3、4组重点评价牛郎、织女、老牛及王母娘娘。

5、6组重点汇报牛郎织女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7、8组重点感情朗读课文。

9、10组重点复述课文。

11、12组重点汇报知道的别的民间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郎织女》。(课件出示)

2、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3、课件出示上一节课的自学提示。

(二)学生交流展示

一、准备

1、请根据上节课的自学提示,各自准备一下分配到的任务。

2、小组内交流:先帮对交流(4、5、6号谈,1、2、3号听)谈错的对子纠正,谈不到的对子纠正。

3、小组长在小组内讲解,组员认真倾听,做好补充和更正,组长找好发言人。

二、展示

课堂预设

师:同学们,课文向我们讲述了牛郎与织女间的一个哀婉凄美、曲折动人的故事。织女为什么要选择牛郎呢?他们是怎样的人?请小组汇报开始。

(一)感悟牛郎、织女形象

问题预设:

1、牛郎的身世怎样,他是如何对待老牛和生活的?

2、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进一步理解了牛郎的优秀。可是,作为天上的仙女,织女留在人间的后果是什么?

3、与织女一同下凡的其他仙女姐妹会说些什么?

4、仙女们说的句句是实,织女难道不知道这些吗?可是,为了追求幸福,她还是选择留下来。文中有一个词语表明了她最终的坚持,它是——决心!你从织女的选择中体会到织女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

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

织女:不图富贵心灵手巧

(二)感悟老牛的形象

问题预设

师:如果抛开身份地位的差异,单从品质上来说,你认为他们两个相不相配?这样两个优秀而相配的人能走到一起,多亏了——老牛。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牛的相关语句,思考:这是一头怎样的老牛?

板书:忠诚细心知恩图报

(三)品读王母形象

问题预设

师:人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王母娘娘醒来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大家可以标出关键词,谈谈感受。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不念亲情

(四)感悟“隔河相望”

问题预设

师:

1、从此以后,两个人只能隔河相望。请大家齐读第八段,你有何感受?。

(体会牛郎织女之间感情的真挚与坚定)

2、他们坚定不移的意志、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真的堪称感天动地。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会怎么想?说些什么?

(五)感情朗读课文

师:牛郎织女的故事太感人了,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六)复述课文。

(七)汇报知道的别的民间故事。

三、课堂小结

“鹊桥相会”多么浪漫!牛郎织女真的会在鹊桥上相会吗?看来这只是善良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这样,我们也为他们送上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句话作为祝福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2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3

作者:江苏省通州小学曹晓英

《牛郎织女》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课文。我又一次和五十八个孩子一起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课文。美丽而感怀的爱情,神奇而跌宕的情节令人回味无穷。而这一次我们有心走进“老牛”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出现了如下片断。

案例

师: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每天放牛,牛郎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老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老牛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生:夏天天气热,牛郎把老牛牵到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他就让老牛在山坡上晒太阳。

生:平时,牛郎总是把老牛的身子刷得干干净净,牛棚里也收拾得清清爽爽。

师:老牛受到牛郎如此周到的“服务”,它有什么表现吗?

生:老牛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牛郎,有时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生:牛郎上山放牛,由于闷的慌,随口哼的小曲儿,老牛听得津津有味,好像明白他的意思。

师:由此看来,老牛与牛郎十分亲密。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从老牛的身上,我们得到了哪些启发呢?

生:老牛感受到牛郎对自己的真情,并用自己独有的感受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它懂得珍惜感受。

生:老牛善解人意。

生:老牛懂得珍惜牛郎对自己的“好”,并用心珍藏这份真情。

师:从大家的分析中我知道了老牛“身在福中深知福”,老牛仅仅感受到牛郎对自己的真情吗?

生:不是,不是简单的感受,他还努力为牛郎实现自己心中的美丽的梦想。

生:不是,老牛被牛郎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照看感动了,它也想为牛郎做点什么。

生:当然不仅仅如此,老牛精心安排的“牛郎”和“织女”的“约会”是对牛郎的最好的报答。

师:是啊!真情无处不在,牛郎感受到老牛对自己的真情一如既往的照看老牛,衰老的牛仅仅感动于牛郎对自己的真情吗?

轻声读:

“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生:老牛临终前的话,令我十分感动。老牛辛劳一生,临死前仍想着死后能为牛郎做点什么。实在难能可贵。

生:老牛知恩图报,它懂得报恩。

生:老牛的一生是辛劳的,也是幸福的。它得到了牛郎对它的真情,它也努力对牛郎付出真爱,直至生命的最后。它虽然已离开了人间,但它的一颗“感恩的心”永远活在牛郎织女乃至我们的心中。

生:老牛走了,但那张写满真情、真爱、感动、感恩的皮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我的思考

一、另辟蹊径解读文本内容。

教材是“知识”之舟,也是“能力”之桥,更是“心灵洗

礼”之池。我在课堂设计的思考过程中,没有被题目中的“牛郎”和“织女”所束缚,既让自己的思路走进“牛郎”和“织女”,又安静的让思路走出“牛郎”和“织女”,悄悄走进“老牛”的精神世界。从课堂进行的过程来看,我的“另辟蹊径”让孩子们接受了一次充实的“心灵洗礼”。其实,对文本解读的方式有很多:

一)从人物入手;

二)从字眼入手;

三)从语段入手;

四)从空白入手。

二、小处着笔诠释感恩情怀。

现在的有些孩子感情淡漠,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如今已成

为许多人的共识。各级各类的学校都相继开展了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据我搜集的资料表明教育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就教育的过程来看大多数的教育活动都直奔感恩的主题,许多孩子的落泪、忏悔似乎成了活动组织者的终极目标。

而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情怀,《牛郎织女》中老牛的感受、感动、感恩的行动过程给了我十分有益的启迪。以上课例从小处着笔,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诠释老牛的感恩情怀给了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思路。我以为只有孩子懂得感受,珍惜拥有,才能真正感动,珍藏真情,只有真正感动,珍藏真情,才能践行感恩,以恩报恩。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3

一、记一记下列词语,你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吗?

1、干干净净、高高兴兴、轻轻松松、舒舒服服;

2、无拘无束、无法无天、无穷无尽、无尽无休;

3、一五一十、四面八方、七上八下、三心二意。

二、用“”、“”将下列词语按感情色彩的不同分为两类。

果断武断赏心悦目固执已见阴险

放肆善良马马虎虎胆大妄为豪迈

慷慨自私坚强不屈花言巧语胸有成竹

三、连线

《西游记》童话故事

《亡羊补牢》民间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神话故事

《牛郎织女》寓言故事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四、形近字组词

裳()赏()歹()夕()垦()恳()侨()娇()锦()绵()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亲密──()温和──()仿佛──()

周到──()舒服──()商量──()

干脆──()详细──()爱惜──()

装饰──()欣赏──()损害──()

(反)高兴──()秘密──()爱惜──()

六、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眉()眼()美()不()富()堂()

成()立()()()不舍怒气()()

山()重()无()无()无()无()

一()一()()风()浪相()为()

()()不足()影()离

七、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虻”是左右结构,读音是“máng”。()

2、“缘故”的意思是“原因”。()

3、“歹”是独体字,共四画。()

4、“微弱”的反义词是“强烈”。()

八、改写下面的句子

1、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说的话,这不正是特别紧急的事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妻两个痛哭了一场,把老牛的尸骨埋在屋后边的山坡上。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从每组供选词语中选择一个组合成下联,写在横线上

⑴四海蓝图图图美,________。

⑵春种满田皆碧玉,________。

⑶知识海洋勤是岸,________。

供选词语:科技、秋收、九洲;

春色、遍野、高峰;

色色新、志为梯、尽黄金。

十、关联词语填空

如果……就不仅……也虽然……但是

1、他的身体()被病魔牢牢地钉在轮椅上,()他的思维却在宇宙深处自由地飞翔。

2、一个人()有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有可能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3、织女对孩子们说天上()富丽堂皇,()没有人间自由自在,她不喜欢。

4、霍金()为科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为世人树立了顽强搏斗、扭转命运的光辉榜样。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4

一、课文导入:

民间每个节日所不同的习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

放下一张幻灯片: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

《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五、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质疑: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六、分析探究:

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七、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思想、感情、情节等方面分析了课文,初步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展示了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八、作业。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5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和积累有关课文教学的各种资料,正确解读文本,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2、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成人热门话题导入课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激发兴趣入手导入课文的学习。这也就是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为课程的学习服务的理念在支撑着教学预案的设计】

1、问题抢答: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游戏的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一开始就将课堂的气氛渲染起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轻松。]

2、老师为什么要向同学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大家揣摩一下老师的心理,看谁是老师的知音。师:情人节好啊!它可以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再像牛郎织女那样“隔河相望”。

板书课题:13、牛郎织女师生交谈中解题:同学们,你们从课题上能得到哪些信息,产生哪些联想?让你的大脑中产生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思考、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

课文以“牛郎织女”为题,明白揭示了故事主人公是“牛郎”与“织女”、故事人物的身份是与“牛”有关,与“织”相连,寓含了他们是劳动人民的范畴。二、初读清障,理清情节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浏览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方式之一,这是新课程阶段目标中所提倡的。]

(1)全体快速浏览课文,完成指定的学习动作。

(2)汇报浏览得到的相关信息:

人物:牛郎老牛织女王母娘娘

生字:嫂棚衰趁挣扎汹舔拽

新词:嫂子牛棚衰老趁挣扎波涛汹涌

2、自主识字,读写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读准字音,巧记字形,书写生字。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互相指读生字,读准字音;

b、根据字形特点巧记字形,交流评价各人的记忆要诀。

c、分析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生字书写中的要点和难点,尝试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正音和书写。

“嫂”是平舌音;“棚、挣、汹”是后鼻音,“舔、趁”是前鼻音,“拽、衰、趁、挣、扎”是翘舌音。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把握科学小品科学性和文学性融为一体的特征。

3.理解用科学数据进行不叫说明增强准确性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在接受科学信息、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删选、整理文中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和诗文,体会文章的知识介绍始终笼罩在诗情画意之中这一写作特色,进一步理解小品文的

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节日就是历史文化的最好载体,同学们,你所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其实,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背后的动人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预习检查:

1.填空: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和科学事实中的牛郎织女两大部分。(板书神话床说和科学知识)

2.积累词汇

织杼(zhù)织紝(rèn)星宿(xiù)三垣(yuán)祭祀(sì)消遣(qiǎn)荆楚(jīng)劳逸(yì)纤云(xiān)迢迢(tiáo)

3.文章结构

第1~7段:神话传说

第8~12段:科学知识

三、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

1.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作者引用的诗文传说,问:有哪些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记载?

提示:古书中、诗词中、戏剧里分别读古诗中的引用部分,落实生字。

2.师述:千百年来,又有多少的诗人们用自己的笔来表达情感,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便是《鹊桥仙》。

3.带领学生赏析秦观的《鹊桥仙》(1分钟)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问:诗人在词中表达了何种情思?哪些诗句写出了牛郎织女的相逢?

提示: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读本词)

4.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的版本很多,这里的戏剧部分就引用了一种版本。我想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所知道的一种版本。师述: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牛郎是个家境很贫寒的放牛郎,妻子本是天上的仙女,后来因羡慕人间生活而私自下凡嫁给了牛郎。后来被王母娘娘知道,派天兵将织女捉拿回天上,牛郎知道后连忙去追。正当快追上的时候,王母娘娘突然拿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牛郎和织女之间突然出现了一条天河阻隔了牛郎和织女,这条天河就是天上的银河。就这样夫妻俩被银河所隔,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平时不能相会,而善良的喜鹊们却用自己的身体为他们搭起了一年一度相会的鹊桥,允许他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跨过鹊桥相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牛朗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多么美好的传说!多么浪漫的神话!(板书浪漫)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的神话如此地令人向往,难道这就是这两颗星的真实面目吗?

四、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写一写:

1.叫三生读8-10自然段,梳理文章中所涉及的有关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的天文知识。牛郎星(牵牛星):天鹰座里最亮的恒星。光度为太阳的10.5倍,直径大7成,质量差不多大7成,它离我们的距离为154万亿公里。

织女星: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恒星。光度等于太阳的60倍,直径等于太阳直径的2.76倍,质量差不多等于太阳的3倍,它离我们的距离为250万亿公里。

问:牛郎织女真的能一年相会一次吗?请用书中的句子说明。

提示:牛郎织女两星不是在同样方向,两星之间的距离是16.4光年。即使牛郎想打一个电报给织女,得等32光年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就算没有银河阻隔,牛郎织女要想见上一面,也只能是在梦中了

问:这几段文字中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说明方法?提示:列数字,作比较。因为这两颗星距离我们很遥远,用数字能确切地说明事物。作比较。将牛郎星和织女星与太阳进行比较,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想象他们的大小。

2.成立天文天文兴趣小组,梳理文章所涉及的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天文学知识,筛选主要信息,写成一段单纯介绍天文知识的说明性文字。并派二位代表上台对照夏夜星空图介绍天文知识。

3.对照夏夜星空图,学习有关天文知识。(结合相关自然段)

4.比一比

具有浪漫色彩的传说部分和说明性的文字部分他们的表达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试着找出课文中的某些方面做个比较。

提示:可就距离、是否往外跑以及大小等方面作比。突出神话的浪漫和科学的严谨。(板书严谨)

五、总结全文:

现实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差距如此之大,我们的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大量与之有关的美妙传说?

1.那么这些引用的作用有哪些?阅读12自然段,找出答案

提示:“童话和神仙最后”重点指出,一方面要欣赏童话,一方面要提倡科学,二者并不相悖,而是和谐一致的。(板书欣赏神话、提倡科学)

讨论,明确:使全文充满诗情画意,注重文学性。

六、拓展练习:

出示嫦娥奔月和月球的图片,谈谈神话和科学的统一和谐。布置一研究性学习题目。全班自由分为4组:每组要求完成,搜集月球的神话传说、月球的天文知识,并将之写成一篇既有神话传说,又有天文知识介绍的说明文。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温州版拓展训练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7

[教学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教学重点难点]

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和积累有关课文教学的各种资料,正确解读文本,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2、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成人热门话题导入课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激发兴趣入手导入课文的学习。这也就是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为课程的学习服务的理念在支撑着教学预案的设计】

1、问题抢答: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游戏的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一开始就将课堂的气氛渲染起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轻松。]

2、老师为什么要向同学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大家揣摩一下老师的心理,看谁是老师的知音。师:情人节好啊!它可以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再像牛郎织女那样“隔河相望”。

板书课题:13、牛郎织女

师生交谈中解题:同学们,你们从课题上能得到哪些信息,产生哪些联想?让你的大脑中产生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思考、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

课文以“牛郎织女”为题,明白揭示了故事主人公是“牛郎”与“织女”、故事人物的身份是与“牛”有关,与“织”相连,寓含了他们是劳动人民的范畴。

二、初读清障,理清情节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浏览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方式之一,这是新课程阶段目标中所提倡的。]

(1)全体快速浏览课文,完成指定的学习动作。

(2)汇报浏览得到的相关信息:

人物:牛郎老牛织女王母娘娘

生字:嫂棚衰趁挣扎汹舔拽

新词:嫂子牛棚衰老趁挣扎波涛汹涌

2、自主识字,读写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读准字音,巧记字形,书写生字。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互相指读生字,读准字音;

B、根据字形特点巧记字形,交流评价各人的记忆要诀。

C、分析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生字书写中的要点和难点,尝试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正音和书写。

“嫂”是平舌音;“棚、挣、汹”是后鼻音,“舔、趁”是前鼻音,“拽、衰、趁、挣、扎”是翘舌音。

3、轻声读课文,反复读新词,长句或难读、易读错的句子。对于读错的词句画出来小组研读或汇报老师解决。

4、师生共同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将课文读正确。

三、粗读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线索。问题引领,激发学生寻求故事的大概情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同学们自读课文,动笔画出文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草图或文字概括,在小组交流,向老师陈述。

1、自读全文,思考故事的情节;

2、汇报阅读成果,说说故事的梗概,要求用自己的话来陈述。

四、课外细读课文,准备汇报刻画人物形象的词句和表达人物心情的重点词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属于哪一类?(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预设。)

A、生:爱情

B师出示---请选择:亲情友情爱情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是呀,爱情是美好的,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师板书:牛郎织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教师按课文出现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出人物并板书:

哥哥嫂子牛郎老牛王母娘娘织女

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嫂子的“嫂”(注音)

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

(1)哥哥嫂子牛郎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学生讨论交流。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用一个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哥哥嫂子:对牛郎(随机板书:棚教学棚)

(2)牛郎老牛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牛郎对待老牛的词:并找出描述具体行动的句子来读一读。

找出文中描写老牛对待牛郎的词:并读出相应的句子。

过渡:老牛对牛郎的好仅仅是“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吗?”故事的第一个转折在哪个自然段呢?(板书:舔教学“舔”字)自读自悟第3自然段,说说自己读后脑中出现的画面。(鼓励充分想像)老牛的这种行为在民间叫什么?(红娘牵红线牵线搭桥-----为什么叫搭桥呢?)

(3)牛郎织女

师: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见面后的结果又向哪发展了?大声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4-----6自然段)初评牛郎织女。

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牛郎织女的印象汇报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启发想像:如果故事中不出现意外情况,牛郎织女一家的幸福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小组讨论后写一段描绘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话。代表汇报自己的描述,集体评议。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

三、师评述小结:是呀。如果世界上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该多好啊!那样,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就会是天长地久了。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请同学继续关注牛郎织女一家的命运。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8

我愿我能在横过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脱了一切的束缚。——泰戈尔

一、缘起:文学对岸的理性皈依

语文教育究竟要让学生学些什么呢?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观念,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在当时的背景下和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叶老的解释作为选文、文本解读与教学预设的前提,形成的重视剖析内涵、以读带讲、咬文嚼字的语文课堂,堪称语文教学的经典。同时,今天强调“语文是文学”、“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专家也大有人在。

这使我们不由得想起王荣生在《语文课程论基础》中提出的,我国的语文教育研究,有一个“性质”的难题——语文科的性质是什么?语文科自1904年设科以来,人们对它的现状就从来没有满意过。基于变革现状的良好出发点,人们纷纷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给出自己认为的“应该是什么”,提出:语文即道德、语文即工具、语文即人文、语文即生活、语文即文化、语文即语感。但是,所有这样的定位通常以“我认为”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某某认为”的形式加以论证。换言之也就是说:我的主张虽然在现实中尚未得到证实,或者不一定能够得到证实,但我个人认为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按照这样主观判断所谓“正确”的命题指导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从一开始就带上了主观主义的烙印。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们所提出的“主题教学”。

原点的问题尽管重要,但给出结论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以哲学为例,对于物质、意识关系的思辨,争论了几千年,今天依然没有一个固定的、颠扑不破的结论。迁移到语文学科的教学,我们是否应当考虑,这样的一门迅速发展不过百年的学科,是否能在短时间内给出“性质”原点的结论?如果不能,我们又应当做什么呢?无外乎两种选择,一是选定自己认为正确的理论,在实践中为之寻找论据,证实或证伪;二是探索,摆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自己,不作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在问过自己“从来如此便对么”之后,不因循,敢于锐意追寻,尽管尚不能回答“语文应该是什么”,至少能发现“语文还可以是什么”。

基于后者,面对语文教学,我们可以一如既往将“读”进行到底、将感悟渗入骨髓,可以继续在词句训练上花功夫、做文章。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固守一隅、不顾其他,是否是最好且唯一的选择,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得更远点、更快点?儿童的语言学习的确应该“儿童”一些,简单、清浅、有趣。然而,也有人说儿童就是哲学,儿童也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深刻。我们可否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中,真正将儿童当作成长中的儿童,而不是当作不变的、长不大的幼稚儿童呢?在基本问题没有给定结论的时候,语文教学应当存在现行模式以外的多种可能性。

也正是基于后者,即便是对我们自己提出的“主题教学”,我们也不把它当作结论,固守不变,我们希望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和文字”训练的程度与层面上,我们还要继续向“语言和文字”之后的纵深前行。深入学习与思考之后,我们发现各种性质论实践的媒介,不外乎就是文学作品。而且,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语文”一词本身就应当有两重含义,一是语言和文字,二是语言和文学。

文学是生命的表现,而且“文学——其实一向是教育的伙伴。文学的发展和受教育的要求的发展,一向是平行的”(杜勃罗留波夫)。于是我们借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语文”的第二种解释——语言和文学,力求在教学中,以文学的方式呈现语文,从选文、教学预设到最后的课堂呈现,紧紧抓住“文学”这根主线,力图让我们的教学从理论指导到实际操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脱离文字的束缚,抵达文学的对岸。

这是我们上《牛郎织女》这一课的缘起,但我们能做到吗?这也许像“语文科的性质是什么”一样难以回答,但我们相信,“假如一个人想从确定性开始,那么,他就会以怀疑告终,但是,假如他乐于从怀疑开始,那么,他就会以确定性告终。”(培根)

二、选文:永恒主题的薪火沿传

傅建明博士曾对1993-1999年间出版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过价值取向的系统分析。结果发现,从出现频率的角度看,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明显地强调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等等的国家意识。这样的思想倾向表现在选文上,就是通常选择那些带有浓厚色彩,高呼口号式的文章,这也没错,只不过显得刚猛生硬。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的编写更加重视人文性,教材开始慢慢走向了美的境界,《装满昆虫的口袋》、《和时间赛跑》、《诺曼底号遇难记》等一大批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带有柔软的诗情画意的优秀课文在教材当中,构筑起了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线。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无遗憾地感叹——本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却在渐渐流失。那原汁原味的古代诗文、民间文学作品在教材中所占比重甚少,偶有《景阳冈》、《林冲棒打洪教头》这样的凤毛麟角,因其数量有限也往往成不了气候。我们不应忘记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文化的见证,失却了民族文学的民族是死了的民族。

民间故事更是民族文学中的优秀代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渊远流淌而成的自然溪流,其中荡漾着整个民族的道德传统、伦理取向、文化认同、精神气质。所以有人说,民间故事是文学的母亲,民间故事是人类的宿命。而且它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为儿童喜闻乐见、容易接受,正应了“儿童文学就是故事文学”(朱自强)。所以在装满教材的众多文本中,选取民间故事这样的文学体裁,除了看重具体故事本身所具备的内容含金量以外,我们更期待着借它实现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

《牛郎织女》故事隶属于民间文学中民间故事的种属,但同时它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主题是“爱情”。爱情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爱情让文学充满芬芳,搜罗古今,那些最为人称道、流芳千古的文学作品,主题多是爱情。但是在小学阶段,教师大多刻意回避这样的主题,似乎在课堂上讲“爱情”就会被扣上引导早恋的高帽。但“猎奇”是人类的普遍心理,特别是对于求知心切的小学生而言,那些不让他们了解接触的事物,常常是越隐瞒越好奇、越不告诉越想知道。对多媒体时代的儿童而言,这样的话题根本无法绕开,想从此处回避,却发现它又在彼处现身。

要知道,爱情可是我们人类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生命体验与回味,就像每天伴随我们的日子。于是,少了“爱情”这道甜点的语文教学,总像是不完美的人生,缺少四季中的一季、五味中的一味。其实,就将这层窗户纸捅破,又能怎样?不过是为孩子清新美好的内心世界增加了一些纯洁的梦幻、甜蜜的期待,在他们真善美的小世界中加上一点神秘的滋味。我们应当相信,爱情不会仅仅因为这一节课的教学就款款而来,我们更应当相信,有了这一课,我们的孩子们长大后再去品味爱情,或许就会增加更多的深情与理性。选择爱情来演绎文学、演绎语文,我们希望传递能够陪伴孩子一生的柔情与感动。

三、预设:文学理论的智慧抒发

每一种不同体裁的作品,其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的规定性。民间故事这样的文学样式,作品本身存在人物简单、结构相似、语言通俗等方面的特点。这样的文本,如何走得更远呢?在学校开展“与特级教师同备一堂课”的过程中,老师们所作的教学预设,大多还是在原来的以“语言和文字”为出发点的语文教学理论的茶壶里翻波浪。

刚刚,教育部发函明令,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大学语文课程不及格不能毕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我们是否应当思考:学习了十几年语文的大学生们为什么又要回去继续学?是否因为原来我们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存在缺陷?如果这缺陷是真实存在的,那我们怎么办?依然顾影自怜、故步自封?

这真的需要我们重新去回味与反思,那实际证明已经让母语在世界中退化了的陈规固陋,如果不去超越,恐怕我们母语文化沉淀了千年的文字以外的文学及文化内涵,就会在滚滚的读书声中被淹没了。这番想法更坚定了我们纵深研究、超越自己的信念。

研究《牛郎织女》期间,著名先锋派作家、清华文学院院长格非,给我们学校五年级学生做了一场《牛郎织女》的文学解读讲座,他的讲座完全颠覆了我们小学教师教授语言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牛郎织女》渗透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儒”、“道”、“佛”文化。文中呼唤儒家道德伦理,体现了道家对神的敬重与向往,以及佛教追求人与动物、与神仙众生平等的思想。我们折服于他学者的深度与作家的文本解读视角,又和格非一样,惊奇于这些五年级学生对格非老师讲座的浓厚兴趣。于是,我们希望将他的深刻思想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链接,摆脱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实现一个以文学理论作为支撑的语文课堂,实现一次尝试性探索。

于是,我们将这样的想法,以这样的教学流程呈现出来:写了什么故事;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为什么写这个故事;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的。或许这样的流程在引导中学生解读文章时,经常被语文老师们用到,会给人以“小学中学化”的感觉。但我们要知道这一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下半学期的少年。对马上就要走进中学的他们而言,类似“文章写的谁的故事呀”“你为什么对这个故事感动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之类的问题,学生想必早已审美疲劳了。而且这对他从小学到中学的衔接又能有什么好处呢?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们是成长的,小学语文老师只是人生旅途中短暂搀扶他的拐杖,我们的责任是送他们上路,而不是让他们变成自己的翻版。

那样的提问、那样的裹足不前,如果仅仅是基于认识的不到位,也许时间会带给它洗礼。但可怕的是,还可能我们的“幼稚”是一种本领的恐慌——不是没有带领学生前行的愿望,而是没有那样的能力。这样的幼稚,要么就是出幼稚的学生,要么就是被早已摆脱了幼稚的学生所淘汰。

《牛郎织女》这样的教学流程设计,是我们对文本及文本相关文学基本理论深入研读后的呈现,暗合文学鉴赏的基本过程。先探讨“写了什么故事”,梳理人物关系,这相当于文学鉴赏的起始阶段——感受形象阶段。“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为什么写这个故事”的环节中,与学生一同探讨故事的表现手法、故事中的情感,研究《牛郎织女》故事与其他民间爱情故事的异同,这时让学生的理性认识加强参与,将自己感受到的形象继续深化,相当于文学鉴赏中的审美判断阶段。“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的”环节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研究叶圣陶先生作品的高妙之处、探求故事背后的背景、再次咀嚼玩味形象,力求达到文学鉴赏的最高层次——体味玩赏阶段。在这符合文学鉴赏基本规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期待学生层层深入又层层剥笋,感性与理性一同参与、情智与想象一同奔涌,既获得对叶圣陶版《牛郎织女》故事的审美享受,又在理解与思考中,实现了对这一故事的自我再创造。

在这文学鉴赏论背景下的宏大结构推进运行的同时,细节处我们同样试图将文学理论的火花渗透到教学的点点滴滴。运用文学创作理论中的典型化手法,和学生聊人物关系、进行人物归类,将四大民间故事的人物比对归类。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情节、悬念、线索……,令学生初步感知文学作品的基本表现手法。追问: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内藏对文学的本质及其产生原因的思辨。通过阅读报告单的汇报,比较四大民间爱情故事,渗透的是比较文学同主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感谢文学基本理论赋予我们的智慧,这一课的教学如果说还能带给人些许启发的话,我们相信征服了听课者和学生们的不是讲课的老师,而是文学,永恒的文学。

四、对话:民间文学的诗意表达

以文学的形式呈现文学的课堂,应当营造出一种文学的氛围,亲切、自然、放松,让课堂的参与者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对文学的理解与感受。这样的课堂犹如孔子的杏坛设教有教无类、言者无罪,又如魏晋清谈滔滔不绝、往辄破的,它是文学的百宝箱、文化的集散地,是你来我往、灵感勃发,是嬉笑怒骂、尽情挥洒。走进这样的课堂,你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上课或听课,而应当仿佛置身葡萄架下,齐聚三五好友,青梅煮酒,共话桑麻。

所以,前文提到的“语言与文字”理念指导下的读与品的训练,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学的方式,它的严谨与精致,在规矩方圆、循序渐进的同时,反映的是教师信息强势的单向流动,常常让人失去创造的火花、灵感的闪念。人类的语言学习,“除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儿童必须学会在社会环境中有效地使用语言。”(劳拉·e.贝克)这种“语用”的学习表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应当是一种不同于朗读、文法训练的特殊形式——有条件的自由交流。或许可以借用神经系统学家托克尔·克林伯格的观点,称之为“对话”,“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

能展现《牛郎织女》故事民间文学气质的课堂对话方式,究竟应当是什么呢?我们姑且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令人放松的“聊”来进行尝试——放松但不放纵、形散而神不散,以最自然的课堂对话方式学习语文。

首先着力创设勾起学生“聊”的欲望、刺激学生打开了话匣子的“聊”的氛围。上课伊始就开始帮学生减负:“很好,就这么聊”、“来,聊聊吧”、“只要你知道的,哪怕不全面,尽管说出来,就这样聊。”此后的整堂课上,一直保持着这样轻松畅聊的感觉,即便提问,也以聊的形式呈现,“我们先聊为什么写这个故事”。即便有引导,也尽量通过聊使之水到渠成,“再聊聊这几个故事的梗概吧。随意聊,想说哪篇都成”。用这聊的感觉,将学生仿佛带到了故事发生的现场,让课堂成为故事发生、发展的殿堂。

聊能够展开,关键还是靠所选取的话题。《牛郎织女》当中,我们选取了这样一批新颖有趣,能够引发学生思考,链接以往语文学习,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比如,以牛郎为起点,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讨论牛郎织女爱情是否美满;追问到底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等等,这些话题不是教师课堂上信手拈来的率性而为,每一个话题的选取,背后都有我们对民间故事体裁文学性的思考作为支撑。

如果说氛围是土壤、话题是种子,那么聊中师生间的碰撞,及由此引发的学生的深度思维就是果实。比如教学中聊到“牛是怎么知恩图报的”话题时,学生的头脑在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的刺激中被激活,于是有人质疑:“为什么故事里这个牵线搭桥的是牛,而不是马或者其它动物呢?”借助这一问题,学生接下来的聊,聊出了课外阅读的收获“我知道,因为有的书上说,那头牛是天上的仙人,一个金牛大仙变成的。”聊出了自己对语感的模糊认识:“我想可能跟男主角的名字有关,叫‘羊郎’、‘马郎’多难听呀,放牛的就叫‘牛郎’,听起来比其他那些舒服多了。”更聊出了学生过往学习积淀的文化储备:“我想,也许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讲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可能在古代,牛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动物,还是半神半动物的这么一个形象吧。所以选牛更有意义。”

在放松自由的交流氛围中,借助精心选择的话题,我们与学生一道,理清了文章脉络、辩明了人物关系、质询了心中的疑问、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将以往的语文学习及人文修养的积淀与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了链接。我们的孩子仿佛回到了童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又仿佛已步入了成年,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借表达抒发、借交流完善;但也许它更是十一、二岁的少年学习语文的应有方式,在尽情、放松的自我舒展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聊懂文字、聊透文学、聊出文化。

对于《牛郎织女》的教学,相信会有见仁见智的差异,以文学理论指导的教学,并不一定每个人都欣赏与接受,对此我们理解,而且衷心感谢大家的关注。坦率地说,与前几年的《圆明园的毁灭》、《秋天的怀念》等等相比较,《牛郎织女》显得不够精致、不够成熟。或者说,它不是主题教学的典型案例,网状的教学结构取代了原来的线性流程,不是以前课型的那种主题鲜明、单一的一以贯之。但是,在今天语文教学束缚重重的时候,请允许我们进行这样的尝试,并籍此上路。评价它,请试试拿掉我们共同戴了许久的“有色眼镜”,像泰戈尔那样,看看这徐徐吹来的“甜蜜柔软的新鲜空气”,能否“像花一般地在孩子的四肢上开放”。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9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3.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教学重点

熟悉故事,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

教学难点

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

相关古诗词、民间传说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悉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

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

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5.故事接龙。

四、探究感悟

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多令人羡慕啊,怎么他就能得到这奇遇呢?(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

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问题提得较大,便于学生大胆思维、主动探究,要求教师的引导更灵活。)

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预设:

①牛郎勤劳。第三段、第八段有集中体现。

②牛郎关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是个豁达的人。一方面是:爹妈都死了、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另一方面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4.小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是牛郎的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

预设: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真诚的关爱必定能换来真诚的爱!”

“幸福靠自己创造。”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不怨天不尤人,勤劳才能改变命运。”

五、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爱好古诗词的你读读这首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善于讲故事的你可搜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田螺姑娘》等,准备参加故事会。

3.爱好天文的你别忘了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板书

牛郎织女(一)

勤劳

关心他人

乐观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10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11

一、导入揭题

1、读题。

2、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找找几个人物之间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相机板书:牵手

分离

相会

二、感受人物形象

1、自读课文1—6小节,思考: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

交流:

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密……”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第三小节

牛郎——善良、心眼儿好(板书)

(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干净)——“也很亲密”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

(2)身世反衬——不抱怨,不怀恨,吃苦耐劳。

(3)坦白,诚实,不隐瞒。

织女——勤劳

善良:喜欢牛郎的心眼儿好,能吃苦。

渴望自由和真正的幸福:天庭和人间比较:

一样辛苦

冷漠无情真情温暖

禁锢身心自由

对自由的渴望

对真实的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勇敢:“决心”,意味着想了很多,想了些什么?可怕的责罚,天庭的冷漠和不自由,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在权衡。留在天庭,有锦衣玉食,没有真情和自由;人间,艰辛坎坷,但自由,有真情。冒着很大的风险,她应该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顾,因为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自由价更高。”

(相机板书: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对两人是不是想说点什么?赞叹、钦佩、祝福

2、分离——王母

自读课文9—10,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交流: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仙人掌花。但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中国情人节。是不是觉得比2月14日更浪漫?

三、质疑,深化

1、质疑

2、相机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

4、为什么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板书:想像基于现实。)

5、补充,故事古而有之,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是在不断地变化。

大略地学习《迢迢牵牛星》《鹊桥仙》《天上的街市》,感受变化。

6、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12

一、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知道这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的部分内容。、

2、弄清牛郎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善良的品质是牛郎能与织女成婚的重要因素、使学生从中受到这样的品德教育。

3、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这一故事。

二、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使学生受到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善良的品德教育。

三、课型:独立阅读课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

五、教学手段:用“课文录像片断”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我国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其间有不少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民间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则民间故事。

<二>板题、揭题、读题。

<三>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和课文内容谈话。

1、释题:牛郎、织女分别是谁、作简单介绍。“(一)”是说这个故事篇幅较长、这里分为几个部分、先介绍它的第一部分。

2、简介本文作者叶圣陶。

3、试着介绍故事内容。(观看录像后)《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介绍了一个贫苦的孩子牛郎自小受到哥嫂的欺凌、吃尽了苦、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后来在老牛的指引下、认识了织女、结为夫妻。(后面的内容为28课的内容、学生可介绍也可先不介绍、留到下一课教学时补充。)

<四>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先把课文通读一遍、看看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又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2、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3、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和大家讨论。

<五>按以上要求自学课文。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一)用“我认为牛郎是个———的孩子”的句式来谈问题1.

1、牛郎是个贫苦、孤独、吃苦耐劳、有爱心的孩子。

2、他的童年是在哥嫂的虐待、勤劳地干活、老牛的陪伴中孤苦地度过的。(课文①一④节)

3、他是在与哥嫂分家后、在老牛的指引下认识了织女、他的善良、勤劳和孤苦的身世感动了织女、织女就嫁给了他。

(二)从这些事情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1、要做一个吃苦耐劳、有爱心的人.

2、好心必有好报。

(三)课文同时还介绍了哪几个方面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哥嫂凶残、自私、贪财。

2、天庭冷酷、无趣、人间鸟语花香、充满美好与自由。

(四)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疑问:提出来同学互相解决。

牛虹(m6ng):昆虫类、像蝇那样大、生活在野草丛中、雄的吸植物的汁液、雌的吸人奋血液。

(五)自由读文、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起立汇报读。

无拘无束:不受拘束、很自由。

<六>小结。《牛郎织女》(一)告诉我们什么呢?(只要勤劳就会过上好日子)

<七>作业。将故事讲给亲戚朋友听。

<八>板书设计

牛郎:贫苦、孤独;吃苦耐劳、有爱心渴望自由与欢乐

织女:勤劳能干、渴望自由有爱心(结为夫妻)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13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文预习内容:

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并解释下列词语:美中不足、好歹、一五一十、无拘无束、相依为命、恋恋不舍

2、初步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问:“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答:“喜欢”问:“为什么啊?”答:“因为过节有好吃的和好玩的。”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放下一张幻灯片: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五、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质疑: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六、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七、课文小结:这节课我们从思想、感情、情节等方面分析了课文,初步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展示了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八、作业。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一边播放相关的幻灯片。“听完之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二、师生交流:

学习第六段: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然后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学习第七段: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老牛又讲了什么话?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三、小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参考前两段的学习方法,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学习文章后面的部分。

四、评论游戏: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假设你们的身份不是小学生,而是一个个小评论家,你会怎么去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呢?

五、写感受: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文章内容情节、思想感情,以及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等等方面来抒发你们的感受。也可以试着对故事进行改写。请把你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写下来。

七、回应上节课的导入:通过《牛郎织女》故事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拥有七夕节这个民间节日了吧?知道以后七月初七我们要做什么了吗?对了!就是“拜月乞针线”。

八、扩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描述了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九、作业。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14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ánhuìchóuduànchéngfágéhéxiāngwàng

fāshìzhēngzháyǎnkuàngfùlìtánghuáng

二、仿照例词写词语

1、霎时间间间间

2、心急如焚如雷如年如故

三、从课文中找出和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勤劳幸福吩咐

悲伤调查转眼间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选择一组造句。

1、织女美丽贤惠,心灵手巧。

2、天上富丽堂皇,织女并不喜欢。

3、织女挣扎,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五、“牛郎织女”这个民间传说深深吸引了大家,你还知道哪些动人的民间传说呢?请把题目写下来。

片段写作训练

牛郎织女是一篇动人的故事,但是结局是令人心酸的。想象一下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见时的情景,写下来。

拓展训练

轻轻的一声叮咛

出差在外,在一农家借宿一夜,放亮时又踏上一段新路。一阵积水响,老大娘追出来,拿着一把她女儿的小花伞:“带上……”看她那慈祥的目光,(霎、刹)时,我像是听见了母亲的叮咛。

路上果然下了大雨,许多人在树下店旁躲雨,我撑开那把伞,照旧走着,一种说不清却感人至深的温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围。

途中的一天晚上我在招待所翻书读到一篇母性的文章

我和太太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参加一个游览团体。向导带我们到橡胶园参观割胶。一个男童爬上一棵椰树,正打算用弯刀割下一个椰子,他母亲便在附近房子里叫嚷。

我告诉太太:“她说‘孩子,小心啊,别把手指割掉’。”

向导惊讶地问:“原来你懂马来话。”

我答:“我不懂。不过我了解母亲的叮咛。”

出差回单位后,我把自己伞下的感受和这则故事说给一位长辈听,他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他说他的母亲早(已、以)过世,但母亲那句□好好工作,注意身体□的嘱咐,一句最平常不过的话,伴随他走过了风风雨雨四十年,成了母亲最珍贵的(遣、遗)产。

我感动至极。想起了我的母亲。小时候去上学时,她总在我出门时给我整理凌乱的衣服轻轻地叮咛:“走好,听老师话。”

又是一个雨天,我骑车去约会。中华门城门下,刚认识不久的女友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掀下雨披的帽子:“看你热得,快把雨披脱下来。”原来,雨早已停了,我额上全是汗。空气(轻、清)新得很,吸入肺腑的全是温馨。

想到每次约会结束,我推着自行车准备走的时候,她忘不了说一句“骑好,晚上早一点休息”。于是我认可她了,因为没有爱心的人,是不会为别人着想的。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画横线)

出差(chā,chāi)着想(zháo,zhuó)似乎(shì,sì)

2、将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划去。

3、从文中找出几对近义词。

——

4、选择正确字义,在序号上打“√”

感人至深:1)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2)久,时间长;3)程度高的;4)颜色重。

洋溢:1)比海更大的水域;2)广大,多;3)外国的;4)现代化的。

凌乱:1)冰;2)侵犯,欺压;3)升,高出;4)相犯,交错,迫近。

5、把文中空缺的标点补上。

6、文中写了哪些人物的叮咛或嘱咐,用“”画出来。

7、“我”听不懂马来话,为什么知道男童的母亲说的话?

8、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

拓展阅读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习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身,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个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年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突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导学案篇15

教学目标:

1.了解牛郎星织女星相关的的天文知识;

2.了解相关的美好传说;

3.掌握说明文的写法;

4.感受科学的现实与浪漫的传说并不相悖

一、导入:(2分钟)

(幻灯片映杜牧的《七夕》)七夕这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节日,给了我们多少美的遐想和浪漫的情思。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究一下与这个节日有关的两位男女主角的奥秘。看看这两位主角如何生活在我们的神话和现实中。出示课题《牛郎织女》。

二、预习检查:(1分钟)

填空: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和科学事实中的牛郎织女两大部分。(板书神话和科学)

三、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12分钟)

1.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作者引用的诗文传说,

问:有哪些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记载?

提示:古书中、诗词中、戏剧里

分别读古诗中的引用部分,落实生字。

2.师述:千百年来,又有多少的诗人们用自己的笔来表达情感,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便是《鹊桥仙》。

3.带领学生赏析秦观的《鹊桥仙》(1分钟)

问:诗人在词中表达了何种情思?哪些诗句写出了牛郎织女的相逢?

提示: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读本词)

4.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的版本很多,这里的戏剧部分就引用了一种版本。我想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所知道的一种版本。

师述:一对有情人被一条无情的银河相隔,而善良的喜鹊们却用自己的身体为他们搭起了一年一度相会的鹊桥。多么美好的传说!多么浪漫的神话!(板书浪漫)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的神话如此地令人向往,难道这就是这两颗星的真实面目吗?

四、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写一写(25分钟)

1.叫三生读8-10自然段,梳理文章中所涉及的有关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的天文知识。

问:牛郎织女真的能一年相会一次吗?请用书中的句子说明。

提示:牛郎织女两星不是在同样方向,两星之间的距离是16.4光年。即使牛郎想打一个电报给织女,得等32光年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

问:这几段文字中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说明方法?

提示:列数字,作比较。因为这两颗星距离我们很遥远,用数字能确切地说明事物。

作比较。将牛郎星和织女星与太阳进行比较,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想象他们的大小。

2.成立天文天文兴趣小组,梳理文章所涉及的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天文学知识,筛选主要信息,写成一段单纯介绍天文知识的说明性文字。并派二位代表上台对照夏夜星空图介绍天文知识。

3.对照夏夜星空图,学习有关天文知识。(结合相关自然段)

4.比一比

具有浪漫色彩的传说部分和说明性的文字部分他们的表达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试着找出课文中的某些方面做个比较。

提示:可就距离、是否往外跑以及大小等方面作比。突出神话的浪漫和科学的严谨。(板书严谨)

五、总结全文(5分钟)

现实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差距如此之大,我们的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大量与之有关的美妙传说?

1.那么这些引用的作用有哪些?阅读12自然段,找出答案

提示:“童话和神仙……最后”重点指出,一方面要欣赏童话,一方面要提倡科学,二者并不相悖,而是和谐一致的。(板书欣赏神话、提倡科学)

讨论,明确:使全文充满诗情画意。

六、拓展练习:出示嫦娥奔月和月球的图片,谈谈神话和科学的统一和谐。布置一研究性学习题目。全班自由分为4组:每组要求完成,搜集月球的神话传说、月球的天文知识,并将之写成一篇既有神话传说,又有天文知识介绍的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