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精选16篇)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精选16篇)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1
经过30年的发展,经济特区金融业基本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为主体,其他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金融体系,影响力逐渐由珠三角辐射到全国,为经济特区市创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济特区金融业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经初步估算,截止年12月底,金融业总资产约达到3.73万亿元,金融业实现增加值约达12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4%,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经济特区位居第五,成为我国内地城市中排名最为靠前的金融中心等。最近国家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经济特区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规划》,提出经济特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和金融业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为经济特区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指明了方向,创业板的成功开设又为经济特区市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迈出了重要步伐,经济特区金融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
与此同时,随着北京、上海等金融中心的确立,以及天津、苏州、杭州作为新型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崛起,经济特区市的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受到了挑战。经济特区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经济特区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难以满足金融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经济特区金融业积聚发展,对金融人才数量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实现金融人才的大量积聚,二是经济特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发展,要求社会能够为经济特区金融业提供更多的熟悉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业务的金融人才。而经济特区本地高校资源缺乏和地区间的激烈竞争,使得经济特区市在积聚金融人才方面存在巨大的挑战。
经济特区金融从业人员基本概况
经济特区市各类金融机构194家,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76家,17家证券公司,16基金公司,13期货公司,保险类金融机构60家,上市公司105家;保险中介机构197家,信用担保公司154家,创业投资公司25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24家。此外还有电子结算中心、征信公司、资信评估公司等金融配套机构数百家。
(一)金融从业人员数量
从1990年起,伴随着经济特区市金融业的飞速发展,金融从业人员队伍也不断壮大,从1990年不足15000人增长道1XX0人。截止目前,金融行业从业数量约12万人,其中,银行从业人员44984人,证券基金从业人员23888人,保险机构(包括保险营销员)从业人员4.8万人,期货公司从业人员1200人,创投类机构750人,金融辅助配套机构约2500人。
(二)金融从业人员结构
经济特区金融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金融从业人员已经向着专业化、年轻化、高学历化发展,而且金融从业人员中男女比例差别不大。通过调研,经济特区市金融业中3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占到了从业人员总量的53.71%(仅包括银行、保险、保险中介),其中保险中介行业3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竟占到总人数的70.67%。在学历层次上,整个金融行业中有47.16%的从业人员受到过高等教育,整体文化素质较高,这主要得益于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扩招以及金融学教育的蓬勃发展。但是,在专业技术职称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尽占到了全部从业人员的6.34%,70%以上都是初级技术人才。
1、银行业
银行业从业人员中男性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为47.61%,全体从业人员中有奖金50%的员工受过高等教育,初级管理人员占到管理人员总数的70.63%。银行业的`从业人员呈现年轻化的特点,40岁以下的人员占总人数的83.61%;文化层次分布较为均匀,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大,管理层人员分布呈金字塔形状。
近年来,银行机构内部人员流出现象逐年上升,大部分流出人员为普通员工,拥有高学历、年龄40岁以下,流入同业的较多。主要原因:一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银行间相互“挖角”;二是银行待遇不高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分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三是银行实行问责制度压力使得少数员工被动离职。
2、保险业
调研结果显示,保险行业中男性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为55.68%,与银行业相似,但保险业中营销人员所占比重为47.7%,高出保险业24.39个百分点。经济特区保险业现状是,保险从业人员队伍庞大,但依然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文化层次需要提高。
保险业是人才流动最频繁的金融机构,人才争夺和流动频繁的现象尤其严重。这不但增加了保险机构的经营成本,而且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影响到客户服务的水准。保险业是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最多的行业,招聘门槛较低,甚至一些保险公司为增加客户的安全性,同时减少流动频率过大带来的弊端,在招聘条件中增加了“深户、已婚者优先&rdquo而对于学历、经历和其他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反而很低。这种招聘人员的简单方式决定了保险人员的质量和流动性。
3、证券基金业
证券基金业在经济特区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经济特区金融人才最为集中地行业,从业人员中男性所占比例为58.19%,女性所占比例为41.81%。同时,无论从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还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比例来看,都明显高于其他金融行业。
同时,证券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银行与保险行业高。这一方面归因于证券行业的知识高度密集性,另一方面得益于经济特区市证券投资行业发展已处于成熟阶段。但是,证券投资业作为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集聚地,“挖角”现象突出,使得证券投资业薪酬普遍高于其他行业,增加了行业运营成本。
4、期货业
期货业起步较晚,从业人员学历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低至高中,高至硕士、博士。由于期货专业人士稀缺,且分类监管滞后,期货公司的人才建设问题日益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5、外资金融机构
经济特区市的外资金融机构主要是以外资银行为主。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构成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外资银行的岗位构成也较中资银行平衡。主要是因为外资银行具有良好的管理经验,能为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机会。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2
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
1、人力资源的配置
2、培训与开发
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
4、制度建设。
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竞争和人才的流动空前加剧。但是有了人才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的成功,如果不懂得知人善用,不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越是优秀的人才可能越会反过来成为组织发展的破坏因素。一个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承担比传统的人事部门更多的职能,除了组织的人才管理,组织的创新管理和文化管理也应该纳入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范畴。
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具备以下几种素质:一是道德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严格自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秉公办事、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干事创业,以全行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切入点,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二是心理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各种压力要意志坚强、不怕压力、无所畏惧,还要心胸开阔、不计个人得失,并能容忍和原谅别人的过失,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知识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信息知识、人文知识和实践知识,对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所了解和掌握。
人才资源的潜能能否发挥和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人才的激励力度。在人才引进、使用中要积极研究个人需求和制度对个人需求满足感的影响以及能产生各种激励作用的机制,制定人才队伍收入待遇及其岗位责任和业绩、贡献挂钩的原则,实行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付酬的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积极性,最终实现银行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的双丰收。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3
调查时间:20xx年1月11日---20xx年1月15日
调查地点:沈阳市
调查目的: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及就业时应该考虑的问题调查内容:沈阳各高校
1.调查概况
随着企业竞争升级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目前职场上的明星职业,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管理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越来越热。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国际一流公司中,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最核心的管理技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为争夺有限的人才资源,不少著名企业开出数十万年薪,公开招聘人力资源总监等。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的经济,而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据调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职企业分布于金融保险业(30%);信息产业(13.3%);咨询服务业(16.7%);快速消费品(16.7%);电子技术(6.7%);制药与生物工程(6.7%);耐用消费品(轻工、家电、服装、纺织)10%。可见招聘企业主要集中于金融保险业、咨询服务业、快速消费品行业等热门和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而传统产业如医疗设备、耐用消费品、电子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等,依然没有能够表现出对人才的较大需求,这些行业人才已较为饱和,人才需求也相应不多。调查认为,在未来1到2年内,这一基本格局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报告主体
(一)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成长阶段
在作职业规划以前,应该先了解一下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必须经历的五个阶段。
起步阶段:从学校毕业后的第一个五----六年,开始慢慢了解社会及学习工作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和信誉度。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往往雄心勃勃、非常自信(有些自负),许多事情都在尝试阶段,薪酬水平也较低。但现实常令他们感到失望,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可以炫耀的成绩了。这个阶段应脚踏实地的学习实践知识,有意交往一些前辈(有水准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自己的优势项目,挖掘自身潜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长阶段:第二个五----七年,这时候你已经熟悉了一个领域,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不论职位及水平都处于逐步向上提升中,薪酬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但同时你的机会也较多,跳槽的可能性较大,若机会把握好,将为下阶段的加速提升创造良好的平台。此阶段对于你的专业知识必须十分熟悉(属于知识大补阶段),对它的发展方向要有前瞻性,同时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人际网络,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网------特别指的是33岁至40岁的人士,你的人脉竞争力要十分的强劲(这是你的优势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为个人下阶段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熟阶段:此阶段可能会持续相当长时间,这要因人而异。你的职位及专业水准达到或即将达到了你的最高点。事业基本有成,或达到了一个大家公认的较高水平(专家级)。这时你做任何事情,更多的是依靠你的经验,考虑问题所受到的牵扯较多,对薪酬的要求大大增加,相反你的求知欲正在逐步的减退。
将退休阶段:退休前的三至五年。随着薪水和地位达到个人人生最高点,就开始逐渐失去工作的愿望,并为退休后的悠闲生活考虑了。
现在的社会正处于急速转型时期,机会是非常多的,就看谁能把握住发展趋势(当然是有准备之士)。所以每个人应在自己的成长阶段努力学习,知识领域尽量宽一些,特别是人脉竞争力要强一些,最好保持自己在一些方面领先别人一步,否则快鱼总是先吃掉慢鱼。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发展途径
最后从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人士的发展途径看有哪几种,可供大家进一部探讨。实在地说,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职业生涯的道路也是很宽的,一个勤奋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他受益的首先是眼界的开阔,他所接受的教育也是最新最强的管理理念和知识,很有前瞻性,其发展道路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为知识管理总监
2、做培训师
走这条路的人士逐渐多了起来,但要分析成为培训师的条件,从现在市场上已做得较好的人士来看。首先,你最好是某名牌大学的硕士以上毕业生;其次,你曾在世界知名的外资企业或国有著名的企业工作过5-8年,且是高管人员(部门经理以上职位);第三,有丰富的培训经历和相关工作业绩(给某某大企业做过培训);第四,有良好的口才,亲和力较强;第五,在某一方面真正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这就是实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3、进入公司决策层
成为管理整个公司行政事务的副总、总监、总经理助理等高职,在中国现在这个市场方可有实施你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规划的条件,真正体现作为战略伙伴关系的地位和作用。要做到这个职位,本人要有高超的内外部平衡能力(即内部政治),但真正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人,真可谓凤毛麟角。可是你若从事销售工作,同时销售业绩较好,反而可以在短时间内上升到高层主管。许多例子说明大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往往都是先从销售做起,有了优异的成绩后,才逐步走上高级领导岗位,有业绩才是最好的证明。
4、成为管理咨询师
自己或同朋友成立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利用自己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这一优势,对一些企业进行管理诊断咨询,及时发现问题,减少人为管理失误带来的损失。同时,要对各种管理案例要熟悉,特别是要有自己的一套良好的可操作的解决办法。但你若没有著名公司的相当工作背景,刚开始创业则比较困难。
5、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某方面的专家
人力资源管理设计了许多方面,如:招聘、绩效管理、薪资管理、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文化建设、高绩效团队管理、沟通管理、时间管理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发展成为自己的专长。要成为某一行的专家就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思想准备,须有达到这个市场前三名的志向,否则不做。
6、成为人才分析师
这是国家近几年就要实施认可的职业资格考试,它的出现将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逐步开始走向规范化一个标志。要成为合格的人才分析师,需要有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同各人才市场、猎头公司、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总监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具备较高的学识水平,所以此职业进入门槛较高,但发展前景较好。
7、成为猎头
利用自己各方面的人力资源界的关系,及对企业欲招聘人员的`了解,可逐步形成某方面的专业猎头。
8、劳动争议处理专家和法规咨询专家
由于工作关系会经常处理一些企业人事劳动纠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累了处理这方面业务的实践经验,若你本人喜好研究这方面的案例,将对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大有益处。当然,你必须对相关法律不仅有浓厚的兴趣,且有一定的研究,并愿在此方面发展下去。
9、转换职业
现在许多从事HR的人士因各种原因正考虑转换职业,谋求新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状况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值,在单位里出成绩较慢,不宜显现,与其他一些行业的发展相比较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有关),才可能有大起色。这需要大家长期的共同努力,方能产生效果。
3.报告小结
在人才竞争趋于全球化的今天,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做好人的工作已经成为赢得整个世界的前提,而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开发,则成为一项关乎发展整个国家伯乐人才的重要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负责着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培训开发,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判断其是否合格的标准是:懂得人力资源的专业知识,能够完成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工作,还能不断开发人力资源并且创造价值。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是研究在组织中人与人关系的调整、人与事的配合,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注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国际、国内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法,了解人力资源管理最新成就,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外语,能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运作(偏重微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复合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4
调查记录
我此次社会实践的调查对象是大酒店,调查的题目为《“员工第一”在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我于3月4日14:00—16:30走访了大酒店人力资源部富勇经理,他向我介绍了大酒店员工的招聘、录用及培训,员工的福利等情况,并借阅了大酒店《员工手册》和大酒店各部培训记录。3月6日14:00—17:00再次走访富经理,在他的带领下我参观了大酒店的员工食堂、员工宿舍及员工活动中心,同时向我介绍了酒店如何与员工沟通、如何让员工参与管理。我于3月14日完成初稿,经指导老师审阅后,于3月18日定下此稿。
自我鉴定
我是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工商管理本科秋的学员,通过在校近三年的学习,掌握了现代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此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我根据所学的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选择了市一家金牌老字号酒店——大酒店为调查对象,通过走访该酒店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查阅酒店的《员工手册》及酒店各部门培训记录,以《“员工第一”在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为题,写了这篇调查报告。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企业只有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由于所学知识有限,只能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部分进行分析,因而无法做到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
一、员工的招聘和录用
大酒店在员工的招聘和录用工作中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严格的面试、录用测验等不获得求职者的信息,从而判断求职者的技能、知识是否与工作要求相符。同时,酒店在招聘员工时也向求职者全面客观的介绍酒店情况,员工工作的内容、要求,酒店所能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晋升、薪酬、福利等,使求职者能从这些信息中判断自己对所应聘的工作是否满意,是否能胜任其职。这一做法将有助于大酒店选择到更优秀的员工,也有助于员工坚定其在酒店长期工作和奋斗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
大酒店从员工进店开始就指导员工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帮助其设计个人的成长计划,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这样做减少了员工的流失,提高了员工的满意感。
酒店大酒店采用的较为有效的职业生涯开发实践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重视员工培训
在酒店迅猛发展的今天,大酒店的管理者认识到人是酒店成功诸因素中的第一要,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提高酒店的竞争力。他们不只强调短期的经济效益,并不因为培训工作会增加企业成本费用、降低利润额而勿视对员工的培训。因而,大酒店的管理者本着“员工第一”的原则,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给他们提供各种再充电的机会。针对员工的特点提供一系列的培训指导,除了课堂培训外还有临时代理主管负责等参与式、启发式等多种方式。员工培训是全方位的,除了各种岗位技能培训,还有全面的素质培训。
(二)建立店内招聘系统
大酒店应采取公开方式如布告牌向全体员工提供空缺职位的信息,使符合要求的员工有机会参与应征。同时,在酒店职位发生空缺时,首先应在店内进行公开招聘补充,鼓励员工只要好好干就有提升机会,给员工以发展的空间。当酒店内无法补充时,再从店外进行补充。
(三)定期的工作变动
酒店员工特别是服务第一线的员工通常工作比较单一。员工长期从事重复的工作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服务质量也会降低。大酒店通过工作轮换,安排临时任务等途径变动员工的工作,给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的经验,使他们熟悉多样化的工作。通过员工交叉培训、工作轮换,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员工对单调岗位工作的厌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又能节约酒店人力成本。此外,通过轮岗,使员工不仅掌握多种岗位的服务技能,同时还熟悉其他岗位的服务程序,有助于提高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
(四)为员工提供自我评估的工具
员工要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计划必须要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才能确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大酒店采用了一套《人才基本素质测评软件》为员工进行自我评估提供帮助,该软件可以对每一位申请职业生涯设计的员工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测试者能了解到自己最大的潜能和最适合从事的职位,从而能很快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在实践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提供多种晋升途径
酒店中,服务第一线的员工往往发展前途只有一条,便是提升到管理岗位。尽管不少优秀的服务人员经过培训和锻炼后走上了管理岗位,并且完全能够胜任行政管理。然而,也有不少优秀的服务人员却无法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或者不喜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而服务工作第一线却失去了一批骨干。
对此,大酒店为前台服务人员和后台服务人员制定了两类不同的晋升制度,并为每个职位设立几个不同的等级。优秀的服务人员可晋升职位级别,增加工资,却不必脱离服务第一线。不同等级的服务员需承担不同的职责。例如:高级服务员不仅需完成自己的服务工作,而且需要培训新服务员。这样,既可以实现酒店对优秀员工的有效吸引力,又可以使企业达到合理用人的目的。
三、加强与员工沟通,促使员工参与管理
酒店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作为服务第一线的员工,他们比管理者更了解顾客的需求和要求,更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此,大酒店为员工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大家庭气氛,使员工能充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管理,如总经理接待日等方式,通过与员工双向沟通,使酒店管理者可以做出更优的决策,
此外,大酒店的管理者不仅加强与企业现有员工之间的沟通,而且也要重视与“跳槽”员工的交流,因为管理者认为这些员工往往比酒店现有员工更能直接、详实的指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了解员工“跳槽”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更好解决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大酒店让员工参与管理,进一步发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使员工更清楚的了解管理人员的要求和期望,更愿和管理人员合作,做好服务工作。此外,该酒店除了鼓励员工参与管理之外,还进一步采用授权方式,把一部分决策下放给员工,让员工根据具体情况对客人的问题做出迅速的反应,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四、关心员工的生活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酒店员工一般工作压力较大,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大酒店的管理者从生活上多关心员工,为员工提供各种方便。首先,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员工宿舍,员工餐厅的建设,为员工提供各种文体活动场所,丰富员工的业余精神生活,真正为员工营造一个“家外之家”。其次,管理人员还对员工进行感情投入。在节日、员工生日的时候送上贺卡、礼物等表示祝福。如果员工家里有什么困难,尽力提供支持与帮助,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五、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大酒店从员工的需要出发,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报酬体系。它包括直接报酬、间接报酬、非金钱性报酬三方面内容。
(一)直接报酬
直接报酬主要指酒店为员工提供的基本工资、加班费、津贴、奖金等。为了提高服务人员的待遇,酒店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岗职工资制度。岗职工资制是从总经理到员工按决策层、领导层、服务层分成许多级别,各级别有因技术工种的不同有所不同的工资制度。这样可以避免单纯按行政级别来划分工资高低,工作多年的服务人员的工资还比不上初出茅庐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的不合理的现象。
(二)间接报酬
间接报酬主要指员工的福利。大酒店采用统一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养老金、带薪假期等福利。
(三)非金钱性报酬
酒店管理人员认识到员工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的需要,又有精神的需要。因而,管理人员应适当的考虑员工的精神需要,通过各种精神鼓励措施来激励员工,如评选“最佳员工”、授予“岗位能手”称号等。管理人员还应注意到:不同的员工的精神满足是不同的。并根据员工个人的差别有针对性的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如有的员工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酒店就组织一些文艺活动、联谊会等社交活动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有的员工希望受人尊敬,拥有较高的威望,酒店可通过授予各种荣誉称号来激励他们。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大酒店的管理者是真正重视员工,把员工放在首位,切实把“员工第一”运用到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正因为如此,大酒店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使企业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宾客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得到各方朋友的肯定。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5
一、员工的招聘和录用
xx大酒店在员工的招聘和录用工作中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严格的面试、录用测验等不获得者的信息,从而判断者的技能、知识是否与工作要求相符。同时,酒店在招聘员工时也向者全面客观的介绍酒店情况,员工工作的内容、要求,酒店所能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晋升、薪酬、福利等,使者能从这些信息中判断自己对所应聘的工作是否满意,是否能胜任其职。这一做法将有助于xx大酒店选择到更优秀的员工,也有助于员工坚定其在酒店长期工作和奋斗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
xx大酒店从员工进店开始就指导员工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帮助其设计个人的成长计划,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这样做减少了员工的流失,提高了员工的满意感。
酒店大酒店采用的较为有效的职业生涯开发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重视员工培训
在酒店迅猛发展的今天,xx大酒店的管理者认识到人是酒店成功诸因素中的第一要,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提高酒店的竞争力。他们不只强调短期的经济效益,并不因为培训工作会增加企业成本费用、降低利润额而勿视对员工的培训。因而,xx大酒店的管理者本着“员工第一”的原则,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给他们提供各种再充电的机会。针对员工的特点提供一系列的培训指导,除了课堂培训外还有临时代理主管负责等参与式、启发式等多种方式。员工培训是全方位的,除了各种岗位技能培训,还有全面的素质培训。
(二)建立店内招聘系统
xx大酒店应采取公开方式如布告牌向全体员工提供空缺职位的信息,使符合要求的员工有机会参与应征。同时,在酒店职位发生空缺时,首先应在店内进行公开招聘补充,鼓励员工只要好好干就有提升机会,给员工以发展的空间。当酒店内无法补充时,再从店外进行补充。
(三)定期的工作变动
酒店员工特别是服务第一线的员工通常工作比较单一。员工长期从事重复的工作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服务质量也会降低。xx大酒店通过工作轮换,安排临时任务等途径变动员工的工作,给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的经验,使他们熟悉多样化的工作。通过员工交叉培训、工作轮换,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员工对单调岗位工作的厌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又能节约酒店人力成本。此外,通过轮岗,使员工不仅掌握多种岗位的服务技能,同时还熟悉其他岗位的服务程序,有助于提高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
(四)为员工提供自我评估的工具
员工要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计划必须要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才能确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xx大酒店采用了一套《人才基本素质测评软件》为员工进行自我评估提供帮助,该软件可以对每一位申请职业生涯设计的员工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测试者能了解到自己最大的潜能和最适合从事的职位,从而能很快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提供多种晋升途径
酒店中,服务第一线的员工往往发展前途只有一条,便是提升到管理岗位。尽管不少优秀的服务人员经过培训和锻炼后走上了管理岗位,并且完全能够胜任行政管理。然而,也有不少优秀的服务人员却无法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或者不喜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而服务工作第一线却失去了一批骨干。
对此,xx大酒店为前台服务人员和后台服务人员制定了两类不同的晋升制度,并为每个职位设立几个不同的等级。优秀的服务人员可晋升职位级别,增加工资,却不必脱离服务第一线。不同等级的服务员需承担不同的职责。例如:高级服务员不仅需完成自己的服务工作,而且需要培训新服务员。这样,既可以实现酒店对优秀员工的有效吸引力,又可以使企业达到合理用人的目的。
三、加强与员工沟通,促使员工参与管理
酒店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作为服务第一线的员工,他们比管理者更了解顾客的需求和要求,更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此,xx大酒店为员工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大家庭气氛,使员工能充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管理,如总经理接待日等方式,通过与员工双向沟通,使酒店管理者可以做出更优的决策,
此外,xx大酒店的管理者不仅加强与企业现有员工之间的沟通,而且也要重视与“跳槽”员工的交流,因为管理者认为这些员工往往比酒店现有员工更能直接、详实的指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了解员工“跳槽”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更好解决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xx大酒店让员工参与管理,进一步发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使员工更清楚的了解管理人员的要求和期望,更愿和管理人员合作,做好服务工作。此外,该酒店除了鼓励员工参与管理之外,还进一步采用授权方式,把一部分决策下放给员工,让员工根据具体情况对客人的问题做出迅速的反应,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四、关心员工的生活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酒店员工一般工作压力较大,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xx大酒店的管理者从生活上多关心员工,为员工提供各种方便。首先,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员工宿舍,员工餐厅的建设,为员工提供各种文体活动场所,丰富员工的业余精神生活,真正为员工营造一个“家外之家”。其次,管理人员还对员工进行感情投入。在节日、员工生日的时候送上贺卡、礼物等表示祝福。如果员工家里有什么困难,尽力提供支持与帮助,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五、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xx大酒店从员工的需要出发,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报酬体系。它包括直接报酬、间接报酬、非金钱性报酬三方面内容。
(一)直接报酬
直接报酬主要指酒店为员工提供的基本工资、加班费、津贴、奖金等。为了提高服务人员的待遇,酒店推行以岗位工资为[,找范文请到第一范文网]主的岗职工资制度。岗职工资制是从总经理到员工按决策层、领导层、服务层分成许多级别,各级别有因技术工种的不同有所不同的工资制度。这样可以避免单纯按行政级别来划分工资高低,工作多年的服务人员的工资还比不上初出茅庐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的不合理的现象。
(二)间接报酬
间接报酬主要指员工的福利。xx大酒店采用统一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养老金、带薪假期等福利。
(三)非金钱性报酬
酒店管理人员认识到员工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的需要,又有精神的需要。因而,管理人员应适当的考虑员工的精神需要,通过各种精神鼓励措施来激励员工,如评选“最佳员工”、授予“岗位能手”称号等。管理人员还应注意到:不同的员工的精神满足是不同的。并根据员工个人的差别有针对性的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如有的员工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酒店就组织一些文艺活动、联谊会等社交活动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有的员工希望受人尊敬,拥有较高的威望,酒店可通过授予各种荣誉称号来激励他们。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xx大酒店的管理者是真正重视员工,把员工放在首位,切实把“员工第一”运用到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正因为如此,xx大酒店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使企业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宾客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得到各方朋友的肯定。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6
内容提要
公司的迅猛发展,与其注重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合理地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分不开的。公司非常重视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企业的管理实质就是人才的管理;企业的兴衰,事业的成败,人才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我于2月20日至3月5日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
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全称重庆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其主要业务是提供票据传递服务,为重庆市各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提供与资金清算有关的票据、磁介质以及相关的附件和文档资料等的传送服务;并逐步向物品传递、物流配送等领域拓展。目前,在成都和西安设有两家子公司,拥有长期客户多家,其金融机构逾1300家。,他们还通过了iso9002国际认证。
公司的迅猛发展,与其注重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合理地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分不开的。公司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企业的管理,说穿了就是人才的管理;企业的兴衰,事业的成败,人才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几年的探索,公司关于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和具体的实行方式。
一、招才
“一个公司经营的成败,人的因素最大,属于人的经验、管理、智慧、品行、观念、勤劳等的无形资源,比有形的资源更重要。”这就是公司总经理陈君的人才观,也是他经营的原则。
公司在实施iso9002认证的时候,对公司各级部门每一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都作了详尽的描述,在个岗位人员的招聘与选拔中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来执行。每当出现职位空缺时,人力资源管理部便向公司内外发布有关信息。对有意应聘者,参照各岗位要求的标准按照iso9002程序文件和工作规范的相关程序进行填表、面试、考核(分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然后,由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作出鉴定,决定是否聘用;部门经理及以上人员的聘用,还需总经理审批。
由于招才严格按照规范化的程序进行,保证了人才的质量,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求才
陈君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他一旦发现自己企业需要人才,必定竭自己所能把他们吸引到来。
初,刚刚涉足物品传送和物流配送领域。由于物流配送与金融机构的票据传送相比,其涉及面、业务流程、复杂程度均相差甚远,公司现有管理人员一时不能适应物流配送的需要。经营半年,始终不见起色。这时,有人向陈君介绍了在物流配送领域颇有建树的宋成。陈君听说后立刻去拜见宋成。然而,宋成却以各种理由再三推辞。一般人可能会就此放弃了。但陈君认为: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他又连续四次登门拜访。其诚意终于感动了宋成,遂答应为效力。后来,宋成四方奔走,为的物流配送业务解决了一系列难题,立了汗马功劳。
三、用才
在用人方面,遵循先内后外、重能力不重学历和适才适用三项原则。
(一)先内后外
近年来一些企业热衷于搞“空降兵”,从外部招揽人才,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却没有这么做。除了企业“新鲜血液”的必要补充,的要职人员都是通过内部招聘获得的。认为人才往往就在你身边,所以用才先从企业的内部去找。企业如果对自己内部有无人才浑然不知,却又盲目向外部寻找人才,纵使找到了又有何用呢?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公司,每当职位出现空缺时,并不是立刻对外招聘,而是看看公司其他部门是否有合适的人选,如果有,填写“调任单”,两个部门协调一下调任即可。这样做有许多好处,一是可以改善人员闲置与人力不足的状况;二是因为人员已经熟悉了环境,直接调任可以节省时间;三是能发挥轮调作用,将那些不适合现职的人或有些由于长期从事同样的工作,对现职感到单调乏味,有倦怠感的人,调到新的岗位发挥特长,也会促使其加倍努力。
(二)重能力不重学历
公司在选拔人才时,首先注重的是能力、实力或经验,不是单纯追求高学历。认为,学历只能说明受过教育的程度,不能反映工作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有的人有了文凭,自认为有了学问,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不愿从最基层做起,认为自己做主观绰绰有余了。殊不知光有这些是不够的。知识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变成实力。
认为,仅仅依靠学历,依靠年资来获得晋升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评判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只有以业绩为依据,严格地以工作的质量和数量为标准。工作的实际经验最重要,而这些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必须从实践中得来。为了积累员工的经验,公司规定,任何人进入必须从基层工作做起,这样不但对企业有贡献,同时自己也能获得宝贵的经验,正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经验丰富了,自然会增长智慧,由此奠定未来成功的基础。
成都分工作的负责人李平,刚刚到公司时,只有高中文凭,是最基层的票递员,他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在获得夜大本科文凭的同时,职位也一路攀升,直至成都分公司副总经理,独挡一方。
(三)适才适用
把恰当的人放在最适当的位置上,这是公司用人的原则。在公司,没有复杂的关系网,人人都在公平、合理的环境中获得平等竞争的机会,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尽管如此,陈君仍告诫公司主管们说:“当主管者,要脚踏实地地协助员工,了解工作方法,解决工作困难。不仅对部属的工作应彻底了解,而且对部属的才能也应深刻了解,从而可以认清部属的工作是否适才适用。如有不适,则予迅速调迁,使其在适合的位置上发挥特长,以免贻误工作与埋没人才。”
四、育才
认为:企业的兴衰系于人才,人才有赖企业的培养。为此,把教育和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对员工进行全过程、全员性的教育培训。
(一)岗前培训
对所有进入的员工都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一方面内容是进行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对〈〈公司员工手册〉〉和iso9002相关文件的学习,使员工掌握必要的业务知识。另一方面是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包括组织的总体目标、使命、管理哲学和价值观。高质量地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意识,激发培养员工的个人责任心和企业荣辱感。
(二)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的重点主要放在对员工业务能力的培养上,对员工进行专门的业务知识教育,同时针对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的讲解。对于公司内各级管理人员,培训下属是其职责范围内必须的项目,每位领导必须为下属提供培训资源,并按期对部下进行培训。
(三)转岗培训
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企业拥有一大批掌握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自己的复合型人才,采用了转岗培训的方式。通过转岗培训,培养了一批既懂管理,又懂营销,既精技术,又懂运作的复合型人才。
(四)半脱产培训
为提高骨干员工的知识水平,有计划的安排骨干人员以半脱产的方式参加各种培训班。
此外,还经常从外面聘请专业人员来公司为员工进行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学校和培训班的学习。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获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五、公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人才流失严重
一些员工,特别是大学生,认为工资偏低、工作缺乏挑战性,在经过公司的培养之后很快又跳槽到别的公司。在公司创建初期,派到外地学习的三十多名员工,有60%以上的员工已经离开了公司。其中一名员工在深圳学习半年之后,回来只工作了两个月就离开了公司。
针对以上问题,我对公司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一)实现开放沟通。公司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总经理座谈会”、“我为添光彩”等活动,鼓励员工反映个人问题,进行投诉或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直接沟通,拉近与员工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调整薪酬政策。公司在制定薪酬政策时充分考虑短期、中期、长期报酬的关系,并为特殊人才设计特殊的薪酬方案,以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而且,员工试图离开公司时,也会因为“转换成本”高而放弃。
(三)完善绩效评价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职位分析形成规范的职位说明书,明确任职员工的责任,并据此确定员工的工作目标或任务;通过职位评估判断职位的相对价值,建立公司薪酬福利结构及政策,使员工产生较清晰的期望。员工也有机会通过不断提高业绩水平对公司的贡献而获得加薪。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相信公司人才流失的问题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有利于人员的相对稳定,留住真正的人才,使公司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健《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2
2.杨剑《人力资源的量化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11
3.杨成德《员工激励手册》北京中信出版社.04
附调查说明:
公司全称重庆市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初,其主要业务是提供票据传递服务,为重庆市各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提供与资金清算有关的票据、磁介质以及相关的附件和文档资料等的传送服务;并逐步向物品传递、物流配送等领域拓展。目前,在成都和西安设有两家子公司,拥有长期客户多家,其中金融机构逾1300家。,他们还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其公司之所以能够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与其决策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是密不可分的。我于2月20日至3月5日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通过对该公司的调查了解,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并且对人力资源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工作与学习大有帮助。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7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的经济,而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存在着缺口,跨国公司和本土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才是比较需要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集团公司、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涉及制造业、纺织业、金融业、零售业、酒店业、服务业、医药业等众多行业都需求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
国家职业统计部门20xx年“行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被国家列为十二种稀缺人才之一,该专业每年需求的人才缺口达40至50万,缺口大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薪资标准。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主题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未来的两三年中,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员需求量会一直比较大的,但是个人认为需求量不会显著的增加。
在管理学类专业就业排名人力资源管理排名第四,虽然缺口比较大,但是对人员的要求水平也比较严,而且随着各大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扩大招生,从20xx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212万到了20xx年的699万,不可谓发展迅速啊,但从中我们也是感受到了更多的压力。
在招聘岗位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需要我们要有的能力:
1、改进完善监督执行公司考核体系和规范,协调组织完成绩效评价标准的调整,使其更符合不同阶段的要求;
2、指导各部门主管开展评价工作,向员工解释各种相关制定,调查评价制度问题和效果,并提供解决方案;
3、组织实施绩效评价面谈,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实施对员工的奖惩工作;
4、建立公司职位流动和晋升体系并提供政策支持;
5、协助上级领导完成其他相关绩效管理共作。
因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且能灵活运用,必须要熟悉各种绩效评价方法和绩效管理流程,工作时要细心,责任心强,沟通表达、协调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强,能与他人相处融洽。
自己感觉自己在和他人沟通的方面还是比较差的,尤其是和人沟通的方式总是把握不好。因此,我希望在以后在空余的时候多读一些关于沟通技巧的书,并可以与更多的人进行沟通,在与他人沟通的.时候多运用一下书中的沟通技巧。在专业方面,自己认为在财务需要再进行一次学习,记得当初在学习会计与财务管理时没有充分重视这两科,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与运用,只是为了考试而粗略地背了一下重点,但是感觉我们在将来的工作中这一方面是必须要了解的,起码财务报表要看的懂。
在目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人力资源行业被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所关注,同时也逐渐由冷门专业发展成为快速发展的行业,所以选择这方面的人会越来越多,所以更要把握好自己的职业方向,在学校中学习好专业知识,在大三的这一年把自己将来所需要的证书考一下,在大四的时候找一家中型的企业可以实习一下。在以后的生活中更要时刻的抱有学习的心态,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不只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知识与工作经验。更要拥有一颗强大、自信、热情的心,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在工作中强化自己,使自己可以变的更加完善,从而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与职业。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8
20xx年8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举办了“20xx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于20xx年8月开始,截止于11月底,有近15000余家企业参与调查,由于统计对数据要求较严格,最后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为1883份,从有效样本地域分布看,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省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组织众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通过对参与调查企业的有效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和系统分析之后,完成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按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模块,分为制度建设、岗位管理、人员招聘、绩效管理、员工培训、薪酬福利、社会保障、高层管理人员等八个部分。现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各部分的摘要汇总如下:
制度建设现状
内容摘要:通过对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总体情况、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状况及建设途径分析,并对不同背景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差异比较,认为中国企业在“人的管理”方面还处在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时期,强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不同背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差异明显。
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内容摘要:我国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差异明显。国内企业基本上是每100名员工配置1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越多。
岗位管理现状
内容摘要:我国企业对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管理规范化的态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进行过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调整,且主要以小范围的局部调整为主。企业岗位分析的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薪酬设计和人员岗位调整等领域。企业对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的认同感高度一致。不同背景企业岗位管理情况存在一定差别。
劳动用工招聘现状
内容提要: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企业发布劳动用工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面试是企业录用人员必不可少的环节。大部分企业已有能进能出用人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小企业、建筑企业、批发零售餐饮企业用工市场化程度高,但亟需加强劳动用工制度建设并认真执行劳动法规;西部企业弱于制度建设,中部企业弱于制度执行。企业上市促进了其劳动用工的规范化和市场化。
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内容摘要: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我国企业必须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奖金分配”和“调薪”。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是大部分企业实施人员绩效考核必备工作。国有企业尤其是金融业、水电煤气业、交通仓储邮政业等行业建立考核制度和实施考核的面较广,但执行不力,考核实施效果一般。企业规模越大,人员绩效考核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管理相对较好。中小型企业人员绩效考核效果差于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上市促进了企业提高人员绩效管理水平。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内容摘要:通过对国内不同背景企业员工培训状况的问卷调查和有效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仍处于不稳定和低水平状态,培训工作的效益难以体现;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较低,现有的培训脱离实际,有待反省企业培训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薪酬管理现状
内容摘要:我国大部分企业员工对薪酬表示满意;大部分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实行分类管理,技术、销售及其他人员薪酬结构各不相同;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是虚拟股票;多数企业人均月收入在800~2500元之间,多数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30%以下;企业一般参照同类企业经验数据和本企业历史水平确定工资标准。
相关社会保障现状
内容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政策环境,调查发现,各类社会保险企业参险率和离退休职工管理社会化率总体上离广泛覆盖的目标还有差距,而且不同类型企业间的差别很大。需要深化改革,加强执法和监督,为企业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也要提高认识,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本投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企业高层人员管理现状
内容摘要:我国企业董事会的决策作用明显增强,但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产生的主要方式还是由上级或行业机构任命;企业高管薪酬收入多元化,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建立了长期激励计划,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企业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尚需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报酬激励机制的`创新。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是目前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调查成果,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为中国企业今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人事政策方针的制定进一步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该项成果在我国尚属首次,调查报告成果已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关注。鉴于中央高度重视国家人才战略及有关的制度建设和政策问题,为了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共同探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问题,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承办,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协办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论坛暨调查成果发布会”定于20xx年4月24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组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及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就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大政策、人事制度改革与政策动向、劳动保障与就业政策动向、当前人才工作的现状及政策取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与建设等进行专题研讨,并发布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成果。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9
中国的酒店业,在近20年历史的旅游业市场的深度开发下,发展迅速,一座座国际连锁酒店,如香格里拉、洲际、喜来登、万豪、希尔顿等在内陆不断发展扩建,截至目前,中国的星级酒店已达13900家,其中三星级以上酒店达5248家。奥运之后,北京、青岛等奥运伙伴城市的旅游前景无限广阔;但与迅猛发展的旅游市场相比,旅游业尤其是酒店业人才匮乏,人力资源紧缺,面临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愿从事此行业的人员逐日减少,使同行业之间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更加突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酒店业人力资源现状
目前酒店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级管理人才缺乏、员工整体素质低、流动性大。与国内外客人日益个性化的需求相比,酒店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还远没有达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员工学历普遍偏低,没有掌握必备的技能;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对本职工作没有认同感,认为是伺候人的行业,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和热情度,由此导致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难以令人满意。今年劳动法的出台,使员工流动率又有提高,尤其是大学生跳槽的比例极高,致使许多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员工时宁愿要职高生、大专生,也不愿要本科生。这对本身员工素质不高的酒店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恶性循环。
图为“某五星级酒店员工的文化程度调查表”
文化程度比例
研究生0.00%
大学本科10.57%
大学专科32.58%
中专15.42%
职业高中13.34%
普通高中14.90%
初中文化12.82%
小学文化0.35%
合计100.00%
同时,员工的高流失率一直是困扰饭店管理者的难题。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饭店业的生产过程即员工提供服务的过程,人成为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最为关键的是人员流动较大,对于酒店这样一个服务性行业来说,非常不利于服务质量的稳定,流动过大,同时亦不利于基层管理人员的培养。而酒店的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一个服务质量不能保障的酒店,如何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足?凭借什么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
二、人员流动的利与弊
人员流动是一个酒店业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存在和需要面对的问题。人员流动有利有弊,我们必须辩证的、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
一个人员几乎不流动的企业容易产生很多痼疾,比如员工非常容易产生懒惰心理,企业会缺少活力如同一潭死水,过去的国有企业铁饭碗的思想就是最好的证明。而新员工的进入可以帮助企业带来新的思想,让企业焕发新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定比例的人员流动对企业来说利大于弊。
但是人员流动比率控制不当,流动过于频繁,流动率过高,给企业带来的弊端亦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企业首先要为较高的员工招聘成本、培训成本买单,员工培养出来以后企业却留不住,转而受聘于其他竞争对手,让自己的企业只是成为其他企业的人员培训基地,这是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合理控制人员流动对于酒店行业来说至关重要。要做到合理控制人员流动比率,必须对人员流动的规律、流动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掌握流动的规律、了解离职的原因,才能找到合理控制的方法和途径。
三、浅析酒店业员工离职的一般规律
以下调查分析,是基于多年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尤其是以青岛市某五星级酒店的离职情况作为样本展开统计分析的。该星级酒店已经成立10余年,是一家老牌单体型酒店,在职员工600余人,该酒店在青岛高星级酒店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此酒店的数据作为样本,对青岛市酒店行业离职情况统计具有代表性意义。
(一)离职的月份周期规律调查分析
表格一
某星级酒店07/08全年离职率对比统计
月份离职人数(含实习生)离职率(含实习生)%离职人数(不含实习生)离职率(不含实习生)%
08年07年08年07年08年07年08年07年
1月13202.18%3.22%10111.89%1.96%
2月15322.56%5.34%11162.12%2.88%
3月24243.90%4.01%18183.41%3.22%
4月31285.10%4.67%21243.99%4.32%
5月20213.32%3.51%17183.25%3.27%
6月26294.35%4.78%23254.47%4.60%
7月28524.33%8.37%14192.66%3.43%
8月30394.84%6.48%10271.92%4.95%
9月47358.03%5.83%16253.08%4.59%
10月29215.09%3.57%27145.35%2.60%
11月24254.16%4.15%22204.41%3.74%
12月24194.25%3.15%11132.20%2.43%
平均26294.34%4.76%17193.23%3.50%
通过常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积累,以及对青岛市某星级酒店多年离职数据的统计发现,四月份(3.99%、4.32%)、六月份(4.60%、4.47%)、十一月份(3.74%、4.41%)员工离职的流动率普遍高于全年平均离职率。
1、四月份离职高峰原因分析:由于春节过后,年度双薪及员工福利已发放,此时就业机会较多,员工跃跃欲试。
2、六月份离职高峰原因分析:一般新员工以一年为一个适应周期,这也是为什么劳动合同大多数一年一签。大多数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选择6月份就业的比较多,就业刚一年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高,而且对基层岗位的基本技能已经驾轻就熟,容易对现有的工作丧失热情,所以最为容易离职,导致六月份出现离职高峰。
3、十一月份离职高峰原因分析:受应届毕业生的影响,十一月份,用人单位在各大招聘市场开展的招聘会较多,就业机会相对比集中,促使对现有工作不满的员工尝试寻找更为理想的工作。
了解企业员工离职的周期规律对企业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应对人员离职高峰有较大帮助。
(二)离职员工服务年限规律调查分析
表格二
某星级酒店07年离职员工服务年限调查统计
服务年限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合计
少于3个月42455613161067886
等于或大于3个月少于1年102211116115810964113
等于或大于1年少于3年34566123010927296
等于或大于3年少于5年01221024121117
等于或大于5年33243021524433
大于10年0000000000000
合计203224282129523935212519345
表格三
某星级酒店08年离职员工服务年限调查统计
服务年限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合计
少于3个月50262673135646
等于或大于3个月少于1年4101412810144405914144
等于或大于1年少于3年226668320395070
等于或大于3年少于5年13232223162128
等于或大于5年10031010243318
大于10年0001101002005
合计131524312026283047292424311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明显可以看出:工作年限在3年以上的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最高,他们更多追求的是工作的稳定性,所以离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与之相比,工作不满三年的员工离职的机率较大,尤其是工作不满1年的员工离职的机率最大因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高,对现有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客房、餐饮、前厅等面客服务岗位的离职比率高
表格四
某星级酒店20__年各部离职数据统计
部门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合计平均
餐饮部44366872212410545
前厅部003272204672262
管家部447629545678524
行政办00300102001161
人资部00100001111040
保卫部220512014132182
财务部00100000020030
营销部01001000000020
电脑部00000000000016514
表格五
某星级酒店20xx年各部离职率统计
部门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平均
管家部4.17%4.35%7.53%6.59%2.08%9.78%5.32%4.26%5.49%6.90%6.42%7.69%5.88%
保卫部5.13%5.41%0.00%13.51%2.56%5.26%0.00%2.63%11.43%2.78%8.57%5.56%5.24%
前厅部0.00%0.00%4.35%2.90%11.11%3.17%2.94%0.00%6.06%9.23%10.94%3.12%4.49%
餐饮部2.58%2.65%1.90%3.77%3.85%5.19%4.46%1.29%1.25%8.28%2.02%5.26%3.54%
康乐部0.00%0.00%12.50%0.00%0.00%4.00%0.00%8.70%0.00%0.00%3.13%3.13%2.62%
人资部0.00%0.00%2.78%0.00%0.00%0.00%0.00%2.94%3.03%3.13%3.03%2.94%1.49%
财务部0.00%0.00%3.13%0.00%0.00%0.00%0.00%0.00%0.00%6.45%0.00%0.00%0.80%
营销部0.00%4.17%0.00%0.00%4.35%0.00%0.00%0.00%0.00%0.00%0.00%0.00%0.71%
工程部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08%2.13%2.13%0.53%
电脑部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可以证明酒店行业不同部门的离职规律,一线面客部门如餐饮部、客房部、前厅部的离职率明显高于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工程部等二线非面客部门。出现这种规律其实并不难理解,大多数人在择业方面明显存在求稳定的心理,加上中国人不愿抛头露面、伺候人的思想作怪,以及一线岗位的工作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促使面客部门的离职率明显高于二线部门。
四、浅析酒店行业员工离职原因
通过长期对酒店行业员工离职原因进行背景调查统计,该行业员工离职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薪资水平太低,满足不了基本生活需要
虽然物价在快速上涨,但是酒店行业的总体工资水平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或小幅增长。1994年,青岛市五星级酒店的员工工资是当时企业单位的3-5倍;而今,单体酒店员工级的平均工资却在青岛市职工平均工资之下。当每月的固定收入满足不了家庭生活的需要或年轻一代的消费水平时,会促使他们选择薪资相对较高的工作。
(二)认为自己对企业的投入明显少于企业对自己的回报
酒店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在旺季劳动强度大,加班加点对于从事酒店行业的员工来说是家常便饭,如果企业缺少必要的奖励机制或未按劳动法规定足额发放加班费,会大大降低员工的满意度。
(三)家庭的外在原因促使他们离职
酒店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汇集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的人群,不同的年龄段、不同区域的人群需要面对不同的生活问题。
年龄在45岁以上的员工,家中琐事繁杂,上有老、下有小,耗费的精力较多,根据背景调查统计显示,老人生病、孩子需要照顾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离职的主要因素。
另外,酒店行业女员工较多,女性在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比男性付出更多,服务性行业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往往不能让职业女性两者兼顾,当两者产生冲突时,她们的决定一般会倾向于家庭。
作为一个劳动比较密集的行业,酒店务工的外地年轻人较多,当此类人员在外工作一定年限以后,迫于父母的压力,会选择回父母的身边,回归家庭,结婚生子,促使他们离职。
(四)对目前的工作失去兴趣,得不到晋升,认为继续留在企业没有发展的空间
在离职员工规律统计调查中发现,工作1年—3年的员工容易离职,这一部分人群对企业归属感不够强,而且在目前的岗位上技能已经相对比较娴熟,如果企业缺少良好的培训机制,不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再学习、发展的空间,会促使他们对目前的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尤其是当他们发现没有晋升空间时,会毅然决然选择离职。
(五)不能认同企业的管理方式、变革
新员工一般会经历一段组织承诺的震荡期,组织归属感非常低,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与企业的价值观和目标尚未达到一致,在对新环境的适应阶段,不能适应、认同新企业的文化及管理方式时,非常容易跳槽。
当一些老员工已经适应了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当企业人员调整、管理方式发生变革时,也会让一些老员工无所适从、无法适应,管理方式变革也会成为促使一些老员工离职的重要因素。
(六)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降低了合同期内员工离职的违约成本
20__年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更加维护劳动者弱势群体的权益,将原来合同期内离职需要按照未履行的合同期限缴纳一定数量的违约金,更改为提前一个月无须缴纳违约金(需要赔偿特殊培训费用的人员除外),大大降低了员工的离职风险和成本,从而使合同期内离职更加容易。
(七)80、90后的一代,择业范围更加广阔
面临21世纪更多的、充满诱惑力的机遇,年轻的一代向往更新鲜、刺激、舒适和高薪资、高福利的工作;外企、高档商厦、贸易公司等有着太多诱惑他们的理由。相比而言,酒店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的高要求,三班倒的工作时间,餐饮部、客房部等部门的劳动强度,另80、90后们望而却步。有个调查很有趣:80后青年拒绝加班;90后青年拒绝上班。
(八)实习生、毕业生境外的劳务输出与实践
现今,面临较大的招聘危机及过高的人力成本,各个酒店纷纷与各大院校合作,招募大量的实习生,使得90年代学校找门路寻求酒店安排实习生,到近几年,酒店千方百计抢到合适的实习生源,真是今非昔比啊!
另外,新加坡、澳门、日本研修生的大量需求,使得学生们纷纷到境外实习、研修,去赚高薪、见世面,开阔眼界!
只有了解员工离职的规律和离职原因,才可以有效的帮助酒店合理控制人员流动,才可以进一步探寻留住人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五、酒店业人才留用对策
人才留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极其重要。人才留用是公司保持健康发展的基本措施之一。酒店花费的诸如培训时间及投入、知识流失、消极员工的待岗,留不住关键人才的问题是我们的直接成本。这还不包括组织的间接费用诸如机会成本等。所以,留住人才对健康、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才是留住员工的法宝呢?
(一)做好离职面谈
离职面谈是指在员工准备离职或已经离职后,企业与员工进行的一种面对面的谈话聊天方式。其目的在于从离职员工那里获得相关信息,以便企业改进工作和维系与离职员工的良好关系。成功的离职面谈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有效的信息,更为重要的还是挽留员工的直接有效的途径,为企业带来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收获。
1、维系双方关系:通过面谈,不仅可以融洽酒店与离职员工的关系,还可以起到挽留核心员工的作用,而对于酒店不想留住的员工,也可以通过离职面谈降低双方的敌对意识,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关怀,展示企业的大家风范。
2、预防不利行为:由于离职者的心态多半对公司不满,一旦离开后可能会有诋毁公司形象的情形发生,对于酒店形象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离职面谈还可以预防很多不利于公司的行为发生,至少可以舒缓员工对酒店的抱怨或敌对心态。
3、获得真实心声:通过面谈可以得到离职员工的意见反馈,人之将走,其言也真,这些临别之际的心声吐露和针砭之言,是直接、难得的访谈资料,往往都是企业的不足甚至阴暗面的曝光,有利于公司日后的改进和提高。
4、提升公司形象:通过面谈能传达出酒店重视员工意见的信息,无论对酒店内部还是外部而言,都是给公司的正面加分,而且还将酒店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精神通过离职员工带到别的企业,树立酒店以人为本的形象,此举对于增强企业的人才吸引大有益处。
5、放眼未来合作:与离职员工保持良好的关系,在适当的时机,技能优秀、品行良好的员工还可以被重新聘用,为公司发挥作用。
离职面谈作为离职管理的关键环节,原则上应以人资总监、人事经理为主,而不仅仅是一个人事专员或招聘专员;或者应确定不同级别的员工离职,由相对级别的管理人员进行离职约见。
这样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员工既已准备离职,其面谈过程中必定少了一些顾及,能够畅所欲言,所有的话题多会从内心讲出,这样有利于真正了解公司的管理现状和员工心态,从而在挽留员工的同时,思考更好的改善办法;
第二,人资总监、人事经理亲自参与面谈,会让员工感觉受到尊重,员工更会说真心话,吐心声。虽然员工的“真话”未必完全正确,企业也未必会完全当真,但对企业管理来说,必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三,管理人员亲自参与面谈,可体现出公司的人性化管理,即使员工离职之意已定,仍可通过面谈让员工对公司心存良好印象,这也是对企业文化的有效宣传。
(二)从员工入职的那一刻起,为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从员工入职,酒店就应该为每一位员工设计其职业发展规划,尤其是对大学生等高素质人才的职业发展要有一套明确的规划方案,使其能够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招聘时,应该选择有潜质并热爱酒店工作的大学生,按照其基本素质、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分配到合适的岗位,指定培训师,在学习岗位知识的同时,给予其一段时间的基层工作锻炼;如果达到了特定的考核指标并通过评审,可以提升到一定的职位,这样,通过不断的磨炼,将为酒店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人才。酒店还可以提供一定的海外培训经历,以此开阔其眼界、提升服务意识,提高其语言水平,这样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一定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企业既留住了他们想要的人才,同时又促进了酒店业服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系统、专业的酒店知识、技能培训是留住优秀人才的砝码
员工技能、职业素质得不到提高,员工培训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是因为多数员工没有主动要求培训的意识,只是根据酒店的安排参加,这样难免使培训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培训队伍的构成、培训内容以及培训计划的安排。符合员工对培训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需求,才能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酒店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跨部门交叉培训,是一种员工通过接受额外服务技巧的培训来满足不止一个工作岗位需要的培训方式,现已被越来越多的西方酒店作为保持人员素质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实施交叉培训有助于酒店更加有效的控制成本,在旅游旺季业务量突增或员工生病、休假以及顾客额外需求导致酒店内部出现工作缺位时,能够及时弥补。同时,还可以降低员工的跳槽率。一方面,员工喜欢培训所带来的挑战,减少了长期重复同样工作而产生的厌烦情绪,增加了新鲜感;另一方面,使员工一专多能,效率大幅度提高,从而节约了劳动资本。
除多种知识内容的培训外,培训的方式方法亦很重要。在职员工的培训应利用多种形式引发员工的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多媒体教学、员工互动、角色扮演、实际观摩等。
(四)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一个茁壮成长的环境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标志。它是以价值为核心,以知识为基础,以事业为共同追求,以职业道德、相关法令、制度和政策为导向的全体职工和企业领导的长期共识,良好的企业文化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兼容性。能吸收和接纳不同酒店管理模式的精髓,容忍员工个性上的缺陷和不足。二是学习性。能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进行学习,并创造新的经营管理与服务理念;三是战略性。要注重酒店服务的长期效应,增强员工危机感;管理者应做员工的朋友,主动了解员工的困难和要求,并尽力帮助解决。使员工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能感受到酒店的温暖。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评估系统,使员工能够信服。
员工参与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的成长更为重视。所以作为管理者一旦确认自己已把合适的人选安排在合理的岗位上,就应该授予他一定的权力,为员工创造参与酒店管理的机会,满足其精神上高层次的需求。当员工与其他人合作一起解决问题时,其社会需求得到了满足;当员工认识到他们对酒店很重要时,其尊重需求得到了满足;当员工为自己的贡献而兴奋不已时,其自我实现需求得到了满足。酒店通过这种内部“员工参与”的激励手段,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留住优秀人才。
(五)让优秀的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预期
改变期望会让人们紧张不安、产生有害的压力。这些压力掠走了员工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并产生挫败感。我们并不提倡一成不变的工作,但是有一个明确的框架是必要的,在这个框架里人们清楚的知道他们被期待着怎么去工作。
(六)员工受到的监管质量对人才留用很关键
人们离职更多的是为了离开经理、主管,而不是为了离开公司或者工作本身。监管人仅有善意、好心是不够的,从对员工的明确预期开始,监管人在人才留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监管人所做的任何能使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事情都可以增加业绩。
(七)员工在组织中有自由表述自己想法的能力
你的组织能够广泛的征求意见,并拥有一个人人乐于提供反馈的环境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员工则可各抒己见、自由的批评、不断进步。如果不是的话,员工要么保持缄默要么感觉自己麻烦不断,直到他们离职。
(八)为优秀的员工创建一个才华得以施展的平台
一个充满热情的员工还希望在给定的工作岗位之外做出成绩。有多少人能做出成绩呢?你只需知道他们的能力、才华和经验慢慢的锻炼他们。
(九)对公平和公正待遇的感知在人才留用中同样重要
比如,一位职员,毕业仅一、二年,工作六个月后就得到了一定数量的加薪。这种消息在公司中是保密不了的。在疑问的阴影下,其他员工的士气必定受到影响。普通员工值得加薪吗?当然。但是,务必考虑这给其他员工带来的影响。
(十)员工从来没有感觉到高级主管知道他的离职
抽出时间认识新员工,了解他们的天赋、才干和技能,定期约见员工。你会得到更多信息,并在酒店运作中树立良好形象。帮助新员工让他们觉得自己受欢迎、受重视、有使命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
(十一)你的员工必须感受到回报、重视和尊重
这对人才留用的成功非常关键。经常说谢谢非常有效。货币报酬、奖金和礼物会让“谢谢”更升值。和工作成绩相联系的适当加薪,有利于留住员工,会增加他们的工作动力。
把这几个方面应用到你的组织中,既能留住你渴望的员工,又能吸引最好的人才。
六、现代人力资源应从“管理离职员工”上升到“员工离职管理”
(一)离职管理重在事前预防
面对职场精英们的离职,企业该如何应对呢?许多企业现在都很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但一方面企业不能给员工一个恪守忠诚的条件,另一方面,现在员工对忠诚的解读与过去那种一辈子只服务一家企业的形式上的忠诚已经完全不同了。现在员工更多的忠诚于职业,而非企业,而且越是优秀的员工,对于职业的忠诚度就越远高于他们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越需要给他们一个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企业环境。所以,企业对于员工忠诚的理解也应该随时代而改变。员工离职了,并不意味着员工对企业“不忠诚”,而是换了另一个更适于他们成长的空间。
企业要从“管理员工离职”转变到“员工离职管理”上来。所谓员工离职管理不仅仅包括通常的员工出现离职征兆时的面谈挽留、离职手续办理、离职后的面谈、员工离开企业后的关系维护;更重要的还包括企业的人才保留机制的建立、员工离职的预防、突发离职带来的危机管理等。
(二)从组织找原因,为离职定对策
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多,有个人方面的原因,比如员工不适应企业的管理风格和文化氛围、职业倦怠、与上司或同事出现矛盾、工作压力大、个人或家庭原因,也有组织方面的原因,比如企业薪酬福利缺少竞争力、缺少晋升机制、内部不公平等。而对于人力资源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从组织的层面寻找造成员工离职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有效的预防核心员工的流失。
(三)现实与期望的差距成为新员工离职的'最大隐患
企业在招聘时,应向应聘者提供真实的信息,包括工作的内容、环境、政策及管理者的风格等,提出公司真实的期望,作出真实且可以实现的承诺,从而避免员工对公司抱有太过于不切实际的期望。当然,这并非向应聘者讲公司有哪些不足,而是在强调工作中积极面的同时,不刻意掩盖那些影响员工离职的消极因素。公司还可以鼓励内部提升和内部员工推荐人才,因为这些人已经了解了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内容,把真实情况讲述给应聘者使其对公司的期望更加现实。
国际假日集团的创始人凯蒙威尔逊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没有令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就没有令顾客满意的享受环境。酒店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入力资源是酒店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酒店业,唯有兼收并蓄、扬长避短,走适合自己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之路,才是今后发展的方向。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企业想做大做强,不能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离职管理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只要企业付出相应的努力和人力成本,必能看到员工离职管理给企业的投资者们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10
一.项目名称: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就业需求——以xx市为例
二.活动时间:
三.地点:xx市
四.团队名称:团队
五.动词(verb的缩写)团队成员:
六.不及物动词活动行业:互联网行业
七.活动对象
Xx科技有限公司,xx科技软件有限公司,x网络有限公司,以及人力资源部相关专业的大学生
八.“活动背景和目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但用人单位要求的岗位数量与毕业生数量不匹配,“就业难”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缺乏实践经验,也导致“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了解互联网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就业要求、就业现状和更多的就业需求信息,从而为相关专业大学生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就业需求,并从企业招聘方式、学校培养方式和人才培养重点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做出贡献。
九.调查的结果
(1)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
1.互联网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场潜力巨大。
2.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发展升级阶段,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3.互联网行业发展更加全面。
4.民营企业占据互联网行业的主体。
5.互联网企业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的大城市。
(2)互联网行业人才招聘要求
1.在高校学习好的学生,择优录取。
2.强调学习态度和能力。
3.很注重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而不是学历。
4.注重人才的道德素质。
(三)毕业生招聘过程中的普遍问题
1、实践经验少,社会经验不足。
2.眼神优越,自我定位不清晰。
3.有些毕业生要求过高的工资。
4.缺乏契约精神。
5.综合素质能力不够全面。
(4)研究建议
1.对大学生的建议
(1)大一大二:努力学习,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多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多读书,开阔眼界,与人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2)大四大四:保证专业知识水平,努力提高丰富的简历,做好面试技巧和招聘要求的准备,明确未来规划,抓住实习机会,脚踏实地,一步步融入社会。多渠道收集信息,了解职业方向的定位。
2.对学校的建议
(1)丰富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
(2)开设就业相关课程和讲座,传授学生技能,丰富学生对就业和社会地位的认识,引导学生建立明确的自我意识和定位。学校、学院、专业、班级挂钩,一起培养学生。
(3)建立健全信用机制,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反思能力。
(4)利用学校的企业资源,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11
我此次社会调查的对象是会电子有限公司。调查的题目为《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我于2月20日走访了电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冯经理,她向我介绍了该公司员工的招聘、录用及培训,员工的福利等情况,并借阅了该公司《员工手册》和该公司各部培训记录。我是惠州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科秋季的学员,经过在校近三年的学习,掌握了现代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此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我根据所学的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选择了该公司为调查对象,经过走访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查阅企业的《员工手册》及企业各部门培训记录,以《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为题,写了这篇调查报告。经过此次社会实践,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企业只有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由于所学知识有限,只能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部分进行分析,因而无法做到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
一、员工的招聘和录用
企业在员工的招聘和录用工作中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经过严格的面试、录用测验等。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向求职者全面客观的介绍企业情况,员工工作的内容、要求,企业所能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晋升、薪酬、福利等,使求职者能从这些信息中判断自己对所应聘的工作是否满意,是否能胜任其职。这一做法将有助于该公司选择到更优秀的员工,也有助于员工坚定其在企业长期工作和奋斗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
该公司从员工进店开始就指导员工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帮助其设计个人的成长计划,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这样做减少了员工的流失,提高了员工的满意感。
三、加强与员工沟通,促使员工参与管理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作为生产第一线的员工,她们比管理者更了解顾客的需求和要求,更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此,该公司为员工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大家庭气氛,使员工能充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管理。如总经理接待日等方式,经过与员工双向沟通,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做出更优的决策,另外,该公司管理者不但加强与企业现有员工之间的沟通,而且也要重视与“跳槽”员工的交流,因为管理者认为这些员工往往比企业现有员工更能直接、详实的指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了解员工“跳槽”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更好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该公司让员工参与管理,进一步发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使员工更清楚的了解管理人员的要求和期望,更愿和管理人员合作,做好服务工作。
四、关心员工的生活
企业员工一般工作压力较大,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该公司的管理者从生活上多关心员工,为员工提供各种方便。首先,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员工时间分配,充分为员工减少压力,生活方便。然后,会有很多机会参加由各个部门举办的各项员工活动。其次,管理人员还对员工进行感情投入。在节日、员工生日的时候送上贺卡、礼物等表示祝福。如果员工家里有什么困难,尽力提供支持与帮助,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五、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该公司从员工的需要出发,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报酬体系。它包括直接报酬、间接报酬、非金钱性报酬三方面内容。
(一)直接报酬
直接报酬主要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工时工资、加班费等。
(二)间接报酬
间接报酬主要指员工的福利。该公司采用统一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养老金、带薪假期等福利。
(三)非金钱性报酬
非金钱性报酬是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员工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的需要,又有精神的需要。因而,管理人员应适当的考虑员工的精神需要,经过各种精神鼓励措施来激励员工,如评选“最佳员工”、授予“岗位能手”称号等。管理人员还应注意到:不同的员工的精神满足是不同的。并根据员工个人的差别有针对性的采用各种激励手段。经过以上几方面的调查,能够看出该公司公司的管理者是真正重视员工,把员工放在首位,切实把“员工第一”运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正因为如此,该公司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使企业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宾客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得到各方朋友的肯定。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本市超过半数以上的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报告显示,困扰本市企业的首要因素是人力资源危机,有33.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在调查中发现,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有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为她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而且离职后只要不改换行业,投奔的往往是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会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
六、人才管理与技能
1、根据统计,在各个企业的人才管理上的问题显而易见。首先作为管理层的人才没有物尽其用,管理方面的人才有的仅仅只是一个地位而已,却没有更大的实权从而导致了一人独大,一人决定的现象;往往一个公司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大家的同心协力,有问题一起解决,有建议一起研究等。其中78.4%认为在管理方面的漏洞主要体现在公司政策,21.6%认为主要是管理层的问题。
2、在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存在一些问题,在沟通上的问题主要是:部门间的存在一些小小的摩擦,没有预期的那般和谐。一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总会有些分歧,有分歧总会有些不愉快,因此沟通成为各个部门之间的一道鸿沟,因此解决沟通问题以及要体谅各个的难处问题也是运功培训的中药指标之一。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职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
七、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除少数职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28%的职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职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职工反映某些职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职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职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职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职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八、职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职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职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职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职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职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职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职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九、总结与建议
总之,一个企业是一个团体的而并非单独个人的,你要发展就得依靠大家的努力,否则迎来的将是失败;管理层是指挥棒,公司员工是演奏者,只有正确的指引员工才能够将公司引导胜利,指出一条大道。因此本人有以下几条建议:
(一)牢固确立“工人是企业的主人翁”思想。
领导的认识是关键,应当明确我们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正是以“工人是企业的主人翁”这种指导思想而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使职工感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也是企业的管理者,从而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各项管理活动,广大职工分布在各不同的工作岗位,她们最熟知本岗位上的情况,怎么改进、怎么创新,她们最有发言权,她们提出的建议最容易出效率。这些成果汇集起来就能“聚沙成塔”,成为企业进步的巨大动力,也使职工自身有了成就感、归宿感、责任感。
(二)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
首先,要加大对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宣传工作。宣传开展这一活动对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广大职工应有的主人翁精神,宣传开展这一活动的方法和步骤,宣传奖励制度和标准。这样就能更广泛地发动职工,使她们胸襟开阔,目标明确,渠道畅通。
(三)要在制度上加以规范。
应从班组开始,到车间,到管理层,都应有相应的科学而有效的管理制度,层层有人管理,职责分明。另外,要注意职工合理化建议的跟踪、评估、验证工作,使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迅速投入使用,并转化为生产力。相关部门对收集上来的合理化建议要分类管理,逐条与有关部门研究其可行性,确认后可与实践部门签订实践合同,并跟踪检查实施情况,使职工合理化建议的采纳率得到有效落实。
(四)对职工合理化建议,采用必不可少的奖励办法,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花钱买“金点子”。
企业要拿出一个专项资金,来兑现被采用的合理化建议者,其标准应和其出现的效益大小成正比。这种做法最取信与民,也更成效。有突出贡献的要予以重奖,而且要打造声势,大力宣传。奖励一个,必然会带动一片。这就激发了职工对这一活动的热情,职工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多了,就会使企业生气勃勃,一片灿烂。
经过对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或许能给那些处于危机状态下的中国企业带来些启示,甚至是经验。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12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对于我们这些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后,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可以加深对工商企业、农村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好会计学专业知识打好基础,更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我认为如果要对一个公司的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最好的方法就是投身其中。今年暑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第一次参加了工作,虽然很短暂,只有一个多月,可我真正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不易。我所从事的是招商工作。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更是让我不敢小瞧这份工作。果然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与实践,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这次社会调查的对象是厦门的“钻石海岸招商中心”。这个招商公司是针对“钻石海岸”这座写字楼进行招商工作。招商工作并非只是将商户带到这个写字楼然后为其做点介绍而已。其实这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其实招商工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宣传该写字楼的投资环境,组织招商活动,推介招商项目。
对于这点对于作为员工的我们的具体操作就是定点发放一些我们公司的宣传手册、大楼的介绍手册。定期对商户进行拜访,了解商户是否有需求。向商户推荐我们的写字楼。公司则是投入资本进行各种媒体的广告。
2、接受投资者提出的投资环境、政策、手续咨询。当我们引起了投资者的兴趣之后,我们当然会会接受投资者的咨询。提供我们推荐写字楼的详细资料。还有我们享有的各种政策。介绍我们的服务范围。
3、代为办理或协助企业办理企业注册手续。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投资者也许要成立新的公司。关于这点我们会让投资方不用费多大心里。我们公司会与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快速的为投资方办理企业注册等手续
4、协调解决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企业入驻写字楼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企业对写字楼装修的时候会遭遇一些安全问题,如消防问题等。同时企业也会有自己的需要,比如企业需要广告位、员工需要停车位。这些都需要“招商中心”去解决。
以上这些是我对“招商中心”的主要职能的总结,接下来就要来探讨该公司的管理机制了。
关于公司的管理我觉得必须从面试说起。我自己经历了该公司的面试。“钻石海岸招商中心”在员工的招聘和录用工作中,通过严格的面试、录用测验等。不断获得求职者的信息,从而判断求职者的技能、知识是否与工作要求相符。
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也向求职者全面客观的介绍企业情况,员工工作的内容、要求,公司所能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晋升、薪酬、福利等,使求职者能从这些信息中判断自己对所应聘的工作是否满意,是否能胜任其职。
经过紧张的面试后,我成功成为了钻石海岸招商中心的一员。公司十分重视员工能力培养,对新来的员工公司会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员工培训制度:招商工作必须对所经营的场所有细致的了解,所以该公司会对员工进行细致的培训。入职阶段进行基本业务知识培训、业务知识及相关技能培训,以使任职人可以完全胜任岗位。之后再岗位实习中完善员工能力,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员工培训是全方位的,除了各种岗位技能培训,还有全面的素质培训。
之后就是公司的规章制度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公司一定有好的人事管理制度。由于工作与其他岗位有所不同,故而我们公司人事管理制度也略有异于其他公司。人事管理制度:与其他公司一样,我们公司也有着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如细致的考勤体系,但是由于招商工作的性质,该体系也有一些灵活性,来适应本工作需多跑,多说,多做的性质。
市场竞争激烈,招商工作的激烈性应该可以说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有点一拼。在这个地方你的能力可以完全反映在于你工资上。所谓的多劳多得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薪酬激励体制:薪资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落脚点,也是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激励,人的伸缩性是无穷的。由于该公司是进行招商工作,所以必须有比其他公司更强的激励体制。该公司薪酬制度是突出行业区域范围内的比较优势,破除行政级别依据职位个人价值,薪资调整建立在有效的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突出内部的公平性和外部的竞争性,以激励员工努力提高个人能力,来提高业绩。在增加盈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公司员工素质。
当然有前途固然重要,但前途是建立在公平的环境下的,只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才能吸引住优秀的人才合理公平的竞争机制:公司本着唯才是举的心态引进人才具体理念如下:不拘一格,唯能力不唯学历;以业绩考核为导向,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不求最好,只求适合,合适就是人才;公司最看重的是个人能力,英雄无论出身,只要能为公司做贡献,公司一定会记住他的。
这些是我自己从工作中对公司管理概况的一些总结。对于这个公司的管理我认为肯定是利大于弊。
从招聘上来看,我觉得“钻石海岸招商中心”招聘方式还是可圈可点的。公司对应聘者要求严格。但却不拘泥于一些所谓的硬件,公司更看重应聘者的能力。这可以更好的筛选出优秀的人才。同时公司对于应聘者也是坦诚先对的。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13
调查目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调查对象:百货有限公司
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
调查方式:访谈类
我于对百货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发现百货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环节对应聘者进行严格审查面试,以便录用到最优秀,最适合其岗位的员工。为树立整体形象,执行规范而统一的公司规章制度,百货有限公司事业部编制《员工手册》,其《员工手册》也是依据中国法律编制的,是属于企业规章制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员工培训过程中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加强与员工沟通,促使员工参与管理。在日常生活中企业关心员工的生活。企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报酬体系。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企业只有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由于所学知识有限,只能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部分进行分析,因而无法做到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
一、员工的招聘和录用
企业在员工的招聘和录用工作中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严格的面试、录用测验等。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向求职者全面客观的介绍企业情况,员工工作的内容、要求,企业所能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晋升、薪酬、福利等,使求职者能从这些信息中判断自己对所应聘的工作是否满意,是否能胜任其职。这一做法将有助于百货选择到更优秀的员工,也有助于员工坚定其在企业长期工作和奋斗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
百货从员工进店开始就指导员工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帮助其设计个人的成长计划,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这样做减少了员工的流失,提高了员工的满意感。
三、加强与员工沟通,促使员工参与管理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作为服务第一线的员工,他们比管理者更了解顾客的需求和要求,更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此,百货为员工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大家庭气氛,使员工能充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管理。如总经理接待日等方式,通过与员工双向沟通,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做出更优的决策,此外,百货管理者不仅加强与企业现有员工之间的沟通,而且也要重视与“跳槽”员工的交流,因为管理者认为这些员工往往比企业现有员工更能直接、详实的指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了解员工“跳槽”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更好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百货让员工参与管理,进一步发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使员工更清楚的了解管理人员的要求和期望,更愿和管理人员合作,做好服务工作。
四、关心员工的生活
企业员工一般工作压力较大,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百货的管理者从生活上多关心员工,为员工提供各种方便。首先,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员工时间分配,充分为员工减少压力,生活方便。然后,会有很多机会参加由各个部门举办的各项员工活动。其次,管理人员还对员工进行感情投入。在节日、员工生日的时候送上贺卡、礼物等表示祝福。如果员工家里有什么困难,尽力提供支持与帮助,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五、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百货从员工的需要出发,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报酬体系。它包括直接报酬、间接报酬、非金钱性报酬三方面内容。
(一)直接报酬直接报酬主要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工时工资、加班费等。
(二)间接报酬间接报酬主要指员工的福利。百货采用统一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养老金、带薪假期等福利。
(三)非金钱性报酬非金钱性报酬是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员工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的需要,又有精神的需要。因而,管理人员应适当的考虑员工的精神需要,通过各种精神鼓励措施来激励员工,如评选“最佳员工”、授予“岗位能手”称号等。管理人员还应注意到:不同的员工的精神满足是不同的。并根据员工个人的差别有针对性的采用各种激励手段。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百货有限公司的管理者是真正重视员工,把员工放在首位,切实把“员工第一”运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正因为如此,百货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使企业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宾客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得到各方朋友的肯定。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超过半数以上的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报告显示,困扰我国企业的首要因素是人力资源危机,有33.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在调查中发现,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有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而且离职后只要不改换行业,投奔的往往是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会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
通过对百货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或许能给那些处于危机状态下的中国企业带来些启示,甚至是经验。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14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x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和评议工作要求,县人大常委会第二评议调研组深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采取听取工作汇报、集中提问和小组个别座谈的方式,就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整体情况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x年以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始终坚持民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加大就业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保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着力加快人才引育步伐,人力社保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为推动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就业规模逐步扩大。至x年x月,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达x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x%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扩大,总人数达xx万人。再就业工作成效突出,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共有x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二是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加强。以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x.xx万人次。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办学职业技能学校发展到所。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逐步完善,共有x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三是就业服务全面提升。组织x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率达%。建成启动新的人力资源市场,累计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大学生公益人才招聘会”等招聘活动场次,x人通过就业服务圆了就业梦。
(二)社会保障事业跨越发展
一是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开展“全民参保计划”行动,推动未参保企业、个体工商户按时足额缴费。截至目前,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达到x.xx万人、x.xx万人、x.xx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x万人,参保率达%。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成参保登记x人,“中人”待遇核定x人。二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按照省、市规定,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金标准从x年每人每月x元提高到x元,人均失业保险提高到x元。三是社保基金监管进一步加强。加强对各险种基金运行和风险管控情况评估检查,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堵塞经办管理漏洞。x年以来,通过金保系统共发现办结各类异常、预警信息x次,查处骗保、冒领人员x余人次,挽回基金流失.x万元,有效维护基金的安全运行。
(三)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发展
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持续增长,新增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分别达到x余人、x人。积极开展各类招才引智活动,建成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x家、省引智基地x家、技能大师工作室x个。
(四)人事制度管理稳步推进
全面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工资收入分配秩序,完成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标准、住房补贴标准进行审核,实施乡镇工作性补贴。狠抓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考试工作。x年以来,共公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x人,合同制工作人员x人,考试安全率%。
(五)和谐劳动关系日益巩固
一是加强劳动监察维权力度。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遵守社会保险法执法、劳动合同用工书面审查等活动,依法规范用工单位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x年以来,累计查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案件起,督促企业补签、续签劳动合同份,为农民工等劳动者清理拖欠工资x万元,有效维护了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水平。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初步建立劳动人事争议区域化专业化调解机制,累计受理劳动争议件,结案件,按期结案率.x%。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人才工作“引、育、留”还有一定短板。我县的人才生态环境,制约了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和留用,各类人才引进虽然数量多,但流失率也相对较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就业的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亟待破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作正常开展。
二是劳动技能培训工作需进一步加强。我县一些村庄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永久性或暂时性地向城市迁徙,出现“空巢村”现象,劳动技能培训存在“招生难”。同时,缺乏大型的综合技能培训基地,现有就业技术培训种类单一,大多为育婴、家政、护理、保洁等“短平快”的低端培训,就业培训质量不高,针对性、实效性较差。此外,企业缺乏对职工技能培训的主体责任意识,部分企业领导者对职工培训认识不到位,认为组织培训投入人力、物力、时间较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同时担心技术骨干参与培训学成后跳槽,造成人才流失。
三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难度较大。我县部分企业,尤其是乡镇地区的微小企业经济收益下降,人员流动较大,单位负责人只顾眼前利益,存在不签订劳动合同、不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或未足额、全面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现象。同时部分企业职工参保意识较低,对社会保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用农村医疗保险代替企业医疗保险,用农村养老保险代替企业养老保险的问题。
四是化解劳动人事争议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收益受到影响,劳动人事争议数量明显上升,案多人少现象突出,人社部门处理劳动者举报投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等工作任务繁重。
三、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深化人才引育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招纳引进、培养使用、保障激励等工作机制。深入优化校企对接模式,积极促使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和企业招才引智网络建设精准对接、有机结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提高人才招引精准度,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等特点,有针对性地细化人才政策,大力引进与我县相匹配的高层次专业型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技能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形成职业培训的市场化机制,加快建设职教产业园,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适应当前我县高技能人才需求。
二是进一步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围绕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做强劳务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大型综合培训基地。根据企业、用人单位用工需求和职工技能提升需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档次,全面提高参训学员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逐步解决就业难与用工难的矛盾,为劳务输出奠定基础。
三是强化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政策宣传。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小微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征缴等政策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群众的参保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让劳动保障政策深入人心,架设沟通理解桥梁。要突出对企业、用人单位的宣传,切实提高企业和用人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为企业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积极性。
四是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积极推进县级劳动争议仲裁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仲裁队伍建设,提升仲裁员业务水平,依法化解劳动人事争议,依法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日常巡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强化与基层、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源头预防,及早发现,快速处置。要充分发挥企业劳动调解组织作用,尽可能将矛盾妥善化解在初始阶段,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推社会平稳和谐。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15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正式发布,4月24日将在北京举办"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暨调查成果发布会".
XX年8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举办了"XX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于XX年8月开始,截止于11月底,有近15000余家企业参与调查,由于统计对数据要求较严格,最后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为1883份,从有效样本地域分布看,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省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组织众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通过对参与调查企业的有效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和系统分析之后,完成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该按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模块,分为制度建设、岗位管理、人员招聘、绩效管理、员工培训、薪酬福利、社会保障、高层管理人员等八个部分。现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各部分的摘要汇总。
制度建设现状
内容通过对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总体情况、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状况及建设途径分析,并对不同背景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差异比较,认为中国企业在"人的管理"方面还处在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时期,强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尤其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不同背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差异明显。
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内容我国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差异明显。国内企业基本上是每100名员工配置1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越多。
岗位管理现状
内容我国企业对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管理规范化的态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进行过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调整,且主要以小范围的局部调整为主。企业岗位分析的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薪酬设计和人员岗位调整等领域。企业对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的认同感高度一致。不同背景企业岗位管理情况存在一定差别。
劳动用工招聘现状
内容提要: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企业发布劳动用工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面试是企业录用人员必不可少的环节。大部分企业已有能进能出用人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小企业、建筑企业、批发零售餐饮企业用工市场化程度高,但亟需加强劳动用工制度建设并认真执行劳动法规;西部企业弱于制度建设,中部企业弱于制度执行。企业上市促进了其劳动用工的规范化和市场化。
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内容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我国企业必须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奖金分配"和"调薪".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是大部分企业实施人员绩效考核必备工作。国有企业尤其是金融业、水电煤气业、交通仓储邮政业等行业建立考核制度和实施考核的面较广,但执行不力,考核实施效果一般。企业规模越大,人员绩效考核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管理相对较好。中小型企业人员绩效考核效果差于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上市促进了企业提高人员绩效管理水平。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内容通过对国内不同背景企业员工培训状况的问卷调查和有效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仍处于不稳定和低水平状态,培训工作的效益难以体现;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较低,现有的培训脱离实际,有待反省企业培训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薪酬管理现状
内容我国大部分企业员工对薪酬表示满意;大部分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实行分类管理,技术、销售及其它人员薪酬结构各不相同;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是虚拟股票;多数企业人均月收入在800~2500元之间,多数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30%以下;企业一般参照同类企业经验数据和本企业历史水平确定工资标准。
相关社会保障现状
内容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政策环境,调查发现,各类社会保险企业参险率和离退休职工管理社会化率总体上离广泛覆盖的目标还有差距,而且不同类型企业间的差别很大。需要深化改革,加强执法和监督,为企业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也要提高认识,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本投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篇16
经过30年的发展,经济特区金融业基本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为主体,其他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金融体系,影响力逐渐由珠三角辐射到全国,为经济特区市创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济特区金融业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经初步估算,截止年12月底,金融业总资产约达到3.73万亿元,金融业实现增加值约达12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4%,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经济特区位居第五,成为我国内地城市中排名最为靠前的金融中心等。最近国家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经济特区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规划》,提出经济特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和金融业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为经济特区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指明了方向,创业板的成功开设又为经济特区市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迈出了重要步伐,经济特区金融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
与此同时,随着北京、上海等金融中心的确立,以及天津、苏州、杭州作为新型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崛起,经济特区市的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受到了挑战。经济特区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经济特区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难以满足金融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经济特区金融业积聚发展,对金融人才数量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实现金融人才的大量积聚,二是经济特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发展,要求社会能够为经济特区金融业提供更多的熟悉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业务的金融人才。而经济特区本地高校资源缺乏和地区间的激烈竞争,使得经济特区市在积聚金融人才方面存在巨大的挑战。
经济特区市各类金融机构194家,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76家,17家证券公司,16基金公司,13期货公司,保险类金融机构60家,上市公司105家;保险中介机构197家,信用担保公司154家,创业投资公司25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24家。此外还有电子结算中心、征信公司、资信评估公司等金融配套机构数百家。
(一)金融从业人员数量
从1990年起,伴随着经济特区市金融业的飞速发展,金融从业人员队伍也不断壮大,从1990年不足15000人增长道1XX0人。截止目前,金融行业从业数量约12万人,其中,银行从业人员44984人,证券基金从业人员23888人,保险机构(包括保险营销员)从业人员4.8万人,期货公司从业人员1200人,创投类机构750人,金融辅助配套机构约2500人。
(二)金融从业人员结构
经济特区金融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金融从业人员已经向着专业化、年轻化、高学历化发展,而且金融从业人员中男女比例差别不大。通过调研,经济特区市金融业中3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占到了从业人员总量的53.71%(仅包括银行、保险、保险中介),其中保险中介行业3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竟占到总人数的70.67%。在学历层次上,整个金融行业中有47.16%的从业人员受到过高等教育,整体文化素质较高,这主要得益于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扩招以及金融学教育的蓬勃发展。但是,在专业技术职称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尽占到了全部从业人员的6.34%,70%以上都是初级技术人才。
1、银行业
银行业从业人员中男性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为47.61%,全体从业人员中有奖金50%的员工受过高等教育,初级管理人员占到管理人员总数的70.63%。银行业的从业人员呈现年轻化的特点,40岁以下的人员占总人数的83.61%;文化层次分布较为均匀,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大,管理层人员分布呈金字塔形状。
近年来,银行机构内部人员流出现象逐年上升,大部分流出人员为普通员工,拥有高学历、年龄40岁以下,流入同业的较多。主要原因:一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银行间相互“挖角”;二是银行待遇不高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分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三是银行实行问责制度压力使得少数员工被动离职。
4、关注各行业金融监管部门中人才需求。驻深金融监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金融市场,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合法合规运作等,日常监管任务繁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监管部门收入增长困难,干部的住房问题得不到解决,对人才队伍的吸引力不断降低。建议请市政府关注驻深金融监管部门人才状况,在住房、周转房、子女入托、入学、干部收入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对各类金融机构出台中长期激励机制给予支持
股权激励作为解决公司高管人员利益、股东利益及上市公司价值之间一致性问题的有效办法,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一环,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如能有效地实施此激励制度,将能够使经理人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经济特区如能在股权激励制度上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将大大提升经济特区对金融行业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四)改善经济特区居住生活环境
目前的人才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气候、区位、政策、待遇等方面的比拼,而是各方面的综合较量,其中生活质量、幸福感、成就感等因素对人才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特区应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加大对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文化、交通等公共资源投入力度,提升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提高经济特区市民的幸福指数,为落户经济特区的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