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精选29篇)

发布时间: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精选29篇)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1

美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感、辅助道德、增长智能、促劳创美的功能,它对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调查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探索中小学美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唤起广大教育行政工作者和学校领导、教师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意识,促进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展。

近年来,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育虽然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地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要求,特别是21世纪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对老子山地区中小学现存美术综合能力(生活、学习、技能等)和经过学习达到的平均能力,作必要的调查;以利于掌握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达到能力要求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展,这是本调查的另一个目的。

老子山镇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地处淮河与洪泽湖交汇处,系大别山山脉,洪泽湖之源,上接江、淮,下连沂、泗诸水,为苏、鲁、豫、皖水上交通枢纽。宁连、宁徐一级公路临镇而过,“十老”公路贯穿镇区,水陆交通便捷。老子山是洪泽湖西南岸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古老、风光秀丽的水乡小镇,面积3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90%,是江苏省百家名镇之一,总人口1.6万人镇区面积4.8平方公里,镇辖1个居委会(老子山);8个村委会(新淮、张嘴、安淮、长山、龟山、洪明、刘嘴、新滩),总人口1.6万人,其中渔民约占60%,分布定居在湖区60多个滩头。XX年8月底我在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教学以来,对这里的美术教育进行了一番调查。希望从中了解本地区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找到适合本地特色的美术教育,优化美术教育的结构体质,完善本地地区的素质教育。

根据此次调查的性质和目的,我制定了以下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农村学生对美术的了解、看法,以及学生对美术综合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参与情况。确定10个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美术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答题。

2、统计法:用美术教学环境(资源)现状调查统计表、美术课堂教学情况调查统计表和学生拥有画具情况调查表,对本地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资源进行统计。

3、抽样调查法和统计形式:在小学四(2)班47人里取47人,填写调查问卷,按百分比统计。

调查问卷统计及结果分析

调查调查项目:

①你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美术学习吗?

a接触过100%b没有接触过0%

②你喜欢上美术课吗?

a非常喜欢95%b喜欢2%c不喜欢3%

③你有时也会不喜欢上美术课,原因是什么?a没有绘画工具42%b觉得自己不会画50%c不喜欢画画5%d其他3%

④你有哪些绘画体验呢?

a油棒画2%b简笔画57%c彩铅笔画18%d没有画过画8%e其他15%

⑤你喜欢上哪种类型的美术课?

a喜欢上手工课23%b喜欢上欣赏课9%c喜欢上绘画课57%d喜欢上综合创作课的21%

⑥你认为美术学科重要吗?a认为美术学科是重要74%b认为美术课可上可不上的14%c认为上美术课就是玩玩的12%

⑦你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美术比赛或者经常参与班内的设计制作吗?

a能参与学校美术活动的14%b能参与布置教室等美术活动的13%d不参与美术活动73%

⑧你的家长支持你学习美术吗?

a支持57%b不管43%c反对0%

⑨上美术课之前,你能将学习用具准备好吗?a总能充分准备28%b一般能准备37%c从不准备35%⑩你希望美术课多上哪方面的内容?

a课本上的内容28%b希望增加自己熟悉的本地乡土美术36%c专业素描、色彩知识36%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喜欢上美术课的,在学校的一些美术活动中也有很大一部表示希望参与。但由于受相应美术技能,学校学习环境的限制,以及长时间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部分家长的不支持,导致了学生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正确的把握,从而在美术学习上的积极性,与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在学校组织的美术活动中只有少数的人能积极参加。家长的非理性抉择等等都影响到了美术教育的正常发展。

通过对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的美术教学资源的统计,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有2个美术准备室,2个画室,其中一个美术准备室有台电脑和桌子,但没有彩色打印机,但该美术室和其他准备室没有座椅板凳,美术器材缺石膏像、挂图、等常用工具,可以说就只有4间空教室。学生拥有绘画工具的不到30%,拥有美术课外书的几乎没有,只看到几本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临摹书,专业的美术教师只有3人,其他均为兼职美术代课老师,根据我自己的任课情况,一个美术教师最多课带2个年级,每个年级3个班的课,算起来还缺2个美术专业老师。画室没有座椅板凳,学生不能画室上美术课。所有的美术课都在教室上课。学生只能画画和欣赏,,像设计、版画、泥塑、综合游戏等等课程都没有开设,教师偶尔会给学生上一节手工课,主要以叠纸为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单一,学校图书馆有关美术专业的书籍几乎没有,只有几本关于高考素描、水粉、速写、设计的小书,还有2本现代青年油画书,但这几本书对学生和老师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对中小学生更有益的是应该是中外美术史,艺术欣赏,世界名画,中国名画,民间艺术,手工制作,少儿素描、水粉、速写、设计等,应该符合儿童、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书。校外文具店只有卖图画本和水彩笔,像专业的素描纸、2b铅笔、画板、水粉等专业工具没有,整个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都是如此,没有很好的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里的学校根本不重视美术教育,只重视文化课成绩。美术的开课质量并不高。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学生个人拥有画具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家长也不太支持。

主要原因:

首先,应试教育的阴影,湖区落后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条件的影响。

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步伐中,地处苏北的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因交通闭塞,教育资源落后等一切因素,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无法向大城市哪样快速适应。湖区教育条件差,要想和城里的学生竞争大学,他们只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统考科目。从而忽视了素质教育的根本。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彻底改更新观念,尽早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才能推进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

其次,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没能与教育现代化同步发展。美术教育的软件建设仍较为薄弱,美术教育改革还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教育观念滞后,大多数教师还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潜能、培养现代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是整个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刻板,仍停留在以教师为轴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模仿为主要形式的状态。而以学生为中心,也是公开课才偶尔一用的“招待法”。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良好的`个性的形成,审美情趣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发展。

第三,美术教师素质不能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从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美术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是①了解现代教育理论和美术教育改革信息少,教育科研能力较弱;②在思想上较大程度满足现状,缺少改革创新精神;③对中学美术教育规律探索不够,课堂教学水平一般;④美术功底较浅,不能做到一专多能,辅导学生开展综合性美术活动有一定的困难。美术教师的素质问题是影响洪泽县老子山镇九年制学校中学生美术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问题。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调查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根据调查的情况,针对现状,特提出如下的对策:

1、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推进美术课程改革的进程。美术教育的改革包括硬件及软件改革两大部分,从硬件上来说,一定要把美术教育设施、器械列入教育现代化条件装备系列,配套到位、管好、用好、充分发挥其效益。从软件上来说,要按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

2、要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建设。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学校领导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有的归入年级组、有的归入音体美组,美术教师的教学交流活动几乎没有,都是各自为政,使他们的教学处于闭塞与被动之中,缺乏积极性。培训中可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要加强美术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鼓励他们参与教育科研,努力掌握中学美术教育规律,促进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要组织美术教师开展美术基本功训练,引导他们钻研业务,严格训练,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使他们早日适应美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因地制宜,挖掘本地乡土美术资源,促进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质量,仅依靠教教材、学教材,那是远远不够的,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如何挖掘新课程美术的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美术课的教学实效。农村的美术教学,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来,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即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野外写生、萝卜雕刻、稻梗手工艺术、家乡建筑、变废为宝的综合实践等。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2

农村产权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林业产权、水利产权等等。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和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前提和核心,能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将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湖南省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辖2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5个农林场、958个行政村(居委会),共有人口105万人,其中乡村(含农村集镇)人口90万人;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22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53万多亩。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相关调研要求,该县于20xx年8月中旬针对全县农村产权交易改革总体情况开展了综合调研。

一、XX县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及改革成效

(一)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政策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各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对于制止耕地抛荒,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xx年以来,XX县基本上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换证工作,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规范土地流转交易打下了基础。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推进,XX县土地流转呈现速度加快、规模扩大的良好态势。去年该县农村耕地流转面积达22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2%,并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集体经济带动型、种养能手带动型和社会资本带动型等多类流转典型。

(二)关于林业产权改革。从1986年开始,XX县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开始购买或承包集体所有的“四荒”地;特别是1990年前后,由于果品价格较高,政府针对拍卖、承包“四荒”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林成为当时林业生产的主流,联户、大户纷纷承包“四荒”地种树栽果,以拍卖制、大户承包发展经济林为标志的林权交易得到较快发展。该县于20xx年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xx年全面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确立了集体山林的经营主体,明晰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了经营权,落实了处置权,保障了收益权,激发了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使森林资源的潜力得到释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该县林地流转逐渐规范,林权交易愈加频繁,以家庭承包、大户承包、股份制为主要经营形式的林权交易步入快速发展新时期。通过林权交易,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盘活了林地和“四荒”地资源,提高了林业管理水平,促进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也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三)关于小型水利产权改革。XX县拥有各类小型水利工程7.4万处,其中小型水库218座、小型河坝167座、山平塘7.33万口。这些工程大多兴建于六、七十年代,经过多年运行,病险加剧,效益衰减。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不清晰、管护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不到位的问题非常突出。1999年,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出台了《XX县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调动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深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改革面达到了90%以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深化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了管理体制,活化了运行机制,充分挖掘了水利工程潜力,盘活了水利存量资产,拓展了水利投资渠道,减轻了政府负担。工程的防洪灌溉效益逐步恢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近两年来,通过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全县共转让8600口山塘和82座小型水库的经营权,置换资金6300万元,促进了工程运行机制的良性循环。这几年该县实施的山平塘清淤扩容项目,其中群众自筹资金大部分是通过山塘经营权置换得来的。

(四)关于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制度。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房屋产权产易日益频繁。历年来,XX县农村办理交易过户手续达2300多户,其中以白水镇和黎家坪镇居多。但是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农村房屋交易办理过户手续资料不全。由于没有法律和政策支持,目前还不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进行交易。但实际上,县国土局在办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业务时,存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和转让等情况。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和《继承法》第三条的规定,本着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原则和标准,该县允许农村居民继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根据“房随地走”或“地随房走”的原则,在房屋产权发生转移时土地使用权一并转移。根据《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非农户口人员不能享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因此,因读书、招工、招干、参军等情况而户口“农转非”的人员不能继承和享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二、XX县农村产权交易的特点

(一)产权交易形式呈现多样化。当前,XX县农村产权交易形式多样,主要有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等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原先主要是代耕代种、互换、转让的'形式,目前发展为包括委托转包、租赁和入股等多种形式,其中代耕代种占52%,租赁占12%,转包占21%,互换占7%,转让占3%,入股占1%,其他形式占4%。土地流转对象也趋于多元化,从最初在本村农户之间流转逐步流向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业大户和城镇居民等对象。通过土地流转,全县承包稻田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300余户,共承包稻田2.78万亩;承包稻田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51户;承包稻田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18户;特别是种粮面积达千亩以上的大户有2户,即大忠桥镇邓东胜和浙江老板项兆旺,其中项兆旺在三口塘镇租种稻田面积达2300亩。林权交易主要形式有承包、拍卖、抵押、股份合作、租赁等,交易双方多以签订协议的方式转让。如湖北凯迪公司通过租赁的方式从该县流转大量林地从事生物能源开发;八宝油茶专业合作社以与群众股份合作的形式,集中林地发展油茶产业;造林大户刘和平以承包的方式在文明铺镇同德堂等村流转近万亩林地打造油茶和速丰林基地。香港老板施长城在三口塘、大忠桥、观音滩等三镇16个村流转林地1.1万亩,高标准规模种植良种油茶6500亩,成立湖南唐家山油茶开发有限公司,20xx年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造林大户李勇等人在八宝镇流转山林5000多亩,年均新造油茶1000亩以上;造林大户于忠良近2年来在观音滩、大忠桥等镇流转林地20xx多亩,打造速丰林基地。公司和大户挑起了全县造林绿化的大梁,成为生态建设生力军。农村水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放开使用权,搞好经营权,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了滚动发展。例如20xx年文明铺镇净龙庵村采取互利互惠的办法,利用出租山塘给老板养鱼30年的条件,吸引老板投资70万元兴建了3口蓄水6万方的骨干塘,实现了水利与养殖双赢。新建水利工程所有权主体可以自主选择承包等方式管理,如去年该县实施的小农水重点县工程产权全部移交给了双牌灌区三口塘农民用水协会。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3

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石,社区党建工作是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xx年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党委换届后,社区党委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务实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区党建工作中,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平台,切实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作用,广泛开展社区居民自治,不断提升社区党建的党员和居民参与度。现将开展党员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党员队伍建设整体情况

1、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党委不断健全完善社区党委委员分工负责制、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党建协调分会工作制度、社区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工作制度、社区党组织学习制度、社区三会一课工作制度、社区在职党员活动登记和反馈工作制度、社区党员评优表彰激励机制、社区党组织议事规则。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贯彻落实,使社区党建工作,党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社区党委每月15日分支部举办社区党员教育培训活动,每次活动立足社区实际,立足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挖潜力、强动力、重实践,努力增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加强党组织和党员的自身建设,在活动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社区党员和党组织建设。在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上推出新举措,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社区发展思路工作部署,重大决策执行等事先征求党员意见建议,增强了党员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2、发挥党员在推动社区、非公企业和谐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后,社区党委组织召开了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在会议上,社区党委明确提出了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在荣誉面前要退一步,在困难面前要上一步,在利益面前要让一步;思想上要讲境界,工作上要讲服务,关键时刻讲奉献,并制定了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工作人员守责。

社区党委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创办了社区健康加油站,健康加油站下设调解组、心健服务组、活动策划组及评估组,发动社区力量,定期和家属沟通,开展老年人的心健服务。同时,举办棋牌、唱歌等社区娱乐活动,丰富社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社区组建了帮帮团助老志愿者服务队,筛选特困、高龄、空巢、有需求紧迫的30位老年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安排社区党员志愿者为之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和服务需求。同时按照不同需求组织各年龄段老年人活动,提倡老年人互帮互助,以外出结伴、在家结对形式,降低老年人独处风险。

社区党委以六心活动为服务载体,通过组织动员、宣传教育,引导启发等形式,使广大社区党员、居民群众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六心活动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政策安民心。社区党委、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对法律法规,惠民政策进行宣传和咨询活动。二是转变作风亲民心。社区党委、居委会深入辖区单位、居民群众中开展走访调研,了解居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及时改进工作作风,改变工作方法。社区党委、居委会提出了以四零服务暖民心,以六小政务改作风。四零服务就是服务群众零距离、社区管理零推诿、为民办事零积压、信访稳定零投诉;六小政务就是从小处想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困难抓起、从小纠纷排起,从小隐患整起,从小节改起。使居民群众进门办事顺畅、出门心情舒畅,增强社区干部的亲和力。三是文体活动聚民心。通过社区文化活动提升社区的向心力、凝聚力。四是廉政建设赢民心。在社区不断深化廉政教育活动,及时将社区的党务、居务、政务向社区党员和居民公开。五是解难帮困暖民心。社区党委、居委会有针对性的面向社区各类群体,力求活动从形式到内容更加丰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六是办好实事顺民心。社区党委、居委会组织全体社区党员、社区干部认真学习、带头实践,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下功夫。

3、创新党员管理模式,完善对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社区党委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理顺管理关系,发挥优势,实现社区和辖区单位共驻共建。与审美造型西花市店、东城第二消防支队花市中队、西花市翰皇擦鞋店、新景社区卫生服务站、普仁医院等单位多次开展了便民、利民、惠民、文化等多种活动,为社区党员、居民服务,有效提升了社区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如组织审美造型西花市店美容美发学雷锋小组每月义务为社区老年人理发;组织东城第二消防支队花市中队与社区3户纯老年人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定期进行走访、慰问;组织新景社区卫生服务站、普仁医院、同仁堂崇文门药店开展健康大课堂、义诊等活动,即调动了辖区单位的积极性,增强了辖区单位共建意识,同时又切实解决了社区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

在实际工作中,针对社区党员构成的实际情况,社区党委对社区党员开展三知三心服务。即对社区党员做到知思想、知去向、知现状。及时开展组织活动,使党员思想安心;及时解决各类难题,使党员生活顺心;及时发挥党员作用,使党员工作真心。真正形成社区党委和社区党员一起共商社区事务、共抓社区服务、共育社区文化、共管社区稳定、共创精神文明的生动局面。

4、在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养,科学合理发展党员,疏通党员队伍出口,确保党员队伍纯洁性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自20xx年社区党委换届以来,社区党委为两名社区预备党员进行了转正大会,有2名同志经提名、考察为入党积极分子,有4名同志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社区党委定期与6名同志进行面对面的思想沟通、交流,了解她们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指出不足之处,6名同志每季度能够按时向社区党委递交思想汇报,能够及时与自己的入党介绍人汇报思想认识,社区党委定期召开会议,评议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现实情况表现和思想认知情况,确保社区党员的合理发展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5、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完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方面的有效做法和成效

社区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不断壮大社区党建力量,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参与作用。一是建立民情收集制度。通过社区支部书记日常服务,了解居民需求,广泛听取党员意见,收集合理化建议,做到党员需求有答复,党员建议有反馈,充分调动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促进社区发展。二是坚持党员议事制度。通过党员议事制度,每月召开党员议事会,实实在在为居民解决困难,得到了社区党员的广泛认可。

二、党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形式

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党委20xx年换届后,社区党委根据党员居住情况划分为3个网格党支部,现有社区党员176人,其中女性党员81人,占党员总数的46%;男性党员95人,占党员总数的54%。其中65岁以上党员169人,占党员总数的96%,35岁以下党员4人,占党员总数的0.2%,80岁以上党员19人,占党员总数的10.8%。

社区党员中离退休党员占到了社区党员比例的96%,绝大多数社区党员因为年纪大,身体健康状况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能够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党员人数只占到全体社区党员的56%左右。有的党员认为退休了思想就可以不提高了,甚至有的党员的觉悟还没有普通群众高。为此社区党委提出了以知民情、解民困、化民怨、保民安、聚民心为本届社区党委的工作目标,号召社区全体党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关心社区建设,关心身边的人;带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头倡导社会公德,带头参与社区建设,每个党员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强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社区党建是社区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建承载着社区创建工作的重任。希望在街道工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下协助社区党委把社区服务做深做细,让社区困难党员、群众限度地得到帮扶。

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是回迁社区,社区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社区党员、群众希望可以及时得到解决,但因为形成原因复杂,希望街道工委能够给予大力的指导、协助,支持社区党委的协调,共同把问题一步步的给予解决。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4

调查地点:

调查目的:调查和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让社会各界关注、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查内容: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1、村民的文化娱乐;

2、村里的党政建设;

3、村民的收入和消费;

4、新农村建设情况。

调查范围:该村15岁以上村民。

调查途径:随机调查,以实地走访调查为主;

调查时间:

问卷填写及回收情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雁门关旅游路,距县城约7公里,比较偏僻没有公交车通行。全村国土面积,共五个村民小组,190户,总人口684人,实住人口480人,党员16人,可用耕地面积亩,其中玉米面积面亩,20__年玉米产量达到3100吨。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万元,人平纯收入实现元。村级公路硬化累计达到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该村地域宽阔,有平原、山坡,可开发的潜力很大,林地面积地多亩,养猪、养羊、养牛的条件得天独厚。20__年生猪出栏头。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所谓“新农村”包括几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一)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1、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基本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

2、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3、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4、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农民劳动力素质较低,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耕种较低,且对新技术缺乏认识,阻碍了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同时农民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普遍存在,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对进一步开展农业产业积极性不高。

4、农产品的加工还处于原始的阶段,对农产品的精加工较少,因而对农产品在科技的含量及对外竞争力是严重的阻碍。

5、在调查中85%的村民对国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不了解的态度。

三、村民的收入和消费

通过村书记以及对部分村民的询问,本村60%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种植玉米及其它家产品。38%的村民农闲时节到附近的工厂做工。村民的主要消费是学生,35到55岁的村民一年的大部分收入用来支付学生的各项费用。有的家庭一年收入根本不够支出。

四、村民的文化娱乐

村内没的专门的娱乐场所,也没有可供休闲的场所,村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通过这次调查以下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2、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级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培训一次;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党校、农函大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自学制度、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村级干部的重要依据,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四是教育党员干部争做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文明素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3、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

4、加强对农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政策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大农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加致富的本领,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法制的建设,供他们能够到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5、增加农村的娱乐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场所。

6、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以解决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我们作为大学生村干部应该加大对新农村政策的了解和“三农”的认识,政府、给予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支持,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各种优势,为农村干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做出贡献。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5

目前,医疗救助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频发,“看病难,看病贵”是老百姓不愿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的沉重话题。本次调研以家庭为单位,选取某镇(街道)得过大病的93户农村家庭,其中低保户47户、一般户46户,作为调查对象,发放医疗救助调查问卷,以了解农村家庭的医疗救助现状以及对医疗救助的满意度,从而提出一些对改善农村医疗救助现状可行性的对策及建议。

一、农村家庭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发展情况

医疗救助是指政府通过提供财务、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以及社会通过各种慈善行为,对贫困人群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群,或者因支付数额庞大的医疗费用而陷入困境的人群,实施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卫生服务,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改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是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作用体现在缓解患有重特大疾病的贫困人群的疾病负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概率。

农民一直是我们这个国家人数最多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事关老百姓生命、生存、生计、生活的民生链条上,健康和生命的保障,是当下民生改善最根本、最迫切的需求。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的普适愿望,大病救助又直接决定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感受,因此许多人将大病救助称作:为群众撑起“幸福伞”。几年前,“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成为人们形容三农问题最流行的写照。可是,如果这些农民患了大病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这是我国许多中低收入人群面临大病来袭时的真实写照。不时发生的大病患者极端案例向我国医疗保障水平发出考问。

新医改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保、民政医疗救助、慈善大病救助等制度互补,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就医经济负担。但是已有研究表明,要真正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依然困难重重,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差距大;多头管理、体制不顺;困难家庭医疗救助需求大;医疗费用高、医疗负担重;医疗救助比例较低、额度较小;就医距离较远,花费时间长;就医渠道主要是私人诊所或社区、乡村卫生服务站。

二、农村家庭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调查结果

1、农村家庭医疗救助基本情况

选取大病家庭93户,家庭平均人口3人,其中低保户47户、一般户46户。

调查结果显示:所抽取的大病家庭100%购买农村合作医疗;家庭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占17.2%;家庭有子女上学的占30.1%;家庭主劳力健在的73.1%;家庭主要成员有劳动力的占63.4%;家庭支持城乡居民一体化占97.8%;家庭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占66.7%;患病时去诊所占46.2%、患病时去医院占53.8%;家庭收入能够承受治病费用占5.4%、能承受一部分占48.4%、不能承受占46.2%;患病时就医方便占29.0%、一般占49.5%、不方便占21.5%;家庭成员享受慈善救助经常占14%、偶尔占50.5%、从不占35.5%;家庭成员接受政府组织的就业推荐经常占16.1%、偶尔占51.6%、从不占32.3%。

2、农村家庭对医疗救助的满意度

3、农村家庭的健康意识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成员每年进行常规体检经常占33.3%、偶尔占51.6%、从不占15.1%;家庭成员参加锻炼经常占24.7%、一般占54.8%、从不占20.5%;家庭成员观看或参加健康知识讲座经常占19.4%、偶尔占60.2%、从不占20.4%;家庭成员注意健康饮食非常注意占17.2%、注意占43.0%、一般占35.5%、不注意占4.3%、非常不注意0.0%;家庭成员注意调整不好的心情非常注意占2.2%、注意占47.3%、一般占41.9%、不注意占8.6%,非常不注意0.0%。

三、改善农村家庭医疗救助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家庭实现了全覆盖购买农村合作医疗,现有的医疗救助对缓解家庭贫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超过一半的家庭对现有的医疗救助以及报销的及时性表示满意,但仍然有66.7%的家庭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要想进一步改善农村家庭医疗救助的现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完善医疗救助体制

目前,以基本医保为主体、以医疗救助和补充保险为辅助的大病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并为大多数人的大病费用提供了较好保障。然而,现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也存在较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基本医保责任过大、不堪重负,而医疗救助和补充保险又非常弱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托底、补充作用。究其原因,一是自付水平过高;二是医疗救助制度的覆盖人群较窄和救助标准偏低。因此应逐步取消直接救助中的起付线和封顶线,并将大病门诊自付费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

在现有的社会救助制度中,医疗救助制度处于附属的地位,它是以收入和补救为核心而不是以发展为核心设计的,这种收入维持型政策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只能部分满足困难家庭的基本生存需求,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困难家庭摆脱贫困。应逐步改变医疗救助政策仅仅是一种支出的传统看法,把医疗救助及相关社会救助视为一种社会投资行为,消除资格排斥,扩大救助范围,着眼于满足目标群体的有效性需求和发展性生计,遏制贫困状况的固化和代际传递,提高其生活质量。

2、建立医疗困难群体服务平台,为救助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

医疗救助属于“低保”制度的配套措施,处于补充性的从属或边缘地位。在这种思路下,医疗救助制度成为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目的而出台的辅助性措施,是一种“打补丁”或“摊大饼”似的不断扩张外延的状态,以修补现有社会救助政策中存在的缺陷,因此产生数量庞大的医疗救助边缘群体。因此建议医疗救助应将数量庞大的医疗救助边缘群体纳入进来,建立医疗困难群体服务平台,为救助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大病救助即时结算或同步结算,大病患者在出院时只支付自己应该承担的费用。

3、加强疾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帮助城乡困难家庭改善身体素质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家庭疾病预防意识和健身意识淡薄。由于经济条件、居住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困难家庭接触疾病知识、卫生信息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建议通过居委会工作人员、专业社工组织以及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新媒体、网络等传媒的力量,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出行等活动对城乡困难家庭定期进行卫生和疾病知识宣传及普及,帮助他们掌握更多预防疾病的知识,同时加大健身设施的建设,提升他们的健康质量。

4、完善慈善救助机制,建立慈善医院

本研究调查显示,经常接受慈善救助的家庭仅占14%,这与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不相称。慈善事业被视为社会的“第三次分配”,能够弥补政府的投入不足,同时尽可能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实施救助,近而促进医疗卫生的公平性,有利于“病有所医”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以及慈善事业募集资金能力的显著增强,政府与慈善医疗救助之间存在制度互补的动态关系。社会慈善应随着国家和地区基本保障程度的提高而灵活调整救助内容;补缺政府救助的覆盖“盲区”,充分体现政府救助为主体、社会慈善为补充,功能互补、有效的衔接模式,从而有效提高贫困人口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因此应加快完善慈善救助机制,建立慈善医院,加大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衔接,加强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基本医保缺乏资源整合。

5、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对享受过医疗救助依然困难的都实行二次救助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97.8%的农村家庭支持城乡居民一体化。大病治疗一花就是几十万元,二次补偿这点钱,解决不了因穷弃医、因病返贫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应加快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建立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对重大疾病患者实行特殊救助,医疗保险报销、民政大病救助后,余下符合政策报销的医药费用,按100%的比例进行二次救助补偿。

6、健全医疗救助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促进医疗救助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7.6%的农村家庭对医疗监管表示满意,健全医疗救助的监督与评估机制迫在眉睫。首先要强化监督机制,特别是增强作为医疗救助直接受益者―农村困难家庭的监督意识;其次要强化评估机制,可以由官员和学者共同组成专家组定期对医疗救助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系列评价指标,通过对受助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科学、有序的评估医疗救助实施效果,提出相应的意见措施;最后要加强医疗救助服务问责管理,在“谁应负责、对谁负责和负责什么”三个维度上要有清晰的问责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受助对象的满意度,更好地为城乡困难家庭服务。

7、加大人力和财力投资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成员经常接受政府组织的就业推荐仅占16.1%。投资人力资本是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重点,不仅会增加家庭自我复苏的能力,而且会使外在的帮助事半功倍。另外,随着医疗救助制度的操作规程日趋严格化、具体化、复杂化、繁琐化,应增强民政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家庭患病时去诊所就医占46.2%,患病时就医方便仅占29.0%,因此应加大对农村私人诊所的财力投资,增加农村私人诊所的建设,改善私人诊所的硬件设施。

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重特大疾病已成为我国农村困难家庭解决了生存问题后的头号“敌人”,因贫致病、因病返贫形成了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农村困难家庭生活水准急剧下降,陷入了更严重的贫困状态。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特别是建立医疗救助制度,是对农村困难家庭的有效保护,也是遏制贫困蔓延的必要手段,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6

摘要:

20__年7月,我们迎来了大学里的第一个暑假。如何利用好暑假,也是我们大学生的必修课。因此,我们土木工程系利用了短学期组织了实践活动,我们土木0801第二小分队的活动名为“农村住房调查”,意在让同学们通过收集资料,对农村住房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未来专业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切身的体验。

我的家乡是浙江省丽水市,本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浙闽两省的结合处,经济发展相对于浙江省的其他市要有所靠后,但是丽水是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的天然大氧吧,是个修身养息的好去处。

此次调查,是我单独进行的,观察了丽水市莲都区近郊的黄泥敦村,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了该村的大体住房状况以及环境、生活状况。

关键词:

实践农村住房环境卫生生活条件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专业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今年,土木系领导组织安排我们土木专业的大一学生进行农村住房调查的暑期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农村住房有所了解,对未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所帮助。紧密结合土木专业的同时,更让同学们对农村建筑,建设新农村等有所关注。通过对农民进行问卷调查,锻炼了同学们的交流能力,又使广大学生加深了对社会、农村、群众的了解。

一、农村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丽水市莲都区东郊的火车站附近。据该村村民介绍,进入90年代后,交通便利多了,近郊的农村随着市区的发展也渐渐的发展起来,村民许多都去了市区打工赚钱,农产品的销量也逐渐好起来,一些村民将祖先那留传下的土房子拆除,建起来新房。先富带动后富,一些发家致富的村民调动了其他村民,开始种植越来越多的水果蔬菜,越来越多的人到城里工作。村里的人们渐渐都富裕了,土房子越来越少,取代它的是一幢幢崭新的楼房。而今,绝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舒适的房子,但是还是有很少一部分村民存在住房困难的问题。

二、房屋状况

走进村落,首先观察到房屋分布非常整齐,主干道两边各分部房屋,户与户之间的前后间隔大约为5~7米。每户人家的房子都是三层楼的,很少看见有两层的住户。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一般农村一户人家都是4口人,有的孩子多的也有5、6个人住一户的。

据了解,该村大部分房屋是建于大约20年前的,由于那时候物价并不是很高,所以200㎡以上的房屋造价也不过是17000元到20000元之间,一些装修材料好的也就20000多。那时建成的房屋都是经过设计的,有的村民说设

计过的房子住起来安心且舒服,的确如此,有几户人家连顶层漏水都罕见。70%的住户的住房是全屋装修的,他们住房的外墙大多数用的是瓷砖,但是也有少数是马赛克和瓷砖同时使用,还有及少数是用砖。另外30%的住户外墙并没有经过特殊的装修,只是用水泥。

大部分的住户卫生间和室内地板均用瓷砖,根据他们所说的,瓷砖清洁起来比较方便,而且价格也不是很高,但也有一小部分的住户用的是水泥地。过去,他们在修建的过程中,房屋楼板材料均用预制板,且房屋层高大多数用户都设计为3.2m,每家每户都拥有两个或者三个厕所,方便家庭成员的使用。

三、农村居住的环境

“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这是走进黄泥敦村的第一印象,经过走访调查,发现村民处理垃圾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20__年以来,该村进行垃圾集中处理,要求村民将生活垃圾倒在垃圾桶里。但那时很多人不习惯用垃圾桶,他们习惯于将垃圾倾倒在自留地或是河边,有的村民甚至把垃圾扫到路上。为此,该村按照热爱家乡、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文明诚信、创业致富、家邻和睦、生态绿化、勤俭节约、乐于奉献、卫生整洁十项要求,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并将村民中存在的陋习搬上广播进行曝光,让村民在收听中提高文明意识,改变村民的思想,渐渐地,垃圾桶里满起来了。垃圾桶越来越满,带来的是村庄变得干净而整洁了。以前的黄泥敦,被形容为“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村民卫生意识极差,垃圾到处扔,污水随地流,村庄环境极为恶劣。而今,黄泥敦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道路两边整齐有序,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眼下,“干净整洁”已成为黄泥敦村民心目中衡量家庭文明的标准之一。

四、关于新农村建设

据新华社国家环保总局20__年10月26日发布《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提出我国将在20__年初步解决并改善农村环境问题。

《行动计划》说,我国将在20__年初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农村地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饮用水环境得到改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新增一批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展开,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我市坚持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政府制定住房规划和政策,搞好土地合理供应、集约利用和管理,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过市场调节解决,坚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促进房产业的持续发展。健全廉租房制度,加快廉租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型普通商品房供应,建立多渠道投资融资机制,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加强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和管理,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由此可见,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各个部门,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所以我认为,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原有的方针政策,总结经验、纠正不足,除此之外,我想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方面,一定要继续提高农村办学质量,努力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在医疗方面,相关部门应多组织村民,居民体检,开展传染病的宣传防治工作;

3.在收入方面,需要为百姓提供多方面的收入渠道,特别是需要扩大农产品市场,为农民增收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也为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一定作用。

4.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坚持实行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空间”,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要更加重视、强化这项工作。

5.在住房方面,要尽快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困难问题,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使危房住户尽快新搬入新建住宅。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抓紧建立科学,合理的住房保障体系。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产业发展上要有长期考虑,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开展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职能部门上下联动的方式,共同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都市快报》、丽水信息港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7

刘家场镇位于武陵东延余脉,是两省三地五县的交界点。全镇国土面积292平方公里,人口8.5万。近年来,刘家场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始终抓住农民稳定增收这一核心,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期间,我镇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大幅提升、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一、现状与特点

1、农林牧全面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我镇处于山区、丘陵、平原结合地带,全镇拥有山林面积27万亩,而耕地面积仅33708亩,且大部分耕地属挂坡地,非常贫瘠,无法推广机械化规模种植,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20xx年,我镇水果产量仅2963吨,出栏生猪仅5.99万头,山羊1.27万只,出笼家禽15.34万只。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镇从发展多种经营到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产业分割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发展,农业生产正在加快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粮食、水果、牲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20xx年,水果产量1.1万吨,生猪出栏12.58万头,山羊4.7万只,出笼家禽57.5万羽。分别是20xx年的3.8倍、2倍、3.7倍、3.8倍。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村面貌显著改善。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以治水兴镇为重点,在全镇组织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农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目前,全镇有小型水库1座,各类堰塘990处,总储水量300万立方,灌溉面积1.1万亩。建成水窖830个,水池730个,蓄水总量达268万立方。建成集中供水点三处,日供水规模达980立方。坚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两大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达54%。全镇26个村居建成通村公路总里程200公里,实现通村公路全覆盖。

3、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兴起,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山区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镇生猪饲养达到18.37万头,出栏12.58万头,能繁母猪饲养达5400头。土鸡养殖达82.9万羽,出笼57.5万羽,存笼25.4万羽。山羊饲养达到7万只,出栏4.7万只。在此基础上,突出山区特色,引导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的养蜂、食用菌、花卉苗木、高山蔬菜、干果山货等产业,力争形成特色规模。新成立了15家专业合作社,涵盖了畜牧、柑桔、食用菌等十个方面的农业产业,兴民畜牧、喜洋洋等合作社已成为带领山区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镇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有18个,其中三堰淌、河田坪、官渡坪已达30万元以上。

4、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扶贫攻坚进程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覆盖,”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的经济状况、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从20xx年到20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情收入由2849元提高到6780元,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农村居民享受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深入实施镇村一体化战略,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较”十五”期间增长一倍多。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平方公里,控规编制面积达10平方公里,基本完成了中心城区和重点开发建设片区的控规全覆盖。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商住楼盘数量、质量逐年提升,居民居住习惯悄然改变。

5、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村民自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委会的自治功能日趋完善,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有了可靠保障;基层干部作风和方式不断转变,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人际关系不断融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矛盾和问题

1、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我镇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刘家场镇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两种三养(种柑橘、种食用菌、养猪、养羊、养鸡)为主的支柱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养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村级债务问题。现在债务大多是集资修路、兴建学校或办企业和借款上缴税费所致。由于村里欠部分农户的钱和部分村民不偿还过去的欠款,因而对村干部的工作和正常收费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开展一事一议和集资兴办公益事业方面困难重重,阻力较大,很难得到实施。可以说,村级债务已成为困扰村干部的一个最头痛的难题,迫切需要国家和省出台相关政策,帮助化解。

3、农业基础实施建设薄弱问题。首先是饮水难问题,刘家场境内多为崇山峻岭,饮水难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特别是桃树片,因受地质灾害影响,泉水回落,稍遇干旱,群众就无水可用.诰赐山、鄢家岗、吴家包等村由于河流遭受污染,群众饮水安全无保障,强烈要求改水。同时各类渠道、堰塘淤塞严重,大约有60%的行政村的沟渠急待疏通。再是交通难问题。这一问题一直是制约着当地农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走访中,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就是通村公路硬化及组级公路养护维修问题。目前全镇共有18.67公里村级主干道要硬化,52公里组级公路要维修。还有用电难问题。由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造成农村普遍电压不稳,电容不够,强烈要求供电部门增压扩容。

4、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5、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由于种田效益低,村里65%的青壮年劳动力均已外出和经商,致使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孩子。据我们统计。我镇有空巢老人2524人,留守儿童1746人。大多数”留守儿童”由隔代老人照顾,祖辈抚养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纵,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孩子们由于在情感和精神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遇到困难不能获得感情支持,出现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容易形成心理问题。老年人得到的家庭照顾明显减少,很多农村老年人没有开展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场所,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

6、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得到覆盖问题。新农村建设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三农”难题,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抉择,非常鼓舞人心,深得民心。凡是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村,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和资金外的扶持,工作如火如茶,成效明显。但是绝大多数村尚处于等待观望和羡慕不已的状态,热切期盼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尽早普惠于广大农村。并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实效。不搞形式,多办打基础,管长远的事。

三、意见和建议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突破。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发展失衡仍然是我们面临的客观现实。因此,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准确把握山区农业家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解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面临的主村问题。为此,根据此次三万活动进村入户的调查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中央、省财政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特别是交通、水利、农机、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在资金分配上要充分考虑县级以下财政和农民自身的配套能力,不能在政策出台时才要求地方财政和农民自身配套,导致县(市)、乡(镇)、村三级”想办事”又”怕办事”;同时要在规划时要考虑”全覆盖”,不能让各地通过”争取”获得,既加重基层负担,又容易滋生和助长腐败。

2、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总体来讲是健全的,作用发挥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变化,村干部的权限和职能减弱,特别是一些贫穷落后的村,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干部待遇低,日常工作难以维持,上面的项目要不来,经济发展谈不上,有的甚至债务缠身,群众不满意,自己没地位,造成一些干部不安心工作,一些干部无所事事,成天应付差事;还有部分农村宗族势力盛行,左右基层政权,影响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因此,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和途径,有计划地注重从回乡青年学生中选择部分优秀学生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加以培养,并适当的吸收一些30岁以下的优秀农村青年加入党组织,以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活力和村级班子的发展后劲。

3、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水利问题。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大多是计划经济年代修建的,由于年久失修,沟渠堰塘淤塞,大部分甚至基本丧失蓄水灌溉能力。今年这次大旱,山区人畜饮水问题已成为最大难题,水稻、玉米根本无法播种。必须加大投入,全力治理”碟子堰”,修复农田水利设施,这是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头等大事。二是交通问题。近年来,政府对通村公路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农村道路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因为国家补贴过低,给村居增添了新的债务。在山区,新修1公里通村公路需建设资金25万元,按政策,新修1公里通村公路国家补贴10万元,差额部分由村居和村民自筹。这对于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些贫困村来说,根本无法解决配套经费,如我镇诰赐山村近年来为兴修公路新增负债30万元,在很多村形成了”路修得越长,村级债务就越大”的恶性循环。三是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农村的环境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生活垃圾污水、化肥农药加上工业污染,使得农村环境迅速恶化,人畜饮用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农村环境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目前我省农村新农合己基本达到全覆盖,新农保才刚刚起步处于试点阶段,要加快推进速度。对新农合要不断提高医疗费报销比例,建立大病医疗救助机制,以解决新农合解决不了的问题,使危重病人病有所医,残疾人残有所养。对新农保要将女性55岁、男性60岁以上老人纳入保险范围。鉴于农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的趋势,建议加大农村福利院的建设力度,争取让更多的”空巢老人”老有所依。

5、对建立”三万”活动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建议。一是要坚持工作组长期驻村制度,不能只开展三个月,要一定三年不变,单位干部可以轮换,使单位干部职工都受到教育,全面掌握群众所思、所困、所恶、所盼,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要做好”三万”活动的平时检查和考核结账工作。要不定期组织抽查,避免有些单位走过场,浮于形式,可以经常组织开展比点观摩活动,让驻村工作组有压力,尽力把工作做好。同时要对三万”活动做好考核结账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对在”三万”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要表彰和提拔。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8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环保系统工作座谈会,目的是贯彻落实全省、全市环保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市委陈俊卿书记、市政府潘东军市长、廖其志副市长的8月13日重要批示精神,了解今年以来各地工作的工作动态,研究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为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基础。同时也是我到任后第一次与县局的主要负责人见个面,大家互相认识认识。从现在起,我们就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希望我们彼此珍惜难得的机缘,多交流、勤联系、常来往,同心戮力,为推动上饶发展升级、绿色崛起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刚才,各县(市)局的负责人分别就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作了介绍,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打算,讲得都很好。罗亮、才彪、国平、黄宇、德云、远洪等局领导就各自分管的工作作了布置、提了要求,我都赞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环保系统坚持“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以生态创建为抓手,围绕重点,积极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全市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态,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优良率为99.41%;地表水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9.18%,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一)建设项目管理日益规范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提高效能。一是放权2项。将危险废物废矿物油物收集经营许可证核发、部分环评审批及验收审批事项下放至县局。二是委托1项。将医疗废物水路运输批准行政审批事项委托至县局。三是提速50%。对保留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由法定时限压缩一半。

全市共对289个项目进行环评审批,同比增长4.7%。对52个项目进行“三同时”验收核准,同比增长7.6%。否决32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

(二)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分3个小组对城区40余台锅炉及1400余家餐饮业进行了摸底调查,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按照市委、市政府“十大整治”活动的要求,我局制定了《上饶市城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整治方案》,对上饶市自来水公司灵溪取水口、大坳水库2个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了专项整治。

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810余人次,检查企业1160余家,其中停产整治27家、取缔关停16家。全市共征收排污费4517万元,完成年度征收计划50.5%。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53件,处罚金额205.5万元。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551件,办结率98.7%。

(三)污染减排工作积极推进

一是制定年度减排计划。根据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减排总体目标,编制了我市《20xx年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二是督促落实重点减排项目。对列入国家、省责任书重点减排项目存在的问题,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建设的通知》,加强督促检查。三是狠抓监测体系建设。完成了一、二季度国控企业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审核率达100%。目前,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和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分别达80%和95%,但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仅为43.35%。

根据环保部核查结果,我市化学需氧量削减1137吨,完成年度计划28.1%;氨氮削减121吨,完成年度计划22.6%;二氧化硫削减848吨,完成年度计划52%;氮氧化物削减2825吨,完成年度计划89.4%,化学需氧量、氨氮未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进度。

(四)生态创建工作稳步开展

继续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推荐恩泉山茶油等5家公司申报为第五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倡导发展绿色经济。组织申报了上饶县五府山镇7个行政村2万余人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饮用水水源保护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请资金600万元。

(五)环境监测工作能力提升

一是加强能力建设。启用上饶市环境监测和环境应急指挥中心,环境执法业务用房大为改善。二是提高环境监测自动水平。投入500万元,加快城区4个空气自动站的升级改造,预计8月底前建成投运,年底前按新标准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完成了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及设备安装工作,且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站已进行调试待验收。

二、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压力巨大

今年是我们全市环保系统面临压力最大的一年。突出表现在:

(一)污染减排形势异常严峻

一是国家减排目标责任书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严重滞后。市本级污水处理厂改扩建西迁、弋阳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未按计划落实尚在建设中,市污水处理厂被环保部挂牌督办。二是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严重偏低。因配套管网不完善,弋阳、德兴、余干、鄱阳、横峰、婺源、铅山、万年、玉山等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达不到设计值的50%,存在被倒扣减排量的.巨大风险,被省环保厅挂牌督办。其中弋阳、鄱阳2座污水处理厂被环保部挂牌督办。三是四项指标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未完成时间进度。四是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及数据传输有效率均较低,上半年仅为45.35%,远低于75%的目标要求。为此,省环保厅对我市及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涉水项目实行环评限批。

特别是日前省环保厅对制约全省污染减排目标完成的25家问题突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曝光,其中我市有9家污水处理厂因没有履行好污水处理责任和义务,被列入曝光名单,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再一次把我们环保部门推到了风口浪尖上。8月12日,市委陈俊卿书记在《信息快报》第14期“《江西日报》反映我市9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效能差”上作出批示:全省25家,上饶占了9家,再一次排列全省后进第一,请其志同志并环保局高度重视,督9家的书记、县长提出解决办法,切实贯彻我市两个发展理念,不让上饶市在环境保护落在全省后面,而是全力争先进。市政府潘东军市长批示:遵照陈书记批示,抓好整改到位。市委、副市长廖其志批示要求:形势严峻、问题突出、责任重大,省减排工作会议后,我们已迅速召集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同志及相关部门进行全面部署,潘市长专门讲话提出要求,正采取多种措施在建设、整改。请市直相关部门、县(市)按照书记、市长批示要求,警醒再警醒,重视再重视,最重要的是落到实际行动上。为迅速贯彻市委陈书记、市政府潘市长、廖副市长的批示精神,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落实生活污水处理厂整改建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认识上再提高、措施上落实、督查上再强化、奖惩上再严格,作为环保部门,我们一定要履行好督查、指导、推动的职能,确保任务完成、目标实现。

(二)局部环境隐患突出

由于一些工业园区规划和项目布局不合理,新建项目没有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尤其是冶炼化工等企业缺乏规划引导,结构性污染严重,污染治理不到位,卫生防护距离达不到要求等,加上环境监管能力有限,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环境隐患较为突出,甚至发生厂群纠纷。近日,弋阳县港口镇数百名村民因环保诉求2次冲击打砸兴旺实业有限公司,导致警民双方多人受伤,警车被砸,企业财产损毁严重。

(三)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一季度,我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较20xx年下降1.5%,主要原因是饶河赵家湾断面曾出现ⅴ类水质。城区空气质量较20xx年下降1.1%,在1月31日曾出现中度污染,主要原因是春节市民燃放烟花爆竹所致,但与前两年环境质量相比,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信江河水质呈下降趋势,英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四)环境信访量位居全省第一

上半年,我市环境信访量居全省第一,环保部“12369”环保举报热线受理的投诉件也列全国第22位,为此,务必要引起大家高度警觉,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尽快把信访量降下来。

三、今年的任务十分繁重,逐项落实

根据全省、全市环保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以及省厅20xx年目标考核方案、《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责任分工等文件要求,需着重抓好总量减排、污染防治、环境执法、生态创建、环保能力、党风廉政建设等6个方面重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振奋精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一项一项去落实,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去破解,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一)总量减排工作上要严守“三条红线”

总体要求是把握国家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设置的“三条红线”,确保完成“五项硬任务”。“三条红线”:一是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指标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二是重点减排项目按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三是监测体系建设运行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五项硬任务”:一是列入国家、省减排目标责任书的9个重点项目必须如期完成;二是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必须完成,进水浓度必须有明显提高;三是45家畜禽养殖场减排设施必须正常运行;四是全年淘汰老旧机动车及黄标车的任务必须确保完成;五是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和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必须确保达到75%、80%和95%。我们环保部门要履职尽责,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推进重点减排项目落实。采取加大跟踪督查、调度力度,实行派员驻厂督办,督促项目所在地和企业,抓紧落实项目资金、人员和责任等,确保重点减排项目在年底前建成投运。

2.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督促列入省环保厅挂牌督办的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面排查管网渗漏点及水量、浓度突变管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网配套建设方案并加快推进,确保在10月底前扭转进水浓度偏低的状况。实行每周通报制度,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对进展缓慢的重点减排项目启动约谈机制,直至区域限批,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3.推进减排监测体系建设与运行。督促国控企业做好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工作,加强自动监测设备监管,确保其正常运行并上传数据。确保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和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必须达到75%、80%和95%的要求。

(二)污染防治工作上要强化管理整治

1.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加强信江河灵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大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开展集中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

2.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城区烟尘控制区污染防治,分解落实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落实“黄标车”限行方案,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强化城区扬尘污染防治,加强城市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监测,配合做好扬尘污染监管。

3.加强土壤污染治理。贯彻实施《上饶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积极稳妥推进重点流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加大对铅蓄电池、冶炼、电镀、重金属加工等涉重行业的检查力度,严防重金属污染事件发生。

(三)环境执法工作要突出专项行动

1.建立完善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推行阳光执法。创新执法模式,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对接,积极开展区域间联合和交叉执法。

2.积极推行环境管理制度。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实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逐步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加大排污费征收工作力度,杜绝“协议收费”和“定额收费”,按年度计划,依法及时足额征收排污费。继续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加强与财政、金融机构的沟通,用好企业征信、绿色信贷、排污收费等经济政策杠杆,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3.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根据市局等11家单位联合印发的《上饶市20xx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开展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和医药制造行业“回头看”;开展重点流域重污染行业水污染专项整治,尤其是做好由环保部门牵头的专项整治工作。一要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检查辖区内建制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是否划定保护区;是否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明显的警示标志和隔离设施;是否制定保护区环境应急预案;保护区范围内是否存在环境风险隐患;保护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是否落实;同时要在汛期、枯水期和重大节假日期间,重点排查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上游及沿江沿河可能影响饮用水水源安全的造纸、酿造、化工、制药、印染、制革、冶炼、电镀、矿山(尾矿库)等行业以及其他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贮存的工业污染源、加油站、储油罐。二要对“三河一湖一库”两岸沿线1公里范围内的污染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所有涉水企业的生产规模、废水排放量、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排放去向、是否达标排放、是否涉及危废转移等情况进行列表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家底明;同时要增加对重点排污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现场执法检查频次,督促企业排污口规范化,安装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确保各类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严查利用渗井(旱井)、渗坑(坑塘)、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废水的违法行为。对不达标企业采取限期治理、停产整治等措施,对整治无效、污染严重的要坚决采取关停措施,全力确保“三河一湖一库”水质安全。三要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建设和运行监管力度。重点检查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泥处理处置情况,严查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放、非法倾倒污泥等违法行为。督促地方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官网建设以及脱氮升级改造。四要加大对危险废物产生、转移的监管,实行规范化管理。五要加强环境应急处置工作,制定重点行业环境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推进环境应急管理规范化。六要加强环境信访,切实维护好群众环境权益,解决好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

(四)生态保护工作要积极作为

1.贯彻落实《上饶市市级生态村考核验收规定(试行)》,继续开展省级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力争新增5个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20个市级生态村,此项工作将列入今年对县(市)经济巡查考核内容。

2.突出重点,加强对鄱阳湖核心区域,信江、饶河源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抓紧编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总体方案。

(五)能力建设工作有新的起色

1.加强队伍建设。各县(市、区)要认真分析环保队伍现状,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加强环保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方案,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不断充实和加强环保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要搞活选人用人机制,吸引和培养环保专业技术人才。要加快干部培养步伐,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和素质,力争环保系统内能出干部、多出干部。

2.抓好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工作。鄱阳、上饶县环保局要加把劲,确保全市业务用房开工率、竣工率达100%。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增添执法仪器设备,加大环境监测、监察和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力度,今年市本级环境监测、监察队伍力争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并完成3个县级环境监察机构,5个县级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快上饶市环境监控中心建设,实现与省联网,对全市国控、省控和市控重点污染源实施在线监控。

3.加强环境宣传工作。做好环保政务信息、绿色创建、环保知识、农村环境保护等宣传教育工作,树立典型,批评和曝光一批污染企业,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动员人们自觉参与保护环境。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加强环保系统网站建设,开通上饶环保局官方微博,通过上饶环保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全面、准确、及时公开环境信息,保障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回应群众关切。落实市委陈俊卿书记指示,配合环保专项行动,今年的4季度在新华社、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上饶日报、上饶电视台做一次大型宣传报道活动,全面宣传和反映我市争当“生态名建设标兵、绿色崛起实践先锋”的行动和成效,扭转我市环保工作在舆论宣传上的被动局面。为此,我们要尽快策划,拿出方案,付诸实施。

(六)党风廉政建设要突出问题整改

1.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根据整改阶段的要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解决环保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正风肃纪,强化作风建设,着力抓好干部职工的教育和管理,坚决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吃拿卡要”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精干高效”的环保干部队伍,不断推进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2.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构建全市环保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不断推进全市环保系统政风、行风、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有关规定,强化制度约束,为全市环保事业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环境。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9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丁聚英镇最偏远、贫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也是我市严重贫困村之一。该村位于武当山南麓,面积30多平方公里,人口稀少,人均收入较低。20__年,村里贫困户数量为54.5%,现在已经下降到45.6%。全村耕地面积877亩,人均耕地0.8亩左右。

有6个村民小组,310户,1086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00多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基本都是60岁以上的患病老人和留守老人。

xx村主导产业为坡耕、小规模家庭农业和农民工,主要从事农民工约500人,占总劳动力的60%以上。20__年,贫困人口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10.6%,占养殖业收入的5.4%,占劳动收入的71%,占其他收入的13%。

二、贫困的主要原因

(1)交通和环境条件差导致贫困

Xx村是丁聚英镇比较偏僻的行政村,距离镇中心较远,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受自然条件、发展空间、区域环境、基础条件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该村工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收入普遍偏低。

(2)缺乏产业支持和集体经济薄弱造成的贫困

xx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经常住在村里的小部分村民基本都是老、弱、病、残的留守人员,大部分从事种植养殖,但平均土地不到0.8亩,90%都是荒山,需要更多的经营投入,但产出较少,几乎没有收入;有的家庭养一只猪,几只鸡,几只羊,但由于交通和信息条件,大多自给自足,无法形成规模,村民没有收入;由于前几年村部成立,村集体欠下近百万外债,难以自保,更谈不上供养村民。

(3)自然灾害造成的贫困和重返贫困

这个村子的农民经济状况很差。如果他们遇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如作物减产、水产养殖瘟疫、家庭成员突然残疾或死亡或其他自然灾害,他们可能会造成贫困或重新陷入贫困。在调查过程中,我了解到杜明山、曹学胜等20多名村民因病或灾而致贫,这类贫困户约占全村的20%。

(4)劳动力不足,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造成贫困的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对于农民来说,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体弱多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成员,他们不仅不会为家庭的收入做出贡献,还会增加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难以摆脱贫困。如果有长期患病或重大疾病的患者,

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赚取收入,医疗费用还很高,有的甚至负债累累。对于这个村的贫困农民来说,生病后往往是小病缠身,大病则耽误。对于那些无法再承受或拖延的疾病,治疗费用已经成为这些农民的沉重负担。这些贫困户被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疾病压垮,没有精力和信心脱贫。

(5)劳动力文化素质差导致贫困

几年前义务教育不免费的时候,这个村很多穷人因为上学距离远,家庭贫困等原因辍学,因为辍学而成为新一代的穷人。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不仅是贫困的结果,也是贫困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差,贫困人口文盲率超过20%,

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不足6年,远低于全镇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家庭经济的发展缺乏规划、技术和管理能力;外出工作只能做一些建筑、采煤等体力工作。,这是一些收入,但与其他人相比,收入差距很大。

(6)贫困户主观扶贫意识差,没有导致贫困的危机感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该村部分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下,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他们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各单位、各部门、各行各业踊跃向贫困户捐款,部分贫困户思想依赖重。甚至有少数人认为,要为他们捐钱捐物,国家要扶持。

三、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促进生态移民的迁移。

20xx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通过多方协调,xx村启动了36名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办法是农民和村民共同建设自己的项目,国家统筹资金,每户补助3万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项优惠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财政支持和享受政策的家庭数量远远不够,导致安置房建设进展滞后。

建议整合多部门项目资金,加大支持力度,

快速深入推进生态移民搬迁。杨家庙子、孙家院、徐家院、白义安、钟灵5个院落高标准建成,全村310名村民全部集中居住,形成“一根线穿五颗珠”的新农村局面,既解决了农民的住房问题,又把院落建成了新农村景区,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加大银河路改造力度

银和路是xx村到集镇的唯一通道,长约15公里,窄、弯、不平,路况较差。虽然今年上半年借助3万次“村村通”活动,对同村路进行了改造,搭建了错车平台,增设了标志,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按照山区二级公路标准,改建银和路,打通丁白路(丁聚营-白杨坪),改造宽3.5米的同村路,促进村内太渡湖、杨家庙子、白义安、李佳原、庐山、黄龙峡等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脱贫

(3)促进旅游业发展

Xx村地广人稀,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本轮精准扶贫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卡建议进一步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实现全绿覆盖,形成青山绿水蓝天的优美环境,为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土地流转,在沟渠、沟谷等平坦地区或斜坡上形成了种苗、花卉、中草药、杂果等种植产业:“春花夏荫、秋果冬绿”实现整体景观、景观生态、生态产业化,既美化了环境,又带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太渡湖、杨家庙子、白义安、李佳原、会稽山、会稽山大峡谷等景点的旅游资源,鼓励农民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垂钓、健身等产业,为农民致富增加另一个渠道。

(4)强化贫困户的“输血”和“造血”功能

"扶贫的关键是帮助人民”。再好的优惠政策,再多的扶持资金,如果贫困户无动于衷,扶贫工作就彻底失败。

对于此类对象,建议按照“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量身定制救助措施,明确责任人、任务、标准、措施、时间节点,做到识别病脉、开好处方、抓好药,提高救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继续推进“金蓝领”工程,为每个贫困家庭培养一两个具有实用技能的劳动者,让他们通过劳动增加收入,摆脱贫困;二是继续推进“5541;工程,“输血”与“造血”并重,鼓励贫困户利用山地农场等优势资源开展种养业,增加收入;三是继续推进收入“四对”帮扶和金融帮扶,解决一部分有能力脱贫的贫困户的融资和办理困难问题,为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扫清障碍。

(5)加大扶贫保护力度

在xx村的众多贫困户中,有一类既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致富途径的穷人。他们无法靠自己脱贫,比如“五保”老人、孤寡老人、残疾病人等。如何对这类对象进行准确的扶贫,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建议加大扶贫保障力度,充分利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等民生政策,为因病致贫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筹集资金,帮助其购买社保,让贫困户有医疗保障,有养老保障意识。负担沉重的贫困家庭,通过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治疗疾病、养老,可以看到脱贫的希望,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10

按照市领导安排,我局组织全市各镇乡对各自辖区内50户以上集中居住点的排水、排污情况进行了排查,排查结束后又安排专人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核实,现将调查、核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各镇乡上报数据,全市50户以上集中居住点共591个:其中有排水系统的497个,无排水系统的94个;有排污系统的80个,无排污系统的511个。全市50户以上集中居住点都存在一定的排水、排污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排水系统

我市农村集中居住点大部分为“5.12”地震后新建,并由发改部门按“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绝大部分集中居住点都有排水系统,在调查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农村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项目的形式完成,所以大部分集中居住点只完成项目内的.排水系统建设,而没有与原有排水系统连通,造成集中点雨水直接排入农田,大雨、暴雨时雨水不能及时输送,导致村民住宅被淹。如镇村2组、镇村5组、镇吉祥村、镇村4组等集中点都只完成了小区内的排水系统,没有与原农灌排水系统连通,雨水直接排入农田。

2、部分农户为节约成本,建房时未抬高室内地坪,甚至部分房屋室内地坪低于室外配套的道路标高;部分集中居住点周围本身就无排水系统,要解决排水问题需新建管线,经费较高;部分集中居住点选址时选择在地势低洼地段,甚至个别集中居住点标高低于四周排水沟标高,雨水无法排放,解决此类排水问题十分困难,如镇村5组1号集中点,该点在二环路旁,平均标高比二环路路面标高低,雨水倒灌现象十分严重,要解决排水问题只能重新沿二环路新建边沟,雨水排入红岩渠,但新建整个边沟长约500米,所需经费较大。

3、部分集中居住点排水系统施工质量较差,现已出现部分沟渠损坏现象;部分沟底未按高程放坡,造成排水沟积水,村民意见较大;部分沟渠截面偏小,设防标准偏低。如金花镇玄郎村集中点就存在因排水系统由多家施工单位完成,出现雨污水管错接,污水倒灌现象;吉祥、凤凰两村存在沟底倒坡,排水系统损坏等问题。

4、集中居住点内排水系统管理不善,普遍存在部分农户在建设入户通道时缩小排水沟断面现象,甚至部分农户担心暴雨雨水进屋,阻塞排水沟。

(二)排污系统

1、大部分农村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是在农户主房建设完成还未修建附属用房时开始实施的,因此造成大部分集中居住点无排污系统。部分镇乡未要求重建农户在修建附属用房时必须修建沼气池,因此多数集中居住点还存在旱厕,生活产生的污水未排入沟渠,而是直接排放到屋后,停留在田地,对环境影响较大。如镇村3组、镇村4组、镇中新村19组、镇村2组、镇村2组、镇村5组等绝大多数集中居住点都是污水四溢,污水未经任何处理乱排乱放,严重污染环境。

2、部分镇乡排污系统建设还存在“半拉子”工程。如镇村6组集中居住点,靠近场镇,现已完成全部住房建设,也完成路面硬化,但无排水、排污系统,还有部分村民无法入住,群众反映强烈。镇祥柳村17组集中居住点,该点为搬迁安置小区,整个小区排水、排污系统经统一设计后,现部分主管建设已完成,但由于缺乏项目资金,工程一直未完工,部分搬迁农户已入住,群众意见较大,雨季时可能出现雨水进屋情况,有一定的稳定风险。

三、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各镇乡落实专人负责50户以上集中居住点排水、排污工作,市政府给各镇乡一定的前期工作经费,由各镇乡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存在问题的集中居住点周边环境进行勘察,提出合理的排水整治方案及经费预算,报市政府供领导决策参考。

(二)建议镇乡政府将完善农房集中点排污系统纳入环境综合整治内容,委托市农能局对各集中居住点排污情况进行调研,在集中居住点适当位置选点建设化粪池,使集中居住点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减轻直接排放对排污沟沿线的影响。

(三)各镇乡应建立集中居住点管理制度,组织人员做好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定期清淘排水沟,防止占用、堵塞排水沟的情况发生,确保排水系统正常使用。

(四)对未完成排水系统建设的集中居住点,安排资金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消除不稳定因素。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11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分析

(1)留守儿童强烈需要家庭纽带

根据我们对澳头村20多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可能是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的父母一般回家次数较少,其中只有33.2%的人在春节期间回来。另有11.1%每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农民工。在采访留守儿童时,甚至很少有1978年没有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来看,54.5%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和亲戚住在一起。占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这说明孩子目前严重家庭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对MoMo感到陌生,难以与在外工作的父母沟通。根据调查,留守儿童有办法发泄他们的烦恼。把它放在心里,记日记占51.2%,告诉你的同学或朋友23.5%,由于缺乏或不愿意采用这些正式的与人交流的方式,超过一半的孩子积累了抑郁情绪,这必然会导致自卑心理,部分孩子主要从同龄人那里获得安慰,这样同龄人的不良文化和一些越轨行为就很容易传播甚至出现与其他人合作现象。

(二)学习情况不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不看好读书和教育。因为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很多监护人忽视了对孩子教育的管理。从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并不乐观,这主要是心理问题和学习自控力差造成的。农村家长大多是小学学历,很难帮孩子写作业。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差,79%的留守儿童没有学习的监督。

(3)监护情况堪忧

距离保护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结合澳头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本文重点研究了以下两个内容:基础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和深度监护(在家教育被监护人)。

1.监护人分析:调查显示,84.6%的留守家庭由祖父母等亲属照顾,15.4%由亲属委托。虽然82.4%的亲戚乐于照顾留守儿童,但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很难。,85.8%的亲戚说不愿意但不能或者other只要父母给钱就没关系可以看出他们对孩子的态度挺MoMo的.,大部分都是因为他们的善良才照顾他们,我们接触的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这样。

2.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前提。64.4%的监护人直接说很少或不与孩子交谈。只有11.3%的留守儿童说当你有困难时,和那些照顾我的人谈谈。同时,54.3%的儿童还透露自己的监护人有跪立等家暴行为,说明他们的沟通态度和方式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上,58.8%的亲戚和不同世代的亲戚说只关心生活,不关心其他。只要有解释,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大多局限于对孩子的浅层照顾,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二、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和结果分析,不难看出留守儿童正在成长,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监护人素质普遍较低,导致对孩子学习干预太少而导致学习问题。一方面,父母不在家的家庭由于受教育程度低,通常无法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另一方面,父母只在家的家庭,每天要做的家务太多,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

2.平时缺乏家庭照顾。父母的工作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影响很大,家庭照顾的缺失会对孩子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也许最直接的是孩子在生活中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他们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慰和关爱,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对自己的变化和人际交往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和冲突。在这里,他们需要有一个倾诉的渠道,需要有人告诉他们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家庭成员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而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其他亲戚呆在家里,情绪变化,至少缺乏与父母沟通的机会。这种,

三,留守儿童的成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和城乡壁垒之间存在矛盾。20xx年,中国农村流动人口达到1.139亿,比20xx年增长38.8%,即增加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民工无法长期带孩子。究其原因,在于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下出生的孩子必须参加中考的免费或低成本的中等学校,以及原籍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负担不起给孩子报名的高额费用,给农民工孩子报一所简单的学校也解决不了开学考试的问题。不同地方的教材选择不同,使得这些特殊儿童面临着两地教学内容无法衔接的困境,直接促进了留守儿童的产生。

2.从家庭意识来看,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存在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工作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为下一代的成长提供更为充裕的经济支持。然而,当农民工与子女的就学和教育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根据农业部20xx年的数据,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孩子上学只有6.7%。生活压力和教育意识都是有原因的,但是不同原因的结果是一样的,就是让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搬家,停留,在流动的变化中成长。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孩子的教育需求是有差距的。外出工作的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和兴趣关注较少。家里父母忙着空白状态,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自我改变上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无法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

4.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课程设置不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有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更需要学校的帮助和引导,需要老师和集体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他们健全人格发展的负面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学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学教师,组织机构也很少。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仅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快速发展和变化时代的所有儿童也是必要的。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12

调查对象:

xx村三队村民

调查人:

调查目的:

了解有多少人了解“低碳”的含义,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

调查方式:

口头访问

访问的内容:

1、你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

2、你在生活中如何解决衣、食、住、行中的节能低耗的问题。

3、家里新增添了什么家用电器,会正确节能使用吗

4、近距离外出和远距离外出时,分别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调查分析:

1、本次调查中,一共访问了五十多位村民,其中分老年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2、在对老年人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但他们从小吃过苦,生活大多很节俭,因此其实一直在过着低碳生活。比如:

在天黑之后他们才会开灯;米和菜都先拿到池塘洗一遍,回家再用自来水清洗一遍,用过的水也不浪费,用来浇花洗菜、喂性畜等;常把细小的肥皂收集起来,装到丝袜里,捏成大肥皂再用;上街时,除步行外,一般骑自行车或电动车;买菜时会自己带篮子,不用塑料袋。

3、成年人爱看报纸,所以对于低碳还是比较明白。可他们身强力壮,挣钱相对容易。为图方便快捷,出门就骑摩托车或开车,喜吃夜宵,常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夏天图舒服,就把空调温度打得很低,整天呆在空调房里,玩电脑时电视也同时开着;手机常换新的,各种锂电池、镍电池也随手丢弃。

4、未成年人中,除了几个在校的'高年级学生知道低碳,就是少排二氧化碳外,其它年龄小同学都不知道。所以他们用电、用水则更加浪费。刷牙时,水龙头开着刷牙;小孩子喜欢吃棒冰,常常在冰箱里面折腾半天,也没找到自己想要的;他们不喜欢喝白开水,只喝冰的饮料;他们最好一天24小时呆在空调房里。

调查建议书:

1、打空调时,温度最低控制在26℃

2、尽量少开冰箱门。

3、带上小手绢、小毛巾,尽量不使用纸巾、一次性筷子、餐盒、杯子、鞋套等,为地球添一份绿。

4、上街购物、买菜,自己备带布袋、菜篮子,不要使用塑料袋。

5、把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

6、外出时,最好使用自行车或电动车,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

7、大力推广并使用太阳能,使用太阳给我们带来的.免费资源。

调查总结:

我们应当学习老年人的某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一个人能在生活中自觉地做到低碳生活,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生活更美好。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13

今年暑假,我们被”下放”到花名楼的宁乡县,体验一把乡村生活。期间就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进行调查。我主要采取上门采访的形式去了解医保的现况,因此基本上都是从农民伯伯的角度去认识,所以内容和观点上有些许片面。

通过这几天的调查,发现农村医疗保障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农民对待疾病的态度让人担心,大多数农民对一些“小毛病”不以为意,而实际上这些是一些大病的前兆,若不进行及时治疗会导致病情严重,最终深受其害的还是农民伯伯们。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忍,在病情上一点也不例外。而实际上如果他们及时检查,只要早期病情可以得到控制,那么有许多灾难是可以避免。但是农村的医疗情况让人担忧,有时连基本的治疗。

另外农村医院的格局继续改变,农村不像城市有很多医院,有些地方甚至只有一家综合性医院。一次造成一家独大的情况。就像垄断资本主义一样,再加上如今城市医院的医疗价格以及药品价格就已经很高了,那农村医院的就更不用说了------农民伯伯棵没那么多钱。若不倒没办法的程度估计也没什么人来看病了,最后深受其害的还是那些种地人。

然后是钱的问题,农村医疗保障的经费主要是由政府支出,但资金一直吃紧。导致医疗保障发展缓慢得不到完善。

第四是可以说是历史问题,也可以说是封建毒瘤对人思想的影响。农民不太信任政府,虽说现在是社会主义义社会,但从行政角度从某种程度上沿袭20__多年的官主义,比如建立合作医疗制度虽然能给农民带来很大的好处,但这些钱很可能成为基层政府又一项乱收费,最后落入干部的腰包。因政府以前的一些政策,已经让农民有了类似的经历。从而政府发生了信用危机。农民们很难去响应政府的医为疗保障政策。

一个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一个大国的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而对于拥有70%农村人口的中国来说,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在不断完善制度之中,政府应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体系的建设,解决机构、人员、经费、技术不足等问题,增加经费投入。加快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建设进程,不仅要让特别困难的农民能够得到重点保障,还要研究扩大农民受益面,体现医疗保障的普惠性。说虽这么说,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在对于政府问题上,我们除了期待,抱怨或许还有些许愤怒还会有些什么------中国可没有感恩节。时间将说明一切。

而我们中学生则应该在了解现状接受教育的同时起到宣传的作用。像向农民讲解政府的政策,开导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知道医保给他们所带来的益处,从而促使他们接受并办理医保,我们这些小孩子的话似乎还是比那些政府官员的容易让人相信一些;另外对于行政部门,我们要加强监督,督促政府完成他们工作;最后,加强宣传力度,让整个社会动员起来,为农民进一份力------我们都是农民的孩子呀!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对付的是另一个问题。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14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近几年来,我镇在抓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了以乡镇建筑、乡镇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改善为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科学分类、摸清底数、突出重点、明确方向的要求,以改善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集中整治环境为重点,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采取多方面联合进行调查。

二、基本情况

曹川镇位于平陆县最东部,距县城50公里,全镇20个行政建制村。(20xx年新建一个移民“新村”,暂无土地,人口归原属)175个居民组,210个自然庄,21000口人,辖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煤、铝矿藏为主。依托资源优势,矿产工业较为发达,形成了闻名全县的曹河工业区,有虞东电力、安瑞煤业、东宝刚玉、磊鑫耐火材料等企业20余家。全镇地形北高南低,区域最高海拔890米,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左右,光照充足,典型的黄土坡地,经济发展以农业生产为主,盛产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兼有棉花、谷类、薯类等作物。特产有烟叶、板栗、天然木耳、蜂蜜等。其中烟叶在国内市场享有“小云烟”之称。

近年来曹川镇城镇建设发展迅猛,特别是被平陆县县委、县政府确定为“一城三镇”建设重点以来,以扶贫移民搬迁为契机,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集镇人口规模不断增加,集市贸易相当繁荣,已发展成为平陆东部的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三、分类调查情况

此次调查针对我镇农村按照需要移民搬迁的村、需要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村、需要集中整治环境的村、可以建设美丽乡村的村等进行初步分类,摸清底数。入村调查情况如下:

1、对于环境整治工作已达到一定程度的村,可以建设美丽乡村的刘岭村、下涧村、庙崖村、太寨村4个村,这些村总户数为1334户,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60%以上的有4个村,占全县建制村1.75%;公共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的有4个村,占全县建制村1.75%;在有较好生态环境的村中自然景观较好的有4个村,占全县建制村1.75%;居住条件好的有3个村,占全县建制村1.32%;绿化面积超过本村总面积25%的村有3个村,占全县建制村1.32%;有完善的公共活动及综合服务设施的村有4个村,占全县建制村1.75%;1000人以上有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的村有2个占全县建制村0.88%。

2、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村有寺头村,本村是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本村有关帝庙文化节,占全县建制村0.44%。

3、镇政府所在村为曹川村,有便民销售网点、合理的产业布局、政府公共服务综合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银行网点、有一所敬老院,占全县建制村0.44%。

4、对于需要集中整治环境的村有新川、下坪、东沟、前窑、新堡、坡头6个村,总户数2116户,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村有6个村,占全县建制村2.63%,配备保洁人员的村2个,占全县建制村0.88%;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有1个村,占全县建制村0.44%。

5、对不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需要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村有任岭、曹家、崖头、上坪、马坪、陡泉、垣坪7个村,总户数有2301户。有规划但还未解决饮水安全的村有7个村,占全县建制村3.07%,因各种原因返困的村有6个村;其中部分村还因电、路问题需要改善;这7个村农村危房改造的户数有1093户,已危房改造户有263户;其中只有曹家、马坪有幼儿园;7个村都没有小学;无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的除曹家外都有。

6、针对人居环境,需要移民搬迁的村是曹河村,总户数476户,9个自然庄;本村是地质灾害治理因自然因素引发搬迁的村,其中搬迁户44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比例为92.4%,占全县建制村比例0.44%。

曹川镇500人以上的自然村有20个,占全县建制村比例8.77%;除了太寨、下坪、东沟、前窑、坡头、曹河外14个村没有规划编制村,占全县建制村比例6.14%;村街巷硬化未完成的村为曹川、寺头、新川、任岭、刘岭、陡泉、垣坪7个村外其余都完成;20xx年前电业部门应亮化未完成亮化的村有14个,占全县建制村比例6.14%;其他应亮化未亮化的自然村16个,占全县建制村比例为7.01%。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村经济实力薄弱,对许多改变农村面貌和生态建设的项目无力承建,阻碍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二是当前的农民素质觉悟、环保意识还不是十分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还有待于提高。

三是有的自建项目资金缺口较大,没有财政补助,按原计划实施比较困难。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项目的倾斜,给于政策和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彻底改善。

五、发展规划

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在“十二五”期间,曹川镇站在战略高度,以更加敏锐的政治头脑、更加深邃的战略眼光、更加激昂的发展激情,科学谋划曹川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

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我镇逐步实现设施良好、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生态城镇目标,立足镇村实际,着眼长远规划,突出环境综合整治,抓主要环节,破解重点难题,主攻农村“五清、十建、两化”,实现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态良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我镇经济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到20xx年,严格农村生活源污染,着眼乡土气息,对村、田园、水源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建设村落整洁、环境卫生、生态优良、生活便利的示范村。严格农村生活源污染,着眼乡土气息,对村屯、田园、水源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建设村落整洁、环境卫生、生态优良、生活便利的示范村。到20xx年,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城镇化程度加快。村民饮用水合格率95%,垃圾无害处理率80%,畜禽粪便有效处理及综合利用80%。把曹川镇建设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示范村镇。

六、具体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真正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把握好各个环节,加强检查,从严把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实。

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加大对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环保意识。

三是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建设宜居乡镇。按照规划建设,曹川城镇建设总需资金315万元,涉及道路交通、排水、集镇亮化、绿化、休闲广场及垃圾填埋场等。

1、集镇街道建设。根据城镇总体规划,按照“二纵三横一循环,城镇交通网络全覆盖”的建设目标,投资资金80万元铺设街道2.5公里;

2、排水设施及管道建设。按照“因势利导,沿路铺设”的工作思路,总资金120万元采取底部混凝土夯实,两侧及顶部砖建成拱形的建设标准,并配套井盖等,铺设排水管道20__米;

3、集镇绿化及休闲广场。总投资60万元对集镇主街道两旁进行绿化,栽植国槐、黄杨、紫叶李等观赏性苗木约3000余株;规划建设占地10亩的休闲广场1个,配套健身器材、喷泉等设施,栽植大叶黄杨、女贞、红叶李及花草等;

4、亮化工程。实施街道亮化工程,投资35万元安装路灯100盏。

5、垃圾填埋场。投资20万元建设规模2t/d的垃圾填埋场1座。

四是进一步加大监督,巩固提高整治成果。继续加大对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坚决制止违章建设,杜绝先清理后破坏、边清理边破坏等现象,将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抓到底、常抓不懈,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巩固提高整治成果。

五是进一步强化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专人负责,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和保洁员责任制。制止乱倒、乱放、乱扔、乱堆等不文明现象的出现,逐步改变农民的卫生习惯,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15

一、前言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础。世界上的各个国家无不极其重视其教育的发展,而历史也告诉人们,凡是重视教育的发展,教育发达的国家无不领先世界,成为世界强国。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学校的数量还是教学的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科教兴国战略的开展,更是把我国教育提到了更高的层次,使我国教育的发展有了更大的保障。但面对取得的成就,我们必须承认还有不足之处。而在众多的问题之中农村的义务教育问题凸显。

此次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意在明确农村义务教育中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方面。

在20xx年1月至3月间,本人就地取材,以本人比较了解的家乡中小学为主要对象,结合网络,书籍及走访等多种渠道的信息来调查农村的教育状况。虽因时间较短,样本数量较少及本人能力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影响难免有管中窥豹之嫌,但却足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农村教育的若干问题。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龙廷一中、龙廷中小在校学生及其家长,以实地走访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开展,另通过书籍,网络等手段来了解中国教育的总体水平及城乡对比情况,并得出如下调查结论:

二、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从总体来看,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落后于城市,并有较大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相继建立了几大经济开发区,不仅享受各种优惠的政策,甚至举全国之力特别是本来就相对贫穷的农村来支援沿海地区的建设。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在中国沿海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甚至赶超英美的时候,我们似乎忘记了一个前提。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最终追求,我们不能背道而驰,还美其名曰先富带后富。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财政比较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与城市学校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比如像物理化学这样的课程,而要做很多很多的实验,但很多学校,有的甚至是重点中学也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很多的功课只能靠听老师讲,自己很难独立地动手操作。以小学为例,大多数农村小学并未开设英语课程,美术,音乐,体育等教学也基本“名存实亡”,这在起点上就落后了城市学生。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农村中小学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的待遇整体水平较低等原因,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即使是当地培养出来的优秀骨干教师,也因待遇低、职称提升困难等问题而流向城镇或城区,这给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是目前农村中小学面临的头等问题。在农村许多学校,计算机、音乐、体育、英语、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

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农村教师素质明显低于城市,加之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限制着农村师资力量的调整使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据对我乡中小学的师资力量调查,该校高中、中专学历的教师占60%,大专35%,本科只有5%。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加之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农村环境的影响及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盛行

首先在农村,家庭条件有限,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只有学校在教育着学生们,一回到家中就是无人管教,孩子们只在学校里学习而到了家中基本上就是玩。而在农村有些受传统愚昧影响的家长们认为读书无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联系甚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依然盛行。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整体形势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和对教育的需求很微弱以至很多孩子孩子连小学都没有毕业。

其次农村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其累积的结果之一,突出表现在农民子女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办学制度,使农村的儿童——95%以上为农民子女,在通向学业成功的竞争中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在公共教育经费不足、靠农民自身力量又无法承受义务教育之重的情况下,农家子女往往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被淘汰出局,从而无缘高考。

在享有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权利方面,农村孩子的“待遇”远远低于城市的孩子。

在政府规定免除学费的同时,却允许增收杂费,这一规定在实质上取消了“义务”的无条件性。在缺乏国家财政拨款支持的前提下,农村教育部门由于财政困难,不得不把增收超过学费的杂费变成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教育的高成本使得多数的家庭望而却步,而教育的投资期之长,收益性之不确定,更使大多数学生早早放弃了念头。以本人亲身经历为例,小学同学大约有30人(在十几年前学生还是比较多的),上到初中的不到20人,初中毕业的不足10人,上到高中的仅仅5人,考上大学的3人,重点大学仅1人。

(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堪忧

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务工,于是并出现了大量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长”。由于子女和家长长期的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的这一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也变得较为孤僻,学习成绩下降。而据最近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将近20xx万,当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这样的一个局面如何能保证孩子们正常地接受教育。大多数爷爷奶奶非常溺爱自己的孙子孙女。最多照料他们的衣食生活。对于学习及道德品格上的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空白。因此孩子得以机会更多地放纵自己,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给中国农村的教育带来许许多多的麻烦。

三、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国家政策的倾斜是农村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的农业支援工业政策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国家对于农业的发展不够重视,财政支出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为零,没有改变千百年来看天吃饭的情况。而农村交通与信息的闭塞倒着的农民素质普遍低下则更制约了农业的发展。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村教育自然也处于弱势的地位。虽然现在国家也开始意识到农业的重要形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近几年的民工潮愈演愈烈,广大农村的年青一代不甘农村的辛苦生活纷纷走出农村追求城市的生活。大量的农村人涌入城市不仅造成了畸形的城市化,也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留守儿童与老人的增多。劳动力的丧失则会着约着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2、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及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的物质化

现在学校的教育,与社会严重的脱节,造成学无所用的尴尬局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专业技能不强,就业优势不明显。甚至大学生的工资都不如农民工。可是大学生与农民工相比背后是更多的时间与物质成本,知识的力量与价值没有充分点的体现,或者说在学校学的知识并没有转化成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普遍偏低,工资水平不高,与供不应求的农民工就业市场形成鲜明地对比。出人头地不只是有读书这一条路,而往往选择读书其实是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当今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进程当中,大量需要的是具备专业能力的产业工人,而不是现在大学教育的所谓的“精英”。也许在未来几年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这种情况会有所好转。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公有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人民的生活水平经济的发展速度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快速的经济发展的背后是社会文化建设却停滞不前。而在追求物质丰裕的生活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把金钱看成人成功的标志,物化的社会很难让人感到知识的可贵之处。而国家的分配及再分配制度的不公平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造成了农村教师工资停滞不前,学校教学施舍的短缺,升学困难的重重,家庭经济能力难以支付高昂的成本。

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建议

1、国家加强对农村地区政策与经济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的地区经济条件落后是造成文化教育事业不发达的重要原因。要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必须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步伐,为各项事业的展开提供必备的物质保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真正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精神需要,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对于农村教育而言,则更应该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保证教学资源,教学设施的数量与质量要求。提高对困难学生困难家庭的补助,以资助其完成学业。并依靠社会的各种力量来加强对教育的投入。

2、建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制度与法律保障机制。

我国在一九八六年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但是义务教育法并不能完全的适应农村的经济与社会状况,而对于困难家庭的教育问题的解决也没有应有的制度支持。我们应该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用于农村的教育法律与制度体系,以保证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都能公平地接受良好的教育。规范政府对于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并建立制度的保障,把教育的发展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3、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

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要的是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这是根本之道。提高农村老师的工资和奖金,同时制定奖励政策,促进师资力量向农村的流动,解决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和户口问题,提高农村教师的积极性。

另外,制定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向农村流动,提高农村回城老师的待遇,从而提高农村老师的教育水平,也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鼓励大学生在农村任教几年,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优惠政策中可考虑如免除实习期、提前晋级、任教满三年后在报考公务员中给予加分等政策。同时,新任城镇中小学教师也应有一定的农村工作期限。

还有,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建议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教师培训经费使用范围,明确各地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经费的使用应更偏重于农村教师的培训,使农村教师通过加强培训,尽快提高素质水平,缩小与城市教师现有的差距。

再来,提高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吸引老师。财政开支要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的教学环境,提供给老师更好的教学设备,更大的发挥空间。鼓励老师改变教学方法,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把生师比调低,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在此基础上,重视为各科教学配备专职的教师,改变目前大多数农村学校历史、美术、音乐等课程由主科老师兼任的情况。只有教师配备齐全,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4、树立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

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忽视文化教育,只追求追求物质丰裕的社会现象,国家应该加强引导,树立相近的文化,教育理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形成热爱知识热爱文化的社会风尚。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

五、总结

经过这一次的假期实践我真正理解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我也知道了我们的教育水平还很落后,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教育的体制还是教育的方式目前我们的形势都不容乐观,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在教育的问题上,政府无意中的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了高等教育上,而忽视了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在农村和城市的发展问题上又把重心放在了人口比重相对较小的城市的教育发展上。

目前对于国家提出的减轻中小学学生的负担等等许多问题上,都没有做到真正的减负,现在的中小学生的课业相对减负前更加多了。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变得更加紧张,而学校在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或是老师水平的高低,最硬的指标便是学生的成绩的好坏,这样的恶性循环只能让家长和老师只注重孩子成绩的好坏,而忘记了发展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这样的教育体制可能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才而是只会背书的呆子。

希望越来越多的教育方面的人士和国家管理人员不要只记得制定些什么样的教育政策制度而还要记得持续关注这些正确的制度的实施情况而并不是像烟花一样就那一下比较热闹而忘记了后续。我们的教育正等着许多真正理解教育的人来拯救。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教育就是培育国家未来的机制,可以说教育决定着国家和名的未来,希望今后的教育能发展的更加美好。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16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宁夏银川贺兰县部分乡镇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自八五年以来我国普法宣传已经深入基层,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的今天,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状况如何呢?对此,我在20xx年6月对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宝山镇、等地的部分居民就各种法律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一、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

1.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通过了解进而加强和增进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扫除法盲。通过普法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使得法律知识在普及,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在提高,进而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法律保持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2.调查地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调查对象是宝山镇等地的村民和干部。所被调查的的人群中无文盲人员,文化程度在小学到大专之间,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因此他们都具备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调查程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因为被调查对象人数较多,所以采用的是以问卷调查为主,访问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

二、社会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面向农民发放的。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七部分,分别是:法律知识及获得途径部分;法律理念部分;对法律功能的认识部分;对法律实施的评价部分;对法律的信任程度部分;纠纷解决途径部分;对村委会的认识和评价部分。为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被调查者的思想和观点,我们在设计问卷时充分考虑到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的参差不齐,尽量做到文字的浅显易懂,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因为采用了当场收回式,所以80份问卷全部收回。

2.访谈的基本情况

有些问题的设计旨在确定被调查农民的初步的法律知识水平及他们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从而得出国家进行普法宣传所起到的效果,并且有助于找出可以更好的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的测试结果,来观察知识水平是否对于农民接受法律意识有促进作用。有几个题的设计就从不同的角度来测试农民的法律理念。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各个阶层的居民较之从前的法律意识有一定的提高,但总体来讲还是比较落后的,尤其表现为教育程度的差异导致法律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

3.公民的法律意识现状现及成因分析。

由于法律意识具有复杂、多样的内涵和外延,要想准确把握公民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特征,是比较困难的。这里只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总体特征,作一些大致评估与分析。

(1)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织

我国是一个传统法律意识极浓的国家。在传统的法律意识里,法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很有限,权利意识很淡薄,人们普遍有一种耻讼、贱讼观念。中国几千年封建意识以及建国后极“左”思想的影响,使公民的法律意识还存在着与时代精神相冲突的若干传统观念相交织的状况,特别是存在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与法律意识滞后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公民仍习惯于按传统观念参于社会生活,评判他人与社会、解决纠纷及维护自身权益、甚至给“权大于法”以相当程度的认可,视法为维护道德的武器,致力于“无讼”来维护社会的安定,特别是封建统治者“言出法随”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存在,给某些公民造成了一种畸形的法律观念,“领导人讲的话就是法”。这表明,法律权威的削弱和法律观念的动摇成为法制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

由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在我国居于统治地位,因此,我国公民对现行法律的态度总体上还是积极的。在对现行法律的要求上,他们通过生活实践和普法教育的开展,逐步明确社会主义法律的性质、目的和作用,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现行法律评价上,尽管多数人的评价是感性的,但他们一般都能肯定法律的价值,而且也能够应用相关法律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上述积极态度相反,由于非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公民又对现行法律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态度,表现在他们对相当一部分法律规范和司法机关持不信任态度,宁愿依赖政策或某些行政职能部门,因而往往把自己置身于现行法律调整对象的被动地位,不懂法也不愿主动去了解、咨询法律,从而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律赋予给他们的检举、控告权利,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明哲保身,不引火烧身,更有甚者,即使与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违法之举,他们也不去检举、控告,有的采取“私了”办法解决,求得“消除”后顾之忧,,从这方面讲,普法工作还任重道远。

(3)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

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权利意识才刚刚苏醒。首先人们对权利的认识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人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己应享有的各种权利,越来越多的人们主动参加了普法宣传教育,关注广播、电视、报刊的法制节目,主动接受法律方面的宣传教育。其次,人们对权利的主张要求日益强烈,权利的主张范围在不断扩大。近年来诉诸于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越来越多,这表明人们已习惯于寻求法律援助的救济方式。近年来,关于人格权、身份权、继承权、知识产权

等案件的数量增长也表明了权利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是,我国公民的法律权利意识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宪法意识弱于部门法意识、民法和经济法意识弱于刑法意识、程序法意识弱于实体法意识等。

三、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问题的具体策略

1.坚持以往的普法政策

回顾15年的乡村普法历史,我们发现,乡村普法是在国家自上而下的推动下运行的,通常采用的是福利引导型模式,即国家组织人员、资金开展普法,调动农民的学法积极性,引导农民逐渐习惯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生活。这其中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法律信息,主要是以案说法、新闻调查、解释新法等形式,缩短农村与外界的时空与心理距离,潜移默化地促使农民变革思维和行为方式,最终使法制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2.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反思

通过调查显示被调查地的居民的法律意识虽然整体看来有一定的提高,但个别看来还是十分淡薄的,这就表明有关部门普法的工作做的还有不足之处,正因为如此才使得部分居民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因此,为了更多的居民免遭不法利益的侵害,司法所及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育方法,进一步加强普法力度,进而使得更多的居民法制意识得的到加强,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真正把农村这一块的普法教育工作做好。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17

临沂市是农业大市,总人口1018万人,农村人口占75%以上,全市在外务工人员129.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6.0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社会群体,

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全面了解临沂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最近市妇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苍山、平邑、临沭等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采取抽样的方式,对300名5--17岁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其中学龄前儿童5名,学龄儿童295名。他们当中男性留守儿童165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55%,女性留守儿童135人,占45%。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居多,分别占32.7%和61.7%,母亲单独外出务工占5.7%。38.3%的留守儿童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其中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比例占32.7%,与父亲一起生活的仅占5.6%。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51.7%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8.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1.3%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295名学龄留守儿童中,47人学习成绩优秀,占15.9%;106人学习良好,占35.9%;129人学习成绩一般,占43.7%;10人学习成绩较差、3人因学习成绩不好辍学,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在“你不开心时,会有下面哪些想法”问题中,38.5%的留守儿童选择“想早点长大独立”,36%的留守儿童“想让父母安慰自己”,22.5%的留守儿童“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29.5%的留守儿童存在“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的思想,4%的留守儿童“想离家出走”,且多为男孩。以上说明,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温暖,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监护人家庭教育知识了解情况。被调查的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179人,占总数的59.7%。49.5%的监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知识是自己摸索出来的,33%的认为是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参加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有29.5%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即使聊天涉及最多的是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关心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

农村留守儿童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期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父母关爱严重缺乏。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31.3%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父母探家情况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

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

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来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有的学校老师很少对孩子进行家访,没法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真实情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

4、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各级妇联、教育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之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建议对策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

根据X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公办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农村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委托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

并将班主任及授课老师的联系电话交给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了解留守儿童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学校和监护人共同努力,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4、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推动有关部门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

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组织编写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特点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强化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18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留守妇女年龄偏大。

被调查留守妇女30岁以下的约占12%,3050岁的占60%,50岁以上的占28%。可岁,留守妇女大多是40岁左右的妇女,她们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担负起家中农活,不得不让丈夫外出奇制胜务工,自己留守。

2、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低。

调查中发现,小学以下文化的留守妇女占32.6%,初中文化的占60.4%,高中文化的仅占7%。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接受的知识、新技术能力软弱,没有一技之长,这成为她们留守在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3、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

调查对象中,近52.5%的义军妇女除了要赡养老人,照顾孩子外,还要担负起家庭的各项生产、生活重任。面对烦锁的家务和繁重的农活,她们身心疲惫。有妇女说:有时下地干活回来,脚都懒得洗、饭也懒得吃,就想好好睡一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妇女知识层次亟待提高。

留守妇女是当前农村的主力军,她们的知识层次直接影响着急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1%的妇女表示因为自己不懂技术,除了种地没有其他专长和本领,即使走出家门也找不到立足之地;约36%的妇女感谢到缺乏科学种养殖、企业用工的信息,经营无方、致富无门。而且,由于她们的文化层次不高,对小孩的培养、教育知识非常缺乏,存在着很多困惑。

2、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造成情感缺失,婚姻呈现危机。

由于跟丈夫长期分居,联系较少,造成双方的观念、行为方式越来越大,夫妻双方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如我乡一妇女说丈夫在外打工,经不起外面的诱惑,有了第三者却又不离婚,对家庭、孩子不管不问,不再承担养家义务,把苦难留给她一个人承受。

三、对策建议

1、提高妇女综合素质。

各有关部门要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技能培训,让留守妇女基本都能参加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咨询服务,使之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她们自我发展的能力。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各部门在制定出台政策及工作措施时,充分考虑农村留守妇女的利益需求,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把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教育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整体规划。在培训指标和经费上向妇性倾斜。

3、大力发展妇性经济。

许多留守妇女心灵手巧,吃苦耐劳,脏活累活都不怕,针对她们这些特点,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发性特点的副业生产,如养殖、蔬菜种植、手工业等;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另外,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培养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经济人等,引导妇女走联合致富项目。这样,她们的非农收入增加了,经济情况改善了,生活状况自然就会得到改善。

4、创新开展文娱活动。

健康的文化活动是减轻精神压力的良方,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在农村建立文化站、图书室等文化场所,让她们通过读书等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增强她们的法律观念。要培养乡土文化队伍,挖掘地方传统娱乐资源,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19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了解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大水泊镇初中进行,共发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10%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2、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1、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祖国的明天。为了他们的将来也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一定要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祖国更好的发展,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20

调查背景及目的:

针对当前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差、垃圾乱扔引发农村环境差等状况,引起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改善目前农村环境保障农民卫生条件落后的面貌。

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7日至12月10日

调查地点:

x市武进区奔牛镇新市村委塘后组

调查方法:

现场调查,与村委干部沟通,亲身体验相结合。环境卫生工作一直被列入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来抓,其中农村环境卫生尤为突出。搞好农村环境卫生与全体人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不仅影响到农村群体的身心健康,而且在国民经济的发展、民富国强的进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功能和功能,关系到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农村整体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虽然我国农村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农民健康水平相对提高,但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卫生和健康问题仍然是农村发展的制约原因所在,有些农村环境卫生非常差,垃圾没有集中管理,猪圈、粪坑,遇高温雨季粪便脏水到处流淌,不仅会引发多发病、常见病,还有农村常见的寄生虫病、地方病、人畜共患疾病以及农业劳动中易发生的疾病,而且还存在农民没钱看病、花大钱看病等问题。因此,完善、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是当务之急。同时,农村环境差,造成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只有把农民生活农村改善了,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步伐,才能真正达到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经过我对奔牛镇新市村委塘后组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奔牛镇新市村委塘后组位于常州市武进区西门,边上是一条239省道,两条主要河流横穿村中流入奔牛的扁担河,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211户居民,总人口623人,划分六个村民小组。现有班子人员6人,工作人员4人,党员12名。村里有两个垃圾房比较破乱,一家设施不全的卫生所,1名医务人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垃圾及工业垃圾存放问题农村基础设施也不齐全。农村没有垃圾固定堆放点,引起卫生相当混乱,每家每户门前门后连垃圾粪坑,遇高温雨季粪便脏水到处流淌,苍蝇扑面乱飞,粪蛆到处乱爬,可见到处是垃圾,有些村民还把垃圾扔到河里,使水资源严重受到污染,直接危害了农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村干部的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认为这都是上级政府的责任,与己无关;甚至认为搞环境卫生吃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观念就导致表面应付、得过且过,甚至熟视无睹,不愿花大力气改善环境卫生。

(二)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有些村民卫生意识浅薄,环保意识差,尚未形成良好的卫生观念。而且决大部分村民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污水粪便处处可见,还把没有经过分类的垃圾直接倒入自家园地以作堆肥之用,常年累月,混在垃圾里面有毒成份及塑料等永久性垃圾会滞留在土壤里,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管理机制缺失,村级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长期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缺少一支公共卫生保洁队伍,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

三、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某个部门、某个单位或者某个人的力量,只有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搞好组织协调;制定完善农村建设规划,遵循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制定完善村级建设规划,对农村道路、绿化、供水、公厕、垃圾处理等必需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规划,杜绝乱搭乱建行为,为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由政府牵头,各条线分工负责,村委会具体落实的管理,引进城市社区管理和小区物业管理模式,结合农村实际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落实具体工作责任,时不时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维护良好卫生环境。狠抓环境污染治理,对严重破坏农村环境的企业应坚决予以取缔,不能因局部利益而损害环境卫生大局。农业生产应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生长激素,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生活垃圾应实行无害化处理,不断减轻农村环境污染。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应分工负责,切实承担起相应职责,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完善农村设施,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要严格按照中央、省级有关农村卫生工作政策规定,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保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及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要合理安排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经费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

(三)引导培养村民形成良好卫生习惯。

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对各种破坏环境卫生的不良行为,应在侧重教育的基础上,采取必要处罚措施,同时深入开展卫生村镇创建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不断提高村民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觉性。

(四)增强村民健康意识,提高村民健康素质。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方式,增强村民的卫生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例如定期进村举办健康培训讲座或普及卫生保健知识的文艺活动等。借助中小学生和团员青年的力量,组织他们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在村民之中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21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村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污染开始侵蚀农村,美丽的风景也逐渐被污染。妥善处理农村垃圾,净化优美的农村环境,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农村生活垃圾的基本情况

1、池塘、洼地、沟渠都成了天然的垃圾填埋场。村里有一定数量的池塘、洼地和沟渠,经常堆积成堆的垃圾,甚至一些塑料、纸屑和树叶漂浮在池塘的水面上。这些垃圾是村民每天从家里扫地出门的生活垃圾,垃圾在堆放区已经堆积成“小山”,但垃圾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因此,池塘、洼地和沟渠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在村舍前后的树荫下,农村随处可见垃圾。村民通常会在房子前后种一些树,但没想到,这些原本代表“干净”的绿树,却变成了垃圾场。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树下堆积了许多垃圾,如塑料袋、纸屑、果壳等。

3、大多数村民还在自由放养鸡鸭鹅等牲畜,因此牲畜排出的粪便会遍布道路、草地等地方,严重影响农村生活环境和村民的生活质量。

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原因

1、治疗方法单一。目前农村生活垃圾主要采用两种方式。首先,扔掉它,让它去吧。第二,指定专人收集村附近的生活垃圾,储存到一定量后,运到较远的地方进行简单填埋,即选址后直接填埋,不做任何保护措施,生活垃圾主要随意丢弃,任其自然,没有统一管理和规划,造成垃圾生活泛滥。

2、村民们对环境保护了解不够,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这种狭隘的农民观念是教育水平低、环保意识弱造成的,很多农民不会把环保和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正是因为这种认识,生活垃圾遍布农村,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以环境为代价的。

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供应不到位。这些提供垃圾处理服务的行政村的基本做法是:根据村民生活的集中程度和规模在村内放置垃圾桶,村民将自己的垃圾放入垃圾桶。村民被聘为清洁工和垃圾运输员,定期清扫村内主要道路和河流中的垃圾,垃圾运输员负责将垃圾桶中的垃圾清扫并运输到垃圾填埋场。

4、农村技术条件的限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的技术水平较低。中国的垃圾处理技术在很多方面刚刚起步,现有的技术条件使中国无法选择其他更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R&D的成本和先进垃圾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由人口和公共资源集中的城市承担,而农村地区的农民却无法承担。一方面,农村农民的收入与城市相比仍然很低,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地方财政难以有预算用于农村垃圾处理,无力负担垃圾处理设备和工厂;另一方面,农村垃圾种类繁多、分类成本高、面积广、运输成本高造成的巨大运营成本令人望而却步。

三、农村垃圾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推动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目前,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是管理不强,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政府应通过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的领导机制、目标、内容和方法,发挥促进作用,规范村民行为,为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2、以人为本,建立有效的垃圾处理网络

农村垃圾面临范围广、任务重、运输和处置困难的问题。科学高效的垃圾处理网络是保证农村垃圾能够收集、运输和销毁的根本保证。根据对当前农村状况的分析,农村垃圾运输的关键是深化和完善“户收、村收、镇(乡)运、县(市)区处理”的梯级运输网络。“家庭收集”要求每个农民都有意识地把垃圾装进袋子和桶里,并定点倾倒。这个环节的发展趋势是将食物垃圾和非食物垃圾分开。“村收”要求各行政村按要求清扫、收集、运送村内垃圾到中转站,争取日常生产。这个环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垃圾分类的实现。“镇运”要求各乡镇定期将分类垃圾运至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实现垃圾运输全覆盖。“县(市)区处理”要求集中垃圾按照相关标准统一处理。这个环节的发展重点是走垃圾处理产业化道路。各村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模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逐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垃圾处理网络。

3、加强宣传,营造垃圾综合利用氛围

要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必须逐步提高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庄卫生环境整治。要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努力营造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注重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增强村民的清洁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差别很大,不同地区的生活条件差别很大,排放的垃圾种类和数量也差别很大。垃圾处理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因此,各地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垃圾处理措施,以减少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充分参与和支持,最终使农村拥有美丽的环境,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22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我市农村的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人民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翻了几番,好多户农民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在人们感受和谐社会建设带来的喜悦的时候,农村环境问题也应运而生。由于长期受到忽视,农村环境问题越发明显,令人堪忧。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已经危及到农民的生存问题,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疾病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种种有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农村的环境问题。为了进一步宣传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政策,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了解农村环境现状,发现农村环境问题,更好的改善农村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此在十月份展开了以“农村环保问题”为主题,针对农村环保问题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20xx年10月4日、5日,深入鹿邑县穆店乡,对部分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通过书面问卷和群众交谈的方式开展。其中,深入农户30家,随机调查60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经过2的不懈努力,此次活动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调查的结果如下: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60。主要从一些常识和意识方面的问题进行问卷。我省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增大,种植养殖业废弃物逐年递增,化肥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城市工业污染逐渐向农村转移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不仅影响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早在20xx年,我县政府颁布了《关于农村环境整治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但农民们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薄弱。比如问卷中所问的是否知道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后果;只有11%的农民知道并且清楚,而且还有21%对此表示无所谓的态度。可见,农民的生活水平上去了,环保意识却没有得到提高。发展固然重要,但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生活才是我们最希望的。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从调查问卷中可以发现,对环境保护知识的了解程度:有14%的人非常了解,有32%的人表示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知识,54%的人表示不太了解。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在看报纸和杂志时,如果遇到有关环保方面的报到,有14%的人会很认真的看、听;有65%的人只看标题和结果;还有17%的人选择跳过去,甚至有3%的人没有看过和听过。对保护环境的认识程度:23%的人认为是每一个人的事,自己也有一份责任;48%的人表示是政府的事;19%认为是环保人员的责任;还有10%不知道。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非常薄弱,但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温饱即足;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另一方面,农民的文化水平低,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不高,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即使认识到环境的危害性,也不知自己拥有何种权利、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2、环保机构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建设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履行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和执法、专攻整治、环境投诉调处、环境宣传等工作中,乡镇环保机构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设立乡镇环保机构是健全环保监管组织体系,环境保护工作重心下移、向农村延伸的有效途径。

二、设立乡镇环保机构将强化乡镇环境保护监控和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实施了面对面监管,增加了监管频次,弥补了监管空白,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三、设立乡镇环保机构能有效地提升对基层环境事故和环保纠纷的调处能力。一些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在基层得到了及时调解,群众环境信访处理满意率增高;同时避免由于情况不明,与群众沟通不及时而激化矛盾,引起群体性的事件。

四、设立乡镇环保机构会大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环保部门为民服务的形象。很多基础性工作由乡镇环保机构完成,为广大群众和企业提供了工作方便,提高了环保部门的服务和公众形象。

五、设立乡镇环保机构在扩大环保宣传面,切实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有积极作用。

3、农村污染防治资金匮乏、设施不到位。近年来,在很多小县镇已经再也找不到几条清澈的河流了。溪流江河成为消纳生活垃圾的场所之一;农村散养畜禽、生活垃圾和人类粪便污染等,面广量大,治理困难,县乡财力无法承担垃圾处理的费用。据调查,建设一座无害化垃圾填埋场投资在数千万元以上,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的费用更高。一般乡镇,甚至县级都难以承担巨额建设资金。例如因为地理因素,建立污水处理厂耗资巨大。县里不敢要省里拨给的建厂经费,因为县财政无力配套经费。不少县乡财力有限,即使建了污水处理厂由于运行成本过高,也难以正常运转。大部分乡镇和村垃圾均为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一些乡镇环卫基础设施相当薄弱,没有专用的环卫车辆,缺少垃圾中转站和固定的环卫人员队伍。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宣传环保教育力度,提高群众思想认识。从调查结果我们可知,万丈高楼平地起;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是当前我市、我县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环境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保护工作起着先导作用。群众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是环保工作的推进剂;革命时期需要走群众路线,今天的环保工作同样需要走群众路线。只有群众先了解、认识环保才能积极地投身于环抱;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依靠人民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才能做好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而群众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保护环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环境宣传教育的过程首先、加强对农村干部群众和学生的环保意识教

育,开展农民环境保护技能培训活动,积极引导全民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其次、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和科普宣传以及农村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再次、推行农村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发布农村环境质量,引导全社会监督、推动农村环保工作,最终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村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设立环保机构,加强农村环境法制建设,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管理。设立环保机构和专门的固体废弃物中转站和人员、车辆等基础条件,对人畜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才能农用。规模化养殖场推行粪便干、湿分离,干粪回收生产有机肥,废水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进行无害化处置,最终使畜禽粪便和污水变废为宝,实现零排放。同时结合文明村建设,协同各级各职能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一方面、按照20xx年县政府颁布的《关于农村环境整治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进行管理监督;继续推进农村环保机构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查处高污染行业违法排污行为。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环境基础设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议在县城所在乡镇和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地理位置适当的中心镇集中建设一批环境基础设施。可选择部分经济基础较好、村民环保意识强的地方实施“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体系,选择10至20个农民居住点开展污水处理试点,逐步实现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

(三)把村级环境整治纳入乡镇政绩考核范围。集中资金搞好重点污染治理,积极推行生态村镇建设。乡镇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将环境改善纳入年度和任期考核评比,奖优罚劣。定期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提高农村的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水平。将分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治理资金集中使用。在村镇集中区、企业发达地区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增加农村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投入,提高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突出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抓好生态建设项目,加强对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和科学施肥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民科学利用再生能源,解决农民做饭的能源问题;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方面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扶持,积极鼓励优秀企业、个体经营的开展,努力为农民筹集资金建设基础等设施。

对策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动下,解决村民在面对污染问题上的难题,投入资金,推动农村环保现状的建设,加强人才投入,鼓励现代科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科学种田,从根本上清除污染源头。村民们的“束手无策”说白了,无非是知识不够,资金不足,只有政府出头,才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对策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对策三:建立村民自治体系,规范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会应建立相关制度,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离处理,分区域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对破坏植被的村民给予批评管理。同时,鼓励村民自我监督,相互监督,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

对策四:统一规范村民农药,化肥使用比例引导村民科学施肥。

村委会每年开根据本地区土地状况,生产状况。统一计算出各种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导村民进行集体大型机械化统一施肥撒药,这样既可以避免农药化肥的滥用现象,又能节约耕地成本。

对策五:政府统筹城乡建设,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资金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统筹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农业污染问题。

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XX年8月至9月,我们对我市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先后深入阎良、灞桥、高陵、周至、户县、蓝田等区县的数十个村、镇和农户,对我市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市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整体推进。截至XX年底,全市获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9个、生态示范村43个,绿色文明示范单位800余家,临潼区、周至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预验收。为使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各区、县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哄鄙态区、曲江新区强力推进生态创建活动,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生态区验收。阎良区制定了《阎良生态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活动。阎良区、灞桥区积极开展治理“三乱”(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堆杂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推广“三改”(改水、改厕、改厨)、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门口)的活动,优化了农村环境,推动了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农村饮用水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近年来,市和区、县都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大资金投入,3年来全市建成集中饮水工程600余项,解决了90.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市财政XX年投资3700万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户县按照政府规划、环保牵头、部门配合、乡镇监管、村子保护的原则,制定了《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阎良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80个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蓝田县今年计划建设饮水工程55处,已建成15处,开工28处,解决了1.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高陵县已建成各类集中供水工程91处,解决了1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临潼区徐杨街办新华村、屯刘村建成了饮用水净化工程。周至县沿山、沿渭的17个乡镇及全县各处饮用水质均符合标准。灞桥区今年安排资金1300万元,计划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个,单村供水工程20个,可解决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积极开展。

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强化畜禽养殖环境监管,不断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导畜禽业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市上下拨110万元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了4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其中户县马村养鸡场生态示范园区、阎良区绿源瘦肉型猪繁育基地、蓝田县西安旺源养殖厂和临潼溢盈畜牧养殖公司通过建设沼气发酵池,使畜禽粪便资源化,实现了“畜-沼-农”循环发展,节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灞桥区以益稼科技公司提供的技术为支撑,开展了三绿生态养殖厂畜禽粪便无寄存化处理试点工作。户县惠丰有机肥厂收集苍游乡各村散养户鸡粪、采取烘干技术生产有机肥,西安天源绿州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蚯蚓分解牛粪消除污染项目,实现了污染防治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农村养殖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高陵县围绕沼气池建设改厕、改圈、改灶,已建成6633口沼气池,有效防止了人畜粪便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四)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稳步推进。

市建委、市爱卫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垃圾处理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农村地区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市环保局积极推广村收集、镇中转、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一些村组建立了垃圾环卫管理制度,设立了专职保洁员。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管理办法》,并积极组织落实。阎良区7个街镇的29个村(234个组)共聘请保洁员275人,形成了“组清扫、村收集、镇(街)清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灞桥区在13个重点村修建了76座垃圾台,配备垃圾密封清运车14辆,收集车9辆,为垃圾规范化处置打下了良好基础。临潼区代王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已经建成,并通过验收。周至县为20个生态村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垃圾箱,建立了简易垃圾填埋场,做到了日产日清。户县积极开展村组垃圾处理示范活动。长安区上王村每天下午专门将农家乐产生的废弃物收集起来运送到区上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并建有村上的污水处理设施。阎良区垃圾资源化处理厂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采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仿生实时处理技术,经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化处理快速生产线,每天可处理200吨生活垃圾。

(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始启动。

针对我市农村群众居住地理位置差异较大的实际,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分散和相对集中、环境工程设施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市除城六区外的其他区县全部开工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同时结合“百镇”建设,在蓝田、周至等区县同步规划建设乡镇小型污水处理工程。阎良区污水处理厂将周边农村的生活污水纳入管网处理,正在建设关山镇、武屯镇污水处理厂以及启动了武屯镇全市首个污水生物处理项目的建设,农村的乳品行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也在进行之中。蓝田县动工建设汤峪镇、葛牌镇污水处理厂,玉山镇污水处理厂正做前期论证,汤峪湖森林公园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对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全部用于花草树木浇灌,实现了零排放。

(六)土壤污染防治初见成效。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得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有机质、钾和微量元素严重失调,土壤理性化性质恶化,稳定性差,肥力下降。过度使用农药,不但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污染环境。非降解农膜碎片进入土壤后,会严重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农作物吸收和根系生长,导致减产。我市加强对农业用地的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技术、工程等多种手段,积极防治土壤污染。XX年,灞桥区就开展了土壤测土配方工作。周至县以科学施肥为指导,大力推行测土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减少农田氮、磷流失,积极鼓励使用有机肥,发展绿肥种植。目前已完成61万亩测土配方工作,为建立一批农药减量控制示范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提供了保证。高陵县加大了对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的检查打击力度,坚决取缔销售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剧毒农药,净化农药市场。

(七)农村大气污染和工业企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我市加大了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力度,取缔了一些碎石和大某某加工企业,捣毁了一些废旧塑料加工点,建立了联合整治扬尘污染的工作机制及空气质量预警机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强化了对城镇工地及渣土拉运车辆的监督检查。特别是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今年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实现了未出现一起着火点的可喜成绩,秋季秸秆焚烧工作也取得好成绩,10月份良好空气质量比去年多2天。涉农区县积极推广玉米硬茬播种、旋耕灭茬播种、秸秆捡拾打捆和秸秆粉碎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为禁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蓝田县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草编等综合利用措施。阎良区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技术、秸秆气化技术,武屯镇三合村、红丰村秸秆青贮率达到90%,完成秸秆气化技术近XX户。同时,加大了农村工业企业和造纸企业治理监管力度,使农村老百姓呼吸的空气更清新,居住的环境更舒适。

二、我市农村环保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生态创建工作有待深化。要实现“村在林中,院在绿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的农村生态格局,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建设。而目前我市农村的生态建设工作尚处于示范阶段,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突出,“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

(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目前,我市农村饮用水源主要采用地下浅层水源及地表水。在渭河、泾河等河流附近的农村,多饮用浅层地下水,其水质普遍较差,口感苦涩,矿化度偏高,以苦咸水、高氟水为主,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加之农村生活污水长期污染浅层地下水。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既污染环境,又污染水源。特别是灞桥区唐家寨水库污染,由于受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影响,库中COD浓度达到14100毫克/升,氨氮浓度为1969毫克/升,给生活在附近的上千村民饮水造成严重的危害,群众反应强烈。

(三)化肥、农药和农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化肥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使用技术落后,导致大部分化学元素进入环境和土壤,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严重后果已经显露。同时,随着农膜使用量的逐年上升,非降解农膜破碎部分残留在地表和土壤中,不易分解,污染了环境。据统计,我市化肥使用中,氮肥施用量过大,钾肥施用量过低,全市有六个区县的化肥使用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警戒线。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保投入不足。多数农村没有垃圾填埋场或是垃圾填埋场比较简陋,一些村子没有污水排放设施,垃圾清运车辆数量不多,保洁人员以及垃圾桶的配备并未覆盖全部村庄,仅限于重点村镇,有待大面积推广,以及农村环保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等。

三、对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农村环保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根据专题调研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境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要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内容编成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通过举办文艺汇演、“下乡”等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要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活动,通过青少年文明素质的提高,带动家长,影响社会。要加强对农民等生产者的科技文化教育,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作为农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农民逐步从传统的耕作方式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

(二)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监管体系。

农村环保是一项跨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到环保、发改、财政、农业、建设、卫生、水利、国土、林业、科技等部门。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完善农村环保机构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环境监管体系,环保机构要向乡镇、街办延伸,形成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办以及村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根据受益者付费、破坏者赔偿、开发者补偿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公平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制定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考核办法,把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落实好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任务。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保自我管理的村庄保洁机制,鼓励、支持村民建立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的自主保护环境能力。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与诉求,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三)发展生态农业,重视科技支持。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要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药、化肥控制,坚决禁用超标农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扶持生产企业开发生产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品种。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将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扶持并建设一批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化废为利的生物科技企业,通过“压小上大、扶优汰劣”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推广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采取适时揭膜技术,增加塑料地膜的回收率;要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励开发农膜再生加工技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要对灞桥区唐家寨水库污染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妥善解决。

(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

市和区、县政府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增加农村环保的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环境中的突出问题。要在财政安排、城建和预算内资金补助、各专项资金等向农村倾斜,围绕重点小城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培训、产业引导等制定明确的支持政策,形成长效有力的支持新农村建设机制。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工作,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农村改厕和粪便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及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支助、农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上。

(五)加强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要把农村环保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整治工作,明确整治的重点区域,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规划和方案。一要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力求短期内见成效。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二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垃圾处理系统,努力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三要加强畜禽养殖集中整治。科学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坚决落实养殖业禁建区、禁养区的要求;加强对畜禽养殖散养户的引导和扶持;把养殖与改善燃料结构结合起来,把农村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实现“一池三改”,推广“猪-沼-果”、“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广秸秆利用、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四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示范村、生态村、文明村创建活动,出台支持创建活动的奖励办法,推动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对一些有条件的村镇道路两侧、房前屋后及废弃的晒场等裸露闲置地进行全面绿化或硬化,营造优美整洁的村居环境。

(六)加大监管力度,保障环境安全。

在农村环保工作中,环保、水务、国土、卫生、农业、林业等各职能部门要以保障环境安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目的,充分行使执法职能,认真履行督促职责,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行为。要加强对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努力实现由注重末端治理向注重从源头抓起、由控制工业污染为主向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染并重、兼顾农业污染控制转变,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工业污染向农业转移、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要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等措施,下大气力保护好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七)加强法制建设,促进依法治理。

现行的《环境保~》制定较早,其规定虽然适用于农村环境的污染治理,但不够具体,针对性不强,其侧重点是工业污染控制和城市环境保护,对农村环保相对薄弱。为保证环保法律的有效实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村环保事业协调一致的发展,完善农村环保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十分必要。因此,有关方面要研究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加快制定农村环境质量、人体健康危害等相关监测、评价标准和方法。抓紧研究拟订有关土壤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在目前情况下,我市可考虑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或者规章,以确立“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原则。制定乡镇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以明确村民、村委会、乡镇管理部门在垃圾的清运、收集、贮存、处置过程中的责任和分工,使农村环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日益改善,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现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做如下报告:

一、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各类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深,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相关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

二、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具体管制的不健全,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5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30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然而,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却在与日俱增。

三、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

受农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加大了治理的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直接影响到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环境立法,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明确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

2、探索科学的治理模式,提高农村污染治理效率。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不同于城市、工业企业的污染,不能简单的套用其污染治理模式,要在其治理模式上加以创新,以适应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进而提高污染治理的成功率。

3、强化扶持力度,建立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政府应对农村和规模以上的企业污染治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规模以上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对贷款贴息等。

4、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城乡分治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国家把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社会实践报告的大纲格式学生社会实践报告高中社会实践报告超市社会实践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最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海盐县武原镇,虽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貌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四、调查结果以及结论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现状五:面对农业污染,相关部门投入不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1.我国农村环境现状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1环保工作从创建生态文明村做起。各地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标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效的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很多村庄已建立起绿化带、垃圾集中收集点、排水沟等;环保能源被广泛应用;家禽家畜开始实行圈养,禽畜粪污得到有效的处理和资源再利用。

1.2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展开。政府加强对工业结构的调整,重点治理化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造纸企业及主要流域,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及水污染的防治[1]。

1.3农村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工作进一步展开。近年,农民自愿投资的主体作用和农村信用社融资主渠道作用得到很大的发挥,解决了农村沼气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各村将沼气的开发利用与生态村的相关工作结合起来,对新农村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另外,秸秆污染也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秸秆污染问题,各农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大部分秸秆粉碎作为牲畜的饲料,变废为宝。

1.4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壮大绿色资源。各农村积极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使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从而建立起林、田和谐发展的成功模式

总之,由于我国政府对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视,农村环保工作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使农村环保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遗留问题的存在,农村现在的环境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等步伐的加快,农村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

2.农村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

2.1饮用水的污染问题仍存在。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主要是地下浅层水及地表水。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各种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生活污水和禽畜养殖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农村环境的基础设施又不完善,使农村饮用水资源日趋短缺。

2.2大规模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较严重。目前,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是农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因为不能妥善的处理好畜禽的粪便,使禽畜粪便污染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2]。据调查,我国农村畜禽粪便的处理方式及比例为:随便堆放25%,直接堆放到田中60%,其他15%。

2.4秸秆焚烧对水体和空气的污染。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的秸秆产量很大,尽管大部分会被用作饲料、肥料等,但还有一部分被直接烧掉造成大气污染,或者堆放在田间地头及河岸,阻塞河道,污染水源。据调查,目前,农村秸秆的处理方式及比例为:直接烧掉25%,饲养牲畜62%,当作有机肥料8%,燃料5%。

2.5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成主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使得我国农村的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成为污染农村环境的重要问题。

3.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

3.1思想认识不足。部分群众思想觉悟不高,对农村的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有些部门也由于认识不足没有把环保工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我国一直都存在注重城市、轻视农村进步的理念和现象,因此,环保的相关法规和策略在农村不能得到较好的落实。另外,有些地方为保护经济利益,轻视环保工作的开展,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

3.2资金投入有限。我国对城市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很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给予的重视不够,尤其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且将这些有限的资金分散发给各部门,这使得农村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

3.4技术落后。在我国农村,对于污染的治理技术相对落后。就目前来看,沼气的有效利用技术和相关的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于其他方面,如对污水及生活垃圾等的处理并没有成熟的技术,因此,也严重影响了环保工作的开展。

3.5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养殖业污染、化肥农药的污染等方面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这就导致这些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加重了农村的环境污染。

4.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

4.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各级政府要认识到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对干部及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努力营造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3]。另外,还要在学校展开环保教育活动,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影响学生家长乃至社会,达到人人环保的目的。

4.2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我国各级政府应努力完善农村环保的相关政策,将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提到日程上来,因地制宜地制定政治方案。对环境卫生、畜禽养殖、垃圾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要制定详细的整治计划及方案,以便更好地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生态文明村。

4.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我国各级政府应增加农村环保工作相关资金的投入,保证每年都有固定的专用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工作。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解决农村环境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例如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生活垃圾的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的处理等。政府应制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尽快改善农村环境的现状。

4.4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因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相互配合,积极建立有利于农村环保工作开展的环境监管体系,特别是村、镇的相关机构的建设。努力建设协调运转快、工作效率高的农村环境保护监管机构,不断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4.5抓住重点问题,分类指导。受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因此,要因地制宜,将地区按特点分类进行环保工作的指导。我国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土壤污染等。要想更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要做好前期的规划工作,进行有效的统筹安排;第二,要提高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效率;第三,要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工作,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第四,加强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一定程度上限制污染企业的发展。

5.小结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23

一、农网改造工作成效显著

我市农网改造工作,自1998年下半年启动以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两期工程,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各项工作目标与任务基本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

1、两期工程投资近10亿元。我市农网改造一、二期工程计划总投资达92964.5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91727.5万元,为计划的98.7%。其中:一期农网改造投资计划60404.5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58535.02万元,为计划的96.9%;二期农网改造投资计划3256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33192.48万元,为计划的101.9%。

2、实体工程发挥功能。经过5年多时间的农网改造工作,全市新建110KV变电站16座、线路126.79公里,新建35KV变电站11座、线路191.65公里,新建和改造10KV及以下低压线路18958.24公里,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4528个,台区改造4911个,完成台区村网改造3338个。以上各项工程绝大部分投入运行,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电发挥了功能作用。

3、农网覆盖面大。在全市现有的2957个行政村中,已改造入网的村有2256个,占76.3%。全市现有农村户99.37万户,已改造入网的有61.1万户,占61.5%,其中:超出全市平均水平的有北湖、苏仙、桂东、安仁、宜章和桂阳等县、区。

4、电价降低,农民负担减轻。据测算,地方电力7县(市、区)农村用电均价由原来的平均0.9元/千瓦时降到0.61元/千瓦时,平均降低电价0.29元/千瓦时。电业局五个代管县农村用电价平均降低0.7元/千瓦时。按此计算,全市农民年减负约14344万元,入网的农户平均每户年受益235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居民与电力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突出。首先从农户看:国家实施农网改造政策后,农民确实受益匪浅,主要是经济上受益,过去全市农村平均电价达1元/千瓦时以上,如桂阳县新塘村改造前电价高达3.6元/千瓦时,改造入网后,全市农村用电基本上实行同价,平均电价在0.60元/千瓦时左右,平均每户每年可少支付电费200多元;其次是入网后电力供用有保障了,停电少了,电压稳定了,农户更高兴了。因此,农村用户对入网改造积极性很高,日夜盼望入网,还有不少的村多次申请入网改造,并将农户入网进户的有关费用都已收交到村里,但就是不能如愿。再从电力部门看: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电力部门不仅是实施农网改造工程的承担者,而且还是负责经营的独立承担者,此项工程乃民心工程,入网户越多,电力部门让利越大,并且工程所需的贷款越多,利息支付越多,经营成本增加,经营压力增大,特别是收费压力和安全压力增大,同价后,供电所人员的工资、设备维护资金均没有着落,导致相当一部分供电所出现亏损。因此,电力部门对农网改造积极性不高,入网户与电力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

2、农网改造工作发展不平衡,改造到户率相差悬殊。全市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任务基本完成,户入网率为61.5%。从11个县(市、区)看,发展很不平衡,入户率最高的`北湖、苏仙两区为98%,最低的永兴县只有28%,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农网改造资金严重不足和户均投入资金量不均衡,造成改造入户率的高低现象。如北湖、苏仙两区现有农村户10.78万户,两期共投入改造资金26280万元,户平投入2438万元;而永兴县现有农户11.98万户,共投资7803万元,户平投入651元;二是各县(市、区)所选择改造的村落人口集聚密度不一样,同样造成入户率的高低现象。如永兴县农网改造的台区,大部分是东、西部的边远地区,这些边远地区住户分散,供电半径大、供电质量差,改造投入资金大,户均投入资金达2322元。安仁县地形相对平坦,农户居住相对集中,因此,改造入户效果就不一样。如永兴、安仁两县农村户数不相上下,永兴为11.98万户,安仁为11.27万户,所投入的农网改造资金两县分别为7803万元和6547.5万元,而改造到户就大不一样,两县分别为3.36万户和8.07万户,到户率分别为28%和71.6%。

3、有关部门办事不公,农户意见很大。农网改造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每个农户的利益,因此,办事不公,就会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政府形象和部门形象。在这次调查中发现永兴县在农网改造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农网改造规划缺乏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领导干预太多。如碧塘乡的锦里村共322户,虽然列入了第二期农网改造计划,并于20xx年8月6日动工,今年7月2日通过竣工验收,但是计划从碧塘乡铁炉村架设10km的10kv线路到该村的愿望落空,因为铁炉村未进行农网改造,村民不允许锦里村搭火。由于决策失误,造成两村的农户意见很大,锦里村的农民花了钱不能入网,铁炉村的农民处于优势地位,不能优先安排改造。

4、同地不同价,同网不同价现象严重。目前全市的同网同价工作还未完成实施,11个县(市、区)还5个县没有同价,有的虽然同价,但也是按1、2、3个价区内的同价,1价区与3价区之间每千瓦时还存在0.07元之差。据调查了解有一部分乡供电所在收取电费时,没有按物价部门限定收费价格标准进行操作,如永兴县最高收费标准3价区的电价只有0.59元/千瓦时,但供电所实际收取却按0.65元/千瓦时。这种同地不同价,同网不同价的现象,不仅给各电力部门带来不公平,而给没有同价的老百姓同样不公平,同样的农网改造,不一样的同价政策,也是给老百姓带来不满意的根源。

三、几点建议

1、要加强对各级供电所的规范管理,确保“两改一同价”工作进一步深入,严防农村电价出现反弹。

2、要加强对电网安全运行的管理,保障农村用电的供给与安全。

3、有关部门要对一、二期农网改造工作中的遗留问题,想办法进行解决,尽可能使老百姓满意。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24

“某某”期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通过重点支持、省市县联动、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各地建设一批美丽乡村优秀示范。该厅近日已发函要求各市县结合当地实际酌情挑选、报送村庄名单。

据了解,申报村庄需重点考虑规划、产业、生态、风貌、民风等因素,优先考虑列入市县政府重点建设的村庄。每个市县每年原则申报不超过10个村庄,已全面建成的美丽村庄原则不再申报。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将围绕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

新农村应该是环境优美、村舍整洁、经济繁荣、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会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农村经济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发展,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某某县农村现状

某某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某某县辖6镇4乡,11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7439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8.97万人,播种面积达71万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444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某某县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日,某某县农调队对六坝乡南庄村和朱王堡镇新堡子村进行了专题调研。进入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零乱的村舍,稀疏的树木散落在村舍周围。调查中村民反映强烈的是教育负担重,教师老龄化,教学质量不高,而且近年来学生日趋减少,许多学校面临合并,离校远的孩子上学成为问题。去年近70%的村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但报销标准低,受益不多。新堡子村肖存荣说,近几年国家政策好了,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只是村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村上虽都建有文化活动室,但室内藏书甚少,活动也只限于个别节日,平时只有看电视,但即便是看电视,也只有几个台,有线无信号;另外,人们手里有了活钱,都想改善住宅,但缺乏合理规划、设计,小路四通八达,也为小偷行窃提供了方便,治安案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观,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农民现实的期盼。但新农村建设还面临许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二、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广大农村群众旧习俗、旧观念束缚严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众创新意识不强,不思进取,小农经济意识色彩浓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农观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难以接受新文化、新技术和新观念,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村级组织建设不强。为官一任,造富一方,为官者不仅要管理一方还要做群众致富的引路人和带头人,能选出真正的村官成为广大农民的企盼。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干部作风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

3、文化生活单调,基层文化建设滞后。农村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民间文化遗产得不到发挥和有效保护。新建的文化站藏书少,资料缺乏;邮政局架线,电信局不送信号,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不足35%。

4、农村经济水平低。受农业基础、农业推广水平等影响,农村经济总量少,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新农村建设乏力。

5、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某某年某某县建立了合作医疗组织,参保率虽达70%以上,但受报偿标准低的影响,还存在着因病返贫和看不起病的现象,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药品价格反映强烈,医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6、小城镇建设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辐射带动力弱,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推动力不强,不能有效吸纳剩余劳动力。

7、村社缺乏规划,村庄零乱,渠、路、林不配套,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影响着村社的美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主导产业促经济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近年来某某县在大力发展致富项目入户工程,各村社都有致富项目带头人、个别村还有支柱产业、应继续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积极发挥以点带面和典型辐射的带动作用,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建设新农村应加强村社道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纵观某某县乡村,道路硬化率低,应从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入手,发动农民,出资出力,解决村、社道路"雨天泥泞、秋季尘飞"的局面。

3、建设新农村,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两手抓。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创造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建设新农村要搞好村镇规划。只有抓好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首先,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其次,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推行"一户一宅",鼓励农民拆旧建新。实行人畜分离。

6、建设新农村要以实施提高农民素质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应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某某县60%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

7、建设新农村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应围绕近几年村社建立的各种专业协会,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新经济组织的服务带动功能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8、建设新农村要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我们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9、建设新农村要有好的基层带头人和领导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实施者。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抓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抓农村社会治安要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突破口,俗话说:"游手好闲",人们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众赌博现象自然会销声匿迹;另外要对外来走村串巷的流动人口加以监管,避免不法行为发生;对村民要适时进行法制教育,严禁邪教等违法乱纪行为在农村中蔓延。

11、建设新农村要长远打算,从农村教育着手。孩子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再穷不能穷教育。从长远考虑我们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壮大师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严禁体罚学生,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环境。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规模和现代化水平,节约资源;减免农村义务教育费、以及到城市就读借读费,让城乡教育同步发展。

12、建设新农村应整顿农村药品市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和过期药品在农村市场横行。控制药品价格,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25

一、劳务输转现状

所调查的6乡18村共有109个村民小组,4106户1.9万人,现有劳动力8270人,耕地6.1万亩,人均3.2亩,现有果园1.7万亩,饲养大家畜3930头。调查显示,20xx年,18村共输出劳动力20xx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24.5%,户均输出0.5人,实现劳务纯收入1442万元,农民人均增收757元,占当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4%。

(一)劳务输转规模。调查村—20xx年三年来输出劳动力分别为2264人、2147人和20xx人,整体上人数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年均递减3.6%,输出人员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中南部山区贫困村。但灵芝乡苗堡、原安乡乔岔、水股、雷大安乐、曹河等果品产业发展滞后的部分山区村劳务输转人数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劳务仍然是实现其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占其家庭收入的70%以上。

(二)劳务输转人员构成和输入区域。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占81.3%,女性占18.7%;年龄构成上,18—35岁占52.6%,35—45岁占38.5%,45岁以上占6.1%,18岁以下占2.8%,整体上中青年男性劳力是劳务输出的主流,但45岁以上务工人员主要来源于山区贫困村;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6.5%,高中(含中专)及以上占13.5%;从就业地点看,主要分布在省外宁夏、新疆、内蒙、北京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省内兰州、静宁等地。

(三)劳务输转方式和从事的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劳务输转从自发无序的流动,逐步开始向有组织、上规模、有序化、市场化的输转方式转变。有组织输出和县内“北劳南移”的劳务输转人员比例开始增长。据调查,20xx年,有组织输出占输出人数的5.2%,较XX年的3.1%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自发性输出和亲朋介绍输出仍是我县目前劳务输转的主要方式,分别占输出人数的61.2%和33.6%。在务工行业种类上,输出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工业、加工、餐饮、家政、汽车驾驶、社会服务等行业为主,以泥瓦工、技术工、缝纫工、服务员、保安、保姆、司机等职业为主。调查数据显示,建筑行业占73%,工厂技工和服务行业占14.7%,其它行业占12.3%。

(四)劳务输转人员培训、就业时间和维权情况。在就业时间上,20xx年,在外就业6—12个月的占输出总数的57.7%,务工兼务农,就业时间在6个月以下的占27.2%,一年以上的占15.1%(含整户外出打工者)。其中,源自中南部乡镇的务工人员就业时间普遍在6—12个月内。在就业培训方面,培训后输出的不到输出总数的2%,主要以职教中心等机构培训的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在权益维护方面,劳务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约有90%的务工人员就业时仅签订了口头合同,书面合同签订者仅10%左右,在劳动保障上始终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调查中出现的5位工伤人员中,用工方仅为他们开销了医院费用,补全了工伤期间工资,对于后期治疗和劳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农村劳务输转工作对城乡经济发展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就我县西北部、中南部山区两大贫困片带的劳务输转工作而言,在干部群众的重视下,一年一度颇具规模的劳务输转队伍,正在拓宽农村生产力发展领域,成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调查显示,劳务输转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劳务收入明显增加。近年来,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一条捷径,劳务收入已是农业和农村收入的半壁江山。被调查的18村,—20xx年三年分别实现劳务纯收入1164万元、1258万元和1442万元,务工人员人均劳务纯收入分别为5141元、5859元、7103元,无论总收入还是人均收入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当然,务工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用工单位普遍提高工资待遇有关,据统计,近三年农民工工价依次为30—50元/天、40—60元/天、40—80元/天。所调查的灵芝、原安、雷大3乡9村20xx年劳务输出1264人,实现劳务纯收入829.4万元,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1095元,接近所在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收入水平看,基于外出就业时间长短,中南部较西北部务工人员人均劳务纯收入高出1000元左右。

(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改善。近年来,许多农民靠劳务收入修建了新房、购置了家电家具和生产工具,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劳务收入弥补了农业投入的不足,大部分农户实现了劳务脱贫,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城川乡陈马村20xx年劳务输出260人,劳务收入200多万元,63%的农户依托劳务收入修了新房或对旧房进行了改造,拥有手机200多部、安装固定电话78部,有摩托车、三轮车、旋耕机等140多辆(台),通过劳务脱贫50多户、232人。该村五社李世军一家8口人,2人长期在外打工,近年来年均劳务收入3万元左右,近年翻修房屋10间,购置摩托车1辆、手机2部,家电一应俱全,引进基础母牛3头,新发展果园4亩,依托劳务收入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了发展载体。

(三)群众观念和素质得到转变和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入城镇务工,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进而则增强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劳动技能,最终将改变过去死守一业、死守一家、死守一方的传统观念。在此过程中,通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和现代文明的熏陶,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步成长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一代劳动者,其结果自然是减轻土地生态负荷,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调查统计,64%的家庭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措施,如早婚、早育、超生现象明显减少;劳务人员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自觉遵纪守法,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主动求助有关机构进行维护,尽量减少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调查村约有186户整户外出就业家庭,勤学苦干,掌握一定技能后,在外站稳了脚,带着家属、亲戚、朋友务工创业,过上了殷实的异地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1、富余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为:文化程度低,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6.5%;专业技能水平低,73%以上的务工人员从事的工种仅局限于各种粗重的体力劳动和机械性劳动,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由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的要求很不适应;部分富余劳动力安于现状,宁可在家闲散受穷也不外出务工,既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也制约了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2、劳动力市场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县、乡(镇)劳务机构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未完全理顺,劳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覆盖面窄,时效性差,工作效率低。专业中介组织稀少,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务的中介服务、信息反馈和跟踪管理工作微弱。劳务市场和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当前劳务工作需求极不对应。

3、农民工合法权益难以有效维护。农民工维权方面的体制和政策还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劳动力转移的自发行为较多,缺乏跟踪管理。农民工法制意识比较淡薄,用工单位没有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不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拖欠克扣农民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工伤和职业病得不到有效防治,劳动纠纷时有发生。

4、劳动力培训和组织输转不到位。劳动、农业、教育等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农民工培训资源管理比较分散,投入少,规模小,与农民工培训的需求相差悬殊。有组织输出规模小,组织输转工作不到位,致使务工保障和跟踪服务等一系列工作无法到位。

5、劳务输出致使潜在矛盾出现。劳务输出产生空巢家庭,孩子监护教育出现空档,爷爷奶奶隔代教育,溺爱多于管教,留守儿童的管理教养存在很大风险,不利于农村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并且老人抚养不能到位,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荒芜,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也显得不足。

四、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拓展劳务输转空间,围绕产业开发,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一要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瞄准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省区,积极开拓新的劳务基地,加大有组织输出规模,鼓励技能型、智能型、专业型劳务人才大规模输出,切实提高输出质量,增加劳务产业效益。二要充分结合我县实际,围绕产业开发,积极开展北劳南移工程,扩大县内输转规模。要促进北劳南移规模,必须加大果品标准化生产规模,拓展延伸果品专业村、专业乡和专业经济带区域,大规模引导农户进行果品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品质量,标准化生产规模加大的同时劳动需求量相应增加,县内劳动力输转就业空间增大,无疑会带动周边乡镇富余劳动力的就近转移,有利于果品和劳务两大产业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潜在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种养业基地建设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就业机会,为农民争取更大的就业空间和利润空间,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强化职能,提高效益,加快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加强各级劳务机构建设,强化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益,搭建信息平台,尽快形成县、乡、村三级上下联通、覆盖面广的劳务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把各种劳务信息传输到基层和农户,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开展劳务输出和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形成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劳务输出工作网络。二要扶持建立和完善劳务协会等中介组织。鼓励和支持涉农部门、经济实体和社区积极兴办各类中介机构,鼓励创业人员、农村能人、劳务经纪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创办集信息收集、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有序输出为一体的农村劳务输出组织,健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中介机构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的劳务输转体系。通过政府的主导和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建立和形成劳务组织化输出格局,提高劳务效益。

(三)积极维护农民工权益,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宣传和贯彻《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为切入点,加强对县内劳动用工单位的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认真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督促用工单位依法将务工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并积极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同时,政府主导,中介组织、民间组织及群众积极参与,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和保障力度。

(四)发挥劳务机构的主动性,进一步抓好返乡创业工程。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成功人士的衔接沟通,大力宣传静宁优惠政策,利用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他们获取资金后回乡落地生根,创办、经办企业和经济实体,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返乡创业在劳务输转工作中有新的突破。

总之,劳务输转工作量大面宽,各级组织和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劳务输转对农村经济工作产生的深远意义,要看到劳务输转有利于解决本地经济发展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应把此项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切实抓出成效,为构建小康静宁、和谐静宁、活力静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26

20xx年8月22日星期五,今天天气闷热,天气情况不容乐观。师大生科实践队来到了。地处河北省环渤海地区,包括十四个县市区:XX县、XX县、吴桥、东光、泊头、南皮、孟村、盐山、海兴、黄骅、河间、献县、肃宁、任丘。还有新华区、运河区、开发区、渤海新区河北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XX县辖4个镇、13个乡、1个民族乡:乐寿镇、淮镇镇、郭庄镇、河城街镇、韩村乡、乡、陈庄乡、徐留高乡、商林乡、段村乡、张村乡、临河乡、小平王乡、十五级乡、垒头乡、南河头乡、西城乡、本斋回族乡等。

在了解了XX市的大致情况后,师大实践队主要在任丘等地进行了调查。任丘包括新华路办事处:等25个村庄。等24个村XX镇:辖32个村委会。XX镇:辖32个村委会。XX镇:辖28个村委会。。

他们小分队一行7人在当地了解当地人员居住情况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状况以及年老人员的居住情况等主要内容。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任丘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比如华北油田开采总部设在,带动了XX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而同时由于石油产业员工众多,给任丘市带来了各地的移民。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任丘地区的住房以及道路设施接近市级水平,各方面设施接近市级水平,在与各类人群:如村民、政府管理人员、油田人民等的交谈中,了解到,大家对于任丘的`发展前景甚是看好,各方面设施健全,不用担心住房问题等。

其住房水平参差不齐,位于市区内的村庄大多被市区经济带动,大多属于楼房,甚至是高楼大厦。而位于远离市区的村庄大多是新盖的二层小楼或者是平房。

对于年老无人看管的老人,有些村庄设置了敬老院,院内设施齐全,有各类健身器材,还有护理人员。住房难的问题在XX地区基本解决。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27

在县政协副主席的带领下,县政协文教卫体员会组织部分员,重点对旧县、白砂、临城、湖洋、稔田、下都等6个乡镇2个村(居会)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有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汇报,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xx年以来,在县、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村围绕建设新农村,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载体,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按照农村“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工作思路,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领导重视,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县、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了“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县对乡镇目标管理考评内容,编制了上杭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制定了农村垃圾清运和集中卫生填埋机制,建立健全了乡镇水质交接断面责任制,全面推动生猪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等,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章可循、有效开展。

(二)宣传造势,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栏、广播电视、散发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要性,提高了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使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较好地推动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深入持久开展,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加投入,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xx年以来,为提高乡(镇)、村两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积极性,县政府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对列入县垃圾治理试点村,经有关部门按照《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试行标准》要求验收合格以上的每村补助2万元,对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行政村垃圾填埋场建设,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每村补助5万元。截止XX年x月份,县财政共下拨补助资金约270万元,争取省、市级资金补助500万元。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试点乡(镇)、试点村按照“百户一池、百米一箱、千人一员、每员一车”的标准配备了垃圾收集池、垃圾箱、保洁员和手推车等。XX年,全县78个家园清洁行动试点村设置了22507个垃圾桶,xx年起,对实行垃圾收集收费制度的古田、南阳、蛟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x个乡镇所有行政村,按照800人以下、800600人、600人以上的行政村分别聘请x名、2名、3名保洁员,保洁员工资x万元人年,古田、南阳、蛟洋三个乡镇的工资费用按市、县、乡(镇)x:x:x的比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7个乡镇工资费按县、乡x:x的比例,给予配套补助。

(四)突出重点,整治效果较为明显。

一是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开展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以治理“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房、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整治重点目标,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特别是对辖区内的道路河道沿线、市场、小溪、集中居住区的房前屋后多年积聚的垃圾进行重点清运。

二是加快推进垃圾集中收集、焚烧和填埋。目前,古田镇、白砂镇、旧县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等9个乡镇都建设了垃圾填埋场;古田镇、中都镇、茶地乡、旧县乡、下都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官庄乡等2个乡镇建设了垃圾焚烧炉;庐丰乡、蓝溪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各试点乡镇、试点村都按照要求建设了相应的垃圾集中收集池,同时,古田镇金湖村、南阳镇黄坑村、白砂镇桥村等40个行政村建设了垃圾填埋场,保证了农村垃圾“扫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

三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试点村制订了村规民约、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管理公约,实行门前三包和征收垃圾处理费等制度措施,建立了“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的农村垃圾治理分级巡查制度,做好农村垃圾治理巡查登记,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要求馈整改情况。

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村容村貌不容乐观。

一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县农村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存在抢占、乱占现象,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难度。

二是乱堆乱放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比较突出,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影响了整治效果。

三是绿化、美化不到位。部分村没有一个统一的绿化方案,借用自然绿化,没有体现农村生态特色。

四是农村饮用水普遍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

五是城乡结合部成为卫生“死角”。城乡结合部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城乡结合部交接处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从总体看,试点乡(镇)、试点村好于相对偏僻的村,经济条件好的村好于村级经济薄弱村,村级班子强的村好于班子涣散村。全县已有4个乡镇、4个村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分别占任务数4%。今年计划完成2个乡镇、45个村庄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和xx年x月2日经过环保、工商、电力等部门联合执法后,厂主又偷接私拉电线继续违法生产,今年3月26日县政府又再次组织联合执法,拆除其供电设施。彻底取缔工作阻力很。

一是养殖业污染治理难。我县生猪养殖业量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尤其是量的散养户及500头以下的猪场,虽建有沼气池,但容量小,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突出,对小河、小溪的污染治理难。猪场环评审批手续程序多,费用高,养殖户有抵触情绪。

二是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难。近年来,各乡镇通过实施“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多数垃圾填埋场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何有效实施卫生填埋、焚烧处理困难,极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三)宣传教育亟待加强,群众环卫意识急需提高。

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县乡两级重视,工作力度,但有的村组干部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态度,工作敷衍塞责,搞形式,走过程,缺乏主动性;广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随意将建筑垃圾堆弃河道、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现象普遍存在,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创卫靠家”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三、对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目标任务。

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真正为民谋福利、让民得实惠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的村在期末要完成村庄总数的80%。目前,全县342个村(居)会已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的有4个乡镇4个村,仍有一半多的村还没有开展。为此建议:县政府把目前还未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xx年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并要求村建立一套管理机制、落实保洁人员、建设垃圾收集池硬件设施且启动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

(二)加快新村规划。

新村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久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为此建议:

一是城乡规划建设局要高度重视新村规划工作,加快新村规划编制进程。编制新村规划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我县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及农机具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做到高标准又实用,一村一特色。规划实施时,城乡规划建设局及乡(镇)、村两级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使新村建设科学合理,整洁雅观。对新村规划编制已完成的村,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变化发展了的情况及时进行规划调整完善,以弥补规划滞后带来的缺失。

二是各乡镇政府要因地制宜对农村垃圾焚烧炉、填埋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选址、统筹考虑。每个乡镇的垃圾焚烧炉、填埋场的建设数量要根据人口数量状况而科学设定,并经过充分论证。环保部门要加强对选址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避免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三)创新运行模式。

垃圾处理模式要坚持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以建立农村垃圾整治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目标,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重要流域垃圾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为此建议:

一是在县城和县城近郊范围内,可以采用“村收集、乡(镇)清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

二是在地理位置离城比较远的乡(镇),可以采用“户归集、组(片)建池、村清运、乡(镇)处理”的模式;“户归集”,即农户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提倡对垃圾进行分类,易降解可利用的有机物尽量返田,不易降解的垃圾归集到垃圾池(桶);“组(片)建池”,即以村为主,组(片)或自然村为单位,按人口数量比例,选择适合地点,建固定的垃圾中转池;“村清运”,即村统一安排保洁人员负责村庄内道路、水沟等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并负责将垃圾池(桶)的垃圾清运到垃圾中转池;“乡(镇)处理”,即由乡(镇)政府确定统一环卫人员,配备运输工具,负责将各村垃圾中转池垃圾清运至焚烧场或填埋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是边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的乡(镇),可以中心村为单元,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对个别确实无法集中处理的偏远自然村,鼓励推行农家堆肥方式,就地处理垃圾,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

(四)健全长效机制。

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家园清洁行动”的关键,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为此建议:

一是要建立管理机构。县、乡、村都必须成立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长效管理机构,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扫除,引导村(居)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定点装卸农业生产用料,及时清运保洁。

二是要加快编制《~xx年上杭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上杭县区域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并由县人进行审议通过。

三是要建立健全联动互动责任体系。解决农村垃圾处理在持续方面的难题,需要建立“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牵头,县直有关部门配合、乡镇政府负责实施,村(居)会具体落实,村民广泛参与”的联动互动责任体系。

四是各乡镇政府要按人口比例配备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干的专业保洁员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每天负责对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和运送,监督和劝导村(居)民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杂物和乱搭盖。制定《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管理办法》和《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工作职责与奖惩措施》。

五是要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县对乡、乡对村要层层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和准入退出机制。严格依据“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标准,每年组织对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乡(镇)、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跟踪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验收考评考核。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村,由县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村不得参加各级文明村、卫生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评选,取消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补助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效能告诫。

六是要建立健全明查暗、民意调查、检查评议和巡查督察机制,完善“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的农村垃圾治理分级巡查制度,实行村两和村民代表、老年协会对保洁工作成效进行“一记二查三评四考”工作方法,即专人记录保洁情况、群众抽查、村民代表评议、村两考核,评议结果与保洁员工资奖励挂钩。对于出现垃圾污染严重回潮的,要对乡(镇)、村予以黄牌警告直至追究责任领导的责任。

七是要加强村级“两会”班子建设,为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加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的关键所在,应建立完善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分级负担资金筹措投入机制,确保“家园清洁行动”持续长效运行。为此建议:

一是县政府继续积极争取省、市政府对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

二是县政府每年在编制财政预算时专门切出一块资金作为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专项资金,继续实行新村规划编制的补助政策,且对所有已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又实行了征收垃圾收集处理费制度的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的'工资费用按县、乡:比例给予配套补贴。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要按照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标准要求,组织力量对全县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根据摸底的情况和各乡(镇)、村财力状况,县财要按比例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清运车辆及设备购置给予补贴,做到每户要配置一个垃圾桶,每村设立若干垃圾集中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清运车,使乡(镇)、村垃圾做到集中投放、及时清运、无暴露的垃圾堆。

三是要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成立民间环保机构,并设立环保专项基金账户,向社会募捐,多方筹措环卫经费,以保障工作运转。

四是村民员会要形成合理的环境卫生保洁费筹措机制。通过村民代表会“一事一议”方式,确定每个村民、每间店铺、每家企业每月交纳的环境卫生保洁费标准,使群众自觉参与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县政府要尽快研究制定出台《上杭县农村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指导性意见》,规范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费的征收和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收支公开。

(六)强化综合执法。

综合执法是解决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突出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应持续开展企业、养殖业污染物排放的综合整治工作。为此建议:

一是要由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卫生、农业、国土、水利以及乡(镇)政府等部门紧密配合,对向河道乱倒建筑和生活垃圾的现象,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一抓到底,不留死角,取得实效。

二是环保部门要加对农村工矿企业环境监管力度,强化环境保护,将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逐步向清洁生产方式过渡,建设生态文明厂区;严格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推进小流域水环境整治,认真贯彻实施《福建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明确责任,加对无证“五小”、“十五小”企业打击治理力度,尤其是在电力供应上实行严厉管控。

三是畜牧兽医水产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协同配合,通力合作,对去年已拆除关闭的猪场加巡查力度,防止回潮弹;对禁养区外的养殖场进行综合治理,督促场主采取生态立体养殖或施行零排放养殖技术;突出抓好人群集中区域散养户的管理,督促其限制养殖规模,达不到治理标准的,继续组织拆除或关闭。

四是对辖区江河中的水电站要严格做到最小下泄流量达标要求,以助净化水质。

五是要进一步明确城乡结合部位的环境卫生整治界限、职责和责任。由于城区在扩,主次干道在相应增加,县环卫所或保洁公司应将管理范围逐步延伸。按照“城区主次干道由县环卫所负责”的规定,应将城南琴岗路、光华路、金鑫路、新塘路、城西丰山溪东和西路等划入县环卫所或保洁公司负责保洁。

(七)加强宣传教育。

提升“家园清洁行动”的工作水平,人的素质是根本。因此,各级政府要致力于正面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影响面,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增强公民“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的思想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为此建议:

第一要以发放宣传单和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

第二要通过制定卫生公约等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居住小区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对不卫生、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并给予公开曝光,有效促使群众规范个人卫生行为,以巩固垃圾处理成效。同时,要通过开展评选“优秀保洁员”、“十星文明户”、“文明卫生户”等活动来扩群众的参与面和受教育面;

第三把“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纳入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第四要注重树立和推广典型,对在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28

按照我局周五调研日工作总体安排及主要课题分解要求,我们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等方式,对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工作进展

大庆市现辖五区四县、58个乡镇、482个行政村。全市人口281万,其中农村人口138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49%。由于县域经济条件限制和历史欠账,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较差、环境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市多年来坚持以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为载体,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区域生态,见到明显成效,让胡路区、杜蒙县成为省级生态县(区),49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383个乡镇村被命名为市级以上生态村。

(一)建立机制,强化基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心为县区,为此,我们重点实行了“四个强化”。一是强化四级管理。在全市58个乡镇设置了环保助理,380多个行政村配置了环保监督员,实现了市、县(区)、乡镇和行政村的四级管理机制,把环境监管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二是强化能力培训。专门编制了有关农村环保工作的讲义,组织县区、乡镇和行政村环保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增强基层环保队伍的知识储备。三是强化载体带动。通过生态县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的具体实践,基层环保队伍的能力水平逐步提高。四是强化目标考核。全面实施生态县(区)建设目标责任制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高标准、严要求,农村环境监管有效加强。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为了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我们重点在规划设计上狠下功夫。首先,是纳入总体规划。把生态示范创建和农村环境保护纳入《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生态市建设规划中都明确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第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制定实施《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联合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责任、年度实施进度和推进措施。第三,是科学谋划项目。按照全省统一安排,建立我市“十二五”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库,入库项目61个,并对入库项目进行了初步设计。

(三)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十二五”以来,环保、林业、畜牧、水务、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多措并举、合力攻坚,取得较好效果。自然生态有效保护。累计造林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1.5%;禁牧草原1034万亩,累计治理“三化”草原(场)60万亩,草原“三化”比率降到29%;大同西大海湿地、林甸东兴草甸草原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6个。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累计完成泥草房(危)房改造5。7万户,14万农村人口受益;绿化村屯746个,村屯绿化达标率76%;实施畜禽三进三退工程,新建、改扩建养殖场(小区)538个,16.2万畜禽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面源污染有效治理。大力开展秸秆禁烧环境监管,提倡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推广测土配方500万亩,有效控制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强度;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600万亩,获得“三品”标识490个。功能设施有效增强。我市四个县在全省率先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场和生活垃圾处理场,实现了“两厂(场)市域全覆盖;强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监管,建设33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07处,22.08万农民喝上放心水;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向农村延伸,实现了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

(四)突出重点,连片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关键是整治,重点在村屯。一方面,争取项目推动整治。国家和省从20xx年开始,针对各类突出的环境问题,启动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截至目前,我市列入中央和省计划项目16个,总投资2374.93万元,其中,中央投入797万元,地方配套700万元,村民自筹877.93万元,整治村庄16个,受益人口5.8653万人。另一方面,借助减排促进整治。两年来,全市列入全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农村畜禽减排项目共160个,去年完成项目76个,减排化学需氧量4415.62吨、氨氮174.94吨;今年,由于洪水影响,我市计划项目84个,到年底可完成项目77个,将进一步为全市污染减排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对照先进地区经验,结合调研情况,我们深深地感到,尽管我市农村环保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对照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对照国家和省关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是基层环境管理水平低。在农村基层环保队伍建设上,我国很多地区走在了前面,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山西省阳城县把环境监管的触角向农村延伸,全县18个乡镇467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持证上岗环保监督员,在山西省率先实现了环境监管县、乡、村三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在乡镇层面,实现了“五有一专一保障一开展”。“五有”,就是有场地、有牌子、有办公设施、有制度、有工作职责;“一专”,就是乡镇配备了1至2名专职环保监督员;“一保障”,就是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得到了保障;“一开展”就是有效开展工作。在行政村层面,实现了“六有一保障一发挥”。“六有”,就是有场地、有牌子、有人员、有办公设施、有制度、有工作职责;“一保障”,就是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有保障;“一发挥”,就是能够发挥作用。我市虽然在乡镇、行政村环保队伍的建设和能力提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短期内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没有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保障,且环保工作人员多为兼职、非专职,素质偏低、流动性大,水平提升难度很大,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工作需要。

二是农村环保激励机制弱。为了加快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持续改善农村环境,我国一些地区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相继出台了“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村改善环境的积极性。河南省三门峡市农村环境保护生态示范创建以奖代补考核办法中规定,对于国家级生态县、区创建,完成规划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的奖励县、区政府3万元,通过环保部验收命名的奖励县市、区政府10万元;对于生态乡镇创建,完成环境规划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的奖励乡镇政府1万元,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的奖励乡镇政府3万元,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的奖励乡镇政府5万元;对于生态村创建,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的奖励行政村1万元,获得国家级生态村命名奖励行政村5万元。同时,为鼓励对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探索和创新,对生态示范创建中在环境改善、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方面具有推广、示范、借鉴意义的生态工程予以褒奖,奖励最高金额为10万元。由于我市没有建立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乡镇和行政村的创建热情不高,创建质量得不到到保证,不能充分的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三是治污项目建设推进难。20xx年以来,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相继制定了“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加强“十二五”资金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实行“以奖促治”,对达到生态建设示范区标准的实行“以奖代补”。同时,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参照国家政策,安排本级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由于历史欠账和县域经济紧张,我市虽然在四县分别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但乡镇和行政村的生活污染治理还没有全面展开,生活污水管网尚未铺设到位、生活垃圾存贮和收运体系尚不健全,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污染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还存在差距。按照省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联合行动的要求,到20xx年,全市具备条件的小城镇要完成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设施建设,6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要配套完善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困难很多,压力巨大,迫切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市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建立迫在眉睫。

四是生态示范创建差距大。省政府将我市、杜蒙县、肇源县列为全省生态创建试点,对我市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给予厚望,对照生态市考核标准,特别是国标中规定的“三个80%”,我市达标难度很大,目前我市9个县区,还没有一个国家级生态县区,58个乡镇仅有4个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482个行政村中国家级生态村还是空白,此外,在具体指标上,我市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森林覆盖率等指标还远远达不到国标要求,要想在“十三五”期末实现国家级生态市创建目标,尚需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创建步伐。

三、对策措施

“十二五”已经走过三分之二时间,即将进入冲刺之年、收关之年,形式严峻、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战略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为进一步巩固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加快生态市建设进程做出积极贡献。具体工作上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

1、超前规划研究,力争在顶层设计上实现新突破。在系统总结评估“十二五”农村环保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一是现实基础专题研究,系统全面掌握我市农村环保基本情况;二是制约瓶颈专题研究,调查分析制约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关键影响因子,确定需要整治的重点环节;三是治污技术专题研究,调查论证适合我市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染、面源污染和生态修复的先进技术;四是引导政策专题研究,探讨工业反哺农业、社会资金吸纳等有利于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制度、政策;五是目标任务专题研究,确定我市“十三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六是管理机制专题研究,研究制定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保障措施。

2、深化监督管理,力争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项目建设是改善农村环境的有效途径,重点是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做好项目。对于已经入库并有希望获得支持的项目,抓紧可研和方案设计,落实项目前期。二是争好项目。对于没有入库,但却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项目,组织县区积极向上争取,争取列入计划,获得支持。三是建好项目。对于已经列入计划获得支持的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保证进度、保证质量、保证达标。四是管好项目。对于建成投产项目,要加强治污设施环境监管,确保稳定运行,达标运行;对于在建项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施督察督办,规范建设、规范管理,确保项目建成运行后达到设计目标。

3、搞好协调推进,力争在综合治理上实现新突破。主要是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农村环保联合行动,确保实现既定目标。努力修复自然生态。通过植树造林,综合整治土地沙化、盐渍化,治理水土流失;通过草原修复,促进草原改良、草原植被恢复;通过保护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控制面源污染。推进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减排项目,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强化“三区”管理、推进“三区”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行测土配方,控制农药和化肥施用。三是改善居住环境。继续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垃圾治理,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村屯绿化、道路绿化,深入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

4、创新管理模式,力争在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环境管理机制模式,加快基层环保队伍建设。一是纳入目标管理。将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建设列入年度生态县(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做到有场地、有牌子、有人员、有办公设施、有制度、有工作职责、有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有保障,在乡镇政府设置环保办公室并配备1至2名环保管理员;在行政村设置一名环保监督员。二是强化素质教育。实行环保管理员和环保监督员持证上岗制度,20xx年上半年完成58个乡镇环保管理员的岗位培训,下半年完成482个行政村环保监督员的岗位培训,合格的分别核发环保管理员和环保监督员上岗证。三是实施工作考核。环保管理员和环保监督员由县(区)环保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管理、双重考核,由市环保部门制定工作考核办法,县(区)环保部门具体实施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县区政府和乡镇政府。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篇29

___镇是___县最僻远的一个老边穷镇,地处铁山水库上游,全镇55个行政村,有19个村属库区村。库区内19个村自1958年初迁到1962年、1963年的返迁,再到1979年的复迁,直至1987年迁移结束,历经近三十年的变迁,给库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几十年来,库区人民虽有政府的关怀和照顾,几代库区人的不懈努力,但终因各方面的因素,至20xx年止,19个村、145个组、2714户、9617名村民,依然生活在温饱线下。铁山水库修建成功十多年来,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这些曾经为修建铁山水库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库区农民又是怎样度日的呢?近日,笔者走访了铁山库区,目睹了库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其状颇使人心寒。

一、库区农民如此穷

“吃盐要靠鸡蛋兑,棺材枕着铺板睡,猪潲盛进饭碗里,稻草盖房不为奇。”这不是民谣,而是库区某些贫困农户的真实写照!

在双江村季庄组我们了解到,57岁的鲁岳辉和年高80岁老母亲及哑巴妻子,20xx年前还住在山上的窑洞里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一家人仅有的一张床是将6根松树绑在一起,用树桩支撑起来的,全家人每年仅是鲁爹肩点竹子到山下换些油盐,到20xx年底,才在政府照顾、全村村民出钱、出砖、出力等全力援助下才离别原始的窑洞生活住进一个连三间的小屋里;该村千斤组有一许姓人家,一家两口,儿子许继香七十多岁了,其母九十有余,相依为命的老母子俩的生活就靠儿子上山弄点树竹维持。笔者走访其家的那天上午,是在他家的菜园找到其母的,九十多岁的老母正跪在地里扯草,她对我们问的问题没一点反应,因为她的耳朵根本听不到我们说的什么。许继香爹上山去了,我们向村里的人了解了一下他家的情况,村人说起也泪眼涟涟。一老人说,他家一年,除了年节,是很难吃到肉的,他们的生活经常是时挑野菜和根煮,旋作生柴带水烧。在去年三月,他家屋漏又遭连夜雨,三间破土房一夜之间倒了两间,幸而早有防御才没出人命。村人不忍看着两位老人睡在一间用几根木头支撑着的房子里,在一片废墟中用几块残砖支着锅弄饭,就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为他们搭起了两间小屋。在高雅村李冲组,笔者还目睹了这样一个家庭,一对老年夫妇都八十出关了,老头叫唐永安,膝下无丁,住在两间破屋里。我们几个去采访时两位老人正在地坪里晒豆。老人把我们让到屋里,漆黑的房间里就两三把残缺不全的椅子和一张破桌子。同行想摄个镜头,举起摄像机又无奈的放下,因室内光线太暗,只得用带镁灯的`相机拍了张照。我撩开老人的蚊帐,不看还好,一看吓一大跳,老人的床竟然是一张组合的“床”,外面是砖头支起的一张竹床,里边竟是一口瓦棺!通观其家,最值钱的,也就是那口棺材了,其状,怎不让人凄然泪下!出得门来,同行想给俩位老人照张相,让佝偻着的老头抬抬头,老人在抬头时差点仰翻在地。在库区,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据统计,大洲村有特困户80户,170人,五保15人;双江村有特困户80户,225人,五保30人。道院村有特困户六户,19人,五保4人,高雅村有特困户17户,56人,五保9人。老一辈的孤寡人在渐渐减少,而新一茬单身又在产生,落后的经济、不便的交通、闭塞的信息,几个女人愿往那里嫁!据调查,唐坳村目前就有青年单身13人。在库区,笔者还了解到,有不少的家庭仍在靠积攒几个鸡蛋或是鸭蛋,到店铺换起油盐吃。气温低时还好,能积攒,气温高了,连这笔收入都难保障,此情此景,孰能入目!

在库区一些村,类似情况的人家又何止十家八户?

人们说,库区这个地方有“三多”,茅屋多、缺粮户多、光棍多。这话不假。如唐坳村,全村430个人口,打光棍的就有13人。因为太穷,里面的姑娘留不住,外边的姑娘不愿来。

再看人均收入。以20xx年为例,19个库区村,人平纯收入2340元,其中塘坳、高雅、伏马、双江、等11个村,人平纯收入均低于1000元。

在库区最深处的十个村,方圆几十里,只有7条屠凳,9个代销点,5个药店。据了解,大洲、伏马、高雅、塘坳、国庆等村,去年有16户缺衣被,有20余户无过年肉,有30左右的户今年春后就缺粮。

二、库区农民为何穷

修铁山水库,库区农民重新创业,付出了艰辛劳动。当地党政对库区农民也曾给予过大力支助,库区农民不仅没有脱穷,还穷到如此地步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路难行,穷之根。铁山水库蓄水后,把这里原来连接省道通往各村的公路全部沉没,库区农民只好沿库盘山修了几条简易公路,是原来公路长度的3倍。但这些公路坡陡、路窄、路基不牢,常被山洪冲坏。库区农民靠水路进出也不方便,这里既无一个像样的码头,又无几条像样的渡船。路难行,难进难出,使这里成了世外偏疆。路况差、水运条件差,车船水祸时有发生。从铁山水库蓄水

至今,19个库区村共有23条人命丧于车船水祸,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

2、地难种,穷之源。铁山水库蓄水后,19个库区村共有1365亩水田、652亩旱地被淹,沉没的是良田,剩下的是一些傍山挂壁丘块。这些耕地不仅土层浅,路途远,且坡陡、勘高、鼠兽危害多,其中不乏一些巴掌丘,实不便耕种。种这种田投工多、成本大、收入少可想而知。去年双江村村民李润年,种3.2亩田,共19丘,平均亩产才360斤。大洲村村民熊石根,种2.2亩黄豆,被野兽危害,颗粒无收。

3、钱难赚,穷之结。库区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物质难进亦难出,地里无出产、山上无积蓄、生产经营单一,缺乏至富门径,有力无处下,赚钱实在难。19个库区村有18个村既无村办企业,也无私人作坊,除少数年轻人外出打工外,其余的只能守着三寸薄土过日子,收入就是稻谷加黄豆,砍松树,喂鸡猪。原有部分农民也种西瓜、桔子,由于生产技术不过关,加之打不开销路,这些年西瓜、桔子也很难见到了。有些农户的确穷得叮当响,求医更是愁上加愁。

4、债难还,穷之因。库区农民穷,不是一年两年之事,难以脱贫,只因穷坑太深。穷坑深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多数农户是返迁户,原有房屋被拆除,重新开基做房屋,由于拆迁费不够,因做房屋欠债的多;二是一些村是拆迁后重新组建,集体毫无积蓄,因组织重修公路,搞点基本建设,使村里负债累累。据初步统计,库区19个村,仅有许家、三让两个村不欠帐,其余17个村共欠帐200余万元,其中高雅村,因修进村公路,除群众集资和有关支助款外,村里还欠帐二十多万元。集体与私人历来欠帐多,靠政府的点滴照顾,根本无济于事。

5、学难上,穷之本。“有田不种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读了诗书当大丘,不须耕种自然收”。这些名言古训,库区人民都说得出,讲得清,可就是做不到。首先就近入学难。19个库区村随着人口的减少,及办学制度改变,目前仅存2所小学和2个教学点,有10个村没有学校,学生上学要翻越十几里山路,要乘渡几十里水路,学生上学难,家长送读难,成为库区人民的一块心病。如唐坳村黄土组,家长周湘池,20xx年9月才将年满9岁的孩子送到村办的学前班就读,推迟三年送子女上学,目的是让孩子多一点自理能力,多一份安全感,然而天灾人祸难料,上学还不到1个月,孩子在回家的机耕路上被拖拉机。譬如:1996年轰动全国的国庆村“1.12”沉船事件

,酿成16人死亡,其中初中生14人。其次,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加速推进,学费日益昂贵,成为多数农民的沉重负担。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高中和大学教育费用更让普通农民难以承受。农民要供养一个大学生,往往从其上学甚至到毕业的前几年,家庭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但假如农民不能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则在更大规模和更深程度上积累贫困,陷入家庭收入低——没钱投资教育——子女教育水平低——子女就业机会少——子女收入低——新一代低收入者这样一种贫困代际传递而难以自拔的境地。假如贫困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假如孩子考上大学,在教育体制实行改革的今天,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一万元左右,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么,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可以说,一个大学生就能导致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村家庭陷入贫困状态。正因为如此,相当一些农民子弟在日益抬高的教育门槛前止步,农村辍学现象日益严重。

三、库区农民咋治穷

时至今日,一些库区农民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正为衣食住行发愁,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沉思。库区农民不能再这样穷下去了。那么,库区农民将怎样治穷,我们认为,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修好库区公路,是库区农民脱贫的紧要要害。库区有一条好路,库区农民就有了出路。可在现在简易公路的基础上,经过适当改修、扩建,缩小弯度,降低坡度,加固路基,拓宽、硬化路面。可采取政府支助、多方集资、农民投工的方式解决有关工程问题。

2、调整产业结构,是库区农民脱贫的主攻方向。要根据库区特点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经营方式为综合经营的产业模式。要认真在“林”字上做文章,变以农为主为以林为主。要根据库区自然地理条件,大力发展松、竹、油茶等产业。

3、加大扶贫力度,是库区农民脱贫的重要保证。为修建铁山水库,库区农民牺牲了许多利益,为重建家园库区农民又付出了许多代价。他们穷,从客观上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修铁山水库造成的。铁山水库修成后,确实是造福于___人民,但库区人民基本上没沾什么光。现在库区农民要脱贫,要修路,要调整产业

结构,农民拿不出钱,何况现在有些人连生活都难维持。现在无论从哪一角度讲,该是政府和有关部门扶助库区农民的时候了。假如没有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扶助,库区农民想脱贫,不知还要等到何年何月。我们呼吁政府从扶贫资金中拿一点,铁山水库治理局从水电收益中挤一点,用来帮助库区农民早日脱贫。

今年,县委、县政府在规划中提出了“两环一线”战略,其中“一环”即库区建设,这无疑是给库区人民摆脱困境带来了福音。然而加快铁山水库治理与发展和加快库区人民脱贫致富步伐是实施环库区建设战略的要害所在点。怎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策支农,夯实基础。

1、惠农政策要向库区倾斜。首先是要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可将库区一些“挂壁田”、“蓑衣斗笠丘”等得不偿失的田土纳入退耕还林面积,实施封山育林,并加大重点生态公益林政策向库区倾斜力度,达到以林补粮,使库区人民解决温饱有保障;其次是要落实好“水库移农”政策,比如恢复已削减了25的库区粮补助,要根据粮价上涨,适当提高补助标准。落实湘府〔20xx〕72号《关于解决铁山水库移农生产生活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摘出文中的:“按上网电量每度1.5分钱提取的后期扶持资金,及从水库浇灌受益区按每亩每年征收3公斤稻谷,城市供水每吨征收2分钱,用于扶持库区。”第三是落实中心支农政,解决未向库区人民实施的“种粮直接补贴”和“柴油综合补贴”等政策扶助资金。

2、要加大库区扶贫力度,增强造血机能。首先是要通过财政拔款、筹集社会资金和群众投工投劳等办法,加大路、电、饮水等基础设施工程扶持建设力度;其次要在库区集中地段建立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为库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就读环境;其三是要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力度,解决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其四是要加大能源开发利用,落实奖励政策,支持农民建沼气池,一则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二则可以优化人居环境。

二、产业兴农,促进发展。

解决了基础设施这一“瓶颈”制约,就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根据调查,库区土质适合楠竹、桔树、梨树、油茶林等多种果木种植。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各村实际,有指导性地把那些“天收田”进行退耕还林,重点是新造楠竹,并以稻田桔园、黄岸茶场为基地改良品种,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再以乡镇成立服务机构或中介公司为他们提供信息、开发产品精深加工和销路等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真正让农民种得上、能生产、有销路、得实惠。其次是铁山库区山清水秀、出产丰富,有“千岛之湖”的美称的铁山水库西有大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有名扬天下的明代建筑“天下第一村”张谷英屋场、北有“___第一峰”相思山和传说神奇的相思园、东有我镇白石“千年皇帽松”、太子庙、巧然天成的相思八景,可整合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线。既能发展我县旅游经济,也能为库区人民发展庭院经济带来机遇,农民可利用种养土特产品开发特色农家乐休闲,可让旅游者既饱眼福,又饱口福,享受回归自然的农家绿色生活,也让农民既能有效利用闲置劳力,更能在调整结构中增加收入。其三是鼓励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为他们外出就业搭建平台。劳务输出收入到目前为止还是农村收入中的一个主要部份,由于文化素质不高,这些村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都只是卖苦力,普遍收入不高,而且难就业,一些人不敢出去闯。因此,劳务部门要为他们外出打工穿线搭桥,鼓励他们外出打工。

三、科技助农,长效推进。

在实际工作中,对农村科教扶助应分成两类:一类是针对未成年人的基础教育,必须有无条件地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另一类则是针对现有农村劳动力的再教育,要以难度不大的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现学现用,为他们外出务工和科学种养打好基础,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农民技术,教会农民发家致富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方法问题,引导其变苦熬为苦干和巧干,最终摆脱贫困。只有库区人民摆脱了贫穷,才能营造稳定发展的环境,才能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意义。只有库区人民富裕了,才能走出乱砍滥伐的误区,真正为铁山水库资源保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