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优秀范文(通用22篇)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通用22篇)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1
童年是什么?是一串闪闪发光的珍珠,珍珠里积累着欢乐;童年时是一个棒棒糖,棒棒糖充满着甜蜜;童年是一只小船,飘在海里荡啊——荡,荡到了一个欢乐的世界;童年时多姿多彩的,就像天上的星星,每一颗都有属于自我的回忆。
每个人都有童年,并且每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它们都值得回忆,值得珍惜。而高尔基的却不一样,就拿《童年》这本书来说,童年应当是他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童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讲述了高尔基童年的生活。小说中的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是让人心酸的,他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便跟着外婆和妈妈来到了外公家。外公是个个性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是这样。小主人公就在如此的家庭中饱受虐待,遭受外公的毒打。在那样的环境下,谁能觉得恐慌和不安?
我读了之后心境十分压抑,小小的高尔基在这么小的时候就已经体会到了社会的心酸。而相比之下的我们呢?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被父母宠着惯,着甚至从来不明白什么是“打”,什么是“骂”。这一点我们应当好好想想,如果生活在高尔基那样的环境里,日子会不会十分痛苦,悲惨,甚至绝望,但我们不能这样,像高尔基那样坚强。
有人说:“环境能够造就一个人,也能够毁灭一个人。”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高尔基,成就了高尔基。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社会中。他那颗光明、博爱的心没有动摇,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开阔,也许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吧!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永远坚强、正直自信!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2
《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B·怀特/着任溶溶/译,讲的是一只蜘蛛和一头小猪的故事。
小女孩弗恩养了一只落脚猪,取名为威尔伯,她十分喜爱它。但之后威尔伯长大了,父母不同意再养时,它被卖到了霍默·朱克曼舅舅的谷仓里。在谷仓门口,也就是猪栏上的方有一只灰色大蜘蛛叫夏洛。在那里威尔伯和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有一天,一个可怕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天快冷了就意味着意威尔伯快要被杀掉,变成熏肉火腿,威尔伯明白后害怕的叫道“我不想死,我不想死!”这时娇小的夏洛对它说“我有办法让你不死,但你不许再哭!”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霍默·朱克曼舅舅决定不杀威尔伯,这样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读了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可贵、纯真而感人至深的友谊,也明白了真正的`友谊至死不变。我想,我们就应向夏洛学习。她虽然是一只又小又卑微的蜘蛛,却能做出如此多令我们人类为之感叹的事,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上,要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忙,互相关心,凡事多为朋友着想。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3
朱熹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就在12月8日下午,我们在班上举行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的实践活动交流会,主要由李苏、高艺宸、袁苏红小组进行活动展示部分。活动内容有:读书名言我积累、读书故事我分享、飞花令等有趣的活动。这些活动使原本寂静的教室变得热闹起来,这些活动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读书故事我分享,是让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故事和名人的读书故事,我积累的故事有鲁迅嚼辣椒驱寒,华罗庚猜书等名人的读书故事。听完这些名人故事我很是惭愧,心想自己要是有他们的一半也是好事啊!
第二个活动是读书名言我积累,同学们把网上搜集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在讲台上朗读出来,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
第三个活动是最令人激动的活动——飞花令。第一轮的飞花令是关于花的古诗词,从一组轮到第八组,每个组都要让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关于“花”的古诗,如果回答不上来,这一轮就结束了。第二轮是关于“春”的古诗词,从一组到第八组,轮着回答,每组必须有一个人站起来回答,同学们听到这个活动立马兴奋起来了,一个接一个的说出关于这个字的古诗,很快这个活动结束了。下面还有几个活动,是关于好书分享的,和读书方法的。同学们积极参与,每个人都学到了不少。
这个此次的实践活动交流会结束了,但我们的老师告诉我们,虽然活动结束了,当我们的读书之旅并没有由此终结。
这间活动之后,我还调查了很多关于同学们的阅读调查,我发现很多,每年同学们的读书量不是很多,每天平均读书时间也不超过两小时,这说明同学们还没有养成,喜欢读书爱读书的习惯,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4
童年,我们的童年都是快乐开心,都是欢声笑语,都是五彩斑斓,五彩缤纷的,并且每天生活在父母爱的怀抱下。而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书《童年》里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却与我们是截然不同。现在我就与大家来聊一聊《童年》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阿廖沙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每天以泪洗面,后来母亲与阿廖沙便与外祖父和外祖母在一起,没过多久,母亲便离开了,便将阿廖沙托付给外祖父与外祖母。外祖母慈爱善良,外祖父粗野凶暴,另外还有两个争夺家产的舅舅,阿廖沙便这样度过了他的童年,十岁时便开始独立谋生。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当时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作者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我也体会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艰苦环境下的坚强勇敢和天真可爱。其实阿廖沙的童年经历也让我感到同情,但他的有些地方也值得我们去学习。阿廖沙四岁时父亲便去世,母亲将他托付给他的外祖母和外祖父后,便离开了,从小父母便不在身旁,你们想想这对一个四岁的孩子的幼小心灵会受到多大的伤害吗?可是阿廖沙他并不畏惧,这说明了他的坚强和勇敢,这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阿廖沙从小就在这样艰苦困难的环境下长大,小时候的他不像现在的我们那样幸福快乐,这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也要好好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谚语就是告诉了我们不要浪费时间。所以,以后我们要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也不管生活艰不艰苦,困不困难,也都要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5
前言
11月份,我对我所教的班级八年级四班学生进行了农村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问卷调查,我就自己所回收有效问卷35份(发放问卷36份)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表明,中学生课外读书情况喜忧参半。喜的是学生和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改变,35%的家长认为孩子必须经行课外阅读,有效的阅读不仅有助于拓展视野,对于限制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途径。62.8%的学生认为进行课外阅读可以获得更多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知识,能够补足课内知识的不足。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这是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认识,是我进行拓展阅读以来,进行问卷调查所得的信息,也算开展拓展阅读研究所得的一点收获吧
一、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八年级上学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20万字以上。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更快地建设一个和谐的书香校园,我们特作此调查,以便更清楚了解同学们课外阅读情况。同时也让社会各界关注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调查的对象:
八年级四班36名学生,以深入了解八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听取中学生对课外阅读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八年级学生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主要从“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类型”、“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学生课外阅读来源”四个方面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四、调查结果分析:
我对收到的同学的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
对阅读兴趣的调查
阅读兴趣所占占总人数比例人数
喜欢52.8%19
一般50%18
不喜欢5.7%2
调查表明:有52.8%的同学喜欢看课外书,50%的同学一般,5.7%的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所以同学们还是有很多人喜欢课外阅读的。
(二)、从读书的类别来看,学生阅读面较窄
课外读书类型统计
阅读类型总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
中学生作文718%
著名中短篇文学作品1448%
中外名著1448%
科普读物1234.2%
武侠小说925.7%
新闻报道1025%
童话和寓言922.7%
言情小说38.5%
调查表明:48%的热衷于文学名著,另外有34.2%的同学喜欢读科读物,25%的同学喜欢武侠小说及新闻报道,22.7%的同学喜欢读童话和寓言小说;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家长、老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而阅读言情小说的学生只占了8.5%,且都是女生。阅读中学生作文的同学只有18%。这说明,学生因应付考试而读书的并不多,喜好和条件是决定读书内容的主要原因。
对学生语文学习帮助最大的文章类型统计
类别总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
语言优美的散文2674.2%
感人至深的故事1857.4%
情节曲折的小说630.93%
发人深省的哲理性文章2365.7%
其他38.3%
调查表明:一个人爱读什么书条件好的同学是随着兴趣去的;条件不好的同学,只能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同学们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不令人满意。50%以上的同学读的书籍很集中,基本都是发人深省的哲理性文章,语言优美的散文,感人至深的故事。对于一些课程标准要求的,不是很常见的书,同学们读的不多。这说明同学们的阅读面还是很窄,有兴趣的原因也有书籍的来源和渠道受限制因素。当然,急功近利的应试心理也起着决定作用。
(三)同学们的阅读方法的调查
阅读的方式总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随便翻翻了解大意就够12.85%
只读有趣味的内容822.8%
有选择地精读、细读2160%
摘抄好词佳句25.7%
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并写出读后感和赏析38.6%
能对文章的思想观点质疑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411.5%
调查表明:同学们的阅读方法还是比较科学的,只有2.85%的同学是随便翻翻,了解大意就够.22.8%同学只读有趣味的内容。而有选择地精读、细读的同学占了60%,这还是比较可喜的。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并写出读后感和赏析,能对文章的思想观点质疑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这两个方面比例较小,这说明学生读书做笔记的习惯还没养成。摘抄好词佳句的同学最少,可见现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是迫在眉睫了。
(四)同学们阅读的方式
书籍来源统计
书籍来源总的人数所占比例
自己购买相关书籍2880%
父母购买20xx.1%
老师印发1436%
从亲戚朋友那借来的822.7%
上网查询1131.4%
图书馆514.2%
调查表明:自己购买相关书籍所占比例为80%,说明同学们阅读课外书籍的热情和自觉性还是很高。老师和家长对同学们的课外书籍阅读还是很支持的,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只有14.2%,相当的低。网络利用率31.4%是有原因的,农村孩子的家长和老师不敢让孩子
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任意上网,害怕孩子受网络毒害不能自拔。
对读书的目的进行调查
目的总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
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1337.1%
为了获得有用的知识2262.8%
为了激励自己1028.5%
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00
为了消遣25.7%
为了兴趣20xx.1%
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1645.7%
调查表明:为了获得有用的知识占62.8%;为了兴趣占57.1%。这两项的比例较高,说明现在的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选择能力,不爱再受别人的干预了,正切合了他们的叛逆心理。
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而读书的占45.7%,说明将近一半的孩子的学习态度还是很端正的。总体总结:
(1)、学生渴望读课外书,但仍在围着课本转调查结果表明,52.8%的学生喜欢和很喜欢读课外书,但在回答为什么要读课外书时,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甚至有的家长仍然认为课外书是闲杂书,45.7%的`同学与读的书也是“为课本的学习而买的辅导资料”。目前,“教书”、“念书”、“学习就是学课本”的观念仍是学生及师长的主导意识,这种观念把孩子禁锢在学校和课本中,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如果我们把同学们的学习比做吃饭,是否可以只要主食,不要副食呢?
(2)、学生对课外书籍涉猎太窄,结构不合理,个体数量呈现极不
平衡的现象。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窄,科普、军事、新闻占25%、报刊较少;八卦娱乐、小说中言情类、武侠类、奇幻类等只占不到25%。著名中短篇文学作品和文学名著都占48%。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农村中学的孩子获得书籍的渠道较少,我们这就一个书店,而且,书商进的书大多数是学习辅导类的书,新课标要求读的书老师在规定时间要求读什么学生就买什么读。同学们碰上什么就读什么。因此,今后学校要多组织课外读书活动,如:知识竞赛、智力测验、读书论坛、读书演讲等。家长、老师在指导同学们读书时应辅之以正确的方法,让同学们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调查建议:
(一)、培养读书兴趣
1、目的:
从读书目的这一栏的调查来看:获得有用的知识占62.8%;为了兴趣占57.1%;为了提高语文成绩占45.7%,应付老师和家长的是零。这说明我们的孩子还没有收到更多不良风气的沾染,有着比较淳朴和高尚的读书目的,老师、家长和社会要珍惜这美好的品质,适时引导,正确引导,和谐监督。绝不可硬性指派,强迫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使学生自觉读书的兴趣被打击越来越少。
2、做法。
从“对语文学习帮助最大文章“这一项的调查来看喜欢读优美散文的占74.5%,发人深省的哲理性文章占65.7%,感人至深的故事占57.4%。可看出学生由于年纪小,好动爱玩,课外的大部分时间不愿意用在大部头的书上,读短片幅的文章还是比较喜欢的。结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故事片断。
在晨会或班会课上讲讲。当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便戛然而止,引发同学们产生想迫切看看这本书的愿望。在同学们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可授予他们特有的称呼,如:“故事大王”“小作家”“阅读大王”等,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
(二)、帮助选择读物
1、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阅历较浅,文化市场上书籍杂乱,很多读物并不适合学生阅读。老师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学完鲁迅的作品我们可以介绍《朝花夕拾》、《故事新编》、《阿Q正传》,学完《紫藤萝瀑布》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宗璞散文》、《冰心散文》等文学作品;学习了课文《沁园春雪》,可以向同学们推荐《毛泽东诗词选》和让同学们去了解毛主席的生平;学习了《在沙漠中心》,可以印发《小王子》给同学们读;讲完《伟大的悲剧》可以向学生推荐茨威格的小说;学习了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可以向学生推荐《约翰﹒克里斯多夫》等。
2、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
中学三年,教学需要和同学们需要的不一样。老师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初一的同学,我们则需要首先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可以推荐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如《爱的教育》;初二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推荐一些比较浅显的文学名著,如《西游记》,《骆驼祥子》让同学们比较一下阅读书和看影视剧的区别;初三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欣赏水平,可以推荐《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3、定期推荐书目
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老师们要定期在学校的宣传橱窗里向学
生推荐好的书籍。把推荐的书目的封面和主要内容展示给学生看,鼓励他们购买或上图书馆借阅,并通过书中的有奖问答激发学生去看书。同时做好每学期的报刊杂志征订工作,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的广度,纠正学生“偏食”的阅读习惯。
(三)、传授读书方法。
1、从阅读方式来看能够精读细读的同学占60%。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知道书的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2、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用,通过阅读方式的调查我们得到了这样的
数字:能质疑并提出独特观点的占11.5%,能写读后感的只占8.6%。可见兴趣并不能避免懒惰。应该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磨时间或是取乐,应该让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类:摘抄文中好词好句,生活小常识,科学小知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感想类: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
认识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创作类: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根据学生所阅读的图书要求他们做相应的读书笔记,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四)拓展书籍来源。
80%的学生的书籍都是自己买的,而且用的都是挤出来的生活费或是零花钱,57.1%的书是父母买的,14.2%书是从图书馆借的。农村学生的读书生活还是比较苦的,自己买书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一个月里能看三本书的占18%;一至两本书的占52%。
图书馆借书的比率这么低,只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书的类型可能不合学生的口味,再就是图书的发放不及时导致学生借阅有困难。那么希望以后在图书管理上能想一些办法,多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有力的条件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6
在回家的路上,我回想起上午语文课上学习了红军长征的故事——《草地夜行》中,那位老兵说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荡。“离我远点,我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这句简短而朴实的话却如此打动人心,为了落下部队的“小鬼”,为了革命,宁愿牺牲自己。这是宝贵的自我牺牲精神啊。
我曾经心中有一个疑问:参加革命的战士每天跋涉万里,吃不饱,穿不暖,睡不着,甚至吃草根,吃树皮,一定很辛苦,但他们为什么不放弃呢?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为什么士兵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也没有放弃革命。
是因为他们的心中装的不是自己的,是别人的,是全中国的老百姓的。他们宁愿受苦,甚至牺牲他们宝贵的生命来换取和平。
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就是这些人用生命换来的吗?当我想到这句话,我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的真正含义。明白为什么老师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时,我看到每次总是把食物浪费的同学,还有趴在课桌睡觉不然就是开小差的同学,还有哪些不爱学习,天天只想玩游戏,虚度光阴的同学,
我真想大喊一声:同学们,不要再扔掉你吃剩的饭菜,不要再扔掉用剩的铅笔,不要再扔掉那还是崭新的文具。我们扔掉的不是剩饭,不是铅笔,不是崭新的文具,扔掉的是先辈留给我们的财富,是光荣的传统。
如今的生活是被别人拼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好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要辜负把那些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要牢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有用的人。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7
一、目的
读书报告是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读书报告的形式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促进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增强口头表达能力,更多了解当前学术前沿的新问题、新情况,引导研究生尽快融入学术氛围。
二、规范
1.读书报告计2个学分,由专业导师负责。
2.内容要求
(1)基于学术交流的目的,读书报告的内容应涉及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由专业导师和研究生商定每次读书报告的题目。读书报告可参考《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模板》(见附录)和按照《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读书报告格式》(见附件一)撰写。
(2)要求每位研究生完成4个读书报告,原则上每学期(一年共4学期)完成1~2个。4个读书报告中至少有1个为参加学术会议、阅读学术文献著作所写的感想、体会。
3.读书报告流程
(1)由专业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分组。各小组成员在独立完成读书报告的基础上与专业导师交流,适时组织读书报告会,以各自的读书报告为主讲内容。报告采用演示文稿的形式,每人演讲5~10分钟,提问和讨论5~10分钟,要求组员全勤参加。在职研究生也可以在专业导师指导下以听学术报告、阅读学术文献著作等写感想、体会等形式完成读书报告。
(2)每个研究生必须在专业导师规定的时间内发送读书报告的电子版,字数5000字以内,摘要限500字以内,经过专业导师的审阅后,在网上上传读书报告摘要,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双证研究生点击进入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网址,在“管理系统”窗口凭本人的学号及密码登录,点击“我的读书报告”,然后“增加读书报告”,填入相关信息“读书报告题目”、“导师姓名”、“报告时间”、选择“报告状态”(选择个人3次、学院或学科1次),再把读书报告的'摘要(限500字)填入,点击保存即可。
单证研究生点击进入浙江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系统(账号和密码均为学号,注意学号开头英文字母大写),在系统中点击“读书报告管理”,然后点击“新增”,填写“文章名称”、“读书时间”、“报告内容”(限500字)、“报告结论”及“备注”(可填可不填)等,点击“确定”即可。
注意:1、在网上填妥读书报告后等待审核;
2、读书报告为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学分,请研究生务必如期完成。
(3)每次读书报告会后,请组长填写好《浙江大学软件学院20级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记录单》(见表一)请专业导师签字后,由专业导师将研究生的读书报告及PPT的电子版一并交给教研室,联系电话。
4.读书报告的撰写
(1)版本阅读:为了比较准确理解原著精髓,推荐阅读“全本”。
(2)确立论题:每人根据阅读感受,自由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确立一个论题;选择的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3)收集资料:摘记原文:根据论题,摘录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制成摘记卡;查书籍杂志到校图书馆,区图书馆或市图书馆,依据目录检索相关书籍。同时也使学生更清楚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上网搜索:如选用专业搜索引擎:baidu、google等
(4)报告的内容:选题理由、确立观点、论述观点。
(5)注意点:语言的流畅、观点与论述的一致。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8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而《论语》也可算作是儒学的精髓部分了。《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人人皆知的,初中时的语文课就接触了"论语十则",论语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比如:"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等是我们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可惜那时候我们的知识面有限,面对似懂非懂的文言文,只觉得枯燥无味,也无法从内心领悟孔子真正的思想内涵和精华。现在再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虽然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论语》一书的涵盖面是非常大的,小到学习态度,大到人生追求,可以说,读《论语》会让人在树立目标,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等等方面都受益匪浅。
孔子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即:"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子曰:"事父母能竭其力",讲的是:"做子女的侍奉自己的父母应竭尽心尽力。"孔子的.这两段文字立足于家庭伦理,从积极的意义上思考,孔子主张人们恪守长辈与幼辈之礼,这种当时社会上的尽"孝"的之举如今却反而逐步褪色。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是每位学生的自觉行为。但不少学生认为家长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于是社会上出现漠视父母的病例居然不足为怪。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孔子重"学"。作为一名教育家,二千年前的孔子就已经积累了许多丰富而科学的治学之道。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精辟言论,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勤奋、自励、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孔子重"德"。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可见他对"德"的重视。为仁者不仅在家要孝敬父母,更要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之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勇于进取,并身体力行,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潜修个人的品行,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你的道德水准就会达到一个较高的境地。
《论语》是文化经典之一。它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我们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而这些,却是《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9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一会儿好书,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还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
从我所整理的调查问卷数据表可以看出有一半的人在课外阅读偶尔,趣味性阅读的时间有大部分人不到30分钟,只有一个人是在30至60分钟之间。一年阅读量只有一个人超过8的以上,一年看3—5本和6—8本的各有两人,1—2本的有一人。在情况比较相符的表中,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人,喜欢看课外书课,只喜欢看好看的书和喜欢与别人谈读书话题的各有一半。应自己想看而看书的那一个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喜欢看漫画书。从读书习惯的表中可以看出努力记住关键人物情节,不会的内容查资料弄清楚和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书中情景的各有4人,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摘录的,只有一人。从上面的描述中有很多人的阅读习惯不是很好,如:一年的阅读量不多,爱看漫画书。
我意识到我自己的阅读习惯不好,于是我给我自己制定了一些阅读习惯:
1、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看书,例如养成在早餐或午餐时阅读,在睡觉前阅读,那哪怕每次只读15分钟,累计起来就有了45分钟。2、随身携带书籍,无论走到哪儿都可以带上。
3、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远离电视,以及喧闹的家人、朋友,拿本书好好坐在椅子上,不知不觉就能读很久。
4、随手做些圈点勾画,找一个专门的本子积累摘抄。
5、读一本书,要做到回读,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不能无囫囵吞枣,乱读一通。
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少年正式读书时,让我们一起想办法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吧!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10
“池塘边的榕树上,蝉在为夏天尖叫,操场边的秋千上……”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想起《城南旧事》这本书和我的童年。
《城南旧事》这本书讲的是主人公英子(林)的故事,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为背景,用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神看世界的悲欢离合。文中的每一章,每一件小事,都记录着小英子童年的一点一滴的快乐、悲伤和情感。让我感受一下
英子的童年很丰富多彩。
《城南旧事》每章都很活泼,我很喜欢。但是我最喜欢的一章是关于“惠安阁”的。关于此事:瑛子从大人那里得知,惠安阁里有个疯子。每次路过的时候,大人都没有给看那个疯子,而是迎了上去
子的好奇心使她和那个疯子成了好朋友。后来疯子告诉英子她有孩子了,英子知道后也尽力帮她找孩子。最后,让英子吃惊的是,英子的好朋友,那个女孩,竟然是疯子的孩子。除了赞叹英子的勇敢,这个故事更让我感动
英子心地善良。
从《骆驼队》到《花儿没了,我长大了》,读瑛子有趣的童年故事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童年故事:我记得有一次,爷爷带我去田里摸蜗牛。我不知道蜗牛长什么样,就问爷爷大锅虫是什么。它看起来像
真恶心。爷爷告诉我这是蜗牛。爷爷教我怎么摸蜗牛。虽然他有点害怕,但他仍然觉得很有趣。除了这一条,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现在我不是作业就是电脑游戏——,动漫。像英子这样仔细观察和关注自己的身体是很少见的
身边的人和事。我羡慕英子的童年,希望我的童年也能像英子一样丰富多彩。从现在开始,我不能整天看电脑电视。我要去寻找我的童年,抓泥鳅,追蝴蝶,爬山,看海,做好事。当我长大后,我会像林海英一样。
写一些关于你童年的有趣故事。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11
《穷人》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当时,底层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同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生活与他们完美的心灵。
渔夫和桑娜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使我万分感动。
此刻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也有一些偏远山区的人,生活不好,得了病也无法医治,因此就去世了。
我看过一个节目,就是几个得了不治之症的人聚在一齐成立了一个协会,让得了不治之症的人退出黑暗走向光明。
我还看过一个节目,他是把一些有名的人的东西拿过来拍卖后所得的钱拿来给穷人治病,一个写满了运动员的名字的球拍,从几百元拍卖到十万元。主持人说:“这个球拍顶多值几百元,剩下的都是您的爱心。”
这使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如果我们都互相帮忙的话,这个社会,这个国家,都会变的和谐完美。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12
最近几天,我学习了詹天佑这一篇课文,字里行间中透露出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满腔的爱国之情。把我们引入了一个铿锵有力的世界。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做了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他不顾外国人的阻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毅然接受任务。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不接受外国人“献”的计谋。他日夜劳作,勘测线路,巧妙化解任何困难。由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竣工了,给藐视中国的外国人一个有力的回击。
读了这篇文章,我内心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一闭眼,脑中就浮现詹天佑工作的身影。詹天佑不怕嘲笑,他顶着巨大的压力,不怕困难,坚持工作。最令我感动的是,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事。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他根据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的特点和八达岭长的特点。用了“两端开凿法”和“中部凿井法”巧妙用在了两条隧道身上。不仅把工期缩短了一半,还让那些外国人大吃一惊。
詹天佑不仅有出众的才华,还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刚刚接到任务时,他顶着被外国人嘲笑的压力,认真工作,白天攀山越岭,背着纬仪勘测线路;晚上在油灯下绘图,画稿,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工作。对工作一丝不苟,这精神令我佩服!
看看认真,细心,爱国,不怕困难,一丝不苟的詹天佑,再看看不认真,马虎,粗心,随随便便的我。我真羞愧难当。平时我做什么都粗枝大叶,总是“差不多”,“大概”没有准确做一件事。遇到困难不是蒙混过关,就是退缩。我真应该好好学习詹天佑的优点,这样一切拦路虎都是纸老虎!
这篇文章表现了一个出众,不怕困难,冷静,镇定的爱国之心,我一定要向詹天佑学习,做一个爱国,认真,冷静,的国家顶梁柱!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13
“成败是说出来的,机遇是听出来的。”观看了姚小玲老师《演讲与口才》公开课后,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姚老师将《演讲与口才》分为6个部分,分层次地讲解了演讲与口才的概念和演讲、与人交流时的一些技巧和需要注意的方面。
首先是演讲与口才的概述,当今世界三大武器:口才,电脑,金钱;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大武器:口才,原子弹,金钱,口才一直作为三大武器之首。卡耐基曾说过成功=15%专业技能+85%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善良和沟通。良好的沟通就需要会说话的嘴巴(口才)以及会听话的耳朵。说话的水平决定了沟通的成败。应知道:应该说什么,必须说什么,允许说什么,禁止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口才就是有效的用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即说好话,常言道,一句良言能够三月暖,一句恶语能够六月寒,所以好话也不是随便就能说的,需要做到言之有理:不是歪理邪说;言之有物:不是空洞无物;言之有序:有条有理,条清理晰;言之有文:生动,形象;言之有情:感情充沛,真挚真诚。口才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言不在多,达意则灵;个人智慧的集中体现;说话内容体现理性魅力和智慧的光辉。想要练就好的口才,就要意识到德是口才的灵魂;才是是口才的核心;学是口才的基础;识是口才的方向;胆是口才的条件;情是口才的保证;体是口才的前提。口才是公民必备的技艺,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综合素质的结晶,是社交中的实用技能,人际交流的润滑剂。
听话能力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不亚于口才的重要性,听是接收的意思,留心意思并确定听觉和视觉刺激物意思的过程。据统计人们在沟通中41%-60%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听。本杰明?富兰克林:与人交谈取得成功的重要秘诀,就是多听。古希腊: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影响听话能力因素主要有三点:不重视听,很容易受外界干扰,没有掌握听的技巧。
人的情感表达有三部分:7%语气词(语言)+38%声调(副语言)+55%体态(行为语言),体态表达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体态语言坚持三原则:准确性,适度,自然原则。
演讲者需要具备以下心理素质:1口才表达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如自信,果断,热情等;说话者对自我情绪和情感的调节控制;3对听众心理的把握。
口才的功能有:第一政治生活中的鼓动辩驳作用;第二经济竞争中的公关谈判作用;第三教育活动中的传播感染作用;第四日常生活中的协调沟通作用。成功的口才或者成功的演讲,要想获得感人的效果,有效的方法应该是:找对目标,使听众对你的话题感兴趣;自己要激起对话题的热情火焰;内容和自我感觉一致;生动亲切,传达内心的感受;不压抑真正的情感。为了达到目的,说话时必须力求简单明了且有说服力。但最重要的是,该说则说,不该说的则不说,而且不了解的事也不该说,甚至突然想起的话题,也应该避免提及。需要恪守的法则:态度自然,言而有信;说明简明扼要;处事公平;运用机智。
第二部是是演讲的本质,分为一下几个部分,演讲的本质及类型,演讲特点,作用及功能,演讲特征及其他。
演讲是演讲者在一定的场合,或特定的时境中,面对广大听众,抒发情感,阐述要旨,宣传和发表自己的主张和意见,以感召听众产生共鸣的一种演说活动。演讲的目的,教育影响感召人。演讲的功能,工具科学艺术武器社会实践活动。演讲类型:使人知(知识性强,语言明确);使人信(观点独到,正确,证据翔实,确凿,论证合理,严密);使人激;使人动(鼓动性强,多样号召);使人乐。表达形式:命题演讲(针对性强,内容稳定);即兴演讲:有感而发;论辩演讲:争锋相对,短兵相接,逻辑性。内容包括政治,生活,学术演讲,法庭演讲,宗教演讲。演讲的特点:现实性根本,艺术性补充,真实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道德性,论辩性,工具性。演讲的作用:促进,教育,美感,社交,激励。演讲特征:三方任务(主持者,演讲者,听众),四重联系(演讲者和听众,听众和听众,听众和主持人,主持人和演讲者),五个环节。
第三部分是演讲的对象听众。演讲的目的是向听众传递信息,听是技能,也是主动行为,演讲者必须知道,听众的配合是完成演讲任务的重要因素。演讲者要使自己的演讲成为听众的一部分而使听众成为自己演讲的一部分。
听众的主观因素:专心致志的听,积极配合的听,选择要点的听,判断评估的听。听众心理及类型:每一场演讲要让听众有这场演讲时为了这一场的听众而作的。听众的注意,听众的态度:认知,情感,意向听众的心理需求是听总认真
听讲的动力,是听众活动积极性的源泉。肯定相容型,否定相斥型,中庸淡漠型,听众的从众心理。打动听众心理的方法:树立声誉和威望,激发听众的信赖感和注意力;掌握听众认知心理,与听众达成共识,换位思考;自信,演讲技巧。演讲时要理解听众的心理要求:精神需要,增知长智,愉悦怡情。
怯场在演讲中十分常见,其原因是由于过度的担心而造成的精神紧张。心理紧张的因素:1缺乏自信,担心演讲失误,2担心演讲不被听众接受,3担心失败会带来不良影响。克服怯场的方法:调节情绪,放松自己,开展心理预演,增强自信心,专注演讲目标,不要追求完美,掩饰紧张情绪,尽力表现平静。控场:开场后30秒焦虑水平会大幅下降,所以要做开场前准备,演讲稿要烂熟于心。处理突发性事件的方法:摆脱卡壳:保持自信,振奋,专注的.精神状态,未雨绸缪,巧计演讲稿,用于联系相同的语速语调进行演讲,重复衔接法,插话衔接法,跳跃衔接法。纠正口误,避免撞车,应付难堪。收场的技巧:以积极的情绪收场,真诚的谢场,从容的离场。
第四部分是演讲稿的组织,演讲准备要素:选择话题,分析听众,收集材料,写作演讲稿,制作视觉辅助物,设计态势语言,修饰形象,编制摘要,全面演练,熟悉演讲环境。演讲稿的目标是要有渊博的知识,充分的材料,严谨的逻辑,准确的语言,清晰的结构。选择话题遵循的原则:适合演讲者,适合听众,适合组织者。
题目是演讲开头的开头,好的题目也就是一个好的构思,题目要技能提供信息又能吸引人的眼球,做到生动,精炼,新颖。分析听众是指具体地研究演讲对象,好的演讲都是以听总为中心的演讲,不管你的话题是什么,你怎么开展话题的讨论,很大程度上应该取决于听众的特点和需求。需要做一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手机有关听众的重要信息,以确定大部分听众的相似点,预测听总对话题的兴趣,了解程度和态度,以决定演讲内容,了解听众的规模以及他们的态度,以制定演讲的战略。搜集材料:搜集适合听众的材料,搜集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搜集到的材料连同其材料来源一起写在单独的笔记卡片上,并将卡片分类。写作演讲稿的过程就是烂熟和荣华的过程。演讲稿要入耳,口语化。制作视觉辅助物需要注意的是:充分考虑听总的接受能力,不要过多的依赖视觉辅助物的帮助,提前制作,并进行设计和练习,简单、清晰,不要制作过于复杂的视觉辅助物。态势语
言要及防止过,也不要不足。编制摘要,使用再要这种方式可以保证你是在向听众说稿子而不是背稿子,可以有效地加强演讲与听众的交流。编制方法:写出要点和次要点,列出结构提纲,摘录重要材料的关键性信息,提示词和标记。
演讲稿是一种成文性的口语。演讲稿的语言特点有听众的明确性,语言的即逝性,表达的现场性。演讲稿是为人的耳朵准备的,而不是为人的眼睛准备的,演讲稿是一种经过高度的概括,提炼和艺术加工而成的口语,它的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内容精确,规范有没,形式声韵美,意境美。演讲需要简练,生动,流畅和通俗。演讲稿对演讲的积极作用:保证内容正确,全面和富有逻辑,加强语言的规范性和变现力,有助于克服怯场,增强信心,帮助演讲者适当地掌握时间。演讲稿的特点声传性,临场性,整体性。演讲稿有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组成,演讲的开头提出问题,中间分析问题,结尾解决问题,开头定好基调,中间形成高潮,结尾发人深省。演讲开场应该最后写,开场反应了综合表现,应该短小精巧,新颖有人,五个目标,决定听众的期望值,奠定演讲的基调,预告演讲的框架,发展与听总交流的共同基础,建立演讲者的可信度。开场白的有效形式,故事,共同基础,个人参照,个人经历,赞美,惊人的陈述,抒情,悬念,比喻,提问,排比,幽默,双关等。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长度要适中,最后在写开场白,避免开场的大忌:平淡,自我吹嘘,谦辞过多。演讲主题安排完整,充分论证观点,设置情感的高潮,过渡语,内容预告,内部小结穿插使用。演讲的结尾要注意激情洋溢,富有鼓动性,收拢全文,提示主旨,新颖巧妙,不落俗套,简洁精练,不能匆匆了事,要耐人寻味。
第五部分是口才的运用,人际互动。人际互动口才应遵循的原则:目的性原则,真切性原则,逻辑性原则,时空性原则,适度性原则。言语适度是交际中一条重要原则,我们要把握好一是看对象说话,二是少用或不用夸张的词,三是承诺性讲话要留有余地,四是说话适可而止。想要别人了解你,就要善于介绍自己,想要和别人成为好朋友,就要善于用语言打动对方,想要化解矛盾,就要好言相劝,使其相互理解。
人际互动中批判是最难表达的,批评是指出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我们需要真诚的的赞美,也需要善意的批评,赞美是鼓励,批评是督促,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两者缺一不可。常用的批评方法,双色糕法,先肯定后否定,三明治法,
两头肯定中间否定,寻找共同点,先检讨自己,以拉近和对方的心理距离,然后对对方的行为加以批评。批评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借助自身感受,缓和地提出批评,称赞与批评相结合,对事不对人,批评要准确,并具有建设性,巧用幽默。说服是一种以求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位木钉的谈话活动,是人际互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说服的关键之处在于帮助对方产生自发的一直,而不是迫使对方在无奈之下付诸行动。说服的主要方法有攻心法,引证法,侧击暗示法,正话反说法,顺势疏导法等。说服需要要层层递进。拒绝又叫回绝和托辞,这是使对方的要求和建议落空的一种语言行为,拒绝要注意方法,可以直截了当,委婉含蓄,转移话题,诱导否定,晓以利害,暗示拒绝等,培根曾经说过,温和语气的力量胜于雄辩。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尽量避免说不字,拒绝别人的原则是拒绝而又不得罪,及通过婉言拒绝使对方认识到说话者不是部位而是不能为。道歉就是想对方表达出你内心深处真诚的歉意,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方式,持之以恒,一定会让对方接受。深表遗憾和必须道歉是不同的概念。我们生活中经常需要同情和安慰他人,这时需要恰当的方法,例如倾心听当事人说话,恰当应答,切记谈论自己的处境,不责怪对方,不主动提建议,承认形势变化对当事人的重要性。调解时的技巧:树立双赢理念,营造和谐气氛,引导当事人从绝望中寻找机会,保持中立,寻找最好结果,及时调解不良情绪。人际交往时口语表达要向着幽默,模糊,委婉的目标努力。
面试口才的特点有目的性,自荐性,艺术性。面试回答问题要遵循诚实性,准确性和礼貌性原则。自我介绍是一般包括自然情况,学习情况,实践经历,爱好特长等。介绍要有针对性,处理好详略和虚实的关系,要注意分寸尺度,留有余地。
第六部分是将态势语言,态势语言以面部表情,动作,空间距离,服装装素为载体传递信息。面部表情是态势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眼睛是窗户,脸是人们心灵的一面镜子,面部表情主要体现在眼神、微笑、和面容三个方面。但要注意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对态势语言有不同的理解。
态势语言起到强调作用,为增加表达效果,常常辅之以眼神或者手势等,以加深听者的印象,同时起到补充作用,在口语交流中,有的意思虽然表达清楚了,但是还感觉意犹未尽,可以用态势语言加以补充,以增强表达效果。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14
我的观点:我认为鲁迅的童年是不快乐的。
理由:因为鲁迅一旦有开心或快乐的事情都会因为某件事情磨灭他的趣事,
举例说明:《狗。猫。鼠》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句子写到了作者快乐的事情:“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检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舐吃了沿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隐鼠的喜爱,也体现出了隐鼠十分机灵,聪明,惹人喜爱。这明明是写作者快乐的事,但不幸的事出现了,具体句子:“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在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这句话关于隐鼠的行踪的'描写为我们设置的悬念,它会跑哪去呢?而后面就写到了长妈妈告诉作者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猫吃了作者心爱的隐鼠,这使作者感到悲愤,于是,作者就开始仇猫了。这篇文章本是快乐的,但因为猫吃了作者的隐鼠,就变成了不快乐的事。
《五猖会》也写到了作者由激动的心情变成了伤心的心情激动的事情是要去看神赛会,而且作者期待,于是,他就催着工人要搬快些。但是父亲要求我背完《鉴略》才能去看神赛会,但是背完之后,我就没什么心情去看了,因为背书将我的兴致耗尽了,以致对身边的事物再提不起兴趣。
结论:虽说鲁迅的童年不幸,但充满着许多有趣而又值得我们学习的事情。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趣事。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15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我们都发现了,平日里我们中学生是否有时间去读一些课外图书,答案是肯定的,不过据我观察,身边的同学中读课外书的的确是多的,关于他们所读的书的内容是比较让人的担心的,我并不认为看一些言情小说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一味地钻在这种书堆里,我想:从大体上看,是弊大于利,所以在青少年中提倡健康读书是很有必要的其实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都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盅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奇妙。最近几年的“国民阅读调查”也显示,还没有人敢说“读书不重要”,大概是怕别人说自己不思长进、没理想和追求。那么为什么大家不去干重要的事情,而去干不重要的事情呢?读了半天,人也读呆了,工作还成问题,还奢谈什么“黄金屋”、“千盅粟”、“颜如玉”哦!干脆不读了,,打PSP去,K歌去。专家们及时提醒,不要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读书,读书能够让你增加智慧,保持尊严;更多的人说,智慧和尊严先免谈,我需要增加财富,保持健康。
管理者和专家们并不认同这种庸俗的观点,还在不断地追问:你们为什么不读书呢?为什么?当被追问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时间读书(盯着电视发傻的时间挺多),没有读书的习惯(上网的习惯有了,还上瘾),书的价格太贵了(比一个汉堡包还贵)。这些当然都是借口。当所有的人都在为不干一件事情而找借口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不是用简单的理由可以解释的了。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通过调查分析了中学生阅读的几点情况:
1、读书时间不足
2、缺乏阅读兴趣
3、阅读空间越来越少
4、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
5、阅读的选择类型
调查中引发的思考:
课外阅读无疑是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他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从阅读热情和重视课外阅读,语文成绩也相对较好的学生的个例中,我们也明显地感觉到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是苦于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上面,因此虽有对重要性的认识,却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我们应该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地安排好阅读时间,也要懂得挑选好合理的阅读材料,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健康的.课外读物的阅读益于身心发展和思想、审美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而作为一个中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仍然是其主要任务,课外阅读只是一种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所以,中学生必须摆正主从位置,以便于合理安排时间
通过数据分析后,我小组成员认为当今中学生阅读量是十分大的。同学们都认为阅读对于自身的消遣娱乐和素质培养是很重要的。数据显示,中学生十分喜爱杂志,因为它时效性强、内容更新频繁且迎合了中学生对于流行追求的心理。小说、中外名著虽然内容充实、文化底蕴颇深,对中学生素质培养有良好的效果,但因为书中所讲内容通常陈旧,离同学们生活甚远,难以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但这种忽略经典文学、优秀作品的现象是不容小觑的,中学生是处在一个生理、心理发育成长的阶段,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还不成熟,在文化多样性的现今社会中,是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的。在调查过程中,中学生中男生更侧重于科幻、武侠、军事、体育等书刊。而女生则侧重于言情、少女漫画、时尚杂志、文学杂志等。
通过调查,我们对中学生阅读情况得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阅读目的多趋向自娱
调查中有的学生认为读名著或其他小说是为了“消遣和娱乐”,且大多在课外时间阅读。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读名著是为了“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且带有极大的阅读向往和兴趣。从文学名著中可以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认识他人、了解自我,真正理解成功的含义,探索生命的价值,培养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和品质。
2、阅读范围、数量极为有限调查的中学生里,从对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来看,读过其中4本的占7%,读过其中3本的占12%,读过其中2本的占21%,读过其中1本的占41%,一本也没有读的占19%。从对教育部指定中学生必读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量来看,结果只有20%的高中生读过其中5—10本,且这5—10本大多是中国的文学名著,国外的作品极少涉猎。5%的高中生对这30部作品竟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文学名著的教育意义难以影响到学生和拓宽学生的眼界
3、阅读愿望因课业负担而受到影响
4、阅读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对名著选择上,仅有10%的学生是独立地按照自己的特定目的去选择的;17%的高中生是通过父母、老师的指导去选择的;16%的学生是根据报刊推介而作出选择的。从这里看出,老师、家长、各种传播媒介宣介文学名著,对中学生选择作品有很大帮助。在阅读名著时,作笔记的高中生占7%;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会使用相关方面的工具书,或向老师请教的高中生有0.8%。偶尔与同学探讨所读过的名著的学生只有占7%。由此可见,加强对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指导是多么迫切需要。
此外,被调查的学生当中,经常将时间放在阅读上的非常有限,阅读的书籍大多是休闲性杂志或小说,更多的学生则是愿意去泡网吧娱乐。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石之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那大家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还有的喜欢科学……
调查
据我调查,班上有9人喜欢《三国演义》,有十人喜欢《十万个为是么》,有4人喜欢知心姐姐写给你的一百封信》,有31人喜欢《爆笑校园》。
分析
据我分析,之所以喜欢看《爆笑校园》的人占大多数,是因为这本书很搞笑,是受同学们的喜爱。而喜欢知心姐姐写给你的一百封信》的人占少数,因为同学们喜欢幽默的书。《十万个为什么》是关于科学的一本书这一本书可以激发人的读书性质。《三国演义》是一本著名间故事之一,他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结论
从上面这些统计图中,我知道了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对事物运用,这样对我们的作文与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建议
我建议同学们看健康的书。伤心的时候看搞笑漫画,开心的时候看童话科学之类的书。每一周看一本书这样,同学们的作文水平会不断提高。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16
童年,就像一束美丽的鲜花,随着年龄的增长,花瓣会渐渐调落,童年也将慢慢逝去……在属于英子的童年里,在花落一地间,我读到了英子的悲伤,也体味了英子的欢喜。
英子的欢:是她认识了妞儿,和妞儿一起玩耍的时光;是她认识了小偷,和小偷成为朋友的日子;是施家兰姨对她很好,给她带来的那些快乐;是她帮宋妈找小丫头子,吃的食物“驴打滚儿”……那时,英子的童年是风,吹来朵朵云彩,英子的童年是云,化作新春的雨,英子的童年是雨,滋润着初生的花,英子的童年是花,映衬着她童年无限的快乐。在《城南旧事》里,我也读到了英子无限的忧伤:秀贞和妞儿为了找思康三叔,离开了北京;小偷被人抓走,去不了他们约定的海边;兰姨和德先叔去外地谋生,离开了她;宋妈因为女儿失踪、儿子去世,回了老家;特别是她的爸爸因为身体原因去世,这时属于英子的那一束鲜花洒落一地,童年走到了尽头。
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都拥有或快乐或悲伤的回忆,它就像糖葫芦一样,有甜有酸。对比英子的童年,我觉得我是多么的幸运:尽管父母有时要求严厉,但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是为了我更好的成长;尽管我到杭州上学,离开了童年的好友,但通讯发达,可以时时地联系到,偶尔还可以见上面;尽管有时觉得学习辛苦,但我在“书海无涯苦作舟”的日子里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教育。
属于每个人童年的时光都是相同的,但所处的年代不同,所拥有的经历就不会相同。在英子的童年里,我读到了属于我处的年代里童年的幸福。我觉得,唯有珍惜,方对得起童年里所拥有的每一寸光阴。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17
前言
今年暑假,我们对张店中学九年级学生进行了农村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问卷调查,我就自己所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发放问卷200份)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表明,中学生课外读书情况并不乐观。
一、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更快地建设一个和谐的书香校园,我们特作此调查,以便更清楚了解同学们课外阅读情况。同时也让社会各界关注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调查的对象:
九年级200名学生,以深入了解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听取中学生对课外阅读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张店中学九年级学生暑期课外阅读情况,主要从“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学生课外阅读渠道”四个方面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四、调查结果分析:
我对收到的同学的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对阅读兴趣的调查
调查表明:有48.97%的同学喜欢看课外书,48.97%的同学有点喜欢读课外书,2.06%的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所以同学们还是有很多人喜欢课外阅读的。
(二)、学生阅读面较窄课外读书类型统计
调查表明:42.78%的热衷于文学名著,另外有37.11%的同学喜欢读科技知识,31.96%的同学喜欢科幻小说,21.65%的同学喜欢读军事纪实和言情小说;而阅读新闻类书籍的学生只占了14.95%,阅读讲解型书籍的同学只有24.74%。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家长、老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书籍
调查表明: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同学们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不令人满意。50%以上的同学读的书籍很集中,基本都是《西游记》、《三国演义》和《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鲁宾逊漂流记》等,30%~50%的同学读过《伊索寓言》、《水浒传》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一些课程标准要求的,不是很常见的书,同学们读的不多。
名著阅读量的调查调查表明:同学们只对一些比较常见的名著书籍有所阅读,对于一些比较生疏的,同学们很少去看。
(三)同学们的阅读方法的调查
调查表明:同学们的阅读方法不科学,只有20.11%的同学做笔记并养成习惯。48.45%的同学想起来就做,31.44%的同学并不做读书笔记。
(四)同学们阅读的渠道书籍来源统计
调查表明:老师和家长对同学们的课外书籍阅读不是很赞成,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只有10.82%,相当的低。对图书馆的评价调查表明:只有18.56%的同学认为图书馆很好,而有40.21%的同学认为图书馆较差,图书馆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值得我们去反思啊!
总体总结:
(1)、学生渴望读课外书,但仍在围着课本转
调查结果表明,98%的学生喜欢和很喜欢读课外书,但在回答为什么要读课外书时,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甚至有的家长、老师仍然认为课外书是闲杂书,25.77%的同学与读的书也是“为课本的学习而买辅导资料”。
目前,“教书”、“念书”、“学习就是学课本”的观念仍是学生及师长的主导意识,这种观念把孩子禁锢在学校和课本中,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如果我们把同学们的学习比做吃饭,是否可以只要主食,不要副食呢?
(2)、学生对课外书籍涉猎广泛,但结构不合理,个体数量呈现极不平衡的现象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科普、军事、八卦娱乐、报刊、新闻等,其中小说有经典名著、言情类、武侠类、奇幻类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的比例较大,特别是奇幻和武侠小说居多,军事类占21.65%,科普读物占37.11%,小说类偏多,科普类偏少,学生读书随意性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家长、老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同学们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因此,今后学校要多组织课外读书活动,如:知识竞赛、智力测验、读书论坛、读书演讲等。家长、老师在指导同学们读书时应辅之以正确的方法,让同学们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图书馆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阅读图书馆的书籍并不多,图书馆只是成了一个摆设,就此,我们询问了学校有关领导,得到的回答是图书馆书籍少,而学生多,所以图书馆只能满足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再者图书馆管理设施落后,也不利于同学们大量的借书。
五、调查建议:
(一)、培养读书兴趣
结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故事片断。在晨会或班会课上讲讲。当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便戛然而止,引发同学们产生想迫切看看这本书的愿望。在同学们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可授予他们特有的称呼,如:“故事大王”“小作家”“阅读大王”等,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
(二)、帮助选择读物
1、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阅历较浅,文化市场上书籍杂乱,很多读物并不适合学生阅读。老师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桂花雨》,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琦君散文》、《冰心散文》等文学作品;学习了课文《沁园春〃雪》,可以向同学们推荐《毛泽东诗词选》和让同学们去了解毛主席的生平;学习了《外星人ET》可以向学生推荐《宇宙探索》丛书;学习了课文《廉颇蔺相如传》,可以向学生推荐《中国上下五千年》等。
2、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
中学三年,教学需要和同学们需要的不一样。老师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初一的同学,我们则需要首先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可以推荐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如《福尔摩斯侦探集》;初二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推荐一些比较浅显的文学名著,如《西游记》,让同学们比较一下阅读书和看影视剧的区别;初三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欣赏水平,可以推荐《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等。
3、定期推荐书目
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老师们要定期在学校的宣传橱窗里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把推荐的书目的封面和主要内容展示给学生看,鼓励他们购买或上图书馆借阅,并通过书中的有奖问答激发学生去看书。同时做好每学期的报刊杂志征订工作,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的广度,纠正学生“偏食”的阅读习惯。
(三)、传授读书方法。
1、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知道书的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2、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类:摘抄文中好词好句,生活小常识,科学小知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感想类: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创作类: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根据学生所阅读的图书要求他们做相应的读书笔记,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18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描述了作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感觉之情,充满了尊敬与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的时光的深切怀念。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
至今,作者回想起长妈妈的那些事情,还觉得很麻烦、很烦人。一开始,作者就不是很喜欢她,直到《山海经》的到来,竟使得作者对她有了敬佩之情。
书里的长妈妈,不就跟我们自己的妈妈一样吗?在小时候,这也不让动,那也不让动的妈妈;喜欢唠叨的妈妈;喜欢讲道理的妈妈。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吧,那时候的我玩性很大,总是碰碰这,动动那,一点都不安分,妈妈为此都不知道说过多少次,为了不让好动的我受伤,爱唠叨的她定下了一堆规矩,如:开水瓶千万不能碰;到别人家不能乱动东西;不要论人长短;不能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但那时的我对这些规矩是抵触的,都不知道为此对妈妈发了多少次脾气。到现在,我感到很愧疚
其实,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表达爱的方式更不一样。比如说我们身边的妈妈,也许有的温柔,有的脾气会有些暴躁……但是,不论她们是怎样的性格,肯定都是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而我们呢,要去理解她,并且学会感恩,要让她们知道,我们也爱着她们……
这就是我读了这篇文章的感悟,好好爱自己的妈妈吧!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19
这次“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让我收获了许多。“飞花令”让我领悟了诗词的魅力;“名人故事交流会”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读书方法分享”让我更好的阅读书本;“名著推荐”也让我了解到其他的图书。虽然时间很短暂,但却使我受益,同时我也开始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不感兴趣,每天读书的时间仅不到三十分钟。这样长期以往,有时候与别人讨论读的这本书时,大脑就一片空白,完全不知如何开口。而且,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组其他成员每天读书的时间基本不超过一个小时,阅读的时间都不长。我每年的的图书阅读量也只有4本,其他的组员也“不相上下”最多也才8本。说明,我们的阅读量还有待提高。
我发现,我的阅读内容并不丰富。与其他组员一样,我很喜欢小说,也喜欢漫画,阅读的大多是有趣的书;但不同的是,我并不喜欢阅读历史著作,科普作品等有益的书籍,也只是喜欢诗词集而已,由此可见,我的阅读范围并不广阔。而且,虽很喜欢阅读,但也只是偶尔与别人讨论读书的话题。
在阅读的习惯上,我会努力记住书中关键人物与情节;当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我还会停下来查找资料;有时也会在头脑中再现书中的情境,在书上做点圈点批注。这点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与其他组员对比,我既没有在读后跟朋友分享阅读经验,又没有拿一个笔记本做摘录的习惯,说明,我的阅读习惯还有待改善。
通过这次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我看到了我身上以及其他组员身上的不足之处,希望将来,我们能努力改正不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要增加每天阅读的时间,使读的内容更加丰富,更要做到阅读时,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20
近日读来一本书,若不是因老师要求,想来我也不会精心读一本关于学术专业的书。
读书时,我不禁感到巨大的损失,一是觉得自己损失了太多的时间读书,二是错过太多的好书。在我看来这本由汤闯新先生写的《大国竞争决定世界变局》在关于世界大国的竞争与发展,以及大国之间的关系发展中比较清晰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深刻也很全面。在某些事例的分析过程中,让我也对这些事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学会了用不同的视角看待并独立的思考国际的状态,同时,国际上发生的某些事并不会真的就如自己所看到,或者就是从新闻上听说一般,当然若想要深刻理解这些问题就要先了解世界国家内在的本质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想这本书已初步给我形成了这样一种对国际关系概况的理解。
现代世界百年史可以算是人类最为动荡激烈的历史阶段,现代世界格局变幻莫测,20世纪历经了四次世界大变局,这也是我们了解国际社会与大国关系的重要历史线索。
1.世界格局形成第一次世界大变局的导火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其结果性标志就是:一是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崩溃;二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三是美国由此跨入世界大国的行列;四是18与19世纪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的衰落。这些掀开了现代世界史大国格局形成的序幕。
一战队与当时所有的世界大国都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折点,也是世界由近代走向现代的转折点。美国是这次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战争不是在美国本土,同时在战争中与其他交战国进行武器交易,从中获利,经济迅猛崛起。战争初,美国中立的政策对德国极为有益,但因美国同时也与英法等国进行武器交易,引起德国不满,于是美国加入一战。此后美国一举获得经济大国、军事大国、政治大国的地位。
2.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现代世界第二次大变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队英法主持的战后问题严重不满,民族主义运动高涨。一战后共产主义在欧洲流传,为了避免德国倒向苏联,欧洲对德国进行援助。但由于1929年的经济危机,虽然使德国也受到重创,但是希特勒控制国家后拒绝履行一战的赔偿责任及债务,并开始实施军事化国民经济,经济迅猛复苏。
日本是个见风使舵的国家,与英国签署三个同盟条约后,在二战初期见纳粹横扫欧洲节节胜利就倒向德国,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二战的结果证明了一个真理:好战必亡。同时,我又认为,若不是当时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或许中国当时的抗日局势是另一番模样,有时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很戏剧性的偶然因素。就比如一战美国对德宣战的直接原因不就是德国对本国驻墨西哥大使的密件被英国截取告知美国,密函内容大致为德国将帮助墨西哥首府在美领土。偶然性的历史事件也会造成完全不一样的局势。
3.苏联解体与第三次世界大变局
冷战格局长达四十多年,期间各种的对立政策与组织建立起来,有的至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我认为当时苏联解体的最深层的因素就是因为美国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渗透于苏联,一个国家的瓦解就是由其内部的思想根源做指导。美国成为了世界霸主,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就此形成。原来人们认为只要苏联共产党解体,美国与俄罗斯的敌对关系就会结束,但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天真的。
之所以如今的美俄关系依旧有裂缝,是因为它们两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什么主义之争,不是简单的道路之争,而是大国政治力量与国际地位之争。
4.华尔街金融海啸引发第四次世界大变局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陷入空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同时,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强势崛起。世界的中心开始转向亚太地区,现在便正在发生着世界近百年来的第四次世界大变局。
只要世界上有国家存在,就必定会有大国竞争,大国的实力决定着他们的竞争战略,竞争战略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各国都有不同的竞争战术,其中充满了智慧与人性的较量。书中提到,竞争可分为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也可分为金融战,信息战,舆论战和情报战等。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美国的竞争战略。面对自己的盟友欧盟,美国并不是真的如好友一般,而是一心想要置美元最大的敌人欧元于死地。不可否认,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国家利益,美国这样做虽不和道德,但是也无可厚非,同时也让我深深佩服美国能在竞争中如鱼得水,就是因为他们非常缜密而又
深刻的“阴谋”然而受之算计的国家要学会明辨,竞争需要智慧,不仅要有长远的目光来看穿他国的埋伏,也要学会为自己设计道路。我不禁想到,美国的劲敌早已不是欧盟,迅猛崛起的中国俨然成为了美国的眼中钉,或许他们已经在密谋抵抗中国的战略,或许我们就会像当初的欧盟一样被其玩弄于鼓掌之中,中国培养塑造具有国防安全,看透国际竞争陷阱,情报分析素质的高端专业精英的任务迫在眉睫。读了书中的许多案例分析,我明白了,国际社会是尔虞我诈的`游戏场。
世界大国都在为自己的的战略总目标奋进着,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德国。我一直很喜欢德国即使我对它的了解并不是很多。自己认为这是一个比较严谨,务实的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之后,他们一直默默埋头苦干,他们明白想要洗刷法西斯的阴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急不躁地为欧盟和欧元的强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于法国共同建立强大的欧元经济体是他们的竞争战略。英国已成为美国的跟班,在欧盟中时常发挥负能量作用。
对于俄罗斯来说,加快经济建设,回复彼得大帝似的俄罗斯国际地位是其现今最重要的战略。日本,我至今都很好奇是怎样一个民族。或许身为中国人确实会对其有些偏见,但是设身考虑一下,日本想要解除战败形象,寻求民族正常化是可以理解的,重点是看要操用什么样的方式。如今安倍的做法确实有种当时希特勒想要改变德国战败,摆脱束缚,复仇主义的法西斯死灰复燃迹象,这绝对是不可以被国际社会认可的。如果日本军国主义复辟,对亚洲的和平与发展充满了威胁。中国目前的总目标就是和平崛起,解决两岸的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
如今的国际竞技场上,美国才是真正的操盘手,各个大国警惕被战争所害,谨防盟国设局也是经侦的智慧与学问。大国的竞争决定着未来世界命运,文明良性竞争才是大国建设全球和平生存发展的天然责任。现在人类还有很多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秩序才是世界大国应该努力的方向。
大国决定未来世界的命运,就有责任把世界引导到更佳和平的文明高度的未来。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21
摘要:文章从底层居民对于子女教育的看法——“读书无用”还是“读书无望”,而展开调查研究。找寻底层居民对于学校教育的看法和对于子女教育“失望”的原因。从而看出底层居民的真实想法,再加上笔者对于底层居民对于子女教育的分析,表明了读书并不是无用。
关键词:读书无用;读书无望;子女教育
一、主要内容
(一)背景与问题
1、背景
不少研究者就农村底层居民关于学校教育的价值观念做了一些新的观察。研究指出,新“读书无用论”正在农村底层蔓延并正在造成不利的影响。对于农村底层群体这股思潮,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从社会学来看,思潮长远在于农村居民轻视学业,缺乏对女子投资教育的动力。对于“读书无用”的本质,一些研究者认为书本知识在当代社会失去价值,另一些人认为“学校教育没有价值”。两种研究者对底层居民“读书”的工具性认识提出了一致的批判。“读书”需要保证政治身份受到认可与“留在城市”,底层居民才会对“读书”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和投资的热情。
2、问题
普通人对读书与个人生活机遇之间关系的理性思考提醒我们,“读书无用论”要有更深人的审视。本文以概念化理解这股思潮的本质及其背后的社会成因并寻求解决方案做出新的思考与解读,依据实地工作、农村家长的观点和行动的中剥离出来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再分析,是农村居民对于学校教育的态度与思考及其背后的成因。农村居民对于学校教育的认识与工作和生活联系到一起。笔者希望借助内部视角从本土的概念与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关于阶层、身份认同与对学校教育价值的判断进行更深一步认识。从农村居民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读书无用论”
(二)理论视角
1、社会结构
教育机会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分配状况一直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个人的社会背景与其接受的教育有着密切联系。持结构功能理论取向的研究者认为,个人的受教育水平由其智力水平决定,教育机会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分配代表了一种合理的筛选机制,有助于社会分流的实现和社会分工的有效配置。持冲突论取向的研究者认为,个人的教育机会实际上更多地取决于其家庭的社会背景状况而非个人的`智力水平。优势的社会阶层有着更好的资源用于投资和传递子女。
2、学业机会
不同群体的教育机会如果相对稳定便容易成为社会结构性约束的组成部分。
3、生产心态
布迪厄在使用“生存心态”这一概念时,在于揭示不同社会生活的深层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得以再生的机制。他主张通过社会行动者生产心态的分析,对日常生活深层结构的理解,探讨其与外在的社会结构的关系。生存心态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早期社会化的结果,受制于个人的社会地位一一个人的阶层和社会地位内化,以品味和世界观等倾向系统的形式展现出来。
教育研究者对弱势群体强调个人主观的心智结构与学校场域不匹配。个体对学校教育的态度常被看作生存心态的重要内涵,也是解释个体学业成就、教育机会和生活机遇的重要变量。
研究者从结构性要素寻求个体对学校教育的态度和形成机制。一条思路指出,弱势群体为“失败者”。另一条为“反抗者”。两条思路都触及社会再生产在文化维度上的解释,也承认客观的社会结构对群体认知的影响。但转化有将个体“过度社会化”之嫌。个体不断表现出创生性,也表现出宏观的机会结构转化为个体针对学校教育态度的另一种路径。
(三)方法论
笔者利用文献法进行资料收集并分析当地社会与教育背景、相关教育制度与政策。笔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利用滚雪球抽样的方法进行非正式会谈,不断聚焦问题、修正概念。随着工作深入,笔者对社会背景差异的家庭进行半开放式的访谈,不断收集数据在问题、方法、对象上聚焦。笔者从一个小村落开始不断扩大访谈范围,借助收集到的数据来对“读书无用”进行探讨,从当地居民的角度出发理解学校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笔者还写了四类田野日志,略记,记录家庭的基本情况;日志,记录计划、时间、形成与安排;日记,记录心得体会和周围环境;完整的田野日志,对认识的现象全面的描述与分析。
(四)从机会结构到生存心态:教育期望的成层
教育系统的诸多变化,加上录取率的增加和高等教育体系的扩张,让农村居民更有希望。当地和全国教育系统的不断扩张使得升学率不断提升,让部分家长有了新的”希望”,但身处农村社会结构较低的家长并不这么认为。地位的不同使得家长投资子女教育的能力不同,子女教育的分化导致子女在教育机会上具有差异。家庭背景状况是较为有效地预测子女受教育状况的指标。底层的居民对子女有希望的同时也有对结果的”期望”,自己的子女相比相比其他家庭,在学业上更困难。而精英家庭的家长会有意无意的比较资本优势,并提高对孩子的期望。教育机会在农村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状况成了农村底层居民判断子女教育机会的基本依据。这就使得底层居民和精英家庭对自身学校教育机会的不同和对子女的期望不同。
(五)从机会判断到“读书无望”农村底层居民的实践理性
底层居民趋向于在身份与可能的教育机会之间划个等号.在对自身社会地位认识的基础上,对子女可能的教育机会做个判断,并形成所谓的“期望”。他们认为孩子进入教育系统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子女教育的重点。在考虑就业形势后,有了对教育的两个期望,一为对教育的期望,二为对社会流动的期望。投资教育进而帮助子女实现社会地位的流动是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社会流动的盼望让他们感到针对教育的投人回报率低,减少了他们对教育的投资。
(六)小结
本文根据采集的数据,对农村居民对与学校教育进行解读。用于研究“读书无用”还是”读书无望“。笔者主张把握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宏观社会结构和教育机会分配格局的变化,并以此解读农村底层居民对于学校教育的认识。提供给农村居民更多的教育机会,但同期发生的社会地位分化,使底层居民更缺乏投资子女教育的能力,导致底层居民觉得”读书无望“。
对于”读书无望“笔者认为包含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含义是指,底层的农村家长由于对高等教育机会结构的理性认识,他们对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和质量不敢“期望"过高;第二个层面的含义是指,由于对社会流动机会的理性认识,他们对学校教育对子女社会流动的作用也不敢“期望"过高。本文特别强调宏观的机会结构转变为个体态度与倾向的过程,指出教育和社会流动机会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分配,容易转变为各个阶层对教育之主观“期望”的分层——对将来教育成就和社会流动终点的阶层化判断。中国社会依然处于转型过程中,底层居民对于学校教育的基本判断依然处于形成过程中,一方面受到传统价值观点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是底层居民的实践经验的产物,当前教育和社会流动机会分配的基本格局对其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最后,笔者认为不断创造的新机会和借助于政策工具实现的机会的调整能够有助于农村底层居民改善对教育和社会流动机会的期望。
二、读后感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使我们明确的知道了读书并不是无用,也就同时否定了读书无用论。”读书无望“是底层居民对于他们子女教育的悲观看法。尽管升学率不断上升、全国教育系统不断扩张,但是处于农村社会结构较低的家长很难有对子女教育投资的能力,这就使底层居民觉得子女接受教育的”起点“就决定了子女以后的”终点“。并且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社会的分层现象愈加明显,个人的社会流动机会也逐渐更受制于出身的影响。父辈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水平而非个人的受教育水平越来越能决定个人将来的职业地位。[1]使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期望”不高和对于学校教育表示“读书无用”和“读书无望”。,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社会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2]但中国社会背景比较独特。中国社会依然处于转型过程中,底层居民对于学校教育的基本判断依然处于形成过程中,一方面受到传统价值观点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是底层居民的实践经验的产物,当前教育和社会流动机会分配的基本格局对其发展有直接的影响。[1]所以依旧有可能改变底层居民对于子女教育的看法。教育从古到今都是改变穷人命运、促进社会公平和自由流动、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最重要手段之一。[3]同时本篇文章表面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形势严峻,告诫我们不应该认为自己考上大学就应该放松、碌碌无为的上过大学四年。而是应该积极的用知识武装自己,努力的奋斗好大学四年,珍惜好在大学的每一段学习时光,从而更胸有成竹、满怀信心的步入社会。
参考文献:
[1]谢爱磊“读书无用”还是“读书无望——对农村底层居民教育观念的再认识《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xx/03
[2]李帆教育发展需要底层视角《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06
[3]董大焕教育致贫、底层定型与贫困世袭《法律与生活》20xx/05
读书报告优秀范文篇22
鲁迅除了上一次提到的特殊叙述者的选择,使用了小伙计的观点,从而省略了很多关于孔乙己和他对悲剧命运的理解的介绍。在小伙计眼里,孔乙己的长相没有一个全面的描述。在表现方法上,《孔乙己》没有描写,没有渲染,只有平淡的叙述,与鲁迅的其他名著有很大不同。
在表达方式上,文章《孔乙己》没有渲染,只有平淡的叙述。文章写到“人没有他一样幸福”后,小说写在酒店里,人们发现孔乙己好久没来了:
一个酒徒说:“他怎么回来的?他摔断了腿。”店主说:“哦!”“他总是偷东西。这次是自觉的,我偷到了丁家。你偷了他家的东西?”“那之后呢?”“什么样的?先写个答辩,再打,半夜打,然后打折腿。”“之后呢?”“之后我打折了腿。”“打折怎么样?”“怎么样?谁知道呢。”徐已经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依旧慢慢的算着自己的账。
从字面上看,似乎没有直接写人的“幸福”。但是,从对话的语气中,还是能看出源头的心态。演讲者对丁打折孔乙己的腿造成的野蛮人身伤害没有保留。相反,他给人一种理所当然,津津乐道的感觉。异乎寻常的是,当有人说孔乙己可能已经死亡时,说话人和听话人都没有感到震惊。"店主不再问,仍然慢慢地数着账。"对于一个给酒店带来笑声的人运气不好,根本没有回应。这充分说明鲁迅在对话描写中的潜在量是巨大的,他刻意不点出说话者的津津乐道乃至他对消息传播者的骄傲,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只有在平静、平凡、平淡的时候,才显得那么残酷。因为是共同的,没有感觉没有痛苦,鲁迅的笔墨就是要揭示这种无形的残酷的可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