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精选3篇)

发布时间: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精选3篇)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篇1

一、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学生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成性评价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作业这一环节如何体现,如何通过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个性化设计改革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2、《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我们语文教师应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学生家庭作业繁重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沉疴,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呼声。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却整天埋头于“作业堆”中,作业形式简单枯燥,训练要求统一,浪费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甚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因而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的作业设计,虽然在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综合语文素质存在许多问题。致使部分学生的“等、靠”观念很强,每个班总有或多或少的学生完成不了作业。

(二)研究现状:

1、国内方面:

近几年,国内教育者加大了对同类课题的研究力度,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师也很多。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很多学校对作业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新设计也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

2、国外方面:

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课外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如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

二是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

三是口头、听力作业;

四是表演作业。

再如美国教师经常设计一种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他们认为应当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当学生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很快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时,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来说特别显得有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一)课题的界定

“小学语文作业”指小学一、二、三学段的课内、课外作业,既有口头的也有书面的;既有知识、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有单项的也有综合的;既有教师设计的,也有学生自主创意的各种实践形式。“发展性”即把长期以来重记忆、重技能、重传承的传统作业训练转变到自主探究、注重养成、创新实践的轨道上来,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灵魂,“发展”贯穿实验研究全过程,在实践中促进知识向能力的发展,促进学段之间的递进发展,促进“三维”一体的互动发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起点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的发展。

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素养也将获得相应的发展。“评价”,语文作业评价是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语文素养养成的常规环节和重要手段之一。评价的诊断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发展功能和评价的导向功能,贯串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作业练习的全过程。研究的着力点是作业的轻负、高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养成。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小学语文作业。

2、通过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激发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使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生命的魅力。

三、研究内容

1、学生作业内容、形式的创新。本方面内容的研究是学生积极并乐于完成作业的基础。以情感认知为主线,通过自主、调查、讨论、实践体验等途径进行作业内容、形式的创新,使学生爱学、乐学、享受学习。

2、构筑语文学科的基础作业与开放作业相结合的新型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本研究内容从作业的自主性、合作性、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等方面为研究导向,创设出新型的作业形式,并形成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

3、突出情感,探索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此内容的研究意义重大,成功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出作业过程中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评价方式应多元化,不仅注重知识学习成果的评价,还应注重知识学习过程、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手段。

四、研究步骤

1、设计申报阶段(20xx年5———20xx年8)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完成对课题的内涵与目标研究。

2、实施阶段(20xx年9—20xx年12)开题论证,明确目标,进入实质性研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实施。改变传统的作业观,作业评价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注,形成作业的多元评价体系,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3、中期论证阶段(20xx年1——20xx年3)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领导专家中期评估验收。完成中期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课堂教学展示,形成语文作业的多元评价体系。

4、结题鉴定阶段(20xx年4—20xx年6)撰写课题终端研究报告,形成新课程体系下的语文作业发展性评价体系。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中,不断进行新的课外作业内容及样式的尝试,探索出既能激发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作业设计有效策略及反馈评价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

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六、预设研究结果

1、作业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2、作业内容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布置作业时,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练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

具体如下:

1、理论学习材料集(包括理论学习文章、书籍、学习笔记、心得等)。

2、论文集(包括本课题研究的课题报告、总结、论文、师生发生变化的相关案例、反思等专辑)。

3、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4、学生课外作业优秀作品集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篇2

小学语文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小学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人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学生厌烦,教师头疼。反复的听、读、写、练,虽然能够识记大量语文课文知识,但难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更难以孕育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应试训练色彩浓厚,造成了作业失去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如今,相关的教辅材料到处都是,《课课练》、《一课一练》、《全优训练》、《五洲导学》等练习书籍和各类试卷被许多教师或家长加压在学生的身上,造成了语文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常常为作业而伤脑筋。很多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和日记等作为对语文老师最大的希望。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其所学知道的东西仍感不足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最有效。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地喜悦,树立信心。对优生是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如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得到相应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本课题针对学生作业单调、枯燥,量多而脱离实践,与新课程的理念显得格格不入的现状,我们将积极尝试,努力创新,从作业形式、

内容和评价等方面着手,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在评价上倡导参与、激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性,使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并运用新课程关于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的理论和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优化”的理论为依据实施本课题的研究。

(一)研究目标:

通过优化小学语文作业内容、形式和评价的实践探索,加强作业设计内容的应用性开发,形成作业设计的新概念,减轻学生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学业和心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和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发挥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二)研究内容:

1、调查本校学生语文作业量、作业形式和教师作业设计的现状及本校学生对语文作业和心理负担的现状。

2、探索优化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原则。

3、探索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的几种类型。

4、探索小学语文作业多样性评价形式。

(1)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在教学中广泛生根,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充分地体现出尊重学生的个性,能较好地

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由被动作业到主动作业,由讨厌作业到喜欢作业的心态变化。但在欣喜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误区,如果不加以重视,必将失去作业的功效。

语文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成性评价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作业是教科书这个外因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这一内因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充分发挥作业的最佳效能,已成为提高语文训练效率的重要环节。语文作业设计要反映课文的教学要求,体现课文的特点、难点,并力求做到内容和形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之引导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不但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都是必须富有人文色彩,同样也要求我们的语文作业设计要富有人文性、个性化和最优化的色彩。

(2)本课题预计有哪些突破

通过课题研究,使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科学化、生活化和最优化,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公民功能。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概念。

我校领导有很强的科研意识,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特别是学校多次加大了教育科研方面的奖励力度,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更有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本课题有长期从事在教学第一线的小学语文高级教师领衔实施研究工作,由学校教学管理的行政领导和骨干教师参与研究,有较强的科研教科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相信本课题的研究会顺利完成。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在研究经费和研究时间上会有相应的保证。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计算机网络、图书资料的查阅,了解国内相关指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状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

通过座谈、问卷等方法,分析本校学生语文作用量、作用形式和教师作业设计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实施依据。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贯穿于整个课题研究的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篇3

课题名称:

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然而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的作业状况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观。“应试教育”背景下所产生的语文作业问题依然根深蒂固,语文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没有思考的余地,抄作业和不做作业的现象尤为严重学生每天的作业。每天除了抄、背、默,就是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学生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作业存在着忽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的弊端,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申请了此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除了知识的累积外,更多地有提高人的辨识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对学生而言,通过新型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益。

2、搭建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设计和整合学生作业的同时,需要学习钻研、需要交流共进,在学习交流中,教师的团队意识会加强,同时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内资源,增强教研组团体作战能力,其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将会迅速提高。

三、课题的研究现状

国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设计有不同的探索,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学生的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

(1)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

(2)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等;

(3)口头、听力作业;

(4)表演作业。

国内,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有不少的教师进行过有关作业的设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设计作业的质和量,让学生一方面有选择地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另一方面逐渐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研究和成果还不多见。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智能体系,分类设计,如分析型作业、观看型作业、口述型作业、研究型作业等,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教师要努力改变作业的老面孔,抛弃枯燥乏味的抄写,抛弃茫茫题海的战术,创新地布置作业、科学地评价作业,使作业真正取得理想的质量和效果。树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作业设计体系。

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素养的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