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老君台导游词范文-河南导游词(精选4篇)
鹿邑老君台导游词范文-河南导游词(精选4篇)
鹿邑老君台导游词范文-河南导游词 篇1
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为明道宫的一部分,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东北隅,老君台后街路南。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20xx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据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述:“天宝二年(734年)建太清坛。文昌宫于台记。”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砖构筑,由14个平面围成的高坛形古建筑,状若圆柱且有棱角,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全台以古式大砖堆砌,由24个平面围成圆柱形,台上环筑七十厘米高的围墙,形与城墙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一间。正殿内原有老子铜像一尊,高两米许,铸工精巧。殿门檐下东西各嵌一碑,上书“道德真源”、“犹龙遗迹”。山门内东侧原有铁柱一根,高七尺,径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
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台山门,是正殿,面阔三间,进深间,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内西偏殿各一间。合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
老君台下波光烟霭,湖水萦洄,景色宜人。映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轴线上,依次有望仙桥、明道宫、文昌宫、八角亭、游龙堤坊、万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问礼处”两块碑碣。牌坊上书“地古永传曲仁里”下题“天高近接太清宫”,楣镌“万教之祖”,正书苍古遒劲。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
据大清光绪版《鹿邑县志.古迹.明道宫》记载“明道宫在东门内升仙台前,唐名紫极宫,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为太清坛。”由此可知,该台始建于唐代,至迟也应在天宝年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皆有增修增建。老君台为圆柱形且有棱角,高8米,台底面积706平方米。周围用大砖堆砌,内实以土,上立垛口女墙,类似古城墙。台上有大殿、东西偏殿和山门一座。殿前壁上嵌有“犹龙遗迹”、“道德真源”、“孔子问礼处”等明代碑刻三方(通),清代赞助碑二通。殿内原有老子紫铜坐像一尊,殿左前方有铁柱一根,传为老子“赶山鞭”。大殿后原有老君炼丹房。台上还有古柏十三株,山门下有石阶三十三级,应老子飞升三十三层青天之说。
老君台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女皇武则天、宋真宗赵恒,以及文学大家苏东坡、欧阳修等都曾来拜庙祭祀。或观瞻游览,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 1978年,鹿邑县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在此建博物馆。1986年,老君台被定位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随太清宫遗址一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随老子故里旅游区一起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
鹿邑老君台导游词范文-河南导游词 篇2
老君台位于中卫常乐镇境内的兴隆山上,三面环山,一立,峦旷台幽,是朔方最大的道教胜地。老君台古称“兴隆山老君台全真观”,20世纪90年代初恢复重建时,因将临近的“太清山宏佛寺”一并纳入老君台寺庙范围内,按原址原貌重修,故将老君台、宏佛寺合名为“太清山老君台全真观”。
老君台自创建以来,屡遭兵焚火焚地震风侵之灾,殿宇毁坏,文物损失。“文革”期间,庙宇建筑连同观外古塔更是毁于一旦,尽成荒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县宗教部门批准,当地群众自发募资捐物,修补台址,复建观院,至90年代初,主体建筑拔起于山巅平台,再现道观昔日之辉煌。
老君台主体建筑以南天门、太白殿、中楼、三清殿(正殿)为中轴线,两相对称,左右逢源,气势雄伟,浑然一体。于1991年被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现已成为中卫“寺庙文化旅游线”的重要景点,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登台四顾,东有丹霞似火,紫气朝来;西顾铁龙越沙,白马拄缰;南见峰峦起伏,沟壑如削;北有炭山夜照,阡陌如织。
鹿邑老君台导游词范文-河南导游词 篇3
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为明道宫的一部分,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东北隅,老君台后街路南。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20xx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据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述:“天宝二年(734年)建太清坛。文昌宫于台记。”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砖构筑,由14个平面围成的高坛形古建筑,状若圆柱且有棱角,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全台以古式大砖堆砌,由24个平面围成圆柱形,台上环筑七十厘米高的围墙,形与城墙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一间。正殿内原有老子铜像一尊,高两米许,铸工精巧。殿门檐下东西各嵌一碑,上书“道德真源”、“犹龙遗迹”。山门内东侧原有铁柱一根,高七尺,径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
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台山门,是正殿,面阔三间,进深间,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内西偏殿各一间。合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
老君台下波光烟霭,湖水萦洄,景色宜人。映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轴线上,依次有望仙桥、明道宫、文昌宫、八角亭、游龙堤坊、万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问礼处”两块碑碣。牌坊上书“地古永传曲仁里”下题“天高近接太清宫”,楣镌“万教之祖”,正书苍古遒劲。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
据大清光绪版《鹿邑县志.古迹.明道宫》记载“明道宫在东门内升仙台前,唐名紫极宫,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为太清坛。”由此可知,该台始建于唐代,至迟也应在天宝年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皆有增修增建。 老君台为圆柱形且有棱角,高8米,台底面积706平方米。周围用大砖堆砌,内实以土,上立垛口女墙,类似古城墙。台上有大殿、东西偏殿和山门一座。殿前壁上嵌有“犹龙遗迹”、“道德真源”、“孔子问礼处”等明代碑刻三方(通),清代赞助碑二通。殿内原有老子紫铜坐像一尊,殿左前方有铁柱一根,传为老子“赶山鞭”。大殿后原有老君炼丹房。台上还有古柏十三株,山门下有石阶三十三级,应老子飞升三十三层青天之说。
老君台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女皇武则天、宋真宗赵恒,以及文学大家苏东坡、欧阳修等都曾来拜庙祭祀。或观瞻游览,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 1978年,鹿邑县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在此建博物馆。1986年,老君台被定位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随太清宫遗址一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随老子故里旅游区一起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
鹿邑老君台导游词范文-河南导游词 篇4
老君台,位于鹿邑县城东北隅。为纪念老子而修建。据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述:“天宝二年(734年)建太清坛。文昌宫于台记。”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砖构筑,由14个平面围成的高坛形古建筑,状若圆柱且有棱角,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
传说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故名“升仙台”。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台山门,是正殿,面阔3间,进深间,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内西偏殿各一间。合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台下波光烟霭,湖水萦洄,景色宜人。映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轴线上,依次有望仙桥、明道宫、文昌宫、八角亭、游龙堤坊、万教之祖牌坊等。
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问礼处”两块碑碣。牌坊上书“地古永传曲仁里”下题“天高近接太清宫”,楣镌“万教之祖”,正书苍古遒劲。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高宋李治、玄宋李隆基、宋真宋赵桓,以及大文学家苏东城、欧阳修等都曾来此或祭祀朝祖,或观瞻游览,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