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概况导游词(精选15篇)

发布时间:

云南概况导游词(精选15篇)

云南概况导游词 篇1

建置沿革

云南省简称“滇” 或“云”,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和亚洲最早人类。夏、商时期,云南属中国九州之一的梁州。秦朝以前,曾出现古滇王国。秦汉之际,中央王朝在云南推行过郡县制。西晋时期,云南改设为宁州,是全国十九州之一。唐宋时期,曾建立过南诏国、大理国等地方政权。公元1276年,元朝在云南设立行中书省, “云南” 正式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区划名称。1382年,明朝在云南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管辖全省府、州、县。清朝沿袭明朝制度,在云南设承宣布政使司,下设道、府、州、县。,全省共设置府15个、厅18个、州32个、县41个、土司区18个。1949年,全省分设1个省辖市、12个行政督察区、112个县、17个设治局、2个对汛督办区。1950年2月24日, 云南完全获得解放,云南从此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20xx年,全省行政区划有16个州(市),分别为: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保山市、昭通市、丽江市、普洱市、临沧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全省有129个县(市、区), 其中,13个市辖区、12个县级市、29个民族自治县,75个非民族自治县。

区位及面积

云南省位于东经97°31′至106°11′,北纬21°8′至29°15′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990千米。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国境线长达4060千米,其中,中缅边界1997千米, 中老边界710千米, 中越边界1353千米。国境线上有25个边境县。全省国土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

区位优势及国际大通道

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6个、二类口岸7个,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国邻近,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历史上著名的“史迪威公路” 和“驼峰航线” 就经过云南境内。近年来,云南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的新形势下,云南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网络日趋完善,初步形成通往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三条便捷的国际大通道: 一是西路通道, 沿滇缅(昆畹) 公路、中印(史迪威) 公路和昆明至大理的铁路西进,有多个出境口岸,可分别到达缅甸密支那、八莫、腊戍等地,并直达仰光;还可经密支那到印度雷多,与印度铁路网连接后通往孟加拉国的达卡、吉大港和印度的加尔各答港。二是中路通道,由澜沧江—湄公河航运、昆明至打洛公路、昆明至曼谷公路和西双版纳机场构成,通往缅甸、老挝、泰国并延伸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20xx年3月21日,昆明至曼谷国际大通道中国路段全线贯通。三是东路通道,以现有滇越铁路、昆河公路及待开发的红河水运为基础,通往越南河内、海防及其南部各地。20xx年11月1日,中越双方联合设计建造的中越红河公路大桥正式通车。红河公路大桥将与中越铁路大桥、南溪河公路大桥一起,中越红河公路大桥与新河高速、蒙新高速相连接,构成连接中越两国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20xx年5月30日,中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中(滇) 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同年9月30日,中(滇)缅油气管道开始输送天然气。

人口及民族

20xx年, 全省总人口为4686.60万人, 与20xx年相比, 全省净增人口27.6万人;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7‰, 回落0.05个千分点; 全省城镇化水平达40.48%,提高1.17个百分点。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897.1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789.5万人。云南是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等25个。其中(按人口数多少为序), 哈尼族、白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共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人口数均占全国该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达1534.92万人( “六普”时),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4%,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千万的3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 之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土地面积为27.6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70.2%。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100万的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6个;超过10万不到100万的有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9个;超过1万不到10万的有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蒙古族、德昂族、满族8个;超过6000不到1万的有水族、独龙族2个。云南少数民族交错分布,表现为大杂居与小聚居,彝族、回族在全省大多数县均有分布。

语言文字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云南的汉族语言属北方语系,日益接近普通话。其他各民族的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语言使用主要有:母语型、双语型、多语型和母语转用型四种类型。云南各个民族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余都有自己的语言。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改进和创制了彝族、哈尼族、傣族、苗族、壮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白族、瑶族、独龙族13种民族文字;加上藏文等,现在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种。其中,傣族文字和语言与泰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历史悠久,东巴文字是迄今还在传承的象形文字,别具特色。

自然概貌

地貌。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4%。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平均海拔20xx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喀斯特) 地貌;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年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全省海拔高低相差很大,海拔最高点海拔6740米,在滇藏交界处德钦县境内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最低点海拔76.4米,在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红河交汇的中越界河处,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千米,海拔相差6000多米。按地形类别分: 山地33.1万平方千米,占84.0%;高原3.9万平方千米,占10.0%;盆地2.4万平方千米,占6.0%;

地形。全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北到南的每千米距离,海拔平均降低6米。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左右,有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巨大山系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自北向南相间排列,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南部为横断山脉, 山地海拔不到3000米,主要有哀牢山、无量山、邦马山等,地势向南和西南缓降,河谷逐渐宽广;在南部、西南部边境,地势渐趋和缓,山势较矮、宽谷盆地较多,海拔在800~1000米左右, 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主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

水系。全省河川纵横, 湖泊众多。全省境内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89条,分属长江(金沙江)、珠江(南盘江)、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大盈江(伊洛瓦底江)6大水系。红河和南盘江发源于云南境内,其余为过境河流。除金沙江、南盘江外,均为跨国河流,这些河流分别流入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多数河流具有落差大、水流湍急、水流量变化大的特点。全省有高原湖泊40多个,多数为断陷型湖泊,大体分布在元江谷地和东云岭山地以南,多数在高原区内。湖泊水域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0.28%, 总蓄水量约1480.19亿立方米。湖泊中数滇池面积最大, 为306.3平方千米; 洱海次之,面积约250平方千米;抚仙湖深度全省第一,最深处为151.5米;泸沽湖次之,最深处为73.2米。

气候

特点。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滇西北属寒带型气候, 长冬无夏,春秋较短;滇东、滇中属温带型气候,四季如春,遇雨成冬;滇南、滇西南属低热河谷区,有一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进入热带范围,长夏无冬,遇雨成秋。在一个省区内, 同时具有寒、温、热(包括亚热带) 三带气候,一般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平均递降0?6℃ ~0?7℃,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之说,景象别具特色。

气温。全省平均气温, 最热(七月) 月均温在19℃ ~22℃ 之间, 最冷(一月) 月均温在6℃ ~8℃以上,年温差一般只有10℃ ~12℃。同日早晚较凉,中午较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 ~20℃。

降水。全省降水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极不均匀。干湿季节分明,湿季(雨季)为5~10月,集中了85%的降雨量;干季(旱季)为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5%。全省降水的地域分布差异大,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可达2200~2700毫米,最少的仅有584毫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全省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地区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地区约为250天,比较寒冷的滇西北和滇东北地区也长达210~220天。

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云南因气候、生物、地质、地形等相互作用,形成了多种多样土壤类型,土壤垂直分布特点明显。经初步划分, 全省有16个土壤类型,占到全国的1/4。其中, 红壤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 是省内分布最广、最重要的土壤资源, 故云南有“红土高原” “红土地” 之称。云南稻田土壤细分有50多种, 其中, 大的类型有十多种。成土母质多为冲积物和湖积物,部分为红壤性和紫色性水稻土。大部土壤分呈中性和微酸性,有机质在1.5% ~3.0%,氮磷养分含量比旱地高。山区旱地土壤约占全省的64%,主要为红土和黄土。坝区旱地土壤约占17%,主要为红土。旱地土壤分布比较分散,施肥水平不高,加之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普遍较水田低。常用耕地面积423.01万公顷。

植物资源。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被誉为“植物王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植物类型都有分布,古老的、衍生的、外来的植物种类和类群很多。在全国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占60% 以上, 分别列入国家一、二、三级重点保护和发展的树种有150多种。云南森林面积为1817.73万公顷, 居全国第3位, 森林覆盖率为54.64% (含灌木林),活立木总蓄积量18.75亿立方米。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162个, 其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95.56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4.27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8.31万公顷。云南树种繁多,类型多样, 优良、速生、珍贵树种多,药用植物、香料植物、观赏植物等品种在全省范围内均有分布, 故云南还有“药物宝库” “香料之乡” “天然花园”之称。

动物资源。云南动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 之称。脊椎动物达1737种, 占全国58.9%; 其中,鸟类793种, 占63.7%; 兽类300种,占51.1%;鱼类366种,占45.7%;爬行类143种, 占37.6%; 两栖类102种,占46.4%;全国见于名录的2.5万种,昆虫类中云南有1万余种。云南珍稀保护动物较多,许多动物在国内仅分布在云南。珍禽异兽,如:蜂猴、滇金丝猴、野象、野牛、长臂猿、印支虎、犀鸟、白尾梢虹雉等46种均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熊猴、猕猴、灰叶猴、穿山甲、麝、小熊猫、绿孔雀、蟒蛇等154种均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大量小型珍稀动物种类。

矿产资源。云南地质现象种类繁多,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尤以有色金属及磷矿著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是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宝地。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一是矿种全,现已发现的矿产有143种,已探明储量的有86种;二是分布广,金属矿遍及108个县(市), 煤矿在116个县(市) 发现,其他非金属矿产各县都有;三是共生、伴生矿多,利用价值高,全省共生、伴生矿床约占矿床总量的31%。云南有61个矿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 其中, 铅、锌、锡、磷、铜、银等25种矿产含量分别居全国前3位。

能源资源。云南能源资源得天独厚,尤以水能、煤炭资源储量较大,开发条件优越;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也有较好的开发前景。云南河流众多,全省水资源总量225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3位;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居全国第3位,水能资源主要集中于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可开发装机容量约0.9亿千瓦,居全国第2位。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全省现已探明储量240亿吨,居全国第9位,煤种也较齐全,烟煤、无烟煤、褐煤都有。地热资源以滇西腾冲地区的分布最为集中,全省有出露地面的天然温热泉约有700处,居全国之冠,年出水量约3.6亿立方米,水温最低的为25℃,高的在100℃以上(腾冲县的温热泉,水温多在60℃以上,高者达105℃)。太阳能资源也较丰富,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区,全省年日照时数在1000~2800小时之间,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在90~150千卡之间。省内多数地区的日照时数为2100~23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20~130千卡。

旅游资源

云南以独特的高原风光,热带、亚热带的边疆风物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而闻名于海内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经建成了一批以高山峡谷、现代冰川、高原湖泊、石林、喀斯特洞穴、火山地热、原始森林、花卉、文物古迹、传统园林及少数民族风情等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全省有景区、景点200多个,国家级A级以上景区有134个,其中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有石林、大理、西双版纳、三江并流、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宜良九乡、建水等12处,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有陆良彩色沙林、禄劝轿子雪山等53处。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等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腾冲、威信、保山、会泽、石屏、广南、漾濞、孟连、香格里拉、剑川、通海等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禄丰县黑井镇、会泽县娜姑镇白雾街村、剑川县沙溪镇、腾冲县和顺镇、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石屏县郑营村、巍山县永建镇东莲花村、孟连县娜允镇等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还有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1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江并流、石林、澄江古生物化石群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名录。

云南概况导游词 篇2

金沙江、澜沧江和溜筒江在德钦县境内形成的“三江”高山深谷地貌是迪庆州壮丽河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留下许多神秘、险奇的景观,人类数千年的活动遗迹,表现出人类在近乎险恶而又充满魅力的大自然面前的强大的生存能力。德钦地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中段,金沙江、澜沧江夹峙云岭山脉的褶皱地带,东西横距在30—68公里之间。

由于变质作用显著,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且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印度板块的强大推挤,形成了高山耸立、深谷险堑、江流汹涌的景象。澜沧江在德钦境内流程150公里,形成澜沧江深谷断裂地带,也就是澜沧江最险要的地段。这里谷地海拔高差4734米以上,从江面到顶峰的坡面距离为14公里,每公里平均上升337米,使峡谷被面呈近垂直状态。再加上极大的流水落差悬殊,真可谓“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险”。

澜沧江峡谷内的各种自然景观,使游历之人大开眼界。德钦县佛山乡溜筒江村的溜筒江渡,是澜沧江艰险的古渡口,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建国前漫长的年代里,人们靠蔑索桥过往这凶险之江。过桥的工具为一个大竹筒,倚此在蔑索上滑过,江流因此又称“溜筒江”。

云南概况导游词 篇3

抚仙湖位于滇中玉溪市境内的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之间,因大部分水域在澄江县境内,所以当地也称为澄江海。距离昆明约70公里。相传,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石、还有肖二仙到人间巡查,来到滇中,只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二仙就被湖光山色所迷住,忘了回返天宫的时辰,于是变为了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站立湖边。此湖也因此而得名抚仙湖。事实上,抚仙湖的魅力绝不仅仅是“美丽”二字可以囊括的,来过抚仙湖的人,都知道它还有“深”、“清”、“奇”的特点。

首先我就先给大家说一说,抚仙湖的“深”。抚仙湖是一个高原断陷湖泊,最深处可达157.8米,平均水深87米,也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那中国的第一深水湖泊是哪个湖泊呢?对了,就是长白山天池,这位有课真聪明。尽管如此,抚仙湖却是我省第一深水湖泊,蓄水量可达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或6个洱海的水量,居云南首位。

其次,我们来看一看抚仙湖的“清”。抚仙湖水质清澈纯净,透明度平均为8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而拥有这么清澈河湖水,主要是因为抚仙湖周围的自然环境没有受到较大的破坏,所接纳的河流大多都是起源于沿湖山脉,水土流失现象不严重,浑浊泥沙入湖较少。另外,抚仙湖,水深湖广,泥沙沉积较深,任凭风浪在大也难翻起浊水。因此,现在的抚仙湖依然清澈透亮。

最后,再来说一说,抚仙湖的“奇”吧。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在抚仙湖的水下,藏有一座神秘的“水下古城”。据探查,此古城,约在1800年前沉入湖底,古城遗址面积已达2.4平方公里,而且发现了类似金字塔般巨型高台式建筑。这一切的一切都为水下古城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至于古城为什么会沉入湖底?是什么年代的古城?这些问题都有待专家们的进一步考察!

好了!听了那么,多关于抚仙湖的介绍,接下来,我们就到抚仙湖周边去看一看!禄冲,原本只是抚仙湖西岸麒麟山下的一个小渔村。这里原来生长着很多芦苇,故得名“芦冲”,意为长满芦苇的湖湾。清朝时,芦冲村,读书之风盛行,曾出过进士,点过翰林,有“十步一秀才,百步一进士”和“百步两翰林,一门双进士”的美誉,故将原名雅化为“禄冲”,意为福禄充裕之地。20世纪80年代初,又因在这里拍摄了电视剧《蹉跎岁月》,使禄冲成为声名远扬的蹉跎村。

禄冲其实是一个很特别的小渔村。之所以说它很特别,是因为这里村民捕鱼的方法与众不同,既不划船,也不撒网,而是用水车来捕鱼。既然,捕鱼方法都那么特别,那捕得当然也不是一般的鱼喽!而这些特殊的鱼就是抚仙湖著名的特产——抗浪鱼。这抗浪鱼可狡猾啦!爱干净不说,还有着奇特的生活习性,每年立春至立秋这段时间,抗浪鱼便从深水中游向岸边,在浅滩处产卵;同时,抗浪鱼还有爱抢上水的特性,喜欢循着水流“激流勇进”。因此,当地居民就在村旁的水池边开挖三四十道水沟与抚仙湖相通,并在塘水入潮处支一架水车,

在沟内支一个长一两米,形如帽尖儿的大鱼笼。每年的鱼汛期,渔民在塘内推动水车,使水向上涌,并借助抗浪鱼爱“激流勇进”的特性来捉捕抗浪鱼。这就是有名的“车水捕鱼”。

云南概况导游词 篇4

保山市古称永昌,是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有着频繁的商贸活动;而在抗战时期,这里又是滇西战役的主战场,著名的“滇缅公路”即由此通过。如果有兴趣于文化考察旅游,可以循着那条蹄窝深深的千年古道去探寻古丝道马帮的足迹;您还可以从那被岁月磨蚀的车辙感受到抗战的惨烈。

从秦汉起,这里就居住着哀牢夷诸部族。在这儿你可以领略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14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日暮西山之时,有深山村寨的袅袅炊烟引路,你徐徐迈入哀牢山寨,又能感受到另一番韵致。

走出那条蹄窝深深的千年古道,你会发现脚下延伸的是四通八达车流滚滚的现代化坦途,而当年悠然传响的马帮驮铃,也早被“波音737”啸遨蓝天的轰鸣惊得悄无声息;——穿行于楼林竞高的座座新城,你会发现曾被史家们称作“西南一大都会”的保山,其实高楼早已漫过了城垣,而腾冲这个集丝路商城、书香名里、著名侨乡、旅游胜地、翡翠“超市”于一体的“极边第一城”,更是路通财通,百兴无废,处处展露出开放城市的迷人风采;——检阅一个个珠玉般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高原坝子,你会惊喜地看到许多高规格的粮食基地、

蔗糖基地、茶叶基地、咖啡基地、水果基地异彩纷呈,赏心悦目,现代科学技术使永昌故地的“五谷桑麻”更加茁壮;——领略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14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你会得知傈僳汉子曾经用来狩猎谋生的强弓硬弩,早已变成了娱乐竞技的体育器材,而他们竖起的刀杆依然豪迈,爱水的傣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德昂的水鼓、彝家的大钹、苗家的芦笙敲的打

的吹的全是心中的快乐这就是保山,历史与现实往往貌离神合,难解难分。 推荐 云南昆明石林导游词 ·云南导游词 ·昆明导游词 ·西双版纳导游词

有时,它们似乎相距很远很远,有时,它们又仿佛挨得很近很近。循着马可波罗、杨升庵、徐霞客等千古名士当年留连于斯的屐痕,人们不能不惊叹保山风物的精彩纷呈、瑰丽神奇:千年古道,拾不尽历史的遗珠;高山深菁,掩不住迷人的风景;陋室荒庙,曾隐高人俊士这里不仅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世界级杰作——气象万千的高黎贡山、纵贯千里的怒江大峡谷、含浆入眠的腾冲火山、激情澎湃的热海奇观,还有悠悠历史熔铸的璀璨夺目的边地文化之链——从成批的古猿、古人类化石和数百处古文化遗址到九隆神话、哀牢遗迹;从汉唐的路渡堰营、古寺高塔到明清的索桥烽燧、亭台楼阁;从历史文化名城保山、腾冲的悠悠古韵到诸多历史文化名乡名村的质朴雅俗;从蜀汉名臣吕凯的《答雍书》、抗战县长张问德的《答田岛书》到明朝侍郎张南园的《漫录》、民国元老李印泉的《文征》;从杨升庵的状元楼到艾思奇的纪念馆文物、古迹俯拾即是,名人、奇书代不断线。

云南概况导游词 篇5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呢大家可以暂时忘记工作家庭带来的劳累和不愉快,使灵魂接受大自然的洗礼,跟随我尽情的游览这植物园中的贵族——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吧!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可是恰恰在这里,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就是热带雨林的奇特现象——独树成林。巨榕是一种高大常绿乔木,形成粗大的分枝后,便开始生出生气根。刚生长出来的气生根如麻线般粗细,向下延伸,一旦接触到地面,就插入土中,迅速生长起来,最后形成圆柱形支柱根,它们少则数十,多者上百千根,当老树周围布满了粗细不等的支柱根以后,独树盘踞的地面上,便出现了“成林”的景致。有的巨榕遮荫面积达5亩之广,可供数百人乘凉休息。榕树高达30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成“独树成林”。我们站在这片林面前是不是都觉得自己很渺小呀?。

您见过长在树上的兰花吗?瞧,在这棵高大的乔木的主干和枝杈上,就附生着五彩缤纷的兰花。附生兰生命力极强,长有特殊的气根,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养分。而且,一棵树上可以同时生长若干株附生兰,这样就形成了亚热带特有的“空中花园”。榕树在过去还是一些当地名族野生食物的重要来源。当地的傣族人民非常聪明,他们因地制宜采用用木瓜榕、苹果榕、厚皮榕、聚果榕、黄葛榕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帮助人体消化的纤维素和苦味素的榕树做成食物享用。除使用外,榕树也是重要的名族药用植物,部分榕树中植物的根、树皮、叶子和树浆等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由此可见,这些树都不同寻常,都有自己的来路。甚至有的榕树还被当地名族视为神树和佛树,形成了独特的名族榕树文化,给人们以奇而美的享受。 观赏了榕树园各类榕树的风情,下面我们再一起去看看棕榈园。与榕树一样,棕榈同样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一提到棕榈,人们便会憧憬热带风光的情趣。这里棕榈植物千姿百态,妩媚多娇,由于其优美的树型而被誉为“植物王国中的公主”,成为热带的重要标志植物。棕榈园占地面积114亩,收集棕榈科植物400多种,是我国最大的棕榈科植物收集栽培基地,接下来的二十分钟就交给你们了,大摆pose尽情拍照吧!

一路看了那么多静态的植物,有朋友已经等不及要看看会跳舞的草了吧?现在我们来到了植物园的一个旅游精品景点——奇花异木园。这里的奇花异木数不胜数,达254种之多。像无忧花、木奶果,还有酒瓶兰、佛肚树,滇南雪胆和山乌龟等等,只有大家想不到的植物,没有找不到的植物。对了,这位游客眼光真不错,这就是世界花之最的植物巨花马兜铃了,大家不要激动,和我一起参照着树牌,共同寻找这些植物精灵。大家请看,这就是植物舞蹈家---跳舞草。跳舞草是一种濒临绝迹的珍稀植物,又名情人草、多情草、风流草。

它树不像树,似草非草,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令人惊叹不已。如果播放一首优美的抒情乐曲,它便宛如亭亭玉立的女子,舒展衫袖情意绵绵的舞动。如果对它博凡杂乱无章、怪腔怪调的歌曲或大声吵闹,它便不动也不转,似乎出现反感的“情绪”,十分可爱。那大家肯定会好奇跳舞草为什么会跳舞呢?就让我来给你解答吧,据科学家研究认为,跳舞草实际上是对一定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极富感应性的植物,同时与温度和阳光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中午,当达到一定温度时,跳舞草的鸭子会自由摆动,而晚上又将叶片竖贴于枝干,紧紧依偎着,真是名符其实的`风流草。现在我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大家来见证一下这所谓的风流草到底会不会跳舞,掌声欢迎。

云南民族村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云南民族村观光游览,今天我们主要游览白族村。白族主要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的“白”有圣洁、忠贞、团结、博爱的意思。白族是云南古老的民族之一,白组人民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先进的汉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使白族走在了各民族发展前列。白族人民在聚居的大理地区创造了辉煌的“南诏文化”和“大理文化”成为举世闻名的“文献名帮”。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白族民居。白族民居的特点可用两句话来概括“三房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是指白族民居由四方组成,三方为住房,一方为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四合”是指四合院形式,“五天井”是指四方的房屋形成四个角,四个角交叉形成四个小天井,加上院子中间的一个大的天井,就构成了五天井。

云南概况导游词 篇6

各位团友,欢迎来到我的家乡美丽的云南。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云南的山、云南的水、云南的人、云南的物,讲一讲这一片神奇美丽的地方。

虽然说“英雄”不问出处,可大家来到云南一定还是很想知道“云南”二字的由来吧!据《云南县志》记载:西汉时期,汉武帝有一次外出打猎,抬头发现远处的天边有一朵彩云闪着金光,他问身边的大臣那是什么地方?这位大臣灵机一动,对汉武帝说:“彩云显现在天的南边。于是,汉武帝就在彩云之南设置了“云南县”,云南之名由此开始,所以说云南是彩云的故乡。当初的云南县就是今天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祥云县。而“云南”作为省名则始于元朝。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简称“滇”,位于北纬21°—29°,东经97°—106°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南部,因而全省基本位于低纬度内陆地区。全省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八位,比日本面积略大。云南东部与贵州、广西接壤,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靠西藏。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毗邻。与邻国的边界线长达4060公里,这一区位优势为云南与东南亚、南亚人民之间的交流和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云南省共设有16个省辖市和自治州,包括8个省辖市和8个民族自治州。全省总人口430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占了13.7%。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

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下降。最高点为滇西北梅里雪山的主峰卡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最底点是滇东南河口的元江与南溪河交汇处,海拔仅为76.4米。在直线距离900多公里的范围内,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差达6000多米,实属罕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使得云南既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又有草原风光,还有热带雨林景观。

云南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东部有波状起伏的低山和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西部为高山峡谷,地势险峻。关于云南,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九分山与原,一分坝与水。云南的山地和高原占了全省总面积的94%。在云南,抬头见山,出门爬山,真可谓是“山的故乡”。在这些高原山地之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云南人称这些盆地为坝子。云南虽说是个内陆省份,但却拥有着许多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淡水湖泊,它们就象一粒粒珍珠洒落在这片红土高原上。

大家来到云南,是否感觉到这儿的天气就象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的确,由于云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有的地区终年如夏,一雨成秋,有的地区则四季如春,一雨成冬。全省兼有寒、温、热三带气候,乃全国罕见。因此,云南十八怪之中便有了“四季衣服同穿戴”。而且气候从山谷到山顶的变化也十分突出,真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正是这种气候特征,使云南成为四季皆宜旅游的胜地。夏季,到滇西北高山上可以领略冰雪的情趣;冬季,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仍能感受到夏日的浓清。省会昆明就因“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而被赞誉为“春城”,享誉海内外。

由于云南的地貌波状起伏,山高谷深,河川纵横,加之兼有寒、温、热三带气候,使得杜鹃玉兰开满原野,猛虎野象游走林间,三七天麻遍布山岭。因而云南被赞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天然花园”及“药物宝库”。与此同时又因云南的矿产储量大、种类多,又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

云南的各种名特产品美不胜收:滇红、普洱茶驰名天下;云烟云酒誉满中外;腾冲玉雕构思巧妙、做工精湛;斑铜、乌铜走银等工艺品古色古香;民族刺绣、扎染更让人爱不释手。云南的饮食也独具特色,吃法独特的过桥米线,做法奇异的气锅鸡,各种民族特色小吃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今天,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云南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交通的改善,改变了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火车没有汽车快”,“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现象,便利的交通让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踏上了这片土地。

云南概况导游词 篇7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我国云南省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西与缅甸毗邻,北接西藏,东南和省内的迪庆、丽江、大理、保山相连;国境线长达449.67公里。总面积14703平方公里,总人口45.88万人。

怒江两岸的山岭多在3000米以上,山高谷深,水流声如怒吼,故名怒江。两岸有许多飞瀑流泉,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景色雄奇壮观,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首府设在六库,共辖泸水、碧江、福贡、兰坪和贡山5县。人口45.4万人,有傈僳、白、怒、普米、独龙等少数民族。怒江和独龙江在境内高山峡谷中流过,为举世闻名的怒江大峡谷的主要地段,高差多达4740多米,长达621公里。两岸有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群峰雄峙,横亘千里,其间的怒江奔腾咆哮,沿江多急流、险滩、峡谷、溪流、瀑布、翠竹绿林,云雾拥山,景色壮丽,有“东方大峡谷”之美誉。

在贡山还发现了古老的岩画,怒江及其支流独龙江上,还保留有溜索、藤桥、铁索桥等各式桥梁,宛如一座活的桥梁博物馆。

傈僳族和独龙族村寨的垛木房及生产、生活用具独具民族特色。傈僳族信仰原始宗教,保存有原始图腾崇拜的遗迹,有“伴朵”、“迪母瓦”、“盍什”等民俗节日。怒族有“仙女节”、独龙族有“卡雀哇”等民俗节日。他们穿自制的麻布衣、火草衣,显得古朴大方。傈僳、怒、独龙等民族性格豪爽,热情好客,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怒江地区民俗丰富多彩,尤以傈僳族的刀杆节,独龙族的镖牛习俗最为独特。各民族均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喇嘛教、天主教、__并存。

怒江州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具有立体气候的特点,境内的“三江”峡谷地带,从峡谷底到梁峰顶,分布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观,栖息着种类繁多。

云南概况导游词 篇8

欢迎来到我的家乡美丽的云南。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云南的山、云南的水、云南的人、云南的物,讲一讲这一片神奇美丽的地方。

虽然说“英雄”不问出处,可大家来到云南一定还是很想知道“云南”二字的由来吧!据《云南县志》记载:西汉时期,汉武帝有一次外出打猎,抬头发现远处的天边有一朵彩云闪着金光,他问身边的大臣那是什么地方?这位大臣灵机一动,对汉武帝说:“彩云显现在天的南边。于是,汉武帝就在彩云之南设置了“云南县”,云南之名由此开始,所以说云南是彩云的故乡。当初的云南县就是今天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祥云县。而“云南”作为省名则始于元朝。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简称“滇”,位于北纬21°—29°,东经97°—106°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南部,因而全省基本位于低纬度内陆地区。全省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八位,比日本面积略大。云南东部与贵州、广西接壤,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靠西藏。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毗邻。与邻国的边界线长达4060公里,这一区位优势为云南与东南亚、南亚人民之间的交流和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云南省共设有16个省辖市和自治州,包括8个省辖市和8个民族自治州。全省总人口430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占了13.7%。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

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下降。最高点为滇西北梅里雪山的主峰卡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最底点是滇东南河口的元江与南溪河交汇处,海拔仅为76.4米。在直线距离900多公里的范围内,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差达6000多米,实属罕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使得云南既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又有草原风光,还有热带雨林景观。

云南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东部有波状起伏的低山和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西部为高山峡谷,地势险峻。关于云南,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九分山与原,一分坝与水。云南的山地和高原占了全省总面积的94%。在云南,抬头见山,出门爬山,真可谓是“山的故乡”。在这些高原山地之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云南人称这些盆地为坝子。云南虽说是个内陆省份,但却拥有着许多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淡水湖泊,它们就象一粒粒珍珠洒落在这片红土高原上。

大家来到云南,是否感觉到这儿的天气就象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的确,由于云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有的地区终年如夏,一雨成秋,有的地区则四季如春,一雨成冬。全省兼有寒、温、热三带气候,乃全国罕见。因此,云南十八怪之中便有了“四季衣服同穿戴”。而且气候从山谷到山顶的变化也十分突出,真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正是这种气候特征,使云南成为四季皆宜旅游的胜地。夏季,到滇西北高山上可以领略冰雪的情趣;冬季,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仍能感受到夏日的浓清。省会昆明就因“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而被赞誉为“春城”,享誉海内外。

由于云南的地貌波状起伏,山高谷深,河川纵横,加之兼有寒、温、热三带气候,使得杜鹃玉兰开满原野,猛虎野象游走林间,三七天麻遍布山岭。因而云南被赞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天然花园”及“药物宝库”。与此同时又因云南的矿产储量大、种类多,又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

云南的各种名特产品美不胜收:滇红、普洱茶驰名天下;云烟云酒誉满中外;腾冲玉雕构思巧妙、做工精湛;斑铜、乌铜走银等工艺品古色古香;民族刺绣、扎染更让人爱不释手。云南的饮食也独具特色,吃法独特的过桥米线,做法奇异的气锅鸡,各种民族特色小吃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今天,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云南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交通的改善,改变了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火车没有汽车快”,“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现象,便利的交通让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踏上了这片土地。

云南概况导游词 篇9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南诏故都,魅力古城”—大理。 大理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洱海地区繁衍生息,汉代设县后同中原交往沟通,成为了中央王朝与缅甸、印度交通的中转站。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交通要塞,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就在这里交汇。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此建都立国,大理作为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达五百年之久,与中原文化交流频繁,建寺筑塔,刻石立碑,人文昌盛;大理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佛图寺塔、苍山神祠、感通寺、德化碑等至今保存完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誉海内外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即将到达大理崇圣寺三塔,它是大理乃至云南的标志,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大理重要的旅游景点。 首先,向各位介绍下崇圣寺,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约1.5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一般认为是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所建,时为南诏后期。崇圣寺规模宏大,据文献资料记载崇圣寺“基方7里,为屋890间,佛11400尊,用铜40550斛(hu)”,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的规模。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更为发展,有“佛国”、“妙香国”之称,而崇圣寺有“佛都”之称,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逊位后出家为僧,在此修行。崇圣寺建成之后便成为了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活动的中心,到了大理国时期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崇圣寺所崇的圣为:观音,因为当时大理地区盛行观音崇拜。崇圣寺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崇圣寺的五大重器。只可惜,崇圣寺会遇明朝正德年间的大理大地震,幸运的是三塔犹存。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崇圣寺,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恢复重建后,整体布局为主次三轴线,分8台、9进、11层次。在主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蛮王礼佛图、十六国王众朝大事石雕照壁、大鹏金翅鸟、山门、天王殿、望海楼等,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错落有致的建有:方丈堂、客堂、罗汉堂、祖师殿等展示了历代经典建筑的精华。整个建筑群跌宕起伏,错落有致,金碧辉煌,大气磅礴。 三塔是崇圣寺前的一组建筑群,所以三塔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天龙寺”。三塔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寺在第十峰之下,唐开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二层,故今名为三塔。”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两小塔相距97.5米,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

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形状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千寻塔一共有16层,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千寻塔矗立在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前朝东的照壁上各位所见的“永镇山川”这四个苍劲有力的石刻汉字,每个字高达1.7米,原为明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1925年大理地震时,除了“川”外,其余三字被毁坏,现在各位所看到的是按沐世阶所书勾勒补刻的。之所以写这四个字,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理地区历史上水患多,恶龙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龙,可龙唯独只尊敬塔,畏惧大鹏,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就不敢作恶,水患当然也就减少了。另一种说法是,明朝时,地处边疆的大理地区已成为其版图的一部分,为了充分表达对这块版图的坚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题字刻碑”就再合适不过了。 南北两座小塔的高度相同,都是42.19米,各有10层,是一对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八层以上为实心,八层以下则为空心,塔顶各有三只铜葫芦,华贵庄重。外观轮廓线像锥形,属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根据相关史料推断,南北小塔的建造晚于千寻塔,是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现在我们看到的两座小塔已经偏离了垂直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倾斜状态,但是各位不用担心,因为它们就这样已经倾斜了四百多年了。 崇圣寺三塔,从修建至今,除经历上千年风吹雨打和日晒之外,还经历过30次的强地震的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然奇迹般的自行复合如初。1925年的大地震,城乡房屋倒塌达99%,科千寻塔只是震落了顶上的宝刹,这对于没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来说无疑是又一个奇迹。 崇圣寺三塔作为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千余年来,三塔几经沧桑,经历风雨的剥蚀和多次强烈的地震仍然巍然屹立,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建筑和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被评为全国四A级旅游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标志和象征,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大理的重要人文景观。 各位朋友,我们进入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大门,参观了“永镇山川”的巍巍三塔,继续往里走就是钟楼。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徐霞客曾在《游滇日记》中写道:“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可八十里。”因而“钟震佛都”曾成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一。建极大钟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我们看见的重铸的建极大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是目前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第一大钟。此钟的重建安装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日,在恢复“钟震佛都”胜境的时候,也有警示之意。 各位朋友,我们参观拥有云南第一大钟的建极钟楼后,沿着宽阔的通道,登上数十级台阶,就迈入了雄伟的雨铜观音殿。 雨铜观音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即公元899年。

传说当时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发誓终身募化铸一铜观音像,当铸到观音像的肩部时,所准备的铜已经用尽,正在万般无奈的时候,恰好此时天降铜雨,满地铜珠,用来铸像,不多不少。于是取名为“雨铜观音”。雨铜观音像高24尺,与三塔和建极大钟,共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中最重要的三大重器之一。 《南诏国史图传》成画于公元899年,为南诏国官员张顺和王奉宗所绘,献给南诏国最后一个王:舜化贞。原画为纸本彩绘,长580.2厘米,宽31.5厘米。画卷分为三个部分:巍山起因、祭铁柱、西饵河记,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民俗的珍贵资料。 《张胜温画梵像》又称为《大理国梵像卷》。成画于公元1180年,由大理国绘工张胜温所绘,这幅画卷在云南艺术史上地位极高,有“北有《清明上河图》,南有《张胜温画梵像卷》”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被美誉为“南北双骄”。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将结束崇圣寺三塔的游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是粗略的游览它的一部分。如果有时间,各位再次来到大理旅游,我将竭诚为您服务。谢谢大家~

云南概况导游词 篇10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怒江旅游。

怒江峡谷壁陡崖悬,壑深万丈,滔滔江水如野马奔腾于峡谷之中。传说中,一对分别居住于怒江两岸的傈僳族恋人,在无法相会的苦恼之中,受到彩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从此,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便被两岸的人们广泛运用。

怒江溜索有两种——平溜和陡溜。平溜的溜索两头一样高,平越大江,来往都可过,但溜到江心后得双臂用劲,攀到对岸。陡溜有一定的倾斜度,一头高,一头低,自然滑向对岸,十分轻快。陡溜一般都是两根,倾斜方向相反,来回都很省力。为了安全,溜的构造除溜索本身外,尚有一块硬木或竹子做成的溜板和一根栓在腰间的麻绳。

过怒江溜索是需要勇气的,当你把生命系在一根并不太粗的绳索之上,当你越过看一眼都头晕目眩的峡谷,当你听到溜索下那震耳欲聋的江水咆哮之声时,心中会不由生出几分怯意。当你看到那些男女老少在江面上自如地溜来飞去,特别是那些大妈带着孩子,背着山羊肥猪一起“从天而降”时,不能不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藤蔑做的怒江溜索很容易磨损,所以过一段时间(短则二三个月,长不超过一年)就得更换一次。换溜时,两岸各选一个力气大的人,先用钓鱼线的一端拴一石子两岸对丢,待两个石子在江心钩边在一起时,便慢慢拉过对岸。而后把鱼线换成较粗的麻绳,这时再将溜索一端固定于一岸的溜桩或大树上,另一端则系在粗麻绳上拉过对岸,固定于彼岸的树上或溜桩上,并用木棍逐段绞紧,换溜就完成了。

云南概况导游词 篇11

各位旅客:

你们好

还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听见妈妈在叫我,:“涵儿,涵儿!快起床,今天我们到野生动物园去玩!”我还以为自己在做梦,仔细一听,是真的.,便马上从床上跳下来,匆忙洗漱完毕,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催促妈妈快点,昆明野生动物园离市区只有几公里,所以没过多久,我们就到了。

我们一进动物园大门,就看到了非洲黑熊,黑熊正懒洋洋地在地上休息,看见我们来了,就马上立起身子,站起来,两只眼睛直直的望着我们,不知是向我们打招呼?还是向我们寻求食物,看见旁边有卖食物的,我们就去买了两包食物,黑熊看见有食物吃了,显得很兴奋,妈妈把食物扔到它们面前,一瞬间,食物就消失了,掉到了黑熊的肚子里。

然后,我们又去看了骆驼、长颈鹿、斑马、鸵鸟、狮子、老虎等等很多的动物,还有一个孔雀林,里面有1800只孔雀,我从来也没见过这么多的孔雀,这些孔雀一点也不怕人,它们就在游客中间走来走来走去,还到游客手里啄食物吃,太有趣了!

不过,使我最难忘的还是我们的“老乡”来自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区的三只大熊猫,它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思嘉”、“美茜”和“芊芊”,由于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它们将在云南野生动物园暂养两年。我们到的时候,正好赶上它们吃“中午饭”的时候,只见工作人员从休闲栏上爬下来,抱着一捆竹子,它们三个看见了立即从休闲栏上爬下来,抱着竹子啃起来,妈妈看见它们已经逐渐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了,相机“咔嚓、咔嚓”记录下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的吃相。最后,我们还观看了“大象表演”、“鸟艺表演”、“狮虎表演”看着那些动物精彩绝伦的表演,不由的感叹“驯兽师”的伟大……

一晃下午了,肚子在闹“空城计”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动物园。

云南概况导游词 篇12

欢迎来到著名的傣族聚居区,橄榄坝,我就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着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希望我能让大家满意。

傣族园并不就是一个人造的景区,而就是在原来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噶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的基础上,兴建的人与自然文景区。景区面积339公顷,南临澜沧江,北依龙得湖。这5个村寨现有居民326户1536人,他们世世代代都就是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尽情去参与到欢乐的泼水节中。

曼将寨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就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大家看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楼就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就是住人的。从前这儿还就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并且可以防潮防震。

现在,我带大家去傣家参观做客,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之后,各位要在胸前双掌合十,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云南概况导游词 篇13

大家好!欢来到丽江古城游玩,我是这次云南之行的导游古润璐,很高兴认识大家。

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这里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像纳西古乐,白沙壁画,东巴文字,白沙细乐,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还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非常特别。这里的少数民族,有白族,彝族,藏族,傈僳族,普米族等等,说到这我想问一下大家,这里居住最多,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什么族呢?呵呵,是的,是纳西族。纳西族的建筑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我们会在今后的行程中带大家去参观纳西族人民居住的房子,了解他们的生活。

说了这么多,有的朋友问这里有没有好吃的,特色的美食呢,那太多了,比较有名的过桥米线,粑粑,烤肉,东巴烤鱼,不光有吃的还有喝的,青稞酒,男女皆宜,纯粮食酿造的,别有风味。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经流口水了啊,短暂的介绍后,大家已经对丽江古城有了初步的了解,想要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丽江的风土人情,感受异域的人文风情,开始我们精彩的古城之旅吧。

云南概况导游词 篇14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今日的“水滴”导游。今日我们要游览的是“水城”———丽江水城,最多的还是水。

水,既是丽江的象征,也是丽江的灵魂,顺着玉龙雪山白花花,湿漉漉的顶上向下看。我们可以看到丽江坝——一个美丽的大盆地。走进湖前,听——咕咚咕咚,这是什么声音?好似有水流潺潺,微风徐徐。一些水泡被黑龙潭托了起来,探出了水面。接着,我们来到四方街前的玉河。玉河蜿蜒伸向远方,就像一处飘柔却轻盈的玉带。来到丽江怎能不看四方街?城前有一架美丽的大水车,这可是四方街的标志性建筑,许多旅客来这都要打卡合影。随着咔嚓声,被水车扬起的水花,随着水车被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丽江最不缺的就是古城墙。站在古城墙上俯瞰整个丽江古城,眺望远远而又高耸的玉龙雪山静静地挺立在那儿,素装青黛,却未黯然失色,顺着山上的河流向前推移,郁郁葱葱,墨绿但却轻轻地泛着青。接着,离我们最近的也就是丽江古城了,座座院落排列紧密,却井然有序,好似一块块棋盘格,朱红的院墙,赤红的琉璃瓦都是丽江的一大特色。深入四方街,街上民族风情各异,有打银器的、有演奏音乐的、还有卖字画的、民族衣服被搭在街边、还有各种特色民族小吃……天黑了,这会儿才是丽江最美的时候,五彩斑斓的灯光映照着丽江古城,也映照着我们每一个人,色彩混杂,迷离朦胧,青黛的玉龙雪山倒映在河面上。微波荡漾,雪山也随之摇曳。

每一个到过丽江的人,都期望在丽江能有一处临水的小院,春天桃花微雨,晚上在床头听一夜雨声,天明推开门看枝头的桃花,春到小桃枝,荷塘里鸳鸯戏水,树梢上喜鹊叫喳喳。这才是他们向往的生活。

伴随着玉河,继续蜿蜒前行。我们来到丽江之行的最后一站——金沙江。百川终将归海。希望各位旅客们旅途愉快。

云南概况导游词 篇15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它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

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大约170万年前,原始时期的人类就生活在中国大地上。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元谋有“人类童年摇篮”的美称。到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们,已能使用石斧之类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建造简易木结构房,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村落。

公元前三世纪,庄足乔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建立了滇国。庄足乔等将较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云南,促进了云南的发展,标志着云南从政治上与内地联系的开始。

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云南设置郡县,开凿了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的道路,因路宽仅五尺被称“五尺道”。五尺道的开辟沟通了首都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并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使其成为秦帝国的组成部分。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率巴蜀之兵临滇,设益州郡,下属24县,郡府设在滇池县(今晋宁县);云南是其中一个县,县城设在今祥云县的云南驿。汉王朝调整了郡县,改变部落相立,不相统属的状况,带进了一些封建生产关系。这一时期青铜工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农业耕作水平。高超的冶炼技术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各种青铜器物品的出土,显示了民间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大群被放牧的牛、马、绵羊和山羊与家畜猪、犬一道,标志了滇国发达的畜牧业。汉武帝还派唐蒙扩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汉王朝还组织人力开凿博南古道,日趋频繁的商贾往来,促进了西南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与缅甸、印度的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开滇。三国时期,现在的云南及黔西,川西南的部分地区统称为“南中”。公元220xx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统三路大军亲征云南,他采取“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的政策,当进入洱海(大理一带)时,迅速平定了云南奴隶主贵族发动的叛乱,“七擒七纵”降服了当地大姓孟获,使孟获发誓永不造反。云南成为蜀汉的一部分。

东晋初年,由内地迁至云南的爨(音窜cuan)势力逐渐强大,爨琛自主为王,统治滇池地区,爨氏历统治400多年,把滇池地区称作昆川(或昆卅),并与隋、唐王朝保持经济文化联系。

公元738年贞观时期,唐王朝扶持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洱海为基地的“南诏国”,诏首领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南诏历传13王,统治200余年。南诏国时期佛教传入并逐渐兴起其重要特点是以密宗阿吒力教的形式传播,观音崇拜现象十分突出,修寺建塔之风盛行。这种情况深深地影响着南诏文化。

公元937年,段思平灭南诏建大理国,公元1120xx年,宋朝封大理首领为“云南节度使”,政治中心在洱海区域,以大理为都城,相传22世,共统治320xx年。在大理国统治期间,鄯阐城(今昆明)逐渐成了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其间留下了著名的“孔雀胆”的故事。

公元1120xx年金国兴起东北,不断南下侵宋,北宋面临更大的危险。北宋1120xx年册封大理国王后,有人要求在大渡河以外设置城邑,以便和大理国更好的开展互市,朝廷命黎州刺史宇文常调查并提出意见。宇文常复奏朝廷:后蜀灭亡时,太祖曾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所有,所以150年来西南无边患。现在如果要在大渡河外建立城邑,非中国之福也。这就是“宋挥玉斧”典故的出处。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征云南,破大理国,1267年封第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赛典赤·赡思丁到云南。公元1276年,元朝已正式建云南行中书省为全国11个行省之一,从此“云南”正式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在经济上制定赋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在政治上,一改过去残酷屠杀的做法,代之以改善民族关系,兴办教育、安定政治形势的政策。突出的如五百里滇池,原常泛滥成灾,赛典赤征召民工,凿开海口,疏通螳螂川,使滇池水由海口经螳螂川流入金沙江通过长江汇入大海,海口使滇池水位保持平衡,既不会干枯,又免除了水患,使滇池周围皆为良田。赛典赤1280年病故于昆明后, “百姓巷哭”、“号泣震野”。今昆明市五里多小学内有赛典赤墓,历代常有人悼念。1290年首封皇长孙甘麻刺为云南梁王,是全省最高统治者,他的避暑行宫就在西山三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