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精选9篇)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精选9篇)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篇1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黄龙。现在由我为大家介绍黄龙。
黄龙,位于潘县境内的岷山主峰雪宝顶山下,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同九寨沟景区一道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黄龙沟长约7公里,景区段4.7公里,宽约1-2公里。景区海拔3145米-3575米之间,纵坡平均降为8.7%。黄龙景观的形成与从沟顶端分水岭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关系。泉水富含碳酸钙类,它顺坡漫流而下,没有固定的河床。溪水在顺坡而下的过程中,碳酸钙物质逐渐沉淀,形成了以乳白色和淡黄色为基调的钙化景观。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较平缓,碳酸钙流泉遇阻沉积而形成层层叠叠如玉石砌成的池子,地质学上称为泉化台。黄龙沟的中段是一条约1.5公里长的坡状乳黄色钙化沉积带,称为“金沙铺地”。黄龙景观以雪山和森林拱卫着无数形态各异的钙化彩池为主要特色,人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些彩池的艳丽奇巧,只好尊奉它人“人间瑶池”。
黄龙,过云人都称之为黄龙寺,因为明朝时驻松潘兵马使朝觐在沟内修建有改善龙前寺、中寺、后寺3座寺庙。现前寺已荡然无存,中寺仅剩凤音殿,后寺也只有1座院落。“黄龙”一名则是根据两个古老的传说而来:一是说大禹治水时,有一条黄龙负舟帮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后留在了黄龙沟内。《松潘县志》记为:“禹治水至茂州,黄龙负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后黄龙修道而去,遗五色山水于世,世人建寺,岁岁朝祀。”另一说是古进修有位黄龙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后人为纪念黄龙真人,在沟内修建黄龙寺。《松潘县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黄龙寺,明兵马使马朝觐所建,亦雪山寺。相传黄龙真人修道于此,故名。有前中后三寺,殿阁相望,各距五里”。
两条记载都源于传说,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去探窟谁真谁假。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儿是先有黄龙沟,后有黄龙寺,,“黄龙”一名肯定与沟内景物有关。所以本导游还是称之为“黄龙”风景名胜区。下面我们开始黄龙游览。
黄龙沟口经过的这一条小河就是涪江的源头。过涪源桥,沿着林间小道进入沟口,迎接游人的第一组梯级水池,被命为“迎宾池”。它由100多个以蓝色为基调的彩池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山间石径环绕着池子曲折盘旋,把游人迎进景区,又把游人送往景区深处。池子周围古树参天,群花争艳;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玛瑙铸成,玲珑剔透。池中清水,湛蓝透绿。阳光透过树隙照在湖面上,变幻着黄、绿、蓝各种色调。微风吹过,池中泛起阵阵彩色涟漪,格外清艳动人,这便是人们赞叹不已的“黄龙彩池”的第一处景观了。
告别迎宾池,踏上用木头搭成的人行栈疲乏上,但见左前方一铺碧水从密林中冲出,又从高约10米,宽约60米的崖沿上飞泻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几经跌宕,形成数十道梯级瀑布。有的如帘瀑高挂,云蒸雾腾;有的似断线珍珠,串串滚落。水瀑后面的崖壁,透视出了金黄色为基调的钙化结晶面,使瀑布更显得富丽堂皇。如遇朝阳中落日余辉的点染,瀑布还会变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铺呈在我们眼前。因此人们给它取了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飞瀑流辉”。瀑布顶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与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观。飞瀑是那样的辉煌、奔放,彩池则显得分外宁静,恬静。它们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组成了一道动静和谐而完美的风景线。
缓缓地走过“飞瀑流辉”斜坡,徜徉在五颜六色的彩池群畔,不知不觉到了黄龙沟第二级台阶前。横亘在游人面前的是一堵宽约40余米、高约10米的乳黄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钙化层似围幔、似悬瀑,十分壮美。崖壁表面溪水漫流,像一层薄薄的轻纱飘飘洒洒地铺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黄色的池盆里。岩壁下端有一溶洞,高级约1米,宽约1.5米,洞前帘瀑似串串珍珠悬垂,洞内景物隐约可见。进洞1米处这密密麻麻的钟乳石挡住了去路,还没有人去探测此洞到底有多深。据地质学者考证,该洞是古代冰川的一个出水口。因其古老、神秘,于是当地藏民传说它是古时候仙人们净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传说,凡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须先赤身裸体进洞净身,就像汉族地区流行的斋戒前必须沐浴净身一样。这“至圣至洁”的洗身洞,由钙化物质结晶而成,足在洞内让自然流淌下来的泉水洗涤,可以洗刷掉过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获得圣洁的身躯。由于洗身洞富有神秘色彩,当地藏民中又传说不育妇女进洞洗身后可喜得贵子。此传说颇富吸引力,因而进去尝试者还大有人在,不仅有中国人,甚至还有外国人。不过我奉劝各位,身体不壮实者千万不要轻易进洞去试,因洞内虽然洁净,但潮湿、阴冷、寒气逼人,经不起此“考验”者,不但达不到“净身”的目的,反而会遭致疾病缠身。
翻越钙化崖壁,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状钙化景观。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金沙铺地”的钙化流。它长约1500米,宽100米左右,据有关专家认定: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同类形态景观中面积最大,色彩最丰富的一处。坡面的岩溶层凹凸不平,色调以金黄色为主,间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绿色板块镶嵌其中。坡面上荡漾着一层薄薄的清流。由于水流受坡面鳞状的钙化层而形成变幻莫测的银色涟漪,好似金河泻玉。零零散散生活在钙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丛,以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强风、劲流抗争,诉说着景观的古老历史。爬上金沙铺地顶端,俯视整个钙化坡面,竟是两侧低、中间一溜脊梁且表面呈鳞状,宛如一条黄色的蛟龙俯卧在坡面。到此,诸位一定已经想到,关于“黄龙”的传说故事,不正是源于这条坡状钙化流吗!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篇2
我们现在要去“人间仙境九寨沟”在四川北部的万山从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称它九寨沟,就是我们现在站着的地方,这里风景优美,光彩夺目。九寨沟的秋天最美,金黄的枫叶倒映在湖水中显得更加美丽,湖水很清,微风吹过都能在湖水中看得见枫叶在微微颤动。那里的雪峰银光闪闪,大家看,那里就是其中几座雪峰!
这里也有传说故事,比如说:“从前,有一个女山神和一个男山神,它们互相爱上了对方,后来有一个恶魔不想让它们结婚,想让自己和女山神结婚,恶魔就把男山神赶出了九寨沟,女山神当然不愿意和恶魔结婚,她连夜逃跑,一不小心,男山神送给她的礼物,一面镜子,那面镜子掉了,碎片撒落在地上,传说镜子的碎片变成了现在大大小小的湖泊。”
好了,这是终点站,现在请游客们自己逛逛,再见了!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篇3
清音阁、九老洞景区,从清音阁至九岭岗,海拔775-1900米之间,是峨眉山的中山区,地处幽谷之中,两岸高山兀立,雨量充沛,植被丰茂,谷底流水潺潺,清幽凉爽,风景秀美。洪椿坪、仙峰寺一带,可以观赏猴群,给游人无穷的乐趣。
1.龙门洞
这里便是峨眉山的入口处“龙门洞”。这一带的岩体是极为宝贵的地质标本。路边这块石碑,便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64年7月命令峨眉县人民政府把这一带划为“地质剖面保护点”而立的。
这里谷底潭深水碧,古代传有龙居,两峰对峙俨如山门,岸边古洞遗存幽幽深深,故名龙门洞。以前这里飞瀑流泉,林深谷幽,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自然王国的领地日渐缩小,原始生态的身影向深山退却,所以龙门瀑布的壮观已成为历史的记载。游客们,现在峨眉山已被联合国列入人类自然与文化遗产而加以保护,为了我们能再次目睹龙门昔日的仙姿,也为了把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峨眉山这座绿岛完整地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让我们自觉地加入环境保护者的行列
。2.普贤船
这里公路下面河心中的那块巨大的奇石,长约35米,宽2.5米,其形状酷似一首航船,它便是“普贤船”。我们当地人把它唤作“石船子”。别看它其貌不扬,可是大有来历。传说当年普贤菩萨撑着这条满载佛经的船来到此地时,这里还是汪洋一片,普贤菩萨搬书上岸后,为不让海浪把船卷走,于是施展佛法,将船点化成此巨石,从此它便停泊在这仙山脚下了。明朝时期,曾有人在山崖上刻有“藏舟于壑”四个大字,便是说的这件事情。
3.良宽诗碑亭
这座极为普通的跨溪铁索桥,却有着一段不平凡的动人的故事。
传说1825年初冬,日本和尚良宽在日本的宫川海滨见随海潮漂来一物,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段桥桁,上面有着一行醒目汉字:“峨眉山下桥’。良宽早已向往仙山佛国,于是心灵一动,吟诗一首:
不知落成何年代?
书法遒美且清心;
分明峨眉山下桥,
流寄日本宫川滨。
此诗既出,便在日本民间广为传诵,影响甚广。为了使中日两国人民之间这一动人的故事成为美好的传说永远流传下去。1990年8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批准,日中友好汉诗协会在乐山市和峨眉山市有关部门及峨眉山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在这里修建了良宽诗碑亭。同时修建了这道铁索桥,以方便游人参观。...第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这便是日中友好汉诗协会会长柳田圣山题写的亭额:“日中诗碑亭”。
这是柳田圣山先生撰写的碑文。它说明了诗碑亭的建造经过,借此表达了希望世界和平,中
日两国人民友好万年的良好愿望。
这块黑色石碑和正面镌刻的便是良宽和尚的那首诗文手迹。
这背面镌刻的便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唱和良宽和尚的诗文:
禅师诗句证桥流,
流到宫川古渡头。
今日流还一片石,
清音长共月轮秋。
这是当年桥桁出峨眉、经青衣江、过岷江、入长江、漂洋过海至日本宫川的流程示意图。
大家看这块碑亭的右边杂树丛生,绿草丰茂,象征着佛国仙山峨眉;左边那星罗棋布的石块,象征着日本诸岛;这块上鹅卵石嵌的水波纹饰,象征着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关系;中间的诗碑亭,便是连接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象征。诗碑亭的整体设计者,可谓别具匠心。
[迪庆香格里拉导游词·蜀南竹海导游词·九寨沟(五彩池站到长海)导游词·海螺沟导游词]
4.清音阁
这便是清音阁有名的牛心石。你看这浪花四溅,水珠翻飞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你听这动地的轰鸣声,已经持续了亿万年的历史。冲击这块巨石的,便是黑白二水千古不断的激流。左边的这条江叫“黑龙江”,它发源于九老洞下的黑龙潭,经洪椿坪穿白云峡到此;右边的这条江叫“白龙江”,它经雷洞坪绕白水寺而来,两条江上分别架有二道石拱桥,象两道彩虹勾通左去广福寺右上万年寺的路径。富顺诗人刘光弟巧妙地将二桥一石概括为:“双桥两虹影,万古一牛心”。这样如诗如画的
“双桥清音”是“峨眉山十景”之一。
中间这座亭子,旧名“接王亭”,建于明初,因朱元璋之子蜀献王朱椿来游峨眉山,山僧在此恭迎,故名接王亭。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山僧又在此迎接郭哈奇、海青……等四位钦差,故接王亭保存至今。原亭年久失修,以后重建。今天的接王亭,是解放后重建的,规模比过去的大得多,它早已不是王公大臣的专利了。
这便是始建于唐代的前牛心寺,明洪武时,广济禅师住持以晋人左思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诗意而取名“清音阁”。后三次失火,现为1917年后重修,仅一殿,供释迦牟尼、文殊、普贤。1992年8月新建了那座三层阁楼的客舍。
5.广福寺
清音阁的左边便是广福寺,原是前牛心寺别院。这座寺庙初建于明代,清朝初年重建。“广福”即“广种福田”的意思。此庙现仍是清音阁的一座属庙。若从报国寺景区而来,广福寺就是进入清音阁景区的第一座寺庙。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篇4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1982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禅师,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个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贪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20万,继续修造乐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经费,于是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五十万两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现在大家对大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九曲栈道到大佛脚看全景。我们脚下的九曲栈道是同乐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个台阶,最宽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仅有o。6米。大家沿途可以欣赏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这些佛像神态各异,工艺精妙,可与中国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
我们已经来到大佛脚下,请大家抬起头来仰视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壮观。各位游客还可以仔细看看最近才发现的位于大佛心脏部位的小佛头像。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篇5
大家好!你们来到黄龙。现在由我为大家介绍黄龙。
黄龙,位于潘县境内的岷山主峰雪宝顶山下,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同九寨沟景区一道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黄龙沟长约7公里,景区段4.7公里,宽约1-2公里。景区海拔3145米-3575米之间,纵坡平均降为8.7%。黄龙景观的形成与从沟顶端分水岭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关系。泉水富含碳酸钙类,它顺坡漫流而下,没有固定的河床。溪水在顺坡而下的过程中,碳酸钙物质逐渐沉淀,形成了以乳白色和淡黄色为基调的钙化景观。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较平缓,碳酸钙流泉遇阻沉积而形成层层叠叠如玉石砌成的池子,地质学上称为泉化台。黄龙沟的中段是一条约1.5公里长的坡状乳黄色钙化沉积带,称为“金沙铺地”。黄龙景观以雪山和森林拱卫着无数形态各异的钙化彩池为主要特色,人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些彩池的艳丽奇巧,只好尊奉它人“人间瑶池”。
黄龙,过云人都称之为黄龙寺,因为明朝时驻松潘兵马使朝觐在沟内修建有改善龙前寺、中寺、后寺3座寺庙。现前寺已荡然无存,中寺仅剩凤音殿,后寺也只有1座院落。“黄龙”一名则是根据两个古老的传说而来:一是说大禹治水时,有一条黄龙负舟帮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后留在了黄龙沟内。《松潘县志》记为:“禹治水至茂州,黄龙负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后黄龙修道而去,遗五色山水于世,世人建寺,岁岁朝祀。”另一说是古进修有位黄龙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后人为纪念黄龙真人,在沟内修建黄龙寺。《松潘县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黄龙寺,明兵马使马朝觐所建,亦雪山寺。相传黄龙真人修道于此,故名。有前中后三寺,殿阁相望,各距五里”。
两条记载都源于传说,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去探窟谁真谁假。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儿是先有黄龙沟,后有黄龙寺“黄龙”一名肯定与沟内景物有关。所以本导游还是称之为“黄龙”风景名胜区。下面我们开始黄龙游览。
黄龙沟口经过的这一条小河就是涪江的源头。过涪源桥,沿着林间小道进入沟口,迎接游人的第一组梯级水池,被命为“迎宾池”。它由100多个以蓝色为基调的彩池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山间石径环绕着池子曲折盘旋,把游人迎进景区,又把游人送往景区深处。池子周围古树参天,群花争艳;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玛瑙铸成,玲珑剔透。池中清水,湛蓝透绿。阳光透过树隙照在湖面上,变幻着黄、绿、蓝各种色调。微风吹过,池中泛起阵阵彩色涟漪,格外清艳动人,这便是人们赞叹不已的“黄龙彩池”的第一处景观了。
告别迎宾池,踏上用木头搭成的人行栈疲乏上,但见左前方一铺碧水从密林中冲出,又从高约10米,宽约60米的崖沿上飞泻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几经跌宕,形成数十道梯级瀑布。有的如帘瀑高挂,云蒸雾腾;有的似断线珍珠,串串滚落。水瀑后面的崖壁,透视出了金黄色为基调的钙化结晶面,使瀑布更显得富丽堂皇。如遇朝阳中落日余辉的点染,瀑布还会变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铺呈在我们眼前。因此人们给它取了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飞瀑流辉”。瀑布顶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与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观。飞瀑是那样的辉煌、奔放,彩池则显得分外宁静,恬静。它们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组成了一道动静和谐而完美的风景线。
缓缓地走过“飞瀑流辉”斜坡,徜徉在五颜六色的彩池群畔,不知不觉到了黄龙沟第二级台阶前。横亘在游人面前的是一堵宽约40余米、高约10米的乳黄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钙化层似围幔、似悬瀑,十分壮美。崖壁表面溪水漫流,像一层薄薄的轻纱飘飘洒洒地铺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黄色的池盆里。岩壁下端有一溶洞,高级约1米,宽约1.5米,洞前帘瀑似串串珍珠悬垂,洞内景物隐约可见。进洞1米处这密密麻麻的钟乳石挡住了去路,还没有人去探测此洞到底有多深。据地质学者考证,该洞是古代冰川的一个出水口。因其古老、神秘,于是当地藏民传说它是古时候仙人们净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传说,凡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须先赤身进洞净身,就像汉族地区流行的斋戒前必须沐浴净身一样。这“至圣至洁”的洗身洞,由钙化物质结晶而成,足在洞内让自然流淌下来的泉水洗涤,可以洗刷掉过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获得圣洁的身躯。由于洗身洞富有神秘色彩,当地藏民中又传说不育妇女进洞洗身后可喜得贵子。此传说颇富吸引力,因而进去尝试者还大有人在,不仅有中国人,甚至还有外国人。不过我奉劝各位,身体不壮实者千万不要轻易进洞去试,因洞内虽然洁净,但潮湿、阴冷、寒气逼人,经不起此“考验”者,不但达不到“净身”的目的,反而会遭致疾病缠身。
翻越钙化崖壁,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状钙化景观。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金沙铺地”的钙化流。它长约1500米,宽100米左右,据有关专家认定: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同类形态景观中面积最大,色彩最丰富的一处。坡面的岩溶层凹凸不平,色调以金黄色为主,间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绿色板块镶嵌其中。坡面上荡漾着一层薄薄的清流。由于水流受坡面鳞状的钙化层而形成变幻莫测的银色涟漪,好似金河泻玉。零零散散生活在钙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丛,以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强风、劲流抗争,诉说着景观的古老历史。爬上金沙铺地顶端,俯视整个钙化坡面,竟是两侧低、中间一溜脊梁且表面呈鳞状,宛如一条黄色的蛟龙俯卧在坡面。到此,诸位一定已经想到,关于“黄龙”的传说故事,不正是源于这条坡状钙化流吗!
位于金沙铺地下半段左侧的盆景池,是一组由近100个彩池组成的彩池部落。彩池随地势的起伏层层叠置,形态多变。但它们又是堤坎相连、碧水同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宛如一串串割不断。理还乱的多胞治。池畔翠柏挺拨,老干悬抓;池中灌木杂陈,花草伴生,又像一个个水中盆景。综景盆池群落,树水相映、碧水涟涟,确有诗一般的意境。
位于金沙铺地上半段左侧的一组池群,有大小彩池80余个,被名为“明镜倒映池”。因为池群紧靠沟边林区,由于水平如镜,远山近树,艳阳明月等世间景物,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倒映池中,任凭游客赏玩。因为有这样特殊的环境,游人除在池边尽情欣赏倒影美景外,还常常以水为镜,对镜梳理打扮一番,或用照相机镜头把水中景物和自己的尊容拍摄下来,对影成双,别有一番情趣。
离开明镜倒映池继续上行,过“迎仙桥”可见左侧又有一组彩色池群掩映在一片茂密的娑罗树丛中,因此命名“娑罗映彩池”。这里所产的娑罗就是杜鹃。彩池边的杜鹃品种据统计有20余种之多。由于杜鹃品种不同,花期也尽相同,花形花色各异。所以彩池边的杜鹃花从春天开到夏天,绵延不断,有的艳如桃红,有的素如白绢,妖柔艳美,尽映池中。秋天,经霜的红叶好似满天红霞倒映池中;冬天水竭,如玉的冰花与银装素裹的彩池融为一休,宁静而淡雅。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篇6
各位朋友大家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行程,我们现在已经到达了平武县南坝镇,在南坝镇后街原址上曾经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座雄关,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此一定非常熟悉,朋友们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吗?
大家请看我们北面的这座山峰是牛头山,南面的那座是凤翅山,两山对峙,卧虎九岭群峰环绕,四面高山峻岭相对而立,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山间盆地,中间涪江奔腾而过,于天地间挤出了一线之地,为南来北往的行人提供了一条险峻的山间要道,也形成了刀削斧砍的险谷深涧,然而这里却正是西北入川的必经之道—阴平古道。
三国时期蜀中贤相诸葛亮有感于汉武帝开凿阴平古道从此进袭蜀国的历史,于是在此驻守重兵把守扼涪江天险为关。
说道这里我想大家一定都明白了,这里就是改写中国历史的名关之一——江油关。
在江油关西北有铁龙关,东南有杲阳关,在往北经过唐家河便是“高出云表的摩天岭”,在那里还有雄视川、甘两省的北雄关;从江油关顺涪江河谷南下,有双峰壁立的石门关,由此到江油古县城武都后便出了深山而进入到成都平原,而绵阳、成都也就无险可守了,因此江油关被喻为为是以诸关为屏障的关中之关。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存亡从谋种程度上说仅系于江油一关,诸葛孔明的过人之处也表现在他对江油关的重视上。
在诸葛亮为蜀中丞相的时候,江油关不但深沟高垒、戒备森严,而且他还在摩天岭下无人区设置了上屯、中屯和下屯以为前哨。
然而诸葛亮星沉五丈原后,后继的将领蒋琬、姜维、费夷等都认为此地无出川的大道。
再加上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均不走此道,因此这里的防务渐渐松弛,不但摩天岭下的上、中、下屯的驻兵被撤,就连江油关本身也形同虚设。
公元263年5月,魏国发二十万大军以事伐蜀,当时的四川由后蜀主刘禅当政。
刘禅昏庸无能,违背了诸葛亮的教诲,亲小人而远贤丞,以至于宦官黄皓当道。
黄皓迫害忠良,欺上瞒下,就连蜀中大将姜维也为避免宦官的迫害而远走沓中屯田练兵。
针对这种情况,魏国的大都督司马昭指定出了这样的伐蜀计划——他封钟会为征西大将军,由他带领十四万大军翻越秦岭,过汉中,从剑门关对蜀国发起总攻。
为了防止蜀魏大战展开后姜维领兵东归救国,司马昭派安西大将军邓艾带领三万精兵在沓中地区钳制住姜维。
再由雍州刺史诸葛绪领三万兵马驻守阴平桥头。
按照司马昭的计划,姜维就算能通过邓艾的层层设防,等他到达阴平桥头的时候也是残兵败将了,绝对过不了这进入四川的必经之地“阴平桥”。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篇7
阆中锦屏山系国家AAAA级风景区,古称阆山,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阆中市锦屏山
省阆中市城南,因“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故人们通常都叫锦屏山。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即以锦屏山为轴心,杜甫诗句“阆中张宪祠
盛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即指此。现在的锦屏山园林共占地80多万平方米,锦屏山东侧为黄花山,有配衬古城风水的奎星楼,始建于明末清初,名魁星阁。
锦屏山风光秀丽,历代都在山上建造楼阁亭榭,有杜陵祠、阆峰亭等。明嘉靖初,保宁知府张思聪更建锦屏书院,内有尊道阁贮藏经史,另建三贤祠祭祀理学家朱熹、张栻、黄裳。后杨瞻增修望江楼及三洞六亭。清代黎学锦重建三贤祠,改祀杜甫、司马光、陆游,并在锦屏山麓建张烈文侯祠,在阆南桥附近立“张烈文侯故里”碑,纪念抗金名将阆中人张宪。清代先后建吕祖殿、八仙洞、飞仙楼、太白楼、邱祖殿、观音殿、三贤祠、武侯祠、静应祠、瞰碧亭、惠泉亭、“天下第一江山”碑(此碑已毁于_)等。现在的景点主要有:张宪祠、九曲长廊、吕祖殿、八仙洞、飞仙楼、杜工部祠堂、放翁祠、碑林、儿童乐园、动物园、赛锦屏、观星楼、荷花池、锦屏山造像及石刻、怀飞亭等。物换星移,多所替废。特别是1981年7月久雨,锦屏山大滑坡,楼亭垮塌殆尽。
现在的锦屏山园林,为1984年重建,共占地1200多亩,修建楼台亭阁一万余平方米。游锦屏山如从海棠溪拾级而上,先见“嘉陵第一江山”巨碑屹立于“阆风之苑”门左,右折为黄瓦朱槛长廊,缀以观澜亭。左下是张宪祠,为一黄色琉璃瓦的四合院,坐西向东,一楼一底。院内塑张宪武像,正堂挂有著名画家赵蕴玉绘制的张宪画像,两侧竖立原“昭忠祠”石碑,两壁挂张宪生平功迹画图和诗文对联。堂下两厢为武将馆,陈列阆中历代武将画像,并有文字介绍其生平业绩。右上为瞰碧亭,再上为碑林,重要碑刻有张飞《立马铭》、吴道子《行道观音》、张善孖《上山虎》、《下山虎》、马德昭《魁星点斗》、《重修临江楼碑记》、《黎学锦重修锦屏山记及锦屏全图》等,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研究价值。经碑林右去,则为杜少陵祠堂、放翁祠、纯阳洞、飞仙阁,最高处为八仙洞。杜少陵祠为两重楼院,上重正堂有汉白玉“诗圣”像,面北而立,握笔凝神,似正构思新章,为全国一级珍品。纯阳洞又称吕祖殿,殿内塑吕洞宾像,洞门西侧挂有长联,相传为吕洞宾与张三丰联句。殿前为飞仙楼,双层吊脚于峭岩之上。殿顶为层楼叠翼,爬壁而上,上临云天。八仙洞,因吕洞宾游此而名,洞内塑道家八仙,即钟离汉、曹国舅、韩湘子、李铁拐、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彩和等。站在八仙洞前俯瞰,嘉陵江绕流如带,古城楼台掩映,阆中全景尽收眼底。在八仙洞下,有一行草书诗碑,名“纯阳瓜皮诗”,传说吕洞宾到锦屏山访道友严君平不遇,便用瓜汁作墨,瓜皮当笔,题诗于壁。不料字迹不灭,成为奇迹,故刻碑特作纪念。
从八仙洞沿石阶而下,向左绕翠竹古径,沿山出圆门,有彩虹亭。折而循环山树荫花径,过荷花池,便至耸立于前的观星楼。楼前有西汉阆中人天文学家落下闳青铜像和他所创制的浑仪。观星楼为三层六角楼,高24米,顶楼另塑落下闳、任文公父子像,中层塑三国蜀汉周群等祖孙三代像,底层塑晚年定居阆中的袁天罡、李淳风像。他们均为汉、唐时的著名天文学家,有文字介绍其生平事迹。由此下橄榄林,过怀飞亭,有巴蜀第一廊,至景杜亭,下有翠云亭掩映在松林间。抬头可见远山似烟,近看则花木拥径,真有人间仙境之感。
锦屏山东侧为黄花山,山上有配衬古城风水的奎星楼,始建于明末清初,名魁星阁。嘉庆十三年(1808)拆迁城中建中天楼。光绪十四年(1888),在其遗址上重建,“0”中拆毁。1988年再建高36米、四层琉璃瓦高楼,并配置四合院落,雄伟壮丽。登临环望,云山四合,脚下碧流行舟,波光照影,如在画图中。
锦屏山风景区,除锦屏山、奎星楼外,还包括环列于锦屏的东山园林、滕王阁等阆苑名胜。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篇8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您们光临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近几年,她又以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和“最佳范例奖”两项殊誉。
成都是一座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特大城市。她是稀世珍宝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和“窗口”。她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风光绚丽多姿和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锦城”“蓉城”是成都的别名;芙蓉、银杏是成都的市花和市树。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内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6℃上下,降水量约1000毫米,素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之誉,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历来被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天府明珠”。
成都市的全市总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000万人,辖区划为7区4市(县级市)、8县。即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温江县、新都县、双流县、大邑县、新津县、郫县、金堂县、蒲江县。此外,还设有国家级四川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我们一般说的成都市区则指市中心部位的五个区,简称为“五城区”。其余的统称“市郊县”。
成都早在一万年前就已成为蜀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和舞台。在市区和广汉三星堆的出土文物表明,至少在四千年以前,古蜀先民们就用自己辛勤劳动的双手,在这里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古蜀文明。大约2520xx年前,古蜀国开明王朝把国都从樊乡(今彭州市、新都县交界处)迁到此处,取周太王迁歧“一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一典故,定名“成都”。这时的成都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城市。公元前320xx年,秦国把四川纳入版图,成都是蜀郡的首府。自此以后,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皆为郡、州、省一级行政区的治所和军事重镇。其间,成都曾前后有7个割据政权的都城设在此,它们是,西汉末年的公孙述“大成政权”,公元二世纪时“三国”的蜀汉王朝,三世纪的“成汉”政权,九世纪前后的“前蜀”和“后蜀”政权,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大蜀”政权和明末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
成都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工商发展历史,特别是丝织业的发达,名冠中华,远销国外。西汉时期,成都因经济繁荣成为当时中国的“五都”之一,织锦业已成为汉朝的重要国库收入来源。成都是蜀锦织造中心,朝廷在此设置了“锦官城”,派有“锦官”进行管理。这也是成都又称为“锦城”,绕城而过的府南河又称为“锦江”的原因。蜀汉时期,诸葛亮在四川实行休养生息,扶持农商的经济政策,成都作为蜀汉首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从晋代左思《蜀都赋》的叙述可见当时盛况。他说“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里,罗肆万千,堕贿山积,纤丽星繁……”好一幅百货云集、万头攒动的市场交易图!唐代,成都有“扬一益二”之誉,说她的繁华仅次于江南的扬州。到北宋时期,成都已成为仅次于汴京的大都会。这时的成都,由于在晚唐五代的纷争中处于相对安定的情况下,工农商业都有所发展,商市贸易突破了传统的坊市格局,发展了专门的交易市场,不仅有城内东南西北的综合市场,也有了专营产品的市场,如草市、糠市、盐市、骡马市等,闹市区还有了“夜市”。此后的成都历经元、明、清诸朝和民国时期,其间虽有多次的兴衰起落,但她作为四川省经济中心的地位并无变化。
成都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工艺之乡。蜀绣、蜀锦名满天下,列入中华四大名绣、四大名锦之列;成都的漆器以制作精美、工艺独特,为历代传世名品,近代汉墓出土的文物中许多成都漆器可以作证;唐代成都出产的“雷琴”,载誉全国,被声乐界视同珍宝;成都的印刷业在宋代是全国三大印刷业基地之一,有“宋时蜀刻甲天下”的赞誉,伦敦博物馆所藏敦煌文书中有五代时期成都的木刻“历书”,为世界最早的木刻历书印本;成都的造纸业也很著名,唐代成都造的“益州麻纸”是官方规定的诏书、册令用纸;女诗人薛涛制作的“薛涛笺”被文人诗客视为上品。成都的金银丝制品、竹编、草编、也都有数百上千年的历史。
成都是灿烂的蜀汉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四川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拥有辉煌的文明历史。早在公元前140多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兴学,开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官办学堂、为四川的文化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汉赋四大家”,成都市有司马相如、扬雄两位,晋代史学家《华阳国志》作者常璩、唐代女诗人薛涛、音乐家段安节、五代词人欧阳炯、绘画大师黄筌、宋代学者《资治通鉴》副主编范祖禹、理学家魏了翁、医学家唐慎微、明代文学家杨长庵、清代著名的“儒将”岳钟祺,加上现代文学巨子巴金、艾芜、沙汀等人都是成都人士。当然,造就成都文明史的还有历史上众多的外来名臣、文士的巨大贡献,成都是历史上文化名流汇集之地。大诗人李白、杜甫、岑参、高适、韦庄、陆游、大文豪苏轼等人都曾寓居这里,为后人留下了大批的文化遗产,使成都的发达文化享誉国内外。
除开刚才已说过的都江堰——青城山景区之外,还有以原始森林、飞瀑流泉、高山天景和雪山草场为特色的大邑西岭雪山;奇险深幽,生态原始的彭州九峰山景区;凝幽滴翠,美自天然的崇州九龙沟;湖山澄碧、曲折幽静的蒲江朝阳湖;丹霞山景、世外仙原般的邛崃天台山,以及金堂的沱江风光、龙池的山林奇观等等,都是爱好游山玩水的旅游者观光游览,享受自然的理想之地。成都平原的农村田园风光富饶美丽,民俗民风,遗存丰富,别真情趣,是天府风光中令人瞩目的一大胜景。大邑县的刘氏庄原,郫县的友爱乡,龙泉的书房村,是开展“农家乐”和田园风光游的好去处。
亲爱的朋友,不管您喜欢什么,在成都您都可以找到满意的去处。想观花,这里有龙泉驿的桃花节、彭州的牡丹节、新都的桂花节;想游湖,这里有风景秀丽的朝阳湖、龙泉湖、桂湖和白塔湖;要登山,这里有奇峰怪石的龙门山,险峻雄奇的天台山、花果飘香的龙泉山;要游园,这里有浓缩世界主要景观的世界乐园,望江公园和人民公园;想感受成都传流的民居文化的韵味,您可以走进一条条由无数四合院连接起来的大街小巷;想领略乡间小镇质朴、宁静的自然风光,您可以到双流黄龙溪古镇、那里古街、古树、古庙、古水陆码头、古战场、古建筑、古文化融为一体,还是“中国火龙之乡”;想观戏,您可以步入戏院欣赏川戏、听那委婉动听的高腔,看那变幻莫测的“变脸”、“吐火”等川剧绝技表演;想品茶,您可以到一间间各具风格的茶馆、茶楼。四川茶馆的特殊氛围,盖碗茶具和高超的掺茶技艺,会使您感受到浓浓的成都茶文化的气息;想吃川菜,成都是正宗川菜发祥地,川菜馆遍布全市,名师荟萃,品味正宗;想吃小吃,成都小吃“驰名中外,品种繁多。色鲜味佳,物美价廉,担担面、钟水饺、龙抄手、赖汤园、韩包子、夫妻肺片等都是成都“小吃”的传统名品,而近年崛起的“火锅”正后来居上,风靡一时。总之一句话,“吃在成都、玩在成都、游在成都”已成为旅游爱好者的共识。
朋友们,近几年来,成都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部大开发,使成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成都将以更丰富的旅游产品,更良好的旅游环境,更优质的旅游服务,迎接祖国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们的到来,我们相信大家的成都之旅一定能获得圆满和愉快的感受。
谢谢大家。
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篇9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1982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