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精选3篇)

发布时间:

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精选3篇)

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篇1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宿迁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现在大家参观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项王故居。当你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到了我们景区的主体部分。我想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你离开停车场,穿过石牌坊,拾级而下的途中,数一数那里的台阶正好是31个,象征着项羽走过的风风雨雨的31个春秋。

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大约10岁的时候就随其叔父项梁离开了江淮平原上这座古老的城市—宿迁,当时叫下相县。而后辗转于河南、安徽等地,最后“避仇于吴中”,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市。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起义后,避仇于吴中的项氏叔侄认为推翻暴秦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杀了会稽郡的郡守,收其精兵八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千古流传的“江东八千子弟”的说法。而后渡江此上,三年时间便将秦王朝推翻,后在楚汉相争中败于刘邦。

关于项羽叱咤风云的历史业绩暂且不予细说,留待下面的讲解当中穿插介绍。

下面将这里的建筑简单地介绍一下,这里的建筑,设计者运用的是先收后放的设计理念,当你进入石阙大门时,东西两堵围墙人为地将空间缩小。其用意是,利用空间控制理论收拢游客的思维空间,使游客静下心来参观,以达到不虚此行的目的。如果你有这样感受的话,设计者会感到欣慰的。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项王故居的中心景区,首先看到的是秦汉之际我们这一带贵族家庭才有的典型建筑,古称过道屋,过道屋上“项王故居”四个字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书写的。

各位游客,请随我拾级而上,进入中心景区,当你来到这里后就应该有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的感觉。如果说前面是收,那么这里就是放了。

这里的建筑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即百米长廊和雄伟壮观的英风阁。长廊依英风阁而建,中轴线将碑廊一分为二,东廊镌刻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的全文,西廊镌刻历代名家歌颂项羽的诗文,中轴线的正中间竖一三足大鼎,重约八吨,沉稳厚重,古朴壮观。

请随我先来参观东面的碑廊,东面的碑廊是由著名书法家戚庆隆先生耗费近一年时间书写的镌刻在32块石碑上的《项羽本纪》的全文。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开头写道:“项籍者,下相人也”。这里的下相就是历史上的宿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我们这里设下相县。县城就在我们这里向西约3华里的古城居委会。20__年市文化局邀请南京博物院的专家对下相城进行了考古勘探。勘探结果,下相城的城墙为土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且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构件,进一步印证了史料记载的真实性。下相县的名称到了东晋的时候改为宿豫县,到了唐代,为避唐代宗李豫的讳,改为宿迁县。

那么为什么要改为宿迁县?这里有许多传说。请随我边走边讲:我们这里广泛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叫做“半夜搬家”—宿迁,“宿”意为“夜”,“迁”代表“搬迁”。意思是一夜之间宿迁县城搬走了。考古证实这种说法应该是后来的事,即明代万历年间黄河决口宿迁城被大水冲倒,连夜搬到现在的宿城所在地。另外一个传说应该是当时改为宿迁的主要原因。

唐代宗李豫登基后,为避讳其“豫”,在准备改名的时候,当时的县令为慎重起见,就请了一个高僧,这个高僧骑着一头小毛驴,绕城转了三周,回来后对县令说就叫“宿迁”吧,县令不解的问,为什么叫宿迁呢?高僧说:你这个县城地势低洼,在这里是不能长久的,必须搬迁。县令就采纳了这位高僧的建议将“宿豫”改为“宿迁”,前一个传说正好验证了这位高僧的预言。

司马迁的《项羽本纪》共9000字,因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讲解了,这里我要提醒各位,《项羽本纪》的内容可以不看,回去后翻翻资料就可以了,但这里的书法艺术应该细细品味,因为戚庆隆的书法在第四届全国青年书法比赛中获得金奖。毫不夸张地说,戚庆隆就是当代的书法名师,他的作品被许多书法爱好者作为范本。

各位游客,请随我慢慢走下台阶,看看这尊大鼎。刚刚的讲解简略地叙说了宿迁城的演变史,并且穿插了一些民间传说,多少带有一点随意性,但到了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庄重肃目的霸王鼎,讲解的感情色彩也有必要进行调整。

说道“鼎”在中国历史上最初是作为煮饭的炊具,大家庭用大鼎,小家庭用小鼎。江南才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钟鸣鼎食之家”来形容家大业大的大家豪门,后来又有“—鼎煮天下”之说。到了殷周之时,“鼎”就作为王朝政权的象征。周礼规定君臣依等级拥有不同数量的鼎,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后来鼎又进一步演变为抽象的概念,直接代表着政权。比如“定鼎”指的是建立新的王朝,“问鼎”大约是指图谋王位,而“鼎革”就大至相当于今天的改革了。总之,鼎由煮饭的炊具发展到可以直接代表政权,说明民以食为天的重要意义,它溶涵着中国原始的人文精神。

这里之所以放一大鼎,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体现了项羽的英雄霸气,二是体现了项羽在中国政治历史舞台上的地位,因为在秦末汉初这段历史时期,中国的政局是掌握在项羽的手中,正如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所写的“政由羽出,号为霸王”。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项羽列入专门记述帝王的本纪中予以撰写,说明项羽就是建帝业而未立帝号的帝王。在此立一大鼎代表着项羽有着至高无尚权位。这个鼎的南立面是霸王鼎三个字,北立面是四字一行,十六行共64字铭文,简要地叙述了项羽的一生。

请各位游客随我继续参观下一个景点。

这就是英风阁了。匾额上的四个字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书写的。进了英风阁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只石香炉。这只香炉看上去虽不起眼,但它是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它是日本国河野慕雄先生赠送的.。他的名字原来不叫河野慕雄,而叫河野太郎,因为他十分仰慕项羽、崇拜项羽,就把名字改为河野慕雄了。意为仰慕英雄的意思。有一次随日本代表团访问中国专程来为项羽敬香,但没有香炉,他就捐了1000元人民币做了这只香炉。

香炉的后面就是项羽的石雕像。这尊石雕像曾获淮阴市石雕创作三等奖。他的成功之处在那里呢?有的游客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成功之处就在他的右手上,作者大胆地运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左手握剑,右手将山石抓碎,较为直观地体现了项羽恨天无柱、恨地无环、顶天立地、拔山盖世的英雄气概。所以,林散之先生在为其题写匾额时,写的不是“英雄盖世”,而是“盖世英雄”。说明项羽是凌驾于英雄之上的英雄。东西两副对联的内容也是与其相匹配的,如上联说:“当年初破秦军诸侯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重瞳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巨鹿大战项羽以六万人马打败章邯二十万大军后,前来救赵的其他诸侯军将领被项羽召见时,都双膝跪地而行,不敢仰视重瞳子,这里的重瞳子指的就是项羽。这一组内容的安排是相互照应的,集中地体现了项羽的英雄霸气。

这里的东西两边分别陈列8尊雕塑和6幅壁画。西面3幅壁画反映的是项羽三年反秦的重大事件,东面3幅壁画反映的是楚汉相争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当中有的游客都很熟悉,如巨鹿之战、鸿门谢宴和乌江自刎等,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这里重点介绍三幅,先随我参观第一幅霸王举鼎.

关于霸王举鼎因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仅用“力能扛鼎”四个字一笔带过,所以后来就流传着不同的说法,安徽和县有一举两得的说法,浙江有举鼎招亲的说法,我们认为下面的说法是较为客观的。

项氏叔侄二人在苏州率八千子弟起义后,认为力量太小,必须扩充兵力。当大兵行至安徽时听说桓楚和子英有两万人驻扎在现在蚌埠市西郊的涂山,于是就亲自前往说服。桓楚和子英看到项羽俨然一副白面书生的样子,怀疑说:“秦虽无道,但势力强大,没有盖世的勇气,难以与其抗敌”。又说:“这里的禹王庙前有一大鼎,重约千斤(根据现在的度量衡推算约四、五百斤)。君如能连推三次把它移动,我们就随往抗秦。”项羽走到鼎前,“三推不为重”。桓楚和子英既惊讶又佩服。项羽笑笑说:“如此试力不足为奇”。又上前用双手轻轻将鼎举起,并绕着禹王殿转了三周,十分从容地放回原处。二将及众军目瞪口呆。桓楚和子英对视一下说,愿意听从使命。起义军的队伍一下增加了两万人。这就是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所说的“力能扛鼎”的出处了。

请随我参观东面的壁画。这里的壁画也是三幅。第一幅是彭城大战,这一仗是戏水分封后,刘邦和项羽交锋的第一仗,也是刘项争霸天下的开端,这一仗刘邦所率56万大军多半葬送在睢水之中,因此有“睢水为之不流”之说。彭城大战,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的非常详细,这里就不细讲了。下面讲讲刘邦败逃后丢儿弃女的事。

就在刘邦被项羽大军重重包围在睢水的关键时刻,顿时,狂风突起,飞砂走石聚下,刘邦趁天昏地暗之机冲出了项羽的包围圈逃跑了。夏侯婴赶车载着刘邦在逃跑的路上遇到刘邦的儿子和闺女时将其捡起同乘一车,但当项羽追兵逼近时,刘邦看到车载过重,车速过慢。这时大家可能都不会想到刘邦是怎样做的?立即决定将自己的亲生骨肉推下车去,夏侯婴将其捡起,刘邦又推,“如是者三”,即连推三次。刘邦为什么要这样做?客观地讲,一方面是刘邦非常清楚,这次如果被项羽抓到,绝不会有鸿门宴的好戏,必死无疑,急于逃命。另一方面刘邦坚定即使自己的儿子闺女被追兵抓到,项羽也不会对其怎么样的。说明刘邦知己知彼。

刘邦逃到荥阳后,占据易守难攻的成皋城,和项羽在荥阳鸿沟一带展开了长达三年之久的拉锯战。在此期间刘邦采取了攻心术,先是离间项羽和其亚父范增的关系,范增被逼离开了项羽,而后又派兵骚扰项羽的后方。项羽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经议和答应了刘邦提出的鸿沟为界、平分天下的要求。这就是中国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由来。

鸿沟议和后,项羽引兵东归,但刘邦背信弃义,联合韩信、彭越等诸侯军追击项羽。由于后勤供应不足,项羽腹背受敌,楚军在战场上的优势不复存在。公元前202年12月,项羽10万人马被困垓下,汉军刻,顿时,狂风突起,飞砂走石聚下,刘邦趁天昏地暗之机冲出了项羽的包围圈逃跑了。夏侯婴赶车载着刘邦在逃跑的路上遇到刘邦的儿子和闺女时将其捡起同乘一车,但当项羽追兵逼近时,刘邦看到车载过重,车速过慢。这时大家可能都不会想到刘邦是怎样做的?立即决定将自己的亲生骨肉推下车去,夏侯婴将其捡起,刘邦又推,“如是者三”,即连推三次。刘邦为什么要这样做?客观地讲,一方面是刘邦非常清楚,这次如果被项羽抓到,绝不会有鸿门宴的好戏,必死无疑,急于逃命。另一方面刘邦坚定即使自己的儿子闺女被追兵抓到,项羽也不会对其怎么样的。说明刘邦知己知彼。

刘邦逃到荥阳后,占据易守难攻的成皋城,和项羽在荥阳鸿沟一带展开了长达三年之久的拉锯战。在此期间刘邦采取了攻心术,先是离间项羽和其亚父范增的关系,范增被逼离开了项羽,而后又派兵骚扰项羽的后方。项羽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经议和答应了刘邦提出的鸿沟为界、平分天下的要求。这就是中国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由来。

鸿沟议和后,项羽引兵东归,但刘邦背信弃义,联合韩信、彭越等诸侯军追击项羽。由于后勤供应不足,项羽腹背受敌,楚军在战场上的优势不复存在。公元前202年12月,项羽10万人马被困垓下,汉军安于现状呢?于是就准备带着项羽离开宿迁,在临行之前就叫其侄项羽种下一棵树,就是这棵槐树。后人把它称做“项王手植槐”。许多游客问,为什么看不出这棵树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专家考证说是第三代再生,并且其主干部分被埋在了地层的下面。因为我们这里在历史上是黄泛区,明代万历年间,黄河决口大量的泥砂把树的主干埋在了地下,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是其枝干部分。

各位游客请随我继续参观,项羽虽然生性刚强,但却爱憎分明,他对待部下如同手足,对待随其征战南北的虞姬和乌骓马倍加珍爱。这里就是系马亭了,亭中就是日行千里的乌骓马。艺术家笔下的战马,要么就是昂首嘶鸣状,要么就是奋蹄奔跑状,而这匹马塑造的是失去主人后低头沉思状。当项羽到了乌江后只剩单枪匹马,乌江亭的亭长备船在此等候,欲接项羽过江,但项羽自愧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就把乌骓马交给了乌江亭的亭长,自己冲杀一阵后自刎身亡。当乌骓马看到主人离己而去时,于是就跳进江里溺水而死,但马鞍却随江水漂到了江的对面,一夜凸起一座山,后人就把这座山命名为马鞍山。

各位游客请随我继续参观,前面我们讲过项羽出生在当时的下相县,当时的下相县方圆几百里,游客可能要问具体地点就在这里吗?前面的这块碑记载的较为详细。这块碑的正面是“梧桐巷”三个字,背面的记载是:“《史记项羽本纪》、《汉书》、《江南通志》均记载项羽出生于下相梧桐巷,考即此处。”这里早在秦汉之际因广植梧桐,故名梧桐巷。有史为证,那里的一棵梧桐树就是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棵发根梧桐,专家考证这棵梧桐是第四代再生树。据传说项羽的衣包就埋在这棵树的下面,所以这棵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每当老的树干即将枯萎时,从其根部又发新枝,眼前大家看到的北面的一棵就是从其根部新生的一棵,属第五代再生了。如此生生不息的树,不能不让我们产生联想,树下埋着项羽的根,根根相连,似乎是象征着项羽的生命在不断地延续。

在楚汉战争中,项羽虽然失败了,但是后人没有把项羽作为“成者王,败者寇”来对待。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他仍然是英雄。他不畏困难,敢打硬仗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作为项羽的出生地,为纪念项羽,早在唐代这里就为其建造许多纪念性建筑,但在清朝初年已经倒塌。康熙四十二年知县胡三俊在此立碑一方,从此这里就定名为“项王故里”。这块碑就是知县胡三俊的手迹。他这个知县和一般的知县不一样,是高职低配的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干部到这里做知县。其水平和一般的知县也不一样,他十分重视地方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就任不久就在这里立了一块碑,使宿迁的这处名胜古迹得到传承。

碑的下面叫赑屭,相传是龙王的第九子。龙头、龟身、蛇尾。它是个吉祥物,游客到这里都要摸摸它。因为我们这里流行着一口头谗:叫摸摸赑屭头,一辈子不用愁,从头摸到尾,一辈子不后悔。

各位游客通过参观这一景点,尤其是摸过赑屭头的朋友,都带走了它的灵气,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再也不会遇到发愁的事了,即使遇到发愁的事,只要想到曾经在宿迁的项王故里摸过赑屭的头,再大的困难就会不攻自破,迎刃而解。

请各位游客不要在此过多逗留,随我继续参观,这里就是项羽的住所了。大书法家林散之把其取名为“项羽故居纪念室”,项羽故居纪念室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东面是项羽的起居室,西面是项羽的书房,中间是项羽的爱妻虞姬的雕像。

虞姬是宿迁沭阳人,她的哥哥叫虞子期,制造兵器远近闻名,项羽从吴中起兵到了徐州下邳驻扎后,兵力已扩充到6万多人,需要大量的兵器。于是就经常往返于虞子期家购买兵器。虞子期的妹妹才貌双全,听说是大将项羽,就经常与项羽在一起切磋武艺,时间久了。二人就产生了爱慕之情。后经虞子期撮合,就结为夫妻。现在我们宿迁和沭阳人见面仍有互称老表的习惯,其根源就在于此。

我的讲解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下面是游客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这里西面有一个项羽习武场,那里有许多习武的器具,可以到那里活动活动,试一试,练一练。另外20__年我们在那里搞建设时发现一口古井,应该是项家用过的井,我们对其进行发掘,并恢复了井栏、井架等。游客可以到那里体验一下古代人是怎样取水的。井水甘甜爽口,经化验它比其他井水所含的矿物质要多,饮用它可以强身健体。项家世世出大将,当于饮此井水有关。

各位游客,你如果想深层次了解项羽的话,我们前面小卖部为你准备了许多有关项羽的资料,回去时可以买几本回去研究研究,也可以买点旅游纪念品,送给你的家人、亲戚或者朋友留作纪念。我的讲解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

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篇2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宿迁市ABC旅行社热烈地欢迎各位来宾来到宿迁项王故里参观游览。本人从事过多种工作,但作为导游为大家介绍游览景点,这还是第一次,讲得可能不尽大家满意,请大家谅解,并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项王故里是为纪念推翻秦王暴政统治建立不朽功勋的盖世英雄项羽而修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宿迁城南。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二十四岁时起兵反秦,率诸侯入关,自称西楚霸王。在与刘邦楚汉争战中失败,在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l岁。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庙、树碑、建坊,至清初,庙毁、坊圯,僧人他去,仅存项王手植古槐树一棵和因此而得名的梧桐树数棵。1931年,国党西北军师长张华棠率部驻宿,积极倡导修复项王故里,在古槐树旁建草亭一座,命名为槐安亭,又在院内建草厅三间,建项里小学。1935年,县长张乃藩,又在原有基础上扩建,邀请乡绅举办菊花会,以馈菊赏金名义集资,建起“英风阁”,英风阁内陈列有关项羽的传记,诗词题咏,供人观赏。项王故里的大规模扩建改造是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地级市建立以后,市政府十分重视,拨出巨款,对其改造,增加了新的内容。在我们面前的这座牌坊,这个广场,以及与城区相通的道路、石阶都是本世纪初修建的。

现在请随我来,石阶较陡,请年纪大的同志小心。项王故里共有三进院落,整体布局是前宫后院,整个建筑的风格是仿汉式。

大家请左右两边看,这个建筑叫“阙”,读做“que”,是汉式的,过去是在帝王的宫殿大门、墓道两侧的建筑,在过去讲究等级的时候,一般人家是不可以建的。

我们面前的便是“山门”,进入“山门”,算是正式进入故居。山门横匾“项王故居”四字为末代皇帝之弟溥杰的墨宝。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故里的核心建筑“英风阁”,英风阁为全木构架,青瓦覆盖,直棂方窗,紫柱白墙,单檐庑殿顶,也属较高的建筑等级。门匾英风阁三字为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书。阁内尊置身披战袍、腰佩宝剑项羽塑像,是本市艺术家张劲扬先生的作品。东西山墙上镶嵌着反映项羽生平重大事件的六幅壁画。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百米碑廊,碑廊分为两部分,东部镌刻的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项羽本纪》的全文,西部雕刻的是历代文人颂扬项羽的诗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我们面前的这首,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面我们欣赏的是故居第三个标志性景点“项王手植槐”,这棵槐树被国外一位植物学者称为“天下第一槐”的项王手植槐,虽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青秀挺拔。古槐尽管老态龙钟,但它的根系又在离母体仅几米之远的东南角长出一棵新枝。古槐北首是梧桐巷留下的项里桐。

项王手植槐东北方向的是系马亭,项羽的座骑乌骓马伴随他南征北战,是“摧秦有项”的动物英雄,同样值得纪念,因此人们建了这个系马亭,雕刻了乌骓马的塑像,旁边的马槽据专家考证为当时原件。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作为项羽,最终自刎乌江时,只有31岁,是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虽然最终失败,但依然被人们作为英雄对待的历史人物,在他的身上有很多故事,仅已经成为成语为人们熟知就有鸿门宴,破釜沉舟、项庄舞剑、四面楚歌等。而他与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则更为凄美,让人无限感慨。他的最终失败,与他个人的性格、政治路线等多因素有关。虽然失败,但他依然是“盖世英雄”。有文章对他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说他是“一位破釜沉舟永往直前的灭秦功臣,一位光明磊落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千古义士,一位面临乌江绝境毅然自刎而绝不肯苟且偷生的壮士,一位襟怀坦荡失败得令人扼腕叹息的本色英雄,一位被中国老百姓两千年来不以成败评价的历史人物”。这样的评价我认为是合适的。好的,我的讲解到此结束,下面自由活动20分钟,20分钟后,我们准时在项王故里牌坊处集中,乘车前往下一站参观游览。有什么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请提宝贵意见。

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篇3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宿迁市ABC旅行社热烈地欢迎各位来宾来到宿迁项王故里参观游览。本人从事过多种工作,但作为导游为大家介绍游览景点,这还是第一次,讲得可能不尽大家满意,请大家谅解,并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项王故里是为纪念推翻秦王暴政统治建立不朽功勋的盖世英雄项羽而修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宿迁城南。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二十四岁时起兵反秦,率诸侯入关,自称西楚霸王。在与刘邦楚汉争战中失败,在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l岁。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庙、树碑、建坊,至清初,庙毁、坊圯,僧人他去,仅存项王手植古槐树一棵和因此而得名的梧桐树数棵。1931年,西北军师长张华棠率部驻宿,积极倡导修复项王故里,在古槐树旁建草亭一座,命名为槐安亭,又在院内建草厅三间,建项里小学。1935年,县长张乃藩,又在原有基础上扩建,邀请乡绅举办菊花会,以馈菊赏金名义集资,建起“英风阁”,英风阁内陈列有关项羽的传记,诗词题咏,供人观赏。项王故里的大规模扩建改造是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地级市建立以后,市政府十分重视,拨出巨款,对其改造,增加了新的内容。在我们面前的这座牌坊,这个广场,以及与城区相通的道路、石阶都是本世纪初修建的。

现在请随我来,石阶较陡,请年纪大的同志小心。项王故里共有三进院落,整体布局是前宫后院,整个建筑的风格是仿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