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旅游景区导游词(精选3篇)

发布时间:

河南旅游景区导游词(精选3篇)

河南旅游景区导游词篇1

整个景区又分作蜜腊山、南山、北山、六峰山4部分。景点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南山部分,也是我们今天要游览的部分。等一会儿我们将在山的左侧进入景区,到前方不远处左转弯,在山谷里面钻洞过峡,攀崖,盘旋而上,到达山顶从左侧回到山门,整个游程约7公里,需要3——4个小时。

好了,我们大家注意朝前看,我们首先看到山顶最高的那块石头,那是“猴子望月”的景观;从猴石沿山坡向左斜下来,中间突出的那块石头,是“睡唐僧”;从“猴石”沿45度角向右斜下来,在山脚又是“醉八戒”景观,在这几处景观中,尤其是“醉八戒”我们不妨仔细观察,他那肥头大耳,张嘴垂舌,还挺着大肚子,醉倒山坡上那憨态可掬的情景,真是惟妙惟肖。

(引导游客到密腊山)

游客朋友,大家请注意看湖对面的这座独立山峰,拔地而起,高约百丈,雄伟挺拔,大家刺破青天之抛。它的名字叫“蜜腊峰”,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呢?相传过去这里满山遍野都是野花,花儿招来了很多野蜂在此采花酿蜜。酿的蜜多,又没有人收取,都凝固在山上的石缝里,每到夏季,经太阳光的强烈照射,蜂蜜被晒化后都流了出来,整个山的外表就好像涂了一层厚厚的蜜腊,所以人们把这座山取名为“蜜腊山”附近的老百姓到山上去打柴、采药、放羊时,渴了就接山上的蜂蜜喝。传说当时山下有一老财主,他想吃山上的蜂蜜,自己又懒和往山上爬,于是就吩咐家中的一名长工上山上去接蜜,长工端个大瓦盆到山上跑了三天,接了满满一盆蜜,谁知下山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瓦盆破了,一盆蜜都流了下来。现在我们看到的北坡从上到下那道白色条状痕迹据说就是当年那盆蜂蜜冲后留下来的。

山下的湖中“秀蜜湖”里面的湖水由于过去受蜜腊山常年冲刷下来的峰蜜的影响,湖水到现在还是甜的,不信我们大家可以去品尝一下。

上完这段石板铺就的山坡路,我们就到了“好汉坡”。

我们先抬头向上看蜜腊山的峭壁。大家知道,我国最有名的险山当数华山了,不过华山的山峰再高再陡,山头上都有很多的断层,都可以利用断层攀到顶端去。但是嵖岈山的山就不一样了,像眼前这面石壁,山体成90度直角,不但陡峻,而且整个山头由一块石头构成,中间没有断层。这样的山恐怕国际攀登冠军来了也难以攀登。再看下面这个小山坡,为什么会有“好汉坡”三个字呢?1990年奏,一位台胞游嵖岈山,也是像我们一样,上完这段坡路感到累了,就坐在附近这块石头上休息,无意中回头看到蜜腊山这面石壁的壮观情况,他大发感慨说:“哎呀,不要说前面这个大坡了,就是近处这个小坡谁能爬上去,谁就是好汉!我赏给他8000台币!”山下一位下在割草的山民听到后,鞋子一脱,光着两只脚,一会儿工夫就从坡底爬到了顶端。这位台胞一看,把身上带的8000台币送给了这个山民,后来他又让人找来笔墨,写下了“好汉坡”三个字,请当地石匠把这三个字给刻了上去,大家注意看在这三个字的左下方还刻有他的名字——刘修德,名字上面是他的登山时间——1990年春。不知道我们团友中是否也有人能爬上去,当一次好汉?嵖岈山和别的山相比有他的独特之处,就是山的上部层峦叠嶂,到处都有是奇峰怪石;而山的下部则千孔百窍,棚洞无数,万人洞就是嵖岈山九大名洞的代表。由于万人洞是天然形成的地下岩洞。所以里面洞套洞、洞连洞,曲折迂回。狭窄的地方仅能容一人穿行,甚至爬行,但宽大的地方却也有几间房子那么大,这些空间合起来能容纳上万人,所以取名“万人洞”。

(出万人洞,引领游客到桃花洞)

前面我们将要去的景点是“桃花洞”,在这里我们看到前面有一个民居一样的小院子,在这个院子的一角有一个天然石棚,大约有100平方米,里面供有桃花仙女的塑像,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在西汉末年,嵖岈山附近有一个叫桃花的姑娘在洞内修行,当时,王莽追击刘秀来到嵖岈山,善良的桃花姑娘把刘秀藏在这个地形复杂的地方,使刘秀躲过了王莽的追赶。后业刘秀登基做了皇帝,为报答桃花姑娘这段恩情,就封她为“桃花仙女”,并让人们按照她的模样塑起了神像,让后人世代供奉。

(引导游客进入景区二道门)

进入景区二道门,我们不妨停下来抬头向左上方看一下,在这个陡峭的石壁上横悬着一棵大树。此情此景,不由人想起李白在《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诗句。这是一棵“野榔榆”。它和我们河南农村很多地方食用栓钱儿的那种榆树同一个科目,但品种不一样,这种树的叶子很厚,耐旱性旨。据省林业局专家鉴定,它在那里已经生长了600多年。它每年春季发芽,秋季落叶,到冬季它又会枯死掉一部分树枝,来维持生命力强的枝了陆军冬。它为什么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呢?专家们指出,这种树的根部有一种特殊功能,它的根可以分泌出一种液体,这种液体可以溶解岩石中的微量元素,它就全靠吸收这很少的微量元素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只有生命力,没有生长力,所以尽管自己已经有了600多年的树龄,但它的树体才只有那么大,这里也正应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名言。

河南旅游景区导游词篇2

鸡公山是块风水宝地,它位于大别山西端与桐柏山紧密相连,如果把蜿蜒千里的大别山和桐柏山比喻成两条巨龙的话,那么鸡公山就是这两条巨龙口中璀璨的宝珠,“二龙戏珠”自古就是中国民族象征吉祥的神话,希望鸡公山之旅给你带来吉祥、带来万福。鸡公山有“青分楚豫、气压嵩衡”之美誉,历史上与庐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早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北魏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文字记载,其后众多名人骚客、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也来山游玩,文人们留下了大量的赞美诗篇。上世纪初,平汉铁路通车以后,洋人蜂拥而至,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供人们旅游度假的风景区。1978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对外开放的八大景区之一,1982年列入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成为集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兼有疗养、避暑、旅游、观光、科研、实习、自然生态保护价值的山岳型风景名胜。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现成为“中国少儿手拉手活动营地”、“中国老年协会疗养基地”和“中国文联艺术家采风基地”。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和开发景区资源,加快鸡公山各项事业的发展,20__年鸡公山管理区成立,使原来景区面积的27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87平方公里,对整个景区及周边保护地带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旅游资源统一利用。鸡公山管理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欢迎各界朋友来山投资,共建旅游大业。今后,鸡公山人将以“国内著名、世界知名”为目标,把鸡公山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观光休闲、商务会议、科研考察、培训学习、避暑疗养的胜地。

鸡公山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佛光、云海、雾淞、雨淞、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称为鸡公山的八大自然景观。鸡公山海拔并不是很高,只有七、八百米,但地理位置独特,两边峡谷深平,长年风生风息,鸡公山有高山气候,却无高山反应,特别适宜疗养避暑,对某些疾病如肺病、脚气病、心脏病、气管炎、高血压都有特殊疗效。再者有奇峰怪石,泉溪瀑布,珍花异草,山村田园和风韵殊异的楼台亭榭等诸多因素构成优美的自然风景区,鸡公山长年又被云雾所笼罩,被誉为“云中公园”。鸡公山盛夏无暑,气候凉爽,夏季平均气温仅有23℃,同信阳市和“火炉”武汉温差居然达到4—7℃,“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初冬”,可谓“三伏炎蒸人欲死,清凉到此顿疑仙”。游客朋友,即使在炎热夏季你也得准备好春秋装哟,不仅如此,鸡公山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嶙峋耸峙,造化精灵,房在石上建,树在石旁生,草在石中长,花在石边开,泉在石下流,皆具怪、巧、奇、美的特点,与其它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鸡公山四季景色,变幻动人,春夏秋冬,时移景异,神奇莫测。鸡公山东沟瀑布群是以水景为主体的风景长廊,全长约二十里,姿色天成,野趣极浓,乘坐空中索道可前往。古往今来,鸡公山以其雄伟秀丽的景色和特定的地理环境,还招来了许多历史名人,有明太祖朱元璋、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以及红花女那富有传奇的故事……,这些都给鸡公山增添了许多美丽的色彩,也给鸡公山蒙上神秘面纱。

河南旅游景区导游词篇3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__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湿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含亚矿种为15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75种;已开发利用的86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6种。煤、铝、钼、金、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储量较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__年底,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9万人,农村人口648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936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6万人,居全国第3位。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市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92个乡镇,464个街道办事处,3404个社区居委会,47556个村委会。

20__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比上年增长14.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__美元,比上年增长13.8%,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