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导游词1500字(通用3篇)

发布时间:

雨花台导游词1500字(通用3篇)

雨花台导游词1500字篇1

雨花台属丘陵地带,最高海拔60米,占地面积113.7公顷。山岗顶部如平台,布满大大小小的砾石,它们都是在距今1200万年到300万年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由长江古河道的滔滔流水从安徽贵池以远的中下游搬运而来的,途经磨擦水蚀等天然加工,磨去了棱角,有的滚圆如卵,有的扁如圆饼。这些砾石主要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灰岩等一类坚硬岩石和石英、蛋白石、玉髓等一类矿物质组成,由于所含矿物质成分不同,呈现出各种美丽的色彩,有白色、乳白色、徽黄、深黄、红色、绿色、紫色和黑色等,且多为透明或半透明状,更显晶莹光泽,被称为“雨花玛瑙”。

因雨花台产雨花宝石,古人将这一带山岗称为“聚宝山”和“玛瑙岗”,孙吴时还称其为“石子岗”。至于雨花台的来历,还有传说: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时,有位叫云光法师的和尚,曾在岗上的高座寺讲经说法。他的一片诚心感动苍天,顿时落花如雨,变成宝石,于是人们就把这里称为雨花台。明、清时期,这里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为江南登高览胜的佳地。

雨花石因为色彩艳丽,又有各种生动形象的山水、花鸟、鱼虫、奇花异卉等图案,形状也丰富多样,有球状、饼状、卵状、核桃状等,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常被用作案头、茶几、书架上的摆设;大块的雨花石经加工后,还可成为项链、鸡心、领带结等“雨花石巧件”。其实早在5000多年前,当地已开始将雨花石作为装饰品了。在鼓楼北阴阳营的氏族公共葬地,发现死者的口中和身旁有雨花石。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徐悲鸿、敬爱的周也都曾对雨花石情有独钟。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1政变后,南京成为1反动统治中心。在20xx年的法西斯1统治时期,在雨花台残酷杀害了十多万名0员和各界爱国志士,雨花台的每一块山石都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革命烈士的忠骨。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人民为缅怀先烈,在雨花台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等,使这里成为人们瞻仰革命烈士的纪念地。

烈士陵园北侧建有高约11.7米的花岗石陵门,隐含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之意。门内为陵园广场,广场周围种满了青松翠柏和名贵花木。广场南端矗立着一座巨型烈士群像雕塑,令人肃然起敬。这座雕塑于1980年建成。整座塑像由大小不等的179块花岗石雕塑而成,高10.3米,宽14.2米,厚5.5米,重达1374吨,生动地展现了党的工作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战士、学生和报童等九位烈士英勇就义前不屈的光辉形象。他们有的昂首挺胸,有的镇定自若,有的怒目圆睁,有的咬牙切齿,栩栩如生,神态逼异,充分表现了革命志士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雕塑后面是当年1杀害烈士的刑场之一,称为“北殉难处”,在中台岗的东、西两侧,还有“西殉难处”和“东殉难处”。据统计,在20xx年的1统治时期,从全国各地被捕后押解到南京,在这里被杀害的爱国志士多达十万之众,其中有辉代英、邓中夏、罗登贤等中国0中央委员会委员,有领导江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候绍裘、张应春、许金远、陈振等0党员,有苏北联军抗日纵队司令兼参谋长卢志英,有前南京市委书记孙律川,还有年仅17岁的晓庄师范革命学生沈云楼和郭凤韶,及湖南韶山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毛福轩等四五百名知名烈士。

雨花台主峰峰顶平台上耸立的是烈士纪念碑,原碑为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难烈士万岁”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集毛主席书迹而成。新建的纪念碑碑体上“雨花台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由1题写。

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雨花台任家山上,是由原来的安隐寺改建而成的,1956年正式对外开放,1983年重建,为两层白色古典式建筑,馆名由1题写。馆内收集了1000万字史料和1500件实物,展示了辉代英、邓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遗作和辅助材料800多件。

今天,当我们踏着雨花台洒满烈士鲜血的陵园上地,凭吊为革命捐躯的先烈们时,革命先烈那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地为革命理想而奋斗。

雨花台导游词1500字篇2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各位来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此刻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的北大门,在开始游览之前,请大家听我说一个传说故事。

故事发生在南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当时的佛教十分盛行,雨花台一带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相传一位叫云光法师的高僧,就在那里一处峰高林深,禅境幽远的地方设坛讲经说法。高僧佛学深厚,口吐莲花,滔滔不绝,闻道者,如痴如醉,集聚数日不散。这天,讲经坛上,飘过几朵彩云,突然天光一闪,顷刻间,七彩花儿,如雨坠下,遍布山岗。却道是那云光说法竟使天神动了真情,泪眼婆娑。从此高僧讲经处便留下了雨花台之名。而落下的七色花便幻化为大家熟知的雨花石。

其实,雨花台的真正得名,还得从地质上说起。各位此刻站的位置是古长江的河道,那时,滔滔江水,就在我们的脚下翻卷。之后由于地壳变动,江道北移,造成砾石沉积,地质上称为"雨花石层"。其石呈卵形,质含玛瑙,光彩晶莹,五色斑斓,纹络旖旎。由于那里地势较高,到达海拔60米,又盛产雨花石,故称雨花台,当是名符其实的。

因雨花台最高海拔60米,是我们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20_年,蒋介石背叛革命。雨花台成为他屠杀革命志士的主要刑场。据不完全统计,从1920_年到1949年间,在那里牺牲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竟在十万人以上。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缅怀先烈,党和政府决定在此修建雨花台烈士陵园。此刻,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不仅仅是南京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的基地,也逐渐成为南京市著名的景点。

江苏的雨花台导游词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各位来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此刻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的北大门,在开始游览之前,请大家听我说一个传说故事。

故事发生在南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当时的佛教十分盛行,雨花台一带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相传一位叫云光法师的高僧,就在那里一处峰高林深,禅境幽远的地方设坛讲经说法。高僧佛学深厚,口吐莲花,滔滔不绝,闻道者,如痴如醉,集聚数日不散。这天,讲经坛上,飘过几朵彩云,突然天光一闪,顷刻间,七彩花儿,如雨坠下,遍布山岗。却道是那云光说法竟使天神动了真情,泪眼婆娑。从此高僧讲经处便留下了雨花台之名。而落下的七色花便幻化为大家熟知的雨花石。

其实,雨花台的真正得名,还得从地质上说起。各位此刻站的位置是古长江的河道,那时,滔滔江水,就在我们的脚下翻卷。之后由于地壳变动,江道北移,造成砾石沉积,地质上称为“雨花石层”。其石呈卵形,质含玛瑙,光彩晶莹,五色斑斓,纹络旖旎。由于那里地势较高,到达海拔60米,又盛产雨花石,故称雨花台,当是名符其实的。

由于雨花台是我们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故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有“金陵南大门”之称。自古以来,雨花台又为兵家必争之地。东吴孙策攻破刘繇就在那里。南宋金兵入侵,曾在雨花台扎营;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饱受战火摧掠,荒芜凄凉,花雨不现。

从刚才的传说故事中,我们必须会联想到雨花台必定是很美的地方,不错,历史上雨花台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那里山岗起伏,林木葱笼,流水清泉,鸟语花香,名胜荟萃。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登临览胜,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诗词佳作。南宋《丹阳志》载“江南登临之地”即有雨花台,明、清两代又分别被列入“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1927~1949年,雨花台上又书写了一页惊天地、泣鬼神的篇章。数万中华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在雨花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先驱者之歌。

雨花台导游词1500字篇3

雨花台属丘陵地带,最高海拔60米,占地面积113.7公顷。山岗顶部如平台,布满大大小小的砾石,它们都是在距今1200万年到300万年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由长江古河道的滔滔流水从安徽贵池以远的中下游搬运而来的,途经磨擦水蚀等天然加工,磨去了棱角,有的滚圆如卵,有的扁如圆饼。这些砾石主要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灰岩等一类坚硬岩石和石英、蛋白石、玉髓等一类矿物质组成,由于所含矿物质成分不同,呈现出各种美丽的色彩,有白色、乳白色、徽黄、深黄、红色、绿色、紫色和黑色等,且多为透明或半透明状,更显晶莹光泽,被称为“雨花玛瑙”。

因雨花台产雨花宝石,古人将这一带山岗称为“聚宝山”和“玛瑙岗”,孙吴时还称其为“石子岗”。至于雨花台的来历,还有传说: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时,有位叫云光法师的和尚,曾在岗上的高座寺讲经说法。他的一片诚心感动苍天,顿时落花如雨,变成宝石,于是人们就把那里称为雨花台。明、清时期,那里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为江南登高览胜的佳地。

雨花石因为色彩艳丽,又有各种生动形象的山水、花鸟、鱼虫、奇花异卉等图案,形状也丰富多样,有球状、饼状、卵状、核桃状等,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常被用作案头、茶几、书架上的摆设;大块的雨花石经加工后,还可成为项链、鸡心、领带结等“雨花石巧件”。其实早在5000多年前,当地已开始将雨花石作为装饰品了。在鼓楼北阴阳营的氏族公共葬地,发现死者的口中和身旁有雨花石。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徐悲鸿、敬爱的周总理也都曾对雨花石情有独钟。

1920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1政变后,南京成为1反动统治中心。在20xx年的法西斯1统治时期,在雨花台残酷杀害了十多万名0员和各界爱国志士,雨花台的每一块山石都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革命烈士的忠骨。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人民为缅怀先烈,在雨花台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等,使那里成为人们瞻仰革命烈士的纪念地。

烈士陵园北侧建有高约11.7米的花岗石陵门,隐含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之意。门内为陵园广场,广场周围种满了青松翠柏和名贵花木。广场南端矗立着一座巨型烈士群像雕塑,令人肃然起敬。这座雕塑于1980年建成。整座塑像由大小不等的179块花岗石雕塑而成,高10.3米,宽14.2米,厚5.5米,重达1374吨,生动地展现了党的工作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战士、学生和报童等九位烈士英勇就义前不屈的光辉形象。他们有的昂首挺胸,有的镇定自若,有的怒目圆睁,有的咬牙切齿,栩栩如生,神态逼异,充分表现了革命志士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雕塑后面是当年1杀害烈士的刑场之一,称为“北殉难处”,在中台岗的东、西两侧,还有“西殉难处”和“东殉难处”。据统计,在20xx年的1统治时期,从全国各地被捕后押解到南京,在那里被杀害的爱国志士多达十万之众,其中有辉代英、邓中夏、罗登贤等中国0中央委员会委员,有领导江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候绍裘、张应春、许金远、陈振等0党员,有苏北联军抗日纵队司令兼参谋长卢志英,有前南京市委书记孙律川,还有年仅17岁的晓庄师范革命学生沈云楼和郭凤韶,及湖南韶山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毛福轩等四五百名知名烈士。

雨花台主峰峰顶平台上耸立的是烈士纪念碑,原碑为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难烈士万岁”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集毛主席书迹而成。新建的纪念碑碑体上“雨花台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由1题写。

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雨花台任家山上,是由原先的安隐寺改建而成的,1956年正式对外开放,1983年重建,为两层白色古典式建筑,馆名由1题写。馆内收集了1000万字史料和1500件实物,展示了辉代英、邓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遗作和辅助材料800多件。

这天,当我们踏着雨花台洒满烈士鲜血的陵园上地,凭吊为革命捐躯的先烈们时,革命先烈那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地为革命理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