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坡风景区介绍导游词(精选3篇)
怪坡风景区介绍导游词(精选3篇)
怪坡风景区介绍导游词篇1
怪坡长80余米,宽为20米,是一条呈西高东低走势的斜坡,发现于1990年4月。各种车辆到此不开(蹬)不走,而上坡不用开(蹬)却自动向坡上滑行。究其原因,众说纷坛,有的说是磁场作用,有的是重力位移,有的说是视觉差,但各种说法却不能自圆其说。怪坡神奇有待进一步探秘揭迷。
沈阳怪坡风景区经过连年开发建设,以从“一坡一景”开发建设成以怪坡为核心,多景点并存,多功能齐发展的综合性风景区。经营收入逐年增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知名度日益提高,成为辽沈地区一枝异花独放的旅游奇葩。不断加速开发建设,累计投资5800多万元,建成各类景观20余个。自然景观除怪坡外还有用脚使劲一跺,下面就发出“空空”响声的“响山”;林木幽深,素称“六月飞雪”的“松槐幽谷”;具有神话色彩,四季淙淙的“霞妹泉”等。人为景观有晨钟暮鼓,香烟缭绕的“鹏恩寺”;如履薄冰,有惊无险的“同心索桥”,九曲升腾,步步蹬高的“518天阶”;龙云相间,腾空向上的“龙云石雕”等。同时,景区各种设施配套完善,已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体系。此外,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民风纯朴,历史悠久,是旅游参观的好去处,是投资开发的最好选择地。
沈阳怪坡风景区(2)怪坡名扬中外,堪称“华夏一绝”。1997年被评为辽宁五十佳景、沈阳市__大景观,并被列为辽宁八大奇观之一,1999年被评为全国旅游先进集体。
发现于1990年4月,位于沈阳东北新城子区清水台镇内的帽山西麓,观对旷野,背依群山,长80余米,宽约15米,是一条西高东低走势的斜坡。各种车辆到此下坡不开(加油)不走,而上坡不用开(加油)却自然向坡上滑行。怪坡问世,神秘加深。专家、学者纷至沓来,探秘揭谜。有的说是重力位移,有的说是磁场效应,还有的说是视觉误差,但各种说法相互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怪坡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无不带着“临坡不枉此来游”的满足,又留着“如此奥妙谁造化”的悬念欣然离去。怪坡周围还有各类景点10余处,如响山、嗡顶、有“六月飞雪”之称的松林槐谷,还有印山湖、霞妹泉、月牙湖、梨花湖,山有卧龙山、云帽山、长空山、大孤山、龟背山等。人文景观有鹏思寺、怪堡、怪人展馆、迷宫、同心索桥、518蹬天阶、游艺射击场,还有乾隆帝赐文的“七眼透龙碑”等。可称作是一座集怪、幽、特、趣的园林。沈阳怪坡已蜚声海外,堪称华夏一绝。
沈阳怪坡风景区将进行整体改造,怪坡风景区的规划面积将由原来的9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改造后将建成沈阳怪坡滑雪场等游乐设施。
怪坡风景区介绍导游词篇2
游怪坡陈睿哲你们听说过怪坡吗?在安徽马鞍山的玉泉景区有个怪坡,爸爸妈妈利用休息天开车带我去了一趟。
一路上我一直在想:“怪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坡顶上的一块牌子告诉我们:怪坡也称“观音坡”,全长50米,坡度35度。当爸爸把车开到坡下时,他挂了空档,双脚抬起。这时我惊奇的发现,汽车不是往坡下滑行,而是往坡顶慢慢地倒溜。越是靠近坡顶就倒溜的越快。这太有意思了!我兴奋不已,不停地问爸爸:“汽车在这怪坡上明明是下破,车应该往下走,现在为什么会倒着走呢?”爸爸对我说:“我也不清楚。对于这个现象,至今还没有合理的科学解释。需要你们长大以后自己去研究了。”
我从车上拿了两瓶矿泉水在坡上做试验。一个瓶子里有水,一个瓶子里没有水。我把两个重量不同的瓶子横放在下坡的位置,两个瓶子同时慢慢地向上坡滚动。我发现有水的瓶子比没水的瓶子速度要快一些。原来在怪坡上移动,重的东西要比轻的东西速度快。我反反复复地做着实验,乐此不疲。简直太好玩了。
怪坡风景区介绍导游词篇3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但茂陵博物馆修在一旁随葬的霍去病墓前,对于刘彻墓我只看见一个山头。汉朝的木质建筑早已荡然无存,而今馆内的房屋都是现代重修的;馆内展出的鎏金铜马之类虽富丽堂皇,到底显得单调。霍去病墓所在的山并不高,山间阴冷潮湿,唯树丛石阶墓碑而已,也没多少可看。所以我到茂陵主要是看石刻。
汉代的雕刻风格本来就粗犷,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更显得模糊而抽象。我最喜欢石牛,风化后的石刻线条更加柔和,愈发显出牛的温驯与可爱。至于其他石刻,诸如石虎、石人,也还好分辨,然而“怪兽吃羊”之辈一团混沌,简直是不知所云。最令人费解的是石蛙,一大块扁平的石板,只在前方突起处刻了嘴与浑圆的眼睛,就算说是乌龟也显得牵强。也许石匠是想表现池塘里青蛙从荷叶下探出头来的俏皮情态吧。
乾陵是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合葬墓,气势恢宏,一条大道直通山下。大概的确是“风水宝地”,虽艳阳高照,林荫道上却依然凉风习习。道两旁列着石刻,石马、石翁仲等等自不必说,两只石鸵鸟权充当朱雀。再往前走便可看见赫赫有名的无字碑,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宏伟。无字碑的来历众说纷纭,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武则天认为今人功过应留与后人评说,故碑上不着一字,不流于俗套又带着几分禅意。后来历代文人墨客果然纷纷题字碑上。无字碑对面记述唐高宗生平的述圣纪碑反倒在千年风雨中褪色,字迹也难以辨认。昔日的无字碑变成了“有字碑”,有字碑却几乎变成了“无字碑”,倒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