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通用33篇)

发布时间: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通用33篇)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1

各们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欢迎您走进河南走进洛阳,领略中原八千年文明,感受华夏古今的沧桑。我是大家这次洛阳龙门之旅的的导游员曹瑞萍,大家可以叫我小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张师傅,张师傅有着多年的驾车经验和娴熟的驾车技巧,请大家对咱们旅途的行车安全放心。俗话说得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同行游”。今天,能为大家服务,小曹感到十分荣幸。愿我们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合作愉快,也愿大家在洛阳渡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现在我们再登几十步台阶,马上就到奉先寺内了。龙门石窟最大的塑像——卢舍那大佛就在这个寺内。参观之余,请各位朋友一定要注意脚下,走好我们的每一步路。

奉先,顾名思义“奉祀祖先”。奉先寺位于西山南部半山腰间,后代称九间房。奉先寺在开窟造像时,别具匠心,一反常规,不采取全部开凿洞窟的方式,而是依山就势在露天的崖壁上雕造佛像,烘托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浩然大气。奉先寺南北宽约36米,东西进深40米,始建于永徽元年,也就是655年,竣工于上元二年也就是675年,历时20多年,现为龙门石窟雕刻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礡的摩崖佛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唐代石窟。

拾级而上,登上窟龛的平台,崖壁间一尊巨大的雕像即刻映入眼帘,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大卢舍那佛像。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奉先寺的布局:中间为主佛,两侧依次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及两供养人。主佛梵名日:卢舍那,即光明普照、光辉普遍之意。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法身,抱身,应身。卢舍那大佛即为抱身佛,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大佛的发髻呈波纹状,身后光艳夺目,是马蹄形的神光和宝珠形的头光,突出了大佛器宇轩昂之势。身光上冉冉跃动的火焰纹,以及飘然飞动的飞天,给大佛以舒适悠然之动感。

通观整尊造像给人以肃穆之感,既庄严睿智,又温和慈祥。这是理想化了的社会圣贤的象征。听到这儿,也许就有人想问了:佛教中佛、菩萨均为男性,为什么这儿的不是呢?且听小向慢慢道来,设计者按照佛乃“非男非女、亦男亦女”的说法,出于政治方面的需要,模仿武则天的形象特意将佛女性化了。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方额广颐”与卢舍那的形象暗自合拍,因此,这尊佛像可以说是武则天当时形象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卢舍那大佛是“东方的蒙娜丽莎”集善良与美貌于一身的。的确如此不信大家请看,佛的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慈目下垂,嘴角微翘,欲笑未笑,仿佛在领悟追索着哲理,而下垂的目光似乎又在关注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我们来仔细端祥它,你有没有发现无论你站在他面前的那个位置,他都在注视着你呢?无论你身处哪个位置,佛的目光总能和您的目光交接。

石刻的眼睛为什么这么传神?对了,这正是雕像的画龙点眼之处,卢舍那的双目,采用阴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浅凹进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线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与大佛目光交汇时,畏而不惧,可亲可敬。无论你身处哪个位置,佛的目光总能和您的目光交接。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两侧的“随从”,左侧迦叶,身首虽残,但仍可以看出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严谨持重,是佛教第一次集结的召集人;右侧阿难,忠厚虔诚,是第一次佛会诉“三藏”的主诵人。二菩萨身高皆为13.25米,他们头戴华丽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长裙有出水之势。显得安静平和,端庄矜持。南侧天王力士受自然风化和崩毁严重,已面目全非;北侧保存较好,天王肃穆、硕壮、狰狞,具有镇压邪恶的力量;力士刚强、生性暴躁;即便是承担着天王沉重身躯的地神,都被雕刻得出神入化,具有一种奋力对抗的精神。金刚怒目、威武雄健,作为佛的护法神绝对恪尽职守。两位女供养人头梳双髻,裙裾曳地。通观整个奉先寺的造像,无论是弟子、培萨、天王、力士及至供养人都是为了点缀,陪衬,和烘托主佛卢舍那的形象和地位,从而产生“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

奉先寺的石刻群像,实际上是封建统治者在宫廷临朝执政场面的神话:主佛卢舍那是帝王的化身,培萨是嫔妃的化身,二弟子是文臣的化身,二天王、二力士则是武将的化身了,也可以说奉先寺俨然一个“佛国朝廷”。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2

在北魏太和年间(447-49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就在此营建,它不是一个朝代某一个时期兴建而成得,而是陆续开凿,经历了众多得朝代,相继大规模营建得。开凿时间长达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得历史了,我们以前可能也看到很多景点,但那些大多都是明清或者后来重建得,而龙门石窟确实从1500年前遗留下来得。现有佛像十万余尊,佛窟,佛龛2100多个,碑刻题记3600多块,洞内造像多为唐代河北魏时期开凿得、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会问,朝代不同,我们要怎么区分哪个朝代得呢?洞窟中虽然都是佛或菩萨,但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跟当时得世俗相结合得,唐代呢,有一个众所周知得审美观点,就是以肥为美,当时人们认为胖才是美,像唐代得武则天啊,杨贵妃杨玉环啊,她们都是除了漂亮以为,都有一个共同得特征,就是丰满。所以,唐代得造像都有圆润丰满这样一个特点。等一下到龙门石窟以后,大家可以找一下,脸庞,肩膀,身材浑厚,圆润得那种就是唐代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则以瘦为美,北魏造像>得特别是:瘦骨清风。所以高高瘦瘦得,很清秀得那种就是北魏得造像。在这里,我已经清楚得讲过了,所以到了龙门以后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们能否分得出唐代和北魏得造像。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00年开凿直到523年停工,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我们美丽的古都洛阳观光旅游。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请允许我代表_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道一声大家一路辛苦了。我是咱们这次洛阳之旅的导游,我叫_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在我身边的是x师傅,他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所以大家在行车过程中可以完全放心。在洛阳的这两天里,将由我和x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衷心的希望成为大家的朋友,如果在旅行当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全力去解决。我们中国有句俗话“百年修得同船渡”,今天我们能相聚在这个车上,是我们的缘分,希望大家珍惜这点缘分,相互照顾,并请大家配合我的工作和注意车内卫生。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使我们的这次旅行圆满成功!

好了,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们这两天的行程安排,大家也好作到心中有数。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著名的龙门石窟,中午在真不同用餐,品尝洛阳水席。然后下午去参观天下第一古刹——白马寺。明天,到洛阳神州牡丹园欣赏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欣赏完之后,结束我们的洛阳之旅。

龙门石窟快要到了,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龙门石窟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石刻艺术宝库。它们分别为甘肃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而另一个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参观得龙门石窟了。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那里不仅是著名得历史名胜,而且是自然风光很迷人的地方。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东山(也叫香山),因古代得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就长眠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的山脚下。龙门山色,自古就被喻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地区最好的风景。

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佳句:“洛都四郊山水之盛,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盛,香山首焉。”,声名远扬,近诵尤新。另一座为西山(又名龙门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大多数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传东西两山原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像一个天然的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称伊阙。可谓两山对峙,伊水中流。自唐代以来,皇帝被喻为真龙天子,凡是与皇帝有关的东西统统用龙来命名。比如皇帝穿的衣服叫龙袍,皇帝住的地方叫龙庭等等。那么,位于皇宫龙庭南面的门,就得名龙门了。]

各位朋友,龙门石窟是在北魏太和年间(447-49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就在此营建,它不是一个朝代某一个时期兴建而成得,而是陆续开凿,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等)众多的朝代,相继大规模营建的,前后长达400多年之久。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个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洞内造像多为唐代河北魏时期开凿的,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会问,朝代不同,我们要怎么区分哪个朝代得呢?洞窟中虽然都是佛或菩萨,但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跟当时得世俗相结合得,唐代呢,有一个众所周知得审美观点,就是以肥为美,当时人们认为胖才是美,像唐代得武则天啊,杨贵妃杨玉环啊,她们都是除了漂亮以为,都有一个共同得特征,就是丰满。所以,唐代得造像都有圆润丰满这样一个特点。等一下到龙门石窟以后,大家可以找一下,脸庞,肩膀,身材浑厚,圆润得那种就是唐代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则以瘦为美,北魏造像的特点是:瘦骨清风。所以高高瘦瘦的,很清秀得那种就是北魏的造像。在这里,我已经清楚得讲过了,所以到了龙门以后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们能否分得出唐代和北魏得造像。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莫北人民智慧得结晶,艺术实践得结果,堪称我国雕刻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它是佛教流传到我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得典范。那么,成千上万的佛像是何人所为呢?他们又为什么要雕像造佛呢?(ⅰ)事实上,绝大部分得洞窟都是皇帝为自己营造的功德窟。龙门石窟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和唐代,那时佛教兴盛,帝王将相们深信“轮回报应”,“造佛得佛报”。于是他们不惜花费大量得人力,物力,财力;为自己,父母,亲朋好友营造公德窟。(ⅱ)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出于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从思想意识上统治人民,通过开凿扩大石窟来宣扬佛教。(ⅲ)第三个原因,开凿石窟得风尚是沿袭佛教发源地之一得古印度而来得。在中国北方,石窟得开凿路线基本上是沿丝绸之路而来得。这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得一条主要路线。]

好了,龙门石窟到了。请大家带上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下车,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雕刻精美,气势恢弘的艺术宝库吧!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中的几个主要洞窟。

(在潜溪寺)

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唐高宗初年雕凿),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端坐于须弥座上,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阿祢陀佛意译为“无量光”和“无量寿”,《阿祢陀佛经》说,他是极乐世界的教主,凡愿往生彼土之人,只要专念他的名,死时他便会来接引,因此又叫接引佛。一般佛教寺院常与释迦、药师佛同供,称“横三世佛”。

其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丰腴圆润,双目俯视,是唐初雕塑艺术中的佳作。阿祢陀佛和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4

各位旅客大师好!

欢送伴侣们到龙门石窟参不雅旅游。我叫,是游览社的导游员。很侥幸能为大师供给导游讲解办事。上面,我先为旅客伴侣们引睹一下龙门石窟的概况。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北13千米的的地方。大师请看,这里龙门山、喷鼻山两岸僵持,伊水从中穿流,远了望往便像一个自然的门阙,是以被称为“伊阙”,后因隋炀帝皆乡洛阳的宫乡乡门正对伊阙,而当代帝王以实龙皇帝自称,是以又被称为龙门。龙门区域,青山僵持、伊水中流、飞虹卧波,风光壮秀。唐朝著名诗人曾讲“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山色自古便被誉为洛阳八景之首。环球著名的龙门石窟便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北北长约1千米,是北魏和唐朝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散合的地方。概略有的伴侣会问:释教为何要凿窟造像呢?本因是多方面的,北魏时释教在我国传播很是遍及,佛经上说,造佛像可以广积功德,进进仙人间界,再说,关于泛博的下层老苍生往说,识字皆很困难,更不要说念什么梵文的经典了,而石窟造像可以把慈悲安详的佛像和内容形象曲不雅地发挥阐收回往,更能起到宏扬佛法的教化做用。

是以我国也展现了很多释教造像艺术。龙门一带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溶洞,既利于凿窟造像,又利于经久保存。是以,自北魏孝文帝迁皆洛阳时,龙门石窟便开初营造,前后延尽长达400多年,此中北魏和唐晨是两次建筑的下潮。北魏造像秀骨浑姿、宽袍大袖,而唐朝造像体躯歉满,面相圆润,线条劣美。待会我们参不雅时,大师可以体味一下这两个晨代造像分歧的风格特性。

龙门石窟的代表性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万佛洞、奉先寺等。好,伴侣们,我们边走边说,便往到了龙门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洞窟——奉先寺,它开凿于龙门山腰之间,完工于唐下宗年间,用时25年,取“奉祀祖先”之意。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是三身佛中的报身佛,指颠终建持而得佛果之身,意义是灼烁普照众生。

它通下17.14米,头下4米,耳长1.9米,结跏跌座于莲花宝座之上。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因武则天曾以皇后的身份,捐赠脂粉钱两万贯,设念者便遵照“佛乃非男非女,亦男亦女”的说法,摩武则天形象,将佛形成女性形象,身披通肩式袈裟,头上螺形发髻,面目相貌歉满娟秀,嘴角微翘,成现出坦白而又奥秘的浅笑,是以有人把它称为“东方的受娜丽莎”。

大师请看,在东、西两山上稀散着像蜂窝样的大小佛龛,此中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以数量之多位列我国三大石窟之首,它不只是国家重点文物护卫单元,借在20xx年11月被列进了《天下遗产名录》。

卢舍那佛的两侧是迦叶和阿难两,迦叶看上往是饱经沧桑,而阿难则是显得虔诚大方。再往两侧是两位菩萨,头戴宝冠,身着素装,并挂璎珞,显得矜重羁绊。

在北北两侧,各有一天王,一力士。大师概略主意到了,天王、力士的足脖怎么这么乌乌油明呢?官方传说,抱过天王、力士足脖的人是有福的,是以很多旅客皆曾俯身一试,这不禁使人念起“平常不烧喷鼻,临时抱佛足”的趣谚。不知讲大师感遭到没有?奉先寺的全数规划,如同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排场,反映了唐朝国力的壮大,它既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又是人类美术史上的杰做,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好了,各位旅客伴侣,龙门石窟便给大师引睹到这儿,感谢各位的撑持!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5

各位团员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导游:。很高兴大家参加龙门石窟一日游的活动。先为大家大概地介绍一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还有: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还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多个,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达目的地了,请大家跟我来。看,这里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所以请不要在这美丽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这个石窟好大,让我们近距离看看。瞧,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就更动人了,大家会看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那样子生动极了。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的,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那样子你看了也会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刚力士在怒视着偷盗他的贼人,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龙门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

看,这是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被美国人勾结中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大都会博物馆。而洞口初唐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在宾阳洞南边的是万佛洞。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龙门石窟不仅仅是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遍布许许多多的洞窟,约有2600多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学术界、书法界有很广泛的影响。龙门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阳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龙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一年。洞内小佛龛琳琅满目,雕刻精巧。

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的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好了,今天的龙门石窟一日游结束了,请大家回去养精蓄锐,准备参加明天的云冈石窟一日游。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6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导游:胡妍。很高兴大家参加龙门石窟一日游的活动。先为大家大概地介绍一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还有: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还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多个,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达目的地了,请大家跟我来。看,这里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所以请不要在这美丽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这个石窟好大,让我们近距离看看。瞧,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就更动人了,大家会看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那样子生动极了.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的,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那样子你看了也会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刚力士在怒视着偷盗他的贼人,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龙门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

看,这是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0xx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被美国人勾结中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大都会博物馆。而洞口初唐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在宾阳洞南边的是万佛洞.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

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

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龙门石窟不仅仅是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遍布许许多多的洞窟,约有2600多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学术界、书法界有很广泛的影响。龙门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阳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龙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一年。洞内小佛龛琳琅满目,雕刻精巧。

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的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好了,今天的龙门石窟一日游结束了,请大家回去养精蓄锐,准备参加明天的云冈石窟一日游.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7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天,我正是怀着这种情绪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状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光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这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构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构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这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此刻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光,在此,我们每分钟能够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这些雕刻匠师,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进了超多的现实生活,活生生表现了各种人物造像的动人情景。如喜悦、慈祥、威严、矜持、苦痛,以至作为至高无量主宰的佛之庄严肃穆,胁侍人和供养人的虔诚宁静,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观察,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结果。真可谓是在雕刻艺术上将佛祖和人表现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构思布局的完整,气势的贯注,整体的坚实有力,性格变化的多样,面部表情的生动逼真,衣纹线条的流畅优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传统的基础上,超多借鉴外来文化,在技法、风格上精心创造、超多创新、突破传统、刻意经营的结果。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应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8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00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00年开凿直到523年停工,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释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犷敦厚之风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中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肠纹拖在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许多,西南地区,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门内前壁两侧下层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为孝文帝及侍从礼佛图,南为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这两幅作品,精美绝伦,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而去,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1978年,当人们拆除宾阳中洞的清代所建砖券门时,雕凿于北魏时期造型鲜为人知的天王造像显现在人们面前。朋友们请看,当时在窟门过道两壁上发现的就是三头四臂的帝释天王和四头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宾阳中洞完成于六世纪中叶,它显示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伊阙佛龛之碑-----李泰与宾阳南洞朋友们,我们现在所看的这块大碑,名为“伊阙佛龛之碑”,由唐太宗时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这通碑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形奇伟秀美,是唐楷书法艺术的珍品。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死后做功德而开凿,碑文中并有大量粉饰、美化李泰之语。因此,结合太宗末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位的史实可知,李泰借为母亲开窟造像做功德,实有获得太宗好感,为自已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说明的是,这通碑原应为此魏所雕的宾阳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为节省费用,竟就势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9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成为宾三洞。它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的,因并排布局而得名。“宾阳”来源于《尧典》中的“寅宾日出”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了,南北二洞和中间的主窟风格迥异,截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开凿的过程中北魏宫廷突然发生了内乱,打断了宾阳洞的雕刻工作,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这三座洞窟开凿的时间最长,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用工多达80多万。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主尊为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在它左边是过去世燃灯佛,右边是未来世佛弥勒佛。其实在洞中有两幅壁画可谓精美绝伦,就是在洞口内壁两侧,原各有一副大型浮雕分别是《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展现当时宫廷佛事活动的场面,可惜这两处浮雕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走,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大家请随我继续往前走,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就在寺中。奉先寺顾名思义,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于675年完工,皇后武则天曾捐脂粉钱两万贯用来加速工程的完工。它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石窟。好了,各位游客,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大佛就是卢舍那大佛了。“卢舍那“是梵文音译,即光明普照的意思。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为什么不零不整偏偏是17.14米呢?其中暗藏不少玄机: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的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看,这17.14米,包含了一个10,意十全十美,而14拆开正好是两个7,再加上第一个7,就有三个7了,拥有三个7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无限大、无限尊崇,功德圆满了!

有人把卢舍那大佛比作东方的“蒙娜莉萨”,说她是善良和美貌的化身。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的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作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似月,满脸的笑意,一派慈眉善目的神韵。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总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您有所交流,仿佛智者的询问,长着的关切,母亲的慈爱!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无限的情亲和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间,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在雕塑艺术上的折射反映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中国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终于完成了它的中国化进程,中国佛教艺术在洛阳龙门奉先寺也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典范。在20__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所有的评委都认为是咱们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另外大家看卢舍那两侧站立的二弟子,左为迦叶,严谨庄重,饱经风霜;右为阿难,聪明温顺,擅长记忆。他们的旁边分别站立的是菩萨、天王、力士以及供养天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奉先寺造像主次分明,比例浑然一体,既注重形式美,又注重准确表达思想内容。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线条,高潮的技艺,玄秘的宗教幻化为一首壮丽的交响乐章,与自然混合,夺人心魄。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4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东山(也叫香山),因古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唐代著明大诗人白居易就葬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的山脚下。

另一座为西山(又名龙门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大多数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传东西两山原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象一个天然的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你伊阙。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

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

首先,我带大家去参观观奉先寺,它是龙门唐代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大家请看石窟里最大的佛像,它的名字叫卢舍那像,它身高17.14米,头高4米,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大家请看旁边的金刚力士,它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它的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

接着,我带你们去万佛洞。万佛洞的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有1500多尊。在南壁上还有一个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十分传神。

现在,我带你们去今天参观的最后一站—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洞内有11尊大佛像,请大家细细欣赏。

好了,关于龙门石窟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期待与您的下次相逢,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10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我们美丽的古都洛阳观光旅游。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请允许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道一声大家一路辛苦了。我是咱们这次洛阳之旅的导游,我叫某某,大家叫我小某就可以了。在我身边的是某师傅,他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所以大家在行车过程中可以完全放心。在洛阳的这两天里,将由我和某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衷心的希望成为大家的朋友,如果在旅行当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全力去解决。我们中国有句俗话“百年修得同船渡”,今天我们能相聚在这个车上,是我们的缘分,希望大家珍惜这点缘分,相互照顾,并请大家配合我的工作和注意车内卫生。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使我们的这次旅行圆满成功!

好了,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们这两天的行程安排,大家也好作到心中有数。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著名的龙门石窟,中午在真不同用餐,品尝洛阳水席。然后下午去参观天下第一古刹——白马寺。明天,到洛阳神州牡丹园欣赏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欣赏完之后,结束我们的洛阳之旅。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向大家作一下简单的介绍: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的南岸,伊落盆地的北缘。它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根据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验证,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余年。所以,洛阳是七大古都(安阳、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和杭州)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许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因此,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如果你想了解50XX年的中国,那必须来看洛阳。看来大家今天是来对地方了呀!

洛阳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如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的白马寺等等。洛阳不仅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如第一拖拉机厂,轴承厂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大企业;还有闻名中外的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阳水席;还有国色天香的牡丹等。

龙门石窟快要到了,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龙门石窟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石刻艺术宝库。它们分别为甘肃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而另一个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参观得龙门石窟了。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那里不仅是著名得历史名胜,而且是自然风光很迷人的地方。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东山(也叫香山),因古代得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就长眠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20xx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的山脚下。龙门山色,自古就被喻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地区最好的风景。

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佳句:“洛都四郊山水之盛,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盛,香山首焉。”,声名远扬,近诵尤新。另一座为西山(又名龙门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大多数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传东西两山原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像一个天然的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称伊阙。可谓两山对峙,伊水中流。自唐代以来,皇帝被喻为真龙天子,凡是与皇帝有关的东西统统用龙来命名。比如皇帝穿的衣服叫龙袍,皇帝住的地方叫龙庭等等。那么,位于皇宫龙庭南面的门,就得名龙门了。]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11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XX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XX年开凿直到520xx年停工,历时长达20xx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12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的龙门石窟就坐落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营造时长达400余年,在这里您不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风秀骨、还可以看到唐朝的丰腴之美,龙门石窟不仅是中国佛教艺术的体现,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尚,堪称是一座巨大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现有佛龛2300多个,佛塔70余座,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其中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和唐朝诸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都是书法艺术的珍品。我国著名的作家余秋雨曾这样描绘过石窟艺术:它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以前年的艺术,一千年始终活着,脉络相通,呼吸均匀,这是一种何种状阔的生活。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龙门石窟中其实最为磅礴,艺术最为精美的洞窟——奉先寺,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尊大佛呢就是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梵文音译,意为光明普照之意,她通告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您有可能会问,为什么不零不整刚好是17.14米呢?这是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的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级佛徒”那么再让我们我们来看看17.14,它有一个十,意为十全十美;14含有2个七在加上第一个七,就是3个七,拥有3个7的卢舍那大佛是无限大,无限宽大,功德圆满的。

有人说卢舍那大佛是“东方的蒙娜丽莎”是集善良与美貌于一身的,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做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如月,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就有如沐春风之感,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你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询问,长者的关切,母亲的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家,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在佛教艺术上的折射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中国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终于完成了汉化的过程,因此中国的佛教艺术在洛阳的龙门石窟也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中国佛教艺术的最高典范。”

另外大家请看卢舍那两侧的是二弟子,左为迦叶饱经风霜,庄重严谨,有为阿难聪敏温顺,擅长记忆,他们两侧站的是菩萨、天王、力士及供养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线条,高超的技艺,玄密的宗教幻化出了一首壮丽无比的交响乐动人心魄。

扶今追昔,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如此宝贵的珍品,伴随着光荣和骄傲,将被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思之、思之、再思之……

朋友们参观完这麽雄伟的雕塑,您难道不为之震撼吗?那么就请您拿出手中的相机把他拍摄下来,留住这份心情,本次的景区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给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11点在这里集合,由于刚下过雪,地面比较滑,大家在自由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13

欢迎大家来到洛阳龙门石窟,现在我们就在龙门的入口,不要心急,我们立刻就进去领略里面那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20_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它们详实描述了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大家都知道龙门石窟已经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相信大家都是为了这个慕名而来。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远远看过去,石窟安静伫立在那里,前面的湖面跟它挺有默契的,都是静静的。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可能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

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20_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宾阳洞,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大概公元386~520_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0_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称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主像座前刻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萨,菩萨像含笑凝眸,温柔敦厚。洞中还雕刻着众菩萨,弟子听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窟顶飞天仙子的刻画也十分传神。

我们沿着栈道继续前行,会经过珍珠泉、万佛洞、药方洞(内有许多济世药方)、莲花洞等洞窟,其中又以莲花洞为特殊。莲花洞是继宾阳三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此雕刻的非常精美,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0_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据说,人大会堂的顶灯就是仿它而做。这里除了大佛造型细腻外,最大的看点是南北它是龙门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好了,我们现在前往奉先寺。它是龙门石窟的精华部分。或许你们曾经在电视上看过,现在让我们走近它,亲自感受一下它的魅力。走到这里远远可以看到那边人很多,我们还可以看到那里有一尊大大的佛像,它是奉先寺那大佛,而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代表了唐代石刻艺术的风格。它长宽各30余米。整个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看!这个就是远处看到的卢舍那雕像。它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约17米,丰腴典雅,栩栩如生。她那智慧的双眼,稍稍向下俯视,目光正好与朝拜者仰视的目光交汇,令人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它的面容丰满秀丽,双目宁静,微露笑意,形象庄严又不失睿智慈祥,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这尊主佛却被女性化,传说卢舍那大佛的形象就是按照武则天的容貌雕琢而成。相对云岗石窟,看过龙门后我们都明显感觉云岗石窟佛像雕刻线条古朴粗犷,龙门则精致细腻的多。奉先寺的天王造像肌肉突出,线条清晰,给人已孔武有力的感觉。我想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里。尽情地享受它的熏陶吧。当然,除了欣赏卢舍那佛像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旁边的那些同样令人震撼的雕像,就像这些,都同样雕刻得十分传神的。同样能令人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好,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就到龙门石窟历史最悠久的古阳洞。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于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刻于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记文内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怀,兼为往生者求福除灾。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发现,受到书坛重视,列入“龙门二十品”,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看完石窟最精华的部分,让我们近距离接触石窟,感受它的每一个细节。就像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洞,一进来就可以感受它浓厚的贵族色彩,是典型的皇家风格。像在这道墙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石窟的每一处都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不容马虎。好了。大家就自主参观一下石窟,到晚上我们还要欣赏石窟的夜景。相信大家一定很期待,让我们吃完晚饭就一起来感受龙门石窟的夜景吧。

大家请看,石窟晚上看过去是不是跟白天看到的很不一样?

是啊,晚上的石窟看起来是非常现代的,好像一座城堡,充满了神秘感。进去里面看,灯光照到佛像上面,像不像灵光?这些金色的灯光把佛像衬托得更有神圣感。不愧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好了,龙门石窟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充满了感慨,觉得真是不枉此行。欢迎大家下次有机会再来感受一下石窟的魅力和震撼。谢谢。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14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先为大家大概地介绍一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还有: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还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多个,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达目的地了,请大家跟我来。看,这里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所以请不要在这美丽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这个石窟好大,让我们近距离看看。瞧,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就更动人了,大家会看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那样子生动极了。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的,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那样子你看了也会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刚力士在怒视着偷盗他的贼人,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龙门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

看,这是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被美国人勾结中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大都会博物馆。而洞口初唐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在宾阳洞南边的是万佛洞。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

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

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龙门石窟不仅仅是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遍布许许多多的洞窟,约有2600多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学术界、书法界有很广泛的影响。龙门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阳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龙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一年。洞内小佛龛琳琅满目,雕刻精巧。

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的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主要洞窟的讲解就到此结束。现在给各位留一点时间照相。待一会儿我们将车开过龙门桥,跨过伊河,到河对岸观赏龙门西山兰貌。谢谢各位!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15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石刻艺术宝库。它们分别为甘肃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得云冈石窟,甘肃天水得麦积山石窟,而另一个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参观得龙门石窟了。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行车约40分钟,那里不仅是著名得历史名胜,而且是自然风光很迷人得地方。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香山,因古代得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就长眠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得山脚下。另一座为西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得主要景点。大多得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得。相传两山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像一个天然得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称伊阙。可谓两山对峙,伊水中流。龙门山色,自古就被喻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地区最好得风景区。自唐代以来,皇帝被喻为真龙天子,凡是与皇帝有关得东西统统用龙来命名。比如皇帝穿得衣服叫龙袍,皇帝住得地方叫龙庭等等。那么,位于皇宫龙庭南面得门,就得名龙门。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景点也是如此,不管多著名得景点,如果你不了解它,不懂得它得背景,历史,意义,你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甚至没什么好看得,仅仅只是到此一游而已。但是如果你掌握这些情况以后,你就会觉得你所看得东西是非常有价值得,是值得一看得,所以,在看龙门前,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个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在北魏太和年间(447-49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就在此营建,它不是一个朝代某一个时期兴建而成得,而是陆续开凿,经历了众多得朝代,相继大规模营建得。开凿时间长达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得历史了,我们以前可能也看到很多景点,但那些大多都是明清或者后来重建得,而龙门石窟确实从1500年前遗留下来得。现有佛像十万余尊,佛窟,佛龛2100多个,碑刻题记3600多块,洞内造像多为唐代河北魏时期开凿得、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会问,朝代不同,我们要怎么区分哪个朝代得呢?洞窟中虽然都是佛或菩萨,但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跟当时得世俗相结合得,唐代呢,有一个众所周知得审美观点,就是以肥为美,当时人们认为胖才是美,像唐代得武则天啊,杨贵妃杨玉环啊,她们都是除了漂亮以为,都有一个共同得特征,就是丰满。所以,唐代得造像都有圆润丰满这样一个特点。等一下到龙门石窟以后,大家可以找一下,脸庞,肩膀,身材浑厚,圆润得那种就是唐代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则以瘦为美,北魏造像得特别是:瘦骨清风。所以高高瘦瘦得,很清秀得那种就是北魏得造像。在这里,我已经清楚得讲过了,所以到了龙门以后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们能否分得出唐代和北魏得造像。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莫北人民智慧得结晶,艺术实践得结果,堪称我国雕刻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饰提供了极为丰富得资料,它是佛教流传到我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得典范。第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那么,千千万万佛像是何人所谓呢?他们又为什么要雕像造佛呢?事实上,绝大部分得洞窟都是皇帝为自己营造得功德窟,龙门石窟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和唐代,那时佛教兴盛,帝王将相们深信“轮回报应”,“造佛得佛报”。于是他们不惜花费大量得人力,物力,财力,党团范文,为自己,父母,亲朋好友营造公德窟,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出于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从思想意识上统治人民。通过开凿扩大石窟来宣扬佛教。第三个原因,开凿石窟得风尚是沿袭佛教发源地之一得古印度而来得。在中国北方,石窟得开凿路线基本上是沿丝绸之路而来得。这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得一跳主要路线。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16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相遇,大家一路走来,旅途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我们旅行社热烈欢迎大家来龙门石窟旅游观光,!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小x,你们感觉怎么叫合适、怎么叫顺口就怎么叫吧。

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是一位驾驶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司机,所以,坐在他的车上大家就尽情的享受沿途的风光吧!

佛家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前世1000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相视而笑。”今天,大家有缘在同一辆旅行车里,并要相伴度过一天的时光。所以,此时此刻,请各位再一次的回头同周围的人彼此认识一下,那也请各位在接下来的旅游过程中珍惜这份来之易的缘分相互照顾,相互关心,让这次旅程给我们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朋友们,下面我讲一下注意事项:路上的车特别多,所以,为了大家的安全,请不要您的把头和手伸出窗外,以免被擦伤。把垃圾呢,放在座位旁边的垃圾篓里。不要向窗外仍果皮纸屑等杂物,要是保持道路的卫生。如果有人容易晕车,请坐在前排座位上,或靠近窗户的位置。也可以吃两片随身携带的晕车药。车前面放的有纯净水,需要的话,我给大家送到座位上。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洛阳吧!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八大古都中建都最早的城市。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古都中,经历朝代最多的城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洛阳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司马光曾说:“若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说到洛阳,就不得不说咱们洛阳的牡丹,自古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历史上曾有无数文人写诗赞美牡丹,“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是李正封赞美牡丹的诗句。刘禹锡说得好:“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些美妙的诗句道尽了牡丹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从1983年起,洛阳每年4月至5月举办牡丹花会,吸引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花会期间,牡丹们一个个竞相怒放,谁也不服谁,那场面真是壮观的很呐!

民以食为天,洛阳最有名的菜,莫过于洛阳水席啦,它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都有汤;二是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这一回来洛阳,大家千万不要忘了品尝一下洛阳水席奥。

朋友们,下面我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龙门石窟。它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雕凿,历经400多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达10万余尊。两山窟龛的造像,因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雕刻之精美,而闻名于世。龙门石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17

各位旅客们:

大家伙,此刻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成为宾三洞。它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的,因并排布局而得名。“宾阳”来源于《尧典》中的“寅宾日出”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了,南北二洞和中间的主窟风格迥异,截然不一样,这是怎样回事呢?原先呀,在开凿的过程中北魏宫廷突然发生了内乱,打断了宾阳洞的雕刻工作,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这三座洞窟开凿的时光最长,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用工多达80多万。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主尊为此刻世佛释迦牟尼,在它左边是过去世燃灯佛,右边是未来世佛弥勒佛。其实在洞中有两幅壁画可谓精美绝伦,就是在洞口内壁两侧,原各有一副大型浮雕分别是《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展现当时宫廷佛事活动的场面,可惜这两处浮雕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走,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大家请随我继续往前走,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就在寺中。奉先寺顾名思义,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于675年完工,皇后武则

天曾捐脂粉钱两万贯用来加速工程的完工。它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石窟。好了,各位游客,此刻呈此刻我们面前的这尊大佛就是卢舍那大佛了。“卢舍那“是梵文音译,即光明普照的意思。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为什么不零不整偏偏是17.14米呢?其中暗藏不少玄机: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的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看,这17。14米,包含了一个10,意十全十美,而14拆开正好是两个7,再加上第一个7,就有三个7了,拥有三个7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无限大、无限尊崇,功德圆满了!

有人把卢舍那大佛比作东方的“蒙娜莉萨”,说她是善良和美貌的化身。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的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作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似月,满脸的笑意,一派慈眉善目的神韵。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总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您有所交流,仿佛智者的询问,长着的关切,母亲的慈爱!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无限的情亲和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间,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在雕塑艺术上的折射反映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中国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最后完成了它的中国化进程,中国佛教艺术在洛阳龙门奉先寺也到达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典范。在20__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所有的评委都认为是咱们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另外大家看卢舍那两侧站立的二弟子,左为迦叶,严谨庄重,饱经风霜;右为阿难,聪明温顺,擅长记忆。他们的旁边分别站立的是菩萨、天王、力士以及供养天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奉先寺造像主次分明,比例浑然一体,既注重形式美,又注重准确表达思想资料。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线条,高潮的技艺,玄秘的宗教幻化

为一首壮丽的交响乐章,与自然混合,夺人心魄。好了,各位朋友,参观了这么雄伟的雕刻,是否也让你的心灵受之震撼了呢,那么请拿起您手中的相机,留下这份情绪。景区的主要讲解到那里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时光留给大家自由活动,11点钟我们准时在那里集合。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18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相遇,大家一路走来,旅途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我们__旅行社热烈欢迎大家来龙门石窟旅游观光,!我是__旅行社的导游__X,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小x,你们感觉怎么叫合适、怎么叫顺口就怎么叫吧。

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是一位驾驶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司机,所以,坐在他的车上大家就尽情的享受沿途的风光吧!

佛家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前世1000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相视而笑。”今天,大家有缘在同一辆旅行车里,并要相伴度过一天的时光。所以,此时此刻,请各位再一次的回头同周围的人彼此认识一下,那也请各位在接下来的旅游过程中珍惜这份来之易的缘分相互照顾,相互关心,让这次旅程给我们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朋友们,下面我讲一下注意事项:路上的车特别多,所以,为了大家的安全,请不要您的把头和手伸出窗外,以免被擦伤。把垃圾呢,放在座位旁边的垃圾篓里。不要向窗外仍果皮纸屑等杂物,要是保持道路的卫生。如果有人容易晕车,请坐在前排座位上,或靠近窗户的位置。也可以吃两片随身携带的晕车药。车前面放的有纯净水,需要的话,我给大家送到座位上。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洛阳吧!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八大古都中建都最早的城市。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古都中,经历朝代最多的城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洛阳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司马光曾说:“若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说到洛阳,就不得不说咱们洛阳的牡丹,自古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历史上曾有无数文人写诗赞美牡丹,“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是李正封赞美牡丹的诗句。刘禹锡说得好:“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些美妙的诗句道尽了牡丹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从1983年起,洛阳每年4月至5月举办牡丹花会,吸引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花会期间,牡丹们一个个竞相怒放,谁也不服谁,那场面真是壮观的很呐!

民以食为天,洛阳最有名的菜,莫过于洛阳水席啦,它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都有汤;二是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这一回来洛阳,大家千万不要忘了品尝一下洛阳水席奥。

朋友们,下面我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龙门石窟。它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雕凿,历经400多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达10万余尊。两山窟龛的造像,因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雕刻之精美,而闻名于世。龙门石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朋友们,咱们现在已经在到了景区门口的停车场,请大家带上自己的随身物品,关好窗户,记着咱们车啊,是蓝色大巴车,车牌号码是:____x,我的手机号是__________,下午三点在咱们的大巴车旁集合,好,现在请随我下车,一起游览龙门石窟吧!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19

各位团员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导游:__。很高兴大家参加龙门石窟一日游的活动。先为大家大概地介绍一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还有: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还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多个,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达目的地了,请大家跟我来。看,这里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所以请不要在这美丽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这个石窟好大,让我们近距离看看。瞧,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就更动人了,大家会看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那样子生动极了.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的,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那样子你看了也会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刚力士在怒视着偷盗他的贼人,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龙门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

看,这是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被美国人勾结中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大都会博物馆。而洞口初唐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在宾阳洞南边的是万佛洞.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20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要参观的是洛阳龙门石窟,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龙门”吗?这要从地形说起,这里的地形为三山夹一水,远远望去,犹如一道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隋炀帝建都洛阳后,因为宫城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都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隋炀帝时改称“龙门”。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大约493年),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等朝代,断续雕刻达400余件,现有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块,佛塔80座,造像10万尊,内容除佛像外,涉及建筑、服饰、音乐、书法等,如同包罗万象的艺术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20xx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开凿的奉先寺了。那么现在,我带领大家前往奉先寺参观。

大家抬头请看,几个台阶之上的正是著名的奉先寺,它是唐高宗所建,为政治需要,武则天曾捐2万贯脂粉钱。历时三年零九个月于675年竣工。寺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养人等一铺十一尊大像。造像布局匀称,俨然一个佛国朝廷,大家请看,这就是主佛“卢舍那”,它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美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您看它略带微笑,仿佛给人已深深的同情和殷殷的关切。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应是理想化的圣贤形象,我们来仔细端祥它,你有没有发现无论你站在他面前的那个位置,他都在注视着你呢?石刻的眼睛为什么这么传神?对了,这正是雕像的画龙点眼之处,卢舍那的双目,采用阴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浅凹进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线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与大佛目光交汇时,畏而不惧,可亲可敬。

在卢舍那佛的左侧是弟子迦叶,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他年轻睿智,整个一帅小伙子,旁边衣着华丽端庄矜持,二天王严肃威武硕壮有力,力士们坚毅勇猛,性格暴躁,以及那无所畏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俏,整个布局反映了唐代高超技艺,折射出当时佛教的繁荣和唐朝国力的强大。

出了奉先寺,我们再来参观北魏的代表作——莲花洞。因洞顶雕有一大浮雕莲花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可并不多见,洞内正壁为尊式造像。主佛释迦牟尼身穿袈裟,衣襟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就是这种形象。两侧弟子是浅浮雕,左侧迦叶深目高鼻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形象,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象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如此生动细致雕于莲花洞坚硬的石壁,实为龙门一绝!洞口北壁崖壁有“伊阙”二字,这是明代河南巡抚赵岩所题词,证明了“龙门”的原称。

好了,各位游客,由于时间关系,先讲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看过"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21

亲爱的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洛阳龙门石窟,我是导游小x。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XX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XX年开凿直到523年停工,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22

莲花洞因窟顶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开凿于北魏时期。莲花是佛教象征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饰,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有体态轻盈,细腰长裙的飞天环绕其间。也有人说莲花洞上面的莲花,开创了室内装修天花板的先河。洞内正壁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尊式造像。主佛为释迦牟尼立像,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即佛祖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两侧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锡仗,似一西域苦行僧的形象。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雕像,仅有两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就雕于莲花洞南壁的上方,生动细致,被称之为微雕。洞口北壁崖壁有“伊阙”二字,原来是一方摩崖石刻,是唐刻陀罗尼经,这两个大字是明代河南巡抚赵岩所题写。

卢舍那大像龛(除了九尊大像之外,中间还有一些小的造像,那么这些造像是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在他过生日时,后宫嫔妃、王公大臣给他发愿祈福开窟造像,送给他的一件生日礼物,放在他奶奶的洞窟这边,也是寄托了一些政治含义在里面。)好,我们现在看到的叫做奉先寺,又叫做卢舍那大像龛。是整个龙门石窟唐代雕刻艺术中最有代表的作品。据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奉先寺为唐高宗所创,皇后武则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捐助脂粉钱两万贯,保进了整个工程的进展。整个大像龛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铺九尊大像,主尊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咱们注意这个方额广颐,这是民间所称的武则天的长相,什么意思呢?大体就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印堂发亮,双耳垂肩,用最通俗的解释就是银盘大脸。这是一种福相。眉毛弯弯,灵活而又含笑的眼睛显得非常秀美,那么咱们注意一下她的眼睛,由于是向下俯视,咱们参观者无论是站在下边哪个角度看就会和佛的目光交汇在一个点,形成心灵上的共鸣。其实她的眼睛采用的圆刀雕法,眼珠子是用烧好的琉璃珠嵌进去,所以非常的传神。嘴巴微微上翘,给我们呈现出了这样一种笑:当时的大唐国富民强,人们生活优越,既无内忧又无外患,那么武则天的化身——卢舍那大佛坐在龙门的最高处,非常自信,腰板挺直,笑看龙门山色,笑看风云变幻,呈现出泱泱大国的大唐盛世的气度。佛所穿的衣服衣纹简洁流畅,不多的几根线条,就把佛那种庄严、睿智亲切慈祥的心态表达的淋漓尽致。左侧大弟子迦叶严谨持重,小弟子阿难忠厚虔诚,二人均衣着朴素,诚心侍佛。二菩萨端庄矜持,头戴宝冠,衣着华丽,是唐代贵妇人的形象,那么菩萨头上的宝冠是镂空雕凿,美丽的宝冠是丝绸之路进口而来的,一直对现在都有影响,咱们注意到没有香港小姐冠军都戴这个,是当时时尚的体现。天王和力士的塑像也是龙门石窟中的精品,他们怒目圆睁,肌肉突出,让我们感觉到一种力量之美。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老话: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那么在我们看到的力士像的脚脖子是非常光滑的,抱的就是他的佛脚。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23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南北蜿蜒约1公里,这里香山(东)与龙门山(西)对峙,伊水于山间北流,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厥,史称“伊厥”。隋朝建都洛阳后,因宫城门面对“伊厥”而始称“龙门”。龙门石窟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其中莫高窟以壁画和泥塑为主,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以石刻为主。龙门石窟是我国佛教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比之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的跨越的历史年代更长,佛教造像艺术更趋完美。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到南北朝时,渐兴盛。南北朝时期的历代统治者大都信佛,同时为了利用佛教巩固自己的统治,统治者也大多极力推行佛法,所以在此时,佛教亦达到了第一个兴盛时期。在历代统治者推行佛法的程度上,以北魏孝文帝为最,这个有作为的少数民族君王,利用佛教推行了自己的政治改革。中国的三大佛教石窟,有两窟都是他统治时期开凿的。云岗石窟位于当时北魏的都城平城,历时年,是我国石窟艺术的早期成就。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又在洛阳开凿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的开凿历经北魏,隋、唐、五代,开凿历史达400余年,真实地反映了几百年来佛教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佛教到隋唐时期达到了鼎胜。由于佛教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和信仰,统治者利用佛教巩固统治的意图亦更加明显。隋朝的开国皇帝文帝杨坚,据传是在尼姑庵里诞生的,一尼姑断言: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谷间处之。尼姑说文帝为金刚转世。这一传说就记载在《隋书·帝纪》里面。这种金刚转世的神话其实是君权神授予的一种表现形式。由引可见佛教到隋唐时期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唐朝开国皇帝唐太宗,自己并不信佛,但为了其封建统治,太宗对佛教还是很重视的,贞观年间,玄奘往西方取经回来,太宗在西安慈恩寺为其提供场所,翻译佛教经卷,据说当时译经的有千余人。中西佛教经义实现了理论上的相互交融。到武则天时期,她为了在男权的社会里当上女皇,不断寻求理论上的支持,她的工具亦是佛教。龙门石窟奉先寺内那座最大的卢舍那佛像,是根据武则天的形象雕塑的。据造像铭载,武则天为建造此寺及佛像,曾“助脂粉钱两万贯”,并亲率朝臣参加了卢舍那大佛的“开光”仪式。

这一时期,佛教在普通大众的层面传播开来,民间笃信佛教的人激增。来自印度的佛教到此时已深深带上中国本土的特点,两者相互融合交错,佛教开始向着世俗化和本土化发民展。其时许多佛教新门派不断创建,出现了彻底中国化的佛教派别。佛教各个宗派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佛教达到了发育成熟期。反映在佛教造像艺术上,佛教造像更加贴近平民化,带有亲和力,普通的民众亦很容易接受起来。这在龙门石窟不同时期的窟洞造像中有明显的反映。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处于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的洛阳,也成为佛教的中心位置,龙门石窟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从北魏初建的规模上不断地扩大。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前后(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断。四百余年间,王朝兴替,时光转换,然而,山河为证,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24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河南观光游览!我叫,是河南旅游集团的一名导游员,大家叫我小伟或者小耿就好,我代表我们河南旅游集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我身旁的是我们此次旅程的安全大使安师傅,安师傅具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能,我们的安全问题大家可以放心,在车上大家可以尽情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俩个都很荣幸也很乐意的服务,在旅程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是什么建议都可以给我们提出来,我们都会虚心的接受,尽心尽力最好的服务,预祝各位河南旅游愉快,万事如意!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南湾风景区给你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百年修得同船渡”我们业可以是说是百年修得同车行吧!相聚就是一种缘分,我希能够珍惜这份情谊,在相聚的时间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简称“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称,在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9800万的中原儿女,厚实的文化底蕴,神奇的古老土地,特殊的民族情结,优美的自然山水,使这里成为凝聚华夏文明的地方。古时,河南处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长达3000余年,先是: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今日的河南改革步伐加快,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资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灿烂的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重要的省份之一,GDP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5名,中部首位,是我国第一大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产品转化大省,第一劳动力输出大省,俩句话: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过去,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现在!

中华之源,锦绣河南热切地欢迎你们的到来!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洛阳是著名的历史名城,也是著名的九大古都之一,它像是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闪烁在世界的东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西亚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的传统文化儒、道、佛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连,周易八卦在此发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孔子问礼至此,有左思的(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改(汉书)。许慎作(说文解字),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北魏的孝文帝汉化改革,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司马光修改资治通鉴等等。洛阳因它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所谓的九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众多的王朝,这一种说法不确切,在古代,讲究阴阳之说,单数为阳,九为至尊,它使虚数,泛指最大、最多的意思。二是指九个王朝,这种说法又不符合历史事实,究竟又多少个王朝建都洛阳呢?依据史实和考古的发现,认为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但是又依据史料之记载,其实还有两个王朝在洛阳建都,一个是两汉,公元前202年2月初三,刘邦在定陶称帝,史称两汉或者是前汉,刘邦称帝的当月,从定陶来到洛阳,在(资治通鉴)上有记载:“帝置酒洛阳南宫,评功论赏,文臣武将,皆大欢喜。”遂定都洛阳,五月间,齐人娄敬,路过洛阳,劝说刘邦迁都长安,另一个就是武国,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14岁入宫,立为才人,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封为皇后,李治患高血压病后武后参政决事,群臣并称帝后为二圣,公元690年9月9日,武则天自立为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将东都改为神都,武则天执政50年,居皇帝位15年,以洛阳为都城,洛阳从第一个王朝夏朝算起,历时一千五百六十多年,是建都最早,历时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

游客们,愉快的一天就这么快结束了,希望你们玩得开心哟!让我们下次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25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成为宾三洞。它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的,因并排布局而得名。“宾阳”来源于《尧典》中的“寅宾日出”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了,南北二洞和中间的主窟风格迥异,截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开凿的过程中北魏宫廷突然发生了内乱,打断了宾阳洞的雕刻工作,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这三座洞窟开凿的时间最长,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用工多达80多万。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主尊为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在它左边是过去世燃灯佛,右边是未来世佛弥勒佛。其实在洞中有两幅壁画可谓精美绝伦,就是在洞口内壁两侧,原各有一副大型浮雕分别是《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展现当时宫廷佛事活动的场面,可惜这两处浮雕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走,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大家请随我继续往前走,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就在寺中。奉先寺顾名思义,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于675年完工,皇后武则天曾捐脂粉钱两万贯用来加速工程的完工。它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石窟。好了,各位游客,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大佛就是卢舍那大佛了。“卢舍那“是梵文音译,即光明普照的意思。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为什么不零不整偏偏是17.14米呢?其中暗藏不少玄机: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的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看,这17.14米,包含了一个10,意十全十美,而14拆开正好是两个7,再加上第一个7,就有三个7了,拥有三个7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无限大、无限尊崇,功德圆满了!

有人把卢舍那大佛比作东方的“蒙娜莉萨”,说她是善良和美貌的化身。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的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作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似月,满脸的笑意,一派慈眉善目的神韵。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总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您有所交流,仿佛智者的询问,长着的关切,母亲的慈爱!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无限的情亲和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间,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在雕塑艺术上的折射反映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中国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终于完成了它的中国化进程,中国佛教艺术在洛阳龙门奉先寺也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典范。在20xx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所有的评委都认为是咱们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另外大家看卢舍那两侧站立的二弟子,左为迦叶,严谨庄重,饱经风霜;右为阿难,聪明温顺,擅长记忆。他们的旁边分别站立的是菩萨、天王、力士以及供养天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奉先寺造像主次分明,比例浑然一体,既注重形式美,又注重准确表达思想内容。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线条,高潮的技艺,玄秘的宗教幻化为一首壮丽的交响乐章,与自然混合,夺人心魄。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26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我们美丽的古都洛阳观光旅游。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请允许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道一声大家一路辛苦了。我是咱们这次洛阳之旅的导游,我叫某某,大家叫我小某就可以了。在我身边的是某师傅,他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所以大家在行车过程中可以完全放心。在洛阳的这两天里,将由我和某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衷心的希望成为大家的朋友,如果在旅行当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全力去解决。我们中国有句俗话“百年修得同船渡”,今天我们能相聚在这个车上,是我们的缘分,希望大家珍惜这点缘分,相互照顾,并请大家配合我的工作和注意车内卫生。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使我们的这次旅行圆满成功!

云南昆明西山龙门石窟导游词5

各位朋友,龙门石窟是在北魏太和年间(447-49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就在此营建,它不是一个朝代某一个时期兴建而成得,而是陆续开凿,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等)众多的朝代,相继大规模营建的,前后长达400多年之久。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个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洞内造像多为唐代河北魏时期开凿的,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会问,朝代不同,我们要怎么区分哪个朝代得呢?洞窟中虽然都是佛或菩萨,但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跟当时得世俗相结合得,唐代呢,有一个众所周知得审美观点,就是以肥为美,当时人们认为胖才是美,像唐代得武则天啊,杨贵妃杨玉环啊,她们都是除了漂亮以为,都有一个共同得特征,就是丰满。所以,唐代得造像都有圆润丰满这样一个特点。等一下到龙门石窟以后,大家可以找一下,脸庞,肩膀,身材浑厚,圆润得那种就是唐代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则以瘦为美,北魏造像的特点是:瘦骨清风。所以高高瘦瘦的,很清秀得那种就是北魏的造像。在这里,我已经清楚得讲过了,所以到了龙门以后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们能否分得出唐代和北魏得造像。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莫北人民智慧得结晶,艺术实践得结果,堪称我国雕刻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它是佛教流传到我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得典范。那么,成千上万的佛像是何人所为呢?他们又为什么要雕像造佛呢?(ⅰ)事实上,绝大部分得洞窟都是皇帝为自己营造的功德窟。龙门石窟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和唐代,那时佛教兴盛,帝王将相们深信“轮回报应”,“造佛得佛报”。于是他们不惜花费大量得人力,物力,财力;为自己,父母,亲朋好友营造公德窟。(ⅱ)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出于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从思想意识上统治人民,通过开凿扩大石窟来宣扬佛教。(ⅲ)第三个原因,开凿石窟得风尚是沿袭佛教发源地之一得古印度而来得。在中国北方,石窟得开凿路线基本上是沿丝绸之路而来得。这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得一条主要路线。]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27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石刻艺术宝库。它们分别为甘肃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得云冈石窟,甘肃天水得麦积山石窟,而另一个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参观得龙门石窟了。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行车约40分钟,那里不仅是著名得历史名胜,而且是自然风光很迷人得地方。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香山,因古得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就长眠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得山脚下。另一座为西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得主要景点。大多得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得。

相传两山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像一个天然得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称伊阙。可谓两山对峙,伊水中流。龙门山色,自古就被喻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地区最好得风景区。自唐以来,皇帝被喻为真龙天子,凡是与皇帝有关得东西统统用龙来命名。比如皇帝穿得衣服叫龙袍,皇帝住得地方叫龙庭等等。

那么,位于皇宫龙庭南面得门,就得名龙门。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景点也是如此,不管多著名得景点,如果你不了解它,不懂得它得背景,历史,意义,你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甚至没什么好看得,仅仅只是到此一游而已。但是如果你掌握这些情况以后,你就会觉得你所看得东西是非常有价值得,是值得一看得,所以,在看龙门前,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个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在北魏太和年间(447-49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就在此营建,它不是一个朝某一个时期兴建而成得,而是陆续开凿,经历了众多得朝,相继大规模营建得。开凿时间长达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得历史了,我们以前可能也看到很多景点,但那些大多都是明清或者后来重建得,而龙门石窟确实从1500年前遗留下来得。现有佛像十万余尊,佛窟,佛龛2100多个,碑刻题记3600多块,洞内造像多为唐河北魏时期开凿得、其中唐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会问,朝不同,我们要怎么区分哪个朝得呢?洞窟中虽然都是佛或菩萨,但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跟当时得世俗相结合得,唐呢,有一个众所周知得审美观点,就是以肥为美,当时人们认为胖才是美,像唐得武则天啊,杨贵妃杨玉环啊,她们都是除了漂亮以为,都有一个共同得特征,就是丰满。

所以,唐得造像都有圆润丰满这样一个特点。等一下到龙门石窟以后,大家可以找一下,脸庞,肩膀,身材浑厚,圆润得那种就是唐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则以瘦为美,北魏造像得特别是:瘦骨清风。所以高高瘦瘦得,很清秀得那种就是北魏得造像。在这里,我已经清楚得讲过了,所以到了龙门以后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们能否分得出唐和北魏得造像。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莫北人民智慧得结晶,艺术实践得结果,堪称我国雕刻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古历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饰提供了极为丰富得资料,它是佛教流传到我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得典范。

那么,千千万万佛像是何人所谓呢?他们又为什么要雕像造佛呢?事实上,绝大部分得洞窟都是皇帝为自己营造得功德窟,龙门石窟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和唐,那时佛教兴盛,帝王将相们深信“轮回报应”,“造佛得佛报”。于是他们不惜花费大量得人力,物力,财力,为自己,父母,亲朋好友营造公德窟,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出于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从思想意识上统治人民。通过开凿扩大石窟来宣扬佛教。第三个原因,开凿石窟得风尚是沿袭佛教发源地之一得古印度而来得。在中国北方,石窟得开凿路线基本上是沿丝绸之路而来得。这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得一跳主要路线。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28

由洛河可以引出黄河,从走洛阳桥的时候看到洛河,每一位南方人过来之后都要去看黄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洛河其实就是黄河的一个支流,和伊河汇流之后流到黄河里,[黄河的一些概况]黄河是以怎样的魅力去征服中国人,在我们心中奠定了怎样的地位呢?那我们可以看到洛河水是非常非常清澈的,是因为这里的水是从小浪底库区经过沉沙流下来的水,百分之七十五的生活用水都是来自于洛河。那么黄河在我们河南段每立方米的含沙量是三十七点五公斤,所以老百姓是这样讲的,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河沙,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呢?我们的历史学家给了三方面的一个原因:一我们中国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地就是在黄河流域,夏商周三代断代工程。登封的名片非常多,我们可以通过历史名人来介绍登封。公元两千多年前,揭午而起,陈胜,一千年多年前,西汉王朝汉武帝刘彻[山呼万岁]中国最早的旅游业导游都开始于登封,武则天来嵩山进行封禅大典,登嵩山封中岳,大功靠成而得名。清代风流天子乾隆皇帝也来到嵩山进行封禅大典,近代两千年的时候女公安局长任长霞。还可以加上李连杰加上释小龙。三首诗歌来说黄河。黄土高原象屏障一样挡去了黄河的去路,中国台湾飞人柯受良飞越黄河的地方,也就是黄河最窄的地方——壶口瀑布,黄河以六百米的落差冲刷着黄土高原,沙土特别容易流失,黄河就携带大量的黄土泥沙来到下游形成了冲积平原。黄河每年携带的泥沙量达到了16。4亿吨,我们无法想像这么多的泥沙堆到我们面前是多么庞大的一堆,把它堆成一米高一米宽的土墙的话它可以围绕地球二十七圈,把这些泥沙分给每个中国人的话,每人每年都可以分到一点六吨,那么我们吃不了这么多的粮食,但是每人却可以分到这么多的泥沙,剩下的被黄河冲入到渤海,黄河用两百多年的时间冲刷出了多少土地呢?我们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五千四百九十平方公里。河南省山东省三十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黄河冲积出来的,所以称冲积大平原,比郑州地面高多少,比开封地面高多少,所以我们的李白在中岳嵩山上面吟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不是李白喝醉了,也是经过一番实地研究才得出来的一句总结。如果说大家感兴趣的话这一次我们也可以到黄河边走一走,到时候您可以用黄河水洗洗脸,洗洗手,在干的皮肤上面就会留下一层泥沙,怎么洗都洗不掉,所以造成了我们平时所讲的:跳进黄河洗不清。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么究竟是不是这回事,那么我们可以到黄河边上去走一走。很多帝王把都城建在河南之后,都把治理黄河作为兴国安邦的最重要的政策,可是以前生产水平比较低下,黄河水一直是时好时坏,真正治理黄河是在1952年,郑州黄河边上,大手一挥,发出了“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到过长江,到过淮河,都说一定要把长江的事情给治理好,唯有在黄河的时候说办好,伟人就是伟人,说话讲究艺术性,治理黄河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可以根治的。有三门峡黄河大坝,三门峡大坝的建成就把三年两泛滥的黄河水控制到五十年一次,那么还出现了刘家峡(把黄河水泛滥控制到百年一遇)青羊峡,我们济源的小浪底工程把黄河水泛滥控制在千年一遇,我们现在是千年等一回,等什么呢,等黄河泛滥。现在黄河水泛滥解决了,但是黄河上游还有两大问题解决不了:黄河自古难架桥、黄河自古难行船。直接引出汽势船。在黄河上面架设的最早的桥梁是在清朝慈禧老佛爷让张之洞架设的第一座黄河大桥,桥身距离河面已经不足一米了,小浪底修好之后可以延缓它的寿命二十年,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但是以后肯定就看不到了就被黄河水给淹没了。旁边是1958年京广铁路桥,桥身距离河面不足七米,建了拆,拆了再建,这是解决不了的难题。黄河自古难行船,我们去过长江,去过淮河,那里一直以来都是有船只的,但是在黄河上面我们看不到船只,为什么呢?因为黄河河流流速缓慢,泥沙沉积,船只容易搁浅在这个地方,第二点呢,大海有边,黄河无底,水最深的地方也只是十米左右,而泥沙的深度大概有多少呢,我们现在有一个最大新的数据,我们现在正在修建的铁路公路两用桥,象武汉的长江大桥一样,往下打了一百一十三米还看不到岩石层,充分表明了老百姓这样一句俗语。第三点呢就是九曲黄河十八弯,它没有一定的航线不能航船。有的地方呢中间都是流水,中间是河床,河床是流动的,普通船是不可能在这上面行船的,但是现在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我们现在可以在黄河上面渡船,什么船呢?水陆两栖汽垫船,它有轮船全密封的驾驶舱,飞机的螺旋浆,汽车的方向盘,就是出现在成龙主演的电影《红番区》里面的那种船只,在六七八月份的时候用于防洪,(当然六七八月的时候可以不讲)它属于黄河河务局,在黄河流经的九个省中,是直接属于国家水利部管辖的,不属于河南省。即使在六七八月份来到黄河您也不可能跟我们的黄河母亲作亲密接触,这段时间是用来防洪,那你冬天过来也不可能,因为有雪,深秋过来也不行,有雨,现在阳春三月看黄河正好,可以海陆空三方位观看黄河。因为机会不多,所以很多客人只要是这个月份来,都会来看看黄河。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29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20xx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20xx年开凿直到520xx年停工,历时长达20xx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释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犷敦厚之风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中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肠纹拖在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许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门内前壁两侧下层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为孝文帝及侍从礼佛图,南为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这两幅作品,精美绝伦,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而去,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1978年,当人们拆除宾阳中洞的清代所建砖券门时,雕凿于北魏时期造型鲜为人知的天王造像显现在人们面前。朋友们请看,当时在窟门过道两壁上发现的就是三头四臂的帝释天王和四头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宾阳中洞完成于六世纪中叶,它显示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伊阙佛龛之碑-----李泰与宾阳南洞朋友们,我们现在所看的这块大碑,名为“伊阙佛龛之碑”,由唐太宗时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这通碑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形奇伟秀美,是唐楷书法艺术的珍品。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死后做功德而开凿,碑文中并有大量粉饰、美化李泰之语。因此,结合太宗末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位的史实可知,李泰借为母亲开窟造像做功德,实有获得太宗好感,为自已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说明的是,这通碑原应为此魏所雕的宾阳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为节省费用,竟就势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30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导游:胡妍。很高兴大家参加龙门石窟一日游的活动。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的龙门石窟就坐落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营造时长达400余年,在这里您不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风秀骨、还可以看到唐朝的丰腴之美,龙门石窟不仅是中国佛教艺术的体现,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尚,堪称是一座巨大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现有佛龛2300多个,佛塔70余座,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其中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和唐朝诸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都是书法艺术的珍品。我国著名的作家余秋雨曾这样描绘过石窟艺术:它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以前年的艺术,一千年始终活着,脉络相通,呼吸均匀,这是一种何种状阔的生活。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龙门石窟中其实最为磅礴,艺术最为精美的洞窟——奉先寺,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尊大佛呢就是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梵文音译,意为光明普照之意,她通告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您有可能会问,为什么不零不整刚好是17。14米呢?这是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的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级佛徒”那么再让我们我们来看看17。14,它有一个十,意为十全十美;14含有2个七在加上第一个七,就是3个七,拥有3个7的卢舍那大佛是无限大,无限宽大,功德圆满的。

有人说卢舍那大佛是“东方的蒙娜丽莎”是集善良与美貌于一身的,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做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如月,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就有如沐春风之感,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你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询问,长者的关切,母亲的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家,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在佛教艺术上的折射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中国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终于完成了汉化的过程,因此中国的佛教艺术在洛阳的龙门石窟也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中国佛教艺术的最高典范。”

另外大家请看卢舍那两侧的是二弟子,左为迦叶饱经风霜,庄重严谨,有为阿难聪敏温顺,擅长记忆,他们两侧站的是菩萨、天王、力士及供养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线条,高超的技艺,玄密的宗教幻化出了一首壮丽无比的交响乐动人心魄。

扶今追昔,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如此宝贵的珍品,伴随着光荣和骄傲,将被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思之、思之、再思之……

朋友们参观完这麽雄伟的雕塑,您难道不为之震撼吗?那么就请您拿出手中的相机把他拍摄下来,留住这份心情,本次的景区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给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11点在这里集合,由于刚下过雪,地面比较滑,大家在自由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好了,今天的龙门石窟一日游结束了,请大家回去养精蓄锐,准备参加明天的云冈石窟一日游。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31

各位旅客大师好!欢送伴侣们到龙门石窟参不雅旅游。我叫,是游览社的导游员。很侥幸能为大师供给导游讲解办事。上面,我先为旅客伴侣们引睹一下龙门石窟的概况。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北13千米的的地方。大师请看,这里龙门山、喷鼻山两岸僵持,伊水从中穿流,远了望往便像一个自然的门阙,是以被称为“伊阙”,后因隋炀帝皆乡洛阳的宫乡乡门正对伊阙,而当代帝王以实龙皇帝自称,是以又被称为龙门。龙门区域,青山僵持、伊水中流、飞虹卧波,风光壮秀。唐朝著名诗人曾讲“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山色自古便被誉为洛阳八景之首。环球著名的龙门石窟便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北北长约1千米,是北魏和唐朝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散合的地方。概略有的伴侣会问:释教为何要凿窟造像呢?本因是多方面的,北魏时释教在我国传播很是遍及,佛经上说,造佛像可以广积功德,进进仙人间界,再说,关于泛博的下层老苍生往说,识字皆很困难,更不要说念什么梵文的经典了,而石窟造像可以把慈悲安详的佛像和内容形象曲不雅地发挥阐收回往,更能起到宏扬佛法的教化做用。是以我国也展现了很多释教造像艺术。龙门一带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溶洞,既利于凿窟造像,又利于经久保存。是以,自北魏孝文帝迁皆洛阳时,龙门石窟便开初营造,前后延尽长达400多年,此中北魏和唐晨是两次建筑的下潮。北魏造像秀骨浑姿、宽袍大袖,而唐朝造像体躯歉满,面相圆润,线条劣美。待会我们参不雅时,大师可以体味一下这两个晨代造像分歧的风格特性。

龙门石窟的代表性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万佛洞、奉先寺等。好,伴侣们,我们边走边说,便往到了龙门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洞窟——奉先寺,它开凿于龙门山腰之间,完工于唐下宗年间,用时25年,取“奉祀祖先”之意。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是三身佛中的报身佛,指颠终建持而得佛果之身,意义是灼烁普照众生。它通下17.14米,头下4米,耳长1.9米,结跏跌座于莲花宝座之上。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因武则天曾以皇后的身份,捐赠脂粉钱两万贯,设念者便遵照“佛乃非男非女,亦男亦女”的说法,摩武则天形象,将佛形成女性形象,身披通肩式袈裟,头上螺形发髻,面目相貌歉满娟秀,嘴角微翘,成现出坦白而又奥秘的浅笑,是以有人把它称为“东方的受娜丽莎”。

大师请看,在东、西两山上稀散着像蜂窝样的大小佛龛,此中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以数量之多位列我国三大石窟之首,它不只是国家重点文物护卫单元,借在20__年11月被列进了《天下遗产名录》

卢舍那佛的两侧是迦叶和阿难两,迦叶看上往是饱经沧桑,而阿难则是显得虔诚大方。再往两侧是两位菩萨,头戴宝冠,身着素装,并挂璎珞,显得矜重羁绊。

在北北两侧,各有一天王,一力士。大师概略主意到了,天王、力士的足脖怎么这么乌乌油明呢?官方传说,抱过天王、力士足脖的人是有福的,是以很多旅客皆曾俯身一试,这不禁使人念起“平常不烧喷鼻,临时抱佛足”的趣谚。不知讲大师感遭到没有?奉先寺的全数规划,如同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排场,反映了唐朝国力的壮大,它既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又是人类美术史上的杰做,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好了,各位旅客伴侣,龙门石窟便给我引睹到这儿,感谢各位支持!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32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的龙门石窟就坐落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营造时长达400余年,在这里您不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风秀骨、还可以看到唐朝的丰腴之美,龙门石窟不仅是中国佛教艺术的体现,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尚,堪称是一座巨大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现有佛龛2300多个,佛塔70余座,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其中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和唐朝诸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都是书法艺术的珍品。我国著名的作家余秋雨曾这样描绘过石窟艺术:它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以前年的艺术,一千年始终活着,脉络相通,呼吸均匀,这是一种何种状阔的生活。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龙门石窟中其实最为磅礴,艺术最为精美的洞窟——奉先寺,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尊大佛呢就是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梵文音译,意为光明普照之意,她通告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您有可能会问,为什么不零不整刚好是17.14米呢?这是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的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级佛徒”那么再让我们我们来看看17.14,它有一个十,意为十全十美;14含有2个七在加上第一个七,就是3个七,拥有3个7的卢舍那大佛是无限大,无限宽大,功德圆满的。

有人说卢舍那大佛是“东方的蒙娜丽莎”是集善良与美貌于一身的,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做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如月,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就有如沐春风之感,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你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询问,长者的关切,母亲的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家,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在佛教艺术上的折射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中国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终于完成了汉化的过程,因此中国的佛教艺术在洛阳的龙门石窟也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中国佛教艺术的最高典范。”

另外大家请看卢舍那两侧的是二弟子,左为迦叶饱经风霜,庄重严谨,有为阿难聪敏温顺,擅长记忆,他们两侧站的是菩萨、天王、力士及供养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线条,高超的技艺,玄密的宗教幻化出了一首壮丽无比的交响乐动人心魄。

扶今追昔,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如此宝贵的珍品,伴随着光荣和骄傲,将被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思之、思之、再思之……

朋友们参观完这麽雄伟的雕塑,您难道不为之震撼吗?那么就请您拿出手中的相机把他拍摄下来,留住这份心情,本次的景区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给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11点在这里集合,由于刚下过雪,地面比较滑,大家在自由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龙门石窟导游词1500字篇33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成为宾三洞。它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的,因并排布局而得名。“宾阳”来源于《尧典》中的“寅宾日出”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了,南北二洞和中间的主窟风格迥异,截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开凿的过程中北魏宫廷突然发生了内乱,打断了宾阳洞的雕刻工作,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这三座洞窟开凿的时间最长,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用工多达80多万。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主尊为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在它左边是过去世燃灯佛,右边是未来世佛弥勒佛。其实在洞中有两幅壁画可谓精美绝伦,就是在洞口内壁两侧,原各有一副大型浮雕分别是《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展现当时宫廷佛事活动的场面,可惜这两处浮雕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走,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大家请随我继续往前走,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就在寺中。奉先寺顾名思义,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于675年完工,皇后武则天曾捐脂粉钱两万贯用来加速工程的完工。它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石窟。好了,各位游客,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大佛就是卢舍那大佛了。“卢舍那“是梵文音译,即光明普照的意思。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为什么不零不整偏偏是17.14米呢?其中暗藏不少玄机: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的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看,这17.14米,包含了一个10,意十全十美,而14拆开正好是两个7,再加上第一个7,就有三个7了,拥有三个7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无限大、无限尊崇,功德圆满了!

有人把卢舍那大佛比作东方的“蒙娜莉萨”,说她是善良和美貌的化身。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的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作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似月,满脸的笑意,一派慈眉善目的神韵。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总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您有所交流,仿佛智者的询问,长着的关切,母亲的慈爱!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无限的情亲和慈爱,这种由天上到人间,由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儒家在雕塑艺术上的折射反映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终于完成了它的化进程,佛教艺术在洛阳龙门奉先寺也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典范。在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所有的评委都认为是咱们卢舍那大佛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另外大家看卢舍那两侧站立的二弟子,左为迦叶,严谨庄重,饱经风霜;右为阿难,聪明温顺,擅长记忆。他们的旁边分别站立的是菩萨、天王、力士以及供养天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奉先寺造像主次分明,比例浑然一体,既注重形式美,又注重准确表达内容。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线条,高潮的技艺,玄秘的宗教幻化为一首壮丽的交响乐章,与自然混合,夺人心魄。好了,各位朋友,参观了这么雄伟的雕刻,是否也让你的心灵受之震撼了呢,那么请拿起您手中的相机,留下这份心情。

景区的主要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时间留自由活动,11点钟我们准时在这里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