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古诗》教学设计【优秀1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古诗》 1

教学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学重点:

会认13个字,会写6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春晓》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音乐,观看vcd《春晓》

二、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

(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三、学习古诗《春晓》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n不读mn 。闻:前鼻音wn。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4)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4、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2、感悟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想象意境。

(1)课件或挂图: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2)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字。

(一)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

处:1、引导认识“折文”。2、捺要写出小“脚丫”。(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二)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村居》。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写有古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古诗,哪位同学能背给其他同学听一听呢?

2、指名背诵古诗。

3、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古诗,大家愿意跟我一起学吗?(愿意)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村居》。

板书课题。认识“村、居”两个字,师正音。

二、学习古诗《村居》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二月天:指春天。日字旁理解。

(2)纸鸢:风筝。

(3)东风:指春风。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3、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4、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一)范写、讲解。

忙:左边竖心旁的“竖”要写得垂直且稍长。

(二)学生练习。

教学后记:

《春晓》这首诗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所以我不用花很大功夫来指导学生学习这首诗。但《村居》这首诗比较难懂。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阅读感知诗境,尝试边读古诗边想像意境的阅读方法。重点激发学生喜爱古诗的情感,积极收集古诗,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古诗》 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古、诗”等6个生字,会写“古、声”等5个生字。

2、背诵课文。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生字。

难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或实物投影、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指导学习辅导学习评价

教学情境设计指导学习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

三、再读指导。

四、熟读成诵。

五、学习生字。

1、揭题。

2、解题。

小朋友们看了题目,你能猜到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春季)那它写的是一天中的哪一段时间呢?(告诉学生“晓”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上)

1、自由读课文。

(1)自己读一遍课文,遇到生字拼一拼音节再读。

(2)再读一课文,用“——”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把课文连贯地读一遍。

2、检查自读。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个别读。

(3)齐读课文。

1、结合彩图,了解诗意。

2、指导读第一句。

(1)生试读。

(2)指名读。

(3)全班读。

3、指导读第二句。

4、把1、2句连起来读。

5、男女生分组读。

1、看图试背。

2、分组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3、全班齐背。

1、抽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2、自学生字,记忆字形。

3、指导书写。

学生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再读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按要求画生字,读生字,把课文连贯地读一遍。检查自读,抽读生字卡片,指名个别读,齐读课文。

学生结合彩图,了解诗意。师指导读第一句。采用多种形式读句子。指导读第二句。

分组比赛背诵,全班齐背。

抽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小组自学生字,记忆字形。老师巡堂指导书写。

表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的学生。

能正确认读生字读音,读准课文的同学给予表扬。

鼓励,爱学习的学生。鼓励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特别鼓励个性朗读。

表扬能背诵的同学。

表扬认真读生字、书写的学生。小组互相展评。投影好的作业。全班评价。

板书设计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图)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儿童诗《我想》书香教学设计 3

教学要求:

情感目标: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纠正读音,�

4、老师简要介绍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像》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节。

三、理解内容。

1、从第一至第四节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分组学习。

自学提示:

(1)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3)用读或演的形式汇报。

2、交流汇报。

(1)交流第一、二节内容。

(2)学习第三节。

指名读第三节。启发学生想象:“我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作者能望到什么?

鼓励学生充分说。

解决疑难: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学习第四节。

齐读第四节。请学生说说对蒲公英、柳絮的了解。

启发学生想象: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作者飞到那里干什么?

3、学习第五节。

(1)指名读第五节。分组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2)交流汇报。

四、巩固练习。

1、配乐,同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互相评议。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2、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3、配乐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读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充分说。

教师总结。

大自然是这样美好!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美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这首诗。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3、学会九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配乐齐读课文。

3、指名读第三节。要求:仿照这一节,再编一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

(2)同桌相互说,相互评价。

(3)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二、背诵指导。

1、依据板书内容自己独立试背。

2、指名分小节背。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小组代表汇报。

4、指导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扩词练习。

悠:悠久悠扬悠闲

谷:稻谷谷子深谷

脚:脚印脚步脚趾

软:松软柔软软弱

营:军营营地营房

堂:食堂纪念堂礼堂

柔:温柔柔弱柔美

儿童诗《我想》书香教学设计 4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知道你们都喜欢看《大风车》中的“奇思妙想”的节目,其中,有一句最响亮的口号是什么呀?(指名说)让我们一起喊(预备起):让想像飞起来!声音还挺响亮的,你们想不想也放飞自己的想像呀?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去感受冬冬那美好而又神奇的想象吧!

二、情景欣赏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录音)

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非常入神,听得也十分认真,谁来告诉我们冬冬有哪些神奇而有趣的想象呢?

1、学生交流感受。

你觉得冬冬的哪一个想象最神奇,最有趣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8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儿歌。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

三、细读诗歌体味情感

你觉得冬冬的哪一个想象最神奇、最有趣呢?(指名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根据情况学法指导)

(一)指导学习第三节

这么多小朋友都喜欢这一节,读读吧,希望通过你们的朗读使其它的小朋友也喜欢上这一节。

1、指名读文,学生评价。

师:读得真好,文中“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柔和,不坚硬)

2、理解“柔软”一词。

谁来说一说这个“柔”字怎样写?(上面是一个矛字,下面是一个木字)

3、学生书写“柔”字。

师:长了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它看到了什么呢?

4、学生自由说看到的景象。

师:冬冬的想象是这样的神奇,我们也随着冬冬一起飞上蓝天,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板书:飞上蓝天)(我们看到了雄伟的万里长城,看到了浩瀚的大海,望到了金色的稻田——)

5、学生想象在蓝天上看到的情景。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跟冬冬一样神奇、美妙,那课文中为什么说“蓝天是我们的课堂”呢?

4、指名回答。(因为作者可以在天空中学习。因为作者可以在天空中认识世界。)

(是的,飞上蓝天,更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认识了世界。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感受啊!谁能读出。

5、指名再读这一节。

师:美丽的风筝载着我们美好的理想飞向蓝天,我多想和你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蓝天课堂。

6、小结学法。

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节的?请小朋友们按照这种方法自学其它三节,也可以重点学习你最感兴趣的那一节。看我试范:先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找出能表现神奇、有趣的词句,然后展开丰富的想像,读了这一节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最后通过朗读把你的感情表达出来。下面开始读书吧!

(二)汇报第一节

过渡语:谁来汇报冬冬的第一个幻想?

学生读文。

请小朋友们看这个“悠”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呀?

学生写“悠”。

(悠哇,悠——此时,我们仿佛在干什么?)

(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2、指名学生读文。

(三)汇报第二小节

过渡语:多善多美的桃花呀!我真的被陶醉了!冬冬想变成桃花,去装扮美丽的大自然,我也想变成花朵去点缀大自然呢!冬冬还有哪些愿望呢?谁来汇报冬冬的第二个幻想?(板书:变成柳树)

指名读。

(“绿色的篷帐”指的是什么呀?由绿色的篷帐你想到了什么?)湿软的土地上,绿柳成荫的美景。

2、学生想像。

(课件展示)孩子们,你们看,春雨过后,你会发现柳树又有什么变化呢?(叶子更绿了,更繁茂了,在不知不觉中,柳树一点点地长大了。)(指导朗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蓬帐”)

3、女生读第二节

(四)学生汇报第四节

冬冬的想法可真多,(对照板书总结)他还有什么想法呢?谁来接着汇报第四节。

1、指名说冬冬的第四个幻想。

师:冬冬的幻想如此神奇,我也想来来读读儿歌了,小朋友们你们给我这个机会吗?

2、学生听老师范读第四节儿歌。

师:你们觉得我读的怎样?谁想象老师这样也来读这节儿歌呢?

3、指名学生读第四节儿歌。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比老师还要好,我真得很佩服你们,那其他的小朋友也想不想来读这节儿歌呢?好吧,我们来男女生合作读这一节,好吗?“变小草,变小花”女生读,“绿得生辉,开得漂亮”男生读,其他的语句男、女生一起读,明白吗?

4、男生合作读第四节。

四、拓展训练升华主题

小朋友们带着美好的梦想飞向远方时,千万不要忘了哟,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我们会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说一说。(学生讨论)

讨论: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交流讨论的内容。

过渡语:是啊!小朋友们都长大了,想出去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但是,不管去哪里,一定要先家人商量商量,记住了吗?冬冬的想象真有趣,谁愿意美美的读一读这首儿歌?(找四位小朋友各读一节,全班齐读最后一句。)

3、美读儿歌。

五、自由练笔续编诗歌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冬冬神奇而有趣的想象,你们的心中一定也有许多有趣的想像吧。那么你能不能仿照儿歌前三节的格式也来编写一节儿歌呢?看谁写得最好。(学生练笔)

六、课堂小结情感熏陶

孩子们,我们梦想是那样的有趣、那样的神奇、那样的美好,为了实现美好的梦想,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飞翔吧!

《儿童诗两首》教案学案设计 5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其中《我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等,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提问: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春天的阳光是那样地柔和,那样地舒服,晒在身上暖洋洋的,与阳光共舞;有的说“长”看出春天万物生长,草木葱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发挥想象,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然后我让学生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感受意境,并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的?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有兴趣的同学也学着模仿《我想》的写法创作一首儿童诗。

儿童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的,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很好地乘着那想象的翅膀,给孩子展示自我的空间,去放飞他们的理想。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古诗》 6

教学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关键

1、会认lo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许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苏东坡画像。

2、出示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

3、了解苏东坡。

苏轼:宋代文学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他写的诗。

4、出示教学挂图。

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等。

5、导语,苏东坡是怎样用诗描绘这秋景呢?请自由朗读诗歌:赠刘景文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

赠送姓刘擎雨盖菊花残枝犹有君子必须橙色橘子

3、注音平舌音:赠残

4、指导写字。枝记刘,注意字的结构。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自由读,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1)出示荷叶田田图解诗句1。

荷花开放了,巨大如盖的荷叶消失了。

(2)出示菊花盛开与衰败图解诗句2。菊花干枯了却还留在枝头,似乎在斗寒霜。

(3)导语: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呢?(看图)

橙黄橘绿。对,这才是秋天最美的时候,齐读3、4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橙子金黄、橘子飘绿的时候。

5、朗读诗歌。

(1)这么优美、这么丰富的秋天给人带来什么?(快乐,幸福、丰收……)

(2)这么快乐、幸福的秋天该怎么读?(喜爱、快乐……)

(3)齐读诗歌。注童重读以下词语:擎天盖、傲霜枝、君须记、正是

6、背诵诗歌。

四、拓展学习

(再背一,二首写秋的诗)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hehuashuzhiyushijizhu

( )( )( )( )

小学语文三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7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一、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四、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夜书所见》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六、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八、拓展活动

九、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3.

3.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

5.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五、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六、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

七、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八、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夜书所见 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听:寒声孤独寂寞,感:动客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家乡、亲人)

儿童诗《我想》书香教学设计 8

《儿童诗两首》是人教版课标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儿童的视角,抒写了儿童春天里的想象,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表达了儿童世界处处皆美景。两首诗适宜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性阅读和仿写儿童诗。教学时,可在课内完成《我想》的读、赏、创,《童年的水墨画》则放到课外,实现迁移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环节设计:

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可能会想象春天实在的景物。)

2、点拨入题:

高洪波是个著名作家,他以《我想》为题,写出了一个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儿童诗两首》的第一首《我想》。

二、初读,感知内容

1、环节设计:

师: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比较重视把诗泉州市地读下来,不很在意对诗歌的感受。)

2、点拨策略:

引导学生一节一节地体会:

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三、再读,体验情趣

1、教学环节:

你能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学情预估:学生一般能说出诗的大意,但不容易体会诗中的情趣。)

2、点拨策略:

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老师引读课文,用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

师: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读第一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读第五节)。

四、三读,鉴赏表达特点

1、环节设计:

师: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有什么变化?

(学情预估:学生对把自己的什么部位变为什么,容易局限于课文的事物,要把打开思路作为指导重点。)

2、点拨策略:

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还有干旱的大地、混浊的河流、沙尘暴,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等也可以触发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五、学习创编,合作交流

1、环节设计: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学情预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是学习创编的难点。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古诗》 9

教学内容

村居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课型

古诗

是否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准备

优秀案例

生成设计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5、指名读、齐读。

6、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7、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

9、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背诵全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居:居住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读完诗后,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再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烟”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童”后鼻韵母。

(三)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指导写“忙”字。

3、请你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散学归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四)放飞想象,发散思维。

早春二月,鸟语花香,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读一边想,你的脑海里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这是春的气息,这是春的脚步。让我们在美美的读一读。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练习朗读全诗,然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准备比赛读。

2、比赛读。其余同学当评委。

3、背诵,边背边想象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的生活。

五、注重拓宽教学内容

春天这么美好,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六、注重读写结合

师:春天的景色如此令人陶醉,就让我们以《村居》为題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业设计

背诵《村居》,把意思讲给父母听。

背诵《绝句》。

教学反思

《儿童诗两首》 教学设计 10

一。 教学内容:

1、主题:难忘的童年

2、内容:*《儿童诗两首》、单元练习二

二。 学习目标:

(一)*《儿童诗两首》:

1、学:丫 。会读词语。

2、有感情读书。

3、通过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特点。

(二)单元练习二:

1、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2、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

三。 我们一起学:

(一)*《儿童诗两首》:

1、学习:

丫: yā 像个小树杈。丫头

2、词语理解:

水葫芦——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诗中的水葫芦加了引号,不是指真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3、句子理解:

1)“不过……商量商量”——写出“我”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现实,一想到要飞到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不放心呢?所以要和他们商量商量。

2)“树叶在膝盖上……浪里白条。”——说出孩子爱书,书放在膝盖上,翻页的动作一定会很轻,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情不自禁地笑了。他看的是《水浒传》,只想着“黑旋风”和“浪里白条了”。

(二)单元练习二:

1、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牧童、蓑衣、鸡笼、莲蓬、毡帽、卸煤。

2)读读记记:

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

2、口语交际:

把你自己的童年故事、自己难忘的事说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要求是真实的、要说清楚、说具体。

3、交流平台:读一读。

4、日积月累:

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5、习作:

1)看图了解图意再写成文。

2)可以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3)写后要进行修改。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ài qiǎn kòng zhì kǒu jué dì dòng shān yáo

( ) ( ) ( ) ( )

sōng shǔ áo xiáng shuò dà wú bǐ

( ) ( ) (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画_____)

颇有节奏(pō pǒ ) 抱歉(qiàn qiān) 围聚(jǔ jù)

魁梧(wú wǔ ) 呵欠(hā hē) 乳汁(rǔ nǔ)

三、成语

1. 补充

气宇( )( ) 心如( )( ) ( )( )一笑

众志( )( ) 曲径( )( ) ( )( )足食

2. 写相近的成语

全心全意——( )

四、选词填空

1. 既……又…… 虽然……但…… 因为……所以…… 尽管……还……

(1)( )我讨厌那些看似可怜的乞丐,( )是给了他一元钱。

(2)我( )希望自己早点长大,( )又很害怕长大。

2. 严密 精密 周密

(1)没有( )的组织纪律,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就不可能战无不胜。

(2)经过一番( )的安排,我们和沈老师在分别28年后又团聚了。

五、按要求写句子

1. 这么精致的艺术品,是艺术家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改为问句)

2. 小燕子飞。(扩句)

六、阅读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终于开口对病人说:“你忍不住可以哼叫。”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筋暴起。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1. 写近义词

镇定 ——( ) 颤抖——( )

2. 为什么“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a. 因为手术难度很大。

b. 因为沃克医生从没有遇到这么坚强的人。

c. 因为沃克医生怕病人太痛,不敢下手。

3. 病人手臂上为什么会“汗如雨下”?

小学语文三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背诵《小儿垂钓》。

2.预习《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十、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是学生升入中年级后学习的第一课古诗,该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殊性,在第一首古诗的教学上,重点放在教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古诗,如何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己学习古诗,并最终理解古诗。在第二首古诗的教学上,就适当放手让学生利用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

《儿童诗两首》教案学案设计 12

在本课的教学中,看着学生们有趣的表演,倾听学生们大声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学生们由衷的喜悦。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想象力、释放智力的平台,充分发挥了自主参与式教学的优势,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快乐中学习。我对以下两点感到满意:

首先,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入教材,勇于创新,为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表达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如果你是一个小英雄,你会对你的父母说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给予引导和引导,使学生积极进取,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

在教学活动中,我创造了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活动和表演的伙伴,完全抛弃了“教师的尊严”。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在枝繁叶茂的《梧桐,一个的童话》中,我意识到要让学生变得积极和个性,我们必须从学生为主体开始,在课堂上为他们种植一棵绿叶茂盛的梧桐树,为他们创造一个爱的花园,并在课堂上实现“我喜欢学习”。

同时,它也让我感觉到情境教学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股“美的春天”,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在培养情感、启发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值得思考的是,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拓展教材,全面发挥创造力和主动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儿童诗两首》 教学设计 13

《儿童诗两首》随堂练习——巩固篇

一、看拼音谈汉字

yājí

脚()()取

二、用下列字组词

丫()()

苞()()

篷()()

【参考答案】

一、脚丫汲取

二、丫头丫环

花苞含苞待放

帐篷车篷

《儿童诗两首》随堂练习——提高篇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花苞万()阳光一()篷帐

一()风筝一()水花一()土地

二、理解下面的句子

1、“长呀,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中绿色的篷帐指什么?

2、“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一串花苞万缕阳光一座篷帐

一只风筝一阵水花一片土地

二、

1、指的是长大的柳树

2、体会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把幻想当作了现实,同时也能看出孩子的懂事。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会读生字“丫”,读读写写“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趣、乐。

3.感受“安、悠、爬、染”等动词的精妙,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4.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初步培养鉴赏儿童诗的能力,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梦想和憧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诗两首》。

2.齐读课题。

3.这两首儿童诗是——(“我想”“童年的水墨画”),从这两首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预习过课文,大部分能基于所知的内容作个简要的表述,如:“我想”是“我”所展开的想象,童年像水墨画一样美等。少部分学生此时才会关注到题目与内容的联系。)

4.简介背景。

《我想》是我国著名作家——(高洪波)在初春时,带着自己四岁的女儿到公园里和女儿尽情地享受阳光,欣赏春天,欢快游乐后写下的。《童年的水墨画》则是作家——(张继楼)在80岁高龄时,根据自己的所见及童年生活的回忆写成的一组诗,分别是由“街头、溪边、江上”这三首小诗组成的。

二、初读感知初感文体

1.自读诗歌,运用“借助注释”“同桌交流”的方式解决初步的疑问,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2.个别读,师生共同参与正音、断句。感知诗歌主要内容。

(学情预估: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好生字“丫”,较流畅地读好“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则有可能出现断句等困难。“我想”从儿童的视角书写,浅显易懂,但概括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童年的水墨画”能大致知道所描写的几个场景。)

点拨策略:“我想”提示每小节“我”想像了什么,“童年的水墨画”提醒在“街头”等地方分别做了什么。

3.课文为什么要把《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放在一起呢?这两首诗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情预估:“一语惊醒梦中人”,一部分学生会意识到这两首诗歌富有童真,都是写童年美好幸福生活的。可能少部分学生则比较茫然,会讲到两首诗的具体内容上。还可能会有学生指出两首诗的不同点。)

4.小结。

这两首儿童诗都是富有童真、童趣,都是与童年有关,而且,主要还是写给你们——儿童看的呢!

三、品读体情体会精妙

《我想》

1.读了《我想》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我想”能从自己的读中体会到诗歌的趣,作者的“奇思妙想”,也可能 )

点拨策略:尊重学生个性的感受,点出童年是个爱想象的年龄,看到世间万物都可能会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

2.指导想象,朗读体会。

点拨策略:以“作者分别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物展开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体会是盎然的春意启发了作者的想象,以第一小节为例,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通过“悠啊,悠——”破折号中声音的延长,读出诗歌的趣。

3.方法迁移,品读诗歌。

点拨策略:指导学生运用第一节诗的想象画面的方法,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调动情感,体味诗境。

5.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呢?

点拨策略:引导学生发现诗中“安、接、装、种”及“悠、长、望”等动词,通过换词等方法体会动词的准确、精妙。

《童年的水墨画》

1.在“童年的水墨画”中是否也有一些动词用得特别好呢?请大家细细读读,想象一下画面。

点拨策略:根据学生感悟的情况,进行适当点拨。《街头》引导感受诗中闹市静读的画面,让生简介“黑旋风”在水中大战“浪里白条”的情节来帮助想象,进而品味“漾”“爬”动词的精妙、诗中“乐”的情感。《溪头》则引导学生从动词染“立”中体味画面的静、美,而“碎”则是画面从静到动,垂钓之乐通过这几个动词的品味,则不难体会了。《江上》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以小故事: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如鸭群般在江里自由自在地嬉戏,为了争夺一撑船用的篆杆,一不小心打在了门牙上,至今对那“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忘记犹新。童年就如同一幅幅淡淡色彩的水墨画,留存在作者心中。

四、联系生活真情表达

1.读了这两首儿童诗,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大部分学生会从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来谈。可能个别学生会发出“自己都没经历过这么好玩的事”的感叹,还可能有个别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童年生活不美好,整天参加培训班等。)

点拨策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享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同时点出课改正在努力地为学生减轻负担,及教师也会努力让学生有个快乐的童年。)

2.童年是多梦的,是美丽的,是难忘的。回家后,可以找《童年的水墨画》的另外三首小诗《花前》《树下》《林中》,或其它的儿童诗来读读,还可以模仿这两首儿童诗其中的一首来写一写,作作小诗人。

《儿童诗两首》教案学案设计 15

《儿童诗两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 的`想象力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此文时,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读《童年的水墨画》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这样学生更好地品味了诗歌的意境及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学完这两首诗后,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理解这两首诗歌有什么不同,使他们进一步感悟儿童诗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试着仿写儿童诗。

整节课 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孩子们说出他们的感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要他们仿写诗歌时,大多数都写得较好,想象力丰富,充满了童趣。

《儿童诗两首》 教学设计 16

一、说教材

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二、说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说教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3、重视语言的积累。对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古诗》 17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具准备:画有柳树的春景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画有柳树的春景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景色多美呀!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寻找春天吧!

二、放音乐,教师配乐朗读儿歌,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三、学生模仿老师读儿歌。

1、轻声读,遇到生字,看拼音自学。

2、指名5个同学,一人读一小节,要求把音读准。

3、各自大声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教师重点领读儿歌,学生自由选读儿歌中的小节。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悟儿歌。

1、出示有柳树的春景图。

2、提问:小柳树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它什么时候睡醒了?谁能读出小柳树睡醒的样子(学生表演读。)

3、小柳树睡醒了,它的好朋友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和它在一起做什么?

4、创设情境:请学生扮演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读有关的'三小节。它们对柳树说些什么呢?柳树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学生上台表演。

语言训练:

春雷帮助柳树柳树,柳树对春雷说:“ 。”

春雨帮助柳树,柳树,柳树对春雨说:“ 。”

春风帮助柳树,柳树,柳树对春风说:“ 。”

春燕和小柳树,柳絮,柳絮边飞边说:“ 。”

六、指导朗读:

提示:春天里的景物这么可爱,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

七、课堂练习:同桌互读,找出生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会认、写要求掌握的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表演读:小组内表演,五个同学分别扮演柳树、春雷、春风、春雨、春燕。

二、认识生字。

1、春天里,还有什么和柳树一样也醒了呢?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大屏幕识字:说说你认识了课文的哪些字,不会认的字怎么办?说说你的好办法。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用熟字来记忆。

3、猜字游戏。(以学生自己把生字编成谜语

(2)大雨落在田地上——“雷”。

(3)自行车轮胎缺少气——“软”。

4、认生字练习:全体学生把自备的生字卡片摆放好,老师指大屏幕上的字,学生从字卡里找字并举起来。

四、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说话”二字的言字旁和“春”字的撇捺。

(1)言字旁的一点不能太低,横要写得斜,竖稍向左歪。

(2)“春”字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然后要往左斜;捺的起笔不要靠近撇,要给下面的日字留出空来。

2、学生先描再临,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巩固练习:小组长分发生字卡片,帮助同学识字。

板书设计:

1柳树醒了

春雷说话

春雨洗澡

春风梳头

春燕捉迷藏

柳树玩耍

教学后记:

这是一首美丽的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使学生感受到在春天,柳树、春风、春雨、春燕,每一种事物都洋溢着光彩。我还指导学生用“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句式来仿说句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儿童诗《我想》书香教学设计 18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像,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依照课文前三小节编写一段。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主题是“幻想和想像”,《我想》是一首富有儿童情境的诗歌,以儿童的口吻,充分发挥幻想和想像,写出了“我”的小小的心愿,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去追求美好的未来。教材中的小诗是一首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诵这首诗,能够展开自己的想像,能够续编这首小诗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互动

画图——几个泡泡,看到画你想到什么?

大家想法既合理又不同,这就是幻想、是想象。想想越丰富、越奇特越好,与众不同最好。

二、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老师播放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欣赏,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充分说,教师语言渲染)

三、细读诗歌,体味情感。

(一). 品读第一节

1. a. 自读第一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 指名读——校正字音(2人)

c. 齐读,想:�

悠啊,悠, 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a. 两句话什么地方不同?

b. 怎样才能读出桃树枝在风中轻盈、柔软、飘逸的感觉? ( “悠”字拉长音)

4. 播放视频(布谷鸟的声音),想象:布谷鸟的歌唱仿佛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读第三句——师渲染气氛——齐声美读

5. 齐读本小节。

过渡,引出课题:春天是美好的,我的心情是愉悦的,作者的想象真是神奇,我的愿望是美妙的,谁能帮我为这节小诗起个题目——我想。(板书课题)

我的想法不仅这一种,我还有其他想法——

(二)品读第二节

1. 出示第一句——我想把脚丫连在柳树上。

谁来读这句,说说我第二个想法? 我的脚丫已经变成什么?

2. 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我想干什么?

生发挥想象说说,相机出示第二句——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

柳树尽情地伸展着自己的小脚丫,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

理解:湿软 汲取 甜美

3. 结果怎样?出示第三句——长呀,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4. 想象:绿色的篷帐是什么样的?在篷帐下你们会做什么?

模仿第一节美美的读一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我又有了想法,看我第三个想法——

(三)品读第三节

1. 出示第一句——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指名读。

2. 长了眼睛的风筝看什么?引导用句式:看( )多( ) (口头仿说诗歌)

引说:望呀,望—— ( 展开想象想一想,说一说)

3. 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齐读第三小节。

4. 诗中你能看到哪些表示看这个意思的词语?望,瞧

(四)仿写课文

1. 春天是那么美好的,我们的愿望是那么美妙,请拿出笔来,像我这样写下来。

2. 交流评议。

(五)品读第四节

1. 我还有那么多美好的愿望,我要把它们 因此, 我又写到——齐读第五节。

四、情感升华

1. 总结:作者通过奇异的构思,神奇的想象, 凝练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诗歌这种文体,借助诗歌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美、赞美美。

2. 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我想

手儿 桃树枝

脚丫 柳树根

眼睛 风筝

自己 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