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火的应急预案(通用3篇)
安全防火的应急预案(通用3篇)
安全防火的应急预案篇1
一、编制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专门机构监督,各单位自主管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掌握各部位的火灾隐患信息,对突发的火灾事故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和消灭措施,及时做好安全救护、应急救援及人员疏散工作,迅速有效地将事故损失减少至最小,以达到预防和减小火灾事故危害的目的,确保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四川省消防条例》的规定,结合分公司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类型、性质、影响范围大小及后果的严重程度等情况,特制定《攀工建筑分公司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分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基层单位从事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四、应急预案的方针、原则和目标
(一)方针和原则
(1)本预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2)本预案为分公司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
(二)本预案在实施应急处理工作中实行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密切协同,救人第一、快速反应、属地保障,科学决断、有效处置、确保安全是原则。
(三)各单位和分公司有关部门要配合本预案制订的火灾事故应急处理实施预案,实行在分公司统一指挥下,分级管理,分级实施。
(四)目标
本预案的目标是控制紧急事故的发展并尽可能消除事故,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五、基本情况
主要从事工业(土建)施工:大跨度工业厂房,冶金高炉及焦炉系统主厂房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大容积独立水塔,钢结构制作和安装等;大型综合性民用建筑施工:民用住宅小区及高层、超高层公寓住宅、市政综合大楼、综合性商业楼群、城市标志性建筑、文化体育场馆、市政道路及管网等公共建筑;建筑辅业:大型项目测量,商品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冷轧带肋钢筋生产,汽车运输等;混凝土、沙浆及地材试验。
六、火灾事故基本预测
(一)生产设备引发的火灾。
可能发生重特大生产设备火灾事故的地点:分公司所属的厂房、检修现场、所有施工现场。
(二)生产物质发生的火灾
1、易燃液体火灾
可能发生重特大易燃液体火灾事故的`地点:公司所属的生产车间、厂房、检修现场、所有施工现场。
2、易燃气体火灾
可能发生重特大易燃气体火灾事故的地点:分公司所属的厂房、检修现场、所有施工现场。
七、应急设施和资源
(一)抢险救援方面
分公司现有1支义务消防队,人员共计130人。室内消火栓15个,室外消火栓1个;厂房和车间配备的灭火器有150具。
(二)医疗救护方面
由于建筑分公司生产现场、施工现场经常不固定,无论在什么地方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现场负责人负责组织保护好现场,并采取临时防范措施,立即按程序上报分公司,若有受伤人员,立即组织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护。
(三)车辆
公司有6台在租赁公司租用的小车可用于火灾突发事件的调用,由办公室统一调动,生产安全室负责具体安排实施,确保人员、物质及时到位,保障交通运输的畅通。
八、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对突发重特大事故的处置能力,及时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成立了救援领导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各组的职责。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各小组应立即按照各自分工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一)公司设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长:分公司经理
副指挥长:分公司主管生产安全副经理
成员:分公司其它领导及各部门、基层单位负责人。
职责:当发生事故时,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负责进行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各项救援工作,在查明事故险情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订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处置救援方案,并及时地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工作,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现场疏散抢险救援小组
组长:分公司主管生产安全的副经理
副组长:生产安全室主管
成员:由综合室、生产安全室、技术质量室、经营计划室、项目部、实体单位负责人组成。
职责:疏散救援工作本着“先救人、后移物”和“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做好疏散救护工作。公司生产安全室负责统一指挥、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和保护现场及向公安消防队报警求援;综合室、生产安全室负责人员调动;综合室负责善后处理;综合服务站负责车辆调动。一旦发生事故,由救援小组长负责组织各单位进行有序的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如遇有情绪偏激的人员,将其强行带离事故现场,对事故现场的重要物资及时地进行转移。根据情况及时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并随时调整警戒区域,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确保现场秩序,并负责组织、调动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按照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援方案迅速组织实施,根据事故现场具体情况,负责与公安消防队联系,取得他们的协助与支持。同时安排车辆与人员将受伤人员,进行现场临时救护后送往医院救护,必要时请求攀工公司启动上一级《重特大火灾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三)后勤保障组
组长:综合室主管
成员:生产安全室、技术质量室、经营计划室、财务室及各项目部、实体等负责人组成。
职责:生产安全室、技术质量室、综合室负责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如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图和周围地区图等);综合室负责事故处置所需物资、设备、材料、各类机械的供给、资金的投入及处置事故的生活保障。
九、事故的报警、处置和善后处理
(一)、报警及汇报
发生火灾事故,应立即拨打“119”或攀钢消防大队(如在攀厂区施工可拨打3391119-攀钢消防大队),要讲清发生火灾的单位、地点、燃烧物质、火势大小及有无人员伤亡、被困等基本情况,以便消防队及时准确地赶赴现场灭火救援。报警后,报警人员应在公路的三叉路口或有明显标志的地方等待消防车的到来,并给消防车引路,协助消防人员确认消防栓的位置或寻找水源,并且应安排人员协助灭火救援。在向消防机构报火警的同时,应及时向生产安全室(3389515)报告,由他们根据具体情况通知相关部门及各负责人到场,组织指挥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二)火灾事故的处置方法
1、施工设备引发的火灾
施工设备引发的火灾分带电火灾和不带电火灾两种。根据现场条件,可以断电的应断电灭火;无法断电的则带电灭火。大部分电力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空气开关等电气设备充有大量的油,着火后可能发生喷油甚至爆炸事故,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火灾范围。
扑救方法:
(1)设法切断电源,进行常规灭火;
(2)无法断电灭火,则要根据现场特点选择适当灭火器进行灭火;
(3)充油电气设备的油,其闪点多在130~140℃之间,有较大的危险性。如果只在设备外部起火,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如火势较大,应切断电源,可用水灭火。如油箱破坏,喷油燃烧,火势很大时,除切断电源,有事故储油坑的应设法将油放进储油坑,坑内和地面上的油火可用泡沫灭火。要防止燃烧着的油流入电缆沟,电缆沟的油火只能用泡沫覆盖灭火。
2、各种施工物质发生的火灾
易燃固体火灾
易燃固体燃点较底,在遇到明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后,会引起剧烈燃烧,并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
火灾特点:燃点低,遇火即燃,燃烧猛烈;易燃固体粉尘易爆燃;易燃固体燃烧产物毒性强。
扑救方法:
(1)及时扑灭初期火灾。
(2)采取疏散、隔离方法、控制火势。
(3)防止爆炸,迅速灭火。
注意事项:
(1)疏散搬运易燃固体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拖、拉、摔、撞,保持包装完好。
(2)扑救易溶性易溶固体火灾时,要采取措施堵截、控制溶流扩散,以防火势蔓延扩大。
(3)严防人员中毒伤亡。
(2)易燃液体火灾
易燃液体在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常见的易燃液体有各种油品、苯液等。
火灾特点:
(1)先爆炸后燃烧,这是易燃液体储罐发生火灾时常见的特点。
(2)先爆炸后燃烧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易燃液体泄漏遇明火发生燃烧,使液体容器或压力容器设备在火焰或高温的作用下发生物理性爆炸;二是易燃液体储罐已发生燃烧,在燃烧中发生爆炸;三是易燃液体储罐内蒸气浓度达到了爆炸极限,使燃烧瞬间转为爆炸。
(3)易造成人员伤亡。
扑救方法:
泄漏火灾的扑救:及时堵漏、控制扩散、迅速灭火、防止爆炸伤人。
可溶性易燃液体火灾的扑救:
(1)灭火时多选用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器。
(2)根据实际情况可用大量的水稀释燃烧液体,直至燃烧停止。
(3)泄漏可溶性易燃液体燃烧,可使用大量的水稀释,致使其熄灭,同时可降低易燃液体蒸气挥发,消除复燃或燃爆危险。
(4)可溶性易燃液体因本身含氧、含碳量较少,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人发现。因此,在灭火时要避免流淌液体燃烧伤人。
注意伤人:
1、灭火中要随时注意观察易燃液体贮罐及邻近罐的异常变化,防止发生爆炸伤人;
2、灭火中要正确选用灭火器材;
3、灭火后要防止复燃或蒸气爆炸;
4、对流淌燃烧液体火灾,应先堵截,后灭火;
5、加强灭火人员安全防护;
6、搬运或疏散小包易燃液体时,要轻放,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碰撞等不安全行为,严禁背负、肩扛,严禁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
(3)易燃易爆气体火灾
易燃易爆气体遇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或在热传递作用下,能引起燃烧爆炸。
易燃易爆气体火灾特点:易造成大面积燃烧爆炸;燃烧往往引起贮罐、气瓶爆炸;贮罐爆炸会引起相邻贮罐发生连锁爆炸,导致灾情扩大,引发大面积火灾;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火灾扑救难度大。
易燃易爆气体火灾扑救方法:首先应扑灭泄漏处附近被引燃的可燃物火势,控制火灾范围,为下一步扑救泄漏处燃烧作好准备;气体泄漏着火后,不可轻易关闭阀门,更不可随便关停运送气体设备,以防止回火引起爆炸。应先关小阀门,降低气压体泄漏压力后进行灭火,并事先做好堵漏准备,火焰熄灭后立即进行堵漏;起火后,不能盲目扑灭泄漏处燃烧,以防堵漏失败后大量可燃气体继续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大范围爆炸;如果确认泄漏口不大,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予以封堵,则可用水、干粉、蒸汽、氮气、二氧化碳等灭火器灭火(事先消除泄漏点附近一切火源),然后组织人力快速实施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泄漏气体;如泄漏口裂缝较大,确认难以堵漏或无法堵漏,则可以采用冷却着火容器及周围容器的办法,防止发生爆炸,任其稳定燃烧,自至自行燃尽熄灭;对于有爆炸危险的易燃气体,容器、气瓶或设备的冷却或灭火,要利用地形、地物、建筑物等为掩体,以防爆炸。对于有先兆要爆炸时,要果断撤离,注意观察,避免爆炸伤人。
注意事项:加强统一指挥,避免盲目行动。无论采取哪种断绝气源措施,都必须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如有爆炸的可能,灭火时首要任务是防止爆炸。要自始至终组织相当人力对燃烧容器及受热辐射、烧烤的相邻储罐、气瓶等进行冷却降温。如有可能应迅速移至安全地带;加强一线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发生人员伤亡。许多易燃易爆气体本身具有毒害性,其燃烧产物也具有毒性,对人体危害很大。现场施救时要采取防毒措施,防止人员中毒。要及时替换灭火人员。同时要持续不断地观察火情变化,避免发生爆炸或其它险情伤人;灭火后应对易燃易爆气体容器、气瓶或其它设备进行持续冷却,避免复燃。同时对火灾现场进行安全检测,确认无危险时再撤离,恢复用火用电;搞好火灾现场警戒,控制现场人员数量,确定灭火人员撤离的场地和通道。警戒范围应根据火灾现场实际确定。警戒解除应在火灾现场确认无危险时宣布。
十、应急培训和演练
应急培训和演练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应急培训和演练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各项目部或实体应派专人负责,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及公司《消防安全管理标准》规定组织培训,开展定期或不定期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开展演练,增强事故应急、应变处理能力。
十一、应急预案的修订
本预案编制及修订部门为分公司生产安全室。此预案下发后,原则上每3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如因特殊原因,也可以及时对部分内容做局部修订。
具体的报警、汇报、疏散、抢险、救援等工作必须认真落实到部门、项目部、班组和个人。
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安全防火的应急预案篇2
在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活动的同时,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公安消防部门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防火应急预案。
一、处置原则
为维护项目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活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有关消防、建筑法规。落实三级防火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排查可能出现的各类火险隐患,及时掌握各类火险隐患的信息。对重大火险隐患的特定事件,要及早发现、及早控制、措施果断、尽快处置。将各类火险隐患处置在萌芽状态。
1、组织实施各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加强对员工的消防知识教育,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完善消防设施。对影响项目的火险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确保项目有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2、针对施工现场的消防特点,组织制订灭火预案及扑救火灾的基本措施。充分发挥基层义务消防员的作用,当发生火灾时,一边及时报警,一边带领职工扑救火灾,保护和疏散物资,使火灾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保护好火灾现场,协助调查火灾原因。
3、所属各部位、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特点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定时开展防火检查,整改火险隐患,并建立消防工作台帐。
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整个施工现场要划分禁火区域和动火等级。禁火区域要挂牌明确,严禁烟火。施工现场的危险品库,要专库专用,不得混放。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
5、不论哪个部门、基层单位凡第一接到有火险隐患问题的信息都有责任向消防安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对重特大的火险隐患由消防安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处置工作,并同时上报公安消防部门及有关机关。
6、发现纵火行为,及时制止或者检举报告,对正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人员将其控制,交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二、指挥机构
1、项目部设立消防安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2、日常工作由负责。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项目部由直接指挥消防安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其主要任务:
(一)、及时传达公安消防部门及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布置消防安全工作任务。
(二)、对项目内发生的各类火险隐患,及时采取措施的同时。将重特大的火险隐患的及时向公安消防部门汇报。
(三)、根据掌握各类火险隐患变化发展的情况,组织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控制火险。保持与公安消防部门及有关部门的联系。
四、保障与措施
1、一旦遇到重特大的火灾和人为纵火破坏事件,应立即报警。由处置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副组长率组员进入火灾现场,在现场设立临时指挥部实施现场指挥。
2、如遇危险品库处于紧急状态或出现爆炸时,应急处置组应立即疏散人员,撤离附近的危险物品,对现场要划定安全范围,并派专人警戒,防止危险库爆炸时引发更大的伤害。
3、接到扑火命令后,要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方案、最小的消耗,组织领导扑火队伍,将火扑灭,明火扑灭后,要亲自或派人到火灾现场督促检查,清理残火,以防复燃。
4、在处置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守岗位。绝不允许擅离职守或自行其事。
5、对违反防火预案规定,给消防工作造成损失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安全防火的应急预案篇3
海港作纽带,服务暖宾朋――以“纽带”作为方案构思的立足点。一条柔顺的纽带,连接海内外。动感、平滑,使人舒服。体现通关中心的服务意识。一座阳刚的雕塑,聚集众宾朋。现代、挺拔,矗立于广场的尽头。体现通关中心的时代气息。
一、项目概况
宁波保税区海港通关服务中心项目位于宁波保税区太河以东,兴业大道以西,骆霞公路以北,保税区商务大厦(13F)以南地块。用地面积20239m2。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为30262m2,主楼十层,裙房以四层为主,地下两层,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其中地下二层为平站结合的人防二等人员掩蔽所。地下总建筑面积为15612m2。
二、方案构思
海港作纽带,服务暖宾朋。宁波港是响誉国内外的国际深水港。宁波保税区海港通关服务中心是口岸服务的窗口,更是联系境内外客商的重要纽带。作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纽带,全面的服务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于是我们将“纽带”这一形式作为构思引入到建筑设计中来。她隐喻着我们宁波保税区海港通关服务中心永远的服务意识。
三、设计理念
1、顺应地形,就势而为。保税区大厦与商务大厦在朝向中心广场一侧,其主楼界面是一条连续的自由曲线,结合地块北侧沿河的折线型轮廓,于是,由商务大厦为起点,顺势的一笔,勾勒出了本地块建筑沿河的走势,既顺应了地形,又与原有建筑形成了延续的曲线形的城市界面。近似一条纽带。在空间形态上,对于通关中心主楼的位置,设计之初,我们进行了几个方案的对比与推敲。当把建筑放到环境当中的时候,结论便呼之欲出了。主楼置于地块的西南侧,面朝东,几乎是正对着城市广场的主轴线,更与保税区大厦及商务大厦形成了均衡的三足鼎立的空间态势,携手环抱开阔的城市广场。
2、利用“田”字型的功能布局,来诠释几大功能区块之间“分”与“合”的关系,并形成人车分流的外部空间。沿地块设置环形的机动车道(兼消防车道),环形车道内是以“田”字型布局的四个功能区块。分――田字型布局的中间一横一纵两条步行道将四个功能区块分离,各自独立的交通体系、独立的出入口避免了各个功能区块相互间的干扰。合――田字的中央,是四层的开敞平台,亦是建筑的内广场空间。这些开放的平台作为联系几个功能区块之间的纽带,将四个功能区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来随着功能的变化及发展,各层的服务大厅还可相互串联,灵活划分。人群经过步行入口通过室外的自动扶梯可直接到达2~4层各服务大厅。
3、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在建筑设计中妥善处理河岸、建筑及城市广场的关系。通关中心位于广场的尽头,设计中其造型取意为“一组用纽带相连的城市现代雕塑”,建筑是广场的一部分。建筑内2~4层的开敞平台即是城市广场的延伸,形成立体的城市广场空间,人们在办事之余,在平台上东可拥抱开阔的城市广场,西可欣赏静静的太河之水。
4、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我们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到建筑设计的各个角落,以表达政府服务、口岸服务的服务意识,表达亲民、便民、利民的人本位思想,充分体现通关服务中心的纽带作用。
5、引入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减排及绿色环保要求,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
(1)在环境上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乡土植物。在树种搭配上,做到常年有绿色。在三处屋顶平台上设有屋顶绿化;
(2)屋顶设计太阳能电板,既节能,又可以丰富建筑的第五立面;
(3)空调采用节能的地源热泵系统;
(4)宁波是一个缺少淡水的城市,设计中将雨水进行收集与沉淀(地下二层设有雨水收集池与沉淀池),用于绿化灌溉及冲洗地面等。
四、总体规划布局
(一)功能结构
建筑呈“田”字布局。10层的主楼位于地块的西南角,裙房主体为4层,裙房东首的餐厅设计为2层的圆形建筑,与商务中心的凹弧相呼应。裙房内设计了一纵一横两条步行道。将1至4层分为4个部分,容纳了通关中心服务大厅、金融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以及行政办公的门厅。
(二)交通流线
地块沿兴业大道设计出入口。其中南侧的为步行出入口,北侧的是车行出入口,车行出入口与北侧的商务中心公用,以避免短距离内道路开口较多的弊端。地下两层,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其中地下二层为平站结合的人防二等人员掩蔽所,沿建筑的东侧和西侧各设一个地下汽车库出入口。地面沿环形通道设有机动车停车位,用以解决部分临时停车。在入口附近设有非机动车停车位,满足停车需要。商务中心的交通流线与本地块整体考虑,共用一个车行出入口,通过入口广场分流各功能区块的人流及车流,并沿商务中心周围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满足规范要求。
五、建筑单体设计
(一)平面功能
建筑一至四层为对外的服务大厅,分别是:通关服务中心大厅的综合服务区,通关服务中心大厅的出入境报检报验、危险品申报区,通关服务中心大厅的报关区以及行政服务中心。各服务大厅的出入口均开向步行道内,分区明确,且联系紧密。主楼的一层除了通关服务中心大厅的综合服务区外,还有金融服务中心及办公部分和档案馆的门厅。为使用方便,我们在行政服务中心旁也设计了部分金融服务,从而完善功能布局。一条通向内部的步行道(源自城市广场的轴线),将金融服务中心与行政服务中心在底层分开,进一步将城市广场空间引入到建筑内部,使建筑与环境互融。东北角的2层圆形建筑为餐厅,其中底层的西北侧为厨房部分,设计单独的出入口通向地块内的道路,与就餐的流线完全分开。裙房部分均通过开敞平台相连,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裙房顶层设计部分屋顶花园,再通过一条带状的折板,将所有功能大厅加以串联,使之成为联系各大功能区块的纽带。主楼五至六层为档案馆,七至十层为口岸办通关服务办公区。
(二)建筑造型
运用“纽带”做为立面基本框架,再结合体块完成建筑的造型设计。主楼的设计中,我们将建筑层层的轮廓加以错动,形似一条纽带,有韵律的迎风舞动,而串联着各服务大厅的带状折板正是这条纽带的收尾,轻摆摇曳。建筑本身极富雕塑感的体块赋予建筑刚性、力量的一面。沿着骆霞公路由西向东慢慢走进,就似一艘扬帆远航的万吨巨轮行驶在之中。通过虚实结合,刚柔并济的设计手法,将灵动的纽带与阳刚的城市现代雕塑进行结合,形成建筑的外部造型。建筑以浅灰色颇具现代感的夹芯复合金属板为主墙面,深色铝合金穿孔板加以点缀,再通过大面积玻璃的运用,使建筑即有阳刚、稳重的性格又不失动感、灵气的一面。
(三)景观设计
在景观设计的处理上,将建筑尽可能的沿西侧的太河及东侧的城市广场展开,以获得景观视野的最大化,南侧通过乔木及间距来减小骆霞公路上的噪音对建筑的干扰。由于场地较小,建筑周边的环境景观主要以点状及带状分布,重点是西侧沿太河的景观带。设计中将太河驳岸做成木栈道加绿化的形式。既能看也能走。以满足人们亲水的心理。地块内部及平台的景观设计延续了建筑造型的特点。通过不同颜色的灌木在平面上用折线形相分,既丰富了形式又与建筑造型相呼应。
六、结语
形式与功能是建筑永恒的主题,这里通过从立意构思到平面布局、功能布置、立面设计、空间造景的设计过程表达了设计者对形式与功能的理解,在此与建筑同仁共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