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交通社会实践报告(通用3篇)

发布时间:

2024交通社会实践报告(通用3篇)

2024交通社会实践报告篇1

时间:

地点:

题目:

随着青岛城阳区经济的飞速发展,道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然而,居民的交通意识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好多居民交通意识淡薄,走路闯红灯、逆向行驶、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甚至翻越隔离栏等等,对交通的安全产生了一定的隐患。我们化学与药学院在暑假期间,组织我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向交警学习,了解体验交警工作的辛苦,进行义务值勤,协助维护交通管理。

我们和交警共同执勤了几天,通过几天的相处,我了解到了交警的辛苦与默默奉献,他们认真站好每一天的岗,我们同学协助他们管理好交通秩序。站岗的时,虽然很累,但能和交警一起合作,我感到很光荣,也很自豪。

社会实践这几天,通过和交警的相处,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我知道什么是交通协管。

首先明确,“交通协管”不是执法人员,不具备执法权。

其职责从其名称就能看出来了,顾名思义,“交通协管”就是“协助交通警察管理交通秩序”的意思。

“协管”本身也有岗位之分,其每天的工作内容,依岗位而定。其次,“交通协管”是交通管理的一支辅助力量,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其管辖权的归属问题由各地自行决定。是否属于交警队管辖,视地区不同而不同。

交通协管每天虽然只工作4,5个小时,但他们很辛苦,有好多协管都是年轻的同志,他们站在车流量最多的地方,指挥着来往的车辆,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人敬佩。另外其服装样式与交警制服有明显的区别,“交通协管”是否统一着装?着装样式如何?我们国家没有统一规定,由各地政府自行制定。但有一条要求是明确的:必须与真正的警察制服有明显区别。

我还知道了交通协管的职责:公安部最新颁布的《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明确交通协管员可以承担的具体工作事项。在总结分析交通协管员直接参与执法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工作规范》专门规定了交通协管员的工作要求、工作任务和禁令规定。

一是明确了交通协管员要在交通警察指导下承担部分执勤工作。

二是明确规定交通协管员可以“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违法行为”、“维护交通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人员”、“交通安全宣传”、“及时报告道路上的交通、治安情况和其他重要情况”、“接受群众求助”等5项工作。

三是规定交通协管员不得从事其他执法行为,不得对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决定。

在我实践期间,我了解到了城阳的交通现状:城阳各主要道路都存在交通秩序乱的现象,机动车辆还很好,严格按照交通规则行驶,但电动车、自行车、行人在机动车道行走、闯红灯却屡见不鲜。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交警,管理这方面的问题。

在交管工作中,我们非常重视加强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管理,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目前,正在起草在主要街道设置部分电动车禁行标志。另外,对电动车辆的管理,除交警严格管理外,利用媒体对全社会进行宣传也是一个好办法,只有提高人们安全行驶的自觉遵章意识,才能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近期,我局交管部门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非机动车、行人违法专项整治月活动,将每周二、四定为非机动车、行人专项治理日。市区各大队分别在主干道设立违法宣传处理点,并采取发放宣传材料与办班学习等手段,对行人和骑车人交通违法行为做到管理、教育、处罚相结合,全面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文明意识。

交通三队为了保护我们学生的安全,提高我们交通的知识,交通队专门培训了我们,通过培训使我意识到其重要性:

1、加强协管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是当前交警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协管是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补充力量,协管在正式交通民警的直接带领下,协助交警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其工作形象好坏直接关系到交警队伍的形象。从某种角度讲,协管队伍状况直接反映了交警的队伍状况。因此,加强交通协管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应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2、加强协管的规范化管理是协管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个事物的发展必然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协管队伍从无到有、从素质低到高素质本身也是一个逐步学习、提高、完善、发展的过程,目前这支队伍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而规范管理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规范管理将对协管队伍的成熟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只有加强协管队伍的规范管理,不断发展完善,这支队伍在交通安全管理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协管队伍有其自身的优势。大部分协管年龄在25岁左右,是一支年轻化的队伍,在学习方面、体能方面都存在着一定优势。如:现场抢救、协助追逃抓扑犯罪嫌疑人等都存在一定的优势。

通过交警和协管的共同努力,邯郸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没有违规现象,车辆都按照指定的路线行走。同时我们实践大学生还加大宣传力度,使居民更加了解交通规则,使他们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同时我们大学生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受益匪浅,使得这次暑假社会实践非常有意义。

我希望下次假期的社会实践还能够与交警合作,为了城阳交通的有条不紊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2024交通社会实践报告篇2

当我们作为交通协管员,站在约束或者说纠正普通大众的交通行为的立场上,与普通大众成为一定程度上的对立方时,我们深刻了解到了国人那些粗鄙的毛病,我们不理解为什么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竟连最起码的尊重他人都不会,何况,交警是在为他们服务。闯红灯,不走斑马线,对自己犯的错理直气壮地诡辩,无视法规的存在,甚至辱骂交通警察,这些不礼之举“名正言顺”地出现在了中华大地上,如果古代文明先哲还在世的话,一定会羞辱而终的。

交警、交通协管为行人及车辆保驾护航,维护社会的方与圆,不但没有得到起码的尊重与体谅,还得受此些人和行为的“洗礼”,简直就有为人请命反被人诬的感觉。在体验了他们的无奈之后,我们觉得他们该得到我们深深的一个鞠躬!

其实在对他们的这些行为反感时,我们更多的是对这个社会现实的悲哀!国人何以如此?国家该做些什么?我们青年人又该为国家及社会付出些什么呢?我想,这些是我们在做完这次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之后,必须思考的的问题。

与同学们一起参与这次“交通协管”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重大:

首先:在接受这次挑战的过程中,增强了我们自身参与此实践的勇气、信心和能力;同时在完成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的沟通能力、说服能力和组织能力,这些都给学市场营销专业的我们,带来一笔不错的经验财富。

其次:它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交通协管员工作的不易。理解了作为一名“交通协管员”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及责任的重大。

而后:这一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亲力而为的喜悦之情,还真切感受到交通工作者工作的伟大,他们使交通更加畅通,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们的生活环境更舒适、方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最后:学习他们坚持不懈、辛勤工作的精神。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积极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充分去了解社会。并且,以一种作为当代大学生青年所具备的热情,去关心社会和关爱社会岗位中孜孜不倦的工作者。不管他们扮演的是何种角色,我们都要以一种理解与关注的态度去看待他们,支持他们。这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责任!

2024交通社会实践报告篇3

各个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就是交通拥堵,北京市在遇到这个问题时力图通过降低公共交通的票价来引导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北京市公交自今年1月1日起进行改革的具体调整如下:

取消成人月票卡、学生月票卡和公交地铁联合月票卡,保留地铁专用月票卡,发行普通卡、学生卡。

原学生月票卡可作为学生卡继续使用,原成人月票卡可作为普通卡继续使用,原公交地铁联合月票卡可作为地铁专用月票卡继续使用。

市区公交线路普票票制票价统一为:单一票制线路每乘次1元;分段计价线路12公里以内1元起价,每增加5公里加价0.5元。现金购票无折扣优惠。

刷卡乘坐市区公交线路享受普通卡4折、学生卡2折优惠;刷卡乘坐原月票有效分段计价线路“打折封顶”,即普通卡每乘次0.4元、学生卡每乘次0.2元。

由于本次公共交通票价改革主要涉及公路交通,因此地铁在这里不做考虑。

这次改革的具体目的是为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问题。解决交通的拥堵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尾气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有效的利用公路资源。北京市主要以提倡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以降低公交车价格为手段,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让我们看看通过这种方式来促使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以减少私家车的增长对减少道路拥堵的方法是否是有效率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据北京中观经济调查有限公司于1月4日至6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的调查,约八成的居民表示其出行更加方便了。79.8%的居民表示本次公交改革使其出行更加方便了,20.2%的居民表示本次公交改革并没有更方便其出行。由此可见公交的票价改革给居民的出行还是带来了方便;调查还显示八成多的居民出行费用减少。83.3%的居民表示其出行费用减少了,12.5%的居民出行费用没有变化,4.2%的居民出行费用增加了。可见大部分居民从这次改革中得到了实惠,公交的改革降低了他们的出行成本;同时约八成的居民表示将增加乘坐公交车出行的次数。79.8%的居民表示将增加乘坐公交车出行的次数,20.2%的居民不会增加乘坐公交出行的次数。通过这份调查报告表面上看来公交的票价改革方便了市民的出行,降低了出行的成本,并且对市民出行使用公共交通起到了激励的作用,然而这有效的解决了北京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么!当我们出行时依然能够发现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政府的这次改革是否有效率。

(一)公交的票价改革没有对有车族放弃私家车出行足够的刺激。

公交票价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它的降价上,然而这次大幅度的降价最大的受益者不是那些有车族,而是平时就乘公交车的居民,和一些既没有车平时又不成公交车的人,这些人大部分选择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出行。公交的降价对这些人产生的刺激很大,相反对那些原本就开车出行的人刺激却很小,甚至没有。原因是原本开车出行的人对开车出行这种方式的评价比乘公车出行这种方式的评价高,这种高评价是本身存在的,不以政府降低公交票价而改变,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两种出行方式的出行环境、出行时间、以及出行的灵活性选择上有所不同。因此虽然公共交通的票价降低了,也不能改变有车族开车出行的意愿,因为他们愿意为自己的这种出行方式付出更多,而不在于可以替代的出行方式有多么廉价。因此,公交的票价改革没有对有车族放弃私家车出行足够的刺激。

(二)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没有明显的增加(缺乏弹性的需求)。

据交通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日均有1100万人次乘坐公交车,乘客增加了约75万人次。按原先平均票价1元和现在的平均票价0.4元算,公共交通的需求弹性为0.082,可见公共交通的需求为缺乏弹性的需求,这样看来很大的价格变动的变化需求量的变化反映也不会明显,甚至十分微小。

(三)20__年3月公共交通

票价的降低是由政府的补贴造成的,无益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次的票价的降低并不是由于市场竞争造成的,而是通过政府的补贴来实现的。并不否认,宏观政策的调控对经济发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在此次票价改革中,政府的调控在没有达到,或是说短期内没有达到减轻交通拥堵目的的同时,也无益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的补贴从税收而来,税收本身就是私人财产的非自愿转移,税收应用在改进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因素上,而以前的公交票价并不是很高,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在其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并不是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影响社会反展进步的主要矛盾,因此把税收以补贴的形式用在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上是无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