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24篇)

发布时间: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24篇)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

“寻找最美医生”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乡1村医生们的感人事迹,让同样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的我内心深受1653震撼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他们长年扎根农村,弘扬乡村医生“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勾勒出“白衣天使”的大爱形象,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生动内涵。他们的人生经历,看似迥异却也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在这个光荣称号的背后他们都饱尝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辛酸,却赢得了人民的独特的爱。我在观看了最美乡村医生及幕后感触颇深,居马泰、李前锋、邓前堆、钟晶、陈凡经、王布和、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把自己置于脚下,把病人端在心头,把生命举过头顶,想尽办法为乡村的老百姓解除痛苦,这就是乡村医生的价值。

首先我感动于他们对医疗事业有着无比的敬业和执着。这些最美乡村医生的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们都是凡人他们也有家庭儿女有生活的各种牵绊,当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时也会有内心的挣扎,但是当面对那一双双质朴的眼睛,他们毅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撰写着传奇。我现实中的工作平平凡凡,没有豪言壮语,细细碎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路走来遇到过困难、挫折,遭受过病痛苦难。可是在这些最美的乡村医生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了。或许从这写最美的同行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古人说医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因此需要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建设,具备过硬的医疗技术知识水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他们的“精神”作为标尺作为镜子时刻查找自身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爱岗敬业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2

储,男,38岁,中专文化,执业全科医师,xx省xx县xx镇xx村人。自19xx年至今担任乡村医生,20xx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90年刚毕业,安排在乡卫生院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大别山革命老区岳西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他家所在村人口二千五百余人,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3年他毅然辞去卫生院工作,只身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七年。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全科医师资格。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他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一百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中心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镇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十七年共接诊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免诊费数十万元。他跑遍乡村每一条小道,深知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20xx年5月9日,那是医生新婚的晚上凌晨一点,急促的手机铃声把他和妻子从梦中惊醒,原来是邻村村民储转香丈夫打来电话:“喂,储医生,我老婆哮喘病发作了,十分危险,现在已经到了你卫生室门口,快救救她吧。”从语气中显然能听出很焦急,新妻听说病人十分危险,便对他说:“叫病人到医院去吧,以免引来麻烦”。可此时的他那里听得进去,立即起床直奔卫生室,当时只见病人呼吸十分困难,口唇四肢青紫,呼之不应,通过仔细检查,立即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缺氧、轻度昏迷”。此时他深知病人十分危险,如果不即时抢救,病人有随时死亡的危险,可是卫生室的条件十分简陋,又无氧气,但他一点没有慌乱,立即一边有条不紊的给病人开通静脉通道、注射肾上腺素、氨茶碱等药物进行抢救,一边拨打120求救。就在此时,他想起卫生室到公路还有一公里的小路,万一救护车不能通过那该怎么办呢。夜静悄悄的,此时卫生室只有他们三人,患者丈夫吓得不知所措。此时医生显得非常冷静,向卫生室邻居借来板车,拉起病人就跑。抢救病人,时间就是生命,他完全忘记了白天的疲倦。一直将患者拉到公路交叉路口,可还不见救护车到来。他心想不能拉着病人就此停下,病人早一点得到有效救治,生命就多一份希望,他继续拉着车沿着公路向前跑着,一百米、两百米、四五百米又过去了。终于见到了闪烁着的绿色灯影,车来了,车来了,病人终于得救了。

爱心是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多年来,他先后减免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医药费近万元,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达五万余元,可他从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大病就医困难户更是伸出援助之手,同村村民金友旺年过六旬,妻子早年过世,20xx年其老母亲和39岁的儿子相继离开人世。同年八月,九岁的孙子头痛经县医院诊断为脑瘤,需要省级医院手术治疗。生活如此捉弄人,此时金友旺家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支付如此高额的手术费用。孙子活着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没办法他只好拖着虚弱的身躯四处乞讨。医生得知此情况,当晚和村民汪仁国一起赶往县医院看望患儿金勋杨,当场捐赠人民币一千二百元,并安慰金友旺不要急,大家一起想办法共度难关。第二天医生便和汪仁国立即复印求救告示,四处张贴,向社会伸救援之手,救救孩子,短短数日就收到社会各方捐款两万余元,帮助小勋杨顺利的完成了前期肿瘤摘除手术。后来通过媒体的力量,小勋杨被一家大医院免费做了后期手术。因此医生还免除了金友旺家多年来数百元的欠款。

记得前年三月的一个中午,村民汪光软,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医生通过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患者在既无亲人又无钱的情况下,医生通过多方联系,县医院终于同意为患者免费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医生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营养品。患者出院后,并免费为其做好后期相关治疗。

由于他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xx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被选为第一届村卫生室主任,他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由于过度疲劳,20xx年9月医生经县医院诊断为频发室早、左心室功能不全,需要住院治疗,在同事和家人的再三嘱咐下,只住院了三天,便带病回到村卫生室坚守岗位,有时白天太忙了只好深夜回家自己给自己扎针挂水,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泪水涟涟,可怎么劝说他就是不听,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病情才得到基本缓解。

今年我县做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去年11月,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该引为自豪,以为榜样,像他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3

刚过不惑之年的李华,自参加工作以来,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都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并能做到想在前、干在前,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突出的业绩、勤廉务实的作风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甘于奉献,忘我工作。作为一名医生,他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畏艰难,脚踏实地,乐于奉献,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没有像老师那样桃李满天下的骄傲,也没有像明星那样耀眼的光环,更没有其他特殊行业丰厚报酬的喜悦,有的是年复一年重复着的单调和枯燥的工作;一个接着一个终身不断的学习与考试,既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也没有春节、国庆等法定假日,更没有双休的概念。虽然离家只有500米的路程,忙起来一两天也不能抽身回家看看,常常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和亲人的守望。同学朋友聚会“放鸽子”是家常便饭。家人生病最多也只是下个医嘱,无暇关心照料。就连母亲临终时也不能陪伴左右,更多的是选择守候在病人的身旁。尽管如此,但他觉得虽苦犹甜,生活的既充实又快乐。他对自己的这一职业选择,从来无怨无悔,从医以来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二十年如一日,急为病人所急,想为病人所想,随叫随到,从不推诿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严谨务实,精益求精。医疗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凭一颗仁慈而善良的心是不能实行救死扶伤的,同时拥有精湛的医术才是病人的真正福音,滥竽充数的医者常使病人遭受更大的伤害。从医以来,他一直保持良好的继续学习的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新进展、新动态,经常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开拓视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自从医院开展医务人员定期轮训以来,他主动向领导申请学习名额,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到南京中大医院脑外科学习最新的手术方法。学成后,在与病人充分沟通并取得理解的基础上,他与科内同事团结协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术前消毒方法的改进,脑出血手术器械的改良,DSA的开展等使医院脑外科在周边地区同级医院的诊治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为造福于当地百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严谨务实的态度,使他养成了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习惯,认真、仔细、耐心诊断、治疗每一个病例,及时纠正了多例他院的漏诊和误诊病例。他认为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行的事业,所以做医生确实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一边是繁重的工作,一边是不断有新的医学知识的产生,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

洁身自好,作风清廉。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特别是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盛行时,他能时刻警醒自己,要恪守医德不为所感。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科学治疗,从不为了获取个人的不当利益而去损害患者的利益,力求以最经济、最实惠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效果。一次,一位患者拿着药品划价单疑惑的对他说:“李医生,怎么才开十几块钱的药啊,这病能看好吗?我在别的医院最少也是几百块钱啊,你给我开点贵的药,我不怕花钱。”听后他耐心的对病人说:“你的病用这些药就可以医治,你说的那些药都是很好的药,但是对你的病情没有什么好的疗效。”他就是这样为病人着想的。当一些病人以物质形式表达感激之情,则向他们致谢并耐心解释,最后婉言谢绝。有时为了解除病人不必要的疑虑时,则在术后或出院时退还。而且都是悄然退还,从不声张。多年来,已婉拒“红包”数千元。由于脑外科交通事故住院病人较多,事故双方经常会为了某些利益找他拉关系,找方便,他始终秉承公正处理的原则,从不怕得罪人,不偏袒任何一方,做到既要保证治疗效果,也不过度医疗。

二十年风雨兼程,二十年痴心不改。二十年的行医历程,改变的是春夏秋冬,不变的是行医信念;二十年的行医历程,缩小的是医患距离,增长的是专业技能,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信念却从未改变,患者可以千差万别,平易近人、全心全意的原则始终如一。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他从事着平凡的医疗工作,既无惊人的成功壮举,也无耀眼的光环荣誉,唯有一份执着:踏踏实实做人,端端正正行医。他自己也总是说:“选择了医疗行业,就注定了一生的`平凡与奉献。只要病人平安,再苦再累我不后悔!”。是啊,普通的他,就如这医院园林中的片片绿叶,平凡的他,就如这沧浪水中的朵朵浪花,但就是这样普通而平凡的他,把自己的心血、精力、智慧都投入到医疗事业中,奉献着美好的青春!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4

从事肾脏风湿内科医疗事业已20余年,作为我省大型综合三甲医院肾脏风湿内科、省内重点学科及x省慢性肾脏病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领衔人,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在肾脏病学专业领域成绩突出,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同行的认可和上级的肯定。

一、仁心仁术保患者,提供一流服务,造就黔贵第一肾科品牌

一是倾心倾情服务患者。从医二十余年来,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汶川抗震救灾、平塘煤矿透水事件、抗击危重症“手足口病”、“禽流感”、“甲流”等重大医疗卫生突发事件中带头成立本学科的专家组,牵头会诊、靠前指挥。参与抢救我省首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成功救治3个月及以下的溶血尿毒症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救治我省首例抗GBM阳性患者等。

二是搭建平台服务患者。20__年成功将肾脏风湿内科打造成为“中国腹膜透析卫星中心”、“x省腹膜透析培训基地”;成立了省内大型的血液透析病房、腹膜透析室、结肠透析室、为省内1万多名尿毒症患者提供了救治的平台。

20__年带领肾脏风湿内科团队与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共同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培养了高水平的临床型和科研型博士研究生。

20__年成功将肾脏风湿内科申请成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和本专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为全省88个市、州、县培养了400余名血透、腹透医护人员。

20__年与泌尿外科共同组建了x省肾脏泌尿疾病研究所,并协助成立了中华医学会x省血液净化学分会。

20__年成功获得x省慢性肾脏病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及x省重点学科称号。血透、腹透、结肠透析每年达58000人次,较20__年增加6倍;病房床位数增至77张,出院病人3228人次,较20__年增加180%。

二、精益求精兴医术,创造一流业绩,成就科研学术硕果累累

一是不断学习新技术,提升临床经验。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中,仍然挤出时间不断学习国内外的新知识、新技术,对肾脏风湿系统疾病和疑难病的诊治研究有独到见解。

二是不断研究新领域,攻克肾科难题。多年来对慢性肾脏病抗肾纤维化的研究获得20__年日本长崎医学会奖;锌指转录因子Snail-1和GF/IGF-1轴对肾小管上皮和间质的作用及调节机制的研究获x省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慢性肾损害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展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获20__年度x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危重症的救治获20__年度国际血液净化大会杰出论文奖。对多中心狭窄或闭塞的疑难Cuff管的置入、腹膜透析对3个月以下婴幼儿危重症的救治、双重血浆置换疗法等成为学科自身的医疗技术特色,在国内均处于先进水平。

三是不断追赶学术前沿,占领学术高地。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民生项目各1项;参与卫生部重大项目和科技部支撑项目2项;主持并参与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5项,厅级课题8项,共拥有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共发表专业论文75篇,其中SCI收录3篇,核心期刊32篇。

三、至真至诚育团队,培养专业人才,铸就医德仁术精英

一是打造一流肾科团队。积极带领团队参加美国肾脏病年会、亚太风湿病学会及每年的全国年会等。近年来,带队参加国家级学习班56人次,全国性学术会议178人次,省级以上学术会议379人次。团队骨干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大会发言50多次;国家级大会发言10余次;国际大会发言3次。目前,学科团队24名医生中,高级职称8人;博士3人、硕士17人。

二是培养一流学科科人才。作为贵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高度重视临床教学工作,带领团队每年承担20__多学时的教学工作,共带教600多名本科实习生,培养了46名进修生,11名硕士研究生,2名成长为博士研究生。为全省肾科专业培养了400多名医护人员。荣获20__年度“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优秀指导教师”。

三是积极开展务实合作。除发展肾脏风湿科各亚专业外,还与儿科ICU合作开展组合式体外多器官支持对小儿急性中毒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并成功救治3个月溶血尿毒症患儿;与呼吸内科ICU联合救治危重症甲流、禽流感患者;与心内、心外ICU共同开展老年顽固性心衰及体外循环心脏大手术后CRRT介入治疗等,提升了团队的综合实力。带领团队与日本长崎大学肾脏病研究所、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肾科、北医大肾脏病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医科院校进行合作和学术交流,为团队培养了3名博士研究生和11名硕士研究生;参与并承担了国家级重大课题4项。

四、德艺双馨重医德,树立一流形象,练就肾脏病健康卫士的医者风范

一是树立良好的医德。作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和省级创新人才团队领衔人,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被并发精神症状的尿毒症患者砍伤时不抱怨,不懈怠,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仍严格要求自己战斗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二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完成好学科医、教、研工作的同时,在专业方面担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老年病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净化学分会中x省分会副主任委员;x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腹膜透析卫星中心分会主任、《Journal of Nephrology》审稿专家等。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5

,女,1978年1月出生,预备党员,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综合办主任。她从1995年8月卫生学校助产士专业毕业分配到新宅中心卫生院工作,毕业后一直从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耐住寂寞、守住清贫,19年来一直扎根在武义县南部山区工作。

从我县全面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来,和其他基层医务工作者一样,积极投身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行列之中,成了一名社区责任医生。她坚持每月定期下乡到责任区,上门入户随访,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宣讲保健常识,建立健康档案,24小时接受电话咨询,进行健康、营养、保健咨询和指导;下乡体检;上门初步诊断疾病,指导病人科学用药。责任医生的工作是繁琐、辛苦的,没有规律的就餐时间,但她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只要是社区群众有需要,无论是上班还是休息,都能做到随叫随到。

责任区内曾经有一名糖尿病老年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出现并发症,全身皮肤瘙痒,曾多次就诊用药疗效欠佳,患者苦不堪言。同志急病人所急,积极帮助查找专业知识,手把手指导用药。当看到老奶奶喜笑颜开的那瞬间,她也笑了,真正体会到了医务工作者的价值,也正是这平凡的工作,带给我们幸福的喜悦。

“医者父母心”,她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她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

起她主要分管中心公共卫生综合办工作,主要协助中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日常工作,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接受并落实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公共卫生工作;收集、分析、上报各类公共卫生数据资料;每月定期对全镇18个社区责任医生组织学习、培训、交流,并布置工作;督查考核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服务质量等。

她在平时的工作中,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业务,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体会要领,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工作踏踏实实。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深得当地群众的信任和领导的好评。曾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护士、金华市十佳社区护士、武义县十佳责任医生等殊荣。

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时刻牢记职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恪守医德,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百姓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为造福山区百姓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6

我是一位乡村医生。为四周的乡亲们作预防保健,治病疗伤工作。我拖侧重度残疾的双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务于社会,不但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却是那样的出色。

19xx年,一场萧瑟的秋雨后,我不幸得小儿麻痹后遗症,从此就再没有站起来走过一步路。清贫的家境,苦闷、旁皇、无助乃至失看伴随我度过了本该是无忧无虑,从满天真与童趣的童年。

或许是命不当尽,上天固然没有给我一双健全的腿脚,却赐予了我能吃苦刻苦而又发奋图强的好父母,我们真情无私的庇护,不向苦难低头的宝贵品质,还有那些好心村民对我的真诚鼓励和开导,使我逐渐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别是看书学习,驱走了我心中久积不散的阴霾,感遭到阳光的明亮和灿烂。

一九xx年的夏天,我开始尝试着自学。家里有《小人书》和一本撕的没有部首的《新华字典》。我就把《小人书》上的字一页一页的翻字典查找,找到后把拼音标到《小人书》字的旁边,然后一遍一遍的往读。不到半年我就熟悉一千多字。以后,我借来旧课本开始依照课本学习。

这就是我自学的开始,从a o e开始念起,从一笔一划开始写起,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算起。学习使我过于单调无聊的生活中有了乐趣,固然这背后要付出比凡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劳。

学习更给我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提供了对生存和生命进行深进思考的营养,特别是我知道了很多残疾人的人生经历,贝多芬、保尔、张海迪,他们也是残疾之躯,处境也非常艰巨,但是他们没有由于身带残疾就失往对生活的勇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迷茫不振,没有回避现实,而是英勇地直面人生,昂开端,挺起胸,自立自强,向命运挑战,向不幸抗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震动着我,感染着我,并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逐渐内化为我的人生信条:固然身患残疾,但也要奋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不成为社会包袱、不成为家庭拖累的人。张海迪不是说读书可以给人带来生活和克服困难的气力吗?那末小小的我就要为了本身站起、改变命运而刻苦学习。就这样,白天苦读,夜伴孤灯,七年辛劳自学,我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知识照亮我前进的航程,信念赋予我攀登的勇气。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乡村,远赴千里之外的省会石家庄,自费在一所医学院跟班学医。

我想做一位医生,为老百姓治病疗伤,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石家庄学习了的三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家。环境变化和身体残疾给我带来了很多困难,作业的压力我要坚持顶住,迎头遇上。平常生活中,上楼下楼、打饭打水、洗衣服、上厕所等一些琐事,对一个健全人来讲是举手之劳,可是对我而言却是何等的艰巨。但我没有在困难眼前畏缩,依然以坚韧挺过每件难事,用微笑迎接每个拂晓。

我的学习成绩在全系也是很优秀的,教授们对我的经历既感到惊奇又很是赞美。惊奇的是我的自学历程,赞美的是我虽是自学,但成绩却一点也不比正式参加高考学生的成绩差。我连续两年被学校授与优秀学生的荣誉。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7

自从20__年参加工作,我就一直从事妇产科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我的工作职责就是:“忠于基层卫生事业,构建全民健康第一道防线”。十几年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病人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当作第一考虑”,扎实开展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切实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渗透到基层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凭借关爱之心和精湛的医术,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病人的肯定与认可,并多次在单位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为广大妇女的健康奉献我的力量。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

我始终认为坚定的政治信念是做一名医生的必备和首要条件。在政治思想方面,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十九大党的政策和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健康行业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把学到的政治理论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引领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通过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医疗卫生理论与技能,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并根据工作中实际情况,努力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严格执行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单位领导的工作安排。20__年的春节,新冠肆虐,为了能最早的投入到疫情一线,我连夜写下“入党申请书”,志愿去最危险的岗位上工作,希望能尽全力去守护群众的健康。

二、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努力为病人提供热情周到服务,主动帮助病人解决就诊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她们感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和体贴。始终坚持“病人利益至上”的原则,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对每一位接诊的病人都做到耐心细致的问诊、查体,全方位的诊断疾病,力求给出最合理最科学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指导,使他们在接受诊疗的同时懂得基本保健知识,为母婴安全和妇女生殖健康营造最稳妥、最安全、最便捷的绿色通道。

工作十余年,工作内容不断增加和变化。由最初单纯进行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计划生育四术手术到增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孕产妇管理项目、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健康知识宣讲等等,工作的范围和难度都大大增加,为了完全胜任各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做好这些工作,书本和各种学习班是我最好的朋友,带着疑问向专家、前辈请教,成了我最爱做的事情。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的诊疗水平和业务能力突飞猛进,20__年被聘为副主任医师。十几年的工作中,诊治妇产科疾病、操作计划生育四术手术,熟练处置各类术后副反应及并发症,无一例医疗事故发生。进行乡村两级妇幼工作培训,广大育龄妇女知识讲座、青少年健康技能传授,获得群众及家长的一致认可。尤其是自20__年参与国家项目“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以来,本人多次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学习,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共计检查13000余人。对于前来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每一对夫妇,都能够做到耐心、细致的检查、解释,有问题的给予有效治疗,对于优生“高危人群”能够给予分类指导和干预。同时经常与同事下乡到村镇,对于参加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夫妇进行跟踪随访,对他们在检查之后出现的问题给予积极的治疗和干预,并大力宣讲优生优育和孕期保健知识,受到广大育龄夫妇的一致好评。宫颈炎和盆腔炎是已婚妇女常见多发病,患者常常因为急慢性腹痛、白带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严重者引发心理障碍,用传统方法治疗效果差,易复发,通过采用药物、物理和心理三位一体治疗方案后,效果明显,疗效巩固、受到了广大育龄妇女的一致认可。有效的提高了受孕率。通过深入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大大的降低了我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使我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创省优。

孕产妇的健康直接关系着一个家庭两代人的幸福,做好“母婴安全”是妇幼保健工作基本要求。从怀孕前的保健指导、早孕妇女的发现和咨询指导、正常孕妇的产前检查、高危妊娠的早期筛查与合理转诊,孕产期健康教育和新生儿喂养护理指导等等都是是我工作的重点。为了更好的与孕产妇沟通,采用门诊、电话、微信、上门服务等等相结合的办法,扎扎实实做好每件工作,建立孕产妇台账,发放宣传材料,认真细致检查,不让任何一个高危孕产妇漏诊,失访。积极协调上级医疗机构,为孕产妇转诊做好联系协调,确保每一位妈妈都能顺利健康分娩。不论什么时候,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孕产妇需要,她们就可以拨通我的电话。虽然很累,但我一直用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上“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来鼓舞自己,不断的去为孕产妇们做我能做的一切。

三、精益求精提升业务水平学无止境不断努力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对医务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为了紧跟医学发展的脚步,紧抓各种学习的机会,时刻不忘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总结,在上级领导、同仁的帮助下,努力做“疗程更短,疗效更高,痛苦更少,费用更低”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学习并掌握先进的医学知识与诊疗技术,并将新知识、新诊疗应用到医疗实践中,不断提高诊疗技术。订阅各类医学杂志,学习了解妇产科的前沿知识,吸取同行的经验与教训,孜孜不倦地学习,让工作能力、业务素养更上一层楼。恪守行医准则,履行一名医师的工作职责.始终坚持“对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贫富贵贱”的原则,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病情,遇到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做好解释工作。作为一名医生,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是病人、家属、社会评价医务工作者满意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信任。我会珍惜每一次提升和学习的机会,不断学习和掌握妇产科疾病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了解妇产科发展方向,继续以精湛的医术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患者解除病痛,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奋力实现这个目标和持续推进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8

李昌福同志,男,现年43岁,家住汉滨区沈坝镇张四营村四组,中共党员。1994年担任本村村医一职至今。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和使命。20多年来,他坚守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岗位,为村民治伤疗病,防治传染病,用艰辛的付出换来了百姓的健康。

因本村地处偏远的农村山区,山大人稀,交通极为不便,村民们的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尤其是小儿及急症病人只能忍受病痛的折磨。此时的他才17岁,刚从初中毕业,便立下学医为民服务理想,在家人的支持下,踏入了医学教育的大门。通过四年的艰苦学习,毕业后,卫生部门推荐他前往外乡卫生院上岗,他拒绝了,一心只想为当地村民服务,从此他便成为当地从正规医药学校毕业回乡的“赤脚医生”一路走来的艰辛也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在村民的眼中成了“白衣天使”“救命恩人”!

认真履行职责,不忘光荣使命

在社会卫生工作中,计划免疫是头等大事。由于山大人稀居住分散,且居民的预防接种认识不够,没有主动到村卫生室打预防针的意识。起初他背着冷链包挨家挨户给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并向村民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村民们就了解了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长期以来,他始终坚持把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每年定期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讲座,每月制作黑板报,宣传妇幼,防疫,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等知识。主动为患有长期慢性病的村民办理慢病手册,指导他们如何享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并定期对行动不便的慢病人群上门随访。高度重视妇幼保健工作,在基本公共卫生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和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全村所有适龄对象都登记在册,督促孕产妇和儿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对每位产妇按时随访和指导相关知识,使全村的孕产妇和儿童都感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和温暖。

不计得失,奉献爱心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更要是一名全科医生。他刻苦钻研,掌握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成为了全科医生。二十多年来,不分白天黑夜和雪雨风霜,只要接到求救电话,他便背起药箱奔走在山间小路上,随处可见的小路上都能看到他匆忙的声影。

居住在偏远的山区农村,交通不便,无经济来源,家中留下的孕产妇更是他要经常随访和关心的对象。一天凌晨两点,正值熟睡的他,突然接到了一位孕妇的电话,说急性腹痛请求医治。这时,他心急如焚,暗自说“她要生了,交通不便,而家中又无人去护理,该咋办?”顾不上多想他立刻驱车将孕妇送往四十多公里外的县医院,一路上,一边安慰着孕妇,一边加紧驱赶并联系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到医院后,他替孕妇办理好各项手续,垫交费用,在搀扶着孕妇前往产房的途中,婴儿临盆。这时,一边忙着接新生儿的医生便厉声批评他,说:“你对自己的妻子太不负责任了,咋不早点送到医院来,还让小孩出生在母亲的裤裆里,这对产妇和婴儿是多大的生命危险啊......”他只是脸上一红,并没吱声。直到医生处理好母子手术后,他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他微笑的对医生说道:“大夫,你刚才的批评我替孩子的父亲虚心接受。”医生吃惊的问道:“怎么,你不是孩子的父亲?”“当然不是,我是产妇的邻居”,医生便向我道歉说:“对不起,我错怪你了,请谅解。”这时我便笑着说道:“没什么,只要母子平安,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在20__年寒冷冬天的一个深夜,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地面结起厚厚的一层冰,正在熟睡的他突然电话响起,而电话那头求救说是家人突发疾病,请求及时救治。他便立刻起床,拿着手电筒,背着急救药品徒步前往,途中多次滑到,他坚持到达目的地。看见因为疼痛而大汗淋漓的患者他沉默了,顾不上刺骨寒风的摧残,立即为其急救,经诊断是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需住院治疗,可是大雪纷飞,道路结冰的深夜哪有交通工具呢?先给患者输上应急药品后,经过多方联系最终联系了远住汉阴县的患者女婿租车来接。直至把患者接走后,他才静下心来,慢步走在回家的小路上,这时天都已蒙蒙亮。

为了他人利益,得下终生残疾

20__年的时候,经村民大会高票当选为村民委员会委员,担任村会计一职。记得有一次,时值为孤寡老人申报农村五保的时候,因老人大多是文盲不能亲自办理相关业务,他便走村入户收集所需资料,替他们代为向上级部门申报。由于交通不便,他便骑着摩托车前往政府部门申报,走至一半,突降暴雨,由于山路崎岖,加至暴雨,摩托车打滑摔倒,其右腿髌骨骨折,他强忍着疼痛坚持把申报材料送到目的地。政府干部得知情况后,立即搀扶着他前往卫生院诊治。经诊察得知髌骨1/3处粉碎性骨折,只能将其骨折异物取出。至今落下终身残疾,无法负重,每当天气突变时,他那病痛的膝部肿的像馒头一样,必须进行医治才能缓解他的痛苦。现在的他在家只能干轻活,重活便落在了他妻子的肩上。尽管如此,全家人都无怨无悔。他常说,那些孤寡老人得到了党的温暖,他落下的残疾是值得的。

在他坚守农村医疗室这个岗位上的日子里,不知挽救过多少生命,救治过多少病人,减轻了多少病人所承受的病痛折磨。他用自己的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9

翁玉燕同志于20__年9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受组织委托,怀着对援疆事业的热心,放弃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义无反顾地远赴祖国大西北,光荣成为福建第六批援疆干部中的一员,任新疆昌吉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兼县医院妇产科医生。

翁玉燕同志来到新疆木垒后,首先是主动积极的适应这里的生活、工作环境,主动融入学习新疆的民族风俗习惯,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的思想。在新疆工作期间,她认真学习和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积极参与“扶贫、帮困、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面对专业她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凭着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敬畏执着,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在木垒县妇幼保健院工作期间,翁玉燕同志积极参与县医院妇产科疑难危重病的抢救工作,只要接到县医院妇产科疑难危重病的抢救电话,她都义无反顾的帮忙,在她的参与和帮助下挽救了多名高危孕产妇的宝贵生命。作为妇产科的一名业务骨干,她以精湛的医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在援疆期间,她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医德医风良好,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她始终把救治各族患者、解除病人痛苦、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当作自己的天职,一到木垒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工作。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小县城,其中哈萨克族人口占了2万多人,还有乌孜别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木垒妇幼保健院职工及患者大部分为少数民族,由于受民俗习惯的影响和医疗设施欠缺以及医疗技术薄弱的影响,木垒县多数孕妇在整个孕期都没有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位不正、瘢痕子宫等高危妊娠无法及时筛查出,加上地处偏远,导致孕产妇分娩风险增加。短短的几个月,翁玉燕医生就克服了语言上的沟通困难,了解了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跟各民族同事及患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好朋友。在日常工作期间,她严格按照产前门诊工作常规,执行首诊负责制,指导下级医师规范填写母婴保健卡及手册,门诊登记册,认真详细核对、检查。督促化验室开展了肝功、肾功、血型、糖耐量等化验检查,完善了产前检查项目。指导下级医生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追踪、管理,按期进行高危评分。指导下级医生做好优生优育宣传,做好叶酸发放、登记工作。严格按照产前检查规范对产妇进行系统产前检查、高危妊娠追踪、筛查、管理,做好妇科门诊、产前门诊、婚前检查等日常诊疗工作,使高危妊娠的筛查率及管理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保障了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同时积极开展与建瓯市妇幼保健院工作的沟通、交流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努力解决少数民族同志在生活、工作上的各种困难,让她们安心学习,同时对在病情上遇到的疑问都进行毫无保留地详细讲解,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提高她们的诊治水平和专业技能。

翁玉燕同志在点滴的日常工作中以满腔的热情、扎实的医术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守护着木垒人民妇幼健康,为木垒的卫生事业做出应有贡献,为自己的人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加深与各族人民的友谊,得到了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充分认可和一致好评。翁玉燕于20__年成为唯一一名获得昌吉州民族团结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的援疆干部,并被评为20__年自治区优秀援疆干部。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0

人人都有一个梦想,我儿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手拿手术刀的医生,解除病人的痛苦,然而由于高考成绩的不理想,加上填报志愿时的不严谨,我被泰山医学院放射系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知道我成为一名拿手术刀医生的梦想基本破灭了。既来之则安之,从事放射工作,也是会成为一名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的。接下来,我度过了三年的放射学求学生活,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放射科工作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xx年10月我如愿成为了一名放射科医生,当时每天的工作就是操作各种放射机器,为病人拍片子,洗片子,读片子,照镜子。我虽然不拿手术刀,却也决定了同行手术刀的方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触放射科的实际工作后,专科毕业的我感到大学理论与实际放射科工作的巨大差距,为此我积极跟着医院的老医生学习,遇到疑难问题积极向上级医师请教,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通过各种关系到上级医院偷师学艺。《X线诊断学》、《X线摄影技术学》从老师的手里接过了学习资料后,白天在老同志指导下看新病人X线片,晚上在科室读放射专业教材,翻阅片库老片,全不顾闷热的天气、蚊虫的叮咬。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成功完成了毕业后的角色转换,开始独立值班、为病人检查。

完成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20xx年5月,医院由于CT室缺人,医院决定让我从事CT工作,派我到青医附院影像科进修学习六个月,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缺乏的新知识的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努力。六个多月的艰苦学习过后,开始了我CT诊断医师的新工作,可六个月的积累面对每天的新病例,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学中干,干中学”,从那时起,到后来随着单排螺旋CT、16排螺旋CT科室新设备的增添,我一直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紧跟影像学快速发展的步伐。每个病例都都认真面对,每张片子都仔仔细细,这已成为我多年来工作的习惯。

工作以后我勤奋踏实,努力钻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工作中我始终如一,兢兢业业全身心的为广大患者服务;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工作成绩,诠释了医务工作者敬业奉献的高贵品质,赢得了全院医护员工和广大患者的好评。

就这样,从初窥门径、渐入佳境,我一学就是19年,一干也是19年,由于工作出色我在毕业十四年后晋升为主管技师,并担任了医院医技科主任。

真诚关爱,严谨求实,努力服务广大患者

我在近二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始终将病人的生命健康放在心上,我秉着严谨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每一张片子。近二十年来,我从未以任何理由推脱、拒绝过任何患者。

一件件细小而又普通的事情,却见证一位医者仁心的朴素情怀。我真诚的去关爱每一位病人,认真的去为病人服务。毕业近二十年来我几乎没有休过病假、国家法定的放射假、公休假,即使是中秋、春节这样万家团聚的日子,我也绝大多数在医院度过。任何时间只要一个电话,我就会赶到医院,满腔热情的为病人服务。

加强科室管理,提升科室业务水平

我一方面注重科学管理,加强科室业务学习,同时又毫不保留的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同志。我制定了完善的科室管理和业务学习制度,多年来一直加强疑难病例随访和科室内的回顾性读片。每周的轮流业务学习讲座加大了青年医生的自学、交流的压力和动力。我在影像中心内部实行的X线、CT等各岗位工作的轮换,切实提高了年轻医生的各种影像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20xx年3月,为了医院的发展及保证病人的就诊需要,医院新购西门子16排螺旋CT一台,为了尽早安装使用,我从机房防护、机房装修到新设备基础施工等方面提早介入,带领同事们精心考虑,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保障了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从医近二十年来,我始终秉承“医乃仁术”的理念,注重培养从医的仁德,坚守从医的良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努力为广大患者服务。作为一名科主任、一名医院职工,我始终从医院的大局出发,时刻维护医院的利益,只要对医院有利,对病人有利,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扎扎实实把工作做深、做细。20xx年被评为寿光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我以自己的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1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20__年,她为了与在乡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然独自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福,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劳动,是美丽的:贵州“最美乡村女医生”记事

她独自坚守在偏远大山中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网友称赞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

最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河村的乡村女医生、一个来自省城的“80后”钟晶成为网络红人。她的故事在网络多家论坛上流传。

五一节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龙河村,走近这位甘于清贫寂寞、倾力治病救人的“最美丽”的劳动者。

记者到达时,临街的龙河村卫生室中,不少村民正在看病买药。一个温柔的声音不断叮嘱道:“老人家,这个药晚上睡觉时才吃。”“头痛粉吃多了不好,你要一盒我不能卖,但可以送一包给你吃。”

说话的就是钟晶。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20__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翻译。20__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早上7点20分钟晶就起床开门了,她在露天水管前洗漱完毕,不施粉黛就开始打扫卫生。不到20分钟,就有村民来输液。她来不及吃早餐,却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钟晶说。

但最初多数村民对这位年轻医生持怀疑态度,一天只有两三个病人。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钟晶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若有效再来。每个病人进门,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

渐渐的,“钟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的口碑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赶来找她看病,外地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了“固定”医疗点。

钟晶看病卖药十分便宜,有时几元药钱都免了,钱不够也可以赊账。村里一位78岁的空巢老人靠捡塑料瓶为生,全是一两毛的零钱,这样的病人,钟晶不仅不收钱,还常留他们吃饭。

时间一长,村民们把钟晶当成了朋友,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赶集时常来歇歇脚。也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温暖。卫生室里的燕子窝每年都有燕子返巢;村民们常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大家又不约而同的送来糍粑、红米饭;乡亲们一起看露天电影有说有笑,感觉人与人很近;她记得每一个医治过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也亲切的叫她“姨妈”“小嬢”。

一次,一个老大妈对她说:“你一个城里的女娃娃,丈夫也不在这边,跑到我们山沟里来又挣不了钱,何苦呢?”这样的关心让钟晶倍感温暖。在她看来,农村很能体现人生价值。在大城市,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却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

钟晶在病人面前沉稳干练,私底下也是个典型的`80后,她是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女,喜欢吃零食、逛街、跳舞、看电影……

但在龙河村卫生室,衣柜是装药的纸箱,只有单调的三四种蔬菜,买不到爱吃的巧克力和奶茶,更没有五彩斑斓的时装。电力不足时还常停电,晚上只能靠蜡烛或应急灯照明。丈夫刚调走时,她独自躺在卫生室里,听着山风呼啸,害怕得睡不着,只好爬起来靠在墙上坐到天明。

没有澡堂,只能用两个大桶提水到屋内,蹲在一个大盆里洗澡;农村简易厕所臭气冲天;夜深人静时,还能听见老鼠窸窸窣窣从床下爬过的声音。

最难以忍受的莫过于寂寞。刚来时,没有电视和网络,也没有朋友,病人又少,找不到人说话,“卫生室里静得很可怕,感觉外面的世界很遥远。”

但她娇小的身体里有一颗强大的心。邻居徐显佳说,有一次钟晶得了重感冒,只能自己往脚背上扎针输液。“有人来买药,她还一只脚跳到药柜边拿药。我怪她不找我们帮忙,她却说能坚持就不麻烦大家。”

钟晶也试着从贵阳请了3位医生来帮忙,长的呆了3个月,短的只呆了3天,都因无法忍受乡村的艰苦而离开了。

她坦言,自己也打过“退堂鼓”,朋友们都劝她离开,也有机会调到兴义市工作,和丈夫团聚。但乡亲们听说她可能离开时,纷纷跑来打听:“钟医生你要走了吗?”“我们舍不得你啊……”

“老百姓这样需要你,怎么忍心舍他们而去?”钟晶说。

她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后,被感动的网民,称赞她是值得学习的“美丽天使”。钟晶听后笑着说:“和那些更偏远的乡村医生相比,我的条件已经很好了,起码油盐酱醋俱全。”

而在丈夫龙瑞见眼中,钟晶就像“矿泉水”一样简单纯净,“善良宽容,不计得失,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

如今钟晶有四个家:贵阳市父母家、兴义市丈夫家、女儿所在的奶奶家,以及卫生室这个家。她对女儿和父母心怀愧疚,只能靠电话沟通,夫妻俩也很少在家里正正规规的吃顿饭。

但钟晶说自己并不后悔,她和丈夫都觉得,有时一个眼神、一句关怀都能感受到默契和幸福。“我会干下去,直到更优秀的医生来给乡亲们看病。”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2

走进市镇新利村卫生室,一股淡淡的中药香便扑鼻而来,这里,很难见到一般诊所到处是输液架挂着盐水瓶的情景,反倒是一墙摆开的中药柜、配药台上搁的厚厚一沓中药处方、诊桌上的脉枕、火罐、银针等等,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从医四十多年的老肖医生一谈起中医便拉开话匣子:中医药老百姓认为实在,怎么实在呢?一是简便,不像到医院去看病,脑壳都转晕还看不出个道道来,用不着检查这化验那的;二是便宜,一般的一副药几块钱的事,在村卫生室像扎银针、拔火罐之类基本根本不收钱;现在稍贵的抗生素几块钱只能买一粒;三是有效,对于一些慢性病和西医搞不清原因的病疗效明显;四是副作用少,从医几十年来,很少有服中药出什么大事的;五是成本小,不需要添置什么特殊设备,特别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也难怪肖老医生感受如此之深,因为在他心里那都有一个个病例留下的印记。本村村民黄同志,因第一腰椎粉碎性骨折造成截瘫,术后两个月未见恢复,到卫生室就诊后,采用针灸治疗两月余,病人大小便恢复正常,病人居然可以自主行走,村民无不称奇。团罗村戴某,全身肌肉痿软无力,多方求医并在湘雅医院住院治疗一段时间,都无明显效果。没抱什么希望到卫生室就诊,肖老医生指导儿子肖卓精心辩证,先用补中益气汤,再用健步虎潜丸加减,月余痊愈,总共才花药费三四百元。村民李金湘,患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辗转求医,效果不佳,到卫生室后,肖卓医生先给他消炎,再连服黄芪建中汤加味十副,病人痊愈,至今未复发。诸如这些病例,实在是不胜枚举。

由于传统医药技术的有效应用加上经济实惠,村民们都愿意到卫生室看病,在新利村卫生室,中药处方和中成药销售都在业务量的五成以上,这与大多诊所以西医为主,以输液为主的情形不同。肖老医生说:从生意角度考虑,中医药许多时候利润确实不如西药,特别是一些新特药,利润高,但价格也吓人。一方面村民承受不起,二是当医生的赚了点钱也内心不安。肖老医生感叹:都乡里乡亲的,心太狠,对自己都对不住啊!“但一算细帐,我们仍赚了人气。”说到这里,肖卓医生呵呵一笑。

肖老医生自小跟老中医学徒,师傅的言传身教和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使他对传统医学很有感情,儿子初中毕业,便送到卫校,当时没有单纯中医专业,便学中西结合专业,儿子肖卓毕业后一直与父亲一起承担卫生室的工作。在父亲影响下,他也认识到传统医学的优势所在,不断钻研中医药技术,有些难题,甚至到市级医院中医大夫那里去请教,去年市卫生局举办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他认认真真地在那里学了三天,感觉提高了不少。他认为:只有学好了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才能促进卫生室的发展。

谈及中医药的前景,父子俩自信中透出希翼,肖卓医生说,在基层而言,对还不太富裕的村民,许多疾病还得用中医,比如脑血管病后遗症、小儿发热、胁间神经病、慢性胃病诸如此类,用中药又安全又有效,但是国家还得多重视扶持,要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员,要多让乡村医生有免费学技术的机会,要推广更符合基层需要的中医药技术,要给中医药技术应用得好的医疗机构鼓励和支持,只有这样,传统中医药才会更加发扬光大。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3

颜建辉,现年41岁,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内科学副教授,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自1998年本科毕业至今,一直在湘南学院及附属医院从事临床与临床教学工作。他为人正直、诚恳,与同事相处真诚、热心、好帮助人,对待病人耐心、细心,工作勤劳、严谨务实,17年以来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着熟练的技术,良好的道德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赞誉、患者的认可和社会大众的好评,优秀事迹多次登报报道。

勤奋好学,爱岗敬业

医疗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技术靠勤奋才能精湛。在临床工作中,该同志坚持学习,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细致全面,竭尽全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战胜病魔;在临床教学工作中,他认真耐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杏林学子,为社会输送了许多优秀的临床医生。他经常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及新技术学习班,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及业务水平,掌握了本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新技术。正是这种永不止步的精神,让他在脑血管疾病、老年疑难综合性疾病诊治、脑血管介入及脑出血微创中颇有建树,熟练掌握了脑血管疾病诊治及介入、微创手术治疗,年完成脑血管介入手术、脑出血微创手术200台次以上,在我院开展多项脑血管新技术。因工作完成出色,深受大家好评,在社会学术团体中任职,如:中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专家委员会委员,郴州市医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郴州市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钻研科研,言传身教

颜建辉同志不仅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绩,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也很出色。他善于总结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钻研科研,近年来,他主持了2项省级科研、教改课题、3项院级科研课题,参与省、厅、市级科研课题共4项,发表CSCD第一作者文章4篇,在省级、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同时承担《内科学》、《神经病学》、《老年医学》等多门学科理论、实验教学工作,每年带教实习生、进修生约20余人次,使他们达到了临床实习和进修的目的,熟悉并能胜任临床工作。20xx年—20xx年,每年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20xx年,为了激发广大同学的创新精神,他指导成立了临床医学系科研团队,培养出许多名优秀科研人才。20xx年,他参与组建的湘南学院临床医学系义诊团队被湖南省共青团评为“湖南省芙蓉学子百强精英项目”。

关爱病人,忠于职守

颜建辉同志勤修医德,勇于创新。本着“我不能让病人一天看不到我”的想法,不管是否是自己值班,他常常到医院查看病区病人,无论是患者、同事还是家属,只要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说,颜医生就是一个心里时刻装着病人的医生。患者都说,看到颜医生就如同吃了颗定心丸,心里踏实。不管正常上班还是轮休,他都是第一个到医院的,有时同事有急事,一个电话不管是代班还是接收急诊病人,总是随叫随到,从无半点怨言。他所负责的许多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时,他都不会退缩,夜以继日守在科室,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让每一位病人转危为安。20xx年3月,他兼任综合老年内科主任以来,医疗设备、医护人员不足、住院环境等各方面条件有限情况下,科室发展遇到困难,他并没有抱怨,而是“勤”字当先,有条不紊的安排工作,耐心安抚住院患者,并没有因为条件限制就降低医疗水平。科室从原来的30余张床位发展到现在50余张,治愈出院的患者不计其数,科室医护人员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20xx年2月,因工作业绩突出,他荣获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十佳医生”荣誉称号及“绩效贡献”奖。

冲锋在前,无私奉献

颜建辉同志无私奉献,廉洁行医。20xx年的某一天,急诊送来一位何姓老年脑出血患者,意识昏迷,由于患者是一名环卫工人,发病时倒在马路边,被120紧急送来医院。他接到病人后,只说了一句:“救人要紧,别等她家人来了,住院费我先帮他垫着。”正因为他的热心、果敢,病人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治疗。联系上患者家属后,家属得知事情经过,非常感动,把垫付的住院费还上,并送来了感谢的锦旗。在医院工作这么多年,在他身上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遇到医疗费用不足的患者,他经常帮人垫付,生活困难的患者跟他诉苦,他也会慷慨相助。同事都笑他,说他太相信陌生人,容易吃亏,但他一笑置之:“帮助患者渡过难关,值。”不久之后,病人及家属都会把钱如数还上。他始终坚持为病人着想,坚持为病人提供价廉、质优、高效的医疗服务。不为金钱所动,不开大处方、不收病人红包,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廉洁行医的榜样,为创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人民医院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一次,一位患者家属送来红包,他实在拒绝不过,只好先收下,等家属走后,将红包费用交在患者医院账户上抵住院治疗费用。患者出院时,他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患者及家属,大家纷纷称赞:这样的医生让我们放心。在医疗环境如此严峻,医闹、医疗纠纷层出不穷的形势下,颜建辉同志能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并且从医多年,所在科室从未发生医疗事故和重大差错事故,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这实在让人称赞。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颜建辉同志在17年多的行医生涯中,用他崇高的医德仁心、积极的开拓进取、高昂的敬业爱岗热情和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化作了对这八个字的最好诠释。他坚信他所选择的路是正确的,所从事的职业是光荣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4

他,有着医者的慧心巧手,更有着医者的良知厚德,二十余载坚守烧伤科一线,甘之如饴,如痴如醉,以不懈的技术钻研赢得了同行的尊敬,以无私的爱心奉献换来了病人的爱戴。今年,他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农工党员、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助理、烧伤科主任吕国忠。

“医生”,是最崇高的称呼

教授、主任、院长助理、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内唯一的中华医学会烧伤整形外科分会常委、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省“135”工程重点医学人才、省333工程重点培养对象等一系列头衔,吕国忠总是看作身外之物,对那些光环和荣誉,他一直都保持着特有的淡然。他总说,他最喜欢、最看重的还是病人一声“吕医生”,“医生”在他心中是最高的称呼,有着最重的份量。

吕国忠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大夫,对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有着神圣而美好的向往。他1984年大学毕业,辗转放射、胸外科等科室后,最终定位烧伤外科领域。“在那时候,烧伤病房的工作环境尤其差,整天看到的都是血淋淋、惨不忍睹的场面。”当一切偏离了想象,他也曾感到迷惘。但没多久发生的一件事让吕国忠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当时有七八名消防队员被化学试剂灼伤后送来急救,他抢救的那名消防队员,烧伤面积超过80%,是伤情最重的一个。整整经历了1个多月、数十次手术后,终于转危为安。那一刻,他感到“医生”的份量,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一袋病人家属送来的自家种的5斤花生,他和同事们一起分享了,那种香味至今让他难忘。

90年代初伴随江南乡镇工业的发展,无锡化工、冶金、环保、造船等行业的发达,烧伤病人也成倍增长,吕国忠渐渐崭露头角、脱颖而出,成长为科室骨干和专科领军人物,他感恩机遇、感恩病人、感恩前辈,医生这份职业让他有着无免费分享创新

穷的动力更新知识、总结教训、储备经验,可是在他心中医术可以前行,但医者不能忘本,“有病人,才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成了他的口头禅,作为“医生”的坚守,他看得比什么都重。他说,至今病人一声真情的“吕医生”,依然会让他动容,因为那样的呼唤满含信任与理解,是最纯朴的东西,融入血液,化作生命。

专科,不懈追求的理想

20xx年,医院委派吕国忠赴加拿大留学一年,这一年对他的影响和促动非常大,尤其是国外的先进技术、人性化管理和团队协作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xx年,吕国忠回国担任科主任以后,立志从这三个方面学习和赶超,将专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技术上,他一步一个脚印,在实践中不断赶超国际和国内一流技术,不断调整专科发展战略。20xx年重点攻关重症监护,提高危重烧伤患者抢救率;20xx年整合科室改建为烧伤整形科,同年跻身全国中西医结合烧伤协作组长单位,并正式挂牌成立“无锡市烧伤研究所”。从单纯烧烫伤诊治向修复疤痕整形、残余创面、难愈性皮肤溃疡诊治及功能康复护理扩展;20xx年国内首例率先开展国际领先的Meek技术,实现烧伤植皮微创化;致力自主研发具有活性的组织皮肤;深化中西医结合技术在烧伤整形整治的应用等等,对他来说,技术没有止境,追求不能停步。他潜心临床诊疗的同时,对科研和技术总是身先士卒,带头攻关,个人先后荣获省、市级医学科技成果奖20余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和全国、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

人性化管理,他思考最多,用心至深。他经常说,医院人性化管理不能停留在“一束鲜花”、“一次年夜饭”的层面,必须将“患者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烧伤病人尤其是危重烧伤病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需求。

比如隐私需求,由于身体袒露面积较多,吕国忠很早就专门定制和启用病区围帘;比如根据护理难度的不同需求,进行病区分设,首创儿童和重症病区;比如室温需求,烧伤病人体温条件敏感,为尽量减少病患消耗,他努力实现了重症监护专门温控,即使三九天也保持33—35摄氏度;还有沟通需求,发现烧伤病人许多因为气管切开、手足受困,口头或体态语言均无,有些听力也受到影响,他授意做了各种“痛不痛”、“胸闷吗”、“要喝水吗”、“点点头或摇摇头”、“是就眨个眼”等牌子,轻易化解沟通难题。他说,这些还算小事,难度最大的是心理干预和取皮供区的选择,人性化意味着一个细节、一个语气都能决定成败,人性化意味着取皮供区是从患者角度作长远考虑,还是从医者便捷出发。吕国忠常常不厌其烦、反复说服患者从头皮、背部这些今后容易掩盖的部位取皮,有一位美女模特,因为无法接受取头皮戴假发,曾有过误会和责难,但吕医生依然坚持从手术难度、恢复速度和蔼劝说,直至做通工作。出院后半年,一头秀发的她专程赶回医院,感激不尽。“这就是人性化,多想患者需求,这样的人性化我会一直坚持!”

团队协作,是专科发展的关键。“烧伤治疗拼的就是

团队协作!救人于水火,救人于危急,生机转瞬即逝,必须团队协作!”20xx年11月8日,无锡城郊某炼钢厂送来28名病人,2人途中死亡,烧伤面积在50%以上的多达18人,为了26个鲜活的生命,医院100多名医护人员开始生命大营救,吕国忠指挥烧伤科15名医生和25名护士分成8个小组,同时实施急救手术,术后很多病人开始出现并发症:胃出血、休克、呕吐、烦躁,吕国忠深知24小时内的有效抢救对病人成活率影响最大,必须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后十多天里,他带领团队奋战一线,自己每天都住在医院,没有离开病房一步,创造出国内成批烧伤救治史上危重烧伤病人数最多、烧伤程度最重两项第一,华东地区烧伤救治史上成功救治烧伤人数最多、面积最大、程度最重三项第一。“这些重大事故,考验的就是团队战斗力,有时为了一个病人就得20余名医护力量扑上去。”他在致力于团队专业技术和科研能力、博士硕士技术梯队建设的基础上,对塑造团队精神、凝聚团队合力高度重视,一位科室同仁援外两年,其父母生病无人照料,他及时派人进行陪护;无论在职还是退休人员生病有难,他都进行看望、伸出援手给予帮助,让科室成员深深感到作为烧伤科一员的温暖。

在他的带领下,无锡市三院临床烧伤医治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特别是对烧伤面积大于95%的危重病人成功抢救率居世界先进水平。20xx年成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实现了无锡医疗界国家重点专科“零”的突破,20xx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现在,吕国忠又向着建成国家级“烧伤救治中心”的目标迈进。

病人,永远放在第一位

在2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吕国忠诊治了上万名病人。见惯了生离死别,但他始终保有爱心。“没有爱,就当不了一名好医生,烧伤病人的康复尤其需要关爱。”吕国忠说。

20xx年11月,当时年仅17岁的苏州某高校大一女生小周,在一场意外中全身70%严重烧伤,尤其是面部和双手严重畸形。“女儿两个多月没进食,一直住在重症监护室,我们急得不得了。吕主任是她的主治医生。他不仅医术好,还经常安慰我们,让我们有事就去找他,并把他家里的电话留给我。”小周的母亲说。入院近一年后,小周终于出院了,但她拒绝术后锻炼,整天躲在家中不敢出门,更不愿意回到学校,甚至想到了死。焦急的父母再次找到吕国忠求助。吕国忠在工作之余,一次又一次赶赴宜兴市与小周谈心。“我不开心的时候,有什么心里话,只愿意对叔叔说。我现在还记得,他说我是个奇迹,一定不能放弃,要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在吕叔叔的鼓励下,小周一边进行康复治疗,一边自学电脑和英语。如今,她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还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小宝宝更是惹人疼爱,吕国忠也成了她最亲的良师益友。

吕国忠和爱人都是医生,都是农工党员,爱人是无锡妇幼保健院的专家医师和行政领导,业务同样十分繁忙,夫妻两个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都特别强,问及吕国忠是否会因此忽视了小家,“这个对我们俩已经习惯,孩子被一个人关在免费分享创新

家里的时候太多了,也许因此孩子也从小懂事,比较优秀,没让我们多费心。”轻描淡写,不经意间,让我们深刻感受,“病人,永远放在第一位”,就是吕国忠的信念。

“浴火重生”,行板如歌。对于病人,那是一首首生命交响曲,对于医者,同样是经历生与死考验的人生之歌、灵魂之曲,此曲只应天上有,愿吕国忠和他的团队创造更多的人间奇迹、生命奇迹。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5

,中共党员,硕士,主治医师。

xx年到北京xx医院参加工作以来,在各级党委、院领导的精心培育下和教导下,在科室领导和各位上级医生的爱护和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思想、工作和学习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

思想上,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行纪行规,响应党的号召,在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科室事务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工作以来,无论是在住院医岗位还是在主治医岗位,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对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疑难问题认真研究,勤奋学习,注意积累和总结临床经验,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任主治医师以来,在医疗、医保、物价、院感、病案等方面严把质量关,为完成科室绩效作出应有贡献。

我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日常工作中,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协助科主任开展中医特色新技术如中药结肠灌洗治疗等,做到中西医并重,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尤其是我科成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国家重点学科、示范中医科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传染病教学基地以来,利用自己的专业长处,配合上级医生,做好每一项工作,为我院中西医结合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工作态度上一贯认真负责,能够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科室设置了患者方便患者联络的手机,由我和杨志云主任轮流保管,做到24小时开机,耐心接听每一位患者电话,为他们排忧解难。虽然牺牲了很多自己的休息时间,但听到病人或者家属的一声真心的谢谢,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值得的。

多年来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实习及见习带教任务,逐渐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授课水平,xx年12月参加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讲课比赛,获得好评。学习上不断要求进步,xx年8月开始北京中医药同等学力博士课程的学习。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6

“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我原来工作的村卫生室有4名医生,活不多,我们都觉得这里更需要我们。”谢爱娥说,船上的日子确实很苦,20xx年以前连电视都看不了,家里的收音机不知道听坏了多少台。“开始几年熬不住的时候也想过离开,可是乡亲们需要我,我和乡亲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离不开他们了。”20xx年,谢爱娥又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分管妇联和计生工作。

谢爱娥告诉记者,刚到船头咀时,湖上常有大风大浪,让她这个“旱鸭子”很不适应。“有时候一个浪拍过来,立马浑身就湿透了,我就紧紧地把住船沿儿,一刻也不敢松手。之前那个皮质的药箱落到水里散了架,我就自己用木头重新做了一个,到现在用了十多年还好好的。”记者注意到,只要一坐到船上,谢爱娥就始终把药箱紧紧抱在怀里。

如今,谢爱娥的兄弟姐妹几乎都外出打工,哥哥一家人一年能赚上7万元左右,而谢爱娥夫妻俩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万元。她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出钱把村卫生室再好好修缮一下,再给配备一艘专供出诊用的小汽艇。“这艘船屋已经好几年没修过了,下雨天还会漏雨。”

“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顺着村卫生室的后门走出去,记者来到了村民段秀的家。段秀说,自己患有比较严重的关节炎,需要定期到村卫生室就诊。今年洪湖水小,出门不方便,就干脆把船靠过来住了记者见到谢爱娥时,她正要去村民董继财家。今年59岁的董继财去年12月做了肺叶切除手术,恢复期需要定期打针吃药,因为身体状况不能来回颠簸,谢爱娥便定时送医上门。今年洪湖大旱,水浅的地方,机船无法通过,她就从老乡家里借了一条更小的船,一路用竹篙杆撑了过去。谢爱娥说,为了挨家挨户发放净水药品,她特意准备了胶鞋和探路棍,到了船过不去的地方就换上胶鞋,拄着拐杖走过去。

说起董继财,还有一个小插曲。谢爱娥说,原本老董是坚持自己上门就诊的,有一次该就诊了却迟迟不见人来,她便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老董因为在卫生室欠了账还不上,不好意思再来了。此后,谢爱娥往老董家跑得很勤。

谢爱娥说,去年涝灾、今年旱灾,渔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响,欠账总是难免的,可不能因为他们手头不方便,就耽误了给他们治病。在谢爱娥家里,记者看到了她的记账本,截至去年年底,没收回来的医药费总共有11903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由于一些渔民的迁移而留下的8000元死账。而令谢爱娥感动的是,每到年底,渔民们总是给她送来自家养的鱼,即使她一再谢绝,还是会有人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鱼放在卫生室门口。

记者离开村卫生室的时候大约是19时。在返回岸边的途中,天色渐暗,湖面变成黑漆漆的一片,记者乘坐的小船竟迷失了方向,在水上打起了转转。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7

x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从事医疗工作已7年多,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和同事的好评。

从医以来,她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尽可能地做好解释工作,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拖班、加班、半夜起来会诊、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遇有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给单独就诊的年长患者做向导,给没有陪护的住院患者领药、买饭,提供一些私人的生活用品,能不检查的项目就不检查,能用国产药的就坚决不用进口药,获xx年度文明职工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医生,她懂得只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她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神经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培训,在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xx年到浙一医院进修深造后,知识面拓宽、技术更精,业务水平逐渐提升。回院后,把所学很好地应用到工作中,开展医疗新项目,特别在眩晕症诊治方面,把眩晕病人在病因上进一步细分,更有针对性地治疗,减少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目前开展的耳石治疗、手法复位术解决了绝大数人发作性眩晕的痛苦,见效快,随治随走。一位因头晕住院的患者,因注意到其还存在震颤,数十年来因上肢抖动明显不能持筷进食,生活质量受到了极大影响,但一直被误诊为帕金森病。她对诊断提出疑问,并处以对症药物,目前患者肢体震颤明显改善,方便了饮食起居,家属及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一位因慢性头晕反复于内科就诊的病人,服用多种药物症状均不能改善,愁眉不展,经她会诊后,考虑患者存在焦虑状态,配予一盒处方药,患者头晕明显好转,家属再次复诊时连连称赞。

从医多年来,她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工作中,踏实认真、待人真诚、同事间相互协作、合理治疗,不以权谋私,不开搭车药,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她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努力,争创一流,勇攀高峰。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8

史怀清同志是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石头镇史家圪崂村人。1979年高中毕业回村担任乡村医生工作,48岁的他,生命只会做一件事,也只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奋,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合格的乡医,终结了乡亲们“看病难、看病贵”的灰色历史。他走进了群众的心里,也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作为20__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三十多年来,史怀清把每一位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视群众的身体健康犹如自己的性命,一心扑在全村258户1300口人的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妇幼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这些平凡而又崇高的事业上,坚持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与管理知识,注重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使史家圪崂村卫生室成为全市较早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村级医疗机构,大大方便了全村及附近两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3000多名群众的卫生保健,医疗就诊。同时,在近年来发生的各种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防控工作上,他能够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他自己的人生途中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激情投入真心奉献

从小生长在沟壑纵横的山乡,史怀清曾不知多少次看到庄稼人田间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也不知听到多少次农家院里乡亲们身患疾病的无奈呻吟。这些深深的印记,使他在上中学时就萌发了将来学医回乡为父老乡亲解除病痛缠绕的愿望。

高中刚一毕业,他如愿当上了一名乡村医生。当时,史家圪崂大队部只有一孔破窑洞,一付药箱,一只听诊器和为数不多的一般常用药,群众经济收入也很微薄。史怀清不等不靠,用自己家的油菜,烤烟收入,从县药材公司够置回治疗感冒、肠道感染等疾病的常用药品;之后,他与父亲商议忍痛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头耕牛,用所得的600多元钱重建了卫生室,购置了药柜和常用医疗器械。他一边向书本学,一边向乡卫生院的大夫请教,在很短的时刻内,不仅仅胜任了定期为儿童接种疫苗,实施妇幼保健等多项工作,而且能够上门为村里人诊治一般的头痛脑热等病症。为这些距乡卫生院较远的群众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

为了掌握真才实学,史怀清与1986年至1988年自费在洛川卫生学校学习医士专业,其后又两次在县医院参加集中培训,多次到延安市,渭南市人民医院观摩学习,并订阅了《卫生报》、《健康报》、《中国医刊》、《实用内科学》、《陕西中医》、《社区医师》等专业书刊,通过“充电”使自己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不断得到提高。

为了乡村医生这个无悔的选取,史怀清放下了学生时代培养的其他特长爱好,常年与药箱,药柜做伴,在解救病人中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自己的事业,他让一个个简单赚钱的商机擦家而过,却情愿为家庭生活困难的村民垫付累计达2.5万多元的药费;苹果生产大忙时节,他不时穿梭在众乡亲的果园里,为防止发生中暑,感冒而操心忙碌,却惟独难得到自己的十亩果园去干活。

在20__年抗击“非典”的鏖战中,史怀清所在的村因其地处延安与渭南两市的交界处的交通要道位置,县上在路边专设了检查点,他一面坚持挨家挨户宣传,发放口罩,体温计,到各个角落消毒,一面逐一登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状况,及时查体温,留观,保证了全村群众的健康安全,同时还冒着酷暑奔波于村里于检查站之间,为检查人员送水送饭,协助他们检查过往车辆,人员,保证了全村群众生产生活没有受到影响。

心系群众无愧医魂

1998年冬,村民史学礼抱着三岁抽风的孩子到他家求诊,在吃药打针仍退不下烧的状况下,他想只能靠物理方法降温,顿时心中涌动着一股无形的力量,摸黑到附近的河里,侵着刺骨的河水捞起冰块,跑回家中用毛巾冷敷,用酒精擦洗手足,最后在凌晨五点多使孩子的烧退了下来。20__年村民史虎全母亲成玲女老人因患脑血管疾病在西安大医院治疗,由于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她无法承受放下治疗,史怀清按时为老人上门输液治疗,经过二十多天的治疗,老人慢慢好转起来。村民史苍海在20__年春一场车祸使他瘫痪在床,史怀清定期为史苍海换药清理褥疮,也不收任何费用,输液药品都按进价开药,有钱无钱都按时治疗,史苍海病危时他联系镇医院救护车亲自送到县医院治疗。

多年来,村里有病人,他都随叫随到,免费为群众诊断,及时开方送药,近年来,他坚持每月按时督促每名适龄儿童到镇中心卫生院进行疫苗接种,从而杜绝了全村传染病的发生,同时与镇妇幼专干协同进行产后访视和降消项目的政策宣传。在计生对象家里,他时刻不忘宣传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新政策,宣传生殖健康有关知识,使计生对象自觉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全村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

20__年预防手足口病重要工作时期,史怀清用心配合食品卫生监管执法人员检查村完全小学,幼儿园的食品安全工作,细心指导学生灶,幼儿灶从业人员严格规范操作。同时,为300多名少年儿童讲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引到他们讲究卫生,杜绝手足口病病源,从而确保了校园食品饮食安全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20__年甲型H1N1流感更使史怀清寝食难安,他及时查阅网上资料,关注甲流动态,利用广播,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向广大村民宣传甲流的有关防控知识,注意事项并免费给村民带给消毒药品。

热情服务精心管理

近年来,国家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举措,使亿万农民群众享受到政府“大病统筹”,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实惠。而在试点工作期间,不少群众心存疑虑,作为全省试点之一的洛川县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引导作用,使这项工作起步良好,平稳推进,史怀清正是这宣传队伍中的一员。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史怀清把村卫生室宣传栏的板书与进户发放政策问答印单,向群众逐项解释结合在一起,宣传“每人只花十五元,大病医疗得保全”的道理,使村民知晓率达100%;同时利用最早参加投保的村民马红梅在进行剖腹产后报销住院费用3000元,村民李金成老人参加合疗后住院治疗脑血管病得到5000多元补助款这两个身边的事例,同时把自己积攒的20000余元给参加合疗的村民就诊免费供应药品,启发村民自觉参保,及早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引导说服工作,全村的参合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8.8%,几年来,全村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的达390多人次。

在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上,史怀清建立建全了《卫生室工作制度》、《预防保健工作制度》、《药房管理制度》、《乡村医生职责》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起了包括全县统一的正规处方,统一的发票和门诊日志,出诊记录,传染病登记等28种表册;坚持从省医药批发总公司,恒庆医药公司等正规渠道进购药品,使药品质量得到保证;严格执行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明码标价,并为村民出具票据,以确保群众的医疗安全。由于他坚持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遵守职业道德,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农村患者,使得他从事的村级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到达了群众满意,卫生部门放心的良好效果。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一起与患者在就诊,药品价格方面的纠纷,深得群众的信可。三十余年来,史怀清始终把“医者,仁爱之心”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孜孜追求,曾多次受到市、县、镇卫生部门的表彰奖励,荣获康复患者所赠锦旗40余面。靠着这种激情投入与真诚奉献,1999年取得《陕西省乡村医生中专水平证书》;20__年取得国家《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同年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__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荣誉称号。

注重创新不断发展

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给农村卫生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要求,史怀清清楚的认识到,只有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就医条件,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才能更大的满足农村人们日益增加的生活健康需求。于是他用自己辛苦积攒的60000多元建起四间平房,作为村卫生室,分别设置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和值班室。投资1万多元,添置了红远外治疗仪,周林频谱治疗仪和电脑,做到了足不出户,便可在网上查阅最新的医药信息和农村卫生工作动态;通过选购,使药品种类增加到385种,总价值三万多元,此外,由省卫生厅配备的资料柜,检查床,高压锅,消毒柜,缝合包等,使史家圪崂村卫生室的设施更趋完善。每个季度,他都在100多平米的村卫生室为村民义务进行体检,村卫生室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在他为群众治疗多发病等发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使村民看小病不用再出村。

新农合是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体现党的惠民政策的重要体现,门诊统筹补偿模式启动之后,史怀清更是彻夜难眠,他用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引导农民用心参加新农合,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和处方登记管理,加强审核督查,跟踪回访,免费为村民带给健康教育,康复服务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的健康安全。

走过昨日,史怀清同志为自己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服务农生卫生工作的不懈付出感到欣慰。放眼明天,他更加笃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健康的信念,在这片播洒期望的金土地上坚实前行,迎接农村医疗事业的又一个明媚的春天。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9

,男、汉族,19xx年X月生,四川XX人,X年07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XX年9月考入XX镇中心卫生院工作,已满XX年,20xx年XX月XX日加入中国共产党,XX年年度考核优秀,XX年年度考核优秀,该同志在公共卫生管理科任科长,兼支部纪检员。

该同志在公共卫生管理科先后从事慢病管理、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卫生协管、预防接种、妇幼管理、传染病管理等项目管理,在工作中不骄不躁、不厌不凡、勇于挑重担,始终踏踏实实、积极乐观、服从安排、任劳任怨、刻苦学习、团结协作、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该同志在熟悉掌握基公卫规范相关知识后,及时手把手把相关知识传授给辖区内乡村医生,共同提高我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每年到各村卫生室认真做老年人体检,并根据老年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对于活动不便的老年人,下村入户,到老年人家中为老年人做健康检查、健康指导,受到到老年人贺家属的赞扬,使我镇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从XX年的1875人提高到XX年的2030人;每年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到各村、各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使我镇接受参与健康讲座与健康咨询人数从752人提高到1568人。为落实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任务,到各个慢病管理乡村医生处一对一指导,通过开“小灶”把我镇的慢病健康管理率从61%提高到83%。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20

,男,XX岁,中共党员,20xx年毕业于医学院,获硕士学位。XX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XX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先后被评为“XX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XX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带教老师”、“医学院特聘教师”。主持的“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获20xx年度“XX市第一人民医院新业务新技术奖”。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在长期的医疗卫生工作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服务思想,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时刻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同事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许多频临死亡的心脏病患者奇迹般的转危为安。

医者仁心,无怨无悔

20xx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XX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度敬业的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管是刮风下雨,也不论春夏秋冬,常年坚持早6:30上班,多年来养成的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规律始终坚持如一、遇有危重病人坚持守候患者床前,加班加点抢救病人已经习以为常,20xx年冬季的一天,24小时内病房连续收治4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一位60多岁的住院病人突发心肌梗塞,急救已经持续了四十几分钟,不间断的心肺复苏并没有使病人有所反应,一般来说,心肺复苏半个小时以后,如果还没有反应,基本可以宣布死亡了,当时连在场的家属都已经放弃了,但他坚持说还有希望,一直没有放弃。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终于从“鬼门关”抢回了一条人命,家属们喜出望外,他自己却累瘫在一边。为继续抢救病人,他连续守护患者床前36小时,直至患者脱离危险,才离开病房。连续24、48甚至72小时或更长时间守在科室,对他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数年来,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一年内,他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数得清。

潜心钻研,业务精湛

积极研究新业务、新技术,不断的将本专业的新技术、新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使许多频临死亡的心脏病人转危为安。20xx年,他被选派到“心血管病医院心脏电生理中心”进修学习。经过近一年潜心苦学,20xx年在我市率先开展“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根治心律失常的方法之一、该微创手术是在x光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通过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放入心腔内,先检查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根治目的,具有创伤小、无副作用、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开展该项技术两年多来,已为数百名心动过速患者解除了病痛。

热心公益,乐于奉献

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临床实习是将书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医学生而言,临床实习是一座使其从仅具书本知识的学生成长为具备正确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的医生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对于医院带教老师而言,临床实习带教也是一个意义重大、值得珍惜的锻炼机会。多年来他一直担任科室教学秘书,为了做好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他提出应充分做好带教准备、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因章施教、讲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受到临床实习及全科实习医师的好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多次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并被聘为“医学院特聘教学老师”。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21

李广歆,男,汉族,民权县人,1963年10月生,中专文化,全科医师合格证,1983年至今担任伯党乡乡双楼村卫生员,30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83年刚毕业,李广歆就在双楼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双楼村人口一千余人,双楼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李广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商丘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李广歆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__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李广歆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97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李广歆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村有人服了农药,李广歆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李广歆来说真的是太多了。三十年来,李广歆共接诊病人四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三十年来,李广歆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__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22

我是一名乡村医生。为周围的乡亲们作预防保健,治病疗伤工作。我拖着重度残疾的双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务于社会,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却是那样的精彩。

1975年,一场萧瑟的秋雨后,我不幸患上小儿麻痹后遗症,从此就再没有站起来走过一步路。贫寒的家境,苦闷、彷徨、无助甚至绝望伴随我度过了本该是无忧无虑,从满天真与童趣的童年。

也许是命不当绝,上天虽然没有给我一双健全的腿脚,却赐予了我能吃苦耐劳而又自强不息的好父母,我们真情无私的呵护,不向苦难低头的可贵品质,还有那些好心村民对我的真诚鼓励和开导,使我逐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别是看书学习,驱走了我心中久积不散的阴霾,感受到阳光的明亮和灿烂。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开始尝试着自学。家里有《小人书》和一本撕的没有部首的《新华字典》。我就把《小人书》上的字一页一页的翻字典查找,找到后把拼音标到《小人书》字的旁边,然后一遍一遍的去读。不到半年我就认识一千多字。之后,我借来旧课本开始按照课本学习。

这就是我自学的开始,从a o e开始念起,从一笔一划开始写起,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算起。学习使我过于单调无聊的生活中有了乐趣,当然这背后要付出比常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劳。

学习更给我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提供了对生存和生命进行深刻思考的营养,特别是我知道了许多残疾人的人生经历,贝多芬、保尔、张海迪,他们也是残疾之躯,处境也非常艰难,但是他们没有因为身带残疾就失去对生活的勇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迷茫不振,没有逃避现实,而是勇敢地直面人生,昂起头,挺起胸,自立自强,向命运挑战,向不幸抗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触动着我,感染着我,并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逐渐内化为我的人生信条:虽然身患残疾,但也要奋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不成为社会包袱、不成为家庭拖累的人。张海迪不是说读书可以给人带来生活和战胜困难的力量吗?那么小小的我就要为了自身“站起”、改变命运而刻苦学习。就这样,白日苦读,夜伴孤灯,七年辛勤自学,我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知识照亮我前进的航程,信念赋予我攀登的勇气。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乡村,远赴千里之外的省会石家庄,自费在一所医学院跟班学医。

我想做一名医生,为老百姓治病疗伤,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石家庄学习了的三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家。环境变化和身体残疾给我带来了许多困难,功课的压力我要坚持顶住,迎头赶上。日常生活中,上楼下楼、打饭打水、洗衣服、上厕所等一些琐事,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是举手之劳,可是对于我而言却是何等的艰难。但我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仍然以坚韧挺过每件难事,用微笑迎接每个黎明。

我的学习成绩在全系也是很优秀的,教授们对我的经历既感到惊讶又很是赞赏。惊讶的是我的自学历程,赞赏的是我虽是自学,但成绩却一点也不比正式参加高考学生的成绩差。05—06我连续两年被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的荣誉。

三年寒窗苦,不付有心人,我拖着瘫痪的双腿,以一个跟班生的身份,圆满完成了医学大专课程的学习,留给老师和同学的是身残志坚的感动和优秀的学业成绩,留给自己的是沉甸甸的收获和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力量。

踏着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脚步我也回到了哺育我成长的故土。

记得我刚回来就赶上夏秋季节时的腹泻流行,这种病几乎每年都会流行。原因就是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的不良。乡亲们知道我回来了,有的人试着来找我看病。望着乡亲们那种期盼已久的眼神,我既是怜悯又是同情。他们太需要懂得医学知识的医生为他们服务了。我把带回的药品无偿的分发给了已发病的人们,然后向健康人群宣讲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腹泻流行期间应注意的起居饮食。人们很乐于接受我的宣讲。同往年比较,这一年的腹泻发病率明显的下降。

开办诊所,对于一个靠手摇三轮车才能出行的残疾人而言,困难可想而知。办各种手续的周折,特别是开始资金仅有500块钱,所进的药品数量少,品种单一,每周都得往十几公里外的县城跑一趟进药,每趟都要花上半天的功夫。这里的土路并不平坦,斜坡坑洼随处可见。路上每逢斜坡坑洼都得使出全身的力气,摇着车努力向前冲,因为只有靠这一点点的冲劲儿惯性才可能冲上斜坡,穿过坑洼,滑下来了还得再来一次甚至两次三次四次,胳膊累得抬不起来,即使在冬天也累的浑身是汗,好多次赶上手摇车坏了,不管寒冷、暴雨还是狂风,就只能在路边等,等着路过的好心人来帮忙推一推,或者给家里报个信儿……命运是不公的,生活是无比的艰难,但是我没有因此而流泪。当手摇车坏了,有人路过时我还是以微笑来邀请帮忙,决不把痛苦与无奈表露在外,因为我不愿意在人们的同情中活着。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23

胡佩兰是郑州市的一名医生。1986年,她70岁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后到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坐诊,20xx年受聘到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

作为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的高材生,胡佩兰养育了包括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在内的4个儿子。70岁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退下来后,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坚持去出诊,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一起,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xx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20xx年1月22日5时30分,98岁的胡佩兰逝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感动中国栏目组给胡佩兰的颁奖词是“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在当晚学习观看的过程中,广大职工被一个个感动中国人物感人至深、震撼人心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当播到女仁医胡佩兰的事迹时,在座职工更是激情澎湃、数度落泪。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学习胡佩兰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深入贯彻“厚德、博学、至臻、致远”的院训,完成“关爱生命、呵护健康、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使命。

最美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24

本人于1993年10月至20__年在本院从事预防保健工作,20__年至今从事公卫服务管理工作。转眼间,已在基层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工作了20年。工作中不骄不躁、不厌不烦、不吹不俸,始终踏踏实实、积极乐观、服从安排、勤恳努力、任劳任怨、刻苦学习、团结协作、刻苦耐劳、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我没有感人的事迹,只有平常的小事。

自从公卫项目启动,刚接触缺乏经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问题。为能够更好做好工作,对新项目,首先要熟悉掌握服务规范及相关知识。因此院领导高度重视公卫知识培训,让我外出学习培训,回来并负责组织培训同事,通过爱医网教视频等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集中多次培训,督促同事学习,保证同事们熟悉掌握服务规范及相关知识。其次要有刻苦耐劳、勤劳协作、为人民服务思想精神。对一些思想上怕苦偷懒的同事,我常多做些,多累些、多关心、多开导、严把关,做好带头作用。我常和同事带着血压计等体检工具,不管下雨炎热,下乡走到每个自然村,对行动不便居民走家窜户,认真对他们踏实进行健康指导教育、随访等,常和同事整理着琐碎的资料,常和同事加班去完成任务。遇困难时苦服,碰疑问时思索请教,积极总结经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我们团结协作、刻苦耐劳、不计较精神,共公卫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虽然每年重复做着平常的工作,但看到居民的健康,我们心里觉得很乐。

虽然我们努力了,但也存在不足。昨天,我们努力了,明天,我们将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