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馆营销策划方案模板(精选3篇)

发布时间:

游泳馆营销策划方案模板(精选3篇)

游泳馆营销策划方案模板篇1

游泳馆在冬季生意萧条,因为很多顾客夏天选择游泳只是为了去暑才游泳。而除开这一批人,真正的游泳爱好者并不算多,很难支撑游泳馆在冬季的支出。

所以,我们必须要寻找新的客源,保证游泳馆的成本能够被足够多的客人进店消费覆盖掉。

第一招,异业联盟:10元游泳卡引流客户

其实游泳馆在冬天的目标客户不仅仅是游泳爱好者,还有健身爱好者和减肥群体,这一点是很多游泳馆都会忽略的。而这群客户光靠我们发传单是很难找到的,但是在健身房和瑜伽馆以及服装店却都能轻易找到。

有现成的客户群体,我们就可以利用异业联盟,把这些客户都挖过来。

具体怎么做呢?首先,我让赵老板印制了1000张游泳体验卡,只要花费10元,就能体验3次价值299元的室内恒温游泳项目。然后,我们找到这些店家,和她们谈合作,让她们以客户福利的方式推广我们的卡,既有利于她们维护自己的客户,又有利于口碑传播。

并且,我们还提出了一个让她们无法抗拒的成交主张:每一位从你这里拿走体验卡到店体验的客户,只有后续有其他消费,我们都会给与店家一定比例的提成。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很快就和许多店家谈了合作。这1000张引流卡,实际使用数量达到了780张,也就是共有780人进店体验。考虑到我们的运行成本本身就很低,因为无论是来1个客人还是来10个客人,都是要消毒换水用电的,所以来的人越多,我们实际的成本分摊就越低。

第二招,资源整合:合作课程拓展市场

对于游泳馆,健身房等高频次消费行业来说,会员卡是最有效也是最常见的锁客方式。而赵老板的店已然拥有了780位客人的至少3次的体验机会,那么完全可以用各种的优惠条件来促进成交。

但是今天,蒋老师要给大家分享的方案并不是普通的福利和优惠促动会员卡成交,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方法—整合已有资源来拓展市场,让你的实体店进行一个价值升级。

游泳馆营销策划方案模板篇2

1、从本周开始每周学在校门前发放宣传单,每个学校安排两个人,欢迎学生在节假日去游泳馆参观,可提前报名参加(可以免费体验一小时);

2、利用学校教师的资源去宣传

在正式开业前试营业,打出一条广告,邀请全市在校教师凭《教师从业资格证》在x月x日前(时间订在学生放假前)可免费游泳一次,利用这个机会,向每个教师发放5张免费的游泳卷(5小时),要求是仅限学生使用,并注明老师是谁,若凭免费游泳卷直接报名的给打9折优惠。这样可以让老师用奖励的方式给学生,学生就会拿着游泳卷为奖励在同学中炫耀,勾起学生学游泳的欲望。(一个老师可介绍5个学生,一个学生可能会带来10个学员,嘴传比纸传的速度能快,效果更佳)

3、可在每个中小学门口的小店设立一个招生点,以小店的老板为招生的代表,凭小店的老板的介绍找游泳教练报名,需注明小店老板的名字及电话,给每个招来学生的`老板提成(价格待定)。这样就可以减少人力的奔波,还可以得到更多的生源。(小店天天有人,可天天宣传介绍,这样可减少发宣传单的费用)

4、可以组织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士的游泳比赛,比赛设奖若干,有奖牌、奖品(可以由某体育产品商提供,即达到了为体育馆做宣传,同时也为体育商品做宣传,达到双赢的结果),每年都可以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作为传统的比赛,以达到每年都定期宣传的作用,也可吸引新老客户!

5、儿童游泳培训

6、可通过媒体宣传。比如说电视台,可制作广告在电视台宣传。

游泳馆营销策划方案模板篇3

好的策划方案,是专业的产物,但它不仅仅是专业的产物。不建立在企业实施能力之上,再优秀的策划方案,都是没有用的,都是纸上谈兵。对于影楼行业来讲,你相信因为有了一个专业的策划案,你的影楼就能够从技术到装备,从品质到成本,从人才到管理,迅速实现质的飞跃吗?事实上,只有那些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实施的方案,才是好方案。

专业讲究的是公理,而解决方案讲究的是特殊性。用公理对付特殊性,如同大炮打苍蝇。营销策划不应该存在经理人角度或企业家角度,只能有一个角度——企业家角度。

先是企业家行为,后是专业行为

毫无疑问,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在营销策划上,都是专业的。但它们在为中国企业做营销策划时,几乎尽数失败。主要可能是,它们过多地运用了“专业”。

因此,即使是把握了顾客需求的特殊性,也仍然不能保证策划方案的可行性。你对竞争对手了解多少?不解决这个问题,方案就缺乏针对性;你对行业状况和发展趋势又了解多少?在行业产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折期策划要点有何不同?你是领先者、跟随者或者是挑战者?不同的取向,不同的市场地位,策划截然不同。

营销策划因其目的不同,方案也大相径庭。

解决生存和销售问题,是一种方案;解决发展和营销问题是另外一种方案。如果你说“从长期看二者是一致的”,那纯粹是“坐而论道”。谁只看到战略和战术的统一性,谁就会付出惨痛代价;同时,谁忽视二者的统一性,谁也会付出惨痛代价。这当中的分寸,岂是一个简单的专业问题?

专业当然很重要,但如果专业脱离了深刻的悟性和深厚的经验积累,专业将演变为“系统性失误”。

好的策划方案,肯定是基于专业,但好的策划案本质上是基于创新思维和独特理念,这些才是好策划方案的灵魂,专业只是手段。

营销策划是一种企业家行为,不是一种简单的专业行为。

比如,为什么中国企业建设市场部的历程如此艰难?尽管原因很多,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不太清楚市场部到底承担着什么责任,以及承担这个责任需要什么样的人物。

我不相信在一个没有思想、悟性的企业里,能够产生优秀的营销策划。或者说,如果企业营销高管达不到企业家高度,就不可能真正承担起营销策划,尤其是战略性策划的重任。

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下列两个关键性问题:

首先,营销策划的企业家角度与经理人角度。

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整体思维和局部思维,战略思维和战术思维,发展思维和业绩思维。

这里并非片面地将企业家与经理人对立起来,而是强调,从营销策划角度,不应该存在什么经理人或者企业家两个角度,只能有一个角度——企业家角度。

其次,专业和专业精神。

专业是一码事,专业精神是另外一码事。如果缺乏专业精神,那么专业只能为谬误披上合法的外衣。

营销策划是一种智慧行为,而非技术性的专业行为。当以专业为工具主导营销策划时,策划就失去了专业精神。

营销策划,盯住空间和潜力

并不是所有涉及营销问题的策划,都能称为营销策划。只有那些涉及企业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的策划才是。简单定义,水平方向的扩展可叫做发展空间,垂直方向的扩展可叫发展潜力。

在水平方向上,如何进入更多、更大的区域,如何导入更多的业务,如何开发更多、更丰富的产品,如何拓展更完善的渠道——它们更多支撑着企业量上的增长。

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进入细分市场,如何进行产品升级,如何完善产品结构,如何进入精耕细作,如何建立竞争优势,如何提高市场地位,如何建立品牌——它们更多支撑着企业价值的提升。

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是两个相互支撑的要素。没有空间上的持续扩大,潜力再大,也会挖空;没有潜力支撑,空间越大,问题越多,包袱越大。

只要企业失去了发展空间,那么,企业很快就会发现,发展潜力越来越小。同样的道理,如果企业失去了发展潜力,在空间的拓展上,会迷失方向。

中国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僵局,正是来自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的缺失。中国营销面临的考验也正是如何在新的市场、行业环境下,继续为企业发展提供空间和潜力。

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企业的营销,太过讨巧。我们所谓的营销策划,超越了基础工作,要么是三国式博弈,要么是水浒式打斗。

刘备沾了“皇叔”的光,品牌沾了广告的光。回过头来看企业,有多少建立了核心竞争优势?有多少建立了完善的营销体系?有几个企业的功能得到完善?

我们看到的是,许多龙头企业向着外资搔首弄姿。没有办法,我们的企业的确遭遇了发展的瓶颈或天花板。表面看是创新乏力,本质上是营销策划能力的极度低下。

销售策划,盯住销售业绩

营销和销售哪个更重要?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中国企业。有专家认为营销更重要,也有人认为销售更重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妨换个角度问一问:营销与销售,哪个不重要?

这本来就是个伪命题。

营销是“生和养”的学问,销售是“用”的学问。

科特勒说,营销是用产品卖价格;销售是用价格卖产品。

跨国公司深得其中奥妙。

比如诺基亚,每一款手机出来,都是首先确立一个既给手机也给消费者身份的价格。

然后一路下挫,既分层次覆盖消费者,同时也不断地放量。从各层次消费者那里都赚到优厚的利润。

即便是很能代表所谓品牌本质的奔驰、宝马,也在用价格最大限度地调整品牌的覆盖面和销售业绩。

从某种意义上,销售策划比营销策划更能决定企业命运。原因很简单,企业能量是由销售直接赋予的——没有销售业绩做支撑,企业就不能挣到满意的利润。即便是牛气如劳斯莱斯,没有足够的销量,也得被别人兼并。

中国企业在营销策划上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能力不足,基础太差,立意不够高远,手段不是太多。而在销售策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则是随意性太强,缺乏战略规划,急功近利。

营销策划是一门把握需求和行业变化的学问;而销售策划则是一门把握需求和行业连续性的学问。只有把握变化,才能找到创新来源;而只有把握连续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收获。

决定销售策划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是对产品生命周期的把握和打造。看看优秀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再看看其他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问题就会一目了然。

中国企业的竞争,过多地集中在了销售竞争上。而销售竞争又缺乏通盘考虑。其结局就是以牺牲产品生命周期为代价。本来创新能力就差,产品生命周期又较短,或者,干脆就缺乏产品生命周期意识,那么,企业在声誉产品打造上就缺乏时间纵深。

康师傅一个红烧牛肉面卖了十几年,到现在虽然仍然“就是这个味”,但丝毫不影响它雄居垄断地位。

而华龙、白象虽然以有限的营销资源倾力打造声誉产品,但始终无法打造出一个能够真正站住脚的品项。不是没有好产品,就是打造不出来,而且产品个个短命。而它们能够从行业中脱颖而出,无非是它们的主导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较长。

我们看到的是,许多龙头企业向着外资搔首弄姿。没有办法,我们的企业表面看是创新乏力,本质上是营销策划能力的极度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