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精选3篇)
中学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精选3篇)
中学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篇1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节约型校园建设,规范“三公”经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的使用与管理,根据国家、省、市、县关于“三公”经费公开(示)的相关文件规定,特制定xx小学“三公”经费管控制度。
一、建立齐抓共管机制。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县厉行节约、压缩“三公”经费支出的各项规定,并把实现“三公”经费零增长作为20xx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格局,确保完成“三公”经费控制目标任务。
二、实行报批制度。凡是学校领导干部外出考察,都要如实申报,按规定报县组织部干部组审批、备案。
三、建立机关运行经费预决算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三公”经费支出计划,经县教育资金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报相关部门审批、备案,杜绝将“三公”经费支出列入其他科目、瞒报实际支出现象的发生。
四、接受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本单位“三公”经费预算、支出管理等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五、“三公”经费支出实行公开透明制度,定期公布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等经费的预算、决算和绩效考评情况,接受纪委、监察、审计、教职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
中学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以及上级部门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工作要求,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特制定本办法。
1、本办法所称“三公经费”是指所有使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2、因公出差、培训、学习,须先经校务会审核签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批准,应结合学校重点工作合理安排,从严控制因公出差、培训、学习的项目和人数,严格控制外出时间。报销费用时,差旅费、培训费等开支标准应符合报销标准,并提供合法报销凭证。
3、公务接待严格按上级文件要求,按标准接待。
4、公务用车管理:严格执行先登记后使用原则,由相关部门统一协调后派车,如有特殊需要,须经校长审核获批后使用。
5、各部门“三公经费”支付应当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除按规定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者银行转账外,一般使用公务卡结算。
6、按照校务公开制度的规定,按年度公布学校“三公经费”预算和决算情况。
7、要建立健全“三公经费”使用管理内部监督检查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部门报送“三公经费”执行情况。
8、本办法由校长室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中学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篇3
1、膳食科设卫生检查小组,各餐厅设卫生员(兼),科长直接领导、布置上级卫生部门的检查、指导,接受用膳者的监督,及时改正存在的问题。
2、非饮管人员(领导、卫生检查人员除外)不得进入厨房和熟食间。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对不合要求的人员及时调离。全体炊管人员必须经过二级或一级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3、请校医室或卫生部门人员每学期为炊事人员上饮食卫生和营养卫生课,并经常对各餐厅进行营养卫生、饮食卫生的指导与监督。
4、餐厅、工作场所的卫生实行划区包干,落实到人。
5、各餐厅(组)的卫生工作列入当月考核内容,对不合规定卫生要求的予以扣分。
6、餐厅、工作场所必须天天几小扫,每周一大扫,经常保持餐厅、工作场所的整洁。
7、库房做到整齐整洁,食品分类存放做到先进先用的原则。
8、荤素菜拣净洗清,切配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9、根据食品卫生要求,做到:
(1)、食品道道验收,对腐败变质(含过保质期)的食品,采购人员不买,保管员拒收,厨师(或炊事员)不加工,服务员不出售。把好食品的各个卫生环节,保证饮用安全。
(2)、生熟样样分开:操作人员分开,盛具、工具分开,冰箱(库)存、放分开。
(3)、食具件件清毒:熟食盛具、刀、出售用的工具,使用前严格清毒,同时做好消毒后保洁工作。
(4)、食物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隔餐饭菜必须经蒸烧后方能出售。
(5)、环境卫生整洁无害,件件工作落手清,下脚料及时清理并倒放指定地点,有防蝇、防鼠装置或设施,人人动手消灭老鼠、苍蝇、蟑螂。
(6)、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开饭时必须穿白工作服,戴白工作帽,个人卫生除做到“四勤”外,(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还应做到“四不”(不随地吐痰、扔烟蒂,不在开饭、加工熟食时吸烟、嬉闹,不面对食品咳嗽、打喷嚏,不穿白工作服上厕所)和“四洗手”(加工生食品后再加工熟食前洗手,工作前洗手,大小便后洗手,搞完卫生后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