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素质(最新8篇)

发布时间: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浅谈职业素质 1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可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投入到医疗健康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工作中,他们利用专业特长,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会服务,实现自我价值。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实现社会化和职业化转变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有着积极影响。

一、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基本要素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中界定了医学教育的7 个基本方面,涵盖职业道德素质(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要求医学毕业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并且着重强调了敬业精神、医德修养、人文素质等在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时的必要元素。

二、志愿服务对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影响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临床专业化技能的培养

医疗健康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工作要求志愿者具备较高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将知识体系融会贯通。调查显示,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实践对医学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拓宽专业领域,在临床中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2、有利于加强医学生的医德修养和职业精神

志愿服务的精神核心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志愿服务行为所表达的人道主义关怀潜移默化地加强了医德修养,是“医者仁心”职业精神的体现。志愿服务是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对医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

通过志愿服务,加强了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及大局意识和全局观,有利于其在未来医疗环境中与患者更好的沟通,有效地缓解医患冲突。通过参与大型赛事和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增强了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其自发主动并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意活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身,奉献社会。艰苦的志愿服务环境能够培养了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三、志愿服务对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工作的启示

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在医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志愿服务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如果把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培训和工作内容内化为高校的相关课程内容,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广范围内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因此,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高校职业指导实践课程,完善科学、合理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三方面内容为主的理论课程,辅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实践类课程,将更为有效地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完善对学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浅谈职业素质 2

一、职业素质概念

1、什么是职业素质

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由于职业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本之所在,职业生涯既是人生历程中的主体部分,又是最具价值的部分。因此,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它囊括了素质的各个类型,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己。

1、是后天学习实践培训得来的

2、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

3、可以改变人生

2、职业素质分类

A.身体素质。

指体质和健康(主要指生理)方面的素质。

B.心理素质。

指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

C.政治素质。

指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与信仰等方面的素质。

D.思想素质。

指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质。

E.道德素质。

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组织纪律观念方面的素质。

F.科技文化素质。

指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文化修养方面的素质。

G.审美素质。

指美感、审美意识、审美观、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方面的素质。

H.专业素质。

指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

I.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

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J.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

主要是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等。

着重讲解心理、思想、道德、科技文化、专业、社交适应、学习创新方面的素质。

1、心理素质

拓展训练以提高心理素质,很多知名企业都通过拓展训练来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信任关系。

2、思想道德素质

受客观环境等因素影响,例如家庭、社会、环境等。

3、科技文化专业素质

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核心素质之一,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的体现。

4、社交适应

后天培养的个人能力,职业素质的另一核心之一,侧面反应个人能力。

5、学习和创新

个人价值的另一种形式,能体现个人的发展潜力以及对企业的价值。

3、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及意义

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

职业素质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

假如你是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您会选择怎么样的人才,反之你需要怎么做才能让HRM满意。

二、有计划地高效工作

1、明确自己的职位要求及工作流程

A.人生观

B.价值观

C.为什么工作

D.工作内容

E.工作激情

1、人生观和价值观展现个人思想素质

2、为什么工作,工作的意义,不要为了工作而工作,任何企业都不需要这样的员工

3、了解自己的工作,适应自己的工作,了解企业的需求,企业不希望自己的员工找不到北

4、工作激情和精神面貌除了能让自己展现出工作能力外,还可以改变主管对你看法,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也有好处

2、如何高效的工作

A.立即行动

不要把难事往后拖

不要把自己喜欢的事做过头

不要把不喜欢的事往后推

B.ABC法则

A-今天必须做的

B-今天应该做的

C-今天可以做的

立即行动体现执行力,请再次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企业主管,假如你是老板

及时处理事务,工作能力和执行力的又一体现

3、影响工作效率的几个因素

A.环境

B.内容

C.职位

D.心情

E.待遇

1、客观因素不要太多,不要为自己找太多借口,推荐大家看一本名为《没有任何借口》的书

2、如何及时调整工作状态,重新投入你的工作,如若你能做到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全身心投入工作,你的付出会得到回报的

3、不要总是要求企业为你带来了什么,想想你为企业带来了什么,将会变相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4、PDCA循环法

A.P-Plan计划

B.D-Do实施

C.C-Check检查

D.A-Action再执行

1、高效率工作的不二法则,如果能真正执行PDCA法则,你的工作会完成的很好

2、任何机会都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工作亦是如此

5、制定工作计划

A.为何制定此计划?(Why)

B.计划的目标是什么?(What)

C.何处执行此计划?(Where)

D.何时执行此计划?(When)

E.何人执行此计划?(Who)

F.如何执行此计划?(How)

6、目标管理

A.锁定你的工作目标

B.目标明确化、时间限定

C.目标可实施性、哪些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D.注重最终结果

1、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

2、多少时间内我要学会什么,多少时间内我要完成什么工作

3、不要好高骛远,把自己的目标定的现实一点,这样一点一点实现自己的目标会让你更有自信和成就感

4、企业是注重结果的,这样企业才能高效的运作并得以发展

三、沟通与团队协作

1、概念

A.沟通的定义

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它表现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过程

B.沟通的目的

控制、指导、激励、决策、反馈和评价,信息交流和社会需求

C.团队的定义

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在一起工作的一群人

D.团队的基本要素

共同目标互相依赖

归宿感责任心

沟通六要素

1、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在沟通

2、发出信息的方式总会影响接收信息的方式

3、真正的沟通是信息的被接收

4、开始传递信息的方式决定了我们沟通的结果

5、双向沟通:我们既要收集信息又要分发信息

6、沟通是一种交谊舞

团队的力量

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在奔逃,那一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那就是象群发怒了;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景象,那是什么来了呢?——是蚂蚁军团来了!

2、团队精神

成员对团队高度的忠诚

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A.相互尊重

B.正直、真诚、一贯、能力、开放、充满活力与热忱

C.积极主动、热情、友爱、勇于挑战、不断进取

3、沟通与团队协作的关系

A.沟通是团队协作的基础

B.沟通是相互学习的基础

C.沟通是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础

D.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沟通的前提

1、对别人感兴趣

2、尊重他人

3、接受自己

4、自信

5、先理解别人再求被理解

6、消除误解增强信任

4、沟通技巧

A.有意识使用身体语言

B.小心使用术语

C.坦白承认自己的感觉

D.使用开放型的问题

E.耐心倾听

F.找出异议

G.找出反对异议的根源

H.建设性地反对

按沟通的媒介分类

书面沟通

口头沟通非语言沟通

文字7%

语音38%

肢体55%

沟通技巧

1、声音

平稳而坚定。

语词中庸,热情而富感情。

诚恳清晰。

音量大小适中。

2、说话方式

流利、少有词穷的窘态。

强调关键词眼。

平稳、不疾不徐。

3、面部表情

因高与而微笑。

生气时皱眉。

表情开朗。

表情稳定,不会阴情不定。

下巴放松,但非松弛。

4、眼光接触

目光稳定,但不是那种令人不安的瞪视。

5、肢体动作

展开双臂(愿闻其详)。

适度的手势。

正襟危坐或放松姿势。

站立时抬头挺胸。

沟通技巧原则

积极聆听、察言观色。

适时鼓励、赞赏与肯定。

掌握好时机、找对时间。

目光柔和、保持眼部接触。

用语简洁、言词明确。

沟通忌讳

傲慢无礼:评价安慰、扮演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素养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注重。以前那种一辈子就指望某个专业或一种职业吃饭的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将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一起抓,全面提高技校生的职业素�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90后的学生普遍存在着集体主义思想淡薄,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怕苦、怕累,怕承担责任等行为习惯。这将必然导致他们职业素养的缺失,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应得到相应的提高,我认为健全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一名优秀的技校毕业生必须拥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不仅包括本专业的知识同时也应涉猎相关专业的知识,博览群书,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如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技校毕业生,动手能力更是关键,它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就业过程中,既懂工艺流程,又能加工出标准合格的工件,这样的员工最受企业欢迎。为此,当代技校学生要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在扎实的理论知识指导下,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培养沟通能力。对企业的员工而言,沟通能力,对协调各种业务往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培养沟通能力需要自信心和必要的技巧,对当代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1、注意沟通中双方的互惠和相互尊重;2、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上看问题,了解对方的思想观点;3、要积极地在矛盾和冲突中寻找共同点,提高沟通技巧。第三,培养学习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并不等同于毕业生在学校里所取得的专业成绩。“终身学习、成就终生”,只有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才能成为有潜力可挖、有发展前途的员工。而创新是赢得成功的又一个重要保证,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培养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我们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员工,我们才能不断研发出卓越的产品。第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现代企业对员工提出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可以形成单位或部门的凝聚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一个人要培养自己的团结协作能力,首先要把自己看做是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使个人的目标服从于团队目标。同时,个人的发展、成长随着团队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现代企业,许多生产任务需要成百上千个员工的协作才能完成。因此,企业在选择员工时特别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考察,那些集体观念淡漠、很难和他人合作的人是不受企业欢迎的。

(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目前,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选择毕业生时不但关注学生所具备的多种能力,更加注重其思想道德素质,尤其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更是如此。为此,我们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一,道德品质的培养。许多单位在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时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其次才是个人能力。道德品质是个人成才的内在动力,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才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个人成才具有统帅和导向作用。所以,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持不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积淀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自觉地向道德榜样学习,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胸怀抱负,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第二,敬业精神的培养。对待任何工作都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每一项工作。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校内实验实训到校外社会实践,构建学院全员培养、全程培养、全方位培养的局面。技校学生要想适应当今的职场环境,就必须具备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强烈的责任心,带着激情去工作,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三,诚信意识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育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起着主导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的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教育他们养成诚信的道德品质。可以说:诚信是国家、企业、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从忠诚、感恩、市场观念的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全面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把学生打造成思想素质高、敬业精神强、辛勤劳动、无私奉献、虚心好学、严于律己的优秀员工。

三、结语

以专业的工作技能为基础,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未来技工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培养学生处世、处事的能力,当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就是企业所需的合格人才。

浅谈职业素质 4

摘要: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分支,承担着为社会尤其是农村民办幼儿园培养、输送学前幼儿教师的重任,对幼教事业的发展和推动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职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中职学生生源较为特殊,难以满足社会对幼教职业素质高要求的现实需要。以中职教育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作为研究对象,从中职学前卫生学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切入,进一步探索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对策,以确保中职教育输送的人才质量。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学前卫生 职业素质

学前教育是每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七岁看老”,学前教育的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做好学前教育,提高幼教职业素质,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等至关重要。中职教育中的学前卫生学专业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尤其是农村民办幼教的重要培育“基地”,中职学前卫生学课程中的职业素质教育能否到位,教学有效性高低与否,都将影响其所培养人才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强化中职教育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已�

一、中职学前卫生学职业教育现状

近几年,从我国不同地区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总体情况上看,生源的整体素质正在逐年下降,绝大多数的学生就读该专业的初衷,普遍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文化课成绩较差,中考无法考上适合的高中,且当前社会对幼教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才退而求其次到中职学校就读学前卫生学;二是部分农村学生因家庭条件较差,无法负担起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学费,同时也为早些就业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故而选择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就读。以上两种情况几乎涵盖了目前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生源就读本专业的主要初衷,可以明显的发现,其中涉及学生自身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以及出于自身对从事幼教行业的热情等方面的原因,少之又少。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志不在此”的初衷很大程度为学生在具体的专业学习和日后的幼教职业活动中不如人意的职业素质表现埋下了“伏笔”。除了生源特殊这一因素的影响之外,从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日常学习中所表现出文化状况、行为习惯等,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例如,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薄弱,课业完成质量低下,错字连篇,语言表达能力弱,对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混乱不明,等等。同时,学习盲目性较大,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我定位,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应付心理强,厌学现象普遍。这些表现与学前卫生学专业教育目标严重不符,与社会对幼教的职业素质要求相差甚远。更有甚至,在学前卫生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发现一些较为极端的现象,包括专业学生自身卫生习惯差、脏话连篇、抽烟、酗酒、打架等不良行为频发等。总体上看,当前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教育情况堪忧,强化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职业教育,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素养等迫在眉睫。

二、强化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策略探析

从上述关于中职教育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表现现状上看,强化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尤为必要,且亟待实施。以下,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经验,以及当前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个性化需求等综合因素,提出以下三点实施策略,以期转变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低下的现状,助力中职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素质提升。

(一)强化理论基础教育一定程度上,学生职业素质低下的关键在于接受的教育不足。众所周知,目前中职卫生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是两年在校学习加一年顶岗实习。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速度,缓解了社会对幼教人才的需求压力,然而所培养的毕业生职业素质要求不达标,所输送的人才职业素质不高,相比于人才缺口的所带来的影响,其危害可能更甚。对此,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要想切实提升毕业生职业素质和能力,首先应当强化对学生的理论教育,通过延长在校教育时间的方式,让中职教育速度合理的减缓下来,同时在具体教育中,更加注重对中职学生理论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问卷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水平,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准

就当前中职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来看,专业教师所占的比重较大,且大多数教师来源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然而,基于现实情况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考量,使得当前中职学前教育学专业的从业教师存在一些专业不对口现象,例如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却由非专业的教师担当,这一情况很容易导致因授课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系统性的教学理论基础而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跑偏教学方向,对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把握不足,进而影响教育的最终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较为实际且可行的策略则是通过强化教师入职前和入职后的专业培训,让这类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教师能够通过教育培训,尽快地熟悉本专业的知识,以提升其专业化知识水平和技能。一旦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以切实保证,则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等综合能力也能相应的得到保障。

(三)重视职业情感教育

职业情感缺乏,综合素养不足,是导致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低下的另一个关键致因。良好的职业素养,对幼教职业具有深厚的职业情感,是衡量一名幼教职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对幼教职业素质的根本要求。中职教育要想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促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则应当关注和重视对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通过实施情感教育,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幼教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进而驱使其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切实做到爱岗、爱生、敬业、奉献。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有很多,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深入到当地的幼儿园去实地参观和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从而培养起对幼教职业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可以邀请专业的名幼教来学校为学生“现身说法”,通过讲座、演讲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幼教所需具备的素质、能力等,同时也为学生树立起职业“标杆”,促其自觉向名幼教学习和看齐;可以强化对学生关于保教技能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让学生真实的接触幼儿,接触保育工作的实际,切身体验幼教的责任;通过以上等途径,进一步深化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对幼教职业的职业情感,激发其自觉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当然,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有效性的方略还有很多,除了上述提出的三点以外,还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指导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職业素质教育,这些都需要中职教育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多加摸索,多加实践。总之,作为幼教的教育者,我们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更重,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不仅是我们对中职学生的责任,更是对社会的责任。为此,应当进一步探寻和摸索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尽可能地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的幼教师资,进而保障我国幼教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芳。新媒体环境下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探析——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新西部,2016,(06).

[2]但菲,王元。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现状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5,(05).

浅谈职业素质 5

一、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内涵及构成内容

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是随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而提出来的。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提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我国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5年,我国建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这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我国法律规定,教师资格包括四方面条件: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必要步骤,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作为一个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的职业,教师职业素质必须有其科学的内涵与特征。所谓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为了完成职业所赋予的责任与义务而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它应当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1.思想品德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是教师的首要素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是指在德行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教学行为双方的关系既有“施”与“受”,也有“表演”与“模仿”,还有“付出”与“收获”,“奉献”与“成长”的对应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教学双方还是平等交往的对话关系,在“教者”与“学习者”之间应当建立起良性的合作关系与信任基础。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认为:“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因此教师担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教师的品德言行无疑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教师将在无形中带动和教育着成批量的学生逐渐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学科知识素质。学科知识素质是教师的基础素质。学科知识是作为教师知识储备 学科知识使教师具有了学术性特征,是所有高等教育的普遍性特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的教师既可以对各种教学内容应付裕如,同时还是进行专业发展、学科研究的必备条件。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师不再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而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的专业化人士,尤其是高校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同时要完成规定的科研工作量,无论这种考核机制是否健全合理,但高校教师担负着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重任,没有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功底是难以胜任工作,使学校和自己获得进一步发展的。

3.教学素质。这是作为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高校教师职业构成为双专业,即所从事的学科专业和教师教育专业,具有学科专业性的职业专业性的双重属性。对教师而言,职业专业性的实质是教育专业性,正是这种专业性,它的发展将最终使教师职业具有其他专业无法比拟的不可替代性。

教学素质主要包括:教学理论素质、教学研究素质、教学设计素质等。

教学理论素质关于教育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等,为从事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

教学研究素质主要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自发兴趣与研究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职业本身蕴含着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意义,教师应当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只要始终带着敏感的研究意识,就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反思且富于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素质是指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艺术地进行教学组织、确保教学活动的秩序和系统性的能力。“教师的工作并非只是传授信息,甚至也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指导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其未来情景中,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段话涉及到教学设计素质的三个关键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的目的,即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使学生掌握能力。因为学生作为个人的发展必须以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获得为前提,而这种能力只有在向一位或数位教师求学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得。

4.情意素质。在众多随着教育实践而发展的教育理论研究中,教师所担负的角色都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社会以及人们更关注今天教师的情意素质在职业生涯成长中的功能发挥与促进作用。情意素质是一个涵义十分丰富的概念,简而言之,它指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教师首先应具有正确的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价值的信念。认可本职业,悦纳本职业,喜爱本职业,确立自己在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发展目标,才能在指导并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专业的发展;其次是在与人沟通、合作与交流时建立信任关系的能力。这表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对他人需求的理解,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更多地注意学生感情的开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同事的需求来寻找合作形成优秀的学习团队等。还有诸如灵活、谦虚、想象力、真诚、对话和交流的能力等。良好的情意素质可以为教师建立并有效改善如下一些关系而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教师与管理部门等,从而走入良性发展循环。

二、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职业素质的一个系统体系。英国教育学者詹姆斯波特(JAMES PORTER)在《教师与教育训练》的报告中明确地把教师教育分成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培训、在职培训三个阶段,即“师资培养三段制”。在职培训主要指在职教师参加的一切拓展知识、提高技能的活动,包括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教师在职进修以取得各种资历证书、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在职培训多年来一直是学校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面对着社会及青年人对教师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如何进行教师在职培训,培训内容如何设计、需要取得的培训效果等值得重新引起足够的重视。

1.为阶段性在职培训注入终身教育的理念,着眼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传统的在职培训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培训的阶段性较强,即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而组织为期一年半载的培训,以取得一种资格或速成一项教学技能。这种培训方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较大程度上是由于终身教育的理念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系统各层次和系统内所有成员的改革与改变,世界各国都在根据终身教育的原则来更好地组织教育系统。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强调:“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认为“应重新思考和扩大‘终身教育’这一观点的内涵。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无论是组织教师在职培训的学校管理机构还是接受培训的教师本人,均应树立起终身教育的理念,注重教育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对在职培训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以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培训重点,以多种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在职培训,使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设施有机地结合,建立起在职培训的长效机制。

2.在职培训中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重要作用。从词义上理解,“校本”有“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之意,引申开来则有“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三方面的含义。校本培训应当视为当前学校开展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主要形式。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校的发展,即要使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成长相结合。这就需教师将个人的发展置于学校环境中,基于学校的现状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及教学改革。校本培训还可以有效地将教师的科研兴趣引导到学校需要加强提高的学科方向上来,加强学校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学科建设。

3.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要从重视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着手。教师入职教育是保证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一环。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是职业生涯的真正开始,做好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工作,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利于学校培训一批青年骨干教师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概言之,新教师入职培训的要达到三个目的应当是:

①使新教师全面了解学校的定位、发展目标,相关教学、科研及人事管理制度,利于全面认识学校并从头认识自我,根据学校发展定位明确自身发展定位;

②使新教师迅速进入角色,尽快树立专业理想,对职业特征和专业发展有充分认识和心理准备,作好职业生涯的规划;

③利于新教师尽快融入学校大集体,找到归属感,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形成。

三、针对不同级别的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我国学校教师的来源各有不同。对基础教育师资的任职资格和职前培养院校有明确规定。原国家教委早在1986年发布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是:“中学二级教师任教四年以上,或者获得硕士学位者”,高级教师任职资格是:“中学一级教师任教五年以上,或者获得博士学位者”。高中教师由本科师范院校培养,初中教师由师专培养,小学教师由师范学校培养。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在职培训也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即中学教师由教育学院培训,小学教师由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但高校师资并无相应的师范教育机构来培养,也没有为研究生进入高校教师队伍之前的必要教学训练设置其他专门机构,许多高校教师只是凭借自己的学术资格,而没有经过教师职业的专门训练。

由于来源各有不同,对不同级别学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侧重点也各有差异。中小学教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应当着力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情意素质,提升学科知识素质,增强教学研究素质,增进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对话的能力;对于高校师资的校本培训,则应当以教学素质的训练与提高为主要内容,切实补上教师教育的专业技能训练等基本课程,着力创建以“教研文化”为核心的教师文化,促使高校教师将学科知识素质通过更恰当、更顺畅的方式转化为教学内容,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学校组织教师校本培训,还应采取灵活丰富的样式,如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等,以老带新,使优秀的老教师们的。职业生涯所积累的良好的师德风范、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迅速为青年教师所学习和效仿,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同时,学校还应当在管理上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创新考核机制,强化激励机制,使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科研,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浅谈职业素质 6

摘要:

如何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中职教育者面前一个普遍的课题。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被淘汰者,有的甚至是出于无奈才进入职业学校的。入学时许多同学存在学习成绩差、职业理想模糊、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等缺点。结合我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培养其综合素质的粗浅体会。

关键词: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教育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众多有技能的劳动者,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对于中职学校来说,生源素质差的问题始终是困扰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制约了中职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中职教育者面前一个普遍的课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呢?结合我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细节意志的培养

“细节决定成败”并非危言耸听。2000年《中国经济报》曾发表过一篇《难道我们连螺丝都拧不紧吗?》的文章。国内某大型水电站,它依靠世界银行贷款引进国外机组,一组是100%国外进口,二组是90%,三组是80%,后面就国产化了。所有机组安装完毕,到投入运行时,国产化程度高的那三个机组全部漏水了。然后停下来开始检修,结论却让所有人哭笑不得:全都是因为螺丝没有拧紧造成的——有的没有垫子,有的根本就没有螺丝。

问题的根本在于人的潜意识里认为,螺丝拧不拧紧、要不要垫子、以至于要不要螺丝都是不重要的,这样的工作质量水平是他们可以接受的。

机组漏水我们还可以停工检修,而很多的工程是一旦完成我们就不可能再检修、再试验了。或许你的一个小小的疏漏,都

二、抗压性和抗挫折意志的培养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各种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对于我们中职学生来讲,是个挑战,除了要求掌握了一技之能之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抗压性与抗挫折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今后工作中,我们会搁浅,也会跌倒,也会遇见急流猛浪和狂风暴雨,但我们只要用一颗平常心待之,去迎击狂风暴雨,去分担寒潮霹雳,失败并不可怕,可怕是失败后就不敢再奋起。或许�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寻找灯丝原料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没有人给予帮助,他就像在黑夜中行走的人一样,四处碰壁,但他没有灰心,没有气馁,他的一次次失败给予他成功的能量,是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他点燃积蓄了能量,凭借这盏明灯的指引,爱迪生勇敢迈进了成功的殿堂,同学们,就让我们现在行动起来,一起为成功积蓄能量吧!毕竟成功总比失败多一次尝试。

三、吃苦耐劳意识的培养

中职生学到了一技之长,在即将走向工作岗位时,总是会为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忙得焦头烂额。尽管校方给他们联系推荐了很多工作岗位,但往往是要么怕累不去了,要么去了没几天就不干了,吃不了苦。不是他们不能胜任工作,更不是像他们说的那么辛苦,究其原因是我们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素质极差,眼高手低,不愿意去做具体细致的工作。当今的用人单位对中职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出色的技能,更要有吃苦耐劳精神。从人才市场可以看到,学历不再是用人单位首选,能否吃苦耐劳越来越受重视。由此可见,我们中专学校在重视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亟待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培养。

四、爱岗敬业意志的培养

什么是爱岗敬业呢?我认为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用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更是一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工作作风,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却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爱岗敬业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我们有很多刚刚工作不久的学生回来总是抱怨工作太没意思工资太低等等。试问一下你们是否用心去做了这份工作,是否怀揣一颗奉献的心去做它的,开公司当经理,固然是惹人羡慕,但这个社会却是由各行各业组成的整体,缺了谁都不能正常运行,我们中等职业类学生虽然在学业上已经错过了太阳,但我们同样可以拥有月亮和众多的星辰,每一个工作岗位只要我们都用心去做,相信我们都会做的很好,同样也是行业的成功者。

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但只是一时被云雾遮挡了,一旦冲出云霄,就会光芒四射。

总之,中职学校既然承担了为社会、企业输送技术人才的任务,就必须要对社会、企业负责,同时为学生就业成才和终身发展负责,通过各种途径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浅谈职业素质 7

摘要:

物业管理人员是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否具备健康完美的职业修养,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业和行业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安宁。物业管理人员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育良好的品行修养,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文章从物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资格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物业管理的联系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物业管理职业素质可持续发展

物业管理是一个服务千家万户的行业,直接关联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物业管理人员是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否具备健康完美的职业修养,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业和行业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安宁。物业管理人员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育良好的品行修养,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一、物业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从行业规范要求角度,探讨物业管理职业道德主要应包括的几方面的内容:

1.守法经营。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经营活动,除企业从业人员需遵守公民的各项义务外,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关于企业经营的各项规定。要真正做到守法经营。首先,要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并全面掌握物业管理的各项制度与政策;其次,要在工作实践中认真严肃遵守各项法律制度,彻底杜绝轻视法律的侥幸心理。

2.诚信经营。关于诚信经营,应首先从认真、细致、实事求是、诚实信用地签订合同开始,并加强合同观念,诚信履行合同。目前,由于我国物业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一部分物业实施了物业管理,还有一部分物业仍沿袭旧有行政管房状态,保留了多年来的行政管房作风和习惯,不同程度存在轻视合同、缺乏诚信的现象,这是造成目前物业管理争议不断、投诉上升的主要原因;另外,有些物业管理企业轻视物业服务合同,不能做到质价相符,还有一些业主的合同意识也很差,只要求享受物业服务,不愿意承担付费义务。

3.尽职尽责胜任本职工作。物业管理人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应当树立团队观念及服务理念。每个岗位从业人员都是企业的组成部分,都对企业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从业人员只有牢固树立服务信念,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企业形象。

4.努力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物业管理服务的内容复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从业人员应当掌握一些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房屋及设备设施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知识、社会关系学、心理学及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

5.团结互助、公平竞争。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应当具有团队精神,与其他员工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在岗位竞争方面,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以公平竞争的职业道德,促进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应当相互学习、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二、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应当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1.自信自强、积极向上。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和信心,工作才会有成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和品质,才有前途和希望。物业管理是个新兴行业,虽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但仍有许多有识之士投入这项事业中,就是因为人们认识到物业管理行业的光明前景,并将物业管理称为朝阳产业。

2.奋发努力、坚韧不拔。任何工作都存在困难和矛盾,关键是如何对待困难和矛盾。物业管理也存在许多困难,这就需要员工有勇气克服困难和解决矛盾。

3.诚恳待人、服务热情。这是对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要“以人为本”,力争做到“人性化服务”,积极主动、满腔热情的提供服务,为业主排忧解难,努力建设和谐社区。

4.文明礼仪、着装整洁。这既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企业形象的外在表现。

三、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

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物业管理市场行为不规范,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因此,国家“十五”计划纲要确立了“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业“的重要任务。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是物业管理行业特殊性的需要,是发挥物业管理社会效益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入WTO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现在物业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有利于造就一支事业心强、懂经营、善管理、精业务的优秀人才队伍,推进物业管理行业的技术进步。

四、可持续发展与物业管理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一个全球性的发展新概念,引起了整个社会各个行业的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将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五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放在一个大系统中,进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物业管理是一个内涵深邃、外延广袤的概念,是人性化、生态型的系统工程,除了常规的物业管理内容外,还应融入:控制空气质量,提高大气的洁净度,加强雨水、污水的排放、处理和再利用,垃圾的分类处理,控制噪声,建立生态绿化系统,美化居住区环境,注重采用新型建材和自然能源,提高物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物业管理要实现大的发展,就必须大力推广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其中,信息系统应用水平已�

实践证明,物业管理已在房地产业与其他服务业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与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与广大人民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一个新兴行业,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哲学家说,时间可以使人成长,成长中孕育成熟。我们的物业管理也一样,必将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刘洪玉。物业经营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张景伊。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浅谈职业素质 8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会计专业 职业素质 就业导向

摘要:

高等职业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仿真实训环境的建立和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途径来实现。

一、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要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一批应用型会计人才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对就业者的要求,尤其是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使学生一到单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或经短期培训即可上岗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就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确立的必然要求。

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

根据经济发展和就业需要,会计专业在总体培养目标的设定上,要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具体地讲,就是要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要求,具体确立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的子目标。

(一)关于职业道德素质

1.随着全球化的逐步加深,中国必然要融入到整个世界的潮流中去。因此,增强自身鉴别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是十分迫切的。是非美丑,看似简单,却时常困扰着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实引出了多元的价值取向的问题,这使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更加无所适从。会计是经济生活当中极其重要的职业,也是离钱最近的职业。自然也就面临着更多形形色色的利诱。在巨大的物质利益或者威胁面前要保持理智冷静的心态是不容易的。

2.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财务信息真实可信却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诚信操守。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陆续出现 这些事件的消极影响难以估量。当然,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需要两手抓,一是依靠法律和制度的力量,加强审计和监督;二是要重视精神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要让每个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明白“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而诚信就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根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只有把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当作自觉的、主动的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真正养成诚信为本的职业素质,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培养慎独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慎独是指在个人独处,无人知晓、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个体仍能自觉地按道德规范行动。它表明个体的道德修养已达到崇高的境界。而要达到慎独的境界,必须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必须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学习古人“每日三省吾身”的端正态度,培养自制、自律意识,对别人的意见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坦然接受。

(二)关于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它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包括较广的人文社会通识,较高的文化修养。"

2.品质,即做人的基本品质,包括诚实、正直、心胸坦荡、大公无私、严于律己等。

3.态度,即做人的基本态度,包括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取向、审美情感、人的基本关系(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

(三)关于能力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能力。具体包括:会计业务知识及相关知识、会计技能操作和会计技术创新等方面。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掌握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的组织和管理财务会计工作的能力。

(四)关于身心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体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所具有的体质、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根据四个子目标,结合会计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人才的市场定位,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观,分别确定骨干学科及必要学科的具体的、实用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从事相应职业群和相关职业群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社会能力。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是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倡,会计教育也 需要不断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会计教育方式是灌输式,重理论和应试,轻实践和考查。强调会计知识的系统性、历史性和完整性,忽略了会计知识的应用性、需求性和更新性。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专业判断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中极少得到体现。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重点增强实践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为重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实践训练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

要实现以上能力的培养,具体落实到教学中应做到:

1、加强岗位针对性训练,加强实务案例内容,倡导案例式教学;围绕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编写学习包,并扩充会计专业专门化方向的校本教材。

2、参照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依托,利用相对集中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会计人员应知应会知识与能力”培训。即积极推进“双证制”的实行,努力使 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打破原有学科教学体系,结合实践教学,以任务、�

(二)建立仿真实训环境是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 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

稳固的学生实践基地的建立,是提高实践环节教学效 果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受许多条件的限制,使得学 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可能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去参加社会 实践。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创设专业教 学情景。研究课堂专业情景对教学的影响。情景的创设和沪}J},直接影响知识的建构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获得与提高。"

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如我校的“会计手工、电算化实验室”,使学生亲临会计工作的现实环境,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个人技巧解决实际会计工作中的问题,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锻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财务和会计工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通过模拟企业实际运作方式,采用动态的业务发生处理方式,只有顺利完成前项业务,才能接着开展下一项内容。而前期的业务处理又影响到后期业务的运行。同样的操作资料,就会随着学生业务能力、处理方式、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等不同而不断变化并产生不同的处理结果,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再者可利用寒假、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和专业知识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就业导向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