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比赛活动总结(精选7篇)

发布时间:

教学比赛活动总结(精选7篇)

教学比赛活动总结篇1

本次学前技能比赛设置了声乐、讲儿童故事、简笔画、钢琴、舞蹈共五项技能。其中本人负责此次10个学生的钢琴技能比赛指导。

钢琴比赛要求为弹奏一首钢琴曲,但曲目题库总共有五首曲目(备选也五首),临赛前五分钟抽签决定比赛曲目,所以要求至少准备好五首曲目才能达到比赛要求,故五个项目中钢琴难度最大。

从备赛到参赛,只剩下了十天的时间,而十天里,还有其余四个项目也在加紧针对练习中,所以我给学生的要求是平均下来每两天必须完成一首曲目,每天一二节检查,不能完成的同学必须连中午休息时间都用上。如此高强度练习下,所有同学基本完成五首备选曲目,但最难的一首《保卫黄河》只有两位同学能按要求、较熟练并流畅地完成。

学生成绩预估如下: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5人。

这样的成绩显然不太理想,我总结有以下几点原因:

1、教学中没有布置过钢琴曲目,导致学生第一次接触,都觉得难度比较大,尤其在准备练习时间不足的情况下,不能快速拿下曲目。

2、平时实训时间过少。每班每周练习时间只有两到三节课时,远远不能满足课程实训要求。

3、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不足。

4、学生乐感和表现力较差。

针对以上几点原因,应改进方向:针对学生较多的现状,挑选一些有弹奏技能的学生,另外布置课外钢琴曲目;这些学生可额外申请更多实训时间,加强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技术处理指导外,也应注重曲式分析和欣赏,才能帮助学生提升乐感和表现力;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更多接触比赛和舞台,让学生有更多的表现和实践机会。

以上是我自己针对此次带赛的一些感想。对于钢琴教学来讲,我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提高。我相信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可以做的更好!

教学比赛活动总结篇2

20xx年11月26日至12月24日,我校通过精心筹备组织,成功地举行了“一师一优课”教学比赛活动。本次赛课,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勤于学习、乐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经过全体教师的公正评判、客观量分,最终朱晓红、王辉、田红艳、李玉林等老师分获各教研组的一等奖;童翠红、熊启玉、熊韵、熊大梅、廖国森、毛红艳、刘春喜等老师分获各教研组二等奖;其余参赛老师获得三等奖。经过认真分析和整理,现将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员参与,学科覆盖层面广。

本次赛课活动,除了三位老师特殊情况外(章翠兰老师重病休假,肖家义老师借调,黄之著老师长期事假)其余41位老师都能积极参与。每位参赛者既是选手,又是评委。共同参与了活动的说、讲、观、议、评等各个环节。

二、高度重视

本次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研组长认真组织,全体老师大力支持。看得出来,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和准备的,不论是选材、目标的设定、学习环境的创设,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课堂气氛的营造、互动的水平等方面都有一个极大的跨越。正所谓“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充分说明,我们每位教师都是乐学、好学、善于学习的。同时也充分展示出了我校在培养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方面的决心之大。

三、教学活动质量有所提高

通过本次赛课活动,我们一起见证和感悟了教师们的成长:

1、“明”: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明晰。无论是整堂课,还是各环节,均有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目标,能较好地将知识、能力、情感融为一体。能较好地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和学生思路的点拨与引领。

2、“全”:面向全体,全方位训练。精心设计教法,注重学法指导,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点石成金”之术。注重预习、听讲、笔记、答问、复习、作业等各环节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内在潜质,融知识、能力、方法、习惯于一体。

3、“导”:巧妙点拨,相机诱导。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拨窍。本次赛课,大多数老师均能坚持启发式教学,常以问题为诱因,设疑重点处、点拨关键处、敲打易错处,不断唤起学生求知的主体地位。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课标理念,使学生在和谐静谧的环境中,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各项任务。

4、“活”:方法灵活,气氛活跃。老师们大多以一两种基本教法为主线,多种教法杂揉,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力求做到定中有变,活而不乱,使课堂动静交替,张驰有度。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既掌握了所学内容的中心和条理,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与建议

本次赛课,出现了一些亮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不明。一堂课要达到怎样的高度,这应是我们上课首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目标已定,就应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一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使其达到既定要求。活动中,我们发现个别老师的授课与教学设计是大相径庭,完全背离了课前设计,课前预设的学习目标不能达到。

2、小组合作讨论流于形式。有的老师只安排了学生讨论交流,但对讨论的效果未检查,也未给学生表达、汇报的机会,整个讨论探究只是过了个形式。

3、板书不清晰、明了。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字体太随意,板书画面不整洁。

4、对学生的训练力度不够。这一点特别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就只注重了文中的情节,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读书的训练,殊不知,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读书的感悟来理解课文。

5、在评课方面。老师们很会看课,有的点评能深入到问题的实质,也能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但在评课中多数老师还是碍于情面,认为指出不足会得罪同事。导致评课时送恭贺的多,说建议的少。今后应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评课水平,不断优化评课艺术,让其发挥更充分、更有效的作用。

6、在课件制作和操作方面。少数老师从网上下载课件后不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去修改:有的背景较暗、有的字体较小,有的甚至出现错别字。还有个别老师操作技术不够娴熟。

通过本次活动,我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高效的实践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提高。我们更希望我校的新教师——力求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注重基本功的锤炼;观念的跟进,不断学习积累教育经验。青年教师——给自己更高的平台:观念与行为的转化、衔接更科学合理;能力与智慧的深度打造。骨干教师——挑战自我,做更好的自己!注重智慧潜能的挖掘,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并以此推进全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得以再提高。

教学比赛活动总结篇3

前不久我参加了区政治教师教学比赛,课题是九年级《思想政治》第二单元第四课《强化爱国意识》第三框——《以国家利益为重》。这一框的教学我尝试采用了师生角色置换的教学方式,即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一些平时只由教师主导下完成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虽然成绩不是太理想,但我觉得它仍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总结和反思。

一、师生角色置换教学的方式是一种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新的教学方式

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角色置换是一种心理挑战,它让人暂时置身于对立面及他人的社会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通过感受的反馈,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了习惯看现有教材,照试卷答题,机械地模仿,等老师评卷、判分定论。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了“等、靠、要”被动消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其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师生角色置换,让学生走上讲台,其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能量得以充分释放,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能走出“瞎”教、“盲”教的误区。它不仅遵循了发展个性,回归主体的教育理念,而且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种值得探索和尝试的教学方式。

二、这次课中一些好的做法及带来的积极效应

几年前我发现我校一位语文老教师采用了这种师生角色置换的教学方式,令我耳目一新。后来,我又陆续发现封浜中学、李园中学等兄弟学校的一些教师也运用了这种教学方式,效果不错,我也在《中学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杂志中读到有关这方面的论文。我吸收了他们的经验,联系我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做法中我觉得有些做法比较好:

1、请课代表把全班同学分成6组,并各选一名组长和主持人(教学组织者)。要求各组组员搭配适当,同一组里不能全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不能全是口才好,组织能力强的同学。

2、每一组都承担一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任务,我根据教材内容,将整框内容分成6个部分,每一小组承担一部分。要求每一组在通篇预习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如何完成本组所承担内容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要整理成文。

3、对每组都提出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教学时,要对该部分内容说清楚,最好是说服其他同学。

4、我自己也做了充分准备,认真备课。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事先做好准备,对本节课总结讲评做了精心设计和策划。

这些做法带来了一些积极变化: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潜能。在学生准备过程中,大家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兴趣和热情,如积极搜集资料、热烈讨论、认真准备教案、精心策划教学过程。学生的组织能力也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有一种内在的成就感。

2、弘扬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了各种能力。师生角色置换。让学生走上讲台,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讲课前,各组同学都要全面理解、把握、分析所讲的内容,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就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课过程中,组里推荐的主讲人讲解知识,引导同学完成一定的思维过程,说服其他同学接受教材观点,这就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促进了师生的教学相长,实现双向发展。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返,知困然后能自强。”教师通过学生走上讲台可得知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可知学生学习中的得与失,从而有利于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感触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识的欠缺,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结这节课的得失,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所讲的内容要选择适当。从当前普通中学学生情形看,在政治课上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时,选材以时政热点、一框中某一部分内容、某个教学环节为宜。我注意到,几位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取得成功的教师,选材都集中在“时政热点”上,几篇有关的论

文也都提到了这一点。如果选择教材中的内容,则最好是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的内容,或是学生完全可凭借已有知识,通过归纳分析,直接可得出结论的较浅显的内容。一般来说,一堂课中的时政演讲、复习知识、检查预习情况等教学环节完全可由学生主持。

2、教学组织者最好多样化,使其各尽所长,形成“合力”。一个班级中,有些学生组织能力强,有些学生口才好,有些学生历史知识面宽,有些学生地理学科有优势,有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不错,而有些学生感性思维能力强。教师则要根据所讲内容来确定教学组织者。切忌将教学组织者集中在几个主要班干部或成绩拔尖的同学身上。否则,这些学生身上的“权威”极容易迁移到教学中去,教学时学生不容易发生思维碰撞,迸发不出智慧的火花。

3、对教学组织者要进行教学形式的辅导。教师平时教学,一般都运用讲解式、讨论式,而又以讲解式为主。学生耳濡目染,极容易简单模仿。如果进行辅导和引导,学生讲课则极可能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外,有必要的话,对学生还应进行投影、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的辅导。我所开的这节课,只有一组同学运用了投影,没有一位同学运用电脑制作幻灯片,原因是都不会操作PowerPoint或网络技术。

4、对教学组织者的教案要适当调整。这节课讲课前,我曾想对好几组同学的教案进行调整,但考虑到怕打乱他们的思维,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我最终没有这样做,结果表明这是一个失误。对学生的教案进行调整,可使之中心突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当然也要注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思维。

5、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更好地准备教案。师生角色置换,并不否认甚至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学生走上讲台后,主讲的效果最终如何与教师在课堂上的点拨、答疑、讲评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教师的点拨要收放自如,答疑要及时准确,讲评要有拓展性,这些都有赖于教师的认真备课。因此,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更高了。

教学比赛活动总结篇4

“新秀杯”课堂教学比赛作为我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已经开展到了第四届。本次活动从11月1日开始到12月5日结束,历时35天,内容涵盖学校各主要学科,全校共55位30岁以下教师中除6人因参加各级省市级教学比赛经学校批准不再参加本次活动,其余49名符合条件的教师均参加了本次课堂教学比赛,并从中评选出一等奖21名,二等奖28名。纵观本次教学比赛,参赛教师准备充分,参与备课教师热心指导,而评委们更是在认真听课,公正评判的基础上,又为每位上课教师进行了当面评课,指出其长处和不足,从而使整个“新秀杯”教学活动至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尘埃落定之后,我们回顾本次比赛活动,可以发现参赛教师们无论是在个人综合素质、教材把握能力还是在课堂驾驭能力上和以往相比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包括一年级在内的一些新教师虽然是第一次站在我校公开课的讲台前,但其不俗的表现及较高的起点,也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往届“新秀杯”相比,本届比赛教师们课型选材广泛,教学内容各不相同,并且教师们大多能自行通过上网来搜索资料,制作相关课件,独立操作电教工具,整体信息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其中,语文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普遍能达到教态自然、大方,普通话标准的要求。数学课能结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课题,有目的的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人文性评价,教师们能在对概念进行较透彻讲解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去理解概念。英语课能灵活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法,设计多种活动,学生参与面较广。音乐课能注意到在教会学生唱好一首歌的同时,培养学生包括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节奏感、协调能力在内的综合音乐素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信息技术课能较成功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时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幼儿园的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到针对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他们精心制作的教具和学具其精美程度让人赞不绝口。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本次教学活动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例如年轻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过于依赖教学预设,对课堂上动态生成的随机事件反应显得迟钝,对学生的反馈不注意倾听的现象,从而导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再则就是为了取得较完美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在一节课教学时间里安排了过多的内容,在忽视学情的同时,失去了教学侧重点。另外,有部分教师知识面略显狭窄,课堂上偶尔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语言错误。我们认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进一步注意把对课文读的方式和方法落实到位,正确认识到使用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对流于形式反而降低教学效率的课件应该坚决摒弃,一年级新教师要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增强对整个课堂的掌控力。数学教师要充分从自身学科特点出发,加强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更好的学会接收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英语课应进一步明确英语作为交际性工具的理念,想方设法,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际的情境,同时应注意把教学中对学生的物质奖励逐步转化为精神奖励,从而更加符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其它各学科教师应以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乃至课堂教学水平为己任,进一步提高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秀杯”教学比赛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它只是我校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检测教学改革成果和所存在问题的一种手段,我们希望通过“新秀杯”比赛更好开展全校的教研活动,在进行岗位练兵的同时,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并从中发现和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材。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加强对日常课堂教学的管理,持续不断的提高全体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才是王道,这两者的关系,尤如一位运动员平时对身体素质的刻苦锻炼和其最终在运动会上的表现是一个道理—没有来自于平时扎实的积累,没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当然就没有领奖台上的金牌、鲜花和掌声!

教学比赛活动总结篇5

继参加20xx年度晒课活动之后,我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学到了很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全国各位优秀教师的课堂专业技术。在今年,我又继续参加了平台的一师一优课活动,今年参加此活动相比于去年收获和感触颇多,现分享给大家,希望得到指导。去年在平台上很多技术方面得到了同行和各位领导的指导,在平台晒课、协作备课、网络教研等,并且在教研室刘志云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下,我们县晒课量在全国遥遥领先。今年的晒课,老师们的积极性比往年更高,积极参加制作课件,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学习上传,我在这过程中利用去年学到的平台知识帮助老师们在平台晒课。在经历的过程中,我常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感觉自己的教学能力经受着挑战;人到中年,自己的精力体力也受到了挑战。因为在今年我们学校在学区领导指示下安排了学生中午寄宿,学校师资不够,我们各个包班老师就得担负起学生后勤工作,这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负担,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坚持晒课148节,虽然没能够进入全国前十名,但是在这个晒课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不能只局限在做一名合格老师,更要做一名不断追求上进,不断学习的老师。

参与活动,收获颇多,有的是关于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方面的思考,有的是关于教师驾驭课堂与学生和谐交流方面的思考,有的是关于软件应用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方面的思考……正所谓“学无止境”,今后的路还很长,我需要磨练的还有很多。我想一名教师的成长,单靠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庆幸和感恩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使我获得了很多的力量和启迪。

优课活动的开展无疑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自我展示的同时,我们也有更多的机会博采众长,从而更好地充实提高自己。在自己的上课视频上传之后,我不时地关注老师们给我的课堂评价,希望从中汲取好的建议,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和业务水平。

经历了这次活动,我想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同时还要做一名学习型教师,终身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只有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应该充分的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就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聪明型老师,发展为让学生崇拜的智慧型老师,最终实现让学生追随并且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所以我要努力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且要终身磨砺自己的思想品格,积淀自己的底蕴,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

每一次活动和历练都会给予我一种新理念的冲击,我想只有不断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和活动,才能不断提高自身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才能将新的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活动精神作为指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提升自己,努力实现自身的教育理想。

王雪娜

20xx.11.1

教学比赛活动总结篇6

根据《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通知(京石化院办发〔20xx〕37号),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师严谨笃学、爱岗敬业精神,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经济管理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组长由王伯安担任,副组长由马葵、景永平担任,成员由王振全、李欣、刘广斌、孙滨丽、陈彦玲、吴海燕、陈首丽、张小红等以教授、责任教授和工会主席组成。

对符合条件的30多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比赛程序,第一阶段主要是宣传动员,在全系大会上做全面动员,号召全体青年教师认真准备,积极参加,鼓励青年教师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二阶段按照专业分四个组进行比赛,评委由各系主任、责任教授和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组成。第三阶段学院复赛,按照各系四个组进行比赛推荐的五名名单(梁慧媛、潘浩、董宇、王风云、张小红),进行复赛,然后推选3名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

这次比赛主要针对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除了没有开课的教师以外,有93%的教师参与了比赛,比赛通过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课程重点与难点、针对性、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教学方法运用、文字表达等方面),教学演示(包括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学术性、专业思想、教学目标、条理性清楚等方面),教学组织(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方法运用、启发性、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质量、教学语言与教态、板书、政治思想性等方面)的考察与考核,最终会计系的梁慧媛、信息管理系的潘浩、工商管理系的张小红三位老师被推荐到学校参加比赛,并在学校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经过本次选拔活动,全体教师都表示很有收获,通过互相听课、公开讲课等环节,老师们对于讲课技巧、课堂掌握、教案书写、课件制作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

教学比赛活动总结篇7

我校举行教学公开课比赛,语文教学比赛评课总结。下面语文教研组就授课情况做一个小结:

参加比赛的每位老师教学态度端正,课前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备课,准备课件,教具,课堂教学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良好。在比赛中出现了很多闪光点,值得推广:

1、注重了文本细读。所有授课教师都能通过文本的详细阅读,逐字逐句地对关键词、中心句、各种表现手法等,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彻的解读。比如徐老师抓住了文眼“惑”字,一字引出了全文的中心。杨老师抓住“望、馋得流口水、抓耳挠腮”等动词等于抓住了皮皮和汪汪的神态和动作。

2、注重学法指导。尤其是廖老师在古诗教学中的“平长仄短”诵读法,看注释理解古诗法,将古诗中的单音字转换成现代的双音词的翻译法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3、注重讲练结合。这点肖老师做得特别好,她巧妙地利用了课文的精彩句段,要求学生仿说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型说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课后作业要求设计一则广告,推荐葡萄沟。

4、教学形式多样。比如杨老师设计的读一读、摆一摆、演一演、想一想等环节,寓教于乐,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真正愿学乐学,工作总结《语文教学比赛评课总结》。

5、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比如肖老师的课件图片丰富、资料齐全。杨老师的准备的小岛、椰子树教具、徐老师的纸船学具都为学生理解文本起到了关键作用。

说到听课后的感悟,还是想强调两句老话:

第一句是请脱下公开课繁华的外衣,还语文本色自然。不少老师把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过全,想通过一堂公开课多展示一些自己的教学理念,想多教一点文学常识、想多几个拓展练习、想多教学生几种学法,这种积极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探索的精神是也值得鼓励的,但一堂课中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却很可能让老师和学生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很可能导致两种后果的产生:一是因为内容太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太多的内容挤掉了对语文教学之根本——文本的理解感悟时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主次不分明,中心不突出。因此,我们期待“删繁就简教语文”,提倡“简约、务实、自然、真诚”的语文课堂,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自然、简朴实在,即“可留可不留的坚决不留,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可做可不做的尽量不做”——凭借简单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

第二句老话: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朗读的重要性自不需多说。朗读看起来是最简单的一种教学方法,可要想指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感悟却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我想指导朗读可以从“四有”入手。

一是读有层次。

有些老师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这是不切实际的。读出感情应建立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应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的三个层次,一定得循序渐进。

二是读有指导。

这个指导不应着眼于指导学生如何读好停顿、重音,而是要引导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在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是读有示范。

四是读有评价。

总之我们要明确朗读的目的,创设朗读的情境,讲究朗读的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突出朗读的过程,让朗读成为打开文本内涵的一把金钥匙。

公开课不仅是比赛,更是交流,希望我们每位授课的老师,每位听课的老师都能以此次的公开课为镜,学习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把授课的反思,听课的感悟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