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精选31篇)

发布时间: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精选31篇)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纳税人运用信息化进行企业管理的程度越来越高,这给税务稽查部门开展稽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不仅大中型企业实行了会计电算化,许多小型企业也使用了财务会计软件,传统的检查纸质账目的手工查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税务稽查工作的需要,加之基层税务部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滞后性,基展税务稽查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改变现有的税务稽查思路和方法,尽快提升税务稽查的水平,有效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成为税务稽查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对税务稽查的影响。

1、财务软件种类繁多,电算化程度高低不同,税务稽查人员难以全面掌握。目前市场上的财务软件有很多种,还有一些行业或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开发的专用软件,这些软件在功能上、操作上、数据结构上都不径相同,税务稽查人员难以全面掌握,给税务稽查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2、会计电算化对稽查取证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税务稽查线索逐渐消失。在手工会计下,稽查线索资料都以书面形式反映,稽查人员可以通过这些可见的线索检查证、账、表之间所反映的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数据如有改动或添加都留有痕迹,通常很容易察觉。会计电算化下的电子文件则不同,其录存的数据内容有可能被改动,而且改动后不易留下痕迹。因此,如何证实这些数据

的原始性及真实性,就成为税务稽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对稽查人员业务素质的一种挑战。。

3、会计电算化对税务稽查人员的影响。会计电算化下,对税务稽查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做好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管理企业的税务稽查,税务检查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要大幅提高。稽查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税务稽查知识和技能,熟悉财务、税务法律法规,还应了解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核算程序、方法和操作。

4、计算机对财务数据自动处理的影响。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各种数据一旦录入计算机,就可直接进行加工处理、自动汇总生成各种账册及报表,无需人工干预。会计工作从手工的以算帐、记帐为主转移到凭证的录人和审核为主,从而促使税务稽查人员的工作重点也随之改变,即应放在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审核上。另一方面,如果软件程序中存作假程序,会计信息就会失真,相应增加了税务稽查失误的风险。

二、当前税务稽查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稽查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就目前基展税务稽查人员,既懂财会知识又懂税收知识,并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复合性人才特别欠缺,很大一部分人不能适应当前税务稽查工作的需要。现在有的稽查人员到企业进行税务检查,看不懂企业的账务,不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只能查一些所谓“白条”;有的只能凭经验查一些简单的税种,不敢去涉及其他较复杂的税种;有的虽然能看懂企业账务,

却不懂计算机操作业务,对那些用会计软件进行账务核算和处理的企业,无从下手。2、现行电算化条件下,税务稽查过多关注财务信息,实质上仍是传统手工条件下稽查方式的生搬硬套,稽查往往“就账论账”,未能有效利用企业财务软件信息系统的价值,也无法在稽查思想和稽查手段上适应新变化和新情况。而基于财务软件信息系统的稽查始于起步阶段,在账外账、二套帐的情况下,很难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3、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稽查人员往往把会计核算软件当做提取财务数据的工具。企业财务软件系统为稽查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经营信息,这些经营信息配合企业财务状况,往往能从中挖掘企业更多隐秘行为。而税务稽查人员由于不懂或不熟悉计算机技术,往往不能充分运用企业财务软件系统的数据为稽查所用。

三、信息化时代强化税务稽查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稽查人员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训。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加强,税务稽查人员如果只具备原有的手工系统检查的知识,则无法胜任新形势下的税务稽查工作,必须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稽查一线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训,使广大稽查人员能掌握数据库、会计软件等业务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调用被查单位的财务软件系统开展税务稽查工作。

2.规范和完善会计软件方面的法规制度。目前,企业财务软件种类繁多,也有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定制的财务软件。各种软件功能纷繁复杂,操作界面和数据库类别格式多种多样,账目、科目设置不

规范,给日常税务稽查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便于利用计算机开展税务稽查,很有必要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对于企业自行开发应用的财务软件,应重点审查企业财务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是否合法有效,是否留有非法的可供篡改数据的路径,防止企业擅自修改或删除历史数据。

3、积极开发应用电子查账软件。为积极面对现代化企业电子财务软件不断升级改造给税务稽查带来的挑战,要从强化查帐培训入手,根据会计电算化及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势,加大力度开发利用电子查账软件。杜绝纳税人设置两套内向账、多套账及收入不入账等情形,找出纳税人的涉税疑点,提高税务稽查工作的信息化水来,实现信息管理的有效运用。

4、整合信息资源,达到信息共享。对现有信息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解读出这些信息中所隐藏着的信号,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进而做出理性的判断,做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加强与国税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达到国地税稽查信息的互用,加强与征收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征收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的良性互动。

5.加强稽查部门与信息中心的联合与协作。目前,稽查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还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依靠稽查自身力量往往难以准确完整的获取所需数据。这就需要信息中心利用技术优势与稽查部门紧密配合,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作用,合理利用资源,集中力量打击企业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

总之,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税务稽查工作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税务稽查部门必须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从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加大对税务稽查专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以适应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技术,以便充分发挥税务稽查打击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的职能作用,规范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税收的应收尽收。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2

一、开发应用查帐软件的背景和动机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税务稽查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近几年的日常工作中,我们的检查人员常常感到会计电算化带给传统手工查帐模式的强烈冲击。就以往相关案件的实际操作过程来看,在对会计电算化企业进行检查时往往会面对以下难题:首先是稽查人员对会计核算的逻辑性与真实性难以判断。很多财务软件允许设置多个帐套,各帐套之间可以相互传递数据,可以对凭证科目和帐册再加以筛选、过滤,这就为企业设置ab账,编制虚假财务报表提供了可能。系统超级管理员还能直接进入任意环节篡改,会计信息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不可更改性。其次是财务数据存储方式灵活,易遭转移和销毁。电子帐套可以存在本机硬盘上,也可通过网络存储在其他硬盘、磁带、光盘中。再次是稽查人员获取企业财务软件的基础信息的渠道过窄,虽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但是税务机关往往因为没有相应的运行环境和人员配置而无法试用。这种情况下想在检查前深入了解财务软件的运用情况就受到相当程度制约。最后是信息化环境下对控管、检查企业财务数据的相关法律依据尚欠完善。《征管法》及实施细则没有明确指出税务机关有检查、封存有关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权力。国税发[20_]年47号文虽明确了税务机关有开展电算化检查的权力,但法律位阶低,且对电子取证、电子检查的具体执法程序缺少规定。

因此,我局针对税务检查手段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转变传统稽查思路,创新税务检查手段,从20_年7月起,将部署地税稽查查帐软件列为跨年度的重点工作之一。一年半来,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对稽查信息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执法程序和管理制度。现就软件开发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二、查帐软件的功能特点

无锡奇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多年税务查帐软件的研发经验,其产品已推广应用于全国二十个省(一百多个城市)的稽查局,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我局与该公司联合开发的查帐软件包括数据准备、分析评估、项目检查、帐务检查、成本检测、结果处理、综合管理、帐套管理、基础数据、模型管理、系统功能等11大模块,从每个模块中又散射出若干功能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包括若干功能菜单,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一)采集范围广,可采集近百种300多个版本的财务软件中的数据;采集数据类型多,包括:帐务数据、物流数据、工资数据和固定资产数据;提供了多种采集方法。

(二)提供比较全面的分析方法,层层逼近分析技术和模型项目修正。模型分析功能十分强大

(三)提供分税种项目化检查平台,针对不同税种、不同项目提供相关的检查工作表、检查模型和稽查提示信息帮助检查人员完成项目检查。

(四)提供个人所得税和固定资产的专项检查平台

(五)提供物流数据及成本检查分析方法

(六)提供数据集中管理平台(b/s结构),以实现数据增值应用,加强稽查实施过程监控管理。

(七)可以将企业多个年度的相关数据放在一个检查平台上,并提供跨年、月分析工具,以强化工具的分析功能。

(八)各种分析模型按照行业和不同年度进行设置,加强了分析模型的适用性和软件的伸缩性。对于主要模型的运行结果,内置数据加工功能,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

三、使用查帐软件查帐初见成效

经过一年半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信息高科技对税务检查的有力推动:查帐力度大大增强,案件质量得到切实提高,稽查威慑力明显提升,队伍建设再上一个台阶,内部管理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提高效率和准确度,查深查透案件

查帐软件所提供的查帐工具和多样化的模型提高了查帐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手工查帐只能从海量凭证中单纯凭经验来抽查,而软件通过科目的名称、凭证的摘要内容、金额等信息,运用查找、过滤等删选手段,能快速地将所需要的信息汇总列示,方便了检查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利用软件提供提供的指标分析、报表分析、帐户分析、帐户检测、分录比对和存货检测等模型分析功能,迅速发现异常信息,并通过穿透式阅帐功能帮助稽查人员任意透过总帐看明细帐,透过明细帐直接看记帐凭证,省去了稽查人员到企业大量的原始凭证中去翻找这一烦琐的工作环节。

(二)塑造稽查高科技形象,提升稽查威慑力

利用信息化查账工具,进一步强化了查账手段,可以对多种常用财务软件数据进行导出,也可以多人联合对一个案件同时进行案头分析,拓展了检查的广度和深度。

在使用软件以前,按照传统的查帐方式对会计电算化企业进行查帐,面对海量的原始单据,调帐费时,费力,如要企业把凭证打印出来可能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一旦遇到企业不配合的情况,工作就难以顺利展开。现在只需带光盘和u盘,稽查人员就可以独立将企业数据采集出来带回去检查,研究,不需要会计从旁协助,企业也不必担心凭证丢失,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查帐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减轻了企业对于税务稽查的抵触情绪,同时也为我们稽查队伍塑造了文明,亲和,高素质,高科技的形象。

据一线检查人员反映,查账软件对企业的会计分录进行全面检测往往只要用几分钟时间,而人工检查起码要两天,效率是后者的十倍以上。税务部门能快速、高效、准确地摸清对方的底牌,极大的震慑了那些企图以高科技手段蒙混过关的不法分子。

(三)规范稽查业务流程,加强队伍监控

查帐软件的使用过程体现了实施检查的业务流程,加上对各税种、各项目计税依据的归集和对查帐过程的记录与控制,使内部管理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对检查人员而言,规范了各类工作底稿,检查内容和范围,统一了各类计算标准,实现定式检查。一些扣除比例、扣除限额预先设置好参数(如业务招待费、计税工资限额、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等),一旦归集好计算依据就可自动计算出结果,可以避免检查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的误差,在规范检查内容的同时,对稽查人员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特别是所得税的归集设置的项目,从内容到口径全部与省局的所得税申报表基本一致。这样,对所得税申报缴纳不足的情况,可以直接找出税款差异的原因。

对审理人员而言,能够以查阅人员的身份查阅最原始的帐册数据,从软件应用各模块的记录中可以看出整个查帐过程。审理时就弥补了传统的审理仅审查纸质案卷的缺陷。审理人员可以看出取证是否完整,对“事实清楚“的把握更到位更准确,有效地排除差错。

对领导层而言,事中、事后的工作过程都会在检查帐套内留下记录,可以方便局领导监督、检查稽查工作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也提醒和督促检查人员须敬业爱岗,工作精益求精。

(四)提高稽查业务水平

稽查人员要想成功地运用查帐软件开展稽查工作,必须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检查干部在使用查帐软件的过程中积累和共享查帐经验,不断接触和加深这些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尤其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稽查业务水平。

(五)降低稽查成本

电子数据比较容易复制、转储,可减少调帐检查的次数与成本,软件查帐减少了单个企业查帐时间,大大降低了税务稽查成本。

(六)实现数据增值应用

随着查帐软件的不断应用,积累的案件数据会越来越多,查帐软件应提供数据增值利用工具,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各种统计分析,以自动生成相关行业数据,自动修正查帐软件中的相关参数。同时可以将已查案件自动或半自动生成案例库,用以指导类似企业检查或案例学习。

四、开发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我们感到上马查帐软件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人、物、财、目标、机器设备、信息等六大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要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环节必须全程伴随开发过程。这里谈一谈开发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一)成立强力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开发工作

领导重视,带头参与,上下一心是做好工作的有力保障。我们的做法是:成立了以稽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副局长和市局信息中心主任为副组长,局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小组,由查帐能手和业务骨干组成,具体负责项目的测试、应用、二次开发的业务和技术工作。班子成员结构合理,既有综合管理人员,也有专业技术人员,既保证了团队的有效沟通交流,又便于在开发过程中高效灵活地配置人、物、财、机器等各类资源。

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尊重软件开发客观规律,科学统筹,将开发应用工作细化成实施准备、实地采集数据、测试应用、测试应用评估、项目实施等五阶段,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有条不紊地予以实施。

一年多来,我们边开发、边测试、边修改、边完善,分行业、有重点、有针对地对查账软件进行实地测试、应用、比对,充分将稽查经验、方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攻克了财务软件版本繁多、数据接口不统一等难关,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二)重视配套队伍建设,人员培训贯穿始终

查账软件应用要求稽查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有丰富的财会、稽查知识和技能,熟悉税收法律法规,而且还应当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所以我们认为“宁可人等装备,不可装备等人“,决不能等软件出来后再培训干部。局里从开发起始之日就狠抓配套队伍建设,对人员的培训工作贯穿始终。到目前为止,已利用双休日大规模集中培训3次(包括召集市本级全体人员和各县(市)部分人员集中培训1次,市本级全体人员单独集中培训1次,检查人员集中培训1次)。在平时,通过演示性培训,小组讨论,赴企业现场实地培训和互帮互学等形式,使全体稽查人员了解了软件基本框架和主流财务软件的运作模式,逐步掌握了查账软件的基本操作,理解了检查模型设置原理、能熟练应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查账技巧。

(三)探索完善相关制度,严格规范执法程序

《征管法》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八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权检查纳税人的帐簿、记帐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国税发[20_]47号文明确了税务机关有开展电算化检查的权力。这是电子查帐的主要执法依据。然而以上法律条文对电子数据作为稽查证据所涉及的证据完整性、规范性、安全性以及证据使用、储存和保管等方面的具体操作都缺乏详细指导。我局在参考了兄弟单位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律和本地实际,大胆探索,主动创新,制定了《__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利用查账软件实施稽查的工作程序》(见附件1)。规范了电子数据的调取、保管、归还、存档等多个环节,将利用查账软件实施稽查与tf20_设定的流程相结合,为检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规范执法、严格程序、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武器。

(四)采用二次开发模式,科学规避项目风险

现代软件工程学实践表明,近一半的项目存在开发延期,预算超支等风险因素。为把项目风险降至最低,项目小组决定大胆创新,参照快速原型法(rapidprototyping)思想进行二次开发。即首先构造一个具备主要功能的查帐软件原型,然后通过对它的不断试用,不断修改,不断扩充完善得到“本地化“的查帐软件。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们以奇星公司原有的综合性查帐软件为原型,将稽查问题分析转化成查帐软件业务需求,边试用、边细化、边完善,顺利实现了软件的“本地化“。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开发,成功开发出工业、商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等六个行业的专业查帐软件,并在各行业的检查中进行了应用,尤其是在餐饮业、所得税汇总缴纳企业的检查中发挥了重要功能。

这种开发模式前期投入小,风险低,非常适用业务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形,有效跨越了业务人员不懂技术,技术人员不懂业务的鸿沟。

五、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在税务稽查工作中,取证是实施稽查的关键环节。查帐软件的电子取证功能集中在数据采集软件上。随着查帐软件的广泛使用,加大电子取证力度,规范电子证据取证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结合以往的数据采集经验,下一步我们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规范电子取证工作:

(一)强化数据接口,扩大采集范围

目前的数据采集软件已经可以采集近百种300多个版本的财务软件中的数据,涵盖了国内外主流非主流的财务软件,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从我局的实践和其他兄弟省市的案例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可采集数据的国外财务软件偏少;二是对采用新型网际网络架构,服务器不在本地的财务软件难以采集数据;三是对企业自行开发,量身定做、结构复杂的财务软件难以采集数据。

我们将与奇星公司联合,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财务软件接口的研发力度。

(二)保护目标系统,确保取证全面客观

电子取证时,如何划定取证范围,确保取证全面客观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目前实际操作中只对财务软件中的帐套取证,绝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能满足检查需要,但必要时建议扩大取证范围。稽查人员可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7条的规定对现场可能记录违法行为的物品、数据等证据,经批准后采取封存方式,以备进一步分析。封存前要保护好各种与系统相关的软硬件及外围设备,避免数据丢失。封存对象可以包括:现场的信息系统、各种可能涉及的磁介质、上机记录、命令记录、内部人员使用的工作记录、现场的各种打印输出结果、传真打印件、程序备份和数据备份等。

(三)依照法定程序、科学取证

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证据收集。我们觉得将来在取证的执行程序上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最好由两个人以上进行提取操作,稽查人员提取电子证据后在文书化的证据材料上签字,并由在场的当事人同时签字确认;二是提交有关取证过程的文字说明材料,注意电子文档的存贮位置、文件名、文件后缀等细节;三是提取的电子证据来源必须与原始计算机和备份硬盘、软盘的编号一致;四是要确定形成时间,注意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上机时间和实际操作时间之间的差异。

常用的固定电子证据的方式不外是打印和拷贝两种。无论采取哪种取证方式,在固定证据后,都应当现场确认,明确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固定情况,包括:案由;参加检查的人员姓名及职务;检查时间、检查地点及检查顺序;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取证方式及取证份数;参与检查的人员签名;提供电子证据的人员签名。特殊情况下,如收集证据时电子文件遭意外损毁或非法篡改、删除的,应及时通知专业技术人员予以协助。

(四)积极开展电子证据检验鉴定,提高证据法定效力

理论上电子证据通过鉴定才能成为定案的直接证据,税务机关在办理涉及电子证据的案件时,应及时提请法定机构对电子证据进行检验分析。找出电子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客观联系,从而确定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但是目前省内电子证据鉴定尚欠完善,该项工作开展有相当困难。

(五)精心存档,确保证据安全

在处理电子证据的过程中,有些案件设计金额较大,需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有些案件处理后纳税人申请行政复议,提请行政诉讼。为保证电子证据的可信度和安全性,检查人员要对各个步骤取得的电子证据进行归档,确保安全。因此取证调查时可将备份的介质打上封条,并采用安全措施进行保护。非相关人员不得对存放电子证据的计算机进行操作,相关人员调取证据时不得轻易删除或修改与证据无关的文件,以免引起有价值文件的丢失。

总之查帐软件不仅填补了稽查过程中计算机监控的空白,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税务稽查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作为稽查人员必须认识到,查帐软件不是万能的,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即使是再科学再先进的查帐软件,要想用好用活,也要求使用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是开展电脑查帐的根本前提。我局的实践表明,积极使用查帐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查账,综合运用其他稽查方法,不失为新形势下促稽查力度、促案件质量、促队伍建设的一条新思路。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3

20_年,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在伊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根据我市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及任务,我们积极加强合作,不断完善建设与管理的机制,使我市的信息化建设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现将20_年我市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作好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工作

1、我市政务门户网站自开通运行以来,经过不断的升级、改版、完善,信息量和信息内容日益丰富,已发展成为继电视、报纸、广播之后伊宁市的第四大新闻媒体,是实行政务公开,进行信息查询,开展便民服务的主渠道。它以新颖、明快、热烈的版面风格,图文并茂的信息传递方式,及时、全面、准确的向公众提供政务类、新闻类、办事类、咨询类、史料类和公共服务类等六大类信息,在突出政府服务功能,宣传政府重大举措,报道伊宁市重要活动,介绍伊宁市特色资源、特色产业、名优产品,开展招商引资,展示伊宁市经济文化风貌,以及带动部门网站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2、涵盖伊宁市四套班子以及七十余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的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运行平稳。截至20_年11月,已有503个oa系统用户在进行日常应用,产生一万余

条工作流程进行审批与传输。伊宁市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以伊宁市委、市政府为核心,以各直属行政事业机关、下属乡镇场和街道办事处为基础的电子信息化的现代办公环境,通过数据和公文的网络化传递和电子检索,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办公效率。

3、伊宁市社区信息化系统建设有序推进。截止目前,社区信息化系统纳入相关局级单位11个,街道10个,社区82个,共103家单位,已录入各类信息150000多条。通过街道社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市民和市政府以及所有下属机关及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应用需求,实现基层社区民政、社保、卫生、综治、精神文明等具体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为促进伊宁政务信息化建设和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了伊宁市数字化建设的应用和普及。

4、为更加有效的发挥伊宁市电子政务系统的作用,积极克服乌鲁木齐“7?5”事件的不利影响,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电子政务应用水平,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于日前,组织全市市直机关和各乡镇街道的电子政务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培训,参与培训的各单位人员共计47人,培训的内容包括:伊宁协同办公平台的使用,伊宁政务子站的维护与更新以及伊宁政务邮件系统和rt_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等四部分,经过此次培训,各单位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能力和水平,推动了我市电子政务工作深入发

展。

二、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1、健全信息公开相关制度,开展宣传培训。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按照自治区、自治州文件的相关要求,确保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推进,信息化办公室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目录及编制规范。成立了由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我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对伊宁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

2、扩大信息公开的知晓率。为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方便广大群众获取政府公开信息。信息化办公室在政府网站上开辟了信息公开子站,供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访问查询政府公开信息,举办了政府信息公开软件操作的培训,目前信息公开子站公开的信息达4000余条。在市政府、档案局、信访局接待室、合作区联合审批大厅、伊宁市社保大厅等社会公共场所设立政府信息公开触摸查询一体机,方便社会公众免费查阅政府公开信息。

5月20日,伊宁市市民王莉向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受理机构(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正式递交了一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希望相关部门公开伊宁市经济农作物种类以及主要分布区域,伊宁市农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等信息。据了解,此申请是自《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以来,伊犁州第一例以个人名义向行政机关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的案例,是我市公民行使个人知情权的开创性举措。

根据“依申请公开”程序,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依法接受了该申请,并于5月28日由农林局对申请给予了详细的答复。市民王莉对回复意见表示满意。

三、全面安排落实电子政务安全保障工作

1、采取措施确保政务外网安全。为加强伊宁市政务网络安全,强化安全责任,确保外网各系统安全、有序运行,信息化办公室8月在外网服务器局端部署了一台ssl网关安全认证设备。同时给各单位授权并配发了usb-key,今后,凡是需要登录政务网站群系统、政府信息公开系统以及维文政务网站后台进行管理、维护的人员必须通过硬件方式的二次认证加密手段才能进入系统。通过该安全手段的启用,有效地阻隔非认证网络对系统后台的非法访问请求,进一步保证了我市政务外网系统安全。

2、为提高处置市政府系统网络(网站)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信息安全。信息化办公室制定了《伊宁市政府系统网络(网站)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试行)》,预案对政府网站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了等级并提出了详细的处置方式及流程。

四、今后电子政务工作的方向及建议

电子政务的推行,为政府职能管理提供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技术支持,促进了政府加强、改革和创新工作,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必须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要求,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手段,以提高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为目的,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电子政务培训力度。1)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分期分批对机关干部进行信息化基础培训,提高机关干部计算机操作能力,推进党政机关信息化应用水平,力争人人会用计算机,事事能用计算机;2)对从事电子政务具体工作的人员开设应用程序的针对性培训,使工作人员全面熟悉应用系统的操作要领,提高人员对系统的驾驭能力;3)在加大信息化基础和专业应用技能培训力度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和条件,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需要与电子政务培训结合起来,使培训切实收到效果。

2、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硬件建设是电子政务的根本基础,资金投入是电子政务的重要保证。电子政务的建设、维护和发展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建立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市财政按年度编制预算,确保电子政务建设能够持续推进和正常运转,满足未来应用系统功能的提升和更新换代的需求。

3、打破壁垒统一信息化平台。每个城市的民政、社保、

公安、计生、文化、环卫等部门一般都有自成体系的业务应用系统延伸到基层,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化建设重复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评估体系,加强对政府财政投资的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从立项、审批、建设到应用,符合科学、规范、高效、合理的原则。这样就能基本杜绝信息化建设起点低、功能重复的矛盾,避免各职能单位自行其是、盲目建设。这样,电子政务才能走上规范化的健康发展道路。电子政务建设才能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4

20xx年,我公司信息化工作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信息化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化工作开展顺利。

一、企业基本情况

㈠公司的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公司成立于1958年3月,为当时承建西北核武器某研制基地而建,初建时名称为“建工部直属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隶属于建设工程部。1959年公司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更名为“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1965年,为西南三线建设,公司迁至四川绵阳,公司名称为“国营西南第二四建筑工程公司”。1982年二机部更名为“核工业部”,公司名称为:“核工业部二四建筑工程公司”。1988年撤销核工业部,成立“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公司名称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二四建设公司”。199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公司注册名称为“中国核工业第二四建设公司。”1999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大军工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成立,我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

组织机构: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独立核算生产单位9个,非主营业务独立核算经营单位4个,主要分布在四川绵阳、河北燕郊、上海江桥、浙江海盐、福建厦门等省市区。总部管理机构设置为:人劳处、财务处、规划发展处、经营管理处、质量安全处、核电管理部、经理办、政工处等13个管理工作部门。实行的是三级管理三级核算模式(建设公司、分公司、项目部)。

人员结构:截止20xx年8月31日,公司现有在册职工3345人,其中:管理人员1501人,工人20xx人;大专以上文化的712人,研究生3人;高级职称的63人,中级职称的329人,初级职称的655人,工人技师35人;共有离退休职工6328人(其中退休人员已移交社区进行管理)。

㈡公司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核心业务为核电工程、核工程、国防工程建筑安装施工。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主要经营房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钢结构工程、防水工程、起重设备安装、消防设施安装施工、建筑设备租赁服务和新工艺研究与开发等。具有房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公路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等10余个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以及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1000mw民用核承压设备安装资许可证和四川省建筑安装企业安全许可证、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证、施工企业试化验室壹级资质证书、国防计量标准证书等。于1999年3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xx年12月通过iso14001:1996及ohsas18001:1999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质量保证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958年—1965年,公司在青海承担了我国第一套核武器研制基地某厂建设,1965年进入四川承担我国第二套核武器研制基地工程施工,相继建成902、903、821、816等三线重点工程,曾经为共和国“两弹”的成功研制做出过历史性贡献。

1984年起公司执行国家“保军转民”政策,在保军的同时,积极向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开拓,施工力量遍及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安徽、四川等10余个省市30多个地市区,形成了核工程、军工工程、核电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四大市场。先后承建了陕西西安、咸阳多所军工科研院所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八二一厂配套和二、三期改扩建工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期和二、三期改扩建等群体工程、新厂区工程,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改扩建工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改扩建和成都科研基地工程,清华10mw高温气冷堆,中国实验快堆、先进研究堆、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落塔等国家“863”重点工程,中国兵器、船舶、航空航天、军工电子集团公司大型科研设施工程,总参防化部、海军某部基地建设工程,秦山核电二期2#机组、二期扩建3#机组工程、田湾核电站配套生产及生活设施工程、福建福清、山东海阳、山东石岛湾核电站前期工程等,以及数百项国家及省市重点民用工程。创建了3项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和包括长城杯、天府杯、黄山杯、闽江杯、扬子杯在内的数十项省部级优质工程。

近年来,公司先后争创几十项“安全文明工地”和“标准化施工工地”,实现了连续六年无施工生产死亡事故和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发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施工企业、质量无投诉企业、国防科技工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四川省优秀建筑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企业信息化情况

㈠信息化建设基本概况

20xx年公司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工作职能和任务,积极做好协调服务,紧跟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年内建设完善了机关局域网、分公司局域网和公司宣传网站等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办公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梦龙oa系统升级及时完成;总部与分公司内部基本实现了网上资料上传和更新;并及时将公司外网进行了回迁与改版,提高了公司外网质量;其中,改造完成了公司内部宽带上网,实现了网络光纤接入。充实了公司的企业网站信息,并成功进行了网站改版,在新版网站专门开辟了核电专区;计算机管理普及率基本达到90%;硬件防火墙和网络杀毒软件已经全部配备;企业erp系统,档案人事软件和财务软件得到有效的运用;其中,对局域网内网络进行监控,更加有效的对病毒进行防范,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企业也依靠信息化建设使公司管理人员进一步转变了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了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司管理体制。

㈡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及人员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为了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环境改善方面投入了比往年都要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对有关信息化工作的各种管理规定及保密规定进行了清理,组织信息化管理人员学习参考,建设公司还与分公司和机关各部门签订了信息化管理责任书,规范信息化管理工作,从大学院校补充了一批相对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人员到各单位承担起信息化工作,努力克服公司暂无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局面,为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才支持。20xx年为改善机关办公环境,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软件方面的投入达到70余万元,完善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软件方面的投入达30余万元,新增添了部分性能较高的计算机设备,同时还配备更新了扫描仪、刻录机等常用设备,在硬软件方面的大力投入为进一步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保障。㈢信息系统规划及建设情况

根据的发展预测,20xx年互联网及其应用继续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计算机网络设施进一步完善,宽带与数据传输速度有显著提高。建设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指导思想,力争在期间实现信息化整体管理,建立基本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网络平台和应用体系,实现统一平台、统一标准、互连互通、资源共享。20xx年,分公司、项目部基本完成局域网建设,公司部分单位也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明确期间实施信息化管理目标。具体建设目标如下,均在积极实施中,其中部分建设目标已实现。

1、重点建设“一个平台(网络平台)、二大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2、已实现公司范围内,项目与项目、项目与公司财务业务、公司与集团公司财会业务、人事信息等数据垂直共享。

3、实现公司外部网站日点击访问率达到国内知名企业水平。

㈣人员培训情况

20xx年,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公司各单位对微机管理操作人员和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的培训,全公司共培训信息化管理人员50余人,专业对口培训7人次。

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xx年,公司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信息化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管理干部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整合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2、专业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现有的非专业的信息化工作人员只忙于一般的事务处理,信息化的发展后劲不足。希望集团公司在技术上及专业人员的培训上给予支持。

3、信息化工作水平较低。由于信息化专业人员的缺乏,使得我们的信息化应用工作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大多数管理人员基本上只是处理文稿、打印报表等日常事务,不仅大的信息系统没有专业人员开发,而且应用运行信息系统必要的维护和管理人员也明显不足。

4、资金、设备严重不足。虽然公司近几年投入了大量资金到信息化建设中,但依然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现在公司依然有70多台老式电脑因为资金原因现在不能更换,仍在超负荷工作,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办公的'发展需要,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从目前情况看,资金不足已成为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困难,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广开资金渠道,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所需资金。

㈥20xx年信息化工作设想

1、做好oa系统的内部运转工作。要在oa系统运作稳定的情况下,在各单位机关全面推进oa的运转,通过改善办公条件,强化人员培训,实现公司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处理的无纸化。

3、抓好人员培训。制定计算机知识培训、网络应用培训的计划和考核标准,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积极倡导管理人员加强自身学习,相互交流,在工作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有计划地开展集中培训和经常性的培训,引导机关干部积极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要开展针对机关领导、信息主管、信息录入员和一般干部的分层次培训,增强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能力,同时加大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积极组织相关信息人员网络建设及维护培训,不断提高人员计算机专业水平。为公司办公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4、严格制度,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工作。要提高信息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机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一整套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管理,杜绝涉密信息的泄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完备的维护管理规范。

5、继续加强领导,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落实责任,提高每位公司员工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把信息化工作纳入个人的目标考核内容,使之完全地融入到个人的工作当中。

6、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提高报送信息的质量,逐步实现oa办公平台系统公文流转,实现公司上下的无纸化办公;在企业网站上开辟企业论坛栏目,让职工也积极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决定,就企业的改革发展畅所欲言。

三、对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我们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和多维的工程,集团公司应有一项长远的规划与设计,集团内各企业不应各自上马自己的信息化产品,应统一组织规划,避免遍地开花,要走精品之路,避免上马的产品成为摆设,不能为企业所用。

㈠信息化不是摆设,关键是应用

信息化不是靠简单的大规模基础建设与技术产品的堆积就能实现的,也不是靠巨资堆积来的。事实证明大部分企业匆忙上马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放在那里成为了摆设,这已经告诉我们任何项目的教条化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信息化建设是巨大的工程,是需要时间与资金、人才与企业正确的统筹才可以顺利实现的。

“抓应用,促发展”。这一信息化建设主题,应该被我们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所重视。因为信息化建设一旦脱离了市场的需求,与实际应用未能有效结合,就难以得到社会的响应,更谈不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将重点放在重实际应用,培育实际应用与使用为落脚点。

㈡应注重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的人才,是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才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关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我们建议如下:

1、要制定特殊的引进人才政策,创造吸引专业人才的条件。

2、对企业管理人员、企业骨干人员进行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普及教育和继续教育,并建立培训基地。

3、同时,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方式,加大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知识普及。

总之,我们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坚巨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信息化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高我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5

十堰市在XX年被国家科委和省科技厅确定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科技体系建设示范市,XX年十堰市农村信息科技示范体系建设项目全面铺开。我们围绕示范体系建设、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平台搭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以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企业和示范农户和十堰黄姜产业为示范点,结合十堰市农业产业结构特点,本着“集成、创新”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十堰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我们对在贫困地区如何实施农村信息化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XX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期工程项目完成情况

(一)建立自上而下的示范点,构筑通达农村基层的示范体系框架

全市选择房县、丹江口市、竹溪县3县(市)为示范县、示范县中每县选择3个乡镇、六家企业、15户农户为示范点。对每个示范点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制订了管理办法、落实了目标任务。应郧西黄姜协会请求,郧西黄姜协会及其9个会员乡镇也加入了示范体系。从而形成了由4个示范县、18个示范乡镇、18家示范企业、45户示范农户所组成的十堰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框架。

(二)以网络建设为重点,构筑新形势下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新平台

以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为骨干,联合市气象局、市广播电视局和我们共同成立了十堰市虚拟农业信息中心。以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下属的技术信息中心十堰科技信息网站为基础,通过对机房改造装修、添置新设备和人员,建立了星火计划十堰农村科技信息网主网。主网站现有惠普hplh3000型服务器一台(服务器硬盘升级为36g,内存1.24g)、计算机7台,工作人员6名,已实现7*24小时宽带联网。主网站集成十堰植保网、十堰气象网等网站,与其保持24小时宽带联接,从而建成了虚拟的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市级网络中心。

3个示范县已全部都已建立了县级分中心,联通了宽带网,实现了网络正常运行。丹江口市配备了3台内存为256mb、硬盘80gb,cpu800mhz的计算机和相应的外围设备,并与农业局合作建设虚拟的县级分中心,为其配备计算机1台;房县配备了3台计算机及相应的外围设备,与县农业局合作建立虚拟的县级分中;竹溪县配备计算机3台及相应的外围设备。竹溪县蒋家堰镇魔芋市场已配备计算机1台。郧西县黄姜协会配备计算机2台。

所有示范乡镇(包括郧西县9个会员乡镇)已建立乡镇服务站,各服务站配备计算机1台,打字机1台。绝大部分已联通因特网,有些乡镇已能自己制作主页。

市级中心网站、县级分中心、乡镇服务站都已实现场地、人员、设备、经费、制度五落实。

软件开发方面,已完成市级中心网站主页和3个示范市、9个示范乡镇、18家示范企业、45户示范农户主页制作;完成《十堰农业专家及农村乡土人才数据库软件》、《十堰市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系统》软件开发。《十堰黄姜产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正在推进之中。

(三)以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切实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市级主页23个栏目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各栏目信息实现了适时更新。,《农业专家及乡土人才数据库》目前正在向数据库中输入。3个示范县信息资源建设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竹溪县已向市中心网站报送信息数千条,丹江口市、房县也向市级中心网站报送信息千条以上。所有示范县人息资源有专人维护和更新。房县桥上乡已建成农民电子阅览室,配备农村实用技术光碟盘。所有示范县都向市中心网站提供了3个乡镇、6个企业、15个农户详细资料。

二、对建立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的探索

(一)加强领导、整合资源、部门协作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十办文[]95号),为项目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为项目的执行机构。市科技局为项目的管理机构。以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为骨干的市虚拟农业信息中心是项目的实施机构,由虚拟农业信息中心有关人员组成实施小组(十科发[]36号文),实施小组分为领导协调组、技术支持组、资源建设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各示范县也成立了相应的县级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各县科技局为项目的管理机构,以县科技局、农业局为项目的执行机构。各示范乡镇主管理科技的副乡镇长负责本乡镇项目的执行。从而建立了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组织机构,为全市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领导保障。

征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资源分散、协调难度较大的特点,成立了虚拟农业信息中心。市科技部门有较强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农业局拥有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和较完善的基层信息采集点,气象部门在为农村提供气象服务方面无人比拟,广播电视部门所拥有的广播电视传播手段为农业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又一条的通道。由以上单位组成的`虚拟农业信息中心,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强化了项目实施力度。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十分注重将农村信息化项目与其它项目捆绑实施,如市农业局有联合国粮农组织秦岭山区十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该项目,市农业局配置了多媒体投影仪、数码相机、电脑等设备。仅市农业局现有电脑18台,全部与中心联网,同时,还通过该项目为每个县市农业局配置电脑一台,并发挥了作用。房县将农村信息化项目与该县国家扶贫项目农村山区教育信息化项目联合实施。项目的捆绑实施,实现了项目资源的整合,节约了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

充分发挥市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XX年7月,召开了全市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项目协调会,市委副书记、市政府秘书长、市财政局、市农办以及全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关小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市委办下发了《会议纪要》(十办文[]79号),对项目资金的落实和提高项目建设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XX年8月,在市科技信息局召开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暨信息技术培训会议。全市项目实施单位、各示范县、示范乡镇参加了会议,副市长夏国玺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对各示范县、乡镇的主管理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这次会议推动了县以下示范点的项目实施。

(二)完善方案,加强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村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性强、投资大、牵涉面广。做好统筹规划是推进农村管理信

息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我市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规划实施。制定了《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示范体系建设一期工程方案》,《十堰市农村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实施计划》、《信息资源建设任务分解计划》,对项目各参建单位的目标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对全年项目的实施时间、步骤进行了合理规划,保证了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为强化项目管理,我们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信息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网县级服务站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网乡镇服务站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网中心网站管理制度》《信息资源管理办法》《项目管理目录》《项目日志》等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目前正在着手制定市级信息工作标准,逐步实现信息采集、处理、传输标准化。

(三)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项目实施人员和活跃的农村信息员队伍

应利用各种形式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素质,使其适应工作的需要。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队伍。

一是重视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农业生产经营第一线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大量的供求信息,但广大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为信息资源的收集和传播造成困难。在农村选拔优秀人才,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保障信息资源从第一线来,到第一线去,是一条现实可行的方法。在全市农业部门、有关乡镇、重点村及企业建立了农村信息员队伍,总人数达215名,出台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对农村信息员资格条件、工作要求、资格培训,认证及日常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示范县科技局、农业局通力合作,共同建立本县的农村信息员队伍。目前,二是加强示范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是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建设的关键,为此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在确定项目工作人员时,注意选拔文化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担任项目工作人员,并十分注重加强对人员的培训。XX年8月,我们组织了全市项目实施单位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市内项目承担单位技术人员、各示范县科技局、农业局和各示范乡镇分管理领导和项目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各示范县也组织了本县各示范乡镇、示范企业和示范农户负责人和信息员的培训。通过应利用各种形式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素质,使其适应工作的需要。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队伍,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建立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资金的筹措是前提。为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市科技局、科技信息管理局多次向市政府及财政局领导汇报,争取市领导的支持和协调,落实资金20万,丹江口市投入资金7.8万元,竹溪县投入资金4万元。

(五)创新点

一是黄姜信息系统、农产品报价系统——茶叶、魔芋、武当山珍等特色产业的信息化管理;二是对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探索出一条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三、对下一步工作的思路

今年是项目实施的第一年,通过一年的建设,我们已经基本构建起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化科技网络平台,搭建起了通向农村基层(农户)的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和网络服务体系,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已初具规模。但总的来说,十堰农村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明年,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将进入二期工程,我们对下一步项目建设年出以下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

在农村信息化的起步阶段落,只有政府才能担当起组织、领导与推动农村信息化的角色。农村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十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加强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十分重要。省政府在这方面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一个以科技部门为主体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高效、权威的农业信息管理与协调体系(机构)。

基层政府应积极引导与组织农民上网。基层政府只有通过行政渠道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宣传、引导、教育和帮助,才能全面地、不走样地将政策贯彻到每个农户中去。各地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探索合适的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上网。这是基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事实证明建立乡镇、村信息站,利用信息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工商户和农村经纪人带动农民上网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积极宣传,加大投入

政府部门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信息化与产业化的结合。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观念、行政措施等政策软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抓应用,促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信息化带动为业化”,为信息技术在农村各领域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环境。

(三)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建议开展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工程,作为农村信息化工程的一项重点子工程。其内容应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农业政策法规、资源信息、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人才资源信息等。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省市要合理分工,资源共享。应组织建立大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省里负责建立全省大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各地市各自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资源区位优势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应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省与地市之间,地市之间信息资源应实现共享。

(四)加强农业信息系统的应用

国家在“八五”、“九五”期间已开发了一批应用型农业专家系统,用于育种栽培,施肥和灌溉、饲养防疫、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在网络平台搭建成功后,应加强这些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

(五)以农业专家库为基础,开展农业技术网上咨询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6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作为为企业服务的牵头部门和协调部门,坚持高点起步、抢抓机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和时间同步的目标要求,保持了在全市工信系统既创先又争优。在20_年度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考核中,我县综合排名第六位,被省政府授予“20_年度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

一、强化运行监控,各项工业经济指标平稳增长

坚持对各项经济指标运行月分析、季调度监测机制,随时调控工业经济运行整体情况,确保了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1、民营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县15075户民营经济单位,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4亿元,实现利润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23.2%和19%,呈现出“质”与“量”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2、规模工业实现快速增长。

实行新的统计口径后,全县规模工业达到了156家。上半年,预计可完成总产值67.8亿元,同比增长32.3%;实现增加值18.25亿元,同比增长19.7%;实现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30%。产品产销率达到97.7%,同比提高了0.4个百分点。

3、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提升。

上半年,家具制造、金属制品等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到3153家,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增加值18.6亿元,实现利润8.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19.3%和18.9%;分别占民营经济总量的31.1%、42.2%和31.5%,特色产业的带动优势明显提升。

二、强化服务职能,努力营造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作为为企业服务的牵头部门和协调部门,我们进一步突出、强化了服务职能,为促进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1、抓统计监测,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按照省、市对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考核办法,探索建立了以民营经济增加值、营业收入、上缴税金等_项指标为重点监测内容的民营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切实发挥好工业经济联席会议平台作用,加强与各乡镇、税务、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月分析、季调度,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问题,实现了经济运行调节从以事后调节为主向事前监测、预警和预防为主的有效转变,从而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的依据。

2、抓融资服务,为企业输血打气。

在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香河信贷增速开始减缓的背景下,我们对由财政注资成立的鼎力担保公司担保流程、担保业务等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最大限度为我县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上半年,该公司共为海潮制件公司提供1000万元信用担保,累计为3家企业提供了3000万元的信用担保。同时,通过丰富担保主体和担保形式,引导三强、高氏等民营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有序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初见雏形,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截止目前,我县三强等5家民营融资机构,共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1000多笔信用担保业务,提供担保额度达到20多亿元。

3、抓惠企政策落实,为企业雪中送炭。

认真梳理中央和省市已出台的各项涉企优惠政策和收费减免政策,通过发放明白纸、门户网站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整理汇编涉企优惠政策,发放给企业,引导企业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争取享受国家和省的优惠政策资金支持。上半年,香河中小企业技改项目库已初步建立,共筛选了18个技改项目,分别申报了河北省重点技改项目和20_年度工业新产品开发项目。

4、抓企业对标活动,促企业上档升级。

广泛搜集国内外行业高端和强势企业在关键环节的主要技术参数,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制定《20_年工业企业对标培训实施方案》,帮助企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标杆指标体系,促进产业上水平、产品提档次、创名牌,企业增效益。特别是廊坊市对标行动工作会议在我县的圆满召开,更加激发了我县企业开展对标行动的积极性,特别是爱意瑞斯全面推行管理和产品质量“双对标”,公司形象迅速改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公司产品档次提升,已有十余种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全球,形成了全球专业家居用品供应体系。

5、抓产业集群,促企业实现集群化发展。

在产业集群培育上,坚持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紧紧抓住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京津两大都市产业功能外溢,充分发挥家具产业和金属制品两大省级产业集群品牌优势,引导企业不断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研发进程。目前我县主导特色产业骨干企业不仅能够承接低端产品的加工制造,而且也研发出了拥有70%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等高端产品,基本完成了由简单加工型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转换,涵盖了主导特色产业上下游主要产品范围,先后涌现出了“银洲”、“永昌”、“欧乐凯丽”等一批省级名牌产品,初步形成了高中低档相结合的产品结构。万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河北省科学技术厅评为“河北省科技型企业”。

6、抓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管理基础。

积极关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在参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积极引导,全力支持,切实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截止目前,我县规模以上企业均能够上网发布相关产业产品信息,正大有限公司还被评为了廊坊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被工信部确定为“工业信息化运行形势分析定点联系企业”。全力推进自动化办公系统建设,聘请市局有关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组织开展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应用培训,为此套系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局股室与领导之间、股室与股室之间,基本实现了文件传输的无纸化。

三、强化市场监管,营造和谐公平的发展环境

积极组织,强化协调,突出抓好煤炭经营市场和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市场的整顿和规范,积极落实墙体材料革新规划,取得显著成效。

1、抓行业管理,强化职能地位。

严格落实国家、省文件精神,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加强粘土砖限产与督导、煤炭市场整治、生产性废旧金属整治、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征收及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政行为,对外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

2、抓许可制度落实,加强废旧金属行业管理。

开展全县废旧金属回收摊点专项检查活动,对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企业进行重新登记,实行台账式管理。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督导企业守法经营。对62家无证经营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对持有《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资格审核证》的11家企业进行了年检。

3、抓粘土砖企业限产,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墙改文件精神,加强对粘土砖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粘土砖产量以每年不低于10%的比例降低。县墙改办与2家粘土砖生产企业签订了《限产承诺协议》。

四、强化信访排查,构建和谐社会成效明显

1、抓信访稳控,维护大局稳定。

我局企业改制工作虽然已全部完成,但系统内2300多名下岗职工稳控工作、1600多名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8家系统内企业1500多名在职职工日常监管以及1000多名职工档案管理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为此,我们完善了信访接待制度,坚持每天均有班子成员接访,35岁以下干部值班的工作机制,切实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在基层。上半年,共接待职工来访383人次,系统内未出现一起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2、抓各项信访回访制度落实。

对已解决的重要信访案件,全部建立档案,责成专门人员定期跟踪回访,发现新情况、新问题,立即做出反应,及时予以处理,防止案件反弹,确保不出现重访,使信访工作机制高效运行,提高了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3、抓职工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落实。

截止目前,累计为746人办理了物价补贴;对系统内离休干部、企业军转干部等共计45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慰问活动;圆满完成了1_5名参加医保人员的医疗保险证的换证工作;为企业1221名退休职工调整了养老金。

五、强化形象建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1、抓机关形象,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以走廊文化、科室文化、礼仪文化、廉政文化四个层面为载体,积极实施机关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全面提升机关干部的创新能力、工作能力和机关形象。截止目前,反映我局核心价值观、团队建设等展现机关干部精神面貌和崇高追求的16块展示板全部上墙,科室文化等建设有序推进。

2、抓制度建设,实现机关规范化管理。

对计算机、公务用车、机关工作纪律等23项制度进行了充实完善。机关干部业务学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各业务股室均根据职能,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了业务知识辅导。党委会议制度和局长办公会议制度进一步确立,有效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协调推进,班子的凝聚力明显增强。

3、抓对外宣传,扩大自身影响力。

截止6月底,我局共有34篇信息被各级媒体刊载。其中:《河北香河县为企业倾力打造“民营经济之家”》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给力”河北香河经济》被国家经济门户网站—中国经济网刊载;《香河县创建对接京津新型工业化桥头堡》被《人民日报》主办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人民网》转载。

此外,工青团妇等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20_年度计生工作考核中,我局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六、强化四个结合,再创各项工作新佳绩

上半年,我们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距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三期”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强化“四个结合”,全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创先争优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

一是健全、完善企业技改项目库,在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技术创新资金、工业设计奖励等项目上,全力争取上级部门在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二是依托项目建设,带动现有企业的产业整合,推进传统产业升级。鼓励企业“抱团发展”,加大产业合作、项目合作力度,实现市场资源共享。三是制定重点行业、企业帮扶措施,鼓励企业进行升级技术设备,提高核心竞争力。

2、创先争优与完善监测机制相结合。

一是建立完善以各项综合指标、产品研发指标、节能降耗指标等为主要内容的监测体系,增强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二是建立“上下联动、随时调动、快速行动”的调研工作机制,全面准确掌握产业及企业发展现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三是发挥好工业经济联席会议平台作用,充实经济运行监测的内容,共享信息资源,建立经济运行监测和反馈机制。

3、创先争优与深入开展对标行动相结合。

一是做好对标培训工作,至少组织一次企业对标现场会,培训人员不少于1000人次,确保企业对标行动覆盖面达80%以上。二是设立对标行动专项资金,用于对标行动的人员培训、示范企业培育、指导服务及考核等工作。三是完善《香河县工业企业对标行动考核办法》,实现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定期量化考核,建立对标行动长效机制。

4、创先争优与拓宽融资渠道相结合。

一是充分发挥鼎力信用担保公司职能作用,积极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技术改造、创业贷款、科技贷款等提供担保贷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二是加强对三强信用担保公司、金都、高氏小额贷款公司等的日常工作的管理与监督,指导其强化自身建设,规范经营行为,拓展业务,壮大规模,提高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能力。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7

我校现有14个教学班,34名教师,469名学生,计算机101台,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硬件建设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建设每年都增加投入。有了这样好的发展基础,我们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做为我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纳入规划,并逐步落实。网络资源开发和利用为我校教育教学深入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为全面推进学校发展发挥极大的功能。

一、组织保障、制度管理

我们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学校办学特色,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工作,学校建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织机构,成立三个小组即:信息技术应用领导小组、信息技术工作小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小组,形成由校长主管、书记、副校长分管,信息技术小组教师具体贯彻实施的管理网络和运行机制,确保了我校运用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得保证和支持。职责明确,强化过程,制度约束。

学校先后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微机室管理制度》《微机室学生守则》《学校资源开发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确保信息技术课程计划的落实,开足开齐上课与上机操作两课时。

二、有限经费、有效投入

我们学校经济基础很薄弱,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就是有限经费做到有效投入,那就是促进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学校把加强对全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纳入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这项工作主要分三步走:一是,学校拿出经费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训,确保了专任教师培训合格率为100%,适龄教师参加国家教育技术考试通过率为100%;占教师总数80%。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使用率和覆盖率,我们经常组织本校教师的校内培训相关信息技术育培训,学校领导及信息技术教师经常为老师做计算机应用培训,并随时为教师答疑解难。三是,对资源开发小组成员的提高培训,以青年教师为龙头,提高教师整体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对资源开发小组成员给与不同等次的奖励,奖金不多但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三、发挥专长,全员提高

随着专职教师的不断补充,学校为计算机专职教师提供机会和平台,积极支持他们的在职培训,并发挥计算机专职教师作用以点带面,强化校本培训,促进全员提高。根据教师年龄情况,我们提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要分层次不断提高。老教师学有新得,永不落伍;青年教师学有创新,脱颖而出;骨干教师带头打样,率先示范,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和应用达到“四会”、“三能”,即一般教师会原理、会操作、会整合、会管理;担负培训任务的专职教师能讲课、能示范、能辅导。我们重点是加强对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指导,促进课件开发能力的提高,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课程覆盖率。围绕着教学课件的开发、设计与制作我们提出了教学课件要具有“四性”: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趣味性,学校进行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件展示汇报活动。我们先后进行了班主任家长会讲座的ppt交流展示,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教学重点重点说”交流汇报,青年教师的说课展示活动等;交流展示的内容丰富和更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内容。目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经覆盖了完全学科。

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的教师100%;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开发小组的老师围绕授课内容对“课标解读、教学法指导、家庭作业、教学反思”等文本资源及其“动画、课件、视频”等相关素材进行搜集整理。我校关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部分,在区第一次资源开发活动中获一等奖。徐一楠老师代表沙区参加了大连市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技能说课比赛,获小学组二等奖。上学期,徐老师还参加了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应用成果评比与展示活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评选活动。

学生的培训我们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局域网共享文件设置、安全使用网络的教育指导。通过开展电脑小报展评以及校本课的延伸,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建网建库,共享资源

学校在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工作目标是:以校园网建设为抓手,学校以网络为基础,积极搭建教学平台、管理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全校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共建、共享、共研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灵活有效地应用,促进我校的教育现代化。

学校资源库总量650g,学生教育资源350g,教学资源光盘150g,课堂教学实录、家长学校纪实等约150g,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中可借鉴与应用素材,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资源的1.5g,初步实现资源共享。

努力方向是:教师个人网页与博客的建立并与校园网的连接互动,校园网与视频直播平台的整合和利用,通过内网与外网的互联与整合,实现教师在家里也发送学校的新闻、公告、照片,实现了内容每日更新还有一定困难。学校校园网各部门拥有部门网页,班级拥有班级网页等工作有待提高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8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了解了生命的可贵与坚强。这场与疫情的战斗,让我们延期开学,晚了近一个月,也让我们体会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本学期信息化建设,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我校做了很多实践工作。下面从以下几点总结本学期的信息化教学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疫情防控不放松

寒假期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人员职责。疫情防控工作事关重要,数据收集工作较为繁琐与反复,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重质量和效益十分重要。教导处和德育处、总务处密切合作,配合校长室沈淼副校长做好学生、教师相关信息的上报工作,以及开展各种网络、线上会议,如线上教研组长会议,线上教师,线上年级组交流会等。疫情期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部门间沟通,以及师生交流,充分体现的信息技术在实际的'运用。

二、开设网络课堂,师生停课不停学

在疫情期间,各年级、各班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培训活动。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借助钉钉平台在线直播,保证学生在家期间,依然能够提前学习。开学以后,为防止疫情出现交叉感染,学校专用教室暂停开放,教学都以班级课堂教学为主。其中,深受影响的课主要是信息技术课,学生缺少上机操作实践。信息教研组克服困难,即使在教室上课,也认真备课。课堂上,在数字化一体机上,给学生观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配套课程为主,教师讲解为辅,课后布置一个小作业,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在家完成任务。借助平台的力量,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疫情的考验,注重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疫情使原来的一些教学手段从线下变成了线上,但这不影响老师们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的热情。美术老师滕金辅导的多位学生在各类电脑绘画比赛中得奖。

三、开展网络研训,提升教科研能力

由于疫情,这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多以网络培训为主。我校积极参加常州市、天宁区组织的各项在线培训,还有网络自主研修。如市教科院组织的“拥抱技术变革教学”网络培训、剪映APP手机视频制作、同屏软件的使用、常州市“数字化学习”云端学术培训活动等。参加培训的老师通过学习,总结资源,给学校的其他老师进行培训。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提升,需要教师不断的去学习,去探索,去更替。

四、深入教学研究,加强建设与应用

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为教与学服务,不仅要为了教师的“教”,更要促进学生的“学”,让我们的多媒体课件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课堂上教师们主动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用精彩的图文并茂的画面,更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五、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

一学期来,我们觉得,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教育教学资源库尚不完善,没有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网络机房设施无法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整合课等等。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校一直努力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保障。努力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逐步开展校际远程教学与听课、评课、远程培训等,提高教科研活动的水平和层次,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这些都需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中进一步改进。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9

20xx年上半年,征管科在市局计算机管理处、县局党组的领导下,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围绕“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把握重点,着力打造知识共享工程,构建高效运作工作平台,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下面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特点对上半年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并找出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提出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一、上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1、完成县局到税务所广域网络改换工作。县局到各所总共10网点的网络运营网由广电改为电信后,网络通信故障大为减少,局内网络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上半年因网络线路故障的原因引起的网络通讯故障仅3起,且都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

2、完成内网与外网的完全隔离,开通机关大楼21个网点光纤上互联网,其余各税也通过adsl方式相继开通互联网,各单位查询资料、获取最新信息的问题得到解决;

3、完成到市局网络双线路改造工程。改造后的网络到市局带宽由由2m增大到8m,运行速度大大提高,且双线路互备份,出现故障后自动切换到另一条线路,确保了到市局网络24小时无故障不间断运行,到市局网络改造后县局上市局网没有出现一次通讯故障;

4、整合机房服务器功能,合理配置机房资源。一是今年以来相继对县局ftp进行分类整理,开设“临时存放”和“全局共享”文件夹,“临时存放”文件夹解决了部门间文件临时传递只能通过办公室周转的问题,避免临时文件(相片等)存放散乱,长期得不到清理,占用大量磁盘空间,影响服务器运行性能。

“全局共享”文件夹主要是将全局共用的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各类应用软件及各种软件使用说明及期使用手册集中存放,解决以前此类公用信息分布于各个科室,不利于基层单位甚至本部门使用人查找和使用;二是开通数据备份ftp(单位内部ftp)服务器,解决各单位数据文档的安全存储(备份),作为县局ftp的有效补充;

5、事前预防,加强监控,网络安全管理上新台阶。一是督促全局内网所有电脑安装由市局统一配备的瑞星网络版杀毒软件,不留死角,并加强监控,发生问题机及时通知处理;二是用好市局下发给我局的防火墙、防入侵检测等网络产品,通过每天的数据流量监控、统计分析,实现了网络安全预警、问题及时发现、事故及时处理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我局网络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有效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上半年通过网络监控发现问题计算机10次以上,每次都在安全问题大规模爆发前得到了及时有效处理,避免病毒的大面积感染和网络中断;下半年拟对问题计算机(不关机/杀毒软件报警/异常发包)进行定期通告等方式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实现增多事前管理、减少事后管理;

6、用好市局下发的vpn资源,用vpn方式实现了远程办公。目前已对局领导、人教科、办公室、计财科以等特殊重要岗位通过配备vpn实现了家庭远程办公,为解决西城所运输企业拷盘/写盘今年以来多次发生带病毒到局内网络,由此引起局内网络多次安全事故的问题,拟对西城所运输企业拷盘/写盘采用vpn方式通过互联网进入市局运输发票服务器进行进行拷盘/写盘操作,通过这一方式将有效解决运输企业带病毒的网络安全问题;

7、软件运行维护工作进入正常状态。由于以前搞信息化建设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致使去年因人员变动后工作出现脱节,今年以来配合计财科完成了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预算款编码的更新,以及完成了对煤碳基金、网上办税等程序的升级,保证了ds2.0程序的正常运行;

8、初步完成对信息化建设方面技术知识资料的整理,知识的归类归档,解决了因岗位变化、人员调动等情况引起的技术、管理脱节问题,实现岗位的知识共享。上半年主要完成对县局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要服务器资料、网络布线工程、服务器重要参数、软件安装运行技术文档、重要岗位机器数据备份、计算机设备档案等方面的归类存档工作;

9、计算机日常维护模式实现远程维护,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目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单位计算机管理员兼职的情况下,县局计算机管理人员只有一人的情况下,只要与县局网络保持畅通,就能实现远程对计算机进行维护,这一技术有效解决了以前计算机出现小故障要到现场进行维护的老大难问题,为单位节省费用,为基层计算机使用人员节约了时间,这一点得到基层人员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10、改变计算机设备管理模式,实现计算机设备“责任到人,机随人走”的管理体制。实行这一管理模式后将大大减少计算机随意调换,不爱护公共财产,以及不注意电脑的日常维护等不良习惯,延长公共财产的使用寿命和提高使用效率;

11、计算机设备管理进入有序轨道。

一是上半年对淘汰下来的废旧电脑进行了及时处理变现,程序公开、公平,最大限度的使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二是完成对培训室电脑的升级安装,培训室电脑全部更新为奔四机,安装电子教室教学软件,培训室的使用质量和效果得到提高;

三是合理配备计算机资源,上半年分别为东、西城所配备两台质量较好的激光打印机,更新局领导打印机,合理调配收回可用的打印机,使资源得到整合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计算机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在信息化建设日显重要的今天,我局计算机管理人员不增反降,县局计算机管理员目前只有一人明显不足;基层单位计算机管理员分配不合理,有的单位有两个或以上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而有的单位却很难选出一个合格的计算机管理员,导致计算机维护工作全部依赖局里;

2、计算机专项经费使用不合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每年县局以每台电脑500元的维护经费拨付给基层单位,但从了解的使用情况看,有的单位计算机专项经费用于计算机维护方面的费用却很少,以各种明目挪作他用,计算机出了本应由基层单位自己解决的故障总是依赖局里来解决等等问题;

3、县局每年没有对计算机相关设备进行统一维护。对县局机房、各税务所机房、网络设备、网点、针式打印机等重要部位、重要设备每年没有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清洁、检查、维护,往往就是等到出了问题后才去排除解决,造成维护滞后,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质量,甚至造成设备浪费;

4、考核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

一是由于没有好的考核机制和责任界定导致网络安全事故频发,今年以来西城所因运输企业拷盘引起的网络安全事故的责任问题无法界定,导致多次发生病毒带到全局网络,影响到全局正常的办公;

二是县局制定的文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年初征管科转发市局关于内外网完全隔离的文件,并提出了转发意见,但真正在实施时按文件规定在开通互联网之前向征管科报批备案的只有两个所,其余三所有两所已经开通县局没有向县局报批,另一所甚至将内外网接入一台机器没有完全实现物理隔离,且没有向县局作任何说明;

5、部分人员工作缺乏责任心,计算机设备使用不合理,浪费严重。今年以来县局通过对各单位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情况进监控,发现计算机经常下班不关机,计算机、打印机人为损坏现象屡有发生,打印机随意打印或无用打印导致打印机故障频发,有的税务所打印机未到使用年限却故障频频,多次申请购买或更换新打印机,有的甚至提出过分要求,比如放着好的打印机不用,非要使用双面的打印机不可;

6、培训工作做得不好、计算机基础知识普及力度不够。上半年培训室设备已经更新换代,开通了电子教室,能随时保证30台以上的计算机正常使用,但使用率低,培训质量不高,包括计算机管理员在内的培训今年都还没有进行。由于计算机方面的培训仅限于县局的业务培训,对针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日常维护的知识没有进行,导致大部分人对工作出现一些简单软硬件故障都无能为力,更不用说借助计算机使用技巧来帮促税收工作了。

7、计算机与征管工作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信息化辅助征管工作成效不大。上半年由于人手及本身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事情杂的情况下,屈指可数的是仅在国地税信息比对中做了一些工作,其它与征管结合的工作基本未涉及,导致与征管工作的结合得不好,未能发挥信息化技术促进税收征管的应有作用。

三、下半年的工作思路

1、对机房线路进行改造,对机关大楼、基层单位机房、网点进行统一维护;

2、对税务所打票用的针式打印机请专业打印机维护人员进行一次统一维护;

3、加强数据备份管理,特别服务器数据的冷热备份、异机备份、异地备份,以及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数据安全;

4、修订《计算机设备类管理办法》,明确计算机设备“责任到人,机随人走”的管理体制,增加对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管理内容,增加县局机关科室计算机管理员和税务所计算机管理员a、b角制度;

5、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界定网络安全事故责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6、建立内部交流平台(rtx),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促进内部的交流与协作;

7、开展一期针对基层计算机管理员的计算机日常维护操作培训;

8、对计算机专项经费的使用是否应有县局计算机管理部门的参与,考核制定可行性方案;

9、为ds3.0上线积极作准备。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10

近几年,x市在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防汛抗旱指挥信息化为龙头,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水利政务信息化及水利业务工作方面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x市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晚,基础薄弱,目前,全市水利信息化工作在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全市水利化建设基本情况

(一)全市水利信息化工作情况介绍

1、领导重视,成立了x市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x市水利局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x市于20xx年x月成立了"x市水利信息化领导小组",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和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及部门的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负责全市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日常办事机构,由局办公室具体承担日常工作,为全市水利系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2、分步建设,各负其责,应用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绩。市有关部门按照分步建设,各负其责的指导思想,在防汛抗旱信息化、水利政务信息化、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行业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开展了水利信息化工作,并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受益。

3、按照x市水利局领导大力宣传x市水利和实施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我局于20xx年x月开通了x市水利局公共信息网(网址:)作为我局对外宣传和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每日更新信息,运行1年多来充分发挥了网络宣传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局15个直属单位和全市40个区县水利局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均建立了当地的水利公共信息网,此项工作的实施,不仅在公众信息网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而且有效提高了**市水利局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

4、x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建设起步良好。x市作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全市目前已经建成监测总站1个、分站4个、监测点23个,拥有gps定位仪2台,工作站、数字化仪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各1台,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具备,下一步将开展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

(二)x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情况

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尚未正式启动之前,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针对x市洪涝和地质灾害频繁,春旱、夏旱、伏旱严重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了"x市沿江城市防洪预警自动测报系统,并开始发挥效益。

1.x市防汛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该系统是x市防汛信息传输的主要平台,于20xx年开始建设,20xx年x月通过验收,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了x市防汛办与国家防总办、区县(市)防汛办及相关水文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市、区县(市)防汛办间防汛抗旱信息和公文能相互传输,能够实时自动接收、传输、处理和存储水文雨量测站、水库站的水雨情信息,并通过监视系统实时监视全市主要江河水情变化、主要测站降雨情况,对水位超警、降雨超量和水库超限进行报警,对水库、重点防汛设施布置、全市防洪概况的基本情况进行编辑和查询,并能打印输出各类工作报表,达到了系统设计要求。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方便快捷、人机界面清楚灵活、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2.x市沿江城市防洪预警自动测报系统

x市境内水网众多,主要江河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渠江、綦江、御临河等,在历史上多次遭受洪涝灾害,损失严重。x市成为中央直辖市以前,防汛抗旱信息传递和处理手段处于比较原始的人工操作阶段,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防汛指挥快速、准确的要求。为提高防汛指挥能力,为下游城镇防汛抢险争取时间,减少洪灾损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建设了沿江城市防洪预警自动测报系统一期工程。该系统能实现x市境内寸滩以上长江、嘉陵江、涪江、渠江、琼江、綦江6条江河沿江城市的水位自动采集、洪水预报和相关数据的自动传输、处理、查询以及电话报警等功能,并将这些信息通过防汛水情自动收发报系统传递给相关区县防汛部门,为防汛决策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依据。

项目一期工程于20xx年x月向全国公开招标,并选定了建设单位。20xx年x月x日-x月x日开始对各遥测站及中心站设备安装,x月x日预报系统软件安装,x月x日-x月x日开始中心站应用软件和分中心站设备及软件安装,系统开始投入试运行阶段。20xx年9月19日通过验收。

3.x市旱情信息采集系统(一期一阶段)

x市受季风环流控制,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使降雨在时程上分布不均,导致干旱频繁发生。春旱、夏旱、伏旱的发生频率达到8%、31%和71%,严重影响了全市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为提高全市抗旱能力,x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建设了x市旱情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是抗旱决策的基础,它的目标和任务是应用先进墒情监测设备建成覆盖全市的实时旱情信息采集系统,实现旱情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存储,并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自动传递旱情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有关墒情实况、分析及预测等信息发布在网上,为全市抗旱提供决策依据。该系统由旱情信息采集、旱情信息传输和旱情信息决策支持系统三部分组成。

一阶段工程项目于20xx年x月启动建设,20xx年x月进行土建工程,20xx年x月初开始对各固定遥测站及中心站设备进行安装,共建设了大足玉滩等9个固定旱情监测站、武隆防汛抗旱办等3个移动旱情监测站和市防汛抗旱办1个中心站及通讯网络,x月x日系统开始投入试运行阶段。从目前试运行情况看,系统实现了旱情监测站数据采集、接收、解码、纠错、入库与监视,实现了信息统计、分析、预测和公文处理的自动化、电子化。该系统正常投入试运行,标志着我市抗旱信息化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旱情监测和预报手段方面已跃上一个新台阶。全市旱情信息采集系统第二阶段工程已于x月x日完成公开招标,计划将于今年11月底再完成53个固定旱情监测站、37个移动旱情监测站和2个旱情试验站的站址勘测、土建、设备安装调试等建设工作。此套旱情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面建成,将会有效改变全市旱情数据长期依靠人工采集的形式;规范信息上报的标准;提高了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精确度。

二、市水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x市水利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x市水利信息化尽管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总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

1.信息化认识不到位。全市水利系统的部分干部职工对信息化的认识和水利部、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尚有距离,缺乏紧迫感;统一指挥的建设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统一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全局建设的有序性。

2.执行《规划》的情况差异较大,管理水平不能适应信息化的需要。《x市水利信息化规划》尽管已经出台,但全市执行《规划》的情况差异较大,水利信息化建设有分割和重复现象,系统集成困难,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其原因是水利信息化管理工作特别是管理机构尚不健全。

3.水利信息化资金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全市信息化基础十分薄弱,除极少数系统外,信息化资金来源渠道几乎没有,投入信息化的资金十分微弱,致使信息源开发严重不足,至今尚未形成覆盖全市水利行业的信息网络。

4.水利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尚未形成。受客观原因的影响,全市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5.信息化人才缺乏。全市水利系统计算机专业人才、软件开发人才和系统管理人才短缺,基层单位计算机人才缺乏情况更为严重。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和有针对性的培训较少,已有信息化硬件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x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1.防汛指挥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量的雨水工情传递是通过乡村邮电部门有线电话网,手段落后,可靠性和实时性差。在信息处理系统方面,还没有把汛情分析、预报和调度有机地结合起来,环节重复,自动化程度低。全市虽建有部分通信网,但覆盖面小,设备落后,传输能力差。计算机设备及相应软件一方面数量少,另一方面缺乏规范化,其通用性和开放性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防汛信息采集和处理,影响了调度指挥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2.旱情信息系统由于我市旱情监测体系尚未真正形成,旱情信息量化程度不高,正在建设的旱情信息采集系统还处于试运行阶段,发挥的社会效益差,一时难以估算。

3.计算机网络系统有待提高,防汛抗旱信息种类少,传输和处理速度不能满足防汛指挥快速准确的需要,与现代社会对防汛指挥的高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市水利工作下一步计划

x市下一步将按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和"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系统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x市水利信息化规划》,并以"x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为契机,加快x市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力争到20xx年达到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水平。具体工作包括:

(一)建立和完善全市水利系统信息化管理机构,并在各区县建设水利信息分中心,以加快全市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进程。

(二)建设x市水利公用信息平台。计划到20xx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水利系统的水利信息骨干网络;基本建成x市水利综合数据库(含水利工程基础数据库、全市水文数据库建设、市水利空间数据库等11个数据库);制定和完善一批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地方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完成区县(自治县、市)水利信息网络中心。

(三)建设和建成x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x市水利政务信息系统、x市水资源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x市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x市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x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x市地方电力管理信息系统、x市水利规划设计信息系统及x市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系统等九大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水利信息安全体系。

(四)规范建设标准和规章制度建设结合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制定适合本市的标准。

(五)加强人员培训与人才引进。努力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和市级相关单位的先进经验,通过交流、学习、培训、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批懂信息化规划开发、掌握信息应用技术、精通信息系统管理。适时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x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刚刚起步,与很多兄弟省市和重庆市其他部门相比差距较大,此次会议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的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厅局的先进经验,结合x市工作实际,力争今后把x市水利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11

为扎实推进分局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高各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率,有效发挥信息系统在分局管理中的作用。根据公司文件指示精神,结合在公司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技能大赛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分局积极探索信息化工作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制定整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近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制度、严格落实。

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分局始终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日常工作开展、促进生产施工任务完成的重要举措,摆在突出位置。

加强组织领导,设置了信息化管理岗位,明确了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和日常应用操作管理人员,做到了人员到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工作职责,促进工作落实。制定和完善公文网上阅办工作制度、领导审签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等,公文处理要到位,信息录入要及时,保证信息畅通,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养信息管理人才。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加快计算机等硬件的建设,更为重要的应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管理有机结合。企业通过确立管理理念,更新员工观念,充分运用信息化新技术,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分局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力普及、推广信息化知识,组织员工进行各大信息系统业务培训,召开关于信息系统操作运用的座谈会,鼓励员工各抒己见,积极发表在系统应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激发员工已有的业务潜能和潜在的信息需求,改善员工单一的知识结构。同时注重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分局范围内有意识的安排一批有知识、懂业务、会管理的信息化管理骨干,采用分局自培与送培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为分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三、强化监督、确保贯彻落实。

分管领导会对各项目、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应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对检查结果在全分局范围内进行通报,督促实现系统应用的规范化、及时性。对各大系统的运用提出明确的标准要求:资金管理方面要充分利用NC系统平台,保证每笔业务资金的使用情况清晰可见;要切实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人员管理、薪资统计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维护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OA协同办公系统要做好公文的处理,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同时做好公文的网上归档和查阅工作,实现无纸化办公,降低办公成本。

四、狠抓硬件设施、确保物质基础。

信息化建设,硬件是基础。为强化硬件建设,分局设置信息化专项资金,不断推进信息化网络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通过为项目上的员工配发笔记本电脑、提高网络流量、强化项目部多媒体会议室的建设等措施,提高分局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实力。

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1、工程安全管理方面。

清华紫光档案管理系统运行速度过慢,上传文件不够流畅;OA办公平台和综合项目管理系统有时不能有效登录,并且重复性内容过多,影响办公效率;集团公司的安全管理系统数据总无故丢失。希望公司能够采取改进措施,优化软件运行环境。

2、财务NC系统方面。

要严格职责权限,分工明确,确保系统制单、签字、审核、记账、结账流程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业务规范要求;及时建账、结账,保证年度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完整性;保持电子账和实物账的一致性,确保NC系统的各项数据都有实可依;加强人员的培训,做好业务人员的沟通工作,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通过近期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使分局的信息化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信息化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更好的促进了日常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为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分局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贯彻落实,通过高质量的管理来降低生产成本,更好的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分局、为公司更好更快地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12

市教育局历届班子教育信息化工作,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要求,有、有次序地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省教育厅、市的支持下,“十五”,我市教育信息化了成绩。全市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规

章制度,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了一支具备较强思想素质和素质的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

一、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十五”,我市教育信息工作主要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年的努力,了工程项目。全市中小学教育教育信息化。

㈠项目的情况

20_年宁蒗县被列为首批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县,后的三年内,古城区、玉龙县、永胜县、华坪县相继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远教工程”覆盖了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共_46个项目校点。模式i(光盘播放点)770个,模式ii(卫星教学接收站)595个,模式iii(多媒体、计算机教室)81个。

㈡制度建设和经费保障情况

项目实施过程中,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__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县(区)教育局对远程教育工程的管理。各县(区)教育局本县(区),制定了规章制度。管理制度都在教室张贴,并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远教工程”开始起较为的经费保障和服务支持体系。

㈢人员培训情况

市教育局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教育厅制定的工程工作人员培训方案,拟定了《__市远教工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两年来,省、市、县(区)三级共

培训教师管理人员1527人。与此,目校教师应用培训。

二、局机关信息化建设情况

局机关信息化建设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㈠了硬件建设。全局共有23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的有18台。有网络双向视频会议室1个,与省教育厅相连接。

㈡了培训。对全局干部职工了全员培训,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并了市人事局组织的考试。

㈢__政务网市教育局的日常。

㈣招生考试工作信息化重大进展,了考生网上报名,考生信息采集、传送的全程电子化。

三、局机关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

㈠经费短缺,硬件设施,工作需要。硬件设施是实施办公自动化、服务现代化的基础和物质保障。来看,我局机关每个科室都有计算机。这的专项经费,计算机还完全办公室要求,有一半计算机需要更新。从上网条件看,还只上互联网,还不具备上省市政务专网的条件。

队伍素质较低,难以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前一阶段的培训,全局干部职工对计算机知识有的,但大多数同志的操作能力仅停留在会开关机、会玩简单游戏等上,而拷贝文件、文字、收发邮件等计算机办公操作则,懂系统、能应急、会网络管理的专业人才仅有一人。编制和人事制度的限制,是既懂教育行政管理知识,又能熟练计算机应用技能的人才,县教育行政都非常,直接阻碍了信息化化建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㈠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实施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大硬件投入,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对全市10000多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到20_年,“班班通,天天用”的。㈡局机关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以服务为,招生考试工作信息化,信息发布更,查询更的。培训工作,用1—2年的,让全局绝大干部职工都具备使用计算机办公的能力。硬件建设,人手一台计算机。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13

X医院信息化建设20xx年正式启动,遵循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方案。从功能上我院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有二大块组成:HIS系统、对外网站。

一、HIS系统(医院临床业务管理系统)

现目前应用的主要模块有:门诊挂号系统、门诊划价收费系统、门诊中药房系统、门诊西药房系统、西药库管理系统、中药库管理系统、住院收费系统、病区医生工作站系统、病区护士工作站系统、财务查询系统、院长决策分析系统、医保接口、合作医疗接口、公用支持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病区药房系统、病区手术、麻醉系统、皮试系统、设备总务仓库管理系统、医技系统。

二、对外网站:

负责对外网站的更新、维护工作,是南湖区中心医院对外宣传重要窗口。

三、网络硬件配置:

服务器6台;交换机8台;路由器3台,PC机114台。

从网络布线上目前已基本已能够满足需求,HIS系统硬件服务器购置于20xx年,当时服务器系统配置为:DELLPowerEdge1800*2台,DELLPowerEdge2900和采用Windows20xxServer企业版操作系统和ORACLE8i企业版数据库;后考虑到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和数据的安全性,于20xx年上半年对医院东、西院两个院区的数据库经行了升级、优化和冗灾。并新购置了DELLPowerEdge710服务器器。升级后,原ORACLE8i版本升级到ORACLE9i,原两台PowerEdge1800服务器分别作为东、西部院区的容灾数据库服务器,新的DELL

PowerEdge710服务器为东部院区的主数据库服务器,DELLPowerEdge2900为西部院区的的主数据库服务器。从而在主服务器由于各种原因挂机的情况下,能立即启动容灾数据库服务器接替工作,最大程度上保证医院的数据和业务不受影响。

四、期间信息化建设规划与设想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在日益加快,如何更好的实现医院智能网络的构建,满足医院内各部门间轻松安全的信息交换,从而充分利用网络的高效、及时等优势,为日后网络的拓展与建设做好全面的考虑,有效的.利用整个网络的业务能力,成为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南湖区中心医院坚持走科技兴院的道路,重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院领导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现代化的重要性,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现代化建设的迫切性,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对下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初步的设想:

1、加强涵盖全院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医院的管理中枢,同时承担着“临床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双重使命,逐步完善和扩展HIS系统的应用范围,如增加门诊医生工作站模块;

2、搭建一个稳定、高效、安全、可管理并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基础平台来承载医院的应用:

(1)、虽然目前整个系统运行良好,数据也无较大的差错,但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管理、维护不便,维护成本较高;缺乏对业务数据的分析、统计以及再利用;缺乏与其它的信息系统的互联、有效汇集、集中管理、综合分析等。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成,HIS系统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信息的完整性及正确性对医院是十分重要的,且用户的信息是动态的,时刻在发生变化,一旦出现不可恢复性的缺损,就可能对疾病的诊断救治造成影响,有必要搭建一个稳定、高效、安全、可管理并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基础平台,对HIS查询统计等系统进行整合。

(2)、医院的信息化工作走到今天,随着各类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加与日益成熟,必须对全院数据资产的管理有一个通盘的考虑,有一个集中管理方案。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数据的安全和系统的稳定,而且能够为将来对这些数据资产进行深度挖掘、实现知识管理奠定基础。

(3)、加强信息网络的数据安全性

医院内部业务数据的安全时刻影响着业务的发展,包括病历信息在内的海量级数据信息的保密,也关系到医院的信誉问题。建成的网络系统,在全网支持资源按照权限级别实施访问控制,通过先进的网络监控和访问控制,实现对各种网络病毒和攻击等行为进行有效防范;并做好数据异地备份,完善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监控和维护保养记录制度。

(4)、加强人才建设,提高信息网络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适当引进相关人才,对医院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进行业务培训,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14

20xx年,我公司信息化工作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信息化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化工作开展顺利。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公司的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公司成立于1958年3月,为当时承建西北核武器某研制基地而建,初建时名称为“建工部直属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隶属于建设工程部。1959年公司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更名为“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1965年,为西南三线建设,公司迁至四川绵阳,公司名称为“国营西南第二四建筑工程公司”。1982年二机部更名为“核工业部”,公司名称为:“核工业部二四建筑工程公司”。1988年撤销核工业部,成立“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公司名称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二四建设公司”。199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公司注册名称为“中国核工业第二四建设公司。”1999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大军工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成立,我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

组织机构: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独立核算生产单位9个,非主营业务独立核算经营单位4个,主要分布在四川绵阳、河北燕郊、上海江桥、浙江海盐、福建厦门等省市区。总部管理机构设置为:人劳处、财务处、规划发展处、经营管理处、质量安全处、核电管理部、经理办、政工处等13个管理工作部门。实行的是三级管理三级核算模式(建设公司、分公司、项目部)。

人员结构:截止20xx年8月31日,公司现有在册职工3345人,其中:管理人员1501人,工人20xx人;大专以上文化的712人,研究生3人;高级职称的63人,中级职称的329人,初级职称的655人,工人技师35人;共有离退休职工6328人(其中退休人员已移交社区进行管理)。

(二)公司主要产品情况

公司核心业务为核电工程、核工程、国防工程建筑安装施工。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主要经营房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钢结构工程、防水工程、起重设备安装、消防设施安装施工、建筑设备租赁服务和新工艺研究与开发等。具有房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公路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等10余个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以及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1000MW民用核承压设备安装资许可证和四川省建筑安装企业安全许可证、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证、施工企业试化验室壹级资质证书、国防计量标准证书等。于1999年3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xx年12月通过ISO14001:1996及OHSAS18001:1999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质量保证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958年—19xx年,公司在青海承担了我国第一套核武器研制基地某厂建设,19xx年进入四川承担我国第二套核武器研制基地工程施工,相继建成902、903、821、816等三线重点工程,曾经为共和国“两弹”的成功研制做出过历史性贡献。

1984年起公司执行国家“保军转民”政策,在保军的同时,积极向工业与民用建筑市场开

拓,施工力量遍及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安徽、四川等10余个省市30多个地市区,形成了核工程、军工工程、核电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四大市场。先后承建了陕西西安、咸阳多所军工科研院所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八二一厂配套和二、三期改扩建工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期和二、三期改扩建等群体工程、新厂区工程,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改扩建工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改扩建和成都科研基地工程,清华10MW高温气冷堆,中国实验快堆、先进研究堆、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落塔等国家“863”重点工程,中国兵器、船舶、航空航天、军工电子集团公司大型科研设施工程,总参防化部、海军某部基地建设工程,秦山核电二期2#机组、二期扩建3#机组工程、田湾核电站配套生产及生活设施工程、福建福清、山东海阳、山东石岛湾核电站前期工程等,以及数百项国家及省市重点民用工程。创建了3项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和包括长城杯、天府杯、黄山杯、闽江杯、扬子杯在内的数十项省部级优质工程。

近年来,公司先后争创几十项“安全文明工地”和“标准化施工工地”,实现了连续六年无施工生产死亡事故和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发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施工企业、质量无投诉企业、国防科技工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四川省优秀建筑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企业信息化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基本概况

20xx年公司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工作职能和任务,积极做好协调服务,紧跟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年内建设完善了机关局域网、分公司局域网和公司宣传网站等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办公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梦龙OA系统升级及时完成;总部与分公司内部基本实现了网上资料上传和更新;并及时将公司外网进行了回迁与改版,提高了公司外网质量;其中,改造完成了公司内部宽带上网,实现了网络光纤接入。充实了公司的企业网站信息,并成功进行了网站改版,在新版网站专门开辟了核电专区;计算机管理普及率基本达到90%;硬件防火墙和网络杀毒软件已经全部配备;企业ERP系统,档案人事软件和财务软件得到有效的运用;其中,对局域网内网络进行监控,更加有效的对病毒进行防范,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企业也依靠信息化建设使公司管理人员进一步转变了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了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司管理体制。

(二)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及人员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为了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环境改善方面投入了比往年都要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对有关信息化工作的各种管理规定及保密规定进行了清理,组织信息化管理人员学习参考,建设公司还与分公司和机关各部门签订了信息化管理责任书,规范信息化管理工作,从大学院校补充了一批相对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人员到各单位承担起信息化工作,努力克服公司暂无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局面,为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才支持。20xx年为改善机关办公环境,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软件方面的投入达到70余万元,完善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软件方面的投入达30余万元,新增添了部分性能较高的计算机设备,同时还配备更新了扫描仪、刻录机等常用设备,在硬软件方面的大力投入为进一步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保障。

(三)信息系统规划及建设情况

根据的发展预测,20xx年互联网及其应用继续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计算机网络设施进一步完善,宽带与数据传输速度有显著提高。建设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指导思想,力争在期间实现信息化整体管理,建立基本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网络平台和应用体系,实现统一平台、统一标准、互连互通、资源共享。

20xx年,分公司、项目部基本完成局域网建设,公司部分单位也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明确期间实施信息化管理目标。具体建设目标如下,均在积极实施中,其中部分建设目标已实现。

1、重点建设“一个平台(网络平台)、二大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2、已实现公司范围内,项目与项目、项目与公司财务业务、公司与集团公司财会业务、人事信息等数据垂直共享。

3、实现公司外部网站日点击访问率达到国内知名企业水平。

(四)人员培训情况

20xx年,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公司各单位对微机管理操作人员和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的培训,全公司共培训信息化管理人员50余人,专业对口培训7人次。

20xx年对建行公司外部网站进行了改版更新改造,更新了部分基础资料,并完成了ICP备案及网站回迁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xx年,公司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信息化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管理干部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整合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2、专业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现有的非专业的信息化工作人员只忙于一般的事务处理,信息化的发展后劲不足。希望集团公司在技术上及专业人员的培训上给予支持。

3、信息化工作水平较低。由于信息化专业人员的缺乏,使得我们的信息化应用工作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大多数管理人员基本上只是处理文稿、打印报表等日常事务,不仅大的信息系统没有专业人员开发,而且应用运行信息系统必要的维护和管理人员也明显不足。

4、资金、设备严重不足。虽然公司近几年投入了大量资金到信息化建设中,但依然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现在公司依然有70多台老式电脑因为资金原因现在不能更换,仍在超负荷工作,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办公的发展需要,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从目前情况看,资金不足已成为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困难,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广开资金渠道,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所需资金。

(六)20xx年信息化工作设想

1、做好OA系统的内部运转工作。要在OA系统运作稳定的情况下,在各单位机关全面推进OA的运转,通过改善办公条件,强化人员培训,实现公司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处理的无纸化。

2、做好公司外部网站信息数据的更新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公司外部网站信息数据的更新停滞不前,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这项工作,20xx年要配置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这项工作,使公司外部网站真正“动”起来,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

3、抓好人员培训。制定计算机知识培训、网络应用培训的计划和考核标准,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积极倡导管理人员加强自身学习,相互交流,在工作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有计划地开展集中培训和经常性的培训,引导机关干部积极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要开展针对机关领导、信息主管、信息录入员和一般干部的分层次培训,增强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能力,同时加大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积极组织相关信息人员网络建设及维护培训,不断提高人员计算机专业水平。为公司办公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4、严格制度,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工作。要提高信息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机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一整套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管理,杜绝涉密信息的泄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完备的维护管理规范。

5、继续加强领导,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落实责任,提高每位公司员工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把信息化工作纳入个人的目标考核内容,使之完全地融入到个人的工作当中。

6、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提高报送信息的质量,逐步实现OA办公平台系统公文流转,实现公司上下的无纸化办公;在企业网站上开辟企业论坛栏目,让职工也积极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决定,就企业的改革发展畅所欲言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15

xx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三农”问题一直是镇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和工作的重心。长期以来,由于信息渠道单一,难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争得先机,赢得主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镇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这些情况,近两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顺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力以赴,奋起直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切实保证了全镇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到位,思想上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将这项工作作为消除信息贫困的一个重要举措,制定了相关的规划方案,每年年初都要制定信息化工作计划。今年,我镇还明确将加强“镇政府的网站”建设和政府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络和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和材料交换以提高办公效率为本年度我镇信息化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我镇还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指派了3名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工作的日常运作。另外我镇还在全镇45个村中筛选、确定了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担任村信息服务点信息员,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投入到位,设备上财政保障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力投入,先后投资20余万元,加快信息化硬件配备换代升级。目前我镇机关内共有电脑13台;网络设备12台(包括服务器1台,打印机4台,扫描仪1台,数码相机1台,摄像机1台,不间断电源1台,路由器1台,交换机1台);全镇网通固定电话5460部;小灵通200部;上网160余户,网络覆盖全镇42个行政村(南程、程村、朱村除外);有线电视覆盖23个村,1450户;远程教育覆盖37个村;乡村协会16个,农村经纪人85人,基本形成网络。

三、措施到位信息化作用发挥

1、注重信息资源共享。镇信息网络自开通以来,共在网上收集各类信息500多条,上传信息130余条,推介企业7家,发布招商引资信息8条。主要涉及农业动态、工业动态、小城镇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等内容。利用信息网络,我们在作好日常政务信息收发、网络办公的同时,也及时将网上的有关农业政策、致富信息、生产动态、新产品、新技术、法律法规等信息通过下载等形式传递给有关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同时,我镇也利用网络积极探索部分无纸化办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2、强化信息人员培训。我镇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利用不同场合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此项工作。同时坚持每年举办信息化培训班2期,邀请有关专家授课或专题讲座,分别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业务知识、网络应用等内容进行培训,同时组织信息员适时参加省、市组织的学习培训,共计25人(次),切实增强了全镇干部群众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为全镇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上、技术上的保障。

3、发挥市场信息优势。我镇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站注册了“一站通”,对外发布各类农业信息,大力推介我镇的特色农副产品,使全镇的农产品、土特产品走出,走出河南。仅去年一年通过网络外销生猪就达8.5万头,外销鸡蛋5000余吨;农村经纪人则以镇农业信息站为中心,利用网络查询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宣传带动辐射,与外地客商建立生意合同,使广大种养户从中受益。比如,裴城食用菌去年有20%的成品被山西、焦作、沁阳等外地客商采购。另外,网络也提高了我镇的办事效率,降低了工作的成本。例如,在全镇重点工程设备、机关办公用具等物资采购中,我镇通过网上查询,货比多家,不仅资金比原计划节约了近10%,而且大大降低了采购当中的交通、食宿等费用。

四、期间的信息化建设

今后五年,我镇将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基层、面向市场、网络共建、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原则,大力强化信息网站的载体和平台作用,不断提高镇信息化和三个文明建设水平。

一是打破“养在深闰不相识”的传统农业意识,加大农村经济人队伍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以网络信息为依托,积极推介特色名优产品,做到“上传社情民意,下播农业信息,沟通供需渠道,构筑致富桥梁”。

二是立足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逐步探索信息流引导物流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信息网站对富裕农民,指导农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发挥好信息网站对全镇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使之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信息化带动我镇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是立足教育提高,充分利用信息网站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的功能,全面加快以镇信息网站为中心的全镇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建知识培训、农村医疗卫生知识普及、计划生育育龄妇女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四是加快镇区信息资源的整合步伐,努力建设更加完善的公众服务体系。我们计划建设信息服务大厅,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口管理、劳动力资源、各方用工信息等进行有效组合,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优质、全方位、规范透明服务,达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节约人力、物力的效果。

五、问题及建议

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

2、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筹措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

3、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信息传递方式比较落后,而信息进村入户由于受网络成本制约,主要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如张贴宣传栏、散发资料等方式;

4、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

对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1、从设备、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之能扩大影响面,真正发挥效益。

2、建议邀请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制定好短、中、长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从而使今后的工作能够做到统筹安排、有的放矢、积极稳妥地进行,避免走弯路和重复建设。

3、把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开展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既有专业技术又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才成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中坚力量。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镇党委、政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牢牢抓住我市被确定为信息化试点城市这一发展的良机,全力加快全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16

在20_年上半年,我局严格按照县网络办的统一部署,最大可能地发挥现有设备、技术力量,立足于花小钱、搞好信息化,努力把好组织实施、资金保障和人才支撑等重点环节,着力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网站建设,先后投资完成了内、外网的设计、安装,并按时投入使用。重视财政发展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编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效推进了

财政信息化各方面工作。现将上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局信息化工作回顾

今年上半年来,县财政局努力克服时间紧、压力大、资金缺等困难,严格按照县年度考核目标要求,在县网络办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做好网站的重建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信息化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领导重视,财政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上半年,我局按照全县电子政务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我局及时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使信息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在经费紧张情况下,仍挤出资金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专项经费,用于设备更新、办公自动化和内、外网建设或改造。积极组织局机关人员参加自动化办公系统等应用信息技术的培训班,为全面推进交通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行业信息化工作得到加强

上半年以来,我局在县网络办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大信息化工作的落实力度,以点带面、有效推进信息化工作。为下一步局系统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网络建设创造积极的条件。

(三)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局机关逐步开始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发文流转,科室的拟稿、核稿、会稿、秘书审稿及局领导签发也准备在计算机内网上逐步得以实现,电子办公已初见成效。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以其独特的作用,促进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丰富了办公业务资源数据库。在县网络办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前期准备,中期协同分析,后期不断修改,在2个月时间里完成了设计、测试,我局顺利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财政信息网,网站整体功能和栏目设置符合财政信息提出的要求。目前,使用效果良好,此网站的建设运行充分利用了我局现有资源:包括现有网络带宽、现有服务器等等。同时我们认真做好网站内容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工作。

二、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思路

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紧密结合我局实际,从解决问题入手,从基础建设抓起,注意处理好先进与实用、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一)以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为龙头,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以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为先导,充分发挥信息化功能

(三)以进一步建立制度、标准为契机,改善信息化软环境

(四)以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为动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17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区“五个不动摇、四个新跨越”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人文、生态、和谐新__的目标,坚持“五抓”总体思路,突出强镇富民,突出融合发展,突出创新实干,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提升社会和谐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经济指标运行平稳。上半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845万元,占年计划的43.3%;预计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__亿元,占年计划的53.2%;固定资产投资__亿元,占年计划的61.7%;农民人均纯收入__元,同比增长8.9%;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实现利税分别完成__万元、__万元,分别占年计划的__%、__%;1-5月份出口创汇完成__万美元,占年计划的42.6%。

(二)都市农业加快发展。按照“提升外在形象、提高科技含量、注重发展特色、彰显综合效益”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我镇农业的优势潜力,加强示范引导、龙头带动、品牌引领和基础配套,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变。

一是夏粮喜获丰收。作为农业大镇,今年我镇小麦面积__万亩,通过强化麦田管理、实施“一喷三防”、加强技术服务等措施,确保了小麦长势良好,6月8日起全镇开镰收割,6月21日收获完毕,6月_日完成夏种工作,全镇小麦单产达__斤以上,总产3800万斤,实现了“十一连丰”的目标。

二是加快结构调整。紧抓中央1号文件的良好机遇,发挥全镇_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48家农业园区的带动作用,外引内联激发活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新引进金象山苗木种植园等2家农业项目,带动全镇调整农业结构5600亩,其中新调整瓜菜面积__亩,甜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3500亩,__合作社园区建成8个冬暖式温室,煜春合作社被评为济南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蔬菜特色品牌基地园区新引进3个大白菜新品种,安装了大型喷灌机和温室气象站,完成基地绿化和管理办公区建设。

三是建设特色园区。通过实施项目支撑,增强带动能力,全面规划提升各类园区,打造“一园一景一特色”,提升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水平、档次和效益,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依托__农业园打造数字农业典范。园区规划占地350亩,目前建成5200平方米智能控制连栋温室、冬暖棚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成大白菜文化展室,完成园区绿化,培训办公中心投入使用,正在安装温室数控系统和喷滴灌设施,数字农业特色初步形成。

依托盛唐博苑园林打造名贵苗木聚集区。项目位于东八村,占地530亩,总投资___万元,建设内容为育苗区、展示营销区、名贵树种集中区3大功能区,目前安装了单项机械覆盖面积56平米的大型自动化喷灌设备,完成栽植青檀、白蜡、五角枫等名贵高档树木30余种,共计500余亩。

依托__大唐农业园打造江北一流的温室瓜果种植园。项目位于_村,占地_亩,总投资2300万元,建设新品种汇集区、良种采穗区、种苗繁育区等8大功能区。目前园区已完成果树栽植300亩、正在新建信息化技术温室大棚,其中1座省内领先、全市一流的信息化控制温室大棚投入使用,棚内栽植的樱桃、苹果、甜茶等品种,品质均属于国内最优质品种,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控制产品成熟期,樱桃投放市场保守预计每斤价格200元。

依托银丰百利客农场打造集循环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园。项目位于大徐、小徐村,发展规划__亩,目前占地1266亩,计划总投资2亿元,建设奶牛养殖、有机蔬菜、科技展示、农家乐等片区。目前园区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进行围墙等基础设施建设,待农业设施地批复后,开工新建40个冬暖式大棚和奶牛养殖区。

此外,我镇投资23万元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西大门,大门充分体现了我镇作为“大白菜之乡”、省城菜篮子以及绿色苗木基地的特色。按照一路一景要求,搞好示范园西大门崔家至稼轩路1800米路段的绿化和美化,施工过程中国共产党挖填土方1万余方,动用车辆__余台次,挖掘机20台次,人工200余人次,栽植复叶槭、黄花槐、金叶榆球、木槿等各类苗木20_余株,进一步提升了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形象,为下一步的招商引资、产业升级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四是推进产业经营。按照全区打造省级一流、国内领先我镇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要求,201_年我镇立足发展实际,着力打造示范园孵化区,依托现有韩西蔬菜批发市场的发展基础,与省供销社农产品公司、区供销社三方注册成立了山东鲁供助农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

鲁供助农农产品配送公司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3000余平米的蔬菜加工车间、配送物流车间、农产品展示区以及储存能力达300-500吨的大型冷库等经营服务设施,打造集蔬菜批发、加工、配送、储存、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综合建设类项目。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9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对于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形象功能、拉长产业链条、带动结构调整园区建设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将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根据全镇项目推进和发展实际情况,在夏季禁烧中,继续实行“村为主、镇监管、办事处直接负责”的工作体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现了不着火、不冒烟的既定工作目标;此外,扎实推进美国白蛾防治、春尺蠖防治、春季造林、动物防疫等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财源建设稳步提高。围绕顺利完成一般预算收入指标,持续强化财税生命线意识,坚持“内抓综合治税挖潜、外抓招商引资开源”两条腿走路,努力培植税源、挖掘税源。

一是服务纳税项目,抓好税源入库。对绿霸公司、昊驰物流、隆州包装厂等纳税重点大户,做好跟踪服务和各项工作协调,为企业发展提供空间;重点服务好汉特机械等20_年引进并建成投产的工业企业,确保及时形成税收。积极协调大徐万亩土地整理、省供销社蔬菜配送中心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形成税收。

二是狠抓招商引资,拓宽财税增长点。健全招商组织,为便于落地项目注册公司、园区建设、业务交易,成立了园区服务办公室,抓好农业招商以及大唐农业园、银丰百利客农场等园区建设服务;为便于掌握政策、提供服务,我们成立了镇村庄改造建设办公室,以加快片区开发推动三产发展;为使闲置建设用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加大招商和服务力度,充实了招商人员,做好工业招商和企业税源服务。半年来,新引进正寅工贸、银葵工贸、康铸公司3家工业企业,新引进恩正商贸、兴发水暖器材等8家税源企业,为税收增加、劳动力就业创造了条件。

三是加强综合治税,确保应征尽征。积极争取国、地税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强增值税、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和临商行为的稽查力度,对全镇企业进行拉网式走访,对没及时办证的20余家企业补办手续、督促形成税收;抓好总投资4000万元的市级高标准农田、周家小徐村庄建设二期、学前教育校舍改造等项目的税收征收,协调相关部门督促工程进度及付款进度,确保应征税款及时入库;对全镇办事处、村确定的132项重点工作实行合同监管、项目竞标,预计增加税收80余万元。

(四)扎实推进重点工程。按照“策划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验收”的总体思路,全力引好项目、建好项目,打基础蓄后劲,保发展惠民生。

一是万亩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涉及大徐、崔家、亓家、樊家等7个村,总投资3166万元,整治面积1万亩,建设内容为土地整理、水电路设施配套、绿化美化等,目前项目规划设计、财务评审已经完成,市财政准备下达财务指标计划,预计7月底招投标,8月份可实现开工建设,201_年底基本完成全部工程,20_年6月份前完成项目初验、终验,届时将极大改善我镇的农业生产条件。

二是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涉及西柴、田家等8个村,面积8000亩,总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内容为新打160眼机井并配套提水设施,安装pvc管道6.4万米,新建变压器并铺设电缆2.5万米,修水泥路8千米,整修排水沟及进行路网绿化,项目2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其中打井、管道铺装已经完成,铺设电缆完成80%。

三是小农水二三期项目。小农水项目总投资__万元,建设面积10000亩,主要建设内容是打机井、配套提水设施,安装pvc管道,安装射频卡自动化设备,实施无井房管理。项目分三期实施,__年完成了一期项目,__年实施涉及韩西、岳家2个村的二期项目,目前二期项目已经完成,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获得优秀等次。下半年将实施涉及韩辛、司家、南殷3个村的三期项目。

四是村庄改造建设。周家村庄建设二期项目1号安置楼顺利开工建设,目前完成工程正负零,正在进行一层施工;投资30万元、建筑面积70平方米的高标准厕所已于5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小徐村庄建设二期项目4号安置楼内外粉基本完成,基本具备了入住条件;6、7号安置楼已完成招投标,近期开工建设;130亩复垦区拆迁已完成50%。

五是巨野河二期绿化。巨野河二期整治过程完成后,着眼于打造景观河道名片,我镇通过对上争取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了巨野河二期绿化工程。工程投资__万元,绿化长度2100米,绿化带平均宽度10米,共栽植法桐、垂柳、龙柏球、木槿等各类苗木3800余株,高标准绿化节点3处,绿化完成后,进一步提升了河道两侧的生态环境,景观河效果更加显现。

另外,投资700万元、建设面积5000平米、可容纳17个教学班的__一中新教学楼建设项目已经竣工,新学期可投入使用,届时将彻底实现中学的合班并校。

(五)尽心尽力改善民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

精神文明聚人心。通过选树典型、开展活动、加强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半年来,我镇开展道德讲堂专题讲座,庆五一、迎“十艺”书画展、艺术教育成果展文艺汇演等活动,积极开展乡村文明行动,通过设置善行义举四德榜、开展“四德”模范评选等形式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引领时代风尚。在滨河公园安装了大型雕塑,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凝聚起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积极挖掘地域特色和人文底蕴,编辑印制了《和谐__镇》宣传册,全面详实介绍了全镇近年来的发展,精心塑造出“千年古镇、和谐__”的新风貌。

救助平台解民困。充分发挥全区首家镇级阳光民生救助促进会的作用,新年度我们充实了救助基金,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应急救助机制,自20_年成立以来,阳光民生救助促进会累计救助276户困难家庭,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民心工程惠民生。着力改善出行环境,积极扶持西张、井家等6个村,总投资近200万元,修建水泥路6.1千米,为发展经济、方便群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加强县乡道管理,新增养护人员54人,实行分段养护、加强工作考核,取得显着成效。加强学前教育建设,投资250万元,实施了建筑面积1800平米的老南幼儿园建设项目,5月份竣工投入使用,高标准配套了大型玩具、电子教学屏幕、钢琴等教育教学设施,为农村幼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优化环境创和谐。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在__年36个村纳入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工作,抓好费用征收,新有7个村以及镇卫生院、三院分院等企事业单位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全镇新增环卫工人23人,新增垃圾桶150个,投资28万元购置垃圾收集车1辆,较好满足了发展需求,促进镇容村貌进一步提升。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安排专职人员管护巨野河环境卫生,使滨河公园长期保持好良好面貌;开展垃圾死角专项整治月活动,动用机械30台次,清理垃圾20余处;实施龙泉路商贸街整治,清理乱贴乱画、私拉乱扯,取缔占道经营;抓好双违整治和小塑料、小冶炼监管,维护了全镇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六)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执政理念,努力创新社会管理手段,通过建立健全治安巡逻队、治安办公室、调解工作室等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纵横联网、责任落实、运转有序的大调解体系,努力把矛盾消化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上半年全镇矛盾调解率达98%以上。

我镇把落实全区1号文件精神、实施农村合同监管和项目竞标,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列为全镇重点工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新措施,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已有4个项目完成项目竞标,3个项目正在运作,其中北柴复垦项目成为全区首个村级建设公开竞标项目。通过实施农村合同监管和项目竞标,使村级节省了工程支出、保障了项目质量、消除了群众疑惑,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不少的问题:一是财政增长压力大。全镇现有企业经济规模难有大的提升,新引项目多为农业项目,基本形不成税收,所引工业和税源企业规模小、产值低,财政贡献力不大,造成全镇财源建设支撑点少、后劲乏力。二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产独大,二三产较为落后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在农业内部,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园区标准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农业的影响力和综合效益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项目推进不平衡。各个建设项目、农业园区间推进进度不一,有的进展较慢,推进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设标准、进度、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部分干部的思想境界、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加快发展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镇将按照全区“五个不动摇、四个新跨越”的总体要求,围绕__年发展任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快项目推进,确保顺利实现年度目标,向区委、区政府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强都市农业。围绕促进全镇都市农业发展,抓好悦心园、大唐农业园、百利客农场、盛唐博苑等重点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一园一景一特色”。加快推进鲁供助农农产品配送公司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增强带动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农民增收。深入挖掘__大白菜地域特产优势,积极开展有机蔬菜认证,加强宣传和包装,以此带动提升我镇蔬菜的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发展休闲旅游,吸引市民,聚集人气,刺激消费,形成一产带二产促三产的发展格局。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围绕“谋划项目抓落地、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进一步明确时限,倒排工期,加强督导,确保万亩土地整理、市级高标准农田、村庄改造建设、主干线提升等项目加快启动、加快建设、早日达效;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力度,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着力引进占地少、效益高、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为财政增加、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三是着力改善民生。依托镇成教中心,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增强群众致富增收能力;启动实施中心幼儿园、韩西幼儿园、南殷幼儿园学前教育校舍改造,提升教育设施水平;继续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提高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以及“四德”工程建设,实现树正气、倡新风、促和谐。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18

自去年10年月份以来,廊坊市信息化办公室按照省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通知要求,一方面,积极向市政府领导汇报信息化建设情况,正式递交了《关于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汇报》材料,努力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在思想上,增强了自身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工作中,自我加压,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㈠编制完成了《廊坊市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xx年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目前,此规划已发至各有关部门正在进行修改、完善。

㈡初步完成《廊坊互联网(LFnet)总体设计方案》。该方案包括系统问题的提出、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网络结构设计、服务功能设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体制以及效益分析等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项目总投资157万元人民币,涉及我市23个委、办、局。市信息办正在起草《关于建立廊坊互联网的请示》,报市政府审批。

㈢电子信息产业调查工作已近尾声。按照省通知要求,我市对全市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做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这在我市还是第一次。目前,开发区和民营科技企业调查和汇总工作已经完成,数据输入软盘工作正在进行,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已形成初稿。

㈣我市市县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程全部竣工。8月8日,我市320公里市县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程全部竣工,单项投资600万元,使我市在全省11个市中第一个提前完成省市县三级有线电视光缆铺设工程,大大增强了我市的有线电视光缆通信功能。

㈤数字数据通信网取得新进展。我市邮电系统自去年下半年开通CHINANET节点以来,上网用户迅速增加。去年用户已达一百多户,今年预计可达七百余户。同时,在INTERNET网上开通“廊坊热线”,使之成为向世界展示廊坊的一个窗口。

㈥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组织市信息中心、邮电局等有关单位,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各种大型招商活动,通过现场演示、咨询服务等方式提高信息网络服务的知名度。

与此同时,我们还多次承办市委、市政府转来的有关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如答复人大、政协代表提案等,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设备制造业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就我市而言,可以归类为信息产业的产品仅有四、五种,而且产品竞争力差、市场占有率低。

二是信息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上网的信息产品少,高质量和能带来高效益的信息更少。同时,由于信息系统建设受条块分割的影响,各层次信息活动联系交流少,信息资源彼此不能共享。

三是信息市场发育还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

四是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现有的人才结构与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

㈤、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A是改革专业和课程设置,提高中等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水平。

B是搞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主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C是搞好再职人员的再教育和再提高,及时更新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和素质。

㈥、加强对信息化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

A是充分发挥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组织实施规划,研究投资、技术、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协调各方面关系,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B是加强政府对信息市场的宏观管理,加快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

C是建立健全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制定各级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量化指标,纳入全市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分解落实到各区市县和市直各部门,严格奖惩

三、明年工作设想

**年全市信息化工作要点是抓好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服务业建设、廊坊互联网工程、通信传媒网络建设、信息设备制造业、重点金字工程建设。

㈠信息服务业。完成日贷项目二期工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宏观经济预测系统、企业和产品信息系统和价格信息系统等。

㈡廊坊互联网工程建设。建成以廊坊经济信息中心为网络中心,连接我市各委、办、局和部分区市县的开放性的互联网络平台。形成连接我市各行业、各部门的经济信息的枢扭,实现“同城信息,本地交换”。

㈢信息设备制造业。以现有企业为基础,引导其调整产品结构,尽快拿出有发展前景的拳头产品。

㈣金字系列工程。金关工程:到99年底,将我市外贸系统内部网络与外经贸系统卫星专用网联接,完成三级网络的建设。金卡工程:在市区建立连接廊坊市人行与各商业银行的广域网络(城市网CN)。非银行卡工程:优先在商业、旅游、工商、税收、公安、医疗、社会公共服务等行业,大力发展以IC卡为主导的非银行卡应用系统。

㈤通信传媒网络。建成以公用数字数据网(DDN)为主的数据通信网。

㈥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网。主要在多功能开发上做文章。如图文电视、电视会议、远程教育等。

四、对策与建议

㈠、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进程,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努力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信息化建设的舆论氛围。

㈡、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充分运用政府影响力度及其重要信息市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研究建立廊坊市信息化建设基金,为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㈢、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一是建立生产和控制信息系统,大力推广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微机控制系统,提高传统产业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率。

二是建立生产调度信息系统,提高指挥调度生产的科学性和时效生。

三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对整个企业的生产、营销等业务信息实行集成管理,并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等。四是建立经营决策信息系统,依据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支持。

㈣、大力加强信息标准化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标准支持体系。建立全市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标准的计算机检索与服务支持系统。

二是建立信息化系统质量保证体系。按照国际能行的ISO9000族标准指导全省信息化系统的质量工作。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论证工作。

三是提高全员标准化意识。加强标准化专业人员与信息系统专业人员的结合,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标准化队伍。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19

近年来,特别是自20xx年9月司法部下发《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通知》(司发通[20xx]095号)文件后,我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在计算机硬件建设、干部电子政务培训、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使我市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已初具雏形。

一、我局“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状况

(一)计算机硬件建设有了较好发展

市司法局硬件建设有了发展。目前已配置了办公用电脑17台,服务器1台,影音设备1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1台,现已开通了全局各办公室的宽带网。

(二)注重干部电子政务和计算机技能培训

市司法局积极组织全局干警参加人事局举办的计算机培训班,以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和注重信息化管理干部的培养。据统计,我局大多数干警都能够较为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仅去年就有5人参加了电子政务和计算机技能培训班,全部取得合格证书。

(三)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司法行政机关各项工作

一是提高了司法行政系统的行政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使信息资源全方位共享和流通。为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情况、实施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使机关办公人员及时掌握各方面动态,努力做到办公的高效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是依靠信息化建设使司法行政机关进一步转变了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正逐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是通过建立司法行政网(),开通了与公众互通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了对外宣传,拓宽了服务领域。

(四)我局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上还有差距,对即将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其在司法行政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地位没有充分了解,工作比较被动。

二是信息化基础建设还很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司法行政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比较滞后。

三是缺少统一规划和指导,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等等。这些都制约了司法行政系统办公自动化整体效益的发挥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

二、我局期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应用已经普及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门,成为国家事务、经济建设等重要领域管理中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类社会问题大量出现,社会矛盾日显突出和尖锐,我市今年提出“构建和谐”、“建设法治、平安”等等,任重而道远。作为宣传、普及国家法律法规的主阵地和依法治市、打击犯罪、维护稳定重要力量的司法行政系统,加快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等手段,建立全市司法行政信息系统,改善司法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各项司法行政业务的管理水平,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司法信息服务,就显得日益重要和紧迫,并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任务和目标

根据司法部关于印发《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通知文件要求,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期间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形成网络,拓宽应用领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成比较完善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体系。

目标是: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建成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司法行政信息系统,建立司法行政机关内部计算机办公网络;实现与盛市、县(区)司法局之间的计算机联网;逐步实现司法行政机关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同时,开发适合司法行政系统业务需要的应用管理软件,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管理,高效率、高质量地为局机关和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司法服务。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司法行政信息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宣传我市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二)网络构成

根据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结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我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网络分为三个部分:

1、内部办公网络(内部局域网)。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本单位建立内部计算机网络,同时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开发相应的内部办公软件,为本单位的工作提供信息服务。

2、司法行政机关与政府之间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市、县(区)司法局逐步实现与当地政府之间的计算机联网,实现司法行政机关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

3、条件成熟时,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政务公开、普法宣传、律师公证服务、148法律、法律援助、司法等法律服务。

(三)实施规划

1、指导方针和原则。系统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高起点着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同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在系统建设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⑴统一与分散相结合。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导下,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制订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安排工作进度,建设相对独立的局域网络,并相互联成广域网络。

⑵系统建设中,大力推行标准化,以加快建设进度和提高系统功能。

⑶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应用管理并重。除保证硬件设备投资外,还必须十分注重应用软件的持续开发投资、推广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机关业务人员的应用培训等。

⑷边建设,边应用,边见效。在建设中要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注重实效,由小到大,由简入繁,分段建设,逐步完善。

⑸促进信息共享,确保安全保密。系统的特点是相对封闭,一是实行联网,广泛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二是在统一安排下实现有条件、分层次的信息共享;三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保密技术手段,确保系统运转安全和信息保密。

⑹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运用成熟的先进技术。系统建设中,务必注意节约,充分利用好现有设备,运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注意近期建设和远期规划的衔接与配套。

2、进度。系统建设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完成总规划,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初期调研工作,开展内部计算机办公网络(局域网)的建设工作。开展基础软件的开发工作。

第三阶段(~年):全面完成各节点系统局域网间互联,基本建成在广域网支持下的全市司法行政机关信息系统。

第四阶段(~—20xx年):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建立完善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建成完整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体系。

3、经费。根据系统建设的指导方针和现行的计划财政管理体制,积极申请财政部门解决所需建设经费。节点系统需要投资的主要项目是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软件开发、辅助设备(如电源、机房等),以及其他设备系统。每年还应按照实际需要,申请给予必要的软件开发、设备运行及维护经费。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20

按照校党委和行政制定的《20xx年工作要点》精神,20xx年信息化工作以数据集成为抓手,完善数字校园建设,深入推进电子校务系统的应用和数据共享,加快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构建高效协调的网络安全环境,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水平,积极探索信息化工作新思路、新举措,突出信息应用,强化信息服务,主要围绕“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把握重点,着力打造知识共享工程,构建高效运作工作平台,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全年具体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制和工作机制

1.健全结构,加强领导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渝教科[20xx]32号)精神,结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实际需要,调整“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组成,更名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宣传工作、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和保卫工作的校领导为副组长,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网信办”),挂靠信息化处。

2.加强制度建设,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

为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营造安全文明的校园网络环境,网信办制定并发布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组成部门责任分工》《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切实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市委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系列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明确数据管理职责,规范数据采集、共享和使用,保障数据安全,制订并发布了《数据管理办法》,规范了数据管理和使用,为“十三五”期间,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演进奠定了基础。

3.完善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1)升级改造计费系统,落实“实名制”上网

鉴于网络计费系统已连续不间断稳定运行了9年,设备陈旧老化,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信息化处对计费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对全校办公及家庭帐号进行清理,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对实名制上网要求进行管理,同时完成了与数据集成,实现了单点登录。规范了上网计费,加强了对教职工上网行为的管理,打造安全文明的虚拟环境,做到“一人一号,实名上网”,落实“实名制”上网要求。

(2)统一学校域名,提高学校官方主页知名度

停用学校原使用的域名,在所有网站和对外宣传的纸质材料上统一使用教育科研网域名,增强全校师生的归属感,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更能体现学校是公办教育机构特色。

(3)部署智能DNS,提高网络访问速度

部署了智能DNS系统,为了解决来自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教育科研网三个运营商网络出口不同运营商的用户访问学校网站资源的速度慢问题,同时也为了满足学校选择不同运营商为学校提供网络访问入口,打破单个ISP运营商独家垄断经营校园网的局面,同时提高校园网访问互联网的速度。

(4)部署内网防火墙,增强内网安全

为了提高数据中心服务器抗攻击的能力,增强内网安全,提升校园网服务器的安全性,解决财务等敏感业务系统的内、外安全,信息化处部署了数据中心安全防火墙,有效地解决了服务器区域安全访问的问题。

(5)改造电子政务内网平台,通过分级保护测评

依据国家有关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认真抓好电子政务内网安全保密体系建设,做到物理隔离和专机专用,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使内网可管并可控,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启动了重庆市电子政务内网市级网络平台改造及分级保护测评工作,并顺利完成接入重庆市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改造及分级保护测评工作,通过重庆市保密局现场验收测评。

(6)继续推广正版软件,保护知识产权

为预防学校电脑病毒泛滥,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我市高校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通知”【渝教科〔20xx〕1号】文件精神,我校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在20xx年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校园内实施“正版校园计划”,全面构建正版软件管理运营平台,保证合法用户权利,实现校园正版软件的信息化管理,今年继续与微软签订“正版校园计划”合作协议2年。

二、完善数字校园体系建设,推进电子校务系统深度应用

1.推广校务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今年新建校友管理系统、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与教学质量分析系统、安稳信息动态预警管理平台、新闻网投稿系统和继续教育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平台的各功能模块;升级改造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迎新/离校管理系统,并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进行项目验收。至此,我校电子校务管理系统基本全覆盖,实现了学生从招生到毕业后成为校友,教师从招聘到退休整个过程的管理,规范了办事流程,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

2.强化应用,提高业务管理效能

(1)优化教务系统相关模块功能

在各学院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教务系统完成了课程卡、人才培养方案、选课、配课、教材、排课、成绩、考试、学籍、毕业资格审查和评教等功能模块开发工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和教学运行提供系统支撑。

(2)推进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

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组织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在数据和功能的深度集成;深化了一卡通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数据集成;新增项目管理平台、计费系统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数据集成。完成了xx个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解决多系统多用密码问题;完成14个核心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打通各系统数据交换通道。

(3)推动学工管理各子系统的应用

督促学生工作部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和招生、就业等业务模块,推动各模块的应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打通迎新、离校和校友管理系统的信息流。

(4)推广项目申报平台与校园邮箱的使用

总结20xx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20xx年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平台上申报的经验,根据申报教师和评审专家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系统功能和界面,适应校内用户使用习惯和业务部门管理需求,促进学校管理工作流程再造和项目评审的公正、公平和公开。现已将学校邮箱与办公系统邮箱集成,减轻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存储压力,同时积极引导师生员工自觉使用学校自己的官方邮箱。

(5)利用站群系统快捷部署专题网站

协助团委、离退休处、党政办公室完成社团联合会和学生会网站、“关工委”网站、“网上校史馆”网站设计与部署,现已正式投入使用,大大缩短了网站的开发与部署周期。完成“重庆科技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建设平台”和“实验教学专题网”建设工作,有力地支撑了20xx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申报工作,彻底解决了多年以来实验教学中心由各学院单独建网站存在如技术规范不统一、功能不完善、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等系列问题。

三、多措并举,完善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

1.夯实硬件基础,满足新增需要

为满足新增应用对服务器和存储的需求,新增7台刀片服务器,40TB的存储空间,至此,刀片服务器共有14台,存储容量增至80TB,同时也在积极实施将之前购买的7台刀片服务器内存容量扩容到64GB,将刀箱的单一网络模块和光纤模块进行扩容,提高刀片服务器的安全与稳定性,已为保卫处、组织人事部、财务处等部门提供了计算和存储资源服务,在政策限制购买服务器的环境下,保障了学校业务的正常开展。

2.新增出口带宽,更换核心设备

为响应国家宽带提速和降低网络资费标准号召,6月,新增学生区域网络出口带宽3000Mbps,学校网络出口总带宽9600Mbps。

鉴于学校核心交换机已连续不间断运行了10年,设备严重老化,运行不稳定,信息化处与中国电信协商,由中国电信出资更换了核心交换机设备,为学校节约经费60余万元。

3.校园网提档升级,完成方案论证

学校与电信10年合作即将到期,经过前期到国内其他高校学习与调研,为满足“十三五”建设智慧校园的需要,信息化处制定了校园网升级改造技术方案:全网采用扁平化的大二层结构组网,全网支持IPV4/IPV6,主干链路10000M,核心设备、主干链路冗余,满足多运营商共同接入和运营要求,有线无线管理一体化。邀请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计算机网络专家进行了论证,充分肯定了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该网络结构具有高安全性,能实现对用户上网的审计,具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等优点。

4.部署服务器负载均衡,加大并发访问量

教务管理系统集成到学校信息门户后,学生期末选课对信息门户和身份认证冲击很大,学校信息门户和身份认证访问并发量极大,为了保障教学工作稳定运行,部署了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开设了8台虚拟机提供门户服务、6台虚拟机提供身份认证服务,能有效地稳定支撑6000以上学生同时在线选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年以来教务系统选课拥挤困难的问题。

5.迁移数据库,提高稳定性

数据中心数据库是采用两台小型机做的双击热备,连接宝德存储系统,经常出现I/0读写错误。20xx年对数据库进行了重新部署,解决了I/0读写问题,大大提高了数据库访问的访问速度和稳定性、安全性,为师生员工提供了稳定、安全的信息服务。

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素养,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加强新建应用系统的培训

新建的学校主页(官网)和新闻投稿系统由宣传部对全校各二级部门(单位)处级干部、办公室主任和新闻工作者进行使用培训;新建组织人事管理系统由组织人事部对全校各二级部门(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使用培训;升级改造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由党政办公室对全校各二级部门(单位)处级干部和办公室主任进行使用培训;新建项目管理平台由信息化处对各二级部门(单位)相关使用人员的培训,在全校推广新应用系统的使用,让各应用系统建好管好用好。

2.设立专项推广培训资金

为了推广各应用系统的使用,最大发挥各应用系统的效能,鼓励各部门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开展应用系统培训工作,20xx年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专项资金中设立信息系统应用推广培训专项资金10万元,资助办公自动化系统、组织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新闻投稿系统、项目管理平台、邮件系统、信息门户等信息系统培训,支持开发培训资源、印刷培训资料、开展业务系统应用技能培训,大力推广各信息系统应用,提高信息及时应用能力。

五、其他工作

1.组织召开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

会议由周祥瑜副校长主持,严欣平校长、刘东燕副书记、干勤副校长及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会。信息化处作20xx年度信息化工作报告和20xx年工作思路。会议对20xx年信息化建设项目和关于调整信息化领导小组组建网路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方案进行了审议。

2.组织召开重庆市高校“一卡通”建设调研座谈会

信息化处承办的重庆市高校“一卡通”建设调研座谈会于3月26日,在我校行政楼206会议室召开,市教委科技处处长、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蒋云芳主持会议,来自市内10所高校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3.组织召开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会议于4月7日在办公楼206会议室召开。校长、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严欣平主持会议并讲话,副组长刘东燕、周祥瑜出席会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4.组织召开重庆市本科高校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交流座谈会

信息化处承办的重庆市本科高校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交流座谈会于10月xx日,在我校办公楼105会议室举行。重庆市教委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郎永祥主持会议,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张东、副校长周祥瑜等领导出席会议,23所在渝本科高校的高校网络中心(信息办)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5.完成新修楼宇的弱电布线工程

完成体育馆、石油科技大楼计算机网络与电话信息点的布线工作,安装二层交换机6台,三层交换机2台,设备、施工由信息化处协调重庆电信承担,为学校节约经费20余万元。督促与协调重庆亚德科技有限公司完善“学城科苑”二期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包括部分周界电子围栏系统、道闸系统。

6.协调有线电视系统维护

协调重庆中渝广播有限公司对禾园食堂、容园食堂、民工宿舍(医院)有线电视主干光缆进行检修、光接收机进行更换、收视点位进行检查,保证这些区域有线电视信号的正常接收。

7.保障重大活动网络通畅或关闭

配合教务处完成6月5日-6月6日,我校承办教育部20xx年全国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实践”网络培训工作中的网络畅通。

在20xx年9月14日、12月7日—13日举行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超新杯”重庆赛区的竞赛和第四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研讨班培训中,保障网络畅通。

配合保卫处完成学校各建筑物的未端水压监控点网络接入配置工作。

配合教务处完成重要考试(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区域无线、有线网络的关闭。

六、20xx年工作思路

1.完善20xx年未完成的信息化建设任务

按学校规定,持续推进校友管理系统、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与教学质量分析系统、安稳信息动态预警管理平台、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离校系统建设,并按学校要求做好项目验收工作等。

2.提档升级,实现学校核心校务管理精细化

升级改造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管理精细化;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启用数字签名、升级改造财务管理系统,新增财务辅助管理系统,实现财务工作的流程再造;改造现有的广播系统,实现数字广播与数字铃声系统;对现有的信息门户、身份认证升级改造,由管理门户转变为服务门户,更好地为教职工服务。

3.深化应用,数据挖掘

(1)利用现有数据,为教职工提出方便、灵活的各种综合应用。

(2)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挖掘出各种有用信息,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4.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对虚拟机进行安全保护与安全隔离,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器环境。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21

XX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三农”问题一直是镇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和工作的重心。长期以来,由于信息渠道单一,难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争得先机,赢得主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镇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这些情况,近两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顺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力以赴,奋起直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切实保证了全镇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到位,思想上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将这项工作作为消除信息贫困的一个重要举措,制定了相关的规划方案,每年年初都要制定信息化工作计划。今年,我镇还明确将加强“镇政府的网站”建设和政府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络和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和材料交换以提高办公效率为本年度我镇信息化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我镇还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指派了3名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工作的日常运作。另外我镇还在全镇45个村中筛选、确定了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担任村信息服务点信息员,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投入到位,设备上财政保障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力投入,先后投资20余万元,加快信息化硬件配备换代升级。目前我镇机关内共有电脑13台;网络设备12台(包括服务器1台,打印机4台,扫描仪1台,数码相机1台,摄像机1台,不间断电源1台,路由器1台,交换机1台);全镇网通固定电话5460部;小灵通200部;上网160余户,网络覆盖全镇42个行政村(南程、程村、朱村除外);有线电视覆盖23个村,1450户;远程教育覆盖37个村;乡村协会16个,农村经纪人85人,基本形成网络。

三、措施到位信息化作用发挥

1、注重信息资源共享。镇信息网络自开通以来,共在网上收集各类信息500多条,上传信息130余条,推介企业7家,发布招商引资信息8条。主要涉及农业动态、工业动态、小城镇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等内容。利用信息网络,我们在作好日常政务信息收发、网络办公的同时,也及时将网上的有关农业政策、致富信息、生产动态、新产品、新技术、法律法规等信息通过下载等形式传递给有关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同时,我镇也利用网络积极探索部分无纸化办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2、强化信息人员培训。我镇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利用不同场合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此项工作。同时坚持每年举办信息化培训班2期,邀请有关专家授课或专题讲座,分别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业务知识、网络应用等内容进行培训,同时组织信息员适时参加省、市组织的学习培训,共计25人(次),切实增强了全镇干部群众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为全镇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上、技术上的保障。

3、发挥市场信息优势。我镇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站注册了“一站通”,对外发布各类农业信息,大力推介我镇的特色农副产品,使全镇的农产品、土特产品走出,走出河南。仅去年一年通过网络外销生猪就达8.5万头,外销鸡蛋5000余吨;农村经纪人则以镇农业信息站为中心,利用网络查询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宣传带动辐射,与外地客商建立生意合同,使广大种养户从中受益。比如,裴城食用菌去年有20%的成品被山西、焦作、沁阳等外地客商采购。另外,网络也提高了我镇的办事效率,降低了工作的成本。例如,在全镇重点工程设备、机关办公用具等物资采购中,我镇通过网上查询,货比多家,不仅资金比原计划节约了近10%,而且大大降低了采购当中的交通、食宿等费用。

四、期间的信息化建设

今后五年,我镇将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基层、面向市场、网络共建、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原则,大力强化信息网站的载体和平台作用,不断提高镇信息化和三个文明建设水平。

一是打破“养在深闰不相识”的传统农业意识,加大农村经济人队伍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以网络信息为依托,积极推介特色名优产品,做到“上传社情民意,下播农业信息,沟通供需渠道,构筑致富桥梁”。

二是立足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逐步探索信息流引导物流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信息网站对富裕农民,指导农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发挥好信息网站对全镇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使之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信息化带动我镇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是立足教育提高,充分利用信息网站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的功能,全面加快以镇信息网站为中心的全镇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建知识培训、农村医疗卫生知识普及、计划生育育龄妇女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四是加快镇区信息资源的'整合步伐,努力建设更加完善的公众服务体系。我们计划建设信息服务大厅,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口管理、劳动力资源、各方用工信息等进行有效组合,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优质、全方位、规范透明服务,达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节约人力、物力的效果。

五、问题及建议

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

2、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筹措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

3、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信息传递方式比较落后,而信息进村入户由于受网络成本制约,主要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如张贴宣传栏、散发资料等方式;

4、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

对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1、从设备、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之能扩大影响面,真正发挥效益。

2、建议邀请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制定好短、中、长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从而使今后的工作能够做到统筹安排、有的放矢、积极稳妥地进行,避免走弯路和重复建设。

3、把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开展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既有专业技术又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才成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中坚力量。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镇党委、政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牢牢抓住我市被确定为信息化试点城市这一发展的良机,全力加快全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22

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咸安区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充分发挥科技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加强“两大”体系建设,实施“六大”工程战略,在科技计划管理、科技项目建设、科普惠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自身建设,整体工作推进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局始终把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作风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强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着力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实干意识、廉政意识,着力改进作风、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健全机制,以制度建设为载体,以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办事效率为目的,开展营造争先创优、团结协作的系列创建活动。一是抓创建、定方案。为实现科技工作有新突破,机关干部有新形象,工作效能有新提高,为民服务有新成效提供组织保证,并制定活动方案,做到活动有目标、动作有步骤、成效有标准。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责任型、效能型、廉政型机关。二是下基层、搞调研。深入开展“为企业解难题、为群众送服务”活动,领导带头进村、入企搞调研,将工作关口前移,切实为企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定制度、抓落实。围绕发展

上要_的难题、民生上要办的实事、服务上要采取的措施,制定了公开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制等12项工作制度,采取明查暗访、定期通报等形式,保证了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实现了干部素质不断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的目的。

(二)积极组织科技项目申报和实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项目申报有新进展。

我局围绕全区经济任务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等工作大局,认真研究掌握国家、省厅、省科协对科技发展的支持重点和投资方向,积极申报争取项目,上半年申报国家项目7个,即科技兴贸项目1个(汇美达超薄型、高强度耐热乳白钢化玻璃餐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个(科隆粮机的“系列环保节能浓香型食用油脂加工技术及其关键设备制造产业化”、金鹿拖拉机的“多功能通用动力底盘式拖拉机技术集成与产业化”),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个(华博三六电机的“无滑环绕线式节能电机”、华声电机的“新型起动机速度控制装置”),科普惠农新村项目1个(咸宁市獭兔协会),全国科普活动站试点项目1个。申报省级项目5个,即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个(精华集团的“高品质苎麻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研究开发制造业信息化项目1个(华声电机的“eto”型产品快速设计与协同商务报价一体化平台开发与应用),科技兴农项目1个(科隆粮机的“环保节能型自动控制转筒烘炒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个(桂花资源深加工及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助力新农村项目1个(向阳湖镇斩关村水产基地)。

2、区级科技项目管理有新招。

一是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布区级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组织筛选、申报;二是严格项目论

证、立项程序;三是坚持全程服务,全程监控,督促项目的实施,加强项目经费的监管。

3、科技兴农有新突破。

我局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上半年,精华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研究开发的“高品质苎麻纤维生产新工艺及废水治理循环利用”新技术由中国苎麻纺织协会等国内相关行业11位知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通过听取项目报告、生产现场考察、专家咨询及评议。顺利通过了成果鉴定。此项成果转化后将彻底解决制约苎麻生产的污水治理问题,推动我省乃至全国苎麻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4、专利申报有新跨越。

我们大力普及宣传专利知识,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提高了各级领导和科技人员的专利意识,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区专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积极深入企业调研,收集企业科技动态,同时捕捉知识产权信息,挖掘技术创新点,积极帮助企业申请专利,促进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上半年申请专利90件。

(三)构建农村科技服务新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局不断完善创新机制,积极开展创新服务,把技术创新、集成示范、辐射推广有机结合起来,上半年,已建两个体系建设示范乡镇,5个龙头企业服务站,8个村级服务点,在科普宣传、服务全区新农村建设方面成绩斐然。一是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了以"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开展科技活动日、科技培训、举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巡回展、设立社区科普宣传栏、科技对接、科技扶贫等活动,共组织15次科技人员下乡,发送科技

资料11800份,接待各类咨询165人次,展出挂图125幅,开展义务就诊57次,切实把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送到了千家万户。二是开展了科普宣传月活动,全区组织了350组织科技人员宣传推广30项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和优良新品种,播放7部科教影视片(带),展出135幅(套)科普挂图,书写大小标语60幅,发送2万份技术资料和科技丛书,设立_个科普宣传橱窗,赠送优良品种1200公斤。三是开展了"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专利咨询,发送科技资料等宣传活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智力成果的转化,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四是开展了"科技活动周"活动,在宣传部和科协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整个活动扎实有效。通过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日等活动和常年科普宣传,全区接受科普教育面达到90以上。

半年来,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局党建的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争先创优,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半年来,我局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亟待在今后工作中解决。

1、科技创新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2、社会发展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劳动者文化素质不高,给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知识普及带来一定难度。

3、科技服务体系虽然健全,但发育不足。

4、科技投入还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人才资源不足,特别缺乏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科技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

6、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将认真贯彻科技工作方针,围绕区委、区政府方针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紧对已申报的国家、省科技项目跟踪,争取项目立项,争取项目资金大突破。

二是完善“科技110”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巩固省专利工作试点基础,力争全年专利申报量达到160项。四是积极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南川地震台地震检测预报工作,全面提高我区防震减灾能力。五是进一步开展科技推广,确保完成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10项以上,全年力争发展獭兔100户,将招商引资工作列入重点、议事日程,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23

一、开发应用查帐软件的背景和动机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税务稽查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近几年的日常工作中,我们的检查人员常常感到会计电算化带给传统手工查帐模式的强烈冲击。就以往相关案件的实际操作过程来看,在对会计电算化企业进行检查时往往会面对以下难题:首先是稽查人员对会计核算的逻辑性与真实性难以判断。很多财务软件允许设置多个帐套,各帐套之间可以相互传递数据,可以对凭证科目和帐册再加以筛选、过滤,这就为企业设置ab账,编制虚假财务报表提供了可能。系统超级管理员还能直接进入任意环节篡改,会计信息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不可更改性。其次是财务数据存储方式灵活,易遭转移和销毁。电子帐套可以存在本机硬盘上,也可通过网络存储在其他硬盘、磁带、光盘中。再次是稽查人员获取企业财务软件的基础信息的渠道过窄,虽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但是税务机关往往因为没有相应的运行环境和人员配置而无法试用。这种情况下想在检查前深入了解财务软件的运用情况就受到相当程度制约。最后是信息化环境下对控管、检查企业财务数据的相关法律依据尚欠完善。《征管法》及实施细则没有明确指出税务机关有检查、封存有关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权力。国税发[_]年47号文虽明确了税务机关有开展电算化检查的权力,但法律位阶低,且对电子取证、电子检查的具体执法程序缺少规定。

因此,我局针对税务检查手段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转变传统稽查思路,创新税务检查手段,从_年7月起,将部署地税稽查查帐软件列为跨年度的重点工作之一。一年半来,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对稽查信息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执法程序和管理制度。现就软件开发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二、查帐软件的功能特点

无锡奇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多年税务查帐软件的研发经验,其产品已推广应用于全国二十个省(一百多个城市)的稽查局,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我局与该公司联合开发的查帐软件包括数据准备、分析评估、项目检查、帐务检查、成本检测、结果处理、综合管理、帐套管理、基础数据、模型管理、系统功能等11大模块,从每个模块中又散射出若干功能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包括若干功能菜单,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一)采集范围广,可采集近百种300多个版本的财务软件中的数据;采集数据类型多,包括:帐务数据、物流数据、工资数据和固定资产数据;提供了多种采集方法。

(二)提供比较全面的分析方法,层层逼近分析技术和模型项目修正。模型分析功能十分强大

(三)提供分税种项目化检查平台,针对不同税种、不同项目提供相关的检查工作表、检查模型和稽查提示信息帮助检查人员完成项目检查。

(四)提供个人所得税和固定资产的专项检查平台

(五)提供物流数据及成本检查分析方法

(六)提供数据集中管理平台(b/s结构),以实现数据增值应用,加强稽查实施过程监控管理。

(七)可以将企业多个年度的相关数据放在一个检查平台上,并提供跨年、月分析工具,以强化工具的分析功能。

(八)各种分析模型按照行业和不同年度进行设置,加强了分析模型的适用性和软件的伸缩性。对于主要模型的运行结果,内置数据加工功能,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

三、使用查帐软件查帐初见成效

经过一年半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信息高科技对税务检查的有力推动:查帐力度大大增强,案件质量得到切实提高,稽查威慑力明显提升,队伍建设再上一个台阶,内部管理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提高效率和准确度,查深查透案件

查帐软件所提供的查帐工具和多样化的模型提高了查帐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手工查帐只能从海量凭证中单纯凭经验来抽查,而软件通过科目的名称、凭证的摘要内容、金额等信息,运用查找、过滤等删选手段,能快速地将所需要的信息汇总列示,方便了检查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利用软件提供提供的指标分析、报表分析、帐户分析、帐户检测、分录比对和存货检测等模型分析功能,迅速发现异常信息,并通过穿透式阅帐功能帮助稽查人员任意透过总帐看明细帐,透过明细帐直接看记帐凭证,省去了稽查人员到企业大量的原始凭证中去翻找这一烦琐的工作环节。

(二)塑造稽查高科技形象,提升稽查威慑力

利用信息化查账工具,进一步强化了查账手段,可以对多种常用财务软件数据进行导出,也可以多人联合对一个案件同时进行案头分析,拓展了检查的广度和深度。在使用软件以前,按照传统的查帐方式对会计电算化企业进行查帐,面对海量的原始单据,调帐费时,费力,如要企业把凭证打印出来可能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一旦遇到企业不配合的情况,工作就难以顺利展开。现在只需带光盘和u盘,稽查人员就可以独立将企业数据采集出来带回去检查,研究,不需要会计从旁协助,企业也不必担心凭证丢失,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查帐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减轻了企业对于税务稽查的抵触情绪,同时也为我们稽查队伍塑造了文明,亲和,高素质,高科技的形象。

据一线检查人员反映,查账软件对企业的会计分录进行全面检测往往只要用几分钟时间,而人工检查起码要两天,效率是后者的十倍以上。税务部门能快速、高效、准确地摸清对方的底牌,极大的震慑了那些企图以高科技手段蒙混过关的不法分子。

(三)规范稽查业务流程,加强队伍监控

查帐软件的使用过程体现了实施检查的业务流程,加上对各税种、各项目计税依据的归集和对查帐过程的记录与控制,使内部管理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对检查人员而言,规范了各类工作底稿,检查内容和范围,统一了各类计算标准,实现定式检查。一些扣除比例、扣除限额预先设置好参数(如业务招待费、计税工资限额、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等),一旦归集好计算依据就可自动计算出结果,可以避免检查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的误差,在规范检查内容的同时,对稽查人员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特别是所得税的归集设置的项目,从内容到口径全部与省局的所得税申报表基本一致。这样,对所得税申报缴纳不足的情况,可以直接找出税款差异的原因。

对审理人员而言,能够以查阅人员的身份查阅最原始的帐册数据,从软件应用各模块的记录中可以看出整个查帐过程。审理时就弥补了传统的审理仅审查纸质案卷的缺陷。审理人员可以看出取证是否完整,对“事实清楚“的把握更到位更准确,有效地排除差错。

对领导层而言,事中、事后的工作过程都会在检查帐套内留下记录,可以方便局领导监督、检查稽查工作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也提醒和督促检查人员须敬业爱岗,工作精益求精。

(四)提高稽查业务水平

稽查人员要想成功地运用查帐软件开展稽查工作,必须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检查干部在使用查帐软件的过程中积累和共享查帐经验,不断接触和加深这些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尤其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稽查业务水平。

(五)降低稽查成本

电子数据比较容易复制、转储,可减少调帐检查的次数与成本,软件查帐减少了单个企业查帐时间,大大降低了税务稽查成本。

(六)实现数据增值应用

随着查帐软件的不断应用,积累的案件数据会越来越多,查帐软件应提供数据增值利用工具,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各种统计分析,以自动生成相关行业数据,自动修正查帐软件中的相关参数。同时可以将已查案件自动或半自动生成案例库,用以指导类似企业检查或案例学习。

四、开发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我们感到上马查帐软件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人、物、财、目标、机器设备、信息等六大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要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环节必须全程伴随开发过程。这里谈一谈开发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一)成立强力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开发工作

领导重视,带头参与,上下一心是做好工作的有力保障。我们的做法是:成立了以稽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副局长和市局信息中心主任为副组长,局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小组,由查帐能手和业务骨干组成,具体负责项目的测试、应用、二次开发的业务和技术工作。班子成员结构合理,既有综合管理人员,也有专业技术人员,既保证了团队的有效沟通交流,又便于在开发过程中高效灵活地配置人、物、财、机器等各类资源。

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尊重软件开发客观规律,科学统筹,将开发应用工作细化成实施准备、实地采集数据、测试应用、测试应用评估、项目实施等五阶段,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有条不紊地予以实施。

一年多来,我们边开发、边测试、边修改、边完善,分行业、有重点、有针对地对查账软件进行实地测试、应用、比对,充分将稽查经验、方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攻克了财务软件版本繁多、数据接口不统一等难关,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二)重视配套队伍建设,人员培训贯穿始终

查账软件应用要求稽查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有丰富的财会、稽查知识和技能,熟悉税收法律法规,而且还应当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所以我们认为“宁可人等装备,不可装备等人“,决不能等软件出来后再培训干部。局里从开发起始之日就狠抓配套队伍建设,对人员的培训工作贯穿始终。到目前为止,已利用双休日大规模集中培训3次(包括召集市本级全体人员和各县(市)部分人员集中培训1次,市本级全体人员单独集中培训1次,检查人员集中培训1次)。在平时,通过演示性培训,小组讨论,赴企业现场实地培训和互帮互学等形式,使全体稽查人员了解了软件基本框架和主流财务软件的运作模式,逐步掌握了查账软件的基本操作,理解了检查模型设置原理、能熟练应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查账技巧。

(三)探索完善相关制度,严格规范执法程序

《征管法》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八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权检查纳税人的帐簿、记帐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国税发[_]47号文明确了税务机关有开展电算化检查的权力。这是电子查帐的主要执法依据。然而以上法律条文对电子数据作为稽查证据所涉及的证据完整性、规范性、安全性以及证据使用、储存和保管等方面的具体操作都缺乏详细指导。我局在参考了兄弟单位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律和本地实际,大胆探索,主动创新,制定了《_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利用查账软件实施稽查的工作程序》(见附件1)。规范了电子数据的调取、保管、归还、存档等多个环节,将利用查账软件实施稽查与tf_设定的流程相结合,为检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规范执法、严格程序、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武器。

(四)采用二次开发模式,科学规避项目风险

现代软件工程学实践表明,近一半的项目存在开发延期,预算超支等风险因素。为把项目风险降至最低,项目小组决定大胆创新,参照快速原型法(rapidprototyping)思想进行二次开发。即首先构造一个具备主要功能的查帐软件原型,然后通过对它的不断试用,不断修改,不断扩充完善得到“本地化“的查帐软件。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们以奇星公司原有的综合性查帐软件为原型,将稽查问题分析转化成查帐软件业务需求,边试用、边细化、边完善,顺利实现了软件的“本地化“。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开发,成功开发出工业、商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等六个行业的专业查帐软件,并在各行业的检查中进行了应用,尤其是在餐饮业、所得税汇总缴纳企业的检查中发挥了重要功能。

这种开发模式前期投入小,风险低,非常适用业务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形,有效跨越了业务人员不懂技术,技术人员不懂业务的鸿沟。

五、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在税务稽查工作中,取证是实施稽查的关键环节。查帐软件的电子取证功能集中在数据采集软件上。随着查帐软件的广泛使用,加大电子取证力度,规范电子证据取证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结合以往的数据采集经验,下一步我们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规范电子取证工作:

(一)强化数据接口,扩大采集范围

目前的数据采集软件已经可以采集近百种300多个版本的财务软件中的数据,涵盖了国内外主流非主流的财务软件,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从我局的实践和其他兄弟省市的案例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可采集数据的国外财务软件偏少;二是对采用新型网际网络架构,服务器不在本地的财务软件难以采集数据;三是对企业自行开发,量身定做、结构复杂的财务软件难以采集数据。

我们将与奇星公司联合,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财务软件接口的研发力度。

(二)保护目标系统,确保取证全面客观

电子取证时,如何划定取证范围,确保取证全面客观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目前实际操作中只对财务软件中的帐套取证,绝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能满足检查需要,但必要时建议扩大取证范围。稽查人员可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7条的规定对现场可能记录违法行为的物品、数据等证据,经批准后采取封存方式,以备进一步分析。封存前要保护好各种与系统相关的软硬件及外围设备,避免数据丢失。封存对象可以包括:现场的信息系统、各种可能涉及的磁介质、上机记录、命令记录、内部人员使用的工作记录、现场的各种打印输出结果、传真打印件、程序备份和数据备份等。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24

20_年,区总工会信息化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区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信息化工作,认真落实本部门信息化工作各项任务,建立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加强了本单位信息报送和收文管理等各项工作,积极开拓信息化载体,结合实际工作,狠抓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会20_年

信息化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不断加强和完善信息化工作机构和制度建设

我会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年初及时召开了信息化工作办公会议,部署全年信息化工作计划,明确将建设门户网站和加强有关工作人员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材料交换以提高办公效率为本年度信息化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对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审核和把关,我会还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任组长、党组书记和工会副主席、工会干部任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下设新闻宣传报导组。同时并选派了具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和有较高文字水平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工作的网络管理及日常维护运作;由此完善了我会信息网络,落实管理责任,确保信息化工作组织有力、体系健全、职责明确。为切实推进信息公开、提高办事效率,我会建立健全了工会部门信息报送制度、信息工作会议制度、收发文制度、报送信息奖励机制等,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实行长效管理,从而更好的从制度上规范本部门信息化建设,全面完善了部门信息化工作体系。

二、突出重点,确保全年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我会继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计算机配置基本达到人手一台,并由专人负责,实现了所有非涉密计算机的内部共享,满足了办公自动化对电脑的需求,为单位办公业务的电脑化、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极配合区信息中心做好各项信息化工作,在全面实施公文无纸化传输和电子公文交换的第二年,我们能够按照区信息中心的要求,及时、准确、接收发送公文,在收到文件后及时签收、反馈、办理,使文件的处理以及上报工作做到迅速及时,大大提高了效率。今年未出现延误接受、未及时发送回执等事件。基本能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落实、年底有总结的良好工作秩序。

三、资源共享,门户网站建设打开工会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___区工会维权之窗”网页是我会的对外窗口,我会指定专人负责单位网站的维护更新工作,做到每周更新,及时地对需公开的政务、工会信息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进行公开,方便我会内?_区工会工作的重要窗口。今年5-11月份工会网累计共发布各类信息400余条,印发《工运之窗》4期,充分发挥了信息沟通反馈、宣传工会形象的作用,为我会信息化工作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加强学习,推动计算机在办公和业务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局域网的建立,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迫在眉睫。为顺应形势,切实拓宽广大干部职工眼界,实现学习资源信息共享,我会建立了工会工作资料为主的学习资料信息库,信息库的学习资料主要以电子文档、图片和视频光盘为主,向全区干部职工提供借阅,有效地实现了信息化资源的集中和共享。同时组织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计算机操作应用和局域网共享使用的培训,解决了在实际使用中的很多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我会办公自动化的进程。

20_年,总体说来,我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基本完成了区信息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但与区信息中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分工作人员电脑操作水平不高,真正实现网络办公还有待时日;二是围绕门户网站栏目、内容合理设置而进行的网站改版工作需要尽快落实。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以发展的眼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巩固和提高信息化工作成果,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工作,使之更好地为我会的发展服务、为___区的工运事业宣传添光彩。

20_年工会信息化工作安排: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

在区委、区政府和区信息中心的领导下,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本会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要将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的好坏,作为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不断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思想认识,明确适应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步伐,更好地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加强学习,强化培训。

明年将结合我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要对全体工会干部,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进行信息化知识专

项培训,不定期参加计算机培训班,组织开展计算机技能操作比赛,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3、完善制度,建立体系。

要建立一整套信息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信息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机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管理,杜绝涉密信息的泄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

完备的维护管理规范措施,形成符合我会实际的一套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社会信息化意识

4、扎实工作,落实任务。

一是要继续做好本部门信息维护工作。加强本部门公文传输维护,做到及时上网收文,确保网上公文传输的顺畅;坚持定期更新我会的工作信息,做好文字信息录入工作。二是加强___区工会信息报送工作。加强我会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发布工会各项工作制度及活动情况,努力实现全区信息资源共享化,全力打造一个更加透明和公开的办公环境,从而更好地服务全区信息化社区建设。三是要对门户网站发版。网页改版要严格按照区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会的要求,重新设计页面并增加新功能,使工会门户网站每月有更新、每周有更新,使网页的内容修改、更新更方便,看起来更醒目直接。进一步提高工会整体的工作效率,使工会门户网站真正成为了一个展示工人阶级主力军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25

(一)信息系统基础建设

全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形成了便捷高效的电子化经营服务和日趋完善的内部管理、办公信息化体系。全行2153个营业网点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和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全行建立了三级计算机骨干网络,并根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业务的发展需要,进行了网络改造和功能拓展,建立了“下管一级、监控全网”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全行推广使用了邮件传输、公文处理等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全行装备atm数量近1.4万台,pos超过7万台。

(二)生产运行管理体系

20xx年全面完成了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项目―“数据大集中工程”。建立了上海、北京两个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了全国经营数据的'统一、实时处理,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大银行的先进水平,目前,两大数据中心月均处理业务量已超过9亿笔。同时,工商银行澳门、新加坡、东京、汉城、香港等海外分支机构的业务也逐步挂接到海外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三)应用软件开发体系

目前,我行已形成了以软件开发中心为应用开发、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中心,北京、上海、杭州研发部和部分一级分行协同进行全行应用软件产品研发,各一级分行负责本地应用开发和推广的应用软件开发体系。全行的业务产品研发速度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四)应用软件测试体系

为提高全行应用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减少各部门、各级机构在产品测试上的重复投入,总行已经建立了一套与全行集中开发、集中生产运行相适应的应用软件产品质量测试体系,在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及各分行分别建立一套规模不同、职责不同的应用软件测试环境。

(五)主要业务应用系统

1、20xx年5月,我行全面完成了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和推广,统一了全行的业务处理平台,实现了业务处理模式从以银行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提高了市场反应能力和业务处理效率,为工商银行进一步实现商业化改造奠定了技术基础。

2、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我行开发了信贷综合管理系统及企业信用评级系统,加快了全行资产管理、经营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了全行信贷业务数据大集中;密切与主机核算系统的连接;增强了管理部门对信贷风险的监测与控制;完善了系统业务处理功能。信贷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客户资料与业务参数的管理、表内外业务与客户利息台账管理、客户评级与授信、贷款五级分类、人行接口和信息查询等功能。

3、综合统计系统一期于20xx年12月中旬在全行投产,成为工商银行第一个以不落地方式实现全行“t+1”日总账级业务数据自动化采集、存储、加工、汇总、展现和数据资源共享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随着该系统二期开发与投产,将以综合业务系统、信贷综合管理系统等主要业务系统作为数据来源,面向全行各个管理层的行长、业务管理者提供信息支持,不仅满足综合管理的需要,又能满足专业管理的需要。信息内容将涵盖各项业务经营情况、主要业务报表类指标,以及内部管理信息等。

4、20xx年7月份,个人客户关系管理(pcrm)v1.2.2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行、直属分行顺利投产。数据仓库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其中主要包括:个人客户关系管理(pcrm)、业绩价值管理(pvms)和法人客户关系管理(ccrm)。通过数据仓库建设实现了对客户贡献度等影响经营决策重要信息的收集和展现,初步建立了产品核算与分部门核算体系,解决了产品和部门价值判断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问题。通过科学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标准体系、分摊标准体系、贷款损失概率标准体系,对六类21种产品形成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和部门业绩报告体系,为我行的管理者和业务用户提供了真正决策支持系统。

5、电子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自助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我行网上银行系统自1999年建立以来,经过多次的业务拓展和版本升级,目前已经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各地区的internet网上银行业务系统。截止到20xx年12月,我行电子银行业务交易金额达到22.3万亿元,网上银行交易金额达到19.4万亿元,同业占比超过了8%;累计发展网上银行企业客户6.88万户,个人客户749.9万户;电话银行企业客户78.6万户,个人客户1364万户。

网上银行系统主要分为个人网上银行、企业网上银行、内部管理三个部分。个人网上银行能够为个人客户提供注册、账户处理、客户服务、外汇业务、b股证券查询、银证通、个人汇款、理财顾问、b2c等1大类服务;对公网上银行能够为企业客户提供集团理财(账户管理)、付款指令、网上购物、贷款查询、客户服务、证书管理等7大类服务。

(六)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我行各阶段科技工程和技术开发的历练,全行培养形成了一支勇于拼搏、能打硬战、无私奉献的科技队伍,凝聚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目前,全行科技队伍人数达到11多人,由总行直接管理的科技队伍达到了约16人,承担着推动全行科技管理、开发、生产和运行等工作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26

在过去的一年度里,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指导、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基础建设上,还是在管理水平上以及设备利用率上都较好地完成年初期制定的目标。现特将本期电教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管理,确保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

1.继续做好电教设备的“配、管、用”工作

目前学校各功能教室的电教设备已基本配备好,因此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做好管理及使用登记工作。“管”理主要包括认真执行有关电教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维护,并做好维修记录。做好老师的教学软件借还登记,整理软、硬件资源,健全管理制度,使软、硬件不流失、不损坏。“用”主要是指提高电教设备的使用率,鼓励老师充分利用电教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养成使用完成后填写记录本的习惯。

2、切实管理好多媒体

既要提高使用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又要保证设备的完好,并做好多媒体教室、班级的卫生、安全工作。

3.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素质

作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发挥创造力,大胆实践,进行网络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的研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计算机学习。

4、增强电教人员的服务意识

采取合适的方式将学校内的电教资源传递给各位老师,让每位老师了解学校的资源进而能利用这些资源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得到较好的教学成果。本学期,每天对各班级使用电教设备进行记录。

二、加强培训和科研,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我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与休息时间进行“深度应用)、电子白板的技术应用、网络维护与计算机维护、几何画板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学习效果明显。同时吐故纳新,对新的信息技术知识、设备、技能进行尝试学习。云计算、云笔记、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白板、远程控制、等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在信息技术方面未曾接触的新知识,下一步就由他对全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学习。

三、骨干教师以超市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其他老师的应用水平。

我校教师队伍虽然年轻化,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超市化的培训,全体教师必须学会电子白板的应用,还增加了一些教师自主选择项目,也就是教师针对自身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操作还有哪些还不够熟练,就专门针对这方面进行培训学习,此举极大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如电子白板培训、计算机基本维护等,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在我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的必修课,已经成为我校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27

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信息中心、区政府信息科的指导下,大力加强信息工作,抓制度、抓机制、抓管理、实现了信息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一、政府信息公开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确保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实行政务信息公开,让群众了解政府工作,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确保政务信息公开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先后多次召开领导办公会议,精心部署,落实责任,成立了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局长任副组长,成员为各科室负责人。在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时,按照“规范、及时、便民”的原则,通过区政府直通车网站公布有关政务信息,采取常年公开、定期公开与随时公开向结合,事前公开与事后公开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更新已公开内容。我局还把信息公开工作的具体任务落实到各科室,作为年终检查评比的重要依据。

(二)规范程序,突出重点,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中,讲求实效,突出重点,创新形式,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在公开内容上,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重点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行政事务。

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讨论,要求全局各科室深刻学习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将相关工作信息交办公室,办公室审定后统一进行网上发布。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以下重点工作内容,并进行及时公开:一是公开了机构概况,包括机构职能和领导分工;二是公开民政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三是公开行政事项,主要包括婚姻登记、民间组织登记的办理程序等;四是随时解答政府直通车网站中群众的问题;五是及时公开、随时发布、更新民政行政工作动态。

(三)加强学习、培训工作,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质量我局组织安排全局干部学习《条例》,确保《条例》全面、正确、有效施行,不断提高信息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信息质量。目前,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关于民政部门的信息咨询均能得到满意答复。政府门户网站已成为宣传民政,了解民政的对外窗口。

二、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

(一)信息化现状

我局目前有计算机21台,采用网通4madsl接入,已建成运行的'业务系统有机关内部电子政务处理系统、社区内部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地名数据库登记系统、婚姻登记专用系统等。局内网络拓扑图如下所示:

政务内网

(二)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局内局域网运行稳定,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二是政府内网办公系统运行良好。三是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得到加强。为了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全方位地向政府、

计算机计算机计算机计算机计算机Hub计算机Hub计算机交换机防火墙办公室计算机办公室计算机防火墙Adsl交换机企业、公众提供服务支撑,将服务的实现程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作为衡量电子政务成败与否的标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通过桥东区数字化社区网站、电子邮件等多种载体,构建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三)信息队伍建设得以加强

我们在努力开展全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一是注重队伍素质的培养。我局始终把队伍的团结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摆在突出位置,“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二是领导重视,办公设施得到改善。我局领导以“提供网上信息为领导服务”为出发点,通过向主要领导汇报和交流的形式,将网上最新、最重要的新闻、政务等信息提供给领导,一方面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信息保障;另一方面让领导实地感受到网络信息的快捷、方便、全面。经过多方面争取,我局今年办公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28

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及我院“保二创三”迎评方案,学习阶段人事科和信息科分别组织全科人员对标准进行解读。按照标准要求已完成下列工作:

1组织人事科及信息科进行评审标准学习两次,内容是《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实施方案》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

2.对全院人力资源进行分析,按照科室床位编制对临床各科制定花名册,其中包括医护人员职务职称等信息。

3.按照标准要求对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制度、职责、预案等目录进行梳理,上报评审办。

4.通过学习人力资源方面的标准要求,我院还存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够,临床药学人员结构不合理,各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不达标,部分医务人员存在有超范围执业现象。

5.配合质控办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全院质量考核标准进行维护,力争对全院的质量控制做到精细化、标准化。

6.按照标准要求对电子病历进行升级改造,对病历质量进行监管。

7.按照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8.通过学习标准,熟悉了信息化要对全院医疗、医技、护理的信息化支持,比如利用电子病历,完善统计、使用、保存等功能。

9.通过学习标准,查找出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例如PACS还没有与病理、彩超、腔镜等设备的链接与科室的使用相结合;护理的部分医疗文书还没有利用信息化手段,如护理三测单、护理记录单等问题;电子签名认证、病例质量的监管等信息化的管理还存在部分薄弱环节。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29

我叫__,到税务处工作已经有一年了,回顾在税务处一年来的工作感慨颇多,我稽查三科的同志们在思想的指引下,在分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胜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鉴定如下:

一、强化“稽”字认真履行职能

__年的税收任务对于我局来说十分艰巨,摆在我科面前的稽查任务也非常沉重,全年共给我科下达稽查户数200多户,稽查任务100万元。为了完成这些硬指标,我科全体同志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我科根据年初工作会议上的“五要”(1、税费收入要确保,2、征管手段要优化,3、科技兴税要到位,4、党风建设要严明,5、文明服务要优化)讲话精神,认真开展了稽查工作。我科的稽查对象大多是注销、变更企业,特别是注销企业有两种原因:一是无力经营,二是合并改制。把握好注销企业的最后一关,防止税款流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动态稽查、询问稽查、比较稽查、信息稽查、关联稽查等方法,将每一户接受稽查的企业的纳税情况按税法规定和稽查操作规程作了全方位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向分局审理委员会汇报,按照审理委员会的意见进行处理。

税务稽查是打击偷漏税的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其基本职能有稽审、监控、惩处、督导、促收等,我们在稽查时有效的将这些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税务稽查工作的特点。

二、着眼“稳”字确保收入完成

由于目前我区企业的经营情况不是很好,经济效益下滑,资金周转不畅,导致税收收入很难完成。税收收入是我们工作的中心,市局考核收入计划按平均进度考核,这就要求我们稽查科在完成任务时也要跟上分局的步伐,每当查补出税款时,我们就立即组织入库。由于企业有困难,总想一拖再拖,我们就再三做工作,采取“说破嘴、跑断腿”穷追不舍的工作态度催缴入库,保证了全局一盘棋的步伐。

三、狠抓“素”字解决营养不良

干部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着稽查质量的高低,为了保证稽查质量,我科的同志们在跟上分局的业务学习的同时,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结合全国税务执法资格考试,自己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充电”,着重解决工作中急用的知识,掌握最新的税收动态,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通过学习每个人的查帐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使大家在提高工作能力方面收益匪浅。我国以加入wto,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在做好业务学习的同时,我们没有放松政治理论的学习。今年我们着重学习了重要思想,学习了__“7.31”讲话以及在“xx大”上的报告,提高了我们每个人的思想理论水平,为践行重要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一系列政治业务学习,每位同志的自身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稽查业务更加精通了,税收政策、法规掌握更加准确了,执法程序更加规范了,政治立场更加坚定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力求“准”字贯彻税收政策

在贯彻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力求准确,我们按照分局制定的“四无”承诺,准确无误地加以贯彻,我们利用稽查工作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具体落实不走过场;在稽查质量上力求准确,“准”在稽查当中很重要,它是稽查结果的综合体现,我们在实施稽查前,先对被查企业纳税情况进评估,找到最佳切入点。实施稽查时,为了政策掌握的准确,我们还经常咨询综合科的同志,求得帮助,一年来我们稽查过的企业没有因我们的稽查结果而发生争执。

五、推进“优”字提高服务水平

经过几年的“双评”工作,我们更加牢固地树立了优化服务意识,我们时刻没忘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纳税人作为出发点,改变了过去只注重要求纳税人履行义务、忽视纳税人权利,只注重行使征税权利、忽视对纳税人服务的倾向,我们摆正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增强了服务意识,将服务寓于稽查中,赢得了纳税人的理解与支持,从而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不忘“廉”字树立地税形象

清正廉洁、务实高效,是我局的治局方略,我们严格按照分局年初签定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一级负责一级。一年来,我们认真参加分局的各类廉政建设活动,认真学习关于税务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认真收看廉政教育片,做到了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平时我们还结合每个季度的廉正写实,全体同志重温自己所写的廉洁自律保证书。全年累计拒吃请10余次,还谢绝了礼金。我们的做法得到了纳税人的好评。

七、提高“率”字增强稽查质量

考核指标中,对选案中标率、查补入库率、处罚率、滞纳金加收率分别要求达到60%、80%、10%、100%。表面上简单的数字,实际上标准是非常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稽查中既要高标准又要严要求。稽查中我们不论税种大小税额多少,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没少得罪人,尽管如此,我们也乐此不疲任劳任怨。正是有了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才保证了稽查质量。

八、突出“严”字遵守规章制度

我局是全国税务系统文明服务示范单位,是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分局的要求是非常严的,各项规章制度较细,平时考核又多。为了树立良好的地税干部形象,我们全科同志认真遵守规章制度,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严”字当头,与局领导班子保持一致,时常温习税务干部的要求和标准,全年没有发生违规现象。

九、强调“宣”字普及税法知识

宣传税法是我们的一项工作内容,今年四月税法宣传月期间,我科负责了两幅大的宣传条幅,接到任务后,我们立即行动,克服了诸多困难,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此外,我们还负责了市局税法宣传的部分工作,得到了市局领导的肯定。平时,我们在稽查时也不忘税法的宣传,随时随地解答一些人的咨询,得到了纳税人的好评。

十、其他方面

1、地域管理,我们担负电力办事处,尽管路途比较远,天气寒冷,我们照样按照分局的要求做好地域户籍管理,及时将检查情况报告有关科室。

2、临时工作,我们对局里安排地临时工作,积极按时间、按规定保质保量完成。

3、存在的不足,我们的稽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我们的检查表及文书的制作还需下大力气,这些都是我们今后需努力的地方。

税务稽查处一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肯定能够为税务稽查处开创出一个新局面。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30

我局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信息化发展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信息化工作发展重点,认真抓好信息化工作,全局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信息化工作基本概况

我局根据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科技局信息化工作目标

,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工作职能和任务。今年,我局依托成都市科技情报所,正式开通了“新都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这个服务平台主要是以科技活动、科技创新资源、企业动态、知识产权、技术市场及技术需求信息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系统由我局联合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院进行搭建,平台搭建期间于9月底,正式实现与成都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信息共享平台链接,成为成都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首批子站单位(成知服8号,全市仅3个:青羊区、高新区、新都区),进一步发挥了我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作用,将有力地促进新都区企业、科研院所与全域成都科技信息、大型仪器设备、专利查询、数据分析等资源共享,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9月23日,成都市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新都子站也正式开通。成都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在与区知识产权局合作建立子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我区原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资源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实际,实现子站功能与该区原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资源与知识产权政务信息公开、相关统计数据发布、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企业知识产权政策、实务咨询与服务等方面功能。子站开通后,将为新都区知识产权管理、保护以及信息发布等提供便捷的网上通道,促进新都区企事业单位对成都市专利数据、专利分析系统等资源共共享与利用,增强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信息化工作主要做法

一是加大投入资金力度。为了保障信息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局积极响应加快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环境改善方面投入了比往年都要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确定了一名分管领导和两名信息员,全面负责信息工作。三年来,为了改善电子办公环境,新购置了笔记本电脑2台,台式机5台,实现了机关人员每人一台电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保障,同时还配备了扫描仪、刻录机等常用设备,在硬软件方面的大力投入为进一步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保障。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根据科技创新工作对信息化建设提出的更高,我局提出了建设“新都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设想,从网站规划到方案选定,从资料收集整理到分类上传,历时三个月,打造了一个全面展示我区科技创新的平台,也为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平台。同时,信托这个平台,开通了成都市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新都子站。三是做好电子政务公开工作。按照“电子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要求,我局将政务信息上网公开作为政务公开工作和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给予了高度重视,办公室共收集整理了近百条科技管理部门公开信息,并将行政许可项目的详细的办事程序、工作要求(职责)、公开内容、责任追究制度等项目上网公开,以便民服务,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

三、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目前,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少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习惯于纸质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因此,今后的信息化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努力,逐步实现科技项目申报、专利补助申请等各类科技项目无纸化。

科技局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oa系统,同时,积极加入“新都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成为平台的会员。二是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掌握信息化的技能。三是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篇31

今年XX市卫生统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省卫生厅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和《中国卫生统计调查制度》,以提高统计质量为核心,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强化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各类报表的上报任务。同时按照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快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把卫生统计和信息化建设提在工作重要位置

市、区县卫生局和各医疗单位把卫生统计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加强宏观管理,实现决策科学化、信息化的重要依据,确定分管领导负责卫生统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安排专(兼)职人员具体做统计工作。年初,市、区县卫生局对全市卫生统计和信息化工作作出安排,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市卫生局与各区县卫生局、局属各单位签订了今年综合目标责任书,并将卫生统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年度医改目标考核之中,同业务工作同检查、同考核。

二、切实做好统计报表和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工作

(一)圆满完成了去年卫生统计年报和今年定期报表任务。经过精心组织安排和广大统计人员共同努力,按时完成了去年卫生统计年报任务,建立健全了全市卫生系统数据库,为全市卫生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翔实的基本数据情况。同时按照省上要求,认真组织全市乡镇卫生院以上的医疗单位完成了定期报表任务,组织各区县完成了去年第三期和今年度市级医改监测表的上报工作。在填报中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各区县卫生局切实履行督促和数据审核职责,对辖区内的上报单位按照要求,严格审核,对审核不通过的,退回要求修改、重报。市卫生局加强督导检查,组织开展了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及数据质量自查和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卫生统计工作,我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的通知》(铜卫办发〔20xx〕53号),就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信息维护不及时、部分民营医疗机构未纳入直报系统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完成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工作。我市XX区、XX区是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扩大样本区县。9月10日至9月30日,在省卫生厅的精心指导,市、区县卫生局精心组织,协调有关乡镇(街道)干部和卫生人员50名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1200户健康询问入户调查、6家医院289名医护人员、2个样本区县基层医疗机构情况的调查任务。

(三)开展了卫生统计执法检查工作。7月份,我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市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和XX区、XX区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统计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当场改正,通过此次督导检查,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各医疗单位卫生统计工作业务能力和对《统计法》的认识,同时将检查结果计入目标责任考核结果。

(四)充分发挥统计提供信息服务职能。将零散的统计数据经分析整理,及时提供给相关部门,确保统计数据数出一门,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为市统计局等相关部门提供了准确翔实的统计数据。我局荣获XX市今年度部门统计先进单位。

三、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全面做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XX市被省卫生厅列为全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我局精心协调,认真组织,完成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调研和前期准备工作,为做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全力推进远程会诊系统项目建设工作。为做好全市远程会诊系统项目建设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协调领导小组,组织招标了项目监理,先后3次召开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协调推进会,安排协调项目建设工作。目前项目首付款已于今年11月13日支付给建设单位,13个乡镇卫生院的cr设备全部安装到位,远程会诊设备已送达6个,已完成7个卫生院的网络线路铺设工作。

(三)做好卫生系统网站建设工作。我局于今年6月份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网站建设的通知》(铜卫办发〔20xx〕30号),就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网站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陕西省卫生系统网站群建设维护管理办法(暂行)》和网站测评标准,在各区县卫生局和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组织开展了网站测评工作,评估对象涉及4个区县卫生局、13个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含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门户网站。区县网站平均得分为42.13分,医疗机构网站平均得分55.09分。今年8月,市政府办委托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对全市50个政府部门网站进行了绩效评估,铜川卫生信息网排名第6。

11月16日我局组织各区县卫生局参加了全省卫生系统网站群建设培训会,会后全市县级以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疾控、监督等共计97个机构开通了门户网站,覆盖率达到76.38%。为推进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预约挂号工作,下发了《关于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预约挂号的通知》(铜卫办发〔20xx〕50号),在安排预约挂号工作的同时,要求开通预约挂号的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实际制订预约挂号管理办法,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及服务流程,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挂号费,不得额外收取任何费用。目前全市共开通预约挂号医院12家,通过网络和电话预约挂号82个。

(四)开展医院信息化测评工作。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院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为适应新形势对医院发展和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快并规范医院信息化建设,我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通知》(铜卫办发〔20xx〕34号),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在加大医院信息化建设力度的同时科学规划,结合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医院的实际需求,依据中省下发的各类标准科学制定医院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和方案,同时注重信息化管理和信息系统安全。我局于8月份组织开展了医院信息化测评工作,对照省卫生厅下发的《陕西省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与评测标准(20xx)》对全市县及县以上医院进行了信息化测评,为全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的数据支撑。

(五)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根据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按照《XX市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先后2次对卫生系统内的重点信息系统开展了信息系统安全自查工作,并在XX市新区公安局进行了备案。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卫生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四、存在问题

(一)统计工作中,医疗机构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单位统计人员更换频繁,统计指标概念模糊;统计数据的利用率不高。

(二)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人员的培养和资金投入等方面。

五、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对卫生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二)以网站内涵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各医疗卫生机构网站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预约挂号的宣传、推进工作,确保预约挂号平稳有序开展。

(三)全面完成远程会诊系统项目建设工作。

(四)积极配合省卫生厅做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