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扶贫攻坚工作总结_最新精准扶贫工作总结(精选3篇)

发布时间:

2024扶贫攻坚工作总结_最新精准扶贫工作总结(精选3篇)

2024扶贫攻坚工作总结_最新精准扶贫工作总结篇1

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党的以来,在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30余次的“精准扶贫”,可谓切中肯綮。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面对情况千差万别的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早已难以为继,要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就需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具体到洛阳,确保到20xx年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69个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现行标准下31.6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紧、任务重,更需要从一开始就精准发力。否则,哪怕出现丝毫的偏差,其结果都可能事与愿违,“0.99的1000次方接近于0”,道理就是这样。

正因如此,在近期的督导和调研中,一些“不精准”的问题被明确标注出来——

“精准识别还不够精准”。6个贫困县普遍存在拆户、按户籍人口登记而不是按家庭实际人口登记、一些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不够准确的问题。

“精准帮扶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的县存在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对接不够,帮扶对策不够精准问题;有的县存在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是村干部,由乡镇干部和困难企业管理人员担任第一书记问题。

“脱贫措施不够精准”。个别帮扶人针对贫困户实际困难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心中无数;一些帮扶单位与贫困户自身的脱贫思路“不对路”;有的村到现在还没有建立定点帮扶工作台账。

…………

这些现状令人忧心。如果把扶贫比作治病的话,病人找不准、病症看不准、药方开不准,又怎能祛除病根呢?

实际上,“精准”已经让一些地方尝到了“甜头”。曾饱受大山阻隔之苦的嵩县木植街乡坪地村,靠搬迁扶贫“搬”出幸福新生活;栾川创新生态脱贫机制,让贫困人员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并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了林区生态修复和脱贫攻坚的共赢;洛宁瞄准产业扶贫,借助海升果业等农业龙头,通过实施“金果脱贫”工程在精准扶贫上不断求得突破……

这些成果充分印证,“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多一点思路,就能多一点出路;多一分精准,就能多一分胜算。今天,我们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扶贫必须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之迫。不能延续浅层次扶贫的习惯,嘴上说“精准”,用的招还是“漫灌”;不能停留在应付思维和老套路中,只是为了证明“我重视了”,至于实际效果如何则听天由命。这些,与精准扶贫的要求背道而驰。

确保脱贫攻坚取得精准成效,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要以务实的态度推进精准脱贫,以科学的思维推进精准脱贫,以担当的勇气推进精准脱贫,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转变作风、提高效能。

2024扶贫攻坚工作总结_最新精准扶贫工作总结篇2

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党的以来,在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30余次的“精准扶贫”,可谓切中肯綮。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面对情况千差万别的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早已难以为继,要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就需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具体到洛阳,确保到20__年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69个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现行标准下31.6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紧、任务重,更需要从一开始就精准发力。否则,哪怕出现丝毫的偏差,其结果都可能事与愿违,“0.99的1000次方接近于0”,道理就是这样。

正因如此,在近期的督导和调研中,一些“不精准”的问题被明确标注出来——

“精准识别还不够精准”。6个贫困县普遍存在拆户、按户籍人口登记而不是按家庭实际人口登记、一些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不够准确的问题。

“精准帮扶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的县存在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对接不够,帮扶对策不够精准问题;有的县存在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是村干部,由乡镇干部和困难企业管理人员担任第一书记问题。

“脱贫措施不够精准”。个别帮扶人针对贫困户实际困难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心中无数;一些帮扶单位与贫困户自身的脱贫思路“不对路”;有的村到现在还没有建立定点帮扶工作台账。

…………

这些现状令人忧心。如果把扶贫比作治病的话,病人找不准、病症看不准、药方开不准,又怎能祛除病根呢?

实际上,“精准”已经让一些地方尝到了“甜头”。曾饱受大山阻隔之苦的嵩县木植街乡坪地村,靠搬迁扶贫“搬”出幸福新生活;栾川创新生态脱贫机制,让贫困人员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并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了林区生态修复和脱贫攻坚的共赢;洛宁瞄准产业扶贫,借助海升果业等农业龙头,通过实施“金果脱贫”工程在精准扶贫上不断求得突破……

这些成果充分印证,“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多一点思路,就能多一点出路;多一分精准,就能多一分胜算。今天,我们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扶贫必须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之迫。不能延续浅层次扶贫的习惯,嘴上说“精准”,用的招还是“漫灌”;不能停留在应付思维和老套路中,只是为了证明“我重视了”,至于实际效果如何则听天由命。这些,与精准扶贫的要求背道而驰。

确保脱贫攻坚取得精准成效,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要以务实的态度推进精准脱贫,以科学的思维推进精准脱贫,以担当的勇气推进精准脱贫,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转变作风、提高效能。

2024扶贫攻坚工作总结_最新精准扶贫工作总结篇3

一、主要成效

围绕“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解决了“行路难”;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基站、网络通讯,解决了“通信难”;新建了镇卫生院,全面实行新农合,解决了“看病难”;新建了中心校,镇中学宿舍,完成教学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上学难”;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全镇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抓政策落实,完善社会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二是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不断健全民政救助,及时安排发放救灾救济款物,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四开展广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动,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三)抓基层组织,增强发展能力。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分解了任务,使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个环节。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先后有两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考录为乡镇事业干部,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1、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实施一批项目。我们将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加快融入对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工程、通组水泥路建设等一批项目。

2、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好一批村庄。围绕全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加强村庄的环境整治,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引导农民转变落后的生活方式,达到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美化优化的目的。

3、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培养一批能人。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作,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镇村经济更加发展壮大。

三、建议

1、建议给予政策支持。建议上级在贫困乡村扶贫项目资金安排上考虑边远贫困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方面的特殊情况给予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增加项目资金和物资预算投入,以便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产生的实效。如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后期管理服务资金上没有列入项目预算,导致一些项目没有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2、建议给予项目支持。一是在农田水利项目给予支持。受柑橘黄龙病的冲击,部分农民有意愿恢复土地水稻种植,对水陂水圳修复愿望较为强烈;三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建议加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帮扶力度,提高客运班线通行密度,方便群众出行。三是建议加大农村电网改造,提高用电质量。四是给予农村信息化工程项目支持。建议每个行政村设立1个农村信息化点,方便群众获取生产生活信息。五是扶持建设农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议在每个镇建设1个农民培训基地,提高农民技能,方便群众外出务工和返镇创业。六是扶持建设综合文化场所。建议在每个村建设1个农村文化场所,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七是加大农村大病救助力度。农村因病致贫严重,建议加大农村大病救助力度,破解因病致贫问题。

3、建议给予资金支持。由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救灾减灾投入巨大,历史债务较重,由于可用财力不足,要靠自身力量还清历史债务极为困难,建议能综合考虑镇级承受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分别给予帮助支持,化解历史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