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202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202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篇1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1、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云南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与20xx年相比增加2万;
2、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
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5、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6、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岗位,然而,我院20xx届毕业生73%的选择国家机关,76%的选择事业单位,62.5%选择国有企业。这种供需状况的不平衡,是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学院目前正在开展就业讲座,但是56%的学生在校外实习,也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因此,听讲座的学生较少。毕业生就业工作档案管理较为混乱。毕业生就业工作材料报送不及时。
(三)毕业生签约状况。20xx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7.63%,年终就业率为86.2%。20xx年我院的毕业生96人,其中社会工作40人,森林保护专业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护专业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会工作1人),目前的就业率为12.5%。
(四)学生的要求。扩大专业介绍(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增加宣传力度,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开展就业辅导讲座,提供实习和实践锻炼机会,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解决不能报考公务员的问题。
(五)工作对策
1、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工作。编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主要内容:学院简介,专业介绍,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发往各相关单位。本项工作在20xx年4月20日以前完成。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和发布网络信息,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互动;
2、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首批邀请的单位15个,邀请函已发出,4月8日以前争取联系单位达30个;
3、聘请就业顾问,拓宽就业渠道。拟聘请3-5名就业顾问,现已聘请了一位(证书已发),就业顾问将动用其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
4、开展毕业生就业讲座,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择业技巧和改善毕业生就业心态。20xx年上半年讲5讲,在4月8日以前讲3讲;
5、加强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理顺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6、从20xx年开始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注重面试素质,不单单讲有关简历、面试、政策法规,还着重讲解试用期的相关注意事项,还专门开设若干课时对此进行介绍。学院应结合学校毕业就业指导讲座的情况,有选择的`安排政府主管就业负责人、就业指导专家、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就业顾问和专业咨询公司的专家来校为大学生开展就业系列讲座;
8、开展就业援助计划。为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特别推荐就业岗位。
近年来,用人单位所招职工几乎都为大学毕业生。在这个大学生多如牛毛的社会,大学生已经不能领时代潮流,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的时代早已过去。许多大学生正为找工作而烦恼。这就是说,大学生难找到工作,而大学以下学历的便难上加难。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大学生要有忧患意识。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社会“精英岗位”依然存在,但大学生选择它的机会成本大大提高了,除了少数精英人才外,大部分毕业生将会“大众化就业”,接受“大众化岗位”的选择。伴随着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且,自美国次贷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都出现了一定的衰退现象,各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方面都有所减少。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的形势,在校的大学生又是抱有什么样的就业期望呢:是否对就业情况有个充分的认识;是否具有忧患意识;是否能够懂得未雨绸缪?
202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篇2
在这段时间中,我在本地进行了一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此次实践主要是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其原因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查发现,尽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果,但是还有部分毕业生尚未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愈加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毕业生的供给远远大于社会市场的需求。通过网络和查阅资料发现,20xx年高校毕业生为107万;20xx年为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人数为212万,接下来几年一路飙升,20xx年为338万,20xx年为413万,20xx年为495万,20xx年为532万,至20xx年突破600万大关,达到611万,加上历年未就业的人数,需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高达700万。
(二)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挤压,要与农民工们抢饭碗。由于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的抢占和挤压,一些低端岗位的竞争也很激烈。
(三)当前我国就业的结构性问题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
1.地域差异:北京、上海、广州等较为发达地区的高校,一次就业率基本上能达到85%以上;而沈阳、武汉、成都等高校密集的大城市,由于所在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吸纳毕业生的数量有限,毕业生就业困难;对于贵州、安徽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2.专业矛盾:冷热专业的存在导致了人才过剩。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而文秘、计算机、会计等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3.学历矛盾:由于毕业生人数,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大幅度增多,用人单位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与低学历相比,硕士和博士就业率较高,一般可保持在90%以上,但由于硕士、博士扩招速度快,社会需求量增长慢,加之硕博毕业生培养质量出现滑坡等问题,近年来,硕士博士的就业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四)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一些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对是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加以各种条件限制。真正公平、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五)用人单位的门槛高。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提高人才标准,追求高学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能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个人的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有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难度。
(六)学校教育与就业市场严重脱轨。高校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重专业轻品德,办学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实践能力差,缺乏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城信的品德,独立、自理能力差,做事缺乏条理,既不清楚自身素质与社会要求存在的差距,又不明白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缺乏足够的内在“实力”。而且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都无法及时赶上。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高校教师评职称主要是看有没有发表章,什么级别,而不管教学成绩如何。另外,高校还缺乏一支熟悉职业生涯指导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的投入也十分不足。
(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存在问题。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八)本身的综合素质问题。一些大学生在校时虚度年华,碌碌无为,不学无术,以为混张大学文凭就能找到好工作,在就业竞岗的洪流中被冲刷出来也就不足为奇。同时,有的学生成绩不错,所学专业的书面理论知识很强,但自身的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专业知识不过关,未能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学历与就业能力不能够划等号。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
1、完善就业市场体制,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
2、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加强对专业设置的调整,及对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3、加强经济调控手段,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对去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二)用人单位:
1、改革用人机制,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积极与高校加强联系,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三)高校:
1、强化内部改革。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
2、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开设职业生涯课,给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培训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指导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方向,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根据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3、优化学校的教学设施。
4、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方法。从偏重于科研成果到科研成果与教学水平并重。教师注重教学,以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占到一定的比重。
(三)自身:
1、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2、更新就业观念,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3、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
综上所述,政府要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和控制高校扩招规模,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用人单位要对毕业生眼光放远,脚踏实地;高校学生要珍惜学习时间,做好职业规划,树立大众化就业的观念。只有通过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理性思考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没有真才实学、空凭说话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们在校期间不抓紧时间学习,不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努力打好基础,今后的就业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在市场竞争中就更加难以立足。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作为先进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学习者和拥有者——大学生,我们应该振奋精神、立足专业、拓展视野,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充分挖掘自己的最大潜能,找准自己生活的坐标,尽可能的在社会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社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切实做好思想和能力准备,为日后踏上工作岗位积累资本,真正成为新世纪的一代骄子!
202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篇3
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仅有24%的同学表示一向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总结照成这方面的原因:
1、因为学生此刻仍在安逸,舒适的学校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靠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一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
2、学校供给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本事。
二、大学生个人本事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本事、个人的生理情景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资料之一。
经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当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本事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本事,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自我表达本事和人际交往关系是自我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必须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我有所了解。经过个人分析认识自我,估计自我的本事,确认自我的性格,发现自我的兴趣,明确自我的优势,衡量自我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我塑造自我,使自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证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我的本事、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地理位置与单位性质、社会经济因素),内在价值因素(是否能发挥自我的才能、自我的梦想),外在价值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薪水和福利、)。在调查中,被调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自我的梦想、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决定、社会经济因素、是否能发挥自我的才能,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研究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景,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和父母的决定为同学们所所首先研究下的,接下来是自我的梦想、是否能发挥自我的才能、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
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我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反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此刻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能够理解“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能够理解,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期望能够再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仅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研究,这也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
四、几点意见:
从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表现为:
1、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度比较少。
2、个人本事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因素,没有准确的目标
3、大学生的职业期望还是比较高。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经过向大学生供给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理解职业指导,帮忙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经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构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供给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忙。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供给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资料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此刻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所以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我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终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我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我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研究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研究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三)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本事,在校期间也能够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能够在不影响自我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此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我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