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观课报告(精选28篇)
语文观课报告(精选28篇)
语文观课报告篇1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记叙文,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或让学生角色互换体验,或在读中感悟,进行说话、写作方法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李老师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选准了突破口。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在课堂上如果逐句逐节读讲,无疑既费时又乏味。为了让学生把握好课文的重点,去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之情,老师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并一步一步推进,探究迷恋、痴迷的表现。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边读便想,找出3个意思相近、但表达的程度不同的词语。学生们兴趣盎然,愉快地投入到阅读中。
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关键句子,突出重点,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
课文的第二部分教学过程中,老师先提出法布尔的几句话来重点理解。“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一只会叫的虫子!”“嗬,真漂亮!”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与迷恋。在一遍遍朗读中,让学生置身于课文创设的情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父母对法布尔的态度。老师和孩子们模拟表演,在课文创设的良好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
三、在整体感知方面,李老师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如学抓关键词。如:痴迷、迷恋、着迷。
紧接着,李老师又采取默读的方法来默读,直接点明写了哪两件事,学生就很容易找出来,降低了难度,学生又乐意接受。孩子自己学会了概括课文大意,一是失踪捉纺织娘,一是抓甲虫被父母责骂。能力一步步在提高。阅读方法很多,有自读、默读、齐读等。既训练了语言,又训练了表达能力。
李老师的课不只是在讲课,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方法更重要,在讲课时李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并且总结出方法,这种教学在现在的教学中很实用,学生现在最需要的是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学,这才是最主要的。
语文观课报告篇2
一年一度的远程研修又开始了。本次研修我共有三节观评课,分别是万峰厚老师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张龙龙老师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和姚南南老师的《湖心亭看雪》。看完后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丰厚的语文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下面就张老师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课,谈点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游记散文,诗意的语言,丽江的魅力是文章的闪光点,于是张老师利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微信去吸引学生,而且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设计书写少年情怀,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迁移,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走进自然,热爱自然。但很遗憾,课堂中老师并没有感觉到学生内心的震动和共鸣,教师以成人的阅历和思想把对文本的解读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语文课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所以我在反思,初中语文教学需不需从文化层面纵深处挖掘文本?语文课的有效性是否应基于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真实水平?其实语文教学真正要做的是,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去启发、诱导,打开学生的心灵通道,使其与文本产生深刻的、内在的交流与沟通。
教学设计中,张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阅读,特别注重采取激励措施,营造民主、宽松、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老师一起和文本实现多边互动交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去认识文本,自然而然的进入文本,在阅读鉴赏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学会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综观整堂课,张老师引导学生以读贯穿始终,很好的完成了预设目标。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堂学习的目标是具体细化、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学生经过一定行动,能够顺利实现目标。
2、问题预设形式简洁,内容的延伸度大,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而且最后呈现出来的答案各有特色,只要合理,均能成立,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带来成功感。
3、以微信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表达欲望。
4、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教师的语言充满语文特有的“美感”。
在点拨、评价环节有激励性、启发性。当然,我个人认为还有需进一步做好的方面:
1、对文章的写作技巧,要进行归纳整理,落到实处。
2、学生的互助学习决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学生在合作探讨中不仅仅是几个人簇拥在一起,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学生也应该在倾听,在交流,在反思,在纠正,在质疑,这样的互助才是更有效的。自己应该在小组互助的有效性上做进一步的规范和指导。
3、老师的指导与评价要更及时,更具体,更有价值。
4、时间有限,学生展示的机会还是太少,如果给学生展示机会与时间,他们学习文章的积极性会更高。
语文观课报告篇3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记叙文,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或让学生角色互换体验,或在读中感悟,进行说话、写作方法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李老师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选准了突破口。
三、在整体感知方面,李老师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如学抓关键词。如:痴迷、迷恋、着迷
紧接着,李老师又采取默读的方法来默读,直接点明写了哪两件事,学生就很容易找出来,降低了难度,学生又乐意接受。孩子自己学会了概括课文大意,一是失踪捉纺织娘,一是抓甲虫被父母责骂。能力一步步在提高。阅读方法很多,有自读、默读、齐读等。既训练了语言,又训练了表达能力。
李老师的课不只是在讲课,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方法更重要,在讲课时李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并且总结出方法,这种教学在现在的.教学中很实用,学生现在最需要的是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学,这才是最主要的。
语文观课报告篇4
今天在实验小学空港分校听一位年轻女教师的一年级语文课,并做评课。
走进校园,这里宁静清幽的校园环境让我的心一下静下来,这是一处由日本设计师设计的现代校园,别致的建筑高低错落,清雅的环境,加之形成这所年轻学校阳光快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走进教室,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和安静可爱的孩子们出色的表现更诠释了空港学校的校园精神,正像刘军主任所说的那样,我们的课应该上成有营养的有情趣的课,的确这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活动让我们看到了空港这所年轻的学校的立校风格和师生面貌:清新,流畅,亲切、和谐、轻松、愉悦。
一、词语积累,轻松有序
在认读字词环节,老师重点对亮晶晶和笑嘻嘻做了指导理解,通过观察两个词与其他词的区别,以及这两个词之间的相同点学生自己总结出叠词的特点,?接着老师做词语拓展请同学们说说还知道哪些跟这两个词一样的词语,并通过课件出示胖(??)绿(??),给学生降低难度,这种练习形式的出现可以看出老师课堂练习设计中注意梯度设计,降低难度;对词意的理解老师以词语搭配练习和多媒体展示画面(亮晶晶的星星,亮晶晶的宝石)的形式让学生形象感知词意,可见,老师虽年轻,但能把握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规律,并善于合理运用,使词语积累过程轻松有序。
二、表演读形式,体现学生主体意识
《荷叶圆圆》一文中心内容是通过小蜻蜓、青蛙、小鱼、小水滴的语言和活动来展示荷叶的美表达对荷叶的喜爱之情。在指导朗读环节老师带领孩子们表演读,让孩子们置身荷塘,化身小蜻蜓、青蛙、小鱼、小水滴说它们说的话做它们做的活动,边读边表演,这种课堂设计极大的激发起孩子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参与到文本中来,不是观者而是主角,从主角的角度去说、去读,去做,兴趣盎然,小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意识在这个环节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三、变换教法、调整学法,保持学生的持久兴趣
大家都知道,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长久关注在某个点上,同样的内容一重复就会引来学生的倦怠。小老师显然深谙此规律,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文中结构语句大致相同的四个自然段时,注意了教法和学法上的及时调整变换,使整节课的教学层次感强,兴趣点衔接连贯,例如,在学习小水滴躺在荷叶上一句中理解摇篮的意思,老师用了开火车读,做动作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体会词意,但在接下来认识歌台、阳伞、停机坪等词语时老师不再简单重复上面的做法,而是把词语做成图片让学生到黑板上来贴到正确位置,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把词语放回到具体语境中,学生能贴到正确位位置,恰恰是学生能根据语境理解词义的表现,贴的过程正是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过程。这个环节设计既避免了学词方法的单一,也符合了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成为一个新的兴趣连接点,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持续。
四、拓展性作业,富有个性
在课尾声,老师出示了几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用心记录下来画面内容,想一想还有谁喜欢和叶,它们在荷叶上干什么?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我们知道,减负令后,一二年级明令禁止书面作业,但是什么样的作业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呢?这位小老师的这一课后拓展环节给了我们启发,其实作业可以这样留的,孩子们回家讲给爸妈听,怎么讲?用到刚刚学习的句子形式;讲什么?用到刚刚积累的语言词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用到刚刚学到的段落和句子的排列衔接,这难道不是对整节课学习最好的复习吗?这样富有个性的作业学生既轻松愉快,又起到了对课堂之谁巩固的作用。,老师们何乐而不为?
当然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语言训练、鼓励性评价、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合理整合等多方面这位小老师的做法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语文观课报告篇5
今天,听了何丽萍老师上的《公输》这堂课,感受颇多。下面,我将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两方面略作阐述。
一、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即在课文学习必要之处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
1、学目标明确而集中
用简明的话说说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体会墨子的劝说艺术。
2、教师能恰当设疑
“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能够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而达到突破学习重点的目的。授课过程中又将止楚攻宋的过程细化为三部分,这种问题设计能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带有启发性、思考性和思辩性,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思维发展的训练目标。
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首先是学生大面积地自读,为学生理解课文记述的内容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而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是多诵读,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从而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了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
其次是学生能主动探究规律。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之下,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本节课摒弃了以往教学中单一的传授性教学方式,而代之以新的学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提出个人问题,从而有所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看法。如“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朗读节奏的划分,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作为学习的主体,一堂课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有所收获和启发,并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所以对于“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解决疑问,寻找答案。如果问题难度比较大的话还可以尝试小组合作解决。这应该比教师逐层的分析讲解更有挑战性,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何老师的课自然中透露着扎实,全面中突出着重点,点拨里彰显出主题,踏实、亲切而富匠心的复习风格值得学习。
语文观课报告篇6
她始终在不断地钻研、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所教学科教学成绩显著,她的教学成绩在全旗统考中连续好几年第一。
为了管理好班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班级凝聚力,她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她的班会课每周一个主题,内容丰富:理想、勤奋、团结、安全、学习方法……学生在这些主题班会课中提高了认识,掌握了方法,增强了凝聚力。她还以小组为单位办了班级小报《清风小河报》,优化班级文化建设,她不仅是严格管理学生的管理人,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跑人。
20xx年,棋盘井中学参加了全国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她是我校课题的负责人,为了带领大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实现少教多学,课堂高效,她向年轻教师一样,积极参加培训,虚心学习,参加公开课教学展示,与同行切磋,相互学习。她总是走在课改的前列,作为学校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她是我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她带领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沉吟集》《中学生必备古诗词》《棋盘井中学优秀作文集》,她创建了我校首个文学社团——"春晖"文学社,并且出了六期社报,在"少教多学"课题研究过程中她负责编写了《少教多学论文反思集》《少教多学案例集》《少教多学阶段小结和结题报告集》,她热心帮助年轻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她待人诚恳,为人谦虚耿直,捧着一颗教育热心,做好每一件事。在教育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30年,仍能以满腔的热情从事一线教学,从不懈怠,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相信张炜老师会在将后的教育岗位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主要业绩:
20xx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旗级优秀教师称号;
20xx年荣获内蒙古首届"文星杯"青少年作文大优秀组织奖;
20xx年教学案例《月亮上的足迹》获部级一等奖;
20xx年论文《课改让语文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表在内蒙古自治区出版的《新课改理论与实践》上;
20xx年鄂旗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竞赛三等奖。
20xx年被评为鄂尔多斯市语文教学改革成果奖;
20xx年课件《大雁归来》被自治区评为"辽教杯"教学软件二等奖;
20xx论文《诵读课之我见》获部级一等奖并发表在《方法》杂志第三期上;
20xx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名教师称号;
20xx年教学录像课《三国演义导读》获自治区一等奖,论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综合实践学科第三届教学论文二等奖;
20xx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语文校本课程《沉吟集》;
20xx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明星教师称号;
20xx年被旗教育局授予鄂托克旗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
20xx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学生优秀作文集第一辑:初一《春阳》、初二《雨荷》、初四《寻梦》。
20xx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明星园丁称号;
20xx年在第四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中荣获初中组"读书百杰"奖;
20xx年在鄂尔多斯市第五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初中语文教学能手;
20xx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学生优秀作文集第二辑:初一《春阳》、初二《雨荷》、初三《寻梦》;
20xx年所带班级107班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
20xx年编写了棋盘井中学校本教材《中学生必备古诗词》;
20xx年教学案例《三国演义》导读被评为部级一等奖;
20xx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并撰写了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主持课题研究;
20xx年先进事迹在鄂托克旗电视台桃李芬芳栏目中报道,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20xx年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中评为优秀主持人;
20xx年是"少教多学"的结题年,负责收集了所有结题的资料,并编写了教师《论文反思集》、《案例集》、《阶段小结和结题报告集》;
语文观课报告篇7
最近,街道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听评课活动,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x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王明月老师优美的教学语言,翁宝珠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她们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深度解读文本是最根本的。听完几位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x老师在教学《别董大》时,她首先请学生朗诵了学过的送别诗,这样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了诗句,又为学生学习新课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课中,她以品读诗句──感悟诗情──读懂诗人的程序,层层深入,引领学生走进了传统诗句的美妙。最后,多重解读,多次引读。整节课在x老师优美生动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有蔡老师在上《燕子妈妈笑了》这课时,多次让学生朗读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对话,体会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认真给妈妈带来的欣慰,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开火车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三、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
第四、亲切的评价语言。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孩子,你做得真好、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了,还要从心底爱上这门课。
语文观课报告篇8
盛老师讲的《开花和结果》这节课,课堂内容充实,引用教学资料丰富、全面,课件制作实用,教学效果非常好。虽然我已经听了几次这节课内容,但听完盛老师的课依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教无定法”这句话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归纳起来,我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导入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本节课在新课的引入上从学生平时熟悉的草莓入手,多媒体展示“一株草莓的一生”的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已经学习了被子植物的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植株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结果,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以此导入新课渲染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过渡:一提到花,同学们并不陌生,都见过很多,下面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花的海洋,去欣赏大自然馈赠个我们的礼物----美丽的花。过渡自然,很好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二、问题设计环环相扣,体现教学重难点。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
(1)、你能说出花的不同结构的名称吗?
(2)、同学们的认识是否准确,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呢?
(3)每一朵花都具备这些结构吗?
(4)对植物的繁殖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等等,这些问题恰是本课要学生解决的重点问题,这些问题又是在上课开始阶段提出的,更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自主进行探究。
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
在课堂中,盛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注重小组合作交流。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能做到在小组中先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结论。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其他同学补充说明或说出自己的看法。讲花的结构时,先播放“花”的多媒体图片段师生一起欣赏。然后播放观察花的结构视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花的顺序和各部分名称。学生按照要求观察自己带来的花,“花的结构”。注意观察顺序和方法,小组内交流花的结构各部分名称。多媒体展示花的结构图,先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名称,再提问:
(1)你能说出花的不同结构的名称吗?
(2)同学们的认识是否准确,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
(3)每一朵花都具备这些结构吗?
(4)对植物的繁殖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再对学生加以点拨、引导,通过小组实验和讨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讨论、归纳小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逐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
在讲授《传粉和受精》时,先观看受精过程动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受精的过程段落,初步了解什么是受精与受精,然后给动画配解说词,学习受精的过程。结合多媒体图片解析讲解双受精的过程。用形象化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生理过程,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让学生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生命现象。这样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教师语言优美。
如: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花的海洋,去欣赏大自然馈赠个我们的礼物----美丽的花。花无百日红,花开花谢是自然的规律,美丽的花朵凋谢固然令人惋惜,但植物将为我们呈现另一番惊喜——奉上丰收的果实。我们了解了被子植物经历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结果,完成了伟大的一生,同时为人类提供了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食物,所以我们要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因为它们是人类的最亲密的朋友。也祝愿同学们的人生像花儿一样美丽绽放结出累累硕果!
六、练习题设计很好,都能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点,当场反馈,进一步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巩固练习题部分,层次分明,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并且逐步拓展延伸,联系生活,链接中考,体现了执教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我也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思考的地方
1、学生在课堂上气氛活跃还不够热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还应该多思考,小组之间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过程还有些欠缺。
2、教师主导的时间有些多,应该再放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总体来说,这是一堂近乎完美的一节课,非常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很好!
语文观课报告篇9
有幸聆听了吴老师所执教的五下《将相和》。感谢吴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这么好的高年级的语文示范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为我们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吴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整节课教师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总是勃勃有生机。
二、课前准备充分。课前的小游戏——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知多少。如:卧薪尝胆,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等8个成语,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故事的主人公。这些成语故事都出自《史记》,同时引出《史记》的'一些资料。这一环节很好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吴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十分娴熟,对文章的背景、历史及相关知识熟悉,讲解内容正确、到位,过渡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吴老师课前备课十分认真。
三、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通过组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流等形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如,在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时候,师让学生边读边划出写蔺相如动嘴的句子,想一想,蔺相如这嘴的背后是什么呢?请在句子背后写出自己的体会。学生找到了句子后,问学生:说这话,是怎么说的,从哪里看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对蔺相如动嘴的句子环环相扣。
四、在概括课文内容,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作为小标题。这样的形式很好地去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能力。高段的概括课文内容能力非常重要。
五、板书设计新颖。吴老师用诗歌的形式将“完璧归赵“的故事内容呈现出来。这样的板书设计真正地概括了课文故事的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故事。“挺身而出赴危难,理直气壮欲撞璧,完璧归赵立大功,有勇有谋受封赏。”
语文观课报告篇10
《荷叶圆圆》观课报告在观课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了陆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收获很大。下面我就谈谈这堂课给我的启发:
一、教学成功之处
1、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出示几个圆形,以变魔术的方式引出本节课题,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这个环节引人思考且生动有趣,在低年级学生接受范围内,快速走进课文。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程度提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生活中识字,学以致用。
利用周围熟悉的环境及交通标志,使得孤零零的生字与生活相结合,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更易识记,引导学生注意运用。
3、成功调动感官,使得学生发展更全面。
低年级的学生最容易对单一的文字感到乏味,如何调动学生身心投入是设计课堂活动的重点。最后一个环节,将课文以歌曲的形式呈现,更能发挥陶冶情操,感受文章优美的作用。文字、音乐、图片、舞蹈和谐适时在课文中呈现,长期来看,也使得学生眼界更开阔,在规律下学会创新。
二、教学建议:
1、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还有,学生有唱读现象,平时多注意朗读的指导!
2、这节课的设计生动活泼,若教师能在语言和肢体上进一步优化,一定可以使得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三、我的收获: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流和表现。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认为从课的目标确定、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选择都突出了主体性教学,内容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并具有创造性、教学具有开放性。
2、教学设计趣味合理化
教师通过生动的课件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表现出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中学会在新的情境中探索发现问题。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文中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化认识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语文观课报告篇11
今天学习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这堂观摩课,感触颇多。这节课中,教师对教材和学情分析准确到位;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处理合理符合学生的识知规律。课堂结构清晰明了、教学环节完整流畅。课堂教学采用了信息技术直观高效。教学语音富有激励性,生动准确。
一、成功之处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堂课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能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2、智慧拼图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使用多媒体,以大量的图片和地图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4、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经过教师整合,课堂教学有理有序、重点突出、化难为易。
6、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己做、自己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7、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我梳理和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8、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条理生动、富有激励性。
二、不足之处
1、对于气候特点分析不到位,感觉比较模糊,表达也不够清晰。
2、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有些问题不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3、缺少板书,有失课堂重点的突出。
4、教学方法单一,还可以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
5、学生独立学习、发言不足,有待改善。
6、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三、努力方向
还像一位勇猛无谓的展示奋力杀敌,“长鼻劈敌”、“象蹄踩敌”,它们像象兵一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它们哪里是象,分明是战士,是士兵。对这样的战象,未曾走进故事,便已肃然起敬。在了解了战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后,老师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这样的导入方式没有花架子,充满了语文味,刘老师是在用语文的方式导入新课。
2、本色理解。阅读理解过程以一个主问题(核心问题)贯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情感的呢?”,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首先走进了“段落”的丛林——披挂象鞍,快速阅读,感受战象的所作所为;然后又走进“句子”的丛林——找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圈画体味交流。此时,学生已经走进了语文的丛林中去感受体味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但这还不够,老师又继续引领学生在密林中探幽寻踪,那就是抓词语——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深厚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战象嘎羧动作、神情的关键词语来交流体会,摩挲、泪光闪闪、久久地、呼呼吹去、久别重逢。因为动物是没有语言的,也没有为常人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它们的行为、神情自然流露出他们丰富的心理变化与情感起伏。抓住这些举止神情就能走进它们的内心世界。
于是,学生从这些关键词语中真切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凭吊战场部分,刘老师同样引导学生由段到句到字词,抓住“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体会嘎羧对战友的无限缅怀,对过去惊天地、泣鬼神战斗场面的无比留恋。可以说,在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因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和依托,不仅让学生搞明白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还让学生搞明白这些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即“表达的是什么”,还让学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的,即“怎么写的”。我一直认为:只有铆定语言文字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3、本色结课。本色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去触摸语言文字、关照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还会放飞语言文字。这节课的'最后,刘老师安排了一个“练笔”环节,读写结合——卧在坑底的嘎羧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凝望的眼睛一定有话想说,它想说些什么?你看到静静躺在墓坑里的嘎羧,又想说些什么?从两个内容中任选其一写话。可以说此时学生已经体会到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对这位“战斗英雄”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老师用一种语文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倾吐心声、抒发情怀的机会。于是学生的情感在放飞,语言文字在放飞。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们感受到饱含真情的语言文字是温润的,是震撼的,是有生命力的。这就是本色语文的美魅力。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有人说是“无痕”,我还想说是“本色”,是“本真”,是“原汁原味”,是“原生态”!
最后,由衷地感谢这次研修以及为我们讲课的这些优秀教师,为我们奉上这样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这些优质课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但要知道,光鲜亮丽的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打磨和历练,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力量。有一种拥有叫付出,有一种付出叫幸福。就让我们像这些优秀教师一样,继续执着地行走在语文教学的大道上,让幸福在付出中升华!
语文观课报告篇12
大家好!今天心情激动,因为可以走进王璐老师的语文课堂,欣赏其常态语文课堂风采。今天的语文课堂不但引发大家思维的碰撞,更给了大家智慧的启迪。
1、变换座位。王老师把传统的“秧田式”讲授型座位变换成便于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圆桌式”小组座位。
2、明确合作目标,让学生会学。合作前,葛老师利用投影展示“合作要求”:选取自己喜欢的“画面”,画出相关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亮出“量规”,让学生想学。“量规”本是过程性学习评价的主要工具,将其纳进课堂,我们只能简单视其为“要求”。王老师提出了“量规”:倾听用心有礼;交流有条有理;汇报有声有色。规范了学生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媒体参与,让学生乐学。在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王老师时不时使用媒体展示句子与图画,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与难点。
语文观课报告篇13
《最后一头战象》这节课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与台上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一个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撼人心扉、令人动容的悲情故事,结识了一头有血有肉、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战象嘎羧,并与战象嘎羧一同经历了生命大限将至时的心路历程——从英雄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时的英武豪迈,从重临旧地时的深切缅怀到安葬自己时的坦然安详,真是:英雄垂暮近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凭吊故地念战友,庄严归去共长眠。
听这节课总体感觉是:教学思路在清晰连贯中蛇行,教学环节在自然流畅中游走。动态生成中彰显教师的教育智慧,气定神闲中透露教师的扎实功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是一节本色的语文课堂。本色语文,就是让学生徜徉在内涵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关照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滋养稚嫩的心灵,用自己积淀的语言文字去放飞心灵。本色语文就是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语文的魅力在语文里。这节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本色导入。紧扣题目中的“战象”,以一句“你们见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引领学生快速进入了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在对象兵的介绍中学生感受到了战象在战场上的作用,它们不光驮着象兵浴血搏杀,还像一位勇猛无谓的展示奋力杀敌,“长鼻劈敌”、“象蹄踩敌”,它们像象兵一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它们哪里是象,分明是战士,是士兵。对这样的战象,未曾走进故事,便已肃然起敬。在了解了战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后,老师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这样的导入方式没有花架子,充满了语文味,刘老师是在用语文的方式导入新课。
2、本色理解。阅读理解过程以一个主问题(核心问题)贯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情感的呢?”,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首先走进了“段落”的丛林——披挂象鞍,快速阅读,感受战象的所作所为;然后又走进“句子”的丛林——找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圈画体味交流。此时,学生已经走进了语文的丛林中去感受体味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但这还不够,老师又继续引领学生在密林中探幽寻踪,那就是抓词语——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深厚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战象嘎羧动作、神情的关键词语来交流体会,摩挲、泪光闪闪、久久地、呼呼吹去、久别重逢。因为动物是没有语言的,也没有为常人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它们的行为、神情自然流露出他们丰富的心理变化与情感起伏。抓住这些举止神情就能走进它们的内心世界。
于是,学生从这些关键词语中真切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凭吊战场部分,刘老师同样引导学生由段到句到字词,抓住“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体会嘎羧对战友的无限缅怀,对过去惊天地、泣鬼神战斗场面的无比留恋。可以说,在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因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和依托,不仅让学生搞明白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还让学生搞明白这些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即“表达的是什么”,还让学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的,即“怎么写的”。我一直认为:只有铆定语言文字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3、本色结课。本色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去触摸语言文字、关照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还会放飞语言文字。这节课的最后,刘老师安排了一个“练笔”环节,读写结合——卧在坑底的嘎羧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凝望的眼睛一定有话想说,它想说些什么?你看到静静躺在墓坑里的嘎羧,又想说些什么?从两个内容中任选其一写话。可以说此时学生已经体会到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对这位“战斗英雄”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老师用一种语文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倾吐心声、抒发情怀的机会。于是学生的情感在放飞,语言文字在放飞。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们感受到饱含真情的语言文字是温润的,是震撼的,是有生命力的。这就是本色语文的美魅力。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有人说是“无痕”,我还想说是“本色”,是“本真”,是“原汁原味”,是“原生态”!
最后,由衷地感谢这次研修以及为我们讲课的这些优秀教师,为我们奉上这样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这些优质课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但要知道,光鲜亮丽的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打磨和历练,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力量。有一种拥有叫付出,有一种付出叫幸福。就让我们像这些优秀教师一样,继续执着地行走在语文教学的大道上,让幸福在付出中升华!
语文观课报告篇14
20xx年11月13至15日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在临沂市举行,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参加了本次活动,收获颇丰。
这次参赛的信息技术教师来自全省各个县市区共有五十名,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在金雀山街道小学会场听了16节参赛课。参赛课课题涵盖面广,虽然使用的教材涵盖了泰山版和青岛版的两个版本,但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拘泥于教材,教学设计各有特色,每堂课都很有特色,让我领略了其地市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风采和教学理念。
本次给我印象最深的两节课分别是烟台市莱州中心小学孙伟江老师执教的《玩转幻灯片》和日照市新营小学庄元秋老师执教的《文件多了要管理》这两节课。庄老师执教的《文件多了要管理》那堂课,教学设计的新颖独特。把西游记的故事融入到了课堂中。她先从寻找孙悟空开始,通过任务驱动教法,让同学们自己学习windows中的搜索功能。接着在取经过程中碰到了妖怪又把他们师徒三人如何关进妖洞。即是用什么方法把图片和文件夹放到同一个目录下。最后又通过取经归来分类梳理了本节课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虽然使用的教材版本和我们平时使用的青岛版不同,但是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给我很大的启发;烟台市莱州中心小学孙伟江老师的`《玩转幻灯片》这节课在,课堂导入的设计上可谓别出心裁。他通过一个简单的用ppt做的纸牌魔术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听了孙老师的课之后,我知道自己以前的课堂内导入方法不是很好。有一些导入的设计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该像孙老师一样好好研究一下学生的心理,巧妙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让学生一节都跟了老师的节奏进行,而且学得好、学的快。
以上是我听课时的一点点的体会,本次听课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自己在教学方法中的不足和待改进之处,尤其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差距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吸取教训,不断创新教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向优秀教师看齐。
语文观课报告篇15
今天听了xx老师执教的《称赞》一课,收获颇多。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童话所独有的优势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我们教研组成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观摩:
一、教学流程:
张老师这节课环环相扣,实效性强,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教学流程观察记录表:
本教学流程脉络清晰,设计合理,科学实用,创设多处情境指导朗读的教学方法,无不体现着语文的美丽转身。
建议:当然,课堂永远是一种有遗憾的艺术,这节课我们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生字教学在扎实一些,可抓几个重点字写一写,这样更能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特点;
2、创设情境感情朗读上,上一些分割,多一些整合。
二、课堂提问:
课堂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成就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张老师的这节课,正是用引导的策略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温馨。
在《称赞》这节课上,对学生参与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统计表可以看出,这节课的学生参与情况是比较好的,有37名同学主动参与了课堂,占全体同学的88%,这个比例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较广。从学生回答问题次数来看,大部分同学只回答了一次或者两次,有14个同学回答了三次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有5名同学没有发言,从课堂表现来看,举手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很少见这几位同学主动举手。
建议:1、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鼓励这些孩子积极大胆的举手发言,以此来提高这些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2、充分关注这几个孩子上课的学习状态,如他们的听课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
3、多给这些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根据问题的回答情况来判断这几个孩子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张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共设计了四个:
1、在阅读中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刺、猬、板、凳、糙、但、傍、椅、瞧、留”10个生字,重点识记“背”“糙”的字音,会写正确、规范、美观的书写“背、傍”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称赞的句子。
3、结合图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新词称赞、粗糙
4、体会称赞所带来的快乐,学会称赞别人。
这样设计做到了:
一、教学目标设计准确,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准确清晰,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紧紧围绕着这四个目标展开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反复引导学生,使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地落实。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课文通过故事创设情境引入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接着出示生字词让学生反复读,再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让学生读,这样学生不仅认读了生字词同时也读熟了课文。理解字词除了反复读,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摸一摸理解“粗糙”,方法新颖,学生印象深刻。
语文观课报告篇16
观课时间:3月12日
观课题目:乡下人家
大家好!今天心情激动,因为可以走进王璐老师的语文课堂,欣赏其常态语文课堂风采。今天的语文课堂不但引发大家思维的碰撞,更给了大家智慧的启迪。
1、变换座位。王老师把传统的“秧田式”讲授型座位变换成便于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圆桌式”小组座位。
2、明确合作目标,让学生会学。合作前,葛老师利用投影展示“合作要求”:选取自己喜欢的“画面”,画出相关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亮出“量规”,让学生想学。“量规”本是过程性学习评价的主要工具,将其纳进课堂,我们只能简单视其为“要求”。王老师提出了“量规”:倾听用心有礼;交流有条有理;汇报有声有色。规范了学生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媒体参与,让学生乐学。在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王老师时不时使用媒体展示句子与图画,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与难点。
语文观课报告篇17
今天听了xx老师执教的《称赞》一课,收获颇多。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童话所独有的优势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我们教研组成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观摩:
一、教学流程:
张老师这节课环环相扣,实效性强,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教学流程观察记录表:
本教学流程脉络清晰,设计合理,科学实用,创设多处情境指导朗读的教学方法,无不体现着语文的美丽转身。
建议:当然,课堂永远是一种有遗憾的艺术,这节课我们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生字教学在扎实一些,可抓几个重点字写一写,这样更能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特点;
2、创设情境感情朗读上,上一些分割,多一些整合。
二、课堂提问:
课堂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成就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张老师的这节课,正是用引导的策略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温馨。
在《称赞》这节课上,对学生参与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统计表可以看出,这节课的学生参与情况是比较好的,有37名同学主动参与了课堂,占全体同学的88%,这个比例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较广。从学生回答问题次数来看,大部分同学只回答了一次或者两次,有14个同学回答了三次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有5名同学没有发言,从课堂表现来看,举手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很少见这几位同学主动举手。
建议:1、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鼓励这些孩子积极大胆的举手发言,以此来提高这些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2、充分关注这几个孩子上课的学习状态,如他们的听课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
3、多给这些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根据问题的回答情况来判断这几个孩子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张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共设计了四个:
1.在阅读中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刺、猬、板、凳、糙、但、傍、椅、瞧、留”10个生字,重点识记“背”“糙”的字音,会写正确、规范、美观的书写“背、傍”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称赞的句子。
3.结合图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新词称赞、粗糙
4.体会称赞所带来的快乐,学会称赞别人。
这样设计做到了:
一、教学目标设计准确,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准确清晰,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紧紧围绕着这四个目标展开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反复引导学生,使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地落实。
二、注重学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课文通过故事创设情境引入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接着出示生字词让学生反复读,再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让学生读,这样学生不仅认读了生字词同时也读熟了课文。理解字词除了反复读,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摸一摸理解“粗糙”,方法新颖,学生印象深刻。
建议:
“会写正确、规范、美观的书写‘背、傍’2个字。”这一目标没有落实。低年级语文教学,生字教学应作为重点来处理。
语文观课报告篇18
“这真是精心设计的流程,扎实推进的课堂”在认真地观摩了董老师执教的《两只鸟蛋》一课之后,我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这节课,董老师真正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从“文本解读”转向了“能力培养”,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从董老师本课时教学流程的设计这一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出示图片,渲染气氛:“同学们,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季节,你喜欢春天吗?你还能用哪些词来描绘春天?是啊,春天这么美好,你们愿不愿意到大自然中玩一玩呀?小动物也和你们一样,来到了美丽的大自然中。听!谁来了?哦!是小鸟飞来了,它们你一句我一句,唧唧喳喳的唱的可高兴了”接着提问“那鸟妈妈是怎么把小鸟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加声音,点课件)”从而引出课题。
这一步的设计,以声音和图片为媒介设置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效果很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朋友们,关于这两只鸟蛋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谁想知道?故事就藏在咱们的课本里,快去读读吧!”然后让四位小朋友来接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流利,正确,有感情。
这一步的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目标明确,但我觉得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有感情,要求有点高,可以在精读时再让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这个目标。
三、闯关游戏,快乐识字
教师带领大家去鸟的王国里看一看,让学生通过四关拿到四把智慧金钥匙,才能顺利到达鸟的王国。
第一关,读带拼音的词语,自由读,请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拿到金钥匙,见到蜂鸟
第二关:去掉拼音读词语,变向开火车读,拿到金钥匙,见到鸵鸟
第三关:单个字,男生女生对抗赛读,做猜字游戏认识“捧、抬、投”拿到金钥匙,见到啄木鸟
第四关:用“蛋”组词
这个环节,把整个识字过程设计成一个闯关游戏,设置四个关卡,一个比一个增加难度,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用做动作猜字的游戏让学生认识新字,学生记忆深刻,也学会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到最后教师还做了铺垫“其实,鸟的王国里还有很多鸟,它们要等你们学好课文才和你们见面呢?想见见它们吗?那就认真学习课文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教师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逐段学习。
第一小节,教师版画大树,并让学生摸鸟蛋说感觉,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凉凉的鸟蛋”可以说成“鸟蛋凉凉的”,引导学生体会鸟蛋,真好玩,在指导朗读。
第二小节,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并表演鸟妈妈焦急不安的样子,并联系实际谈感受,从而理解了重点词语“焦急不安”。
第三小节,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送蛋,并上台表演,指导朗读。
第四小节,教师创设了小鸟慢慢出壳慢慢长大的情境,指导朗读。
这个环节,教师利用多种方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词句,并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表演读,考察了学生对词句的把握和理解,从而教会学生多种学习课文和词句的方法。
总之,董老师的目标具体明确,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课堂扎实高效,既关注了课程内容,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地验证了xx老师说的“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语文观课报告篇19
在教育基金会、县教育局领导和各乡镇学校的支持下,xx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集中研修学习(1月26日——30日)已圆满结束。现将研修学习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参加这次集中研修的老师共100人。其中名师工作室成员10名,学员50名,主持人1名。除工作室的61名老师外,还择优从乡镇学校挑选了39名年轻骨干教师参加。老师们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教学互动。态度认真,成效明显。
(一)针对性强,准备充分。本次集中研修是在充分调查工作室老师的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的,围绕老师们普遍存在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来组织,兼顾校本研修和教育科研。为筹备此次集中研修,教育局教育股专管名师工作室的朱老师从场地会场选择、日程安排、教学组织、日常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都作了周密安排。工作室成员齐心协力,分工合作,较好地保证了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本次集中研修以同课异构为主,突出提高阅读教学能力和作文教学这一主题,设置了4个讲座,10节课堂教学(4节阅读课,2节低段古诗教学,4节作文课)。整个安排比较系统全面、科学有效。
(三)同课异构形式,更好地促进学习吸收。为了更好地培养名师,服务教学,我们注重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是聘请名师。这次聘请了云南省特级教师、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洁老师、钟兴老师,昆明市学科带头人、昆明市五华区普吉小学校长分别作阅读作文、教育科研、校本研训的专题讲座。这些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确是相应学术领域的权威,他们视野广阔,造诣很深,表述引人入胜,语出惊人,学员反映讲课效果非常好。
二是同课异构。此次工作室集中研修主要以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在同课异构教学中,老师们通过看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的处理和演绎,促进了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达到了取长补短、智慧共享和优势互补的目的。
三是多维度评课提升了研修的水平。在看课之前,依据陈洁名师工作室“多维度评课”的要素和要求,提前对看课的侧重点进行了分组分类,并要求各小组在看课后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种多维度评课,促使教师更深入地参与教学研究,也促使老师们深层次地思考课堂现象背后的原因,使研修由浅表化向纵深推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是信息量大。4位名师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述,10位上课教师的精彩课堂,每天8个学时的学习,让老师们与自己平时的教学产生了交互比较,思想产生了碰撞,从而又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四)严格纪律,日常管理严谨。为确保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效果,我们按照“从严治学、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方针,十分重视对本次集中研修班的规范管理。专门修订了一整套为学员量身定做的考勤规定、课堂守则、效果反馈、培训考评等规章制度,并注重抓好落实。
一是实行专管人员全程陪学,严格执行请假制度,规范课堂秩序,加强培训期间必须每天写参加培训心得体会,并上传到“石屏县骨干教师培训群”。
二是以高度的责任心,牢固树立服务观念,不断改进后勤保障工作,尽可能给学员的学习、生活与活动提供比较满意、周到、全程的服务。
二、主要收获
工作室成员董xx老师在研修总结时深有感触地说:“未参与集中研修前,自己是一个长着绒毛的小毛葫芦,经过五天的培训,绒毛已逐渐退却,相信在本次知识盛宴的滋养下,自己将会长成一个大葫芦,具有自己的光泽。”普xx老师说:“参加这样的集中研修,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一天都有意犹未尽之感,心中感到十分充实。”我想,这可能也是全体学员的心声。
1.提升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
好多老师都在心得体会中讲到通过培训,深深地认识到校本研训对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重要,认识到阅读教学要依据课标,根据学情,抓住重点,上出特点。特别是陈洁老师“作前唤醒,作后指导”的作文教学主张,值得好好去实践和研究,以避免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的现象。同时,也对各种习作教学流派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观课还得本着一种吸收理念,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这才是最好的方法,切不可邯郸学步,连属于自己的那点东西也丢失了。
2.洗涤了教师的心灵,净化了教师的灵魂
好的培训无疑是一桌知识的盛宴,是一顿灵魂和精神的大餐。好多老师在培训总结中提到要“坚持”和“行动”。一名学员写道:“主动、坚持”这四个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如果凡事都能如此,那真的就是世上无难事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养成学习习惯,保持思考的状态,我还需做个践行者。工作室主持人在《行动与坚持》中这样阐述:柏拉图甩手臂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当这个故事再一次被提起,我又想到了“坚持”这个词,昆明市五华区吉普小学的邱崇儒校长之所以能带着一个被边缘化的学校从衰落走向强盛,就是坚持,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坚持校本研训,坚持创新管理……是的,人生,跨一步并不难,那我们就跨一步,再跨一步,一步一步地朝着理想走,最终会成就未来,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3.同课异构促进了教师深层次的反思
同课异构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的不同处理,以及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本次的作文、阅读、古诗同课异构,除了达到上课教师智慧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外,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参与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对平时教学行为的深层次反思。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学员在认真分析了两位老师上的《西门豹》的利弊后,感叹道:同课异构,好!因为它的目的不在于分出高下,而在于思考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希望在日后的工作中,将会提供更多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共同谋求发展。
4.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研究能力
学然后知困,思而后有进。通过学习、反思,老师们认为在专家、名师的讲座、课堂上学到了许多关于教学研究的方法,如钟兴老师的《教师如何做科研》讲座中的具体的研究方法,邱崇儒校长的校本研训的方式,昆明温颜博老师的“作前唤醒,作后指导”方法等。本次的同课异构,工作室的5位老师参与了上课,与来自省城的老师同课异构,压力大,动力也大。上课老师准备课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其次,老师们亲自实践了多维度评课,也真正认识到该评课方式的好处。特别是在多维度评课中,各组老师观察的角度不同,所折射的教学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让老师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教学,进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几点体会
1.教师能力的提升需要高层次的培训
5天的培训紧张有序,累并快乐着。看着老师们听讲座时欣喜惊异的'神情,作为组织者的一名成员,我也感到由衷的高兴。从老师们的交谈反馈来看,培训是很见成效的,老师们的确是受益匪浅。高层次的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起了很大的作用,我相信这次培训学到的理念和方法,必将影响老师们今后的教育教学行为。
2.精神的熏陶需要不断的强化
作为一名教师,职业道德永远是放在首位的。但在长期重复的工作中,职业的倦怠会消磨老师们道德的基准。此次培训,给老师们留下印象深刻是邱崇儒校长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和坚守。同时,也被陈洁老师的精神所打动。一位将近退休的特级教师,一整天8个小时的生动讲座,其知识厚度与功底绝非一日之功。是的,再好的理论也要行动,再简单的方法也要坚持。本次培训,留给老师们的精神上的启迪,将会影响教师今后教学生涯中的分分秒秒。
3.只有扎实的培训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本次专题集中研修与以往县上所有的培训不同,要求严,管理好,扎实有效。每天要写培训听得,要记笔记,关键是时间控制特严,专家不到点不下课,学员到点就必须提交学习心得反思。除此之外,每天的点名制度,在约束了学员的同时,也提高了培训的效率。
四、结束语
教师的成长有赖于肥沃的土壤,作为名师工作室,尽量为成员、学员提供成长的土壤是义务,也是职责。打造骨干教师,教学实践和理论培训同样重要;打造骨干教师,专家引领和严格要求一样;打造骨干教师,人格的培养和渊博的知识一样重要。名师,需要知识涵养的浸泡;名师,需要高压熔炉的锻造。
语文观课报告篇20
为期三周的xx小学20xx年第二学期“教学课堂听课”活动,已于3月7日圆满结束。这次活动各位教师都高度重视,上课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后与听课的教师深入研究,探讨教学方法。通过这一活动,大家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了较科学的把握,使教师的基本素质得到大大提高。下面从以下几点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
一、活动组织有序,实施周密严谨。
xx小学根据中心小学的总体部署,制定并下发了此次活动方案,安排了专人组织听课、评课。全体教师认真筹备,精心策划课堂教学,不论是讲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积极性和热情都非常高,都本着学习、提高的心态面对备课、讲课、听课,都希望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满腔热血和殷切希望。充分表明了我校教师真抓实干,立足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信心。活动达到了团结、调动广大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改革,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艺术的目的,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参赛教师成果累累,整体水平普遍提高。
1、专业水平及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大多数上课教师的都有这样的感受:每上一次公开课就逼着你钻研教材,这样对教材的理解就深刻了,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本次活动是全体教师积极进取的一个推动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他山之石借以攻玉。另一方面别人听自己的课,进行交流,能有益于组织教学。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更清,评课中提出来的问题有可能是你平时没有发现的,经过这次活动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的问题,让自己今后的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2、参赛教师精心准备,效果精彩纷呈。
大多数教师都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力求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听中学、讲中学”,创设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高年级翟聪聪老师《杨氏之子》课堂上的轻松与睿智,田富美老师《我们都是好朋友》中的诗意与深度,英语课堂上许璐老师《Unit2BLetslearn》的学法渗透与指导,低年级数学朱xx老师《整理与复习》课堂上的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精巧设计,让我们领略了不同风格的精彩课堂。
3、大多数参赛教师板书工整、图文并茂、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充分利用了简笔画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三、竞赛暴露出的问题。
1、教师的角色还需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要把自己定位在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朋友的位置。这样,上课时,老师们和学生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就轻松愉快了很多,课堂气氛也就随之活跃了起来,学生也动起来了,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更愉快地学,更主动地学。
2、个别教师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缺乏针对性和深度。提问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致使学生回答漫无边际。课堂讨论也只是浅层次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问题,随机提问,不要刻板地按事先设计提问,更不要总是固定地提问几个学生。这需要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学情的研究。
3、要改变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的现象。课堂上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不要急于将结论告知学生,应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4、部分教师讲课缺乏激情,讲课内容分析不到位,引课过于繁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课题的主体不突出。
三、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1、多听课,多写听后反思性的小结。
听课首先要抱有积极的、谦虚的态度,取人所长,补己之短。听后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和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就是反思教学的有效方法。
2、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要以活动为契机,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缩短竞赛课与平时教学的差距,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时不仅要分析和研究教材、教法,而且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多学习、多交流
一是向同行学。把学习交流的重点放在课程改革的研究、教学案例的交流、典型问题的研讨等方面。二是要向学生学。关心我们的教育对象,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走到我们的学生中间去。
总的来说,这次“人人一堂课”教学活动,教师们各有千秋、各展风采,这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给各位教师带来新的思索,做一个钻研型的教师,促进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
语文观课报告篇21
今年暑假以来,我认真学习并观看了张艳丽老师的《从现在开始》、刘梦荣老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韩庆芝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以及肖云兰老师的《月光启蒙》。四位老师优秀的课例,精彩的课堂,巧妙合理的教学设计,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无缝衔接,让我深受启发。
总体评价:四位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感知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获取直觉的体验,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开展多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活力四射。倡导以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尽量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下面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进行一下分析点评。
四位老师课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帮助学生体验角色,真切地进入文中的情境,才能制造出符合文本的课堂气氛,从而感悟文本中蕴含的道理。
张艳丽老师的《从现在开始》,从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出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认真阅读全文的重点段,了解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的过程,并抓住动物的语言,让学生充分的读,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使本文的难点在讲读中得到突破。
刘梦荣老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来理解课文,结合孩子们课下搜集资料及课上老师补充的资料,进一步走入人物内心,从而对人物的理解更立体。
韩庆芝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采用资料补充、情境渲染法,体会人物的复杂内心、感悟人物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肖云兰老师的《月光启蒙》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优美、感情真挚,体会此刻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学生情感上进一步升华。
三、观后反思
通过这次观评课,对照自己平时的教学,深深体会到:
1、教师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结合文本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的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努力实现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灵的感受。
3、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项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完善我的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观课报告篇22
一、引言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为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小组以一堂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新授课实录为观察对象,观察教学开始后第5分钟至第17分钟40秒(教师教授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的过程)教师的提问状况。
二、观察方法
1、观察工具
我们使用自制的《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进行观察,该量表对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水平、教师提问方式、教师候答时间、学生回答方式、教师理答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量表见附件1)
2、记录方法
观察该课课堂实录。我们先观察整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然后把观察段定位在第5分钟至第17分40秒。在观察过程中,采用了小组成员先讨论、然后分工记录,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观察结果与分析
1、观察结果
我们对上述片段中出现的13次提问进行了统计汇总,得出如下结果,详见下表: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总表)
2、分析
1)在十二分钟里,教师提出的问题数为13个。从问题的水平来看,其中记忆性问题2个,占总数的15.4%,理解性问题9个,占69.2%,创造性问题2个,占15.4%。
2)在教师提问的方式上,13个问题都是直问,无曲问,宽问8个,占61.5%,窄问5个,占38.5%,单问8个,占61.5%,重问5个,占38.5%。
3)在提问的教师候答时间上,时间过短的10个,占76.9%,三秒左右的1个,占7.7%,五秒左右的1个,占7.7%,过长的1个,占7.7%。
4)在学生的回答方式上,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占84.6%,集体回答2个,占15.4%。
5)在教师的理答方式上,鼓励表扬的5个,占38.5%,简单肯定的6个,占46.2%,提示或重复的1个,占7.7%,追问的3个,占23.1%,不作评价的3个,占23.1%。
四、讨论
1、该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其中贯穿语言文字的训练,从问题的水平来看,该教师理解性的问题占69.2%,提问技巧比较单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应用性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
2、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问,问的主旨即在直接的答案。曲问是一种迂回问法,即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这种问法运用得好,会有很强的激发作用。有时虚提一问,无须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有时问题和答案都很简单,但释疑之后却又引起更深的疑问。在本环节中,教师的直问占100%,无曲问。宽问,又叫概括问或笼统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宽较概括而言的。窄问,又叫具体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窄较具体而言的。宽问居高临下,窄问具体生动,各有各的效用。单问,就是集中提一个问题,然后集中释疑。有时一堂课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单问组成,提问既成为线索,又显出层次。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以“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贯穿始终,构成清晰的线索。重问,就是重叠提问,又叫连续问,即在短时间内多次提问。提问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的发人深省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3、适时的教学等待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反应长度增加,回答时间延长,答题正确率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创造性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思维结果更为完善。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未作停顿的次数是10次,占76.9%。教师应当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
4、在学生回答方式上,选择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两个问题选择齐声回答,在观察时间段内,教师没有选择让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这种方式。学生回答方式比较单一,应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型,采用多种方式回答问题。
5、理答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理答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环节。该教师能较为及时地捕捉生成,但理答方式较为单一,简单肯定占46.2%,不作任何评价为23.1%,简单肯定占主要部分,评价语有待于进一步丰富,方能实现评价多元化。教师预设问题过于简单,一问一答式较明显,没有孩子潜心会文的时间和空间。
语文观课报告篇23
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指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听、思、说、读、写、做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学习效果的根本保证。如果有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上没有或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就相当于这个学生没有上这节课,学习效果更谈不上了。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也是新课标最重要的一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学生能够参与的度,这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教学目标,今天观看了王老师的上课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学生的参与度方面做了统计。
本班共50人,回答了3次的学生有2人,所占总人数比例的百分之6;回答了三次的学生有6人,所占总人数的百分之12;回答了两次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40;回答了一次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24;没有回答问题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20。从统计的数字来看,参与度很高,老师充分关注了绝大多数学生,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发展个性的目标。
一、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
课上老师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发言中来,而不是一节课下来只有少数学生在反复发言。老师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尽量让学生表述与众不同的见解,没有过早地去追求统一的认识、统一的结论,允许不同的认识和认识的不同水平同时存在。老师重视调动性格内向的孩子发言,及时捕捉他们想表现的瞬间,让他们表现,即使答得不完整,或答错了,也鼓励他们的勇敢。
二、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兴趣与成功是有机的统一体,兴趣可以促进成功,成功可以激发兴趣,使学生因感到能学会而愿意学,因愿意学而学得更好。在教学中,对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问题的设计,优等生可以增加难度,提高力度,以促使其只有起跳,才能摘到果实;中下等生可以降低难度,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饱尝成功的喜悦,建立更多的自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进步。
三、老师的提问很有实效性和层次性很强,以学定教。
老师的每次提问使多数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引发了多数学生的思考,所以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很浓,课堂气氛很活跃,扎实有效的进行了教学。
建议: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不发言的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肯定他们的闪光之处。
语文观课报告篇24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胥老师首先采用谈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花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食品,你能说说你对花生的了解吗?”接着又让同学们质疑课题,相机介绍了有关花生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你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等等。在这些问题的交流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而且为文本的顺利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字词的学习方面,胥老师既注重字词的认读,有特别强调有特点的词语的读音,比如“便宜、尝尝、石榴、体面”等词语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读轻声,采用个别读、齐读等形式巩固字词的认读。在梳理文章脉络和文章大意时,胥老师采用填空的形式,这样既简便,又利于学生直接抓住文章大意。胥老师还让学生去看看每个小标题分别是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落,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相机引出课文的写作方法之一“详略有序”,以此来让学生明白了哪些内容是每节课的学习重点。
与此同时,胥老师还特别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分析进行教学,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思、多说、多听,尽情发挥。如:“居然”等词语,因为地荒,因为没有精心耕作,没有料到能丰收,所以用“居然”。但我认为这里分析的还不够深入,如果能进一步引出花生潜在的品质——好种易活就更好了。
此外,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老师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让学生先自己读,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自学中就慢慢体会出了花生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炫耀自己的品格。接下来,胥老师对于体会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的价值时,并没有一味地按照教参,让大家都在体会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时,而否定苹果、石榴、桃子的价值。
最后,胥老师特意留出了时间让孩子们直抒胸怀。小练笔的设计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孩子们当堂交上来的练笔中能看出这节课老师语言文字美的引导确实很到位,学生的活动受到老师言、行、举、止包括情绪的影响,老师的激情影响感染到了学生,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结束后,胥老师又介绍了作者许地山的生平事迹,而且让学生了解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总之,胥老师的这节《落花生》将老课文注入了新活力,在授课上不落窠臼,是一节优秀的.课例。
语文观课报告篇25
大家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怎样授之以渔,实际上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方法。通过这次研修,我深深地体会到授之以渔体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即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在教师的语言中,既可直接点明,又可语言渗透,既可学中自悟,又可练习巩固……这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教学功底,有较强的学法指导意识。
对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进行观察,可以了解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可以了解教师是否根据文本内容确立了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有效培养。《翠鸟》一课,在学法指导方面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通过观课,我们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不再盲人摸象,而是有迹可见,有路可循,是为这次磨课的一大收获。
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和渗透的好处在于学生知道怎样学习,不再迷茫。比如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很好地渗透了课前自学方法: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要知道文章的大体内容;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文章涉及的知识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知道应该怎样课前预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学法、掌握学法、巩固学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黎玲玲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鲜艳”一词时是这样教学的:
1、默读第一自然段,并用笔画出描写翠鸟样子(外形)的语句。(这里是整体把握,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进行勾画,初步思考)
2、谁找得更加简练读一读?(这里是进一步缩小范围,培养学生根据要求准确把握词句的能力)
3、再从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中找出写翠鸟颜色的词语,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并进行标注,进行强化)
4、从这些颜色可以看出翠鸟羽毛的颜色很多,用文中一个词语怎么说?(从具体到概括,词语的把握和理解)
5、在这里鲜艳形容颜色多而漂亮,老师通过查字典还知道了“鲜艳”的'准确含义,并出示。(进一步深化理解)
6、通过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只翠鸟。(拓展运用),通过这样多层次的教学,学生在把握课文的内容的同时,准确理解了“鲜艳”的含义,并能进行运用。
在教师的有目的的学法指导下,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参与有热情,思考有深度,目标达成度自然就高。可以说,学法指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也值得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通过观课,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学法指导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文本,提取里面的学法指导训练点,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多方面、多层次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的同时,掌握并内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的课堂,让课堂成为“教语文”的阵地。
语文观课报告篇26
观了李老师的课堂教学,心中豁然开朗,原来,“语文课”要这样教“语文”。我们惊喜地认识到研修给我们的课堂带来的变化,研修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取得的进步。针对这节课,我认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新课先是情。
李老师利用现有资源---课文插图创设情景,让孩子从观察到说话,认识图画美的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语文学习,可谓“未成曲调先用情”,调足了学生胃口。
2、感受画面再激情。李老师采用多种形式赏读儿歌,在教学中先发挥自身声情并茂地导读的优势向学生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夏日荷塘美景图。然后采取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配上动作表情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懂了画面—-美,读出了感受---可爱,也读出了对学习的.喜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识字激情。
3、初步探究兴致浓。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让孩子再读儿歌,抓住顺口的特点----押“ao”韵,引出带有“包”字的一系列形声字。而后随文识字,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组织教学,引领孩子在文字王国中遨游。课堂上老师教得张弛有度,学生学得兴致浓浓。
4、总结特点------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抓住“你们怎样记住它们”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领悟形声字的特点。最后通过两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顺利地完成了目标教学。
5、指导书写--以点带面。教学中老师发挥自身书写又一优势,展示“包”字的范写。示范中渗透了方法指导,评价中找出了存在的不足。写字教学落实得扎实到位。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课堂延伸,把语文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识记、积累汉字。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
总之,整堂课思路清晰严谨,目标明确,措施到位。课堂教学从设计到实施都很好地体现了从“内容分析”到“能力培养”的转变,也很好实现了“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语文观课报告篇27
学校组织我们听骨干老师上课,我听了x老师、x老师和x老师三位优秀教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有魅力
当我听着x老师、x老师和x老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和蔼,能带领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在五年级人教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一课时,x老师先向学生展示一段富有哲理的话,让学生欣赏,再声情并茂地朗诵,用语言勾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再者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让学生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越来越近,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倡导“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放后扶”的过程。”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三位老师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三、评价语言的收获
三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老师评价语言丰富,适时、到位,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通过看看,听听,生活中就会学习;有问题(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疑惑)就说明你在思考,没问题才是有问题……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三位老师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她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吧。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语文观课报告篇28
我有幸参加了“xx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20xx年集中研修活动”的学习,期间学习了廖长宽校长的《搭建共同学习与成长的平台》、玉元平老师的《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何伟老师的《电子白板课件制作交流》、清华附中老师的《春》这四个讲座。这些老师既有对语文教学研究颇深的教育专家,也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聆听他们观点鲜明、内涵丰富、理念先进的讲座,让我获益匪浅。
一、学习,是语文教学永不枯竭的源泉。
鲁肃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对一名老师而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现在在中小学教师最普遍最严重的一个现象就是,爱读书的老师越来越少。不读书怎么学习?有些老师会说,我们一天到晚要备课,要改作业,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抓教学常规,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哪里还有精力读书。是啊,现在老师一天到晚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各种常规工作令老师们精疲力竭,但这不能成为老师们不爱读书的理由。据调查,中国现在全民不爱读书,人均年读书才四本左右,比起一些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不爱读书也是自然的。
但不读书,不学习,导致一些老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知识储备有限。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决定着教学的精彩程度。语文教学牵涉面广,没有丰富的知识,语文教师就无法如鱼得水。因此,我认为,要做一名名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不仅要读书语文方面的书,也要读其他方面的书。由语文老师带头读书,形成一个人人爱读书的校园氛围,教学就会变得有趣而轻松。
二、研究,是语文教学精益求精的方向。
把教书当做是一个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有了事业心,就会去琢磨研究。一天到晚,只知道拿一本书去教的人,他的教学不会有魅力。只有不断总结,认真研究的人,才能掌握教育的精髓,轻松驾驶教学。
把教育当做事业来抓,就要求我们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要研究,首先要学习,只有学习深了,才能有研究。现在,有许多教师也在学习,但往往学习不深,今天学黄岗,明天学洋思,后天学杜郎口,学来学去,啥也没学到,甚至越学越糊涂,有些老师就感慨,教育改革这么多年,现在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教学语文了。我认为,研究要有自己的方向,不要人云亦云,找准方向后,要深挖,不要浅尝辄止。课堂教学时,备课求“深入”,教学求“浅出”。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高效有趣,吸引学生。
三、创新,是语文教学永远常新的动力。
语文教学,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活力。很多学校去学洋思,去学杜郎口,结果成不了洋思,成不了杜郎口,真正的原因就是他们在模仿,他们没有因地制宜,没有创新。单纯的模仿,绝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语文教学非常灵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成功模式,机械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创新是语文教学一个永恒主题。而创新又是在扎实深入的学习,精深严谨的研究之后,才能做到的。只有在丰富的学识,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创新。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我们重点可以在三个方面研究创新,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方法,三是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方法上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学形式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以上几点,就是我此次参加xx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20xx年集中研修活动的一点体会和感想。总之,这次研修引起我的一些思考,发现了一些问题,激起了我心底的教学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