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的总结报告(通用3篇)

发布时间:

专题讲座的总结报告(通用3篇)

专题讲座的总结报告篇1

上学期,本人积极参加学院举办的专题讲座,争取时间争取更多的听到讲座。通过听这些讲座,知识面进一步拓展,理论层次进一步提高。我先后参加了自然学科讲座1次,人文社科讲座2次。现将参加专题讲座情况报告如下:

一、思想重视

学院举办的讲座都是与我们现实工作需要以及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紧密相连的,有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方面,有对当前局势的解读,有对人类与环境的思考总之,负责专题讲座的老师都是知识渊博的博士、教授,我感到非常荣幸。在参加专题讲座时,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找好目标。无论学习任务多忙,自己总是坚持每天晚上利用休息时间听学院举办的专题讲座,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沉醉在知识的海洋,不断丰富自己。(二)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专业讲座不仅仅是个人兴趣,也是摄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坚持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领悟,每次听讲座前都先从网络或者报纸上了解一些关于讲座内容方面的知识,听讲座时遵守纪律,认真记好笔记。(三)写好心得。对不懂的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向身边的战友学习,下来之后对学习笔记进行整理归纳,并撰写学习心得,不仅加深了理解也加深了记忆,提高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增长了才干。

二、学习主要情况

(一)空军知名教授“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专题讲座。他深入浅出地传授了90年来,我们党围绕对军队实施绝对领导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成功探索,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对于进一步强化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的“军魂”意识,真正把“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到实处,具有的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本质上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中心环节,用进步的政治精神和先进理论武装官兵、建连育人。面对当前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切实把“忠诚于党”确立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必须把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作为基础工程来抓,铸牢部队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必须旗帜鲜明地同“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确保官兵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键在于创建科学的领导体制——必须不断完善以党委制为核心的领导原则和制度,真正实现军权由个人掌控向政党控制的飞跃。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实施绝对领导的行之有效的科学领导制度,又要适应党和国家政治体制发展的新变化,进一步创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具体制度机制;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新特点,进一步完善党对作战领导的具体方式;适应依法治国、依法治军的新需求,进一步夯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法理基础。

三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赖于绝对忠诚政治可靠的人——必须建立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确保军队领导权掌握在忠于党的事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武装、党管干部的原则,不断完善广纳群贤、人尽其才的选任机制,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军队建设事业上来;一以贯之地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官兵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军队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一如既往地从严教育管理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把人管住,从组织上把人管牢,从制度上把人管好,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忠诚于党的事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

四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取决于党的先进性和领导能力——必须以先进性建设和能力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当前,一定要坚持以创新理论武装为根本,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大力提升各级党组织把握部队建设正确政治方向的能力、统筹谋划和领导部队科学发展的能力、带领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创造性推进部队建设全面发展的能力;坚持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官兵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坚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努力在广大党员中造成一种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

(二)刘西军老师的“孙子兵法”。

孙子曰:"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军争篇》)孙子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地形篇》)。这只是我所听到记下的一些语义浅显而道理深刻的经典话语,其中的哲理博大精深,对于《孙子兵法》,其价值远过于仅仅运用于战争,它是一部思想先进的富有作战艺术的兵书,是一本朴素的辩证唯物的哲学著作,是一篇字如珠玉的文学作品,是今天广泛应用于各类商战的著作。《孙子》涵盖了其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战略思想,军事人才思想,价值简论等至今仍在沿用的深刻道理,曹操为第一个为其作注的人,为更好理解孙子兵法理论及应用,《三国演义》和《论持久战》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极其深刻的感受。2500年前的一部古书,自然有其局限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其长久以来备受推崇的战争战略思想和哲学思想之真知灼见在当今世界正在崛起,并与孔子的儒家文化一齐走向世界的舞台,促进我国核心意识形态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崛起,为和谐世界,同舟共济呐喊出强烈的心声!

三、存在不足

本学期,通过参加学院组织讲座,虽然学到了一些东西,也取得了一点进步,能力有所提升,眼界有所拓展,思想有所升华,但本人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一是表现在对讲座所涉及内容的思考不够深入;二是学习笔记记录不够详细。

四、努力方向

在以后参加学院组织讲座,我将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着力改变自身不足,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更加扎实的学习作风,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专题讲座的总结报告篇2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

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一、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专题讲座的总结报告篇3

据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与唐僧西天取经有着同样的剧情设计,在毕业之前也要经历所谓的“九九八十一难”,不仅要完成毕业论文与设计,还要撰写实习小结与专题报告,还包括许多的附属“产品”。正如一千个观众心里有一千零一个汉姆雷特一样,一千个大学生毕业生有一千零一个临毕业前的苦衷,而撰写纷繁冗长的各类报告便是首当其冲的纠结之事。这时候,网上的各类报告范文尤其火热,我们发现,这种高频率引用的事例还经常发生在马列著作上。看来,高校行政管理者的一片良苦用心,可并不是每一位祖国的花朵能够心领神会的。

但我却乐在其中。与其将这些工作视为任务来完成,倒不如趁着这次机会,泡上一杯茶,在午后的阳光下,将毕业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作一摘录。但仔细看完报告的撰写要求,不禁大失所望,在这段研究所实习期间,并未涉及调研事宜,何来调研报告之有?也未曾接触具体案例研究,恐怕案例分析的计划也要泡汤了。当机立断,记一本流水账也未尝不可。

承蒙于学校照顾,鄙人获得了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今年9月即将开始为期两年加半载的研究生生涯。好事成双,经由郑苏法老师的引荐,有幸跟随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郑勇军老师参与课题研究,并有了在中心实习的机会。郑勇军老师和蔼亲近,并且看上去显得格外年轻,敏锐的思维与观察力在我与他第一面的交流中便“暴露无遗”,赢得了我的“芳心”。此后,郑老师便成了我的人生偶像,之一。郑老师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他慧眼识珠、是材必用。就这样,凭借着一些浅陋但却又胜人一筹的学术功底,我便稀里糊涂的成为了郑老师的科研助理。借用一句流行的网络词,叫做“亚历(压力)山大”。

就这样,在郑老师为我安顿好接下来这半年多的生活保障后,我便开始了我的科研助理兼毕业实习计划。按照约定,在实习期间,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看书学习,利用短暂的实习期间积累自身的学术素养,这被看作是提前进入研究生培养方案。很多人会感慨,这可是何等的好事情啊!实习的主要任务居然是看书学习,尤其是对于我这个书虫来说,郑老师简直是我的知命恩人。于是,我便开始在教工路校区的图书馆里倒腾了起来,各领域的名著开始进入了我的阅读计划,加之从网上所购买的几麻袋经典名著,我的小屋简直可以形象地成为书屋了。

当然,毕竟是实习,多少还得对得起科研助理的工作职责。喜出望外,科研助理的工作职责与读书并无多大区别,也就是协助老师完成课题研究,包括前提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到课题报告的分析思路拟定,郑老师放心的将整个流程先交由我来筹划。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锻炼机会,因为老师的课题中既有为政府产业规划出谋划策的,还有为企业与地方政府提供咨询的,我在想,要是每一个经济学者都能够像郑老师这样,站在学者、政府官员与企业家等多方角色考虑问题的话,那么,如今的经济学也不会发展的这么糟糕,以至于脱离真实世界,渐行渐远。

回到课题研究,我所经手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是关于中国流通体制发展与改革的分析报告。在这里我迫不及待地要罗嗦几句,流通领域研究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术界受到了不公正对待,自从西方经济学的引入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打得体无完肤之后,中国大陆的整个经济学体系呈现出十分严重的过往矫正的状态。要知道,任何极端都不能反映事物的全部本质,经济学也一样,“独尊西方经济学”,就如同“独尊儒术”的下场一样,思想界将陷入死气沉沉。与西方经济理论相比,流通领域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正是由此,流通经济学得以发展,然而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将这块理论至于一边。甚好,郑勇军老师所从事的工作恰是为我国流通领域经济学研究的“拨乱反正”担当了急先锋,而他所领导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便是商贸流通研究的大本营,甚至在全国走在了前列,并且,中心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由于流通领域研究严重滞后,加之其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嫁接尚存许多缝隙,这便给资料搜集带来了许多麻烦,更何况我也是从零开始学习。缺乏主流支撑力量、缺少定量研究,更重要的是缺乏政策重视,但这些困难相反却增加了课题的研究价值。此后的一个月中,“流通”一词几乎占据了我的脑海,这种感受带着与初恋相同的味道。是啊,每一个学术研究者的脑中,不都有着一个名叫“学术”的梦中情人吗?

但,就这样忙活了半个多月的研究方案,却被郑老师给“间接”否定了,为了不打击我的自信心,睿智的郑主任转移了话题,迅速将下一个研究课题交给了我。就这样,我的第一次以失败告终,但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失败的意义要比100次成功还要来的大。最起码,在搜集资料、阅读资料的潜移默化中,我已经掌握了流通产业发展与流通体制改革的大致脉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岂不是一种成功?当然,这样的觉悟首先应该归功于郑老师的。

除了享受课题研究的乐趣外,中心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学术沙龙活动,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学术沙龙,洋名叫“Seminar”,具有交流、探讨的意思。政治上的沙龙类似于议会场合的大打拳脚,而学术上的沙龙便是会场上的学术争论。这便是沙龙的真正精髓,因为观点总是越辩越清,真理总是越辩越明。在最近的两次学术沙龙上,刘通老师和朱发仓老师分别就日本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以及中国流通发展报告两个主题进行演讲。演讲当然是精彩纷呈的,但更为精彩的,非在场老师们的热烈讨论莫属。对于我而言,这种质疑与讨论,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是未曾体验过的。作为应试教育的试验品,大学生早已习惯了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而哈贝马斯意义上的对话精神早已被当今教育抛之云霄之外。

在过去几个月中,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我开始反思我以前的学术观点,我也开始反思从事经济学研究的终极意义。当然,有了郑老师这样的名师指导,话不用多,我便能立即领会其中的要义。鲁迅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对于我而言,郑老师对我的赏识与帮助,也可用知名恩人来铭记。是的,在通往学术之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所谓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也。

除了郑老师的亲自指点外,中心办公室的孙宁老师也给予了我莫大的肯定与鼓励。孙老师是企业管理专业的在读博士,对她来说,兼任中心办公室行政事务的工作并不轻松。她常和我开玩笑说,办公室的事就是琐碎的事,她因此也每天“碎碎念”。但我觉得,这个行政职务非孙老师才能胜任不可,凭着她耐心、细心、贴心的处事方式,我就敢打包票。在张金霞同学离任之后,我便暂时肩负起中心办公室的杂志期刊整理工作。这伙可把我乐坏了,可不是嘛!趁着这个机会还能随时跟踪学术动态与学术前沿,每天和杂志期刊打交道,学术水平不长进都不行。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孙老师,她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整理期刊,从期刊拆封、数目核对、期刊核对与记录、盖章核实,到检查是否有中心老师发表的论文,以及最后送达图书馆中心资料室上架,孙老师几乎是不耐烦地重复啰嗦好多次。但尽管这样,我还是有几次弄错了流程,这时不禁感慨,此工作非孙老师才能胜任不可!也因此,孙老师的形象,在我心中又高大了几分。

老师不光性格平易近人,其待人处事也让人舒服三分,当然,她的口碑在中心几十名老师里是众人皆知的。可见,孙老师照料人的功夫可不是一般,我猜想着在家一定是个好妻子。见过孙老师的宝贝儿子一面,是在去办公室的楼梯上,小顽童非常可爱,与摆放在孙老师办公桌上的照片并无二样。只是感慨,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老了许多,青春也许就在不经意中流逝的吧?难道,毕业就是一条分水岭?

时间易逝,便容易感伤,但感伤也是有收益的,收益便是我们所经历的经历。每次听郑老师和师母回忆起他们的大学年华,不禁让我想到这四年来的点点滴滴。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不同年代的人,经历着似曾相识的故事,这些不都是令人羡慕的往事吗?

我觉着,毕业实习调研报告与其叙事,不如叙人,或者说寄人于事,因此便有了以上3000余字的流水账。实习期间虽未结束,但其中的感悟仍然不少。在人生的道路中,会遇到你赏识的人,也会遇到赏识你的人,都算是缘分,毕业实习便是开启许多缘分的契机。也许,我们并不用急迫地想在实习期间做出些什么、学习些什么,更重要的是,期间所经历和感悟的人和事,也许早已占据了更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