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的报告(通用32篇)

发布时间:

调研的报告(通用32篇)

调研的报告篇1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目标要求。为了全面了解我镇教育发展现状,找准制约我镇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和确定今后教育发展的思路措施,提升我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近期,龙固镇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按照县人大统一活日的部署要求,围绕我镇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镇教育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所,其中小学5所(含农村不完整小学),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全镇中小学在校学生700余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400余人,中学在校学生200余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90余人,全镇专任教师总数100余人。多年来,我镇始终坚持“科教兴镇,人才强镇”战略,把发展教育摆在优先位置,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走出了一条以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办学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幼儿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体系。我镇教育网点布局基本合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校舍改造成效显著,学校和师生安全保障有力,教育“民生工程”得到落实,师资力量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镇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们在充分肯定教育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镇教育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学校教师普遍职称偏低。农村学校高级教师偏少,除了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之外,职称评定指标分下去的太少是主要原因。教师职称上不去自然直接影响到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有许多在教学一线工作了一辈子的老教师,可能因为历史的或现实的原因至今仍然是一个中级职称,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以及社会少数人对教育、对教师的不理解,给广大农村教师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教师普遍感到自己社会地位低下,加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造成部分教师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工作动力,从而影响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被迫脱离父母而留在当地读书的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已成为当今我国教育问题中的焦点话题,我镇也毫无例外地存在这种现象,且面广量大,必须引起足够关注。

据了解,有单亲监护的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情绪等方面表现大多较稳定,而双亲均长年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也最容易成为学校问题学生,主要表现为:1、缺少亲情,少朋友,易激动;2、缺乏交流,性格孤傲、自私;3、学习无人监督,成绩滑坡,易厌学甚至辍学;4、由于监护不到位,易滋生不良习惯,组织纪律性差,迟到、早退、沉溺于网吧等行为经常发生,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些表现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会直接带来不利影响。

三、建议和对策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留守儿童。一是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益学生身心,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校园环境体现在卫生、文明,设备现代化,管理人性化;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发放联系卡,加强学生监护人与学校班主任的联系;三是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适时为他们排解心理难题;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留守儿童集体参与和群体合作意识,陶冶他们性情,增长课外知识。

三是抓住发展机遇,振兴职业教育。一是建议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为职业高中打造好1—2个学生实训基地;二是大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素质,突出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三是加强市场调研,实行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模式,确立职业高中1—2个品牌专业,不搞大而全,力求少而精,切实做到使学生招得来,学得精,送得出,干得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相信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师生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镇教育一定能跃上一个新台阶。

调研的报告篇2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现阶段的我国健身娱乐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场所、专项休闲运动俱乐部、有氧运动健身中心和综合健康恢复中心等。在美国,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在健身,平均1万多人就拥有一家俱乐部,而我国平均100万人还不到1个。我国18到50岁之间对运动相关产品和服务有需求的消费者人数已超过4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健身休闲市场,中国健身产业正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目前,以品牌连锁为主导的美国健身产业年总产值超过300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健身产业逐渐形成,全国健身俱乐部每年在以1000家的速度递增,截止到20xx年3月31日,全国共有各类健身俱乐部3959家,其中131家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共有1312个连锁店,连锁率达33.13%。民营资本在整个健身产业占据了90%的份额。从政策角度来看,由于健身娱乐市场可以有效地拉动居民的消费,符合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有望得到政府的进一步支持。同时,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发展倾向是从人们对于健身娱乐的消费趋势上来看,人们健康的需求也正逐步从被动的治疗型向主动的预防保健型转换,这也预示未来的健身娱乐市场必然向科学保健、运动和娱乐合理搭配的方式发展。总之,体育健身产业在我国还属于处在成长初期的新兴产业,它是一项前景广大的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调研目的:

通过对市场上健身俱乐部的调查来了解大家平时锻炼身体的方式,从而了解大家对健康的关注程度和健身俱乐部在市场上的发展情况,开拓我国的娱乐健身市场等。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1、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主要是针对吉首市健身俱乐部问卷调查。本次调研主要是小组成员在校外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对于部分特殊问题还可进行口头交流和了解。

三、调研内容: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的年龄范围

18岁以下18~28岁29~40岁41~50岁50岁以上

3.您的职业是

学生工人专业技术人员(

服务行业人员行政人员/政府人员

理人员其它

4.您是否有健身的习惯)高层管)(

是否

5.您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

家中免费的公共设施收费的健身所

6.您每月可支配收入

500以下501-15001501-25002501-35003501-40004001-4500

7.您健身的月支出费用是多少200元以内500元左右1000元以上20xx元以上

8.一天中,您锻炼的时间段一般为早晨下午晚上不一定

9.影响体育锻炼的原因*

时间天气可支配收入强健身体减肥保持身材娱乐职业需要

11.您健身对教练的需求怎样非常看重一般不需要教练()其它

12.您喜欢的健身项目是多选题瑜伽跑步散步球类舞蹈其他

13.您是否在锻炼时服用营养补剂.从没有不知道什么是营养补剂偶尔经常

14.你认为健身俱乐部内提供餐饮服务有必要吗很有必要没必要无所谓

15.您听说健身俱乐部的途径互联网平面广告朋友介绍电视没听说过

16.您希望健身俱乐部周边环境如何很安静只要不吵闹就行热闹点()无要求

17.若在以下地点新建建筑用于俱乐部经营,您希望是多选题体育馆旁开阔空地图书馆门前其他

18.您不选择健身俱乐部的原因对健身没有兴趣危险易受伤担心不正规其他

四、信息汇总与分析:

1、调查报告分析:

(1)我市各年龄阶段、各种职业的人们均有健身的意向,喜欢健身;

(2)我市居民家庭健身花销较小,可挖掘市场巨大;

(3)我市居民健身的选择受天气、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

(4)大部分居民对健身营养补剂、健身俱乐部提供的餐饮服务有很大的兴趣,有利于俱乐部附加产业的发展;

(5)健身消费者了解健身俱乐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利于市场宣传;

(6)健身消费者对俱乐部的选择要求主要表现为交通方便,总体要求不高;

(7)影响消费者不选择在健身俱乐部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消费昂贵、服务不够好。

2、项目优劣势分析:优势:

(1)抓住国内健身服务行业正处产业逐渐形成期,前景巨大;

(2)健身是集休闲、娱乐、锻炼于一体的活动,可面向不同年龄的消费群体,市场前景

好;

(3)本健身俱乐部分别对一户家庭老中青三代采取的不同健身方式吸引全家健身总动员,

对消费者吸引大;

(4)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劣势:

(1)吉首市健身俱乐部

(2)启动投资巨大,受投资资金的限制。

调研的报告篇3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在这个大背景下,了解我国法制建设成效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更加清楚反映在这个现实,我将调查对象主要定格在农村居民,但由于农村知识水平的局限,因此我将问题设置的十分简单,并且针对的是农村学生。调查时间就是这个寒假(即20xx-1-12——20xx-2-12),调查的主要方式是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是能够及时反映我国法制建设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予自己的建议,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弥补农村的薄弱环节,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使得农民也能知法、懂法,从而做到守法、用法和护法。

在调查之前,我心中颇有几个疑问:在新世纪,常言所说的“民不与官斗”是否还存在人们的思想里?人们是否有意识的去了解法律知识?人们是否敢于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来了解。

二.调查方法

1.关于法律常识的问卷调查。

针对以上问题,我向群众发出的问卷有60份,回收51份,回收率达到85%。为了不耽误群众的时间,我只拟定了10道选择题。其中,7道题都是判断题。对此,我选择了5道题来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表

第一题.您的文化程度?

选项

A.初中

B.高中

C.大学

D.其他

第二题.您是否经常看法制节目?

A.是

人数(人)19

第三题。您关注国内重大民事或刑事案件吗?

项目

A.是

B.否

人数(人)2823

第四题。20xx年举办的“全国公诉人与律师电视辩论大赛”是第几届?

选项人数(人)

正确19

错误32

第五题。我国第一部宪法是何时制定的?人数(人)

A.195442

B.19764

C.19825

三.数据分析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比较分析,大多数被访者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不深。对最近发生的法律案件有过了解,但对法律知识的关注程度较低。从第一题和第二题的数据上看,在被访人中大学学历的人居多,其他文化程度较少。但其中未经常看法律节目的被访者约占63%,这可能是他们认为法律太过于深奥和难以理解,对法律也无太大兴趣。平时也不常用,对此有些忽略。况且,他们之间在发生纠纷是通常是通过居委会或村委干部来协调解决的。因此,在大多数人眼中,法律知识是可有可无的。

从第三题的数据上看,多数被访者还是经常关注国内重大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大约占总人数的55%。这说明大多数人还是有一定的意识来了解我国法律发展,不管关注刑事案件只是为了自己的好奇心理,还是认真想了解法律知识,但这在客观上还是促进了法律知识在居民、群众中的传播,加强了人们的法律观念。由此可见,法制建设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即使这种变化不是显而易见的,不可否认的是,她的确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第四题数据的了解,人们对20xx年首届全国公诉人于律师电视辩论大赛还不是很了解。但我认为这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这毕竟只是首届而已,可能是宣传还不到位,这档节目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众人对此还根本不知道,尤其是工作者和在校学生。我想说的是“全国公诉人于律师电视辩论大赛”的确是一档好节目,他所展现的不仅有精妙绝伦、激烈的辩论艺术,经典的案例分析和法学知名学者的评论,还有专业的法律知识。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大量的法律知识和欣赏法律人的精彩表现。有利于法律知识的发展和传播。

在第五题中,绝大多数的人对我国宪法的制定时间都了解。这更说明大多数群众对法律知识只有一定的了解,法律知识的更新还跟不上时代。法律是为广大人民而制定的,只有让大多数的群众了解法律知识,才能更好的实践法律,才能更好的建设法制社会,实现真正的法治。

四.总结建议

建设法制社会任重而道远。实现法治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因此加强人民群众的法制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更不可忽视。

在这次调查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经历了几番波折。原因在于当我发放调查问卷的时候,大多数人并不是很配合,以诸多理由推脱;要么就对我不理不睬。在当时对我的打击还是挺大的,但后一想,这也许是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吧。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群众在对待陌生人的冷漠······

为此,我建议以下几点:

1.加大法制宣传,在村务栏或公告栏上公布法律知识,使法律知识得以普及。充实人们的知识面,使人们对法律有更深的认识,来促进法律在普通劳动大众的影响力,使人们能够对法律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使他们不在害怕法律。

2.开展法制讲评活动,以近期发生的案例来让群众评说,增加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渴求和兴趣。这样可以使他们不在固步自封,降低法律在他们心中的神圣不可及的观念,是法律能够真正进入人民的心中。

3.加大法律节目的宣传力度,扩大法律节目的知名度,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法制建设中来。大量丰富的案例可以引发观众的好奇心,他们相互探讨,共同促进法制社会的建设。

4.可以邀请律师来进行一个法律知识讲座或设置一个免费的法律咨询平台。在一周中抽出几天来进行群众与律师有一个好的交流环境,律师的言传身教让群众近距离的接触法律工作者,这对法律知识的传播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5.发扬基层干部的学法风气来带动人民学法,使法律真正成为人民的好帮手,而不只是避而远之。因为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法律只与犯罪、恶人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法律也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层干部是最接近人民的,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可以很大程度改变人们忽略法律的心态,从而真正认识法律,了解法律。让法律成为我们的助手,而不是让我们仰望她。

法律并不是完全无情的,相反,她是处处有情,她是基于常情常理而设定的。我们不要只去敬畏法律,而要真正的去了解她、认识她,让她成为我们的朋友。

法律无时不在。她是一种规范,一种制度。法律处处与我们相伴,关键时给予我们援助,保护我们的劳动成果。国家因她而强大,社会因她而安定,家庭因她而安康。她总在无形之中默默的奉献她的力量,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学法、懂法、用法、护法,做一个更富有正义与理想的新一代接班人!

调研的报告篇4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几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本人作为第三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为更好的领会中央政策,使之与任职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人对任职村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座落在皋城以西,蓼城南端,地处新312国道以南,与老105国道相邻,距镇中心5.5公里。宁西铁路穿村而过,东西横跨四个村民组,共14.7公里,村内建有铁路客、货两座站台,交通十分便利。因此,村内煤炭经营公司、郢通搬运公司、民发运输公司等民营企业应运而生。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一个中心村(136户),共496户,口人,58名共产党员,农民安居乐业,干群关系和谐。村内拥有耕地1900余亩、山林3700亩(其中圆竹600亩、板栗林700亩、用材林2400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空气清新,人杰地灵。村内建有县级示范小学一所。1998年在全县率先建成首个村级电话程控机房一座,联通、移动无线信号塔村前村后遥相耸立,通信相当发达。xx年初在全县第一个在村级开通光纤,并转播有线电视节目38套,村民了解农业信息方便快捷。本村先后荣获省、市“先进党支部”、“五个好村党支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小康村党支部”、“林业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xx年又被列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发展现状

根据村五年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本人选派到该村后,迅速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基本完成“村村通”道路水泥路面施工,村部东面与105国道相连并直达火车站的姚关大道即将完工,村民劳作经商进出方便。中心村136户农户集中居住,并形成街道,路灯设施齐备,闲瑕时间农户可以在街头农民公园散步,聊天,其乐融融。位于中心村东面的村部宽敞净洁,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计生服务室等样样齐全,成为村民学习、娱乐、共商农村建设的陈地。新落成的村级卫生室,人员、药品齐备,并积极加入新农村医疗合作,农民享受到小病不出村的方便。

二是农村经济较为发展。农民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积极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四篇文章。依靠交通便利,成立了数个运输公司。利用荒山,兴办轮窑厂,一方面解决几百人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为农民自身建房提供了便利条件。全村积极发展优质稻生产,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产业结构。利用山林资源,兴办数个竹木半成品加工厂,让“绿色银行”为农民带来滚滚财源。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全村竭力打造“生态示范村”,合理利用山林,在砍阀林木之后,不忘栽种,使森林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积极推广“一池三改”,qq大全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使用清洁能源,保持清洁水源,共同维护清洁家园。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照搬他村发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规划,要有让农民赞成的规划,要有让农民参与的规划。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奋进,能吃苦的领导集体。通过集体学习中央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决策,规范民主管理。实践表明,只要大家形成共识的事情,就能办成、办好,同时又促时了村支两委和党员干部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二是利用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有时农民对中央的政策了解的比较偏面,需要村支两委和党员率先垂范,并向农民宣传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农户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否则仅靠村干的力量是难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艰巨任务。

四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础,把各项基础设施建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向外多宣传,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多方吸引资金和技术,发展其他产业。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农户对林木圆竹的加工仅是半成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不高。林木加工点分散,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存在互相压价,亏损经营的情况。

三是饮水问题。由于90年代村内建有小型钢厂,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现村内有自然河流穿村而过,在中心村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四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中心村道路与村部东面姚关道之间的2.3公里道路虽有路基,但一到阴雨天,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该道路需投资40余万元,依本村村民筹资建设暂无可能。村内8个村民组之间的道路也常年失修,崎岖不平,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来较大阻碍。

调研的报告篇5

近年来,随着*区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的增多,留守农村的家庭妇女、儿童队伍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我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应对这一就应个性关心爱护的新的群体,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充分履行职责、广泛发动各界力量,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广泛开展关爱活动,让广大留守儿童享受家的温暖。

一、项目驱动,搭建关爱留守儿童平台

一是申报争取“儿童快乐家园”项目。为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捐建“儿童快乐家园”公益项目。我区申报争取了4个项目点,分别是**镇**社区、**镇**村、**镇地村、**镇**村,每个“儿童快乐家园”捐助金额为10万元,主要资助形式为每个“儿童快乐家园”统一一次性购买配置硬件设施,包括电脑、图书、文体用品、体育用品、益智玩具等,由采购商或生产厂家统一配置到项目地区。目前物资正在采购阶段,由省统一邮寄到村。用心广泛动员镇、村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确保日常开放、定期透过亲子热线和亲子视频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组织亲子课堂、亲子读书、儿童科普知识普及、儿童自护知识培训、心理辅导与咨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困境儿童关爱救助、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等活动。今年8月份,在4个儿童快乐家园举办分别“守护童年·春蕾计划护蕾行动”培训班,邀请消防、地震、卫生、心理等相关专家讲解专业知识,600余名家长、儿童、基层妇女工作者及志愿者参加培训。培训现场还向儿童和家长们发放了《春蕾计划·护蕾行动儿童手册》和《春蕾计划·护蕾行动家长手册》600余份。

二是申报“海生草”关爱困境儿童公益项目。“海生草”关爱困境儿童公益项目是由市妇联、市教育局、市电视台和省儿基会**市代表处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我区今年共争取了6个“海生草”项目点,分别是**镇**社区朗诵班、**镇**村声乐班、**镇地村绘画板、**镇**村布贴画班,另外**镇罗阳中心小学刻纸班和**镇中心小学书法班,是去年做得比较好的项目延续申报。每个项目点2万元的项目费,每个班30个孩子,该项目主要为困境儿童免费带给“六个一”公益服务,即开展一个特色科目的校外培训,开展一次素质拓展训练,组织一次才艺展示活动,开展一次读书分享活动,组织一次社会妈妈结对活动、开展一次城乡儿童“手拉手”圆梦活动。目前全区6个班均已开班并进入正常运转模式。

三是申报公益社工关爱项目。**镇申报童伴365——困境儿童成长陪伴,项目以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单亲儿童、孤儿等困境儿童安全健康成长和为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切入点,增进学校、家庭、社会、妇联对困境儿童的关注,建立“四位一体”的格局,为孩子们成长护航,让孩子们能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获得省级项目经费6万元;石桥镇申报关爱同行—关爱儿童项目,透过开展“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团队协助完成任务等方式,增强安全防骗知识,增进交流,阳关心态,提高学业成绩。获得省级项目经费4万元;金山镇申报“益心益翼”儿童关爱项目,建立儿童档案,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关爱儿童公益行列中来。获得省级项目经费3万元。

二、丰富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六一”前夕,区四套班子领导先后走访**镇中心小学、**镇中心幼儿园、**镇中心小学、国际幼儿园,为每所学校送去慰问金1万元,为40名贫困儿童送去每人400元共计1。6万元慰问金,为每所幼儿园送去价值1万余元的益智玩具。组织中国银行支行、中国移动分公司、地税局“爱心妈妈”到官河小学看望结对的10名贫困孩子。举办两期暑期亲子阅读活动,组织**镇留守儿童、家长与华杰双语学校的学生结成对子共同阅读,由老师讲解国学(论语),展示太极,每期30人,共60人次参加。组织护蕾行动小分队“迎八一进军营”文艺演出活动,还参观了军营,学习防火、防中暑等暑期安全知识。动员广大妇女和家庭注册成为“社会妈妈”和小小志愿者,与单个或多个留守儿童结对,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开展帮扶活动。目前已报名社会妈妈570多名,帮扶留守儿童700多人次。

三、依托阵地,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服务

透过区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村级妇女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阵地,设置亲情教育课程,开设亲情热线,发挥家庭教育、亲情互动、成长训练等功能,为留守儿童带给健康保健、心理辅导、经济扶助等家庭式助长服务。聘请教师、巾帼志愿者等专业人员担任“爱心家长”,定期与孩子们谈心交心,指导孩子与父母以信息、书信、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亲情交流。组织留守儿童监护人参与家庭教育培训,利用节假日家长返乡时间在江苏先锋频道收看家庭教育讲座。还邀请心理咨询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免费到镇、村妇女儿童活动阵地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法律咨询服务。抓好“六一”、暑假等节点,开展“六一”书画评比、“百佳小公民”评选活动,为留守儿童营造用心阳光的氛围。组建“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透过巡回讲座、上门服务、网络电话沟通等形式,确保留守儿童家庭和谐平稳。

调研的报告篇6

一、前言

本人所实习的单位是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种吸塑包装生产及代客吸塑包装的民营企业。从事生产的有0.1~0.6mm厚的PS、PVC、PET及植绒片材等各种材质的真空吸塑成型,以及高周波吸塑封装、电热合吸塑封装、三折边吸塑封装和贴体包装等,产品可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五金、电子、电器、通讯、医药、玩具、体育文具、礼品、制衣等行业的外包装。

本人在x有限公司的工作内容为:执行采购管理制度、采购作业流程;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地组织好原料采购供应工作,并随时掌握合同履行情况;对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议价,并上报相关信息;依业务订单认真进行采购,并跟催采购进度;与供应商处理采购异常、退、换货、补偿等事宜;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联络,确保货源充足,供货质量稳定,交货时间准确。

本人通过对x有限公司采购业务的调查分析,发现x有限公司在采购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二、x有限公司采购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商选择过于单一

在采购业务中,一般的物料供应商都是已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老客户,都有固定的供应商,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在物资发生意外时,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在物资短缺时,也会导致公司成本上升,以及工作效率的下降。

(二)供应商管理机制不健全

对于供应商没有系统的管理,只有简单的负责人、地址、联系方式等资料的整理。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更新档案。没有对应的人员对供应商保持联系。供应商也无法了解情况,无法找到确定的负责人员,因此无法维系好合作关系,达到双赢局面。

(三)缺乏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

采购过程中,由于社会腐败现象和一部分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利己动机的驱动,暗箱操作,舍好求次,舍近求远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公司资产和效益流失,影响公司形象,降低公司信誉度,扰乱市场公平竞争。同时,司的部分采购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市场调研分析能力不够,延误公司生产进步,因此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x有限公司采购业务现状分析

(一)供应商问题

供应商的.原材料供应是作为服务外包公司,开展业务的基础,由于供应商管理方面的问题,作者发现x公司部分物料的供应商几乎已经固定,虽然取得价格方面微弱的优势,却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1、供应商供货速度过慢

由于已经达成长期交易,部分供应商有所懈怠,对于采购订单反应不够快,这样容易造成x公司进程上的延误,打乱公司计划,影响公司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公司声誉。如4月1日下的扎带订单,上海博诚实业有限公司于4月1日收到x公司的采购合同,可是上海博城实业有限公司并不及时投入生产,而要过几天完成其他订单才开始投入我们合同的生产。这严重影响的x公司工作进度。

2、供应商供货质量过低

x公司采购人员难以参与到供应商组织生产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只能通过相关标准,展开检验,从而影响公司实际收到物料的质量,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生产业务,影响公司声誉。例如,x有限公司所供给我司的一批扎带存在严重的断裂问题,这批扎带一拉紧就断裂,该批扎带达不到rohs标准,不能通过SGS的检测。无法使用于生产。

3、供应商的反应速度过慢

供应商对于订单变化的反应,无法及时、迅速的给予答复,答复不够完整。对于投诉、退货等问题的处理不够得当、不够迅速。例如,司向明x有限公司采购泡壳等物料,但由于x公司的订单发生变化,重新向x有限公司发送订单,但是对方公司无法及时给予回复,无法对新的订单作出反应,无法及时供货。

(二)供应商管理问题

供应商管理在司的业务发展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优秀的供应商管理机制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的业务发展,提高公司的声誉,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司并没有合理的供应商管理机制,使得采购部门过于混乱。虽然博x公司并没有庞大的采购部门,但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供应商管理。

(三)采购方面的问题

1、采购人员问题

x公司的采购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较低,同时与其他公司一样,采购人员存在获取不正当利益现象,这不仅损害公司的利益,影响公司形象,因此需要在员工的工作技能,以及思想品德方面进行培训。供应商有时会给采购人员全部成交金额相应的回扣,或者邀请吃饭等各种方式,使得部分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舍近求远,舍好求次,严重影响公司利益。

2、采购绩效评估

完成一次采购工作,就应当进行有效的相应的评估,找出此次业务中的不足,以便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调整,改进。采购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全,缺乏客观的实际的指标评价,不利于司建立激励机制,以不便采购质量的管理,容易导致采购成本管理上的问题。

四、针对x公司采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供应商竞争体制

不断开发新的、具有威胁的供应商,在供应商之间营造竞争的氛围。供应商的选择,可以根据他的硬件设施、技术力量、信用评价等方面进行删选。良好的供应商竞争体制可以加强供应商自身的危机意识,督促他们加强自身建设,这样利于双方公司提高生产效率,建立良好的贸易联系,获得双赢。

(二)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

1、供应商资料管理

对于司正式的供应商,必须建立档案,包括供应商的负责人、地址、联系方式、常用付款条件、信用等级、银行账号等资料。对每个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并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更新、管理。

2、供应商绩效管理

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商供应活动的运作情况,司应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供应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第一,质量指标:包括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线报废率、供应商来料免检率等;第二,供应指标:对供应商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等进行评估;第三,经济指标:对于供应商的价格水平,报价、财务状况、财务管理水平等进行考核;第四,支持、配合与服务指标:对于供应商的反应与沟通、表现合作态度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这些方面考察,建立准确的供应商绩效管理机制。

努力做到对采购成本的全面控制,对供应商的成本问题也要做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使司在采购谈判时占据有利地位。为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业务往来,采购部门可将利润压在一定的水平线上,朝着双方更高品质,更低成本的目标共同努力。

(三)建立规范有序的采购制度

必须建立正规合理的采购流程,及相应的规范、规章制度,并指示员工必须严格执行。这样可以避免采购过程中的杂乱无章,减少工作中的错误。例如:必须进行准确的采购预算,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等,将工作的细节以书面形式写明。

1、提高员工素质

开展业务培训,指导采购人员计算机技术等的运用,提高采购业务技能。同时要鼓励员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专研业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一名合格的采购人员必须有经验,有技能,有较强的市场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能更好履行采购作业。

提高员工个人修养,教育员工生财有道,勿要因小失大。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监督,采购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在部门的监督之中。减少、甚至杜绝采购人员或者领导收取回扣等腐败现象。

2、建立健全的采购业绩评估制度

在采购人员间展开业绩竞赛,按照采购人员实际的工作情况,客观真实地进行评选。以确保采购目标的实现,也可以作为改进绩效的依据,有利于增强业务的透明度,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

根据结果,给予业绩优秀的员工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考察其能力与职位相匹配情况,合理的对采购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引导、帮助、教育、和监督,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热情,谋求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一同实现。业绩评估制度必须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在考核方法和考评标准上,力求合理、科学、严格、客观地进行评估。

五、结论

本文采用观察法等调查方法对司采购业务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三个问题,第一,供应商选择过于单一;第二,供应商管理机制不健全;第三,缺乏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并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分析思路和建议,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供应商竞争体制,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和建立健全的采购业绩评估制度等措施改善苏州博利盛塑胶有限公司的采购业务,追求采购过程中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以更好的为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杰田源20__.采购与仓储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才亮肖桂春20__.采购管理事务实务.广东经济出版社

3.世贞20__.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国物资出版社

4.刚梁军.20__.采购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调研的报告篇7

一、基本情景

xx村地处铜川市东区与东坡矿相邻,铜罕线穿村而过,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89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有耕地2680亩,其中苹果780亩,蔬菜350亩,党员42人,两委会成员5人,组干部5人,党小组5个,村民沿川道居住,分散复杂,村道长,路面老化,低洼不平,基础较差,属村矿结合部。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我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新建了村两室、村卫生室,实施了移民搬迁,使我村向新农村建设迈进了一步。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礼貌、精神礼貌和政治礼貌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必须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景:xx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

产业结构情景: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景。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11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景。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进取性。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此刻下几方面:一是村组道路多年得不到修缮、巷道没有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走过窄、过陡,下雨天仍无法行走,从而影响了民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的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村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小组村还未实现道路硬化等;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投入资金不足、投入困难,均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增加了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制约和影响,使农业增效、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xx年,xx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在高楼河乃至全区村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苹果种植具有必须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蔬菜土地面积太小,无法建温室大棚,构成蔬菜产业化,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烟草、干杂果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xx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路子不宽。

5、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组已经进行了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项目和原有团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异常是在移民搬迁、乡村道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措施不力、制度办法不到位。

四、对策及提议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取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进取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构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我,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我完美家园的进取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进取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要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贴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在项目规划上,近两年xx村委会在项目规划上的重点一是加强乡村公路修缮、养护,保障公路的畅通,争取能列入路面硬化项目;二保障部分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三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卫生共厕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进取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俭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进取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进取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本事,进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资料,要搞好规划,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和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村干部、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本事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供给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进取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进取性。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使我们xx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调研的报告篇8

1、浅谈公共座椅

公共设施的设计必须系统地研究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研究公共设施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日常行为、文化习俗等的关系,以使人与环境处于最好的和谐状态。

休息不仅是体能的休息,还包括认得思想交流、情绪放松、休闲观赏等综合的精神上的休息,公共座椅,供人们在各种公共环境中休息、读书、思考、观看、与人交流等。城市环境中公共休息服务设施的范围很广,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人们户外生活与工作的质量。将艺术审美、愉悦人心、大众教育等观念融入环境中,使休息服务设施更多地体现社会对公众的关爱,公众与公众之间的交往以及公众之间情感的相互尊重,这便是多元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2、案例分析

2.1北服校园座椅的优点

2.1.1其形式感及其审美艺术

北服校园座椅的排列呈折线型设计,配合着草坪植被和道路,既有引导性作用,而且让通往教学楼的交通线路变的趣味横生。从单体座椅来看,立面承重为石质,椅面为木质,稳重又不乏轻快的搭配,让人身心愉悦。

2.1.2坐面材质的优势

该座椅椅面就以木材为主,木材(干木材)对热、电的传导性弱,对温度变化的反应小,绝缘性强,热胀冷缩的现象不显著。因此,木材适宜用在隔热保温和电绝缘性要求较高的地方。而且木材不会生锈,不易被腐蚀。木材制成的家具能给人以冬暖夏凉的舒适感。

2.1.3片状区域划分,交流方便

折线型区域的划分,把一个普通的走道划分成若干个菱形的交流空间。这样更方便学生们围坐成一个圈,交流沟通更加方便。

2.2北服校园座椅的缺点

2.2.1椅面木材的选择

木材有吸湿、易变形、易燃、易生虫等缺点。而北服的座椅坐面的缺点都不在这,在于有树脂道。

具有树脂道的木材往往比较耐腐,但树脂不利于胶接和涂饰,做成的家具容易污染存放的物品。所以,这类木材最好是除去树脂后在进行加工,或用作非接触部位及不影响胶接和涂饰的部件。

北服的校园座椅就是因为用了这种有树脂道的木材,所以才会有分泌的树脂。

2.2.2椅面易于攀爬

北服校园单个座椅之间没有扶手之类的阻拦物,一眼望去很是顺畅,会时常见到有人踩到椅面上行走,从头走到尾,中间大约一米的空隙可以直接跨越。这种行为污染了椅面,也严重影响了其他公众的休息聊天纳凉的质量。

中间最好放置一些植被把单个座椅相互隔开,就可以避免上面所说的情况了。

2.2.3坐面木板排列的方式

长椅,顾名思义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同时就坐而将坐面加长的椅子,然而实际上它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得到充分的利用。如果观察一下坐在椅子上的人的姿势不难发现,他们的姿势(身体语言)明显的传达出一种拒绝他人靠近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特殊需要,人们大抵会放弃和他们坐在一把椅子上的念头。

北服的校园座椅采用了纵向纹状的排列,可以改用横向条纹,使之在视觉上有划分区域的作用。通常3个人坐的长椅实用性较高,在长椅上适当划分线格,将有利于增加座椅的使用率。

3、座椅的行为学

3.1坐姿的意义

要想设计一把座椅,首先必须考虑使用者的“坐”这一行为的身体自然状态,它关系到椅子的基本尺寸,如座面的高度和宽度等。同时,也可以出于某种目的或要求,通过椅子的形态和构造有意识地使人的身体处于或保持一定的姿势状态,比如说躺椅,这既是功能的问题,也包含着心理层面的问题。

经理坐的椅子通常要比职员用的椅子宽大,宽大的椅子也更利于表现出居高临下、从容自若等身体姿态。不过,假如一位经理在和职员谈话时,我们有意识将两者的椅子调换一下,一般情况下,坐在经理椅子上的职员也不会摆出经理的姿势,而细心的造访者也可以从坐姿的不同推断出两人的身份。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某种情况下,坐姿是人的.心理活动和潜在意识的外化,而这种从身体自然状态以及设计要求派生出的行为特征不是仪器可以测定出来的。

3.2单体座椅排列的规则

校园里的座椅如果不是固定在地上的话,经常可以发现椅子的位置被移动现象,有时呈直线排列,有时呈弧线的照应,分分合合,以至有的椅子的座面两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破损。高频率的移动应该说不在椅子的设计意图之内,尽管水泥的坐墩和金属的骨架使椅子的分量很重,学生们出于不同需要依旧不辞辛苦地将其改变为自己想要的状态。

3.3座椅功能性的倾向

大学校园门口的车站没有设置椅子,学生们自由地坐在或靠在栏杆上。居民区附近的公交车站设置了椅子,不过从观察的结果看其利用状况并不理想。原因是公交车的利用者以老年人居多,而低矮的椅子对于起坐不便的他们来讲是不合适的。于是在有固定的时间表而且车次很多的情况下,很多人放弃了坐在椅子上候车的念头。显然这一结果是设置那些椅子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从行为观赏的结果看,像公共汽车站这样的短时间停留的场所,有时候类似于栏杆和椅子的结合物那样的便于起坐和身体依靠的身体支撑具或者说椅子更受人们的欢迎。

4、改进方案:

北京服装学院的座椅尤其存在的优势及其价值,但是目前现状来看,需要在形式上和座面材料上稍加改进,使之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标准。在形式上每个单体座椅间用植被或栏杆隔开,木料方面,木材处理以后再使用,或是涂上涂饰,可以真正的起到隔离木质分泌物的作用。

调研的报告篇9

一、基本情况

(一)全市开发区整体情况

目前,全市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16个市级开发区。开发区规划总面积约34497.5公顷。其中,国家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25812.96公顷,占规划总面积的74.8%,市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8684.54公顷,占规划总面积的25.2%。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XX市开发区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收入利润快速增长,成为首都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截至20xx年底,19个开发区入驻企业约4万家。开发区累计实现总收入约1.8万亿元,实现利润约1500亿元,应缴税金约802亿元。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千余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5%。

(二)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以20xx年12月31日为评价时点,国家级开发区调查评价总面积为25150公顷,评价范围内开发区土地供应率88.15%,建成率94.93%;综合容积率1.12,建筑密度21.48%;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0.79,工业用地建筑系数31.43%;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5910.13万元/公顷,工业用地产出强度16213.48万元/公顷,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产出强度29121.11万元/公顷;市级开发区调查评价总面积为7079公顷,评价范围内开发区土地供应率92.42%,建成率86.39%;综合容积率0.45,建筑密度23.12%;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0.52,工业用地建筑系数32.43%。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2662.35万元/公顷,工业用地产出强度3570.5万元/公顷。

(三)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规划为引导,谋划园区集约转型。以《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年-20xx年)》为依据,统筹全市产业功能区发展,充分利用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组织开展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范围和布局规划、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海淀新区部分、昌平部分)规划编制,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优化、南部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拓展、全市其他多园区整合提升的新格局。

以《XX市“十二五”时期工业布局规划》为依据,以开发区等重点园区为主要载体,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向新城集中。

二是加强基础研究,逐步完善用地标准体系。XX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北京工业开发区(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意见(试行)》、《关于北京工业开发区(基地)建设项目节约土地和资源的意见》,对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加快搬迁调整不符合首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定位要求的产业,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发布了《关于XX市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意见》。各区县也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如XX区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xx年本),制定了区级项目准入标准。

在修编《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__年)》时,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xx〕3号)的精神和要求,将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规划修编的核心内容,明确到20xx年市域范围平均每公顷建设用地的地区生产总值不低于360万元;平均每公顷城乡建设用地的二三产业增加值不低于500万元。各开发区根据相关标准体系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分别制定了开发区项目准入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办法,建立开发区项目入区评估和联审机制。

三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完善出让体系。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实施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制度。XX市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工业用地仓储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有关问题的通知》《XX市工业用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程序(试行)》,对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具体程序和办法进行规范。对生产经营性项目全面推行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一律采取有偿出让方式供给土地。对非经营性用地改变为经营性用地的,约定政府可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依法出让。

四是加大批后监管,逐步建立动态跟踪制度。按照“跟踪储备一批、签约在谈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见效一批”的目标,落实“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生产”的要求,建立了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充分整合信息资源,对已供土地进行全过程、多层次的跟踪;注重开发区闲置土地资源盘活,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通过采取收购、入股、合作、转让、退出、调剂、租赁等形式,把闲置、半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向优质项目转移配置,鼓励开发区对余量土地依法转让、以市场方式调整安排和企业“零增地”扩张,最大限度地提高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如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达能公司收购妙博士乳业公司,年产值从以前的不到4000万元提升到3亿元。

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标准体系尚未完善,缺少法律政策支撑

通过对市级开发区的调研发现,本市缺乏针对不同空间区位、不同产业类型的有针对性的规范、科学的指导标准体系,在诸如投资产出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各开发区准入门槛及各项指标多由区内自行掌握,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确定。这样,既不利于企业和开发区的双向选择,也不利于企业绩效评价,不利于开发区管委会及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利用管理。此外,集体产业用地流转及相关政策尚不完善,使得开发区进行产业项目建设时存在集体建设用地融资难、市政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注册手续繁琐等问题和困难,导致开发区涉及集体建设用地方面土地开发率相对较低。

(二)缺乏对全市各类型产业用地的统筹规范管理

目前,我市3个国家级开发区、16个市级开发区范围内入区企业实现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一半,全市过半的工业产值仍是由国家级、市级开发区范围以外的各类产业基地、功能园区内入驻企业实现的。目前XX市对产业用地的统筹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主要集中在3个国家级开发区、16个市级开发区,而对其余的各类产业基地、功能园区,尚未纳入到产业园区的统筹管理中,缺乏统一的政策引导、评估、管理、考核、监测等问题。

(三)区域间的同质化竞争依然存在,缺乏全市产业布局规划的统筹引导

调查中发现,部分开发区、产业基地、功能园区之间引进产业项目重复或类型相似,处于无序发展和同质化竞争态势,缺乏全市统筹引导,不符合XX市中长期发展目标。目前,开发区的基础规划及产业引进任务主要在区县政府,在地方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使得区域经济发展诉求优先于开发区自身发展诉求。区县政府在引进项目时首先考量的是经济和财政收入,忽视了区县的功能定位及全市产业结构、资源(能源)配置、环境保护等要求,导致现实中“规划跟着项目走,项目随着意志走”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开发区产业项目的布局优化、资源保护、节约集约发展。比如汽车工业等制造业,数个区县纷纷引进,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土地集约利用度相对较低,而对能源特别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消耗又较高,污染严重,需要进一步统筹规范。

(四)部分园区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开发区内老旧低效项目是导致开发区内地均产出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部分开发区内大量用地被生活、绿化、公用建设用地和其他用途用地占用,也造成了单位土地工业产值偏低。个别用地规模大的项目对园区整体建设强度影响较大,比如某些行业,由于不宜采用多层厂房,导致占地规模大,影响园区整体建设强度。个别园区由于产业主导类型的特定发展规律,导致目前投入产出强度较低,影响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比如生物医药行业,企业建设后需要经过几年的试生产和产品检测才能正式投产,导致用地效益暂时受到影响。另外,当前开发区产业用地主要是通过出让方式提供给入区企业,当部分企业受市场取向、资金短缺、产业导向变化等因素影响面临产业淘汰时,其土地使用权性质并没有改变,在退出机制不完善的现状下,如何清理腾退低效项目用地成为一项难题。

三、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建议

(一)进一步统筹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建立、健全和完善“体系建设”

一是建议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类产业用地规划管控制度、用地标准控制制度、节约集约用地鼓励政策制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土地利用监测监管制度,重点探索因地制宜设定项目入区门槛,建立全市分区位空间、分行业类型的产业用地强度、用地效益指导标准体系;结合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在产业用地供地安排上做到有的放矢,切实落实“优先保障内生增长优质资源的用地需求,优先保障高端、高辐射力产业发展用地需求”的土地供应导向原则。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评价体系。依托统计数据,开展全市范围内各类型产业用地基础评价工作,深入掌握全市开发区、基地、功能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开发建设情况、土地使用强度、土地投入产出效益等情况,通过产业用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以及全市基于区域功能定位的横向比较,有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探索形成集体建设用地合法合规利用及流转机制

一是深入研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政策,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的利用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合法合规利用的新机制,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用途管制、本市产业政策以及权属清晰的`前提下依法开发、建设、流转。

二是系统梳理现有开发区内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情况,全面掌握开发区内集体建设用地的利用总量、结构和布局,使用质量和用地效益等基本情况。结合开发区土地利用标准和管理要求,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集体建设用地,本着尊重历史,区别对待,分类处理的原则,探索研究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在内的差别化土地利用管理政策。

(三)积极探索产业“退出”、“腾笼换鸟”机制

一是加强企业用地动态监测和批后监管。通过动态监测,掌握开发区用地管理基础信息,科学评价用地质量效益,提出有针对性政策建议。通过批后监管,掌握不符合首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定位要求、不能达到集约用地标准、经营不善以及“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状况,为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和腾退置换提供依据。

二是大力推进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对供而未用、用而不足、强度不足、长期闲置等不同类型闲置土地区别对待,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腾笼换鸟”,依法转让。如将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企业转型为有特色的都市型企业、有品牌的特色企业、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对达不到集约用地标准的企业进行跟踪督促,如经过整改仍达不到用地标准的企业应逐步置换或退出;对闲置土地清理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以促进有限土地资源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益。

(四)继续创新土地出让和招商模式

一是实行产业用地弹性年期制度。为避免由于用地年期过长而导致土地资源浪费,通过“招拍挂”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可根据产业成长周期、生命周期、企业规模和行业政策,确定合理的用地出让年限,而不是一律以法定最高出让年期供地,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循环利用。

二是探索更多采取租赁方式,引导和推进招商模式由出让土地向租赁标准化厂房转变。对非生产性企业和投资少、规模小的一般工业加工项目不单独供地,可采取租赁标准厂房的方式解决生产经营场所问题,以减轻企业资金投入。形成“出让土地使用权、出租土地使用权、租赁标准厂房”并存的产业用地格局。

四、通过调研发现并需引起重视和下力量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上述解剖、分析的19个开发园区是改革开放以来陆续批准并发展建设起来的。但现实情况中,全市未纳入上述范围,但具有各类产业功能的园区增加了很多。如位于XX区的未来科技城项目;位于XX区的花博会项目;位于XX区、正在筹建中的园博会项目;退出涉钢产业的首钢园区项目等。对上述各类产业园区应抓紧建立并完善政策引导、科学监测、业绩考核评价等制度。

二是各类具有文化创意特色的园区纷纷建立,如位于城市核心区的XX区正在建设天桥文化演艺区,而向东直线距离不足三公里的XX区提出建立天坛文化演艺区。尽管这类具有文化创意特色的园区在大方向上均符合中央精神和全市中长期发展规划,但作为产业功能园区,在市场需求及风险,政府主导下引入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缺乏深入、科学的论证、评估,仍存在同质竞争、无序发展的趋势。

调研的报告篇10

当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律师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经济运行、改善投资环境、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期,按照市委李宏鸣书记的批示要求,我们对全市律师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思考。

一、不断发展的律师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我市律师业不断发展壮大,队伍素质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律师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一)律师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日趋优化。全市有律师执业机构36家,其中律师事务所29家(合伙所20家,个人所9家),公司律师事务部1家,法律援助中心6家;行业从业人员326人,其中执业律师208名,公司律师5名,法律援助律师12人,实习律师66人,行业内勤人员36人。执业律师人数与xx年相比,增加32%,94.7%的律师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全市律师事务所分布概况也从原来的规模小、人员少的格局,逐步转变成中等规模所带头,几强并立的新局面,市直的拂晓所已达17人,全市拥有10名律师以上的律师所已达到10家。拂晓、三联、黄淮等3家律师事务所入选全省律师事务所50强,山石律师事务所成为皖北地区唯一一家具有承办破产案件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同时,律师事务所的基础建设和律师办公现代化条件都有了明显的改观,律师队伍发展势头良好。

(二)业务规模逐年提升,领域不断拓展。近年来,律师办案数量和业务收费年均增长均在10%以上。xx年1-8月份,共办理各类案件2222件,业务收费425万元,担任法律顾问375家,同比分别增长14.65%、8.6%、19.4%。业务领域已涉及股权转让、对外商贸、破产重组、知识产权、金融证券、劳动争议和房地产等各类民商事纠纷,基本覆盖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

(三)职能作用逐渐彰显,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广大律师积极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3年来,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提供服务、为市重点工程提供法律意见、审查招商引资协议、代理政府参与诉讼、为国企改制涉法事务提供咨询意见等420余件次。二是广大律师不断关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积极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律师积极参与法律服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律师服务不断向社区、乡村延伸,3年来全市律师参与义务法律咨询150余场次;努力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困难职工群众等弱势群体的法律需求,不断扩大律师法律援助覆盖面,每位执业律师每年都按规定完成2件以上法律援助案件;积极关注城市建设、拆迁安置补偿、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热点,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利益问题提供了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三是律师积极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3年来律师参加涉法信访1112人次,陪同各级领导接访135次,累计接待上访群众1万余人次,参与纠纷调解化解矛盾3900余件,参与涉法涉诉案件积案130余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监督管理持续加强,律师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近年来,我们先后在律师队伍中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律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律师队伍警示教育”等专项活动,不断强化对律师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执业道德与执业纪律教育;积极开展便民服务,改进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推动律师“法律服务提升年”、律师“进万村”大服务、“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规范建设年”、“千名律师解千难”等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积极转变考核管理方式,推行信息公开和网上监督,不断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努力健全监督机制、诚信机制、奖惩机制、培训教育机制等长效机制,重视与支持发挥市律协行业管理优势和律师事务所的自律性管理;不断加强和改进律师党建工作,市律师协会成立了党总支,全市律师党支部8个,联合支部5个,实现了党建全覆盖,目前,全市共有律师党员66名,占执业律师的31.9%;律师作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承认,近年来,先后有9名律师被选为市、县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陈晨律师再次当选省人大代表,律师代表、委员都能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献言献策,参政议政,今年提交各类议案8起。

二、律师业发展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一)社会对律师的职能作用认识度不足。有调查显示,社会各界对律师制度的性质、律师职业的价值、律师工作的效用存在领导认同偏差、公众认知偏移和自身认识偏离等问题。主要误区:认为律师仅是以利益为纽带的社会法律工作者,承认其社会服务价值而忽视其在衡平社会利益关系、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方面蕴含的政治价值;认为律师就是“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甚至认为律师是居于政府对立面替“刁民”说话的“麻烦制造者”,忽略其作为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之间的桥梁纽带对社会关系调整所能发挥的疏导平衡作用;认为律师只是帮助“打官司”的诉讼活动参与者,而忽视其对于经济社会生活所特有的风险防范、纠纷调处价值;政府部门普遍将律师业归类于普通中介服务机构,而未作为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予以重视扶持。

(二)律师执业环境有待改善。一是律师执业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这三难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律师法》同有关法律的现实冲突,以及实践执行中红头文件、上级规定大于法现象的存在,有关部门认为律师提前介入对案件办理会有不利影响等问题,律师的很多合法权利得不到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认可。各级人大、司法部门对律师会见权利均出台规定予以保障,但在实践过程中,律师的侦查阶段会见难一直存在,具体经办人员往往以各种理由推诿责任、拖延会见,即使会见了,律师受到的不当干预和限制也较多,使会见流于形式;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在庭审前提供查阅的案卷总是有所保留,律师查阅卷宗材料的权利得不到实际保障;新《律师法》虽然确定律师调查取证不再需要经过“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同意”,但却未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不配合律师调查的处理作出相应规定,由于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律师调查取证时有关人员不予配合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二是侵害律师人身权利的情况时有发生,律师合法的执业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律师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司法歧视,律师无法完全行使应有的权利;有关部门缺乏对律师必要的保障措施,律师的易受到人身威胁和攻击;律师执业风险大,雷区多,广大律师对办理刑事案件存在顾虑。三是法律服务市场缺乏有效监管。目前按照规定,可以提供有偿法律服务的有执业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两只队伍,其他人员不得提供有偿法律服务。但实际上,由于法律规定的缺失、相关配置措施的不完善、有关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冒充律师执业的事情时有发生,以公民代理身份提供有偿法律服务的情况较为普遍,扰乱了法律服务市场。当前,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只能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很难对其他冒充律师执业的或以公民代理身份提供有偿法律服务的人员进行监管,特别是新律师法删去了司法行政机关对违法提供有偿法律服务人员进行处罚的规定,更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三)综合能力难以支撑法律服务的有效需求。我市每万人拥有执业律师数仅为0.3,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数,办案总量和业务收费均在全省排名靠后,xx年业务收费仅占全省2%左右;法律服务市场总体规模较小,缺乏有效的拓展途径,律师事务所规模相对偏小,管理粗放,缺乏善于创造社会需求、业内差异竞争、业务错位发展的特色所、品牌所,综合竞争力弱。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全市律师业务平均收费同全省相比偏低,而且业内收入极不均衡,以xx年为例,10%的律师收入在10万以上,70%的律师收入不足5万,其中30%的不足2万,不少新律师和年轻律师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坚持而转行,同时还有一些业务较好的律师受发达地区的吸引而流出执业。据统计,每年约有5-10%的律师选择转行择行或流出执业,80%的年轻律师坦言公务员职业对他们更有吸引。

(四)律师队伍的素质和整体形象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个别律师执业思想不正,业务水平不高,办案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律师行业的整体形象;受竞争压力的影响,部分律师注重经济效益和短期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和长期效益,对公益案件和公益事业不热心,对政治业务学习不积极;对律师业的宣传不到位,社会对律师作用不明了,缺乏对律师业发展的奖励和支持措施。

三、发展壮大律师业的建议

发展壮大律师业,要坚持拓展与规范并举,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两个主题,在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法律服务队伍,拓展法律服务业务领域、完善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努力构建一个主体明确、功能完备、秩序规范、管理科学的法律服务体系。

(一)切实加强党委、政府对律师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律师制度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队伍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队伍。作为反映社会进步、法治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市万人拥有律师比仅为0.3,远低于全省1.1,全国1.23的水平。按近三年我市律师平均增速10%预测,到我市万人律师比仅能达0.78左右。因此,加快壮大律师业不仅是行业发展问题,也是牵动全局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律师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各项优惠支持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制约律师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引导扶持律师在服务发展中激活法律需求。律师作为市场主体,必须全力以赴加快发展,责无旁贷满足需求,千方百计拓展领域。但由于产业体系发育不全,市场需求培育不足,业态布局尚未成熟,政府导向与政策扶持不可或缺。一是强化政府法律事务服务。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府法律顾问网络,其中市、县(区)两级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团,政府部门及乡镇(街道)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发挥社会资源优势,节约政府行政成本,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拓展律师业务与提高行政效率的双赢。二是深化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常年法律顾问制度,深化“企业法律体检”制度,增强“预防保健”意识,加大法律服务投资,力争规模以上企业率先实现全覆盖,重点骨干企业和困难企业可在工业扶持基金中适当补贴。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培育,让律师在企业治理、要素配置、项目建设、金融服务、劳动关系、涉外商贸、破产重组、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领域展露身手。三是建立重点项目法律顾问制度。要求律师为招标采购、合同审查、商业谈判、征地拆迁及项目管理、融资保险等提供全程服务。四是优化农村法律服务。深化完善“一村一顾问”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各级政府可在新农村建设资金中设立村级法律顾问奖励经费,明确标准、分类奖补,满足农村法律需求,强化农村法治保障。同时借鉴外地经验,在村庄整治、农房改造、土地流转等政府主导项目中,建立律师强制介入制度,由律师负责项目法律论证,草拟审查合同,出具法律意见书,实现关口前置,降低法律风险。

(三)采取多项措施,优化法律服务市场环境。一是加大法律实施监督,切实解决困扰律师的三难问题。由人大牵头,组织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工商、房地产等有关部门,共同出台贯彻律师法、落实律师执业权利的相关措施,切实监督落实,解决律师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等问题;二是加强法律服务市场监管,打击假冒律师执业的违法行为,制止违法提供有偿法律服务的行为。司法行政部门与法院、公安、检察等有关部门建立协调处置机制,落实律师从事诉讼活动的身份审查制度,对公民从事诉讼代理资格进行适当审查,加大对假冒律师执业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三是广泛宣传律师法、律师作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简报等媒体,加大对律师的宣传力度,积极表彰优秀律师,让社会公众了解律师制度,支持律师执业;四是切实保障律师的合法执业权利和人身权利。对阻碍律师合法执业的违法行为,对律师进行人身威胁和人身攻击的,公安、法院、检察等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坚决制止和处罚;条件合适的法庭,应建立律师出庭专用通道或庭审后允许律师先行离庭,防止律师受到情绪激动的对方当事人的侮辱和围攻。

(四)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律师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一是探索建立律师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政府在执行重大决策、重大事项以及其他关系民生的行政行为前,应当邀请律师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律师要积极参与和配合;二是做好律师参与涉法信访案件的接待和保障工作。要完善制度和措施,涉法信访案件必须邀请律师参与,领导信访接待律师要全程参与,重大疑难信访案件的法律论证必须有律师参与,并建立律师参与涉法信访案件的经费保障制度,由市财政对律师参与信访案件的补贴进行保障;三是组织律师积极参与涉法涉诉案件积案的清理工作;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律师作用,加强诉前调解力度,消弭当事人矛盾,息诉止争,并对挑词架讼的律师予以处罚;五是引导律师积极办理法律援助和公益案件,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六是分阶段的在全市推行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提供网络法律咨询服务。

调研的报告篇11

(一)调研报告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调研报告通常由以下几部分所构成:调研概况、主要结论、样本概况、报告正文、营销建议、附件等。

1、调研说明

它主要对项目情况,包括项目的背景、调研区域与对象、抽样方法、主要调查内容、分析技术等主要内容;调研过程,主要对调研人员及具体操作过程的一个简单说明;质量控制,对公司的控制系统进行简单说明,为调研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佐证。

2、样本概况

主要对调研对象(即样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

3、主要结论

它是对调研所得结果的一个简单、精练的综合性概述。

4、报告正文

它是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对调研内容的一个详细、客观的分析。

5、营销建议

是根据调研结论,对客户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可供采取的办法。

6、附件

包含问卷、图表、技术细节说明、统计输出结果显示、其他。

(二)调研报告撰写的原则

在具体的调研报告撰写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态度必须客观调研是市场信息的一种客观、科学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其结论是建立在客观的事实与数字的基础上的,因此也要求报告撰写人员以客观的态度来阐述调研结果。

2、结论必须鲜明由于调研结论是调研科学性的直接反映,因此,含糊、模棱两可的结果只能说明调研设计的不科学及调研实施的`控制不力。

3、论证必须充分结论的论证一般程序是论据论点结论。其中的论据一般为调研所得的客观事实或数字。

4、语言必须精炼由于调研报告的信息量较大,因此以最简短、精炼、明晰的语言对调研结果进行表述,将有利于减少客户进行分析时的工作量。

5、层次必须明晰它是就两方面而言的,一是论据、论点、结论之间的层次必须是明晰的;一是对调研问题的阐述必须是层次分明的,问题的阐述可以根据方案中调研问题设置的层次来进行写作。

调研的报告篇12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着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xx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7.2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

(一)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和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20xx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22.7%。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其中骨干661家,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69个。物流企业向规范经营和专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行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20xx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及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东营市完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基础,加快推动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等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的加工、存储、配送的供应链系统。寿光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淄博建设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体系,加强危化品行业物流的推动和管理。工农商贸企业资源整合,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出现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主的依厂物流、用国际集装罐运输化工产品的烟台德华物流,以图书物流为主的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保税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调研的报告篇13

一、经济金融及监管环境

1.国际经济金融及监管环境

20xx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整体复苏步伐趋缓,不平衡复苏格局延续。上半年,中东,北非动荡及日本地震突发,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演化,全球经济数据疲弱,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存在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有所加剧。美元汇率先大幅贬值,后弱势反弹。此外受欧债危机持续演化影响,欧元区多数成员国国债收益率呈现上行态势;美国国债因受到避险资金追捧,收益率总体下行。

2.中国经济金融及监管环境

20xx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0.45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46万亿元,增长25.6%;城乡居民收入与市场销售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5.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7.0%;进出口总额1.7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实现顺差449亿美元,同比下降18.5%。

二、财务报表分析

利润表项目分析

20xx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实现净利润1,095.75亿元,同比增加246.10亿元,增长29.0%,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5.12%,同比提高1.22个百分点。营业收入2,326.88亿元,增长28.1%。受生息资产规模增长和净利息收益率持续回升带动,利息净收入1,745.04亿元,增长21.8%;非利息收入581.84亿元,增长51.5%,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营业支出9.85亿元,增长27.7%,其中,业务及管理费593.83亿元,增长16.0%,成本收入比下降2.66个百分点至25.52%,保持较低水平;稳步提升资产质量的同时实施审慎的拨备计提政策,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68.81亿元,同比增长74.2%。

三、业务综述

1、综合业务

20xx年上半年,工行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推进公司金融业务转型,优化经营结构。推进分层营销体系改革,构建客户差别化服务体系,提高重点客户营销层次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客户拓展。加强业务创新与全产品营销,推动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互动发展,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加大公司客户经理配备,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客户经理服务水平与风险防范能力。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借助全球服务网络和境内外一体化科技平台,加快发展全球现金管理,跨境人民币业务,提升全球服务能力。

对公存贷款业务

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合理控制基础设施类贷款增长,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行业信贷支持力度,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规模。加快产品创新,推广企业供应链融资业务,推动贸易融资和小企业贷款快速增长。推进信贷扩户工程,实现各类客户均衡发展。加强对产业链客户集群,城市圈客户集群等客户集群营销,吸引和集聚客户资金。发挥对公理财,现金管理,电子银行和信贷资金托管等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提高公司存款业务市场竞争力。20xx年6月末,境内公司存款余额59,006.0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92.8亿元,增长7.8%。

中小企业业务

加快产品创新,推出小企业周转贷款,网络循环贷款(网贷通),标准厂房按揭贷款和设备按揭贷款等专属融资产品,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小企业客户融资需求"网贷通"产品被中国银监会评为"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金融服务特色产品"。开展代理中小企业设备租赁业务,并为租赁公司提供租赁款保理服务。发挥1,200余家小企业专营机构职能,加强专职小企业信贷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20xx年6月末,有融资余额小企业客户数75,982户,比上年末增加12,901户。

机构金融业务

与多家证券公司开展联合营销,推广第三方存管开户预约等新产品,巩固第三方存管业务客户数量及资金规模同业领先优势。推广银银平台业务,延伸同业合作领域。拓展国内代理行网络,与7家国内银行新建代理行关系。深化与保险公司业务合作,拓展在资产托管,现金管理和银行卡等业务领域合作。推广集中式银期转账业务,保持期货保证金存款规模市场第一。加强与政府机构客户合作,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提升服务水平。

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

推广"工商验资E线通"项目,抓住客户发展源头。开展供应链营销,围绕核心企业拓展上下游客户。推广结算积分营销方式,优化财智账户卡,对公自助机具和收款管家等产品功能,提升结算业务量。上半年,实现对公人民币结算量835万亿元。拓展大型企业集团现金管理业务合作领域,巩固高端现金管理市场地位。加大境外服务网络建设,完善一体化全球服务模式,优化系统功能和全球账户,流动性管理,避险增值等产品体系,提升全球现金管理服务能力。

投资银行业务

开展股权投资基金主理银行业务,丰富与股权投资基金合作范畴,拓宽企业股权融资渠道。加强境内外机构联动,为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和直接投资业务提供金融服务。开通网上财务顾问专区,提升投资银行研究产品水平,促进投融资顾问,常年财务顾问业务发展。拓展债券承销业务,上半年主承销各类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336亿元,稳居境内市场第一。投资银行业务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连续三年蝉联《证券时报》"最佳银行投行"称号。上半年实现投资银行业务收入131.55亿元,同比增长51.8%。

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

丰富付汇融资,结售汇和存款产品组合,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本外币资源,提升贸易进口项下金融服务水平。推出内外联动项下出口贸易融资,可收汇额度项下发票融资等新产品,优化出口信保融资办理方式,提升对出口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服务能力。延伸跨境人民币清算网络,构建以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为基础,涵盖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理财和资金衍生产品的跨境人民币产品体系。上半年,境内分行贸易融资累计发放6,575亿元,同比增长58.1%,其中国际贸易融资384亿美元,增长85.5%。境内分行累计办理国际结算5,065亿美元,增长44.1%。

资产托管业务

加强重点保险公司营销,托管保险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市场占比领先同业。积极拓展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等业务,推动"安心账户"资金托管规模迅速扩大。全球托管业务稳步发展,托管QFII客户数位居中资银行首位,托管QDII资产规模保持市场领先。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托管证券投资基金净值有所下降,但托管基金总数保持稳定增长,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蝉联《全球托管人》,《环球金融》和《财资》等知名财经媒体中国最佳托管银行奖项,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xx年6月末,托管资产总净值32,5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4%。

养老金业务

加强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类别客户群体开展差别化营销和服务。制定特色化专属服务方案,提高大型客户服务水平。推广"如意养老"等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产品,拓展中小企业年金业务市场。20xx年6月末,本行共为26,444家企业提供养老金管理服务,比上年末增加3,654家。其中,本行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286亿元,管理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万户,托管企业年金基金1,445亿元,保持市场领先。

贵金属业务

抓住春节时机,推出"如意"金元宝,"龙凤"银元宝等多款实物贵金属产品。开通网上银行办理积存金业务功能,拓宽业务办理渠道。完善业务系统功能,提升账户贵金属和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及递延交易处理效率。依托物理网点,构建贵金属客户专属服务区,提升"工银金行家"品牌影响力。上半年,贵金属业务交易量8.55万吨,同比增长54倍,其中账户贵金属交易量4.69万吨,大幅增长122倍。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清算量1,015亿元,保持同业领先。

对公理财业务

提升理财产品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加强理财产品创新,巩固同业领先地位。推出多款"共赢"系列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满足客户不同期限理财需求。开发"周周分红"等多款新型理财产品,完善理财产品线。推广"工银理财"品牌,打造卓越,稳健的品牌形象。上半年累计销售对公银行类理财产品10,959亿元。

2、个人金融业务

上半年,本行继续推进个人金融业务经营转型,全面实施"强个金"战略。以新市场,新客户为目标,强化公私部门协同营销,加快构建批量化个人客户发展机制,提升产品对目标客户群渗透。持续推进工银商友俱乐部和名人理财俱乐部建设,打造新型营销平台,构建银商合作新机制。加快产品创新推广,推动理财与储蓄业务良性互动发展。加快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发展,调整优化个人信贷结构。储蓄存款,个人贷款,银行类理财和信用卡等业务位居同业首位。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零售银行"称号。20xx年6月末,本行个人客户2.69亿个,其中个人贷款客户713万个。根据人民银行数据,20xx年6月末,本行储蓄存款和个人贷款余额均列同业首位,市场份额分别为16.9%和14.2%。

储蓄存款

加强与对公业务联动营销,通过发展代发工资业务,批量拓展个人客户。以商品交易市场为突破口,发掘新客户群体,拓宽储蓄存款资金来源。发挥理财业务优势,加快产品创新,以优质理财产品竞争和稳固客户,促进客户资金在本行体系内有序循环。20xx年6月末,本行境内储蓄存款余额56,790.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3%;其中,活期储蓄存款增长8.9%,定期储蓄存款增长7.9%。个人贷款

配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发展。推出个人异地资产抵(质)押贷款,个人小额信用贷款,工程机械类个人贷款和涉农领域小额贷款等新产品,丰富个人贷款业务内涵。优化个人经营贷款,"卡贷通","存贷通"等产品功能,提升个人信贷产品市场影响力。20xx年6月末,本行境内个人贷款18,107.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753.85亿元,增长10.9%。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增加550.88亿元,增长20.6%;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加409.02亿元,增长22.2%。

个人理财业务

科学设计理财产品结构,合理安排发行节奏,开发面向不同客户,地域和市场的差异化产品,巩固银行理财市场领先优势。推出元旦,春节等节日专属理财产品和多款不同类别客户专属理财产品,推进区域理财产品发行,实现个人理财业务较快发展。扩大代销基金产品线,代理开放式基金销售2,239亿元,保持同业领先。发挥国债产品低风险特点,拓展重点县域市场,代理国债销售448亿元,稳居市场第一。上半年,境内销售各类个人理财产品20,017亿元,同比增长82.8%,其中银行类理财产品累计销售16,864亿元,增长107.2%。提供多种理财金账户客户专属投资理财产品和服务,提高理财金账户客户服务水平。为财富客户提供一对一财富顾问服务,推进名人理财俱乐部建设,丰富财富客户服务内涵。推广理财金账户芯片卡,推出财富客户专属介质--工银财富理财金账户卡,提高银行卡使用安全性和便利性。加强个人客户经理队伍专业资格管理,打造高素质服务团队。金融理财师(AFP)持证人数14,247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数2,799人,继续位居同业首位。理财金账户客户,财富客户数量及其金融资产规模保持较快增长。

私人银行业务

形成以资产管理为核心,顾问咨询为重点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理财类,代理类,顾问咨询类三大业务线。发展全权委托资产管理,丰富私人银行客户专享产品线,为客户资产管理提供特色化方案。与优质金融服务机构合作,发展证券类代理产品和信托代理收付业务。为客户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境外IPO等提供顾问咨询业务,推出契合客户需求的特色化产品与服务。荣获《欧洲货币》"中国最佳私人银行"称号。20xx年6月末,私人银行客户突破2.2万户,管理资产4,212亿元。

银行卡业务常见的银行卡一般分两种:借记卡和贷记卡。前者是储蓄卡,后者是信用卡。银行卡按性质不同分为借记卡和信用卡。而信用卡又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银行卡的分类

(1)按发行主体是否在境内分为境内卡和境外卡;

(2)按是否给予持卡人授信额度分为信用卡和借记卡;

(3)按发行对象不同分为个人卡和单位卡;

(4)按账户币种不同分为人民币卡、外币卡和双币种卡。

银行卡作为电子货币的重要载体,以其减少现金流通、方便消费和快捷安全的特点已成为国际通用的现代支付工具。银行卡对增强银行服务功能、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促进生产、加速商品流通、活化消费市场、改进结算工具、减少现金投放与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结算转账、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的信用支付工具。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银行卡按币种不同分为人民币卡、外币卡;按发行对象不同分为单位卡(商务卡)、个人卡;按信息载体不同分为磁条卡、芯片(IC)卡。信用卡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分为贷记卡、准贷记卡两类。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账户金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借记卡按功能不同分为转账卡(含储蓄卡)、专用卡、储值卡。借记卡不具备透支功能。转账卡是实时扣账的借记卡,具有转账计算、存取现金和消费功能。专用卡是具有专门用途、在特定区域使用的借记卡,具有转账计算、存取现金功能。储值卡是发卡银行根据持卡人要求将其资金转至卡内储存,交易时直接从卡内扣款的预付钱包式借记卡。

综上,中国工商银行在综合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方面表现突出,经营状况良好。

调研的报告篇14

一、人口计生的现状

1、利益导向机制未能完善和普及。

2、以人为本造就计生易抓难管。

3、党员干部违纪现象有上升趋势。

4、人口性别比例不平衡。

5、计生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加大。

二、当前重点和步骤:

1、综合改革工作。

2、群众自治示村建设。

3、创“两无”、打击“两非行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软件和硬件设施配套的经费投入不足。

2、计生免费服务的奖励措施需要进一步普及。

3、基层企业计生协会的'难度大。

4、流动人口计生工作难以管理。

四、今后抓人口工作思路

1、加强政策、法规法规的宣传教育。

2、不断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落实惠一生工程。

3、完善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层级动态管理工作机制。

4、发挥基层计生协会、计生社工及志愿者的作用。

5、创新工作机制和办法,创建综合改革示村。

调研的报告篇15

乡镇基础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系统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及各种数据搜集的源头,是宣传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基础,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保证源头数据准确可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时期,乡镇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然而,xx市乡镇统计工作能否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发展要求?源头数据质量又怎样呢?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乡镇统计机构建设与当前肩负的工作任务不尽适应,人员素质与质量要求有差距,统计体制改革亟待加强。

一、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

乡镇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农村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全面,从而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切实加强新时期乡镇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将是我国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既可以促进农村统计事业健康发展,又能牢牢把好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对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乡镇统计人员已配备到位。20xx年,xx市17个乡镇区中均成了统计信息中心,以取代过去的统计办公室,共配备统计人员68人,每个乡镇3-4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59人,高中及中专9人;按配备资格分,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65人,无统计从业资格证的3人。

2、乡镇统计办公全部达标。据统计调查,xx市所有乡镇区都有专门办公室一到两间,办公设施齐全,共拥有微机21台,数据整理基本实现自动化。

3、乡镇统计办公经费没有保障。目前,xx市所属的17个乡镇区统计机构全年办公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统计部门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长远的、隐性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多数领导的心目中,统计部门作用是有限的,地位是不高的。再加之地方财政状况困难,县级统计部门都只能解决有限的工作经费,乡镇统计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本就无从谈起,进不了乡镇财政预算;少数乡镇统计人员报送报表的差旅费和必要的电话费都无法保证,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4、文化程度虽较高,但业务素质较差。目前,学校、xx市17个乡镇统计人员中,虽然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具有统计职称者寥寥无几,统计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在上级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目前统计工作现状与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再上一个台阶仍有很大难度。当前乡镇统计工作难以更好开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少,任务重,统计队伍不稳定,工作难尽力。乡镇统计员执行乡镇综合统计功能,履行各种统计调查职责,其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然而,该市乡镇统计机构仅配备3-4名人员,与其担负的工作相比,差距很大,极不对等。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乡镇企业、个体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统计对象数量急速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愈来愈大;二是由于乡镇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统计员一人兼数职的现象比较普遍,专心做本职工作的精力与时间受到严重影响。三是乡镇统计工作责任大、要求高、待遇低,其他工作岗位要么省心省力,要么有利可图,而统计一无所有,没有摊上的绕道走,摊上的设法逃,大部分乡镇统计员一年一换,有的甚至一年几换,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而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不管人员编制,不管经费,所以乡镇在调换统计人员时根本不与统计局协商,几乎每年都是一张张新面孔或业务生疏的新手,这就势必影响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影响到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迟报、漏报现象难以避免,进而影响到县级统计部门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

2、业务素质较低,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障。由于统计人员事务性工作较多,很少系统学习统计业务和微机知识,专业素质相对于任务则捉襟见肘,统计台帐、报表汇总仍是手工操作。统计手段落后,致使工作效率低,报表差错率随之增加。加之少数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根本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有时官出数字,有时闭门造车,基层统计源头数据的质量是否真实可信,就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3、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数据难收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结构日趋复杂,农村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加之受利益方面因素的影响,集体企业按需上报,对付税务部门和统计部门用两本帐,个体和私营企业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乡镇统计资料的收集非常困难。

4、统计力量、统计经费与统计工作任务之间不协调,工作难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少、地位低、待遇差。由于统计部门自身没有收入,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完全要靠财政拨款,普查、抽样调查、临时调查以及各种正常的业务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乡镇统计人员业务经费不能及时保障,而统计工作时效性又强,他们只好疲于应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求业绩,领导干预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数据实报难。统计数据是考核评比的主要量化指标,直接影响到地区和个人的利益。统计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指导,在人员经费上归地方领导,造成其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领导,导致统计数据抗干扰的能力差。因此,有些领导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取得优良的“政绩”,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凭空编造统计数据,有的授意、指使下级虚报统计数据,有的甚至对“不听招呼”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由于统计执法工作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执行到位,“官出数字”也就不难理解了。因而《统计法》对于那些想着政治前途、捞点政治资本的基层领导来说,已没有什么威慑力,长官意识始终贯穿着乡镇统计工作。基于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统计数据人为因素干扰较大。

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不利于农村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农村统计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农村社会经济问题作好参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从而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

1、提高认识,加强乡镇统计工作领导。各级政府和统计部门,要提高对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是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农村统计改革顺利进行的客观要求,是确保农村统计工作能够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领导,摸清情况,抓住重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要真正负起领导和指导责任,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方面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乡镇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前沿,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既要履行统计执法职责,又要完成统计普法任务,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要把统计知识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首先,县(市)统计局要通过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执法普法能力;学习统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调查能力与综合评估核算能力。其次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以此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全面、圆满完成。

3、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保证统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普法是基础。一是统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排除对统计数据的行政干预,要敢于依法保护统计机构的完整性和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二是行政统计部门要把统计法律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不论在报表上报时,还是在统计数据的发布与开发中,都要坚持以统计法律法规为标准,以统计方法制度为准绳,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三是坚持执法。把统计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统计基础长期得不到改善、统计数据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的乡镇作为统计执法的重点,严查深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实现统计工作的根本改善。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充分利用“12、4”全国普法宣传日、“五五”普法、各种会议及活动进行广泛宣传《统计法》。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4、加大统计体制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度,切实规范基层统计调查行为,减轻基层统计工作负担。改革现行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稳固的基层统计机构和人员,大力提高乡镇统计整体工作水平,统计方法制度能否更贴切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有实质的意义和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稳定队伍,完善机构,巩固职能地位。

5、要把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作为统计执法和统计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确保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数出有门,报出有据,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实情,真正使统计工作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温度计。要督促乡镇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制度,建立健全统计数字质量检查制度和审核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实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业绩挂钩。同时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数据评估制度,实行数据质量责任制,全方位加大审核和评估力度。

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应从法律上对乡镇统计工作予以保证。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河南省统计管理条例》在统计机构的设置中,对乡镇人民政府的要求是应当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统计员。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市乡镇一级均设立了统计信息统计中心,并明确了人员,但均附属于经济发展办公室,人、财、物不独立,工作中掣肘现象严重,专人不专、处境尴尬,难以理直气壮的对辖区内的统计调查对象开展管理,建议相关机构进行调研,从立法角度切实加强和提高乡镇统计工作。

调研的报告篇16

调查时间:

20xx年5月

调查地点

互联网

调查内容

关于网店小二生存状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

网络调查

日前,在调查了4万个网店客服的基础上,淘宝网发布了《五一网购从业者生态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以26~40岁中青年为主的网店“小二”中,有51.8%的人喜欢做客服;虽然时常工作超时并有可能遭遇客户辱骂,但仍有77.3%的人愿为自己开网店而坚持。

近半数人工作超12小时

早起打开电脑先回复各种咨询,接着给买家把货打单、包装,同时在线回答客户的问题,这样忙到晚上10时,等快递上门收单,包裹取走后再跟厂家确认预留的货品……《报告》显示,47.9%的网店客服工作时间都超过12个小时,24.9%的人在10~12小时之间,有56%的客服都经历过昼夜轮班制度。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对着电脑不停敲击键盘,能再多坐一分钟就绝不去上厕所,能不喝水就不起身倒水,饿到头昏眼花才想起来午饭还没吃……正是在这样不停歇的工作状态下,有7成网店客服感觉到工作严重影响了生活。

大多遭遇过买家谩骂

相比其他岗位,网店“小二”们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工作强度大。《报告》显示,在一些规模成熟的'大网店里,每个客服要同时接待15~20个买家的在线网购咨询,一天最多要回复250个旺旺,这就需要考验客服的应对和分辨能力。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客服都曾遭遇过买家的谩骂,但近80%的客服都选择了隐忍。“金牌小二”小黎表示,其实做“小二”更要懂心理学:如果能讲买家所在地的方言,在线聊天就不说普通话;偶遇无理取闹的买家,就用推心置腹去化解。

20xx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8060亿元,同比增长55%,由此也带来了就业岗位的增长。作为新兴的窗口服务从业者,网店“小二”大多数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但又把客户的满意度放在首位,同时对投诉感到恐惧。当然,他们中有51.8%的人还是喜欢做这一行的,有77.3%的人表示如此辛苦为的是以后要自己创业开网店。

调研的报告篇17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效能、诚信建设年”活动的统一安排,根据组织部门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先教活动,深入乡镇、村、企业、社区,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掌握了组织部门效能、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当前影响组织部门效能、诚信建设的主要问题

组织部开展“效能、诚信建设”以来,部内干部能够积极响应、广泛参与、上下联动,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全力支持,进一步改进了机关干部作风,提升了工作效能,树立了诚信形象。但和“效能、诚信建设年”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1、宣传教育不够入脑入心。对部内干部效能、诚信的宣传教育,往往以文件传阅代替宣传、以召开会议代替培训,仅仅停留在面上。对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组织部门效能、诚信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采取更加有效的宣传措施,造成了少数干部对组织部门增强效能、诚信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虽然对有关规定比较清楚,但对如何结合本职工作落实上级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索。

2、活动开展还不够平衡。组织工作头绪多、战线长,个别科室间效能、诚信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影响了组织部整体建设水平。

3、工作力度还有待加大。“效能、诚信建设”需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具体到组织部门,不仅需要组织部全体干部参与,同样需要广大干部党员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解决工作量大与部内人员少的矛盾,建立长期抓效能、诚信的机制等。

二、组织部效能、诚信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1、全面提升组工干部素质

效能、诚信建设的主体是组工干部,组织部效能、诚信建设开展得怎么样,效果如何,取决于组工干部的自觉意识,关键在提高组工干部综合素质,促进其主动自觉参与效能、诚信建设,克服消极被动应付现象。组织部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创建学习型组工队伍为着力点,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一是学习范围求宽。除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外,还广泛安排了法律、微机、英语等学习内容。二是学习形式求活。除中心组学习、集中学习日、支部学习日外,还创新学习形式,开展了“写讲评”活动,聘请专家教授进行了专题讲座,举行了科室业务交流,提高学习效果。三是学习效果求实。进行了集中测试,参加了省委宣传部举办的知识竞赛,检验了理论学习效果。同时通过给任务、压担子、出难题,检验其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促进组工干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提高组织部的整体工作效率。

2、规范制度,为效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以“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和先教活动为契机,对部内有关效能、诚信方面的政策、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使整个机关管理体系有序、运行机制有效、行为方式优化、处事结果公正可信。在努力提高办事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党务公开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第一领办人制、信访督办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使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各科室还通过“效能、诚信建设”,制定了本科室的一些可行办法,对科室的职能业务进行了必要的公开或承诺,增加了透明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得到了办事群众的充分认可。同时,部机关出台严禁有令不行、严禁办事拖拉、严禁吃拿卡要、严禁态度刁蛮的“四项禁令”,特别是对禁止的行为作了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规定。如针对办事拖拉和态度刁蛮问题,或发现违反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在部例会中予以通报批评,同时做为年终评优的重要依据。这些办法、制度的出台实施,有效纠正了少数干部的不良行为,规范了行政运行方式,改变了干部形象。

3、接受干部群众的广泛监督

坚持把机关作风的评判权交与群众,交与基层,交与企业,交与服务对象,使部内领导干部、工作人员都内加压力、外增动力。一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表、设立意见箱、开设投诉电话、召开座谈会、上门访问和开通部长专线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群众对效能、诚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责成职能科室整改落实。二是专门设立效能、诚信监察办公室,全权负责接受投诉和查处工作,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复”。三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代表、企业代表、群众代表和新闻媒体作为组织部部风监督员,对组织部进行经常性地明查暗访,随时提出意见建议,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民主评议。

4、强化宗旨意识,树立“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组织部在“效能、诚信建设”中,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积极为群众解决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为民,取信于民,进而提高了组织部门的诚信形象。一是牢记宗旨,转变作风。通过清苑电视台面向全县人民公开组织部服务承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人民服好务。二是增强责任,提升形象。部内制定下发了组织工作任务目标分解执行表,将全年目标逐一分解,明确时间,落实到人,使部内干部人人有责任,时时有压力,始终保持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三要优化服务,提升效能。部内统一制作桌牌,标明每名组工干部的职能业务、服务范围,使办事人员一目了然。同时,要求每名组工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个人工作标准,张贴在桌牌背面,作为激励格言,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升工作效能。

三、效能、诚信建设下步计划

1、加大宣传,为效能、诚信建设提供有效的舆论支持。效能、诚信建设在不断推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干部群众对组织部高效办公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要确保宣传教育的力度及有效的舆论支持。要加强对机关效能、诚信建设真正含义的认识和理解,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简报等媒体的宣传优势,全面宣传机关效能、诚信建设的内容、要求、做法。

2、狠抓队伍,为效能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继续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加强对效能、诚信业务的指导,有针对性地组织业务培训,积极借鉴兄弟部门或兄弟县市的经验和做法,为我所用,打造效能组工干部、诚信组工干部。

3、认真选题,开展大规模的调研活动。针对效能、诚信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广泛调研,寻找最佳解决办法。围绕机关办公效率、工作纪律、诚信建设、县委中心工作等方面进行选题,有针对性地深入到乡镇、农村、社区、企业,到生产劳动一线,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结合实际,采取措施,推动部内效能、诚信建设。

4、严格考评,为效能、诚信建设提供惩处依据。积极探索机关绩效量化考核,建立科学、量化和可操作性的绩效考评办法,制定出效能、诚信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干部参与效能、诚信建设的积极性。

调研的报告篇18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基层交通运输系统的窗口部门之一,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工作是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之一。严格履行“三关一监督”监管职责,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客车串线经营等道路运输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是基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首要职责。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基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得到了正常、健康、良性的发展,综合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对保障和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下面,根据上级有关工作要求,结合基层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工作实际,就我县如何开展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形成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打非治违工作

(一)XX县运管所行政执法机构现状。

目前,XX县公路运输管理所共设有1个县级运管所,1个乡镇级运管站,即XX县公路运输管理所、XX县公路运输管理所西江运管站,其中:XX县公路运输管理所为县财政全额拨款的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编制数10人,现有运政执法人员9人,下设有综合股、稽查队、财务股三个股室;西江运管站为县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编制数4人,现有运政执法人员2人。

(二)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

目前,我县共成立有3家客运企业,均按要求至少配备了2名持证的专职安全员以上。

近年来我县客运企业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

(三)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

存在问题和不足:

1、开展行业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法律法规在社会和群众中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个别客车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驾驶员行车时接打电话、未系安全带、超员超载、超速行车和疲劳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3、由于执法力量薄弱和稽查经费困难等原因,对边远乡村的运输安全监管难以做到位,以致非法营运、违章载客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对全县营运客车的监管措施有待强化,客车站外上下旅客、乱停乱靠等现象时有发生。

4、部分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尚需进一步健全完善,离《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等规定的要求相差较大。

5、虽我县所有客车已全部安装了gps系统,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平安公司、丹江公司和黔岭雷山分公司均存在gps系统对车辆所在位置定位不准确,偏差最高达400多米以及安装使用制度不好,还存在有时无人值守监控和系统信号不稳定、运行速度慢等现象。

6、车站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制度不够好,例检工作有待加强。

下步工作意见、建议:

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及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工作职责,加强安全监管,从道路运输生产工作的源头和细节抓起,扎实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全面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1、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督管理。认真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日常监管,早安排、早检查、早落实,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生产隐患,严防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强化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维护我县正常、规范、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2、继续加大对道路运输企业、汽车客运站的整治力度。重点加大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汽车客运站、汽车维修企业的整治力度,进一步明确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化。要结合贯彻落实《道路运输条例》及其配套规章,按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强化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车辆、从业人员进入道路运输市场。

3、组织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客运站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规定,督促企业对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特殊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增强其责任感,熟悉有关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4、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做好相关工作。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运输经营单位,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从业人员。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认真执行营运客车及驾驶员违法抄告制度。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并做好综合性应急演练,指导督促道路运输企业建立内部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5、搞好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按照《贵州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每月至少一次对汽车客运站进行监督检查,特别要督促客运站严格落实好“三不进站、六不出站”等规章制度。

6、继续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把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及督查专项行动与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起来,与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结合起来,采用检查与自查并行的方式,以道路旅客运输、汽车客运站为重点,对其安全生产制度、承运人责任险的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应急体系建立等,继续深入、全面、扎实的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专项行动,力争做到排查一条,落实整改一条,一时不能落实整改的,要研究措施和办法,限时整改并制定应急监控预案。要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整顿和规范道路客运安全生产秩序,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淘汰和取缔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客运车辆和客运企业,有效防范和遏制道路客运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使全县道路客运安全生产状况全面好转。

(四)打击非法营运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对专项整治行动的领导。自双百行动开展以来,县领导高度重视专项整治行动,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工作方案,落实责任,明确职责,由县、乡两级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周密地作好人员安排,严格工作纪律,规范执法行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教育与严厉处罚相结合原则,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维护好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保护公共安全和自身的安全,为打击非法营运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有效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与安监、交警、工商、市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联合执法和流动稽查等工作方式,实行“疏、堵”结合,以县城为重点,深入西江等景区及乡村,加大对自用车、无牌无证、无照、农用车、拖拉机、二轮摩托车违法载客等非法营运行为的打击取缔力度。年初以来,共组织执法人员开展路检路查740多人次,检查客货运车辆1260多辆次,查处违法违规的营业性客货运车辆60多辆,非法营运车辆57辆(其中面的38辆,摩的19辆),维护了全县正常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使运输车辆非法违法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道路运输安全等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保护了群众的公共利益和出行安全。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为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积极创造良好氛围。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深入西江、望丰、丹江等地召开驾驶员大会,大力宣传专项整治行动的内容和必要性,向广大群众、旅客耐心宣传乘坐非法营运车辆的严重危害性,共发放宣传教育资料20__多份,营造积极和谐的舆论氛围,引导和倡导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打击非法营运车辆活动中,自觉抵制非法营运车辆,使非法营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让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合法营运车辆得到有效的保护,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四是存在问题和困难。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带动了人口流动的增加,但在我县一些边远山区运力供给明显不足。由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导致农村公路建成后基本处于无人管理养护状态,加上养护经费严重不足,无资金及时清理坍方和维修水毁路段,造成大部分村公路路况差、安全隐患大,不能保证晴雨通车和安全畅通,达不到通客运标准,客车进不了村,以致山区广大农民群众出行无安全、舒适的营运客车可坐,不得以只好乘坐那些车况不好、安全隐患大的货车、农用车甚至拖拉机出行,无形中为“黑车”提供了市场空间,且严重地影响了全县社会的和谐稳定。

2、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及无职无业人员受利益的驱动或生活所迫使得他们选择了“非法营运”(尤其是摩的等方式)这样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赚钱途径。

3、非法营运车辆满足了人们要求“廉价、迅速、便捷”的需要。由于少了相当庞大的运营成本,非法营运车辆的价格优势非常明显,其要价与一般营运客车相比要低很多(如以西江至凯里为例,客车票价是24元/人,黑车一般是8元/人,县城内摩的则2元/人)。

4、执法难度大和成本的相对高昂,为“黑车”的存在留了活路。严厉打击“黑车”违规运营是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但目前的执法体系和能力难以做到目标与结果的统一,这里主要是稽查获取证据难,往往执法人员明知他们是“黑车”,但如果不是在金钱交付的现场查获,事后很难做到证据确凿。

5、部分黑车业主甚至怀有“今天查到我,明天不查我”的侥幸心理,或是与执法人员玩“猫捉老鼠”游戏,你来了我就躲避、你走了我再出来,造成更多的人以身试法,使得黑车难以根除。《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之所以把非法营运的罚款额定的如此之高,就是要把黑车的处罚一次到位,使其难以再次翻身。所以作为执法部门一定要依法行政,按章办事,没钱交罚款的就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运政管理的执法权威,产生震慑黑车车主的效果。

五是下步工作建议。

1、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与公安、交警、市政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加大联合稽查和打击取缔力度,强化运输市场管理,经常开展路检路查,狠抓源头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严格查处非法营运车辆,维护全县良好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2、本着“以人为本”和“人性化执法”的理念,由县政府牵头,各部门协调配合,实行“疏、堵”结合,通过政策指导等方式,建立打击非法营运车辆长效机制,严防非法营运现象反弹,确保专项整治行动成效。

3、广泛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维权与参与意识。“黑车”运输不但侵害合法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也直接侵犯了广大人民的安全利益。要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揭露“黑车”的危害,使乘客意识到“黑车”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自觉抵制乘“黑车”。对查实的“黑车”通过各种途径予以“曝光”,形成道德和舆论压力。另一方面借助社会力量,解决打“黑车”举证难的问题,制定对“黑车”举证的奖励措施,如公安部门的有奖提供破案线索等,一旦被采纳了的证据就给以重奖,把证据的取得扩大到社会,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监督,全民的积极参与,我们的打“黑”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调研的报告篇19

题目

表述课题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字数少、简明精炼,最多不超过20字。如果设有主、副标题,副标题指具体的研究内容。

摘要

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论作一简明的概述,有的还涉及所研究的条件、方法和意义等。由于文字数量所限,必须重点突出,文字简练。摘要字数控制在全文字数的5~10%以内。

关键词

此是为方便他人的浏览所必需的。关键词需要符合调研及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其设置数量一般为2~4个,每个词均为专业名词(或词组),一词在6个字之内。

前言

主要是阐述调查问题的提出,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法和调查组织及工作完成情况等。

正文

调研报告的核心内容。通常以调查研究后提出的观点或得出的结论为纲目,对逐个观点(问题)进行论述,同时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切忌只是调查材料的简单堆砌,无主次之分,无作者自己的分析和观点。

意见和建议

此部分也是调研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作者在经过调研摸清情况,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它既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和空间,也可为后人进一步研究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致谢

即向指导老师、向曾经支持和协助自己完成论文课题研究工作的教师、技术人员,以及合作伙伴等人表示谢意。

参考文献

即列出在论文报告中引用的相关文献

调研的报告篇20

为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管理,做好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中存在有关问题的整改工作,根据市领导的指示与安排,近期我们就该项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范围为全市,覆盖时间为20xx—20xx三个年度;调研采取实地查看、开座谈会、个别交谈、入村入户访问、审阅有关资料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强农惠农资金清理情况

1、强农惠农资金清理情况

我市共清理强农惠农资金项目149个,覆盖20xx—20xx三个年度,涉及中央、省、市、县四级强农惠农资金571363.98万元,其中:20xx年度113908.91万元,20xx年度206180.31万元,20xx年度251274.76万元。

中央和省级三年共安排470299.64万元。20xx年度88750.33万元,20xx年度172696.93万元,20xx年度208852.38万元。其中:农业保险补助经费三年分别是:20xx年6304.84万元、20xx年7715.91万元、20xx年8029.62万元;计划生育站所建设经费三年分别是:20xx年500万元(包括20xx年、20xx年站所建设经费,下同)、20xx年496万元、20xx年129万元;农村沼气建设三年分别是:20xx年3964.37万元、20xx年5859.18万元、20xx年1937万元。

市级财政三年共安排强农惠农资金24291.76万元。20xx年度7545.81万元,20xx年度8734.24万元,20xx年度8011.71万元。其中:农业保险补助经费三年分别是:20xx年402.91万元、20xx年400万元、20xx年385.05万元;计划生育站所建设经费三年分别是:20xx年39万元、20xx年15万元、20xx年138万元;农村沼气建设三年分别是:20xx年65万元、20xx年65万元、20xx年80万元。

县级财政三年共安排强农惠农资金76772.58万元。20xx年度17612.77万元,20xx年度24749.14万元,20xx年度34410.67万元。其中:农业保险补助经费三年分别是:20xx年175.91万元、20xx年223.07万元、20xx年390.16万元;计划生育站所建设经费三年分别是:20xx年700万元、20xx年67万元、20xx年3万元;农村沼气建设三年分别是:20xx年89.8万元、20xx年137.74万元、20xx年259.73万元。

2、强农惠农资金清理做法

我市按照省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电视电话专题会议精神,迅速启动专项清理检查工作,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出台政策,工作部署到位。先后出台了《关于对违反农民负担和惠农补贴政策实行责任追究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惠农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工作的若干规定》、《市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信息化发放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加强涉农工程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管理等一系列规定,以制度保证强农惠农资金和项目的管理。

二是加强领导,组织保障到位。市县两级和相关单位都按要求成立了强农惠农资金清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市县清查办—乡镇政府—涉农部门单位和清查工作专干组成的三级工作体系。制定《市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重点检查方案》,坚持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责任制,将清查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三是严格要求,清理检查到位。为了确保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工作质量,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即: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政策标准、统一工作目标、统一清查范围、统一清查内容、统一清查尺度、统一整改要求、统一工作纪律。自查自纠工作按照“内容全、数字准、情况真、把关严”的原则,对三年四级两类四个重点的强农惠农资金进行了全面清理,做到了县级自查面达到100%,市直部门涉农资金清查面达到100%。

二、强农惠农资金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这次专项清理中全市共发现问题296个,其中以往接受检查发现的问题149个,此次自查发现的问题147个,涉及强农惠农资金7258.03万元,具体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虚报冒领骗取财政资金1871.77万元。二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1824.81万元。三是未及时拨付支农资金1983.01万元。四是账务管理、专户设置和资金拨付问题663.46万元。五是其他问题914.98万元。

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整改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暴露的薄弱环节,我市采取查找原因、定性分析、分类处理、限期整改的办法,进行严肃整改,具体抓好三项工作,确保整改取得成效。

一是存在问题必须迅速整改。县级自查自纠和市级重点检查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中,目前已整改到位3142.13万元,占已发现问题金额的43.3%,其中:单位归还的资金1581.57万元;个人归还的资金170.14万元;通过调账处理的资金1390.42万元。

二是涉案人员必须严肃查处。全市共查处140人(以往135人,本次5人),其中:行政处罚65人、组织处理23人、党纪政纪处理45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7人。

三是规章制度必须健全完善。各县区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着手健全完善相关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确保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四、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强农惠农资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资金整合难。要实现强农惠农资金的有效整合,在部门权益分配和调整上存在着制度设计等方面障碍。

二是普惠到位难。以按农业税计税面积为主分配补贴、补助资金到县区,在实际发放过程中,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难于按照政策标准落实到位,农民上访情况时有发生。

三是效益发挥难。农民所享受农业补贴、补助的增长速度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速度,弱化了惠农政策的效果,压缩了农民增收空间,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四是配套落实难。主要是地方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地方可用财力增长空间赶不上政策配套要求。

五是成本控制难。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面广量大、历时较长、程序繁多,综合发放成本一般都超过了发放资金的10%。

六是信息核准难。由于涉农基础数据年年有变化、乡村干部变动频繁等原因,加大了补贴、补助信息的核准难度,加之部分乡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五、解决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强化资源的统筹化管理,有效整合强农惠农资金

主要在制度设计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与权衡,全面提高政策制度设计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摆脱部门利益影响,在发展大农业,促进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思维模式和视野下逐步实现强农惠农资金的有效整合,确保资金使用实际效果。比如说,将产粮、产油、产猪大县奖励资金、土地整理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整合到一起,统筹使用到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提高农业生产保障水平。

2、强化政策的普惠化管理,切实健全资金分配机制

一是把资金分配与各地实际情况结合,确定一些硬性的数据和因素作为分配的基本依据,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特别要进一步提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强农惠农资金补助标准,充分发挥惠农补贴正向激励作用。二是把资金分配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确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评办法,资金先预拨,年终考核后算总账;三是把资金分配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加强对补助对象和项目实施动态分析,克服基数一定多年不变的固定分配模式。特别是在中央和省政府的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调整时,逐步解决好不能享受补贴政策或者低标准实施补贴政策的问题,实施补贴政策的全覆盖。

3、强化信息的对称化管理,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力度

一方面综合运用各种宣传手段,让农民朋友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真正到村入户。另一方面要切实强化惠农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审核、呈报和发布管理,夯实惠农政策的执行基础。

4、强化资金的网络化管理,着力完善基层服务体系

一是整合乡镇财税信息网和中国农民补贴网两个资源,逐步扩大各类涉农补贴、补助网络发放范围,严格惠农资金代理发放机构管理,提升惠农资金发放服务质量,确保惠农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二是与乡镇职能转变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基层服务体系,统一负责农业基础数据收集采样、惠农政策宣传、农技推广、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等工作,其人员和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管理,由各级财政部门分级负担。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增加金融服务网点,方便农民领取补贴资金。

调研的报告篇21

20xx年x月x日,我校旅游与酒店管理教研组教师一行人,到凯悦酒店集团旗下的五星级贵阳中天凯悦酒店,对饭店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活动。

一、调查形式及内容

主要采取问卷和走访用人单位形式进行的。调查内容涉及企业需要人才的类型,企业员工教育和培训,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的方式,企业对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技能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那个更重,企业对我校课程设置的要求等内容。通过与酒店人力资源部、餐饮部、前厅部、客房部等多个部门的经理及主管们的交谈,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

二、调查情况及分析

1、酒店人才结构及数量:

随着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我省酒店人才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且年轻化、社会化、多样化趋势明显。总体上酒店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整体偏低,社会适应性差,缺乏吃苦精神,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由于家庭和个人认识错误,不愿意从事服务行业等问题,使平均流失率较大。据我们了解,饭店业几乎每个岗位都缺人,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说,目前他们既缺少基础性人才,又缺少关键性管理人才。

2、酒店人才需求状况:

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我们感受到社会对酒店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看到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

由于酒店是服务行业,工作时面对的客人千差万别,而且工作繁重,重复性地进行相同的基本工作内容,所以酒店方更需要的饭店业员工应该是热爱饭店行业,热爱本职工作,工作态度端正,能吃苦耐劳,对客礼貌得体,与客能进行良好沟通,懂得服务心理学,对客服务热情,知识面广,勤奋好学。如在前厅部工作的员工,酒店方就更希望员工能进行工作岗位所需的英语,如接待、订房、退房、电话预计、结账等,并能熟练操作前台计算机系统,同时也希望员工了解本地的旅游景点、土特产、民族文化等广泛知识,所以就仅前厅的岗位也需要应用型综合素质好的员工。

酒店希望的员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论是前厅、客房、餐厅不同部门都能安心工作的员工,要求踏实肯干,不要频繁跳槽的员工。酒店希望在工作中,员工能解决酒店的实际问题,而酒店也会通过培训等手段,来提高员工发展空间,双方是一种双赢的模式,而不是总要单方提高薪酬、食宿等要求的员工。

3、酒店企业岗位设置及对人才结构类型的要求:酒店对高中职学生来说,都是需要从一线岗位做起,针对饭店专业的学生一线岗位设置主要是:前厅部的接待员、迎宾员、门童、行李员、收银员、接线员等;客房部的客房服务员等;餐饮部的传菜员、餐厅服务员、迎宾员、点菜员、会议服务员等。在酒店中,员工通过工作中的`多年磨练和积累,有一定工作经验,同时经过学历提高、知识学习和酒店多方面的提升培训,并通过酒店各种方式的考核,才有可能晋升到酒店管理层如领班、主管、副理及更高的岗位。

4、饭店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

经过调研我们知晓,饭店管理专业传统教育模式,忽视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特点,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之间有断层,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学生往往只能做一些简单仅重复操作的事情,得不到很深的感性认识,社会适应性差。饭店行业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有广泛的知识面、高尚的职业道德、主动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文化修养、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娴熟的服务技巧。饭店业更愿意接收灵活掌握岗位技能、操作等能力的饭店专业学生,因为他们在学校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知识,当进入酒店时,各酒店再根据岗位及特色要求进行专项培训,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开展工作。如中天凯悦酒店的所有新员工进入酒店,都必须通过酒店为期三个月的不同形式的入职培训,并通过师傅带徒弟“一对一”的方式使员工达到酒店岗位的需要。酒店方对学生除了专业技能的需求外,更看重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对饭店行业的正确认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有更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如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熟练运用礼仪知识、使用标准普通话、熟练的计算机操作、熟练处理文档资料、懂得对客服务心理、富有亲和力的团队精神、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很强的应变能力及应对挫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希望在人才培养中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能力教育,而轻视思想道德和情商的训练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认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难免会自负和孤傲得不到企业重视,而感到压抑并最终从饭店业流失。

5、“双师型”教师培养

对于我校教师到企业顶岗酒店方表示欢迎,酒店业的服务性要求酒店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奉献精神,及酒店从业者良好的价值观和服务意识。企业希望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理论知识外,更需要熟悉酒店的营运和管理模式等情况,了解各个岗位的流程,并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优秀的饭店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既能熟练准确传授课程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

6、学生教学实习问题:

对于我校学生到企业教学实习的问题,酒店表示可以接收,但在教学实习期不能在酒店轮岗,原因是一个新员工能独立上岗工作的最短时间需要近半年。对顶岗实习的学生酒店方表示欢迎,愿意与我校进行校企合作,也愿意接收思想素质好、热爱酒店行业、懂礼仪有礼貌、主动为企业和客人服务、有过硬专业能力、宽广的知识面等综合素质的学生。

7、企业文化

凯悦酒店特别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集团旗下的酒店都有统一的服务规范和标准,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旗下酒店在装饰装潢中,又会溶入当地文化和特色,使自己的酒店是独一无二的。凯悦酒店对新员工也特别细心地呵护,会有计划地引导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同时提供较多学习机会,凯悦酒店对新老员工都是一视同仁,让新入职员工到企业后就不会有陌生感。酒店鼓励员工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及积累提升自身素养,同时很重视人文关怀等多方面,所以赢得酒店员工较高的认可度,集结了一群热爱酒店行业的优秀员工。

调研的报告篇22

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是以农民的生存保障为基础,以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为目标,不是以市场交易为目标而设计的。具有供给对象的特定性、保障性,土地提供的无偿性或低价政策性,期限的不确定性,以及地随房走的从属性等诸多特征。农村宅基地既是农民的居住消费场所,又是农户家庭经济的组成部分,承载着农民生产、生活、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这是它与城市房基地最根本的区别所在。

一、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农村宅基地制度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目前在许多农村仍然适用,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变化,它的欠缺和弊端也正在逐渐显现:

(一)现行的宅基地制度与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不相适应。法律规定农村村民符合条件可申请户均120至130平方米地宅基地。农民向集体申请宅基地可以无偿取得,由此造成宅基地供应上的“大锅饭”。由于缺乏约束机制,使广大农民群众产生了“不要白不要”的心理,致使宅基地占地面积不断扩大,大量占用农用地。致使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寸土寸金的耕地资源无法承受按规定审批新宅基地,许多地方早在5年前(有的甚至10年前)对城镇规划区内农村居民停止审批新的宅基地了。按现有人口增长率,其它不少地方今后也将同样面临无地可供的窘境。还有,多数地方长期来缺乏村庄布局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宅基地建房土地指标少,农村建房基本处于见缝插针,无序发展状态。这期间许多农民家庭孩子长大了,要结婚,人口增加了住房成了大问题,建房没地,买市场价的商品房经济上难以承受。农村住房保障的.缺失,将成为农村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二)现行的宅基地制度与现在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不相适应。传统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是适应以农耕为主就业结构的社会形态,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发达地区农民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总体来讲八成以上农村劳动力在已二三产业就业,农民收入85%左右是来自二三产业,近半数的承包农田已流转实行了规模化经营。生产方式决定了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在城镇居住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年青一代,多数人的工作、生活、读书已完全市民化。但虽在城镇居住,又不愿放弃农村宅基地房子,至使农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而现行的宅基地制度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扩大了城乡差别。

(三)农村宅基地市场流转面临体制性障碍。与较为完备的城市房地产管理相比,农村宅基地的管理与立法滞后,不仅存在大量的法律真空,而且内容比较粗浅,这加大了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难度。而事实上目前不少地方宅基地和房屋的流转已十分活跃,形成了自发的宅基地隐形市场。据慈溪市调查通过地产所交易的农村住宅仅占实际交易量的一半。由于缺乏法律法规规范,一方面宅基地私下流转,扰乱了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剧了土地权属混乱和产权纠纷;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房租收入成为近郊农民收入重要来源,近郊农村农户房屋出租普遍,有些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房屋出租,租房客超过了本村人,丰厚的经济利益,反过来助长农村违章搭建,使农村无证经营增加,加重治安、消防隐患。

(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滞后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滞后,直接阻碍着了农民住房财产进入市场流通的进程。目前,城市房地产早已实现了“一户两证”,被金融信贷认同,可以进入市场自由买卖。而农村宅基地属集体所有,房屋归农户私有,房屋不能单独作为完整的房地产产权进入市场交易。农民住宅产权的不完整性,使农民家家都有拥有的最大财富不能作为资本来运作,这不仅影响了金融资本进入农村,在被扭曲的市场(尤其是隐型地下市场)交易中,农民住房很难保证交易公平和保值增值。

二、我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探索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城镇近郊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在稳定现有农村宅基地政策的同时,为破解农民住房难,对传统的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创新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涌现了一批以集中居住、多层住宅为主的社区式农民居住区。农村居民以多层为主集聚式农村居民公寓式住宅小区建设于20xx年开始起步。鄞州区以村庄改造新家园工程为载体,至20xx年底,有126个村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已拆除农村旧房子368万平方米,已竣工447万平方米,为农户提供了5万余套新居。余姚市已经建成以农民为居住主体的多层公寓住宅小区13个,在建多层公寓住宅小区6个,建筑面积近150万平方米可为农户提供1.5万套新居。江北区也建成了慈湖人家、姚江花园等农民居住小区近100万平方米。慈溪市开展效益型集中居住小区建设,已规划实施36个农民集聚建房项目。北仑区、奉化市等也相继建成了一批多层为主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

(二)形成了集体农民自筹为主、各方让利、政府支持的建房筹资机制。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资金筹集,集体农民自筹为主,主要是指利用村旧宅基地、集体其它闲杂地等土地的级差优势,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置换,实施拆旧建新。农民一般以自己宅基地和旧房折价置换新房,或以成本价购买。政府则在外部的基础设施配套和规费收取方面给予让利,大大降低了建房成本,使农民以较低的成本价购买农村居民公寓房。

(三)探索了对“新人”和“新房”实行新的宅基地供给模式。各地对符合申请建房条件的“新人”和建“新房”的指标,探索试行不再按传统供地模式批给宅基地,停止单家独院式住宅审批,集中建房指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农民建房标准由原来的以户为标准向以人为标准相结合;农民建房审批标准由原单纯以批建筑占地面积为主向建筑占地和建筑面积双控相结合;农民建房供地以集体土地为主向国有(国有行政划拨或国有出让)和集体用地相结合。以国有划拨性质供地的农村居民公寓,在农民补交土地出让金后,取得土地证和房产证可以上市交易。

(四)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创新成效明显。一是盘活了农村的存量建设用地,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原农宅户均一般占地在0.3亩至0.4亩左右,采用新模式安置农户后,比原占地节约20至40%。

并且退宅还地后盘活了存量土地,缓解了工业用地紧缺的矛盾,既节省了砂地面积,又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二是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近几年新的农村公寓式住宅小区都有是参照城市居住小区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三是培育了农村新社区,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用新的宅基地置换模式形成了一批新型农民居住社区,在改变了千百年以来农民单家独户、封闭的、以农耕社会为基本特征生活方式同时,大量新增的生活公共设施为农民开展文体活动、享受休闲娱乐提供场所,这为构建农村社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面向农村、农民以集中居住为主的宅基地制度,在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建设资金收支平衡难度大,建造成本与拆迁安置价、以入与住房困难户之间的购置价,存在较大差价;二是农民的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制约;三是住宅建设用地安排困难;四老房和宅基地退出机制不完善。

三、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的思路与对策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整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的探索,着力解决农民住房难和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促进农民由就业型转移向居住型转移,从制度层面推进城乡融合和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一)加强宅基地规划管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农宅集聚化建设。一是按照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的要求,加紧制定并实施县域范围的城镇和村庄空间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布点规划,以其为基础强化城乡空间联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切实有效地解决镇村聚落分散、人口集聚度低的问题。二是以城镇和村庄空间布点规划为依据合理确定政府投资农村公共性基础设施的重点区域,力避低效或无效投资,从基础设施的改善方面把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发展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三是发挥村庄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统筹规划各街道(镇)农民公寓式住宅小区建设的选址及范围、规模。实行分类指导,引导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对地处工业规划区、城镇规划区的农村,要加快村庄改造步伐,鼓励建设与城镇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多层住宅为主新型农村居住社区。对于地处农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的农户,应控制单家独院式建设,在规划居民点内支持建设公共设施比较完善的户均占地集约型的联户联排式农宅。积极引导分散居住农户、新建翻建农户以及已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户向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新社区集中居住,提高城镇人口集聚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加大政策扶持,加快农村住房制度改革推进力度。一是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市政府已出台了《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目前余姚、慈溪、镇海和鄞州等10余个试点已开始启动。各地应根据市政府意见精神,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制定和细化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增强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同时要做好政策的宣传,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制度改革。二是要落实好农民建房的各项规费收取优惠政策,切实降低农村居民公寓建设成本。各县(市、区)要本着让利于民的精神,核定建设项目和优惠标准,原则上除上缴国家、省部分外,市及以下的行政性规费、城建配套费等全额免收。三是落实好用地政策,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于在旧村落翻建多层公寓中产生的复垦指标,不能原地开发建设的由政府以市场价予以收购,以补充农村公寓式住宅建设的资金平衡问题。

(三)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探索城乡建设用地统筹高效利用。一是调整完善农村宅基地整理政策,通过提高复垦指标收购价、补助复垦经费,提高各地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的积极性;要将土地整理工作的重心由农地整理向宅基地整理转变,要争取列入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二是通过经济手段调节解决土地占补平衡与建设资金问题,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地区,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收益挂钩支付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解决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资金渠道。三是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重点加强对新增宅基地的行政审批,根据农村居民点布局要求,原则上对“新人”采取集中建房,对新建房实行以多层为主的办法。对存量宅基地的原址翻建改建,也应遵循上述原则。农民建房供地方式以集体为主向国有(行政划拨或国有出让)和集体用地相结合转变。对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实行单独核定、单独下达,避免城镇建设挤占农村宅基地用地指标。

(四)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和流转机制,探索级差化管理农村宅基地使用的办法。一是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放弃宅基地进城落户,为农村废弃宅基地复垦整理创造条件。凡已在城镇购置商品房定居或愿意进城镇规划区定居的农民,只要自愿退宅还耕且以后不再申请新宅基地,政府按退出的宅基地面积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将原宅基地和房屋有偿调剂给有条件申请宅基地的本村村民,可视作放弃宅基地享受经济奖励。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资金来源为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奖励方式为一次性货币或养老生活补助。农民放弃宅基地后,将不影响其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益,不影响其原作为农民身份。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可在农村宅基地占地面积相对较大、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逐步推行。二是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可以打破传统的宅基地使用的行政区域界限,推动农村村民住宅建设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考虑到各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承受能力差异性,农村宅基地的有偿使用制度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可先在发达地区推行,待条件成熟时,再逐步扩大。三是建立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参照土地承包权的改革方向,调整农村宅基地的产权设置。确定每一块现状宅基地的长期使用者并依据规划新增或者缩并宅基地面积。允许农村宅基地在试点区域有序流转,探索建立与农村宅基地合法流转相配套的财税体制和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等。建立集体与农户合理的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

调研的报告篇23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的颁布,我国西部地区相继启动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两免一补”资助,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支持为西部地区的“两基”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西部地区义务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一)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及格率较低,辍学率也出现了反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西部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低下。例如,云南省XX市景哈乡中心小学-学年六年级样本班,市统考语文成绩及格率57%,数学及格率41%,全科及格率仅为32.6%。小学升初中不及格率占到70%-80%。初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成绩,语文及格率21.35%,英语及格率5.62%,数学及格率20.79%,全科及格率仅为2.75%。另据调查,云南省澜XX县木嘎乡的小学毕业成绩主要集中于3-9分和20-29分之间,没有一个学生达到及格线60分。近年来,西部地区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率偏高,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5%以上,严重影响了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素质教育仅流于形式,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一些农村学校,义务教育往往仅流于形式和口号,义务教育被窄化为“语文+数学”的教育。西部地区很多农村学校严重缺乏体育场所与设施,缺乏美育教育资源,无法有效地开设音、体、美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未能有效地开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头禅。应试教育下的标准化考试偏重求同思维,仅关注分数,忽视对能力的全面提升,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据调查,新疆、云南和贵州等西部省份仍然有55%以上地区中小学的音、体、美等课程无法有效开设,素质教育依然比较落后。

(三)教育观念普遍不高,农村中小学课程与生活普遍脱节。目前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在办学方向上出现了摇摆和震动,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被片面化。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没有体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课程全是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全是书本知识,课程与实践脱节,教育与生活脱节,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单一,农村的孩子和家长把“离农”、“厌农”作为刻苦学习的前提,把升学当作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和出路。很多升学无望的学生感到学校里学的东西对他们没用,产生厌学情绪。培养的学生一旦未能考上大学,回到农村以后,“干活放不下架子,脱贫没有点子,致富没有法子,全身像个公子”。这种现象又进一步影响了农民对义务教育的看法,形成片面的教育无用论,造成了辍学率的升高,影响了义务教育质量。据调查,甘肃、宁夏和内蒙等西部省份60%以上的中小学有关农业科技知识课程仍然无法有效开设,农业科技教育比较滞后。

(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为落后,令人担忧。一是数量总体不足,农村地区教师缺编严重。,对广西、四川、青海等省15个县的109所中小学进行的专项督导检查结果显示,西部各省普遍存在农村教师缺编的现象。西部农村地区由于财力不足,长期招不到足量、合格的公办教师,师范毕业生又分配不到位,原有教师又流失严重,参差不齐的代课教师便大量涌现于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我国中小学代课教师达40万人,广西、西藏、贵州、云南等省区小学代课教师比例均超过20%,代课教师的大量存在和公办专任教师的严重短缺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与健康发展。二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难以满足需求。首先是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数等主要学科富余,而短线学科如艺体学科教师明显不够。农村边远学校教师的年龄不同程度存在老化和断档问题。XX市XX县、云阳、万州等三峡库区农村中小学尤其是村小,教师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农村教师平均年龄在40-50岁之间,中老年教师占了60%-70%。再次是教师素质令人担忧。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与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师相比,在学历、职称、能力、水平、见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工作环境较差,收入待遇较低,工作负担较重。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发展机会严重缺乏,在教育观念、教学水平、评价方式、课堂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五)农村教育经费投入,长期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西部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人均经费仅为东部地区的1/3左右。从省均基础教育总收入来看,东部基础教育经费省均收入是西部基础教育经费省均总投入的2.5倍。由于资金短缺,我国西南地区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学仪器设备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校舍面积偏小、危房率高、图书达标率低等问题。西部农村地区仅有30%左右的中学和乡镇中心校建立了实验室,而绝大多数实验室的仪器配备尚不完善,利用率极低。据调查,近几年来按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人均经费,许多地方一直未能足额拨发到校,并且还存在地方政府挪用中小学杂费的现象,加剧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不足。

二、进一步提高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义务教育普及后,实施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已成为新的战略重点。进行质量监控,最重要的是国家要确立义务教育基准,建立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确保贫困地区学生享有真正的义务教育。应规定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生师比、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最低标准,制定改造低于义务教育国家基准办学条件以下学校的时间表。强化教育督导职能,建立国家义务教育基准监控体系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公示制度,完善经费监督与审计机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预警,保障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

(二)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降低辍学率。一是依法治教,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为本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建立完整的、操作性强的“辍学”制约机制。由于各地面临情况不一,建议国家重新审视民族地区的“普九”政策,改进考核标准,制定衡量各地“控辍”工作的'不同标准,帮助地方政府在真实的辍学现状的基础上作必要且可行的“控辍”努力。确保青少年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家长不得让其子女停学。三是对于特别贫困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可以试行分层组合方式,即增加“5+4”或“6+3”分流模式,让一部分急于满足生存需要的农民子弟在接受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时,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使单一形式的九年义务教育配套5年或6年基本文化知识教育加4年或3年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提高农民送子女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农村教育的适应性。

(三)改革农村教育课程设置,促进西部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等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特色发展的特点,向综合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一是课程目标要适应西部农村发展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反映农村教育特征的基本要求。处理好“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学生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要符合西部农村教育要求的课程形态和教学模式。二是课程体系要适应西部农村社会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将职业教育的内容逐步纳入教学之中。三是合理设计各种课程类别及其比例。重点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普通课程与职业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农村教育课程设置,要根据不同教育层次、类别,划分文化科学和技术或职业教育课程的比例,每一类别都兼有两种课程;以分科课为主,适当设置综合课;以必修课为主,适当设置选修课。

(四)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的发展。一是改善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教育投入重点向西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硬环境的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优先提高农村及偏远地区教师待遇,改善生活办公条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农村教师职称晋升、住房、子女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建立东部和西部、教育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城乡之间教师交流机制。对到西部交流任教两年、考核合格的东部地区教师,应在职称、工资等待遇上给予优惠。西部地区还应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鼓励高水平的教师到农村中小学轮岗,并将是否履行过这种义务作为评定职称的条件。三是完善教师编制核定办法,适当增加西部农村地区教师编制。应按照现有在校学生数以及校点布局、班级数、班额度及课程变化,重新核定教师编制标准。对于西部农村地区新增加编制教师的工资,应由中央政府拨付专项资金解决。四是改革教育人事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格限制农村教师的准入制度,完善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准入制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将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安排在一线任课。大力推行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度和结构工资制,完善激励机制。五是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建立以县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为原点,以片重点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为基点,以完全小学为散点的师资培训网络,并定期对各校的常规教研和教育科研进行考核评估。

(五)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工负责、责权明确、运行规范、稳定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制度,逐步实现农村教育的办学主体由地方转向中央。建议中央政府负责发放教师工资,拨付公用经费,经费投入约占65%;由省级政府负责建设校舍和学校设施经费,经费投入约占20%;地市级政府负责配仪器、保设备、添置图书资料,经费投入约占10%;县级政府和乡级政府负责维护学校设施,经费投入约占5%。对于西部特别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投入可以试行完全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不再要求贫困地区配套资金。

调研的报告篇24

学生从小学一路走到大学,然后大学毕业面临择业。一直以来从一所学校进入到另外一所学校,虽然周围的变了,身边的人变了,但是性质没有变,始终是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大学毕业踏入工作岗位,变得不仅是身处的环境,身边的人,最重要的是生活的主体内容的性质变化。毕业大学生们要从相对纯净的校园进入到五光十色的社会,从随意性很大的课堂生活进入到不能旷工、不能怠工且在专业性、技术性都有诸多要求的工作岗位上。生活内容性质的转变,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怎样应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心理上的巨大磨练,都有一个漫长的心理蜕变的过程。

一、新鲜感和逃避心理

大学生以往生活的环境是相对比较封闭的校园和家庭,毕业之后进入工作岗位面对的就是在各方面都比较开放的社会生活。一部分大学生对新的生活模式,新的生活环境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对社会生活抱有过高的期望。这部分大学生会在刚开始接触工作的时候精神头十足,可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实际困难,就会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身份的转变不能很好的掌握,看不惯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世俗,无法很好的处理工作中上下级以及同事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对工作产生厌恶的情绪,负面情绪长时间得不到正确的调整,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工作不能得心应手,人际关系上不能突破,一部分大学生会把现在的工作生活与过去作为学生的校园生活进行比较,觉得校园生活简单美好,想要重新回到校园借此逃避现实。这种不能正确的面对现实的心态被称为逃避心理。针对这种心理大学生要做好对自我心态的调节,面对困难找到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不是一味的用不切实际的想法来逃避现实。

二、自卑和自负

自卑心理和自负心理是两个对立的极端。这两种心理都是不正确的,都会影响毕业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毕业大学生以前所在的学校是一个相对纯净的环境,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以及人情世故。进入到工作以后也就意味着进入了社会生活。工作中首先面临的是工作内容的实际操作,大学生之前在学校所学习掌握的知识在实际的应用中并不是很理想,这给大学生的心理上就造成了一个打击。其次在工作中要面对的还有自己的领导、同级同事、以及下属,在处理这三层人际关系上,没有社会实践仅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同样会导致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自卑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树立信心是战胜自卑心理的关键。毕业大学生刚刚踏入岗位在陌生环境陌生模式下产生的自卑心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真正的自卑。这种自卑心理只要稍加调试很快就能转变成一股力量,成为成功的推动力。不能熟练的工作是因为刚刚入职,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给自己树立信心,在工作上多加练习,尽快的掌握。这种自卑心理也会随着对工作环境的熟悉,工作内容的掌握而消失。不要太早的放弃,给自己一点信心,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善于发掘、利用自身的“资源”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调研的报告篇25

一、当前规划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1、规划编制脱离发展实际

规划编制不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趋势、历史文化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基础和约束条件,在发展目标制定、参照标准选取、产业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脱离当地发展实际。

特别是一些规划对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一味求大,而不考虑当地人口基数和产业发展等情况,导致规划人口规模无法实现,造成按规划配置的基础设施等极大浪费。

例如西部某省会城市提出规划建设3个新区(规划人口总计700万,规划用地总面积为860平方公里)和5个新城(规划人口总计280万,规划用地总面积为407平方公里),新区新城总规划建设总面积达1267平方公里,而20xx年该市建成区面积仅162平方公里,总人口439万。

2、规划过度追求标新立异

一些规划单位在规划编制中,投地方政府领导所好,以概念为噱头,试图通过吸引眼球的各种视觉效应来打动地方政府,助长了当前规划过度追求标新立异,贪大求洋,复古仿古的风气。

据不完全统计,类似“国际大都市”、“森林城市”、“花园城市”、“田园城市”等城市概念达40余种。诸如“东方日内瓦”、“东方迪拜”、“重回明朝”等口号层出不穷,盲目崇洋媚外,简单跟风造古城。

例如,山西某市为恢复古城,政府投入数百亿元,而该市财政收入仅有六七十亿元,城市政府为此负债上百亿元。

3、规划为形象工程提供依据

目前城市发展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形象工程问题,如新城新区、CBD(中央商务区)、生态城、楼堂馆所等,过多追求“高、新、奇”,马路公园广场过多追求“宽、大、洋”,规划为这些形象工程浪费土地、浪费资金提供了合法依据。

例如山东某市规划建成由10条机动车道、2条非机动车道、1条中心绿化隔离带、2条小绿化隔离带、2条外侧绿化带组成的超宽大道,最宽处达102米,占地千余亩。又如,某市城区人口90多万,重金聘请国际知名规划大师,耗资近30亿元规划建设占地405亩的市民文化艺术中心。

4、规划本身成为形象工程

一些规划过多关注水系景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等容易滋生形象工程的内容。一些规划成果存在过度包装、华而不实的问题。本应突出规划展示功能的.规划馆也呈现出超标准、超豪华的态势,各地竞相攀比,地级市规划馆耗费上亿、县虫划馆投资几千万已是常态。

这些规划馆大都是政府投资,维护运营费用高,且成本投入和社会收益极不相称。例如,某中部经济欠发达城市投资1.3亿元建成1.88万平米的规划馆。

二、主要原因

1、规划思维方式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

发展规划的目标和内容与上级规划基本雷同

忽视了地方发展特点、阶段和水平,在指标上比照上级指标来确定地方发展指标,在产业选择上盲目跟风,一哄而起,造成产能过剩。

例如,某省“十二五”规划中设定了10%的GDP增长目标,省内13个地市设定的指标除一个地级市与全省目标相同外,其他全部高于全省目标。

又如,国家提出发展新能源产业,某省11个地市有10个提出要把光伏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

空间规划多考虑布局不考虑成本

用计划经济思维方式来配置空间资源,多考虑政府投资的道路、建筑、公共场所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布局;偏重于工程技术设计,不考虑发展阶段,不考虑投入产出等经济社会效益问题,追求过度超前,导致规划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一致;侧重于物质空间建设,对人的重视不够。

2、规划编制主体对利益的追求

规划编制主体的市场行为越来越严重

当前规划编制机构多为有自身经济利益诉求的企事业单位,同时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很多规划机构为了效益最大化,不仅盲从地方长官意志,甚至推波助澜。

这与目前实行的以规划面积和人口规模为依据的收费制度不无关系,规划编制机构和希望“以地生财”、彰显政绩的地方政府在盲目做大城市规模上达成了默契。

3、规划资质垄断和规划学科封闭

一些规划机构代表了各自主管部门的利益,相互交叉衔接少。有些部门通过规划机构的资质管理,抬高了准入门槛,形成垄断。同时造成规划学科单一,形成了一个个封闭的学科话语圈。容不得外界提出批评和质疑,一旦有人提出质疑,或者把责任推给政府,或者指责别人外行,更遑论公众参与规划了。

4、规划专家评审流于形式

规划成果的审查有很多方面,这里只讲规划评审中的问题。规划理应由地方和专家共同来评定。

现实中,只要是地方没有意见,规划评审也就变成“走程序”,规划方案大多都能通过评审,专家的意见作用没有发挥。规划评审会逐渐演变成一种公共关系平台。

一些评审专家由规划编制机构邀请,自然存在说好话的现象;大多参与评审的专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自身也从事规划工作,要与地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敢也不愿得罪地方;参与评审都有专家费,存在“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问题。

另外,规划评审会的专家构成过于单一,同行之间的评审造成大家一团和气、谁也不愿得罪谁,同时也不利于从综合性的角度审查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5、规划决策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

地方政府和规划编制机构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

目前规划决策权在地方政府,而编制机构只有建议权,容易导致规划编制主体在规划编制中盲从于领导意愿,使规划成为某些领导盲目决策的工具。

多年来对规划本身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对规划领域产生的诸多乱象没有从规划自身找问题,没有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几乎没有规划机构或个人因其所编制的规划造成严重浪费或重大经济后果,而承担过相应的经济责任或法律责任。

调研的报告篇26

为贯彻落实省、市统计局关于扎实开展“统计质量效益年”活动得要求,全面提升统计工作水平,更好得为我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我区统计局高度重视,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对区内“企业一套表”科技专业年报情况进行督导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科技专业年报工作现状分析

1、我区3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报表及时20__年2月15日前全部报完。

2、经核实,项目表中来源于政府得项目经费与活动表中得政府资金基本匹配。

3、企业研发项目得最主要技术经济目标有开发全新产品、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经济目标是“为啦科技原理得探索、发现以及技术原理得研究”得项目3.1%。

4、经过多方核实排查,部分高等院校有科技活动,进入非工业名录库。

二、存在问题

1、我区研发费用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这两家龙头企业占全区比重90%。

2、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2家,其中189家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万元。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规模小而散,研发团队力量不足,资金短缺且使用分散,导致研究开发投入严重不足。

3、企业财务报表中研发经费计算方法存在出入。会计报表中工业研发经费包括两类:

(1)内部研究开发投入额,其中:人员人工费、直接投入、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设计费、设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其他费用。

(2)委托外部研究开发投入额。其中用于科技活动得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很难界定,除大中型企业外,大部分小企业将其计入生产成本,而未计入研发经费。

三、企业建议

1、加大政府得资助和调控力度,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得内外部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得主体。

研发活动过程具有不可分割性,一个企业往往不可能独立承担全部得研究工作,需要政府得资助和调控,研发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研发活动不一定能取得预期得成果,存在着失败得风险,研发活动得进行着也无法控制新技术知识得扩散,面临着竞争者抢先占领市场得风险,这些都表明企业得研发活动需要来自政府得有力支持。政府力支持企业研发活动还是政府实现就业和经济成长目标得投效途径。相对小型企业,尤其加大对我区龙头企业得资助和调控力度,这些龙头企业研发活动成功率高,回报率也高。

我区研发活动主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得发展,首先,不断完善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得内外部环境,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包括政策、销售、信息等服务,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筹措资金,提供生活设施,保护科技企业家,为他们排忧解难。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制定得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若干优惠政策,并在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科技政策和法规得同时,结合自身得特点,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更加宽松、优惠得政策环境。其次,进一步完善封闭管理、开放运作得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具有较强聚散能力得科技市场,解决科技信息不灵、成果流通不畅得问题。大力扶持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服务得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孵化器得建设和发展,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以促进全市技术创新链条得形成。鼓励创办并大力扶持科技咨询机构得发展,不断拓展科技咨询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和转制中小企业得发展壮大提供科学得决策咨询服务。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得改革,把科研工作纳入到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得轨道上来。

2、加快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最重要得因素在于人才资源,没有雄厚得人才资源作保证,就不可能有高新技术产业得大发展。应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培养造就一支能力强得现代科技企业家队伍、造诣深得科技人才队伍和素质高得科技产业工作队伍。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急需人才得培养、培训、开发、引进工作力度,重点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对"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学科带头人得培养在科技项目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培育、造就一支具有风险决策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既懂高新技术又通现代企业管理得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应结合我区人才战略,重点引进一批归国留学人员,通过建立海外学子创业园等途径为归国学子提供良好得条件,使他们从国外带来得先进技术、科技项目、管理方法等得以运用、拓展和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改造传统产业必将有一个质得飞跃。

企业得发展归根到底只能建立在自有得技术基础之上,引进消化吸收固然重要,但经验表明,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是不能通过引进获取得,引进式创新和模仿式创新可能形成对外部技术得依赖。我区工业企业目前已经拥有一定得技术基础和相当得物质财富积累,要尽快摆脱技术依赖模式,向技术自主创新转型,提高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

调研的报告篇27

为贯彻落实省、市统计局关于扎实开展“统计质量效益年”活动的要求,全面提升统计工作水平,更好的为我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我区统计局高度重视,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对区内“企业一套表”科技专业年报情况进行督导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科技专业年报工作现状分析。

1、我区3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报表及时20xx年xx月xx日前全部报完。

2、经核实,项目表中来源于政府的项目经费与活动表中的政府资金基本匹配。

3、企业研发项目的最主要技术经济目标有开发全新产品、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经济目标是“为了科技原理的探索、发现以及技术原理的研究”的项目3。1%。

4、经过多方核实排查,部分高等院校有科技活动,进入非工业名录库。

二、存在问题。

1、我区研发费用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这两家龙头企业占全区比重90%。

2、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2家,其中189家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万元。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规模小而散,研发团队力量不足,资金短缺且使用分散,导致研究开发投入严重不足。

3、企业财务报表中研发经费计算方法存在出入。会计报表中工业研发经费包括两类:

(1)内部研究开发投入额,其中:人员人工费、直接投入、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设计费、设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其他费用。

(2)委托外部研究开发投入额。其中用于科技活动的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很难界定,除大中型企业外,大部分小企业将其计入生产成本,而未计入研发经费。

三、企业建议。

1、加大政府的资助和调控力度,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研发活动过程具有不可分割性,一个企业往往不可能独立承担全部的研究工作,需要政府的资助和调控,研发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研发活动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存在着失败的风险,研发活动的进行着也无法控制新技术知识的扩散,面临着竞争者抢先占领市场的风险,这些都表明企业的研发活动需要来自政府的有力支持。政府力支持企业研发活动还是政府实现就业和经济成长目标的投效途径。相对小型企业,尤其加大对我区龙头企业的资助和调控力度,这些龙头企业研发活动成功率高,回报率也高。

我区研发活动主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首先,不断完善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包括政策、销售、信息等服务,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筹措资金,提供生活设施,保护科技企业家,为他们排忧解难。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制定的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并在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科技政策和法规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特点,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其次,进一步完善封闭管理、开放运作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具有较强聚散能力的科技市场,解决科技信息不灵、成果流通不畅的问题。大力扶持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以促进全市技术创新链条的形成。鼓励创办并大力扶持科技咨询机构的发展,不断拓展科技咨询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和转制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服务。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的改革,把科研工作纳入到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轨道上来。

2、加快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人才资源,没有雄厚的人才资源作保证,就不可能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应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培养造就一支能力强的现代科技企业家队伍、造诣深的科技人才队伍和素质高的科技产业工作队伍。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培训、开发、引进工作力度,重点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对"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在科技项目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培育、造就一支具有风险决策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既懂高新技术又通现代企业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应结合我区人才战略,重点引进一批归国留学人员,通过建立海外学子创业园等途径为归国学子提供良好的条件,使他们从国外带来的先进技术、科技项目、管理方法等得以运用、拓展和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改造传统产业必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只能建立在自有的技术基础之上,引进消化吸收固然重要,但经验表明,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是不能通过引进获取的,引进式创新和模仿式创新可能形成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我区工业企业目前已经拥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相当的物质财富积累,要尽快摆脱技术依赖模式,向技术自主创新转型,提高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

调研的报告篇28

调研人员:

一.调研背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把越来越多的心思放在了对孩子的教育上,希望为他们从小就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长对孩子的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极大地关注,他们也逐渐意识到玩具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的重要作用。玩具不仅有传递社会文化,娱乐、审美和益智的功能;还可以激发儿童游戏的动机,支撑游戏开展,促进游戏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玩具应该是按儿童成长阶段制作而成的,并且它应是适合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的东西。但如今,儿童玩具市场的玩具种类又是五花八门。就有很多的家长对这对此感到迷茫。不知道应该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怎么的玩具。中国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及婴幼儿人口接近3亿多人,占全国人口的25%。其中城市儿童有8,000万人,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玩具消费群体。近年父母已普遍认同玩具能启发儿童智力的观念,加上现代家庭绝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均乐意花费在孩子身上。玩具市场发展迅猛,不单仅仅是儿童玩具还有成年人的玩具及老年人玩具,可见玩具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足以证明玩具市场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有资料表明,目前中国有6,000家玩具制造商,其中99%生产儿童玩具,而据中国玩具协会的估计,中国的成人玩具市场仅青年需求一年就达500亿元人民币左右。所以只要能够在玩具店选址、产品、销售技巧、客户上都能够把握好,那就肯定有前景,而且创业成本相对会较低。

二.调研目的

了解市场上存在的各类玩具的基本种类,了解家长购买玩具的原则和标准,看看市场上有没有符合这些家长消费者的需求。

玩具是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健身娱乐或休闲玩耍的项目,通过巧妙构思、设计,创作成为有趣的玩具,将智力发展和体能焕发融于高尚而愉悦的游戏中。

调研的报告篇29

最近,笔者就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在桃江县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得到几点启示:

农业发展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

一、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使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现实情况表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否则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就不能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不能得到很好地转化。现阶段农业先进县并不是缺少技术、缺少科技成果,而是有技术,缺乏推广途径和手段,技术干部大都停留在上面,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有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才能把科技成果送到千家万户和各个生产环节,使科技成果的研制者、传播者、接受者能够融为一体。

二、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缓解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提高农民经营农业的积极性。

从桃江农业发展实践看,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中所起作用表现得越来越大。去年全县通过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杂交水稻、“双底”油菜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推广免耕农作制度,推广畜禽、鱼配套饲养技术等科技措施,增加经济效益约5200万元。据18个科技推广较好的村调查,每工日的纯收入由过去的15元提高到现在的30元,务农的纯收入能高于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稳定农户科学种田、科学经营的积极性。

三、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逐步完善在“户为基础”的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改革传统农业提供示范。

如何在家庭联产承包形式不变的条件下,把科技网络向村、组、户延伸,这是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提出的要求。倘若我们以科技服务为桥梁,把以“户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同社会化生产联系起来,大面积推广科研试验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既可以改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又可以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农业科技服务在粮食高产区处于滞后状态:

一、虽有体系,但机构配置本末倒置。主要是“两个不顺”:

一是体制设置没有理顺。县一级成立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目前无法协调四站(粮油站、经作站、土肥站、植保站)、一所(农科所)、一校(农校)之间的关系。教育、科研、推广、生产体系之间各网一面,缺乏配套性协作。

二是人员配置没有理顺。全县县乡两级共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254人,其中县一级农技人员占70.3%,乡镇一级占29.7%。村没有配备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则由村级班子负责传递。这种倒宝塔型人员配置结构,既与农技推广相脱节,又与网络延伸相抵触。这“两个不顺”使科技传递出现“断层”,网络分布出现“断面”,专业指导出现“断线”等服务滞后现象。

二、虽然运转,但措施配套脱节错位。

一是少数地方搞农技推广,各自为阵,单项技术之间缺乏有机结合。有的科研人员热衷于室内研究,不愿从事大田试验。科研成果被闲置的情况也很突出。二是技术与投入脱节。近几年农技部门经费不足的困难比较突出,有的正常农技活动也被压缩。

三、虽有服务,但层次很低囿于表面。

一是服务项目缺乏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系列化服务;

二是服务质最缺乏高效、低耗、优质的规范化服务;

三是服务方式缺乏技农贸一体化的多样化服务;

四是服务体系缺乏技术、资金、物资三配套的标准化服务。这种低层次的服务,往往形成星与点之间的辐射盲区,放弃了内围死角;少数农技推广单位甚至把主要力量放在不是搞技术推广,而是搞经营上,即使搞了些科技推广项目,也是高价收费,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给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消极作用。

建设县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实途径:

一、针对多成份、多门类的农业经济格局,调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把科技服务的主攻点放在村一级。

根据桃江县实际,县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应当建成头轻(县一级)、腰硬(乡一级)、腿粗(村一级)、脚大(科技示范户)的宝塔型结构。这是近期内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笔者的思路是:

第一,调整县级,重点是“减肥”。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站、所、校之间的关系,使挂帅的有实权,充分发挥其指挥协同职能;对功能相同,职能相近的重叠机构,可以作适当调整和合并,把富余的科技人员下派到乡镇去;采取“三不变”轮换制的办法,鼓励科技人员下基层搞示范、搞承包,对出类拔萃的农技人员可直接分配到乡镇担任农技推广的领导工作。

第二,充实乡一级,重点是补齐。乡镇农技服务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技术人员的配备原则上要保持在50%以上,在科技力量调配上要注意向边远地区倾斜;农技服务内容可由生产过程中的服务逐步向产前、产后全过程方面发展。不能一步到位的可分阶段按规划实施。经济实力不足的,宜走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不宜向农民摊派抽薪。

第三,强化村一级,重点是完善。组织上要健全村农技综合服务队,配齐农技员,也可根据本村特点,配置畜技员、鱼技员等。为减轻群众负担,有技术的村干部可以交叉任职。在技术指导上以面对面、手把手的辅导为主,也可用示范户的办法,一户带十户,十户带全村。

二、针对多层次、多内容的农业技术工作机构,分解职能,从实处起步,把服务的立足点放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上。

县一级农业职能机构有数十个,若加上乡(镇)一级,机构更多,如何搞好各部门分工,很值得研究。有计划地分解,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防止无效劳动,很有必要。笔者设想科研机构的主战场,就在引进科研成果、试验科研成果、比较科研成果等方面做文章,研究课题可分解到人,完成时间也可一并落实。农技工作部门则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上。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抓住能启动全县农业生产大踏步发展的带有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重点突破、推广;也可选择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高,并与现有重大科技成果相结合的项目进行推广,促进科技推广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三、针对低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结构,改进农业科技指导方法,把科技培训的着力点放在田间示范传递上。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农业劳动力普遍存在低文化、低素质的问题,难以适应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要求。如何提高科技在农村的接受程度,现阶段除了加强农村劳力的培训、教育外,

比较现实的途径是要把科技培训着力点放在田间示范传递上。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队伍,使之遍及全县所有村组。二是农技人员要与农民实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用田头讲座、田头诊断、田头示范等形式,把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县农业技术学校,应把培训重点优先放在村农技员和“两户”队伍上,并逐年轮换,以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四、针对多机制、多功能的农村经济服务实体,把经营的出发点放在无偿或低偿服务上。农村经济服务组织,应端正指导思想,处理好服务与经营的关系,立足“围绕服务搞经营、办好实体促服务”,强化为农服务意识。对常规、普及技术实行无偿服务,开方配药、适用技术实行低偿服务,高难技术实行有偿服务。同时,乡(镇)一级要合理配置好服务与经济的力量,在自食有余的情况下,力争使多数民办技术人员从事农技服务、推广工作。

调研的报告篇30

农业作为全区的基础产业,在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促进其他各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关键之一,就是要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对此,本人就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有效发挥科技人员作用,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其主要情况如下:

一、我区农业科技队伍的现状

我区的农业科技队伍在农业的发展、改革和创新,以及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为农服务体系上,以区农业科技、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形成了区、镇两级服务体系,涵盖了农业科技推广的各个方面。在为农服务上,参与制定和组织农业科技推广计划,确定推广农业技术的试验和示范点。分工、协调、有序深入基层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并精心指导。在农业增收上,积极服务农业结构调整,逐步调整粮经比例,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为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社会各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支队伍的主流是好的。

二、当前农业科技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区农业科技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从数据上分析

一是农村专业人员比例偏低,人员分布不协调。区、镇两级农业部门实有人数566人,共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412人(其中,区一级农业科技人员占52%,镇一级农业科技人员占48%)。在镇一级农业科技人员密度较低,各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实有人数255人(其中,在岗不在编的有26人,占10%;在编不在岗的有33人,占13%)。区一级农业部门事业单位编制数372人,实有人数32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有21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26人,占8%;中级职称的有66人,占20%;初级职称的有120人,占37%)。

二是第一线科技人员职称比例偏低,学历层次不高,人员结构不合理。高级人才偏少,在镇一级农业科技人员中,大学本科的有17人,占6%;大专的有47人,占18%;中专以下的有191人,占75%;高级技术职称的有1人,中级技术职称的有40人,占15%。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目前科技人员结构不适应现有种植技术需要,原来从事粮、棉、油、麦栽培和植保,现种植结构调整为蔬、果、瓜,使原来从事粮棉油的科技人员闲置,而蔬果瓜的技术人员较缺乏。

三是年龄普遍偏大。镇一级50岁以上接近退休人员的有133人,占52%;41岁至50岁的有78人,占31%;31岁至40岁的有41人,占16%;30岁以下只有3人,占1%。

四是农技人员使用不够充分。一方面,有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无法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就业;另一方面,大批的非专业人员拼命地涌向一些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单位,甚至还出现了农业科技中心“在岗不在编、在编不在岗”现象,致使学非所用、无学而用的现象同时存在,造成了人才资源的隐性浪费。

(二)从原因上分析

一是用人体制不够健全,机制不灵活。存在这一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即机构设置和产业发展不适应。没有按产业建设需要对口设置机构;还有管理体制不顺。镇农技推广机构以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没有选人用人的自主权。一方面,大量非专业人员挤占专业编制和专业岗位,造成专业技术部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人员定编都是1993年后确定的。十几年来,机构和人员都发生了变化,年龄也随之老化,知识陈旧,但对机构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落实,致使一些农技中心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形成农技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虽然,区委、区政府大力提倡重视科技人才,但少数单位领导对农业科技人员仍重视不够,更谈不上采取激励措施,甚至出现对科技成果的评定中断时间长达五年,严重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人才的使用上,采取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忽视了科研成果产生的时间性和科技工作的艰苦性。同时,对系统内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上,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加上近年由于放松了对科技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造成少数科技人员无私奉献精神逐渐淡化。

调研的报告篇31

一、调研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因此,我们利用寒假调研写作的机会,对我们身边的节能环保问题开展一次调研活动。

二、调研目的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让我们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和能源浪费问题,讨论出

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也锻炼我们社会实践能力,增强我们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意识。

三、调研内容

通过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走访了我们所在社区的每个角落,让人们填写了《“节能环保”调查问卷》,认真听取了他们反映的各种情况和好的建议。

四、调研结果

(一)调研中显示的问题

1.白色污染随处可见,一次性餐具数不胜数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身边小吃街、美食店遍地都是,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和小孩)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吃,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塑料袋,一个个一次性餐具,成了必不可少的用具,人们习惯于吃后随处就扔。

2.水、电能源浪费严重

首先是电源,很少有年轻人养成走后随手关灯的习惯,那些一点点电能的流失,可是积累起来的能量是巨大;再次是水源,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的地球什么生物都无法生存。但是,多数人在洗澡的时候、洗手的时候、刷牙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节约用水,如何让它循环使用。

3.环保节能意识不强

现在的我们,物质条件好了,生活便捷了,正是因为拥有容易,所以我们不再珍惜,总觉得用完还会有的,不曾真正想过,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那些资源总是被我们无情挥霍。

(二)问题分析

1.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职责。我们这个时代重经济、轻环保,不能

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环保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没有环境保护长远规划,不能做到保护优先、保障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势必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另外,上级部门在环保上投入还远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保护环境就是保障发展,只有我们每个人都高度重视,才能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才能既享福当代,又造福后代。

2.环境保护宣传存在死角

许多人保护环境意识薄弱,没有从身边小事做起,总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生存环境的`破坏。

(三)对策和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要解决好我们的环境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创新管理方式,健全体制机制。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要进一步加大环保减排宣传力度,让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努力在人社会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2.加大投入,强化基础

通过国家支持和地方运作,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五、调研心得

呼吁与倡导是我们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意识领域下,唯独用实践才能行之有效,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不要掩住他的黯然,要让他永无止境的照亮宇宙。今天携手托起明天的朝阳,明天迎来美好的希望,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调研的报告篇32

一、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空调的销售情况,根据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和经济收入等关于顾客的基本情况,调查消费者的购物动机。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以到各个空调热卖的卖场购物的各个年龄断的顾客总和为调查总体,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发放问卷方式调查、拦截式调查),从中随机抽取顾客作为调查的具体对象。直到收集到的有效问卷包含不同年龄断消费者达到100份截止。

2.调查问卷:

问卷分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经济收入厦购物动机6个项目。各题均采用封闭式设计,要求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在各题所列的选择项中选取一项,作为对该题的回答。

3.调查问卷的分发:

调查问卷由我们成立的家具调查小组在商场内随机分发(当场收回),或当场拦截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

4.数据处理:调查问卷数据由SPSS统计软件处理。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顾客的性别构成:

100名调查对象中男顾客47人,占总数的47%,女顾客为53人,占总数的53%。卡方(x2)拟合度检验不同性别的顾客人数之间有显著差别(显著性水平为O.05)。来商场购物的女性顾客明显多于男性顾客。如图:

男女

2.顾客年龄的组成:

前来购物的顾客分布在20岁到60岁之间,其中年龄在30到50岁的消费者占了大多数,如图:

3、顾客的居住地:

通过调查发现,前来购买空调的消费者来不知来自太原市区,而且包括郊区以及外地的客户如图:

通过调查发现购买空调的客户大多在太原市内,郊区的人数只占了28%,而且有一部分来自省外的消费者。

4、顾客的职业:

调查显示前来购买空调的消费者大多数为公司员工,还包括一部分企业经理还有其他的购物者:

公司员工

5、顾客的经济收入:

调查表明顾客的月薪收入有很大的差距,这也使得购买空调的人数比例有明显的差别,大致收入在20xx到6000元不等,一共有100人,收入在20xx以下的有7人;收入在20xx到3000的有11人;收入在3000到4000的人有23人;收入在4000到5000的有27人;收入在5000到6000的有24人;收入在6000以上的有8人。

调查表明收入在4000到5000元的购买空调的人数最多,这表明了购买空调的能力与消费者的收入有关。

6、顾客购物动机的分析:

如表所示,顾客购物动机主要是商品档次高(22.4%),购物环境好(19.9%),商品质量好(14.1%)和服务好(13%)。不同购物动机顾客的人数之间有显著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