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复工复产分析报告(精选3篇)
税务复工复产分析报告(精选3篇)
税务复工复产分析报告篇1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固原盐化工企业作为固原地区制造业的“龙头老大”,其复工复产情况对固原市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不容低估的作用。从全市税收收入情况来看,20__年固原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的6户盐化工企业共入库税款13277.5万元,占固原市制造业税收收入的77.1%;20__年一季度,共入库税款5193.3万元,占全市制造业税收收入的84.3%。截至目前,6户盐化工企业的复工率为100%,产品复产率为100%。
本文重点通过增值税发票的相关数据,对今年春节后复工以来(20__年2月10日-20__年5月8日,下同)相关指标与去年春节后的指标(20__年2月11日—5月10日,下同)进行对比,从发票使用情况客观的分析6户盐化工企业产能恢复情况和生产销售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盐化工企业简介
固原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的6户盐化工企业,分别为宁夏金昱元广拓能源有限公司、宁夏兴昊永胜盐业科技有限公司、宁夏金昱元炔烃节能有限公司、宁夏金昱元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宁夏金昱元资源循环有限公司和宁夏金昱元岩盐开发有限公司。(宁夏金昱元岩盐开发有限公司及金昱元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为20__年7月和20__年5月新成立的公司,考虑到分析对比时的口径相同,本文在做分析时,将这两户企业进行剔除)。疫情防控期间,盐化工企业享受延期缴纳社保费75万元;延期缴纳税款365万元。
二、盐化工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分析
(一)复工复产总体情况。
从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情况来看,复工13周以来,4户企业累计开票1356份,为去年同期的111.0%,较复工第二周提升64.3个百分点;开票金额7.1亿元,为去年同期的102.9%,较复工第二周提升67.1个百分点。该行业复工后恢复销售户数、开票金额比重逐步提升,复工形势较好,疫情的消极影响正逐步减弱,已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二)上游产业链情况分析。
1.供应商数量明显减少。从企业取得增值税发票数据来看,复工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累计与296户企业发生采购交易,仅为去年同期的68.2%;累计采购金额7.9亿元,为去年同期的90.8%。可见在疫情影响下,供应商数量明显减少,但因这4户企业复工情况较好,其需求量以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2.本省内采购情况恢复较好。从本省采购情况来看,供应商复工情况与采购金额恢复情况基本同步。截至第13周,企业累计与省内140户供应商发生采购交易,为去年同期的60.6%;累计采购金额7.2亿元,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市内供应商39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8户;采购金额4.9亿元,为去年同期的90.7%。省内采购物流运输较为方便,采购恢复情况好于全国采购情况。
3.跨省采购明显受阻。从省外采购情况来看,企业累计与156户供应商发生采购交易,为去年同期的76.8%;从金额上看下降明显,累计采购金额6979万元,仅为去年同期的47.7%。由此可见,跨省交易一定程度受疫情影响较严重,恢复情况仍不太理想。
从采购商的分布来看,采购商今年新增三个省份,分别为贵州、青海和黑龙江。除了内蒙古、江苏等地采购金额上升以外,其他地区仍受疫情影响,采购金额大幅下降。
(三)下游产业链情况的分析。
1.整体复销情况趋于正常。从企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数据来看,企业复工以来,共与218家企业发生交易,为去年同期的98.6%;交易金额为7.1亿,增加0.2亿,为去年同期的102.9%。总体来说,整体表现出向常态发展趋势,虽然接受方有所减少,但交易金额有所增加。
2.省内复销情况较为乐观。复工以来,共与省内40家公司发生交易,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交易金额为3.9亿元,为去年同期的118.2%。可以看出,省内客户数量和销售金额恢复形势相对较好,受疫情影响程度较轻。
3.跨省复销情况有增有减。总体来说,除安徽、江苏、浙江和山西销售额增长以外,其他省份均下降幅度较大。从跨省分布情况来看,产品共销往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减少了北京、青海和新疆三个地区,销售额共减少1129.8万元。从客户数量与销售额来说,省外客户的数量为178户,为去年同期的99.4%;累计开票金额为3.2亿元,为去年同期的91.4%,同比减少0.3亿元。尤其是湖北省的销售下降幅度较大,销售额为3371.5万元,为去年同期的54.6%,疫情影响突出。截至目前,下游销售链条大部分已基本恢复,但疫情影响较重地区仍未完全恢复。
三、助力盐化工企业进一步复工复产的意见建议
疫情防控期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一系列复工复产优惠政策,为更好助力企业发展,固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加大宣传宣讲力度,开展“非接触式”办税,结合“春风便民行动”,实地走访,通过对盐化工企业的深入调研,利用税收大数据分析,对盐化工企业助企解困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协调配合,推动物流畅通。建议进一步推动本地物流、运输、配送等行业企业的复工复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推进物流全面恢复,缓解企业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材料交通不畅的压力。
(二)利用数据资源,促进信息共享。目前,不少企业上游供货商同样存在复产困境,导致原材料供应不能得到保证,建议充分运用政府、企业信息平台等大数据资源,加强沟通共享,提升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信息对接度,打通复工复产的全链条。
(三)强化“银税互动”,争取信贷资金。充分发挥“银税互动”普惠性信贷产品的服务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暂时性困难。建议政府进一步出台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的有关举措,争取协调扩增信贷资金规模等政策来缓解企业资金流紧张情况。
四、税务部门下一步工作打算
作为税务部门,固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将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机制,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和“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将继续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宣传解读税收政策,深入了解盐化工企业和辖区内所有企业在疫情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企业用好用活用足税费优惠政策,有力促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落地,充分发挥税收服务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固原经济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税务复工复产分析报告篇2
为了解国内大宗商品行业节后复工复产的节奏以及一季度订单和经营情况,受有关部门委托,Mysteel发起了专项在线问卷调查。本次调研时间从20__年2月12日12点至2月14日12点,共收到有效调研问卷8864份。
基于调研问卷数据,我们撰写了20__年春节后大宗商品行业复工复产调研报告。本报告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样本企业画像;第二部分,复工复产概况;第三部分,一季度订单及经营情况变化反映出的宏观经济形势。
核心观点:
1、大宗商品行业短期内受疫情的冲击较明显,大宗商品企业对疫情防控、恢复生产、政策帮扶等措施高度关注。
2、钢铁、石化、建材、有色、煤炭等大宗行业,均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开工不足也对多数行业的生产造成扰动。一方面,疫情影响下游开工,需求恢复受阻影响到上游供给,另一方面,另一方面,物流受阻影响到原料运输,部分生产企业因原料紧张被迫检修或停产。
3、对物流和渠道的依赖程度越强,样本企业主营业务所受到的冲击将越强。基于这一逻辑,样本企业中,占比高达46、12%的贸易流通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将首当其冲。而生产制造企业,同样会受到因物流和交通的受阻而导致的原材料供给受限影响。
4、样本企业中,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比超50%,这一方面说明,100人以内的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100人以内的中小企业在疫情中承压最大,呼吁支持的愿望最迫切。
5、基于近两周将迎来企业集中复工的调研结果,全国范围内统筹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工作的开展将尤为迫切。
6、造成样本企业复工困难的原因中,有48、15%的样本企业选择了仓储物流不畅,46、57%的样本企业选择了员工无法完全到岗,40、59%的企业则认为是无法判断疫情进展影响经营计划。以上三项是导致样本企业复工推迟的最主要原因。
7、基于样本企业当前订单状况、生产经营饱和度、一季度营收增长预期、20__年生产经营预期的调研结果,我们认为一季度整体宏观经济均将受到明显影响。
8、中小企业创造了最多的就业岗位,为提高居民收入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中小企业在本次疫情中受影响程度最大,但在样本企业中,仅有9%的企业选择裁员,这一方面说明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另一方面也说明疫情并未改变绝大多数企业的中长期经营预期。
9、从具体的应对政策上,建议可以从加速释放流动性,鼓励金融机构降低门槛,以更好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以及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等几方面着手,助力国内大宗商品行业度过这一特殊的困难时期。
一、样本企业画像
本次调研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到8864份调研问卷,一方面说明Mysteel在国内大宗商品行业有着较高的用户粘性,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以大宗商品行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受疫情的短期冲击较明显,大宗商品行业企业对疫情防控、恢复生产、政策帮扶等措施高度关注,也希望通过媒体反映自己的关切,引起舆论和有关部门重视。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面广泛,由于成本结构、债务规模、现金流状况各不相同,各行业抗风险能力也不相同。企业所受影响的程度主要因固定成本、现金偿债能力、对物流和渠道的依赖程度以及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样本企业地区分布
参与调研样本企业合计来自中国31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样本数合计8852,另外,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样本数分别为5和1,海外样本数为6。
从单省份样本总量来看,上海、山东、江苏、广东、河北、浙江、河南、湖北、北京、四川分列前十,合计样本数5973,以上省份及直辖市占到样本总量的67、4%。
2、样本企业所属行业
参与调研样本企业中,钢铁行业占比最高,为42、51%。石化、建材、有色、煤炭和农产品占比逐步递减,分别为11、42%、11、02%、9、98%、3、19%以及3、06%。除了上述行业外,大宗商品关联行业的占比值得关注,达到18、82%,仅次于钢铁行业。
在疫情推迟复工的情形下,对资本要素依赖更高的资本密集型行业会受到固定资产折旧的负面影响,而对劳动力要素依赖度更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除了必须支付人力薪酬而同样承受成本压力之外,还会因人力不足而影响生产进度,对供给端同样形成冲击。
钢铁、石化、建材、有色、煤炭等大宗行业,均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开工不足也对多数行业的生产造成扰动。一方面,疫情影响下游开工,需求恢复受阻影响到上游供给,另一方面,另一方面,物流受阻影响到原料运输,部分生产企业因原料紧张被迫检修或停产。
3、样本企业主营业务占比
参与调研样本企业中,贸易流通和生产制造分列前两位,占比分别为46、12%和34、31%,二者合计占比超过80%。下游终端、金融投资、仓储物流及其他合计占比不足20%。
对物流和渠道的依赖程度越强,样本企业主营业务所受到的冲击将越强。基于这一逻辑,样本企业中,占比高达46、12%的贸易流通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将首当其冲。而生产制造企业,同样会受到因物流和交通的受阻而导致的原材料供给受限影响。
4、样本企业业务覆盖情况
参与调研样本企业中,业务覆盖最高的是华东地区,占比为47、97%,其次是华南、华北,占比分别为33、12%和32、67%,本次疫情影响最大的华中地区,占比排第四,为25、45%,其次是西南、西北东北,占比分别为20、17%、15、06%和14、64%。我们还注意到,来自国内之外其他地区的占比相对较少,仅为8、70%,这部分的业务基本上可以对应受调查企业的出口业务。
除了本次疫情影响程度最高的湖北省外,广东、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江西、江苏、重庆、山东等省受影响程度最明显。上述省份中,除了和湖北接壤的河南、湖南、安徽、江西、重庆等中西部省份外,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在内的华东、华南地区也在其中。这充分说明,疫情对样本企业业务的开展影响将是实实在在的。
5、样本企业员工人数情况
参与调研样本企业中,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比超过一半,高达54、69%。占比在100—500人的中小企业占比位居第二,为20、90%。企业规模在3000人以上、500—1000人、1000—3000人规模占比分别为10、89%、6、76%和6、76%。
样本企业中,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比超50%,这一方面说明,100人以内的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100人以内的中小企业在疫情中承压最大,呼吁支持的愿望最迫切。
6、样本企业营业收入规模情况
参与调研样本企业中,营业收入规模主要集中在1亿元—10亿元区间,占比为26、26%,营收规模在1000万—1亿之间的占比略少,为24、72%。1000万元以下、10亿—100亿、100亿以上的占比分别为19、82%,17、88%和11、32%。
二、样本企业复工复产概况
1、样本企业计划复工情况
受本次疫情影响,参与调研样本企业复工普遍较往年春节推迟。除了6、80%的企业在2月10日之前已复工外,超过90%的企业复工时间均迟于2月10日,其中,计划在2月10日—16日复工的企业占比为30、38%,计划在2月17日—23日复工的企业占比为21、04%,说明,近两周将迎来企业的集中复工。计划在2月24日—3月1日复工的企业占比为10、25%,计划在3月2日以后复工的占比最低,仅为4、57%。
基于对近两周迎来企业集中复工的判断,全国范围内统筹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工作的开展将尤为迫切。
我们注意到,2月12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并指出要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
政治局在过去19天内连开3次会议,从1月25日的“动员”、2月3日的“展开”再到2月12日的“统筹”,指向疫情防控正持续升级。
在疫情防控升级的同时,全国范围内的复工复产工作也在逐步展开。江西是首个提出统筹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结合的省份。
2月13日,江西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科学防控、精准施策”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有关事项的公告》。继江西之后,甘肃、安徽、福建等多个省份也陆续跟进出台分区分级防控与复工复产相结合政策。海南、黑龙江、浙江、四川等省份也在陆续部署推进分区分级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2、样本企业复工面临的困难情况
基于我们的调研数据,有90%的企业复工时间要迟于2月10日。而造成样本企业复工困难的原因中,有48、15%的样本企业选择了仓储物流不畅,46、57%的样本企业选择了员工无法完全到岗,40、59%的企业则认为是无法判断疫情进展影响经营计划。以上三项是导致样本企业复工推迟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订单不足和需求疲软、原材料无法充分供应、防控办法不足等因素也导致企业复工面临困难。
受上述因素的制约,样本企业在复工后绝大多数难以做到即刻正常生产或经营。其中,在一周之内能够正常生产或经营的样本企业占比为21、48,15天之内的占比为18、40%,30天之内的占比为8、24%,需要更长时间恢复的占比为7、93%。复工后就能正常开展生产或经营的占比不足五成,仅43、95%。
3、样本企业复工后疫情防控的主要难点
基于最近两周将迎来企业集中复工的实施,复工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也将成为样本企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参与调研样本企业中,有61、28%的企业认为,人员物资流动大带来传染风险是疫情防控的最主要难点,其次,口罩、消毒液等防疫耗材不足也是企业复工后疫情防控的难点,占比高达55、21%。
三、一季度订单及经营情况变化反映出的宏观经济形势
基于对样本企业当前订单状况、生产经营饱和度、一季度营收增长预期、20__年生产经营预期的调研结果,我们认为一季度整体宏观经济将受到明显影响。
首先,疫情对需求端形成冲击,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明显减少。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生产活动无法进行,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
其次,疫情对供给端形成冲击。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受阻,物流、生产、销售、回款等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干扰,企业停工减产。
从政策应对来看,此次疫情将对本轮政策节奏有深刻影响,有较大概率促发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性。预计一季度的重点是货币政策稳定预期,二季度的重点是财政政策修复投资。
1、样本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当前订单状况
参与调研样本企业中,超过半数的企业当前订单量同比出现下降。其中,降幅超过20%的占比为27、69%,降幅在0—10%的比例为19、96%,有17、70%的样本企业降幅在10%—20%之间。此外,有23、12%的企业订单量同比基本持平,仅有不足12%的企业订单量同比实现增长。
2、样本企业生产经营饱和度
受本次疫情影响,样本企业的生产经营饱和度普遍不高。其中,有26、53%的样本企业饱和度不足20%,11、68%的企业饱和度在20%—40%之间,20、79%的企业饱和度在40%—60%之间,25、43%的企业饱和度在60%—80%之间,仅有15、57%的企业饱和度维持在80%—100%区间水平。
3、样本企业一季度用工计划
虽然本次疫情对样本企业整体订单情况造成影响,且目前生产经营的饱和度普遍不高,但绝大多数样本企业的的用工计划并未因此产生明显的变化。其中,有75、08%的样本企业用工计划基本平稳不变,更有12、60%的企业扩招人数在10%以内,4、15%的企业扩招人数甚至超过10%,仅有不到9%的企业选择裁员。
中小企业创造了最多的就业岗位,为提高居民收入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中小企业在本次疫情中受影响程度最大,但在样本企业中,仅有9%的企业选择裁员,这一方面说明了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另一方面也说明疫情并未改变绝大多数企业的中长期经营预期。
4、样本企业与去年同比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预期情况
疫情对样本企业一季度营收增长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在样本企业中,将近70%的企业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将出现下滑,其中39、26%的企业预计降幅将超过10%,30、04%的企业预计降幅低于10%。此外,20、31%的企业预计一季度营收将基本持平,仅有略超10%的企业预计一季度应收将实现增长。
5、样本企业20__年生产经营状况预期
参与调研样本企业中,有42、72%的企业对20__年生产经营状况不太乐观,有11、13%的企业认为比较悲观,更有5、38%的企业认为非常悲观。持谨慎乐观的企业比例只有23、27%,比较乐观和非常乐观的占比分别仅有5、57%和1、42%。此外,有10、49%的企业预期偏中性,认为20__年生产经营状况将不好不坏。
基于以上分析,在企业订单量的下滑、当前生产经营饱和度不足、一季度营收大多预期下滑的背景下,企业一季度的用工计划仍基本维持稳定。换言之,样本企业20__年的生产经营状况将不容乐观。
从具体的应对政策上,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助力国内大宗商品行业度过目前这个特殊的困难时期。
一、当务之急,释放流动性,通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精准定向,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抗疫专项贷款。确保银行不抽贷、不断贷,其次应该设立中小微企业抗疫专项贷款,加大利息补贴力度,确保正常经营企业不因为受疫情影响而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二、鼓励金融机构降低门槛,让更多发展前景好、有潜力的中小微企业能获得贷款,享受融资补贴。
三、更好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好各地疫情防控资金需要。要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困难。
四、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推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
税务复工复产分析报告篇3
调研背景:
历年来春节后复工复产情况一直是整个建材行业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20xx年春节不停产的企业占四成,超过往年水平,就地过年员工同比大幅提高,节后原材料按计划供应,建材行业复工情况表现乐观。而下半年在“能耗双控”政策背景下,建材行业限电限产,原材料价格高涨,加之房建资金暴雷,下游需求大幅收缩,导致今年春节前国内建材市场表现一般,为及时了解20xx年春节后各地区企业的运行状况,在2月7日—9日期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与百年建筑网共同开展的“20xx年春节以后企业生产经营问卷调查”,得到了业内众多企业的积极反馈。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调研说明:
1、调研方式:网上问卷调研;
2、调研时间:2月7日—9日;
3、根据问卷调研结果,涉及建材行业有效反馈是1166家企业,涉及全国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从类型来看,生产制造企业287家、贸易流通企业385家、工程建筑290家、仓储物流企业63家、终端消费企业96家、金融投资企业16家、其他类型企业29家。
核心观点:
1、节后原料供应不受影响,但建材行业复工情况略不及去年,春节期间不停产的企业占四成,超过往年水平,就地过年员工占比较高。
2、建材企业订单及营收均呈增长态势,超过六成的企业现金流处于充裕状态,较多企业将加大投资建设,并促进企业增员。
3、整个行业对企业发展仍持乐观态度,认为20xx年建材行业将有较好发展。
一、节后建材企业开复工情况调研情况
1、1、节后原料供应按计划复工建材行业整体复工情况表现略不及去年
截至11日,参与调研的1166家企业中,77、87%的企业已复工,其中超过四成的企业达到全部复工;另外,在部分复工或尚未复工的685家企业中,预计节后第一周复工的企业约占23、8%;而第二周复工的企业超过半数。
1、2、生产企业春节期间开工率超四成
春节期间企业全部停产占比较高,但仍有超四成的企业开工,其中满负荷运转的企业占6、60%。
1、3、建材市场库存累计超过去年
与去年同期相比当前库存基本持平的企业最为集中,占比约在47、86%;库存增长占35、42%;而库存下滑占16、72%。
1、4、在产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企业存在用工缺口
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0%—90%和50%—70%的企业占比最高,分别约占29、25%,25、47%;产能利用率在10%—30%企业占比最低,不到1成。
企业在岗员工与实际需要基本匹配占比过半;超过4成的企业存在用工缺口,其中用工缺口在5%—10%的占比最高位33、53%;另外,将近6、35%的企业在岗员工超过实际需要,其中在岗员工大幅超过实际需求的占1、72%。
1、5、企业按法定节假期停休就地过年比例占比最高
所有员工都放假停工的企业超过一半;其次,放假停工比例在80%以上的企业,占比约为24、87%;比例在20%—40%的企业占比最低。
就地过年的员工比例在60%以上的占比近6成,其中企业所有员工都就地过年的比例为占到19、73%。
总结:
节后原料供应不受影响,建材生产企业开复工率较去年略有下滑,生产企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仍较高,人员存在一定缺口,今年所有员工都放假停工企业超过半数,但企业就地过年的员工占比同样较高。
二、20xx年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调研分析
2、1、企业订单及营收呈现同比增长态势
与去年同期相比,当前订单基本持平的企业最多,占比约在45%,总体来看订单增长比下滑的高14、66%;另外有40、74%的企业预计一季度营收将基本持平,预计增长近4成,预计下滑仅2成。
2、2、目前建材行业现有企业的现金流较为充裕
目前将近六成的企业的现金流处于充裕状态,其中18%的企业现金流非常充裕,能够维持半年以上;另外,近4成的企业现金流处于紧张状态,其中6%的企业基本没有现金流。
2、3、45、6%的企业计划扩大投资建设促进企业增员
参与调研的企业中,54%企业反馈了对20xx年发展前景的预期持乐观态度,30%的企业持消极态度,另外将近16%的企业持中立态度。
45、6%的企业计划增加投入,其中计划大规模增加投入的企业占7%;而缩减或退出投资的不到两成;另外36%的企业暂无增加投入计划。
在企业用人计划中,将近半数的企业计划保持用工人数基本不变;40%的企业计划增加用工人数,9%的企业计划裁员。
总结:
节后建材企业订单及营收均呈增长态势,超过六成的企业现金流处于充裕状态,较多企业将加大投资建设,并促进企业增员。
附录—调研样本情况介绍:
1、企业主营业务分类
参与调研的1166家企业中,贸易流通、工程建筑和生产制造分别占前三位,占比分别为33%、25%和25%,三者合计占比为83%。金融投资、仓储物流、终端消费及其他合计占约16%。
2、企业覆盖区域
华东地区覆盖323家企业,占比28%,其次是华中、华南,占比分别为16%和16%,华北地区占比排第四,为14%,再其次是西南、西北地区,占比分别为10%、8%。另外,东北地区和境外市场的占比最少,分别为6%和2%。(每家企业覆盖一个以上区域)如图所示。
3、企业员工人数
参与调研的1116家企业中,企业规模在11—50人的企业占比最高,约为29、6%;51—100人的企业占比位居第二,约为19、73%;501—1000人的企业占比位居第三,约为19、38%;其次是10人以下及501—1000人的企业分别占13、98%和6、95%;排在最后三位的是1001—20xx、3000人以上及20xx—3000人的企业,占比分别为4、8%、4、55%和0、94%。
4、企业投资规模
参与调研的1116家企业中,总资产规模主要集中在1000—5000万元区间,占比约为20、04%;500—1000万、100—500万企业占比次之,约为15、35%;1亿—5亿万、5000万—1个亿区间的企业占比分别约为13、21%、11、84%;排在最后三位的是5—50亿、100万及以下、50亿以上的企业,占比分别为9、43%,7、63%和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