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典礼校长致辞(精选3篇)
博士毕业典礼校长致辞(精选3篇)
博士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篇1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经济学、管理学博士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由衷地感谢大家对学校作出的贡献,各位博士在过去几年中辛勤地创新性的工作,已经沉淀在相应地学科发展成果之中,各位还积极参与了教学改革、社会服务和校园文化建设并以各种方式对学校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大家在毕业季对学校的期望和爱恋,使我和我的同事们颇受教益、鼓舞和感动。我想,毕业典礼不是一次训话,而是平等的同志般的推心置腹的相互勉励。刚才杜德瑞同学的发言虽然没有对学校提什么要求,但我想他讲的每一声感谢都是对我们的一个鞭策。什么叫鞭策,就是抽了我们一鞭子,抽了我们好几鞭子。刚才王迎军老师以《补课》为题的这篇讲话讲了很多发人深省的话,他特别提醒大家,当我们取得了所谓最高学位,经济学或者管理学的最高学位的时候,我们不要满足于在专业知识上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我们还需要历史认知、文化的认知、科学的认知,以求完全的人格等等等等。我想这都是这种依依不舍推心置腹的相互勉励。学校殷切地希望大家秉公尽能、永远向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同时,我们要向大家承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要从我们做起。我们希望大家不辜负母校的培养,我们在母校工作的师生员工呢也一定不辜负同学们的希望,秉公尽能、改革创新,推动南开不断向上。
第二,作为大家的朋友,在同学们人生的关键时刻,我想提醒各位在祝贺与赞扬声中冷静下来想想:今后最大的危险是什么?我看最大的危险不是外部环境中可能的种种不利因素,而在于内心的松懈和失诚。据我观察,有些人的人生轨迹的最高点是他(她)获得的最高学位。因为他们是以追求学位为动力的,学位到手后就没有动力了。这样的人既使拥有高学位但仍难有真正的人生价值。人类发展史告诉我们,个体的价值并不在于他(她)有什么衔、做多大官、赚多少钱、住多大房等等,而在于他(她)对社会的贡献。我们南开讲允公允能,是为公尽能,为振兴中华尽能,为世界和平尽能,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尽能。我们要不断向上,不是追求个人腾达,而是民族的崛起,为此不懈努力。再一个更大的危险是失诚,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上周在八届八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上,在通过给七百多位同学授予博士学位的议案的同时,我们做出了撤销一位往届学生博士学位的决定,因为他急功失诚,不惜牺牲诚信而以剽窃的手段去多发论文,结果酿成大祸。这位同学已经拿着我们学校的博士学位在某个学校任教。这个决定对他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我们学位评定委员会在做这个决定时心情也是非常的沉重。我想这次对他学位的撤销是为了维护我们南开大学的学术名誉,也是为了挽救这位同学,对他来说是为他“止损”。我也希望他能幡然悔悟重新做起。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吸取他的教训,真正把诚信作为我们为人为学做事的'生命线。等一下我们还要唱南开校歌,我们南开校歌很短,但是我觉得是字字玑珠。这个南开校歌里面谈到,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仁智勇”是古典的君子“三达德”,南开人又加上“真纯”,意味深长!99年前,在南开的毕业致辞中,张伯苓先生要求南开毕业生要以诚为本。他要求南开毕业生“细味不诚无物之言”,我们在99年后的今天,要回味张校长的这句话,仔细品味什么叫做“不诚无物”。
第三,希望各位博士见贤思齐、追求更高的境界。大家今天获得的这个学位是一个最高的学位,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学位,这无疑是值得庆贺的。同学们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同学们的家属亲友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今天我不想再重复庆贺的话,我想以自已获得博士学位28年来的切身感受告诉大家,这个最高的学位,它并不代表着最高的荣誉,更不代表最高的待遇,它却代表社会对大家极高的期待。因此,我们要自觉地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对南开人来说这种更高的公能标准是什么呢?确实很难用言语去表达。这里,我想讲一个人物,把他作为我们的榜样,来理解什么是更高的公能标准。
谢谢大家!
博士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篇2
各位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博士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
首先,我由衷地感谢各位博士对学校作出的贡献,各位在过去几年中辛勤的创新性的工作,已经沉淀在相应地学科发展成果之中,各位还积极参与了教学改革、社会服务和校园文化建设并以各种方式对学校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大家在毕业季对学校的期望和爱恋,使我和我的同事们颇受教益、鼓舞和感动。我想,毕业典礼不是又一次训话,而是同志之间真诚的依依不舍的推心置腹的相互勉励。学校殷切地希望大家秉公尽能、永远向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同时,我们要向大家承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要从我们做起。我们希望大家不辜负母校的培养,我们在母校工作的师生员工也一定不辜负同学们的希望,秉公尽能、改革创新,推动南开不断向上。
第二,作为大家的朋友,在同学们人生的关键时刻,正如刚才袁松所讲,是获得了最后的最高学位的时刻。我想提醒各位在祝贺与赞扬声中冷静下来想想:今后最大的危险是什么?我看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部环境中可能的种种不利因素,而在于内心的松懈和失诚。据我观察,有些人的人生轨迹的最高点是他(她)获得的最高学位。因为他们是以追求学位为动力的,学位到手后就没有动力了。这样的人既使拥有了最高的学位,也很难有真正的人生价值。人类发展史告诉我们,个体的价值并不在于他(她)有什么衔、做多大官、赚多少钱、住多大房等等,而在于他(她)对社会的贡献。我们南开讲允公允能,是为公尽能。刚才袁松引用了张伯苓先生的话,公,是大公。什么是大公呢?是中华民族的振兴,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在这样的事业中,追求我们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想另外一个比懈怠更大的危险是失诚。这件事本来是不值得在这样一个场合来讲的,但是非常遗憾,上周我们召开了八届八次学校的评定委员会会议,也就是审批各位学位授予的这次会议,同时做了一个撤销学位的决定,撤销了3位往届同学曾经获得的学位,其中两位是硕士,一位是前年我们授予的博士学位。那么为什么撤销他的博士学位呢?因为他急功失诚,不惜牺牲诚信,采用剽窃的手段去多发论文,结果酿成大祸。我们知道,这个撤销学位的决定对他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在投这一票的时候也是感到扼腕叹息。我想这对于这位同学来说也是一次果断的“止损”,也希望他能幡然自新并重新站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要认真吸取这个教训,坚守诚信这条生命线。待会儿我们要唱校歌,南开校歌非常短,可以说是字字玑珠,其中讲到,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仁智勇”是古典的君子的“三达德”,南开人又加上“真纯”,意味深长!张伯苓先生在99年前的毕业典礼上要求南开毕业生要“细味不诚无物之言”,我们确实应该共同“细味”之。
第三,希望各位博士见贤思齐、追求更高的境界。大家今天获得的这个学位是一个最高的学位,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学位。但是今天我不想再重复庆贺的话,我想以自已获得博士学位28年来的切身感受告诉大家,这个最高的学位,它并不代表着最高的荣誉,更不代表最高的待遇,但却代表社会对大家极高的期待,代表着社会、我们的同事、我们的组织将来会用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因此,我们要自觉地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来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对南开博士而言,就是要用更高的公能标准要求自已。这里,我想讲一个人物,把他作为我们的榜样,来理解什么是更高的公能标准。
因为在座的是文史哲法的博士,我就讲一位我们南开的知名的人文学者,他就是雷海宗。雷先生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然后到美国的芝加哥主修历史、辅修哲学,他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回国在清华等多所大学先后任教。在西南联大时期,他是西南联大的历史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时,他转到南开来工作。雷海宗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在史学界独树一帜的学者,对中国史、世界史、思想史、史学史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树。他创造性的打破了欧洲中心和王朝沿袭体系的这样一个世界通史新的体系。对于他的学术贡献,大家可以看何炳棣先生回忆的文章。何炳棣是他特别喜欢的一个学生,西南联大时期的学生,后来是美国很著名的历史学家。雷先生在抗战之初,南京陷落之后,很多人对抗战失去信心的时候,发表了《此次抗战在历史上的地位》一文,以历史的宏大眼光论证抗战必胜、民族必兴,引起很大的反响。抗战胜利后,他反对内战争取民主,闻一多先生被特务暗杀后,他不顾危险主动参加5人治丧委员会,并亲自保留了枪杀好友闻一多的子弹头,作为对亡友的纪念和对反动派的抗议。非常遗憾的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学者在竟1957年,被打成了“右派”,处境非常的艰难。但是他依然坚持学术研究。那时他已经不能用自己的身份去写文章发表文章,他就翻译西洋一些非常重要的学术著作,并且在上面做了很多注,反映了很多他的重要的学术思想。1961年的时候他被摘了“右派”的帽子,但是仍然继续接受批判和改造。由于他当时身体非常不好,所以他在1962年恢复上课的时候,从医院雇三轮车到教室为同学们上课。我曾经看到史学家肖黎先生写的一段回忆叫《最后一课》,这里面形容这么一个场景:“上课铃响后,只见一位小老头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的挪动着双腿,吃力的坐在讲台后的一把椅子上。看着他那痛苦的样子,我不觉生出几分恻隐之心,此刻,教室里异常安静。突然,洪钟般的声音响起,只见他腰板直了,精神也振作起来了,与他刚进教室时简直判若两人。最难忘的是雷先生的最后一课,他大概也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程,犹如回光返照,他一直处于亢奋之中。情绪十分激昂,声音更加洪亮。课间休息时,同学们还是窃窃私语,不敢和他接近,因为当时他是“右派”。他仍然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里。我神差鬼使地走过去,就是想和他说几句话。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我压低声音说:‘雷先生,您多保重。’先生用异样的眼光注视着我,他点点头,什么都没说。最后一堂课结束了,依然没有例行的致意和掌声,雷先生孤独地拄着拐杖走了。在这难以言表的时刻,同学们都走到了窗前,目送着他登上回医院的车,渐渐远去……”这里讲的是1962年的11月雷海宗先生在南开校园里上的最后一课。雷先生1962年12月25日去世。请同学们想一想: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能不能做这样的人,达到这样的人生境界?
谢谢大家!
博士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篇3
亲爱的20xx届同学们:
尊敬的老师、家长、亲友:
早上好!
又是一个毕业季。这段时间校园里充满了毕业的喜悦,在校门口、图书馆前、中轴线上、犀牛湖岸边,到处都可以看到毕业生在拍照。我知道你正在以各种方式告别你的大学生活,告别你衡量自己成长的土地,告别你亲爱的老师和同学。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对20xx届本科毕业生在学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贺。
毕业典礼结束后,你要么告别学生时代去工作,要么告别这门课程继续学业。今天的仪式是你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人生分水岭”这个话题。
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分水岭”?总之,分水岭是缺口开始出现的地方,是巨变的起因,是“千里之外”的转折点。生活中有哪些分水岭?有人认为家庭背景和个人禀赋可能是人生的分水岭;高考可能是人生良好开端的分水岭;婚姻大致是人生幸福的分水岭;出国似乎是高质量生活的分水岭;经历可能是个人成长的分水岭;生活习惯大概是身体健康与否的分水岭;机缘可能是人生跌宕起伏的分水岭。
从明天开始,你将从西南交大出发,去各方开始人生的漫漫征程。几年下来,一定有很多同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学术大师、管理精英、行业领袖,婚姻幸福,生活幸福;有些学生可能会变老,工作生活平庸,甚至成为囚犯。为什么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后来的生活情况中会有如此大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如何逐渐扩大的?人生的分水岭在哪里?
人生的分水岭在于价值观
价值观代表一个人对自己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决定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价值观就是你所倡导和追求的理想,你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你欣赏什么样的人,你关心什么问题,你读什么书,你对生活的态度。价值观对人自身行为的导向和调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1946年毕业于我校矿冶系。“每个人都应该有强烈的国家责任感。抗战时期之所以能专心致志地在窑洞里学习,是因为抱着振兴祖国的坚定信念。”陈能宽说。他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淡泊名利,朴实无华,扎根边疆,投身科学。作为当年核装置整体质量的技术总监之一,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发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比之下,央视前主持人芮程刚高考并不聪明;年轻人在央视主播之列,不能说不努力;借助央视平台,零距离高频率采访各国政要精英,不能说不美。然而这一切在他37岁的时候戛然而止。为什么看似辉煌的未来是短暂的?究其原因,在于他为名利所服务,急于升官发财,成名成家,使他失去理智,最终导致不归。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价值观。这种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放大,不仅表现在形状的高低、好坏的差别上,还表现在黑白的差别上。在座的各位,都应该以陈能宽学长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交通大学的校训:“勤奋学习,勤奋学习,励志励志,持之以恒,忠诚负责”。同时,以芮程刚为戒,我们要高度警惕
百岁老人江洋老师一生勤奋敬业,其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典范的翻译巨著。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西班牙语作品的译者47岁开始学习西班牙语。江洋老师通过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事实: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现在是下一个。只要付诸实践,马上去做,想起来永远不晚。
所有的梦想都是徒劳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擅长谈论道路,停止谈论它。他们大声说话,用头说话。有很多金点子和好点子,但他们从来不去尝试和行动。即使计划去做,也总是很累,拖拖拉拉。“多少事总是急,世事转折,时间所迫,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很多同学也有一句口头禅“正义”
做吧.如果你能把“只管去做”、“只管去做”变成自己的座右铭并付诸实践,那就很好了。
人生的分水岭在于坚持去做
马上做还不够。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做这件事,直到它变得优秀。20xx年4月,美国空间探索技术公司,最后火箭在海上成功回收,创造了人类科技史上的又一奇迹。回收火箭的想法源于该公司总裁埃隆马斯克,他在电动跑车和清洁能源方面有许多革命性的想法和实践。看似荒谬的回收火箭的想法遭到了嘲讽,但马斯克认为,火箭如果能回收利用,就能重复利用,从而大大降低发射卫星或航天器的成本。他不仅这样想,而且及时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验。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屡试不爽,屡败屡战。马斯克在多次失败中坚持下来,在经历了四次重大失败后终于成功了。
显然,坚持就是胜利,成功往往在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