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欢迎词300字(通用7篇)
导游词欢迎词300字(通用7篇)
导游词欢迎词300字篇1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我叫文露霜,你们可以叫我文导,亲切一点可以叫我露露。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曾国藩诗文岛。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他是我国的一位伟人。
一进门,你们就会看到一座曾国藩石像,如果再加上两旁的花花草草,一定算得上是绝对匹配。走过大门,大家就来到靠着河水的步行区。这种步行区有两条,我先带你们走左边这条吧,在这条路的中间,有一个休息玩耍的地方,虽然我不知道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但我知道这个地方的`中间有一个像似大炮一样的石雕像,大家猜猜这个地方的名字是不是和大炮有关呀?走到这里,我们就来到曾国藩诗文岛的最尾端了,在这里,有一个巨大的电视屏幕,每到晚上,这个电视屏就会播放节目,有时放电视剧,有时放新闻,还有时电视屏幕就像变成了电脑屏幕一样,连鼠标都在上面动来动去呢!走过曾国藩诗文岛的最尾端,我们就来到了另一条步行区,这条步行区左边全是花花草草,走近点,大家偶尔会看见有几只小蜜蜂或几只小蝴蝶在采蜜呢!不过,你们千万不要把它们吓跑了哟,而且要注意,你们不能去逗它们,不然你们会被小蜜蜂蛰伤的,万一你们被蛰伤了,我可担待不起这个罪呀!在这条步行区的右边,有许多重叠在一起的石头,大胆的小男孩最喜欢在上面爬来爬去了。走完两步行区我们就回到了大门口。现在,大家可以在原地休息,也可以去附近小店买些东西吃。不过,我吹口哨的时候,你们一定要回来集合呀。
今天的旅程就结束了,希望大家记住我,也希望我能再次和你们踏上新的旅程,并祝大家旅途愉快!
导游词欢迎词300字篇2
亲爱的游客们:
嘿!我是小严导游!是你们游颐和园的导游!接下来我就给你们介绍介绍颐和园吧!
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始建于公元1750年,当时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时期。告诉你颐和园大约290公顷,差不多比市桥还大呢!
再说颐和园的总路程——“慈禧水道”吧!这条水道大约长五六千米左右,宽有20来米,可以让十来匹挑着担子的马可以并行。可这条水道为什么叫慈禧水道呢?因为这是当年慈禧太后度假去颐和园的必经水道,久而久之,这条水道就叫做慈禧水道了。晕船的朋友不用担心,当年设计师为了防止慈溪太后晕船,所以对两边的堤岸进行了特殊的设计,使船行的十分平稳。
接下来就说说颐和园的景色吧!先说最先遇到的长廊。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比,比一些火车还长,比火车厢还多呢!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缤纷的画,分别画着人物、花草和风景。而且几千幅画当中,没有哪两个是相同的。接下来,就说说最后游览的景物——“昆明湖”吧!昆明湖静得像镜子,绿得像碧玉,而且清澈无比,如果湖水浅的话,就可当作游泳池游泳了。在湖中心有个小岛,小岛不大也不小。岛上还有个宫殿,我们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我们走的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名叫十七孔桥,有心人可以去数数哦!
这就是我们所游览的其中两样项目的介绍。由于我们游览的项目中,有一些已经受损,我们要保护它,爱护它,也就是保护我们祖国的尊严,爱护我们祖国的尊严。
导游词欢迎词300字篇3
各位游客: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瓷都——景德镇旅游。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总面积5256平方千米,总人口156.52万。
初听“景德镇”这个名称,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一方面“市”一方面又是“镇”,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景德镇市最初只是一个小镇,名为“昌南”,后易名“新平”,到了宋代瓷器烧造比较有名,因此在北宋赵恒景德元年用皇帝年号而易名为“景德镇”,隶属于浮梁县管辖。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经国务院批准,景德镇升格为省辖市,考虑到瓷都名称的待续性,就设有将“镇”字去掉而直接称景德镇市。
瓷器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景德镇烧造瓷器技艺精湛,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青花玲珑瓷四大名瓷著称于世,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馨、明如镜”的美誉。景德镇素有一瓷二茶之说。茶叶是景德镇的名产之一,早在唐代,这里就是全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景德镇的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陶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高岭——瑶里风景区、陶瓷文化博览区、浮梁古县衙、陶瓷民俗博物馆、洪岩仙境风景区等等。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浮梁古县衙景区。被誉为“江南第一衙”的浮梁古县衙位于是瓷都景德镇的北部,距离景德镇市区8千米,属历史文物为核心的景区。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它是江南惟一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古县衙,也是全国仅存的四处古县衙之一。浮梁古县衙就介绍到这里。
游客朋友们,好酒需要品尝,好景点也需要亲临观赏,祝愿大家在这次旅行中能够玩的开心和尽兴,我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导游词欢迎词300字篇4
亲爱的游客们:
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代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艺术家云集,在扬州留下了无数典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故游览瘦西湖,在欣赏美景秀色时,也可以说在读一本内容丰富的史书,充实人们的知识,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升华。
瘦西湖园林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四八节,风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无穷奇趣。瘦西湖的景点经多年修建,变得格外妩媚多姿。尤其待到江南的春色降临,烟花三月下扬州,漫步于瘦西湖畔,但见几步一柳,好似绿雾般的柔媚动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鹃、碧桃等妩媚的花树陪伴,更觉舒卷飘逸,窈窕多姿,万般的诗情画意尽现其中。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其实是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原名保扬湖。面积480多亩,长4。3千米。原是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遗迹,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冈脚下,明清时期,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纷纷在沿河两岸,不惜重金聘请造园名家擘画经营,构筑水上园林。乾隆极盛时期沿湖有二十四景: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览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薰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流淙、蜀岗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市小楼、平岗艳雪、绿杨城廓、香海慈云、梅岭春生、水云胜概,誉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均六次南巡来此,对这里的景色赞赏有加。
导游词欢迎词300字篇5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梦幻旅行社的导游,我的姓是高,就叫我!我们今天参观的目的地是颐和园。
我会在去颐和园的路上给你简单介绍一下。建于1750年,1764年竣工,占地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集海军经费为名,用3000万两银子重建,并将其改名为颐和园,作为避暑胜地。1900年,颐和园被“八国联盟”摧毁,烧毁了许多建筑。1903年修复。
后来在军阀混战和统治期间,又被破坏了。1949年后,政府拨款修复。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宣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们到了。看,这是一条著名的长廊,长700多米,分为273个房间。每个房间的窗台上都有彩色的画。成千上万幅画中,没有两幅是相同的。难怪被列为吉尼斯纪录。
大家向前看。这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湖面平静如镜。游轮经常从这里经过,你可以听到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
昆明湖上方是著名的万寿山。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所有风景。站在这里,整个颐和园真的很雄伟。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着黄绿色的琉璃瓦屋顶和猩红色的宫墙。山腰上矗立着一座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这是古色古香的佛亭。
和我一起去看这座美丽的石桥吧!这座石桥有17个桥口,被称为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数百根石柱,都雕刻着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小狮子。
好了,今天我们的旅程到此结束。我们回酒店好好休息吧。明天就有长城了!
导游词欢迎词300字篇6
亲爱的游客们:
会安古城,位于越南中部,属广南省。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会安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整座会安城分为五个区,按照中国不同地区种族划分,有福建帮、广东帮、潮州帮、海南帮和客家帮。建起了福建会馆、广肇会馆、潮州会馆、琼府会馆和作为五帮会馆的中华会馆。会馆建筑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会馆里分别供奉着妈祖、关公、伏波将军等,终年香烟缭绕。
在会安,到处是中式、日本式的建筑,而且保存完整,既没有遭到战火的破坏,也没有因修建高楼大厦而拆过。现今完好保存下来的会安许多古建筑、古街道,体现了中国、日本、越南文化与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街道的布局、建筑的式样,既展现了中华建筑的古朴和优雅,又融入了当地人的自然审美观和生活情趣。游客在这里既能欣赏到古老的文化传统,又能感受到浓郁的地域气息。
这些建筑中最著名的是一座日本风格的带顶石桥。石桥始建于兔年(1593年)完工于兔年(1595年),所以桥西边尽头有两尊精美的狗的雕像,东边尽头则有两尊猴子雕像。
会安的建筑群突出体现了民族文化相互结合,同时也作为亚洲传统国际商港遗址被保护起来。
会安城内除大部分为中国式建筑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法式古典建筑和庭院式建筑群,这些法式建筑大多数外形漂亮、美观、线条优美,外墙则装饰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塑像,颇具艺术价值。城内还有不少有越南民族特色的优美建筑。会安是一处著名的文化色彩浓郁的国际商业港,是一处保存极其完好的亚洲传统贸易港的典范。
导游词欢迎词300字篇7
亲爱的游客们:
桐城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文化是桐城最具特质的资源,也是桐城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资源。桐城有各种不可移动文物500多处,其中重点地面文物130多处。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很丰富。以“六尺巷”为代表的众多的民间故事与传说,数千首民间歌谣,多彩多姿的民俗,《高拨子》、《十番锣鼓》等民间音乐作品,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和民间谚语,以及彩绘、编织、雕刻、刺绣、纸扎等民间工艺等。
桐城派主盟文坛200多年,作家遍及全国,影响达于海外。此外,无论是哲学、史学、诗歌、音韵、绘画,还是美学、翻译、小说与戏剧创作,桐城人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诗歌方面,仅明清时期桐城能诗者便达千余人,其中女诗人近百家。再如书画,仅安徽省博物馆编辑的《安徽书画家》一书,便收录桐城历代书画家130多人。方以智、胡宗绪等更是才华横溢,在文史哲、自然科学以及书画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清之际,大量世家大族迁入桐城,程朱理学发展鼎盛,尊儒重教风气盛行,“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成为民间共识,《桐城耆旧传》记载:“城里通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桐城人于这一时期在科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明清两代有据可考的进士240人,举人640人,贡生509人,明清两代进士、举人人数,与同属安庆府之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等五县进士与举人总和相比,还超越一倍有余。
由科举步入仕途的七品以上官员786人(大学士3人,尚书9人)。另有大量的不走科举之路的名儒硕学,马其昶《桐城耆旧传》为明清耆旧900余人立传,《明史》《清史》记载桐城人物达到7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