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工作会议讲话(通用3篇)

发布时间:

基层卫生工作会议讲话(通用3篇)

基层卫生工作会议讲话篇1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此召开全市基层卫生工作会议,是继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之后市政府召开的卫生工作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20xx年卫生工作总体要求,安排部署20xx年全市基层卫生工作。上午,予红副局长做了工作报告,新郑市、金水区等部分单位作了大会发言,会议组织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充分听取了代表意见。刚才,建钦局长对讨论情况进行了总结,会议还表彰了先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代表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列祝贺,也向关心支持基层卫生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工作在一线的卫生人员表示感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基层卫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基层卫生是卫生工作的重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党的xx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目标的实现。

基层卫生是建立国家基本卫生保健(卫生医疗)制度的基础环节。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是国家基本卫生医疗制度的三大基石,覆盖城乡的可及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平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的保障制度是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两大支柱。国务院批转的《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20xx年前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普遍建立比较规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解决基层公共卫生和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市根据这个要求提出了三年基层卫生建设规划:至20xx年,完成全市乡(镇)、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及设备配置,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卫生体系和社区卫生体系,由政府组织,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按成本收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实施这项规划的关键是健全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和城乡基层卫生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各级、各部门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基层卫生工作,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总结经验、正视问题,明确基层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回顾近年基层卫生工作,我用“两个空前、一个明显”来概括,就是政府近年对基层卫生重视程度是空前的,投入力度是空前的,成效明显,20xx年以来,累计投入1.35亿元用于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近两年投入9285万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快速发展;我市新农合制度提前实现全面覆盖,仅20xx年全市新农合筹资达3.6亿元,补偿参合农民医疗费用3.2亿元,20xx年全市参合率高达97.92%;通过项目实施,我市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应该说,经过近年建设,全市农村地区、城市社区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基本改变了以往乡镇卫生院、村所等基层卫生机构房屋破旧、基本医疗设备短缺的状况,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群众得到了实惠。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依靠政府领导和部门协作,坚持以明晰的思路指导工作的开展,坚持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思想和做法。在成绩面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盲目乐观,防止出现工作松懈的行为,务必进一步增强对基层卫生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正确地看待成绩,认真查摆问题。我同意工作报告中对基层卫生工作中困难和问题的分析,当前困扰基层卫生最难、最重要的问题主要是投入和人才问题。全市基层卫生投入增长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个别县市区财政配套能力不足,财政缺口仍较大,建设投入与实际需求的差距大,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进度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短缺和素质不高现象严重。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前瞻性研究,不断解决基层卫生事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

加快我市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步伐,重点是围绕抓思想,保证认识到位;抓项目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抓制度建设,规范运行机制和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抓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和医疗服务技能的工作思路,加大力度,务求实效。针对我市基层卫生工作实际提出:

我市基层卫生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全面贯彻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基层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围绕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加大基层卫生投入,以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强化管理,规范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构建和谐郑州、加快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做出贡献。

我市基层卫生工作目标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到20xx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单位达到初级卫生保健第二个十年规划目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100%;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7%以上,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乡镇及社区卫生机构医疗服务人员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全面实行以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的城乡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全市人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国中等以上水平。

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我们凝心聚力,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着力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的新理念,工作中始终把握三条基本原则,即坚持把以人为本、群众受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健康权益,作为基层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作为基层卫生服务的基本定位。坚持政府主导,保证基层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在保证政府财政投入的前提下,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监管,防止医疗卫生机构盲目追求经济收益的倾向,减轻群众负担,保证基层卫生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抢抓机遇,健全机制,促进基层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当前基层卫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基层卫生工作发展的政策,为实现我市基层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二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各级政府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为发展基层卫生事业,改善群众健康条件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广大群众期盼获得基本的、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发展基层卫生事业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四是近年加大对基层卫生的投入,三级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基层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卫生部门主动积极工作,为发展基层卫生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今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央制定了重民生、扩内需、保增长的经济发展政策,下达我市的国债卫生项目增多。这是发展我市基层卫生工作极好机会,承担任务的市卫生局,各县(市)区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市卫生局为项目单位,各(县)市区以县(市)区卫生局为项目单位,明确专人负责,精心组织,周密布置,抓紧勘察、设计、审批、招标以及施工,保证国债项目的完成。

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愿望,将新建1000所村卫生所,为1318所村卫生所配置医疗设备,为96所建制乡镇卫生院配备急救车辆,各级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10%,封顶线提高至5万元;建立涵盖妇幼保健、疾病预防、社区卫生服务等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网络体系。大力推行“片医负责制”,中心城区覆盖人口达到140万人以上。构建社区卫生服务圈,让社区群众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服务中心等事项列入20xx年为民办十件实事,市级财政预计投入基层卫生工作近2亿元。规划目标十分宏伟,振奋人心,要把蓝图变为现实,我们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紧紧抓住这一良好发展机遇,加快建设步伐,坚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运行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基层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这里我重点强调几点:

(一)增加投入,切实抓好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社区卫生基础设施: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强力推进,已建成175个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261.5万,但还没有达到全覆盖。因此今年要下大力气填补空白,至少每个办事处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过5万人的办事处力争建2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要提高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知度,建立为群众服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管理上与政府出台的市民卡相溶合,按照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数量、服务内容、服务经费以服务包的形式纳入市民卡,进行网络管理。要在全市广覆盖的基础上,在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打造郑州品牌,作出亮点,作好片医责任制。

其次是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建设:村卫生所建设与设备配置工作,我市计划20xx年全部完成。今年的主要任务是1000个行政村标准化卫生所的建设和村卫生所的基本诊疗检查设备。市政府下发的[17]号文件,任务明确,项目清晰,各县(市)区要按照这个文件精神,狠抓落实。要完成这一目标各级财政的保障是关键,市财政将按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补贴。这是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解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的基础,因此各县(市)区要下大力气,确保任务的完成。

(二)强化领导,加强和改进新农合监管工作。今年我市提出了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10%,封顶线提高至5万元,各级财政、卫生部门要认真做好资金测算落实,审核拨付等工作,力争上半年实施,把参合农民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基本思路,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规范,健全完善制度,落实工作措施,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规范运行。近期突出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新农合监管工作重点在县以下,难点在乡一级,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省卫生厅、人事厅、编办、财政厅、监察厅五厅办《关于做好新农合监管人员选聘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认真开展新农合乡级监管人员选聘工作,我特别强调的是,新密市、二七区、金水区、管城区、高新区,必须加快进度,务必于三月底前完成选聘工作。二是健全一个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长效机制。三是完善一套保障基金安全的办法。四是打造一座高效的民主监督平台。卫生、财政、发展改革、人事、编制、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部门职责任务,认真谋划本部门推动新农合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联动机制,把各项工作抓的更深入、更扎实。

四、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年规划目标实现

20xx年,是实施“”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今年的基层卫生与项目建设任务目标明确,关键是要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强化协作意识。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实施20xx年基层卫生项目建设,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市本级要成立卫生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集中精力,认真组织,强力推进。属于财政投资的项目,市、县(市)区两级财政要及时给予保证,不能因资金问题而延误建设进度,卫生、发改、民政等职能部门要融合互动,密切合作,统筹资源,形成合力,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要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调研活动,不断改革创新。基层卫生工作是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必须针对新的形势、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拿出新举措、新办法、新对策,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三要强化督导督办,科学考核,严格奖惩。市政府已将十件实事其中包含基层卫生暨项目建设工作列入政府督察督办的重点工作,实行责任制,严禁政策棚架,措施棚架,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督察督办制度,定期通报督察结果,对督察出的问题限期解决。按照市相关方案要求,依据各部门任务职责,市政府将适时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与县(市)、区奖惩及市级资金拨付挂钩。

同志们,加强基层卫生事关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原崛起大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面加强基层卫生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层卫生工作会议讲话篇2

同志们:

这次全国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

党的精神,系统总结20xx年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深入分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围绕20xx年医改重点工作,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进一步推动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科学发展。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发展形势

20xx年,按照“”深化医改的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卫生部门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有力推动了基层各项医改任务的落实,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新农合制度持续推进,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完善。20xx年,全国参合人口数达到8.05亿,参合率98%。各地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覆盖地区超过80%,推动了基层转换运行机制,合理引导了农民就医流向,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江苏常熟基于全覆盖的原则,开展了总额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按床日付费的混合型支付方式改革后,20xx年1-10月,次均门诊费用同比下降6.1%;县外住院人次占比仅为3.2%,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占比52.6%,住院人次流向更加合理。湖南省实行个人限额付费改革后,全省乡镇卫生院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达到84%,比20xx年增长6个百分点。各地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逐步提高新农合的运行效率。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统筹地区新农合信息网络已经建立,部分省份已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初具规模,并与河南、海南、北京、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9省(区、市)的省级平台及北京协和医院等29家大型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试点联通。依托逐步健全的信息系统,各地加快推进了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新农合一卡通发放使用等工作,有77%的地区开展了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工作,湖南省还成立了省级新农合结算中心,为参合农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以全国社保基金审计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截至10月底,各地查处新农合问题涉及金额1110万元,受党纪政纪处分和其他处理258人,刑事处分22人。

(二)新农合大病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参合农民受益程度日益提高。20xx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0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6万元以上,门诊统筹工作全面推开。20xx年前三季度,全国已有11.5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农民住院自负费用占人均年收入的比重从20xx年的28%下降到24%,农民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20xx年,各地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等8类大病保障工作,并将肺癌等12类病种纳入试点范围。截至12月底,全国共有99万患者被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救治保障范围并获得相应补偿,挽救了几十万个家庭的幸福。江苏、江西等部分地区通过谈判大幅度降低部分特殊药物、设备和耗材价格,并纳入重大疾病报销范围,使农民也可以及时享受到医药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大病保障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已经成为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亮点。据初步统计,20xx年新农合当年基金使用率约为105%,累计结余率25%左右,新农合基金结余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卫生部和各地结合新农合实施10周年,系统总结了新农合制度的成效和经验,提高了社会对新农合制度的认识,扩大了新农合制度的影响,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基层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20xx年,中央和地方在基础设施、人才队伍、规范管理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着力提高服务能力。中央财政投入97亿元,建设县级医院197所,乡镇卫生院6686所,明显改善了群众看病就区环境。投入7.1亿元,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实用岗位技能培训和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共培训基层医务人员62万人次、派驻支援队员1万余名;安排1.5万基层医务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素质。贵州乡村医生政府补助水平达到每年1万元,稳定了乡村医生队伍。江苏参照灵活就业人员建立了乡村医生养老制度,解决了乡村医生后顾之忧。各地继续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落实《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有效推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截至20xx年底,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41.1亿人次,同比增长7.9%,占全国总诊疗人次的59.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门诊次均医药费用可比价格分别同比下降7.5%和4.2%,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分别达到14.4人和9.3人,服务效率比上年有明显提高。

(四)基层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运行新机制进一步巩固。20xx年,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继续扩大,基层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截至11月底,74.6%的村卫生室和20.5%的非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97.4%的县(市、区)实行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100%的县(市、区)落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并按时足额发放绩效工资;91.1%的乡镇卫生院和77.7%的村卫生室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53.7%的县(市、区)开展基层首诊贞责制试点。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统筹城乡基层卫生发展,落实多渠道补偿机制,保障了基层的稳定运行,维护了基层公益性质;江苏、江西、山东等地积极开展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服务模式得到转变;武汉、镇江等地积极探索基层与公立医院多种形式的上下联动,初步实现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规范,服务质量逐步提高。20xx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得到巩固,卫生部、财政部联合对各省实施情况进行了考核,并与资金拨付相挂钩,有力地推进了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经费投入基本得到保障,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服务效果进一步显现。截至20xx年11月底,已提前完成全国医改任务指标,电子健康档案累计建档人数达10.2亿,电子建档率为81.6%。全国孕产妇、0-6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分别达到1700万人、8700万人和11600万人,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人数分别达7800万人和2100万人,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人数达330多万人。服务对象满意度达到92.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各地不断完善服务和管理措施,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基层的落实。重庆荣昌采取“记工分’’办法对村医施行量化管理,实现了优劳优酬,极大地调动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

同志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仍然面临众多的困难和挑战。一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墓层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技术水平偏低,服务能力不高,尤其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受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滞后等影响,基层活力不足,“大锅饭’’现象有所抬头。二是新农合经过20xx年的发展,在缓解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目前新农合还没有建立长效筹资机制,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基金监管有待加强,还需要在细化管理和便民利民方面继续狠下功夫。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使群众的健康有人管了,但项目的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有效的指导、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上下联动机制,乡村两级之间分工协作关系不够顺畅;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有待充分发挥;资金方面尚存在配套不到位、拨付不及时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落实。四是国家虽已明确了乡村医生的三个收入渠道,各地也及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文件,但部分地方还存在落实不到位,克扣、截留公共卫生补助经费等现象;另外,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这些问题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二、以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

中西医并重,强调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要求我们要在人民群众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的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也指出,我们的人民期盼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杳斗目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农合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面最广,与群众最贴近,关系也最密切,对于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人民群众享有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载体,我们要以精神为指导,以人民的期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农合工作。

做好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不动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双重网底,在发展改革中必须始终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两者不可偏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减少疾病发生,并提供综合、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解决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同时还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二是要坚持政府主导不动摇。基层卫生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要强化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举办、投入、监管责任和在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同时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统筹利用全社会医疗卫生资源,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三是要统筹基层发展与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薄弱,服务能力和服务条件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必须把发展作为基层卫生工作的第一要务,不断改善服务条件,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人员待遇,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服务基层。与此同时,必须把改革作为基层卫生发展的推动力,创薪体制机制,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四是要统筹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协调发展。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基本医疗卫生的发展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方面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可以提高农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促进医疗机构的发展,并通过调整报销比例和支付方式改革,引导患者下沉到基层,有利于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只有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才能使群众就近享受到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20xx年,是巩固和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关键的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政策,规范管理,提高效能,推动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继续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

一是要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进一步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提高农民个人缴费水平,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40元左右。优化统筹补偿方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严格控制报销目录外的药品、检查、耗材使用,今年要努力将县级住院目录外费用控制在15%以内。实际住院补偿比力争在20xx年55%的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全国平均达到60%左右,县、乡两级实际住院补偿比分别达到60%和75%,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8万元,提高门诊报销水平,逐步降低个人自负费用比例,使参合农民更大受益。

二是要深入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下一步要规范推进多种支付方式改革,增强改革的实效性,扩大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机构和病人的覆盖面,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埋增长,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并以此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

三是要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等20类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并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等病种纳入试点范围。进一步推进各地通过谈判的方式将原研药、专利药等特殊药品纳入报销范围。在完善保障政策的同时,推进重大疾病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患者既看得起大病,又看得好大病。

四是要加快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和大病保险工作。完善委托商保机构经办服务的准入、退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新农合经办服务水平,力争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统筹层次上推进商保机构经办新农合业务。同时,开展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试点,完善招标、协议、监管、保障、基金结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大病保险工作顺利起步。根据新农合基金承受能力,起步阶段可以按照人均15元左右(约为筹资标准的5%)的标准购买大病保险。鼓励在商保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的地区率先开展大病保险工作,做好大病保险与新农合普惠制补偿、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共同探索形成新农合大病保障机制,发挥多层次保障的叠加效应。

五是要继续加强新农合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做好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与各省级平台及大型定点医疗机构等试点单位的互联互通,今年要在前期联通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联通范围,争取能有更多的省份纳入,尽早发挥功效。以统一牢I、偿方案、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即时结拯为重点,加快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力争20xx年有50u/o的地区歼展新农合地市级统筹,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省级统筹。开展新农合统筹区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模式试点等便民服务,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满意度。进一步规范新农合基金使用和管理,加强督导检查力度,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继续严格控制新农合基金结余,特别是部分基金结余率较高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国基金累计结余率在20xx年的水平上有明显下降。

(二)继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要继续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近期,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联合印发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了今后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目标。重点支持县级医院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积极争取建设用地,参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保证建设质量,切实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环境和医务人员工作及生活条件。

二是要提高基层卫生队伍服务能力。要做好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围绕各地实际需求和医改重点确定培训内容,以提高实践技能为培训重点,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和基层师资培养,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充实基层卫生人员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全科医生、中医医师、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和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做好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三是要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各地要全面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明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任务分工,将40%左右的公共卫生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考核后拨付相应比例的经费,否得挤占、截留和挪用,对克扣乡村医生补助经费的行为要给予严肃处理;要合理制定一般诊疗费标准和新农合支付标准与办法,发挥新农合对村卫生室的补偿作用,新增的门诊统筹资金要有50%左右用于村卫生室;落实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补助水平与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衔接。今年,力争使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助合计不低于2万元。对于服务人口较少的村卫生室,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予以解决。积极研究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参照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为乡村医生购买养老保险,为老年离岗乡村医生发放生活补助。要推动开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点工作。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在村卫生室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近期,我部配合中央电视台开展的“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地应以此为契机,狠抓乡村医生有关政策的落实,切实保障乡村医生合法权益。

四是要加强基层监督管理。依法严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及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贯彻落实《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推动乡镇卫生院评审工作,继续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

五是要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加快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墓于统一标准和规范,开发整合居民健康信息、基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管理、医保支付、远程会诊等功能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与区域内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共享,实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在区域内的互联互通。

(三)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将印发《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对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完善人事分配和绩效考核制度、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及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一是要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等专项补助经费。完善财政对基层的运行补助政策,将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鼓励探索按服务数量和服务人口定额补偿的方式落实补助经费。要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要全面落实一般诊疗费,合理确定医保支付范围和支付标准,积极发挥医保支付补偿作用。

二是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各地要以县(市、区)为单位,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地理交通状况等因素,并根据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化规模的变化,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实行统筹安排、动态调整。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入主体地位,落实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完善俞配制度,允许基层在收支结余中按照规定提取职工的福利基金、奖励基金。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收入分配向工作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贡献突出等人员倾斜。

三是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要完善考核制度,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将服务质量、数量、患者满意度、任务完成以及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总量、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依托信息化手段,强化量化和效果考核,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的考核,考核结果与其收入和任免挂钩,以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的积极性。

四是要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要加强基层与公立医院上下联动,探索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托管、组建纵向一体化医疗集团等多种方式,重点加强公立医院在人才、技术、管理和服务方面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支持,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服务能力。大力推进预约挂号、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措施,促进患者合理分流。在医保政策的引导下,探索开展基层首诊,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五是要推动基层转变服务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居民需求,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巡回医疗等服务。积极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推行全科医生团队、乡村医生与城乡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提供连续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

(四)推动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0xx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将由25元提高至30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巩圈现有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保障基础性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充实和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各地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配套经费,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努力提高服务成效。

一是要加强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卫生行政部门内部要加强协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专门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要促进基层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加强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督导考核。

二是要强化项目资金落实与监管。各级卫生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落实配套资金,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及时足额到位。项目资金实行年初预拨、考核结算,保证项目承担机构开展服务所需经费。各地要细化服务项目,做好各项服务补助测算,合理确定服务补助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保证项目资金合理使用。

三是要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今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要保持在65u/o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人数要保持在7000万和20xx万以上。各地要根据当地基层服务能力、地域环境、人口构成、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等,科学设定工作目标,保证切实可行。要合理确定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机构,明确每一个机构的服务范围、服务人口和各项工作数量、质量要求,并作为考核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各地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造条件,全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暂不具备条件的,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由其他医疔卫生机构承担,确保工作任务落实。

四是要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承担项目工作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开展服务,要创新和改进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要更加注重服务效果,进一步提高健康档案使用率,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接种率,规范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扩大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现率和规范管理率,加强卫生监督协管巡查,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稳步开展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五是要加强绩效考核。各地要利用好中央补助地方基本公共卫生考核资金,健全考核机制。加强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实行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加强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将其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和居民满意度作为拨付项目资金的依据。要充分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考核中的作用,将其对基层的日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委托第三方开展考核,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项目考核中的作用。今年,卫生部、财政部将继续组织对各省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进行考核。

同志们,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基层卫生工作会议讲话篇3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全省精神卫生资源由少到多,防治体系和服务网络逐步完善,防治能力逐步提升。20xx年以来,国家和省级加强了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共投入8000多万元,对省安宁医院、平山医院、西部精神病防治院等一批精神专科医院进行改扩建和能力建设,各市县支持一批农场医院设置了精神科,支持了一批民营资本举办了精神专科医院,全省精神卫生资源明显的增加,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患者就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精神病患者收治医疗机构32家,其中精神病专科医院8家,综合医院精神科2家,农场医院精神科21个,卫生院精神科1个,初步建立了以省安宁医院为龙头,省平山医院、西部精神病防治院、文昌市精神病医院、海口博德医院、三亚安宁医院、万宁神康等精神专科医院为支撑,22家农场医院精神科为补充的精神卫生诊疗服务体系。同时,全省18个市县按照国家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要求依托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及其他专业机构成立了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有专兼职人员从事精防工作,省、市县、乡镇三级精神卫生防治网络基本形成。目前全省从事精神病诊疗的工作人员2458人,其中从事精神病治疗的医生290人,拥有精神科开放床位4580张,其中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床位1518张,农场医院(卫生院)自行内部调整设置精神病科的床位1663张。部分农场医院,发掘自身的潜力,增加了精神科的床位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省精神科床位紧张的情况。

二是全省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逐步形成,一系列精神疾病救治救助和防治政策得到落实。早在20xx年,为贯彻落实《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xx-20xx年)》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加强全省精神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成立了以分管省长为组长,原省卫生厅厅长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全省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初步建立起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机制。同时,综治部门在近两年综治(平安建设)考评指标中,更加重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并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召开预防和减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会议,对全省范围内发生的肇事肇祸重大案事件进行了通报和结果跟踪。特殊人群专项组每年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公安部门将有肇事肇祸倾向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公安机关重点管理范围,重点监管。民政部门按每人每月基本医疗和生活费不低于20xx元的标准对流浪及“三无”精神病人进行救助,残联部门每年利用彩票公益金对全省3000名有残疾证的门诊服药病人按1000元/年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全省450名有残疾证的住院病人按照4000元/年的标准给予报销。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逐步提高精神病患者医疗保障水平,大多数市县新农合三级精神专科医院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保险三级精神专科医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以上和65%以上,特殊门诊按照350元/月给予报销。多部门协同工作的局面正逐渐由上至下,逐步深入,一系列救治救助的保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三是加大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发现力度,患者服务管理覆盖面不断扩大。针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难、管理难,近年来卫生部门以提高患者发现报告率和管理率为抓手,联合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开展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解锁行动,省安宁医院派遣专家深入基层开展患者诊断排查,省级卫生计生部门建立了定期通报制度,狠抓工作落实,极大提高全省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发现报告水平。截至目前,全省累计登记并在册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35392人,较20xx年增加了8849人,检出率达到3.95‰,高于全国检出的平均水平。海口、三亚、五指山、文昌、陵水等市县患者检出率已达到4‰以上,达到了国家规划目标要求。全省在册患者管理率为86.8%,较20xx年提高了60%,并超过了全省卫生事业发展规划70%的目标。目前部分市县出台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专项政策,三亚市实现了门诊患者免费服药。全省患者服药治疗率逐步提高,其中保亭、文昌、三亚、海口、昌江等5市县在管患者服药率达到60%,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四是积极推进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完善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探索和创新工作模式,示范和引领全省精神卫生工作。今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国残联等6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的通知》。根据国家要求,我省在琼海市开展了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在琼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按要求完成了“六个一”(即成立一个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一个实施方案、召开一个全市试点工作启动大会、开展一次综合试点培训、出台至少一个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的政策文件、启动一个重点项目或工程)的年度工作目标,详细情况一会儿琼海市谢晓牧副市长将进行经验交流。

五是大力开展精神卫生社会宣传,普及精神卫生防治知识,努力消除社会偏见。近年来,全省卫生计生部门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精神卫生大型宣传活动,邀请政府领导出席,积极协调部门参与,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报道,提高了群众对精神卫生工作的认识,获得了社会的好评。

以上五个方面是我们近两年来,在精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这些成绩是省委省政府领导各级各个部门协同配合、大力支持,也是我们精防战线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也代表省卫生计生委,对关心和支持精神卫生工作的各部门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当前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虽然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省精神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和长足进步,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成绩与国家的工作要求,社会安定和公共安全的需要,以及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我省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患病人数多,疾病负担重。根据流调结果估算,全国精神疾病总患病率高达15%(包括抑郁等一般精神障碍和严重精神障碍),精神疾病负担约占全国疾病总负担的20%,据此估算,我省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总患病人数将突破百万,其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接近20万,精神障碍已成为我省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社会问题。同时,由于精神病患者具有“病程长、易发作”等特点,需要终生长期服药。统计发现,目前我省精神病患者的贫困率高达70%,许多严重精神障碍家庭“因病致贫”现象较为普遍,许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因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中断治疗,最终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引发肇事肇祸行为和恶性案件,进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尽管我们都在探索患者救治保障措施,但由于缺乏针对性保障措施,普惠性医疗保障的水平低,医保、贫困救助、财政投入等政策间缺乏衔接,患者经济负担重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二是诊疗体系不完善,诊治能力严重不足。由于我省精神卫生工作起步较晚,底子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十分短缺且分布不均。全省精神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仅有7家,经核准的精神科病床1518张,平均每万人口1.75张,远低于国家每万人口2.8张的要求,以及全球平均4.36张的水平。由于专科医院卫生资源不足,22家农场医院举办了精神科,收治了全省约40%的精神病人,但大部分农场医院基础设施简陋陈旧、床位拥挤,卫生条件差,安全隐患严重,有的甚至变相关锁,境况不堪入目,亟待进行整治和改变。同时,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全省具有执业资格的精神科医师153人,且主要分布在海口和五指山地区,几乎所有的专业机构都缺乏医护人员,22家农场医院中有13家没有精神病专业执业医生。基层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管理,基本上由兼职人员承担,社区精神卫生人员极度缺乏。另外,全省除了2家综合医院(农垦那大医院、昌江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了精神科,三亚市和琼海市分别在慢病院和皮防所设置了精神科门诊外,其余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特别是各市县人民医院,均没有按国家要求设置精神科门诊,导致人民群众不能就近享受可及精神病门诊诊疗服务。

三是精神障碍的医疗与康复脱节,社区康复工作仍然是空白。社区康复是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稳定患者病情、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但事实上,全省18市县均没有设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后续社会康复机构(组织),所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稳定后仍长时间滞留医院或直接出院回家。由于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无力或不愿监管,社区康复机构缺乏,患者出院后得不到后续的康复治疗,患者适应社会能力差,同时又经常受到社会、家庭的岐视,病情反复甚至加重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部分患者陷入“出院—回家—住院”反复恶性循环。同时,由于患者长时间滞留医院或重复住院,有限的床位资源被占用,进一步加剧了床位的紧张“一床难求”的状况。

四是精神卫生工作涉及部门多,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在基层,患者情况沟通、送医、救治救助、强制医疗等工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各个环节之间还没有实现无缝对接,患者家庭、社会或政府的监护责任还不够明确。由于监护不力、社区康复体系缺位、部门协同管理机制不落实等原因,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仍时有发生,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定。

三、下一步措施和重点工作安排

(一)以精神卫生工作“十三五”规划为统领,着力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6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xx-20xx年)》,9月中旬,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两个纲领性文件对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卫生部门正在根据两个文件要求组织制定《全省精神卫生工作十三五规划》,将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东部、北部和南部精神病专科医院规划建设,确保“十三五”期间全省建成以省安宁医院为龙头,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精神卫生中心为支撑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东部精神卫生中心建设项目将于12月30日,也就是明天就要动工了。海口市、三亚市务必要根据省里的统一规划部署,将北部和南部精神卫生中心建设纳入当地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以建设,并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财政投入,确保项目的落地实施。

二是结合农垦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农场医院精神科转型升级。各市县要紧紧抓住农垦卫生资源移交地方管理这个契机,统筹规划辖区内农场医院精神卫生资源,具备条件的,且确实需要的,要加强建设或改造升级为精神病专科医院;条件较差、安全隐患较大的要将其撤销,或者是将其改造转型为社区康复机构,特别是儋州、屯昌、万宁、琼中、保亭、陵水等具有两个及以上农场医院开设精神科的市县,要将精神科资源进行整合,重新规划布局,该转型升级的转型升级,该撤销合并的撤销合并。

三是严格《精神卫生法》要求,加强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建设。为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切实推动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建设工作,省卫生计生委正在制定《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建设行动方案》,拟从20xx年起利用两年的时间,在全省至少20家综合医院设置精神科门诊。同时,将利用省财资金每个精神科门诊投入50万元给予支持。

四是整合资源,加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省编办、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体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各市县要在20xx年底前整合皮肤性病防治资源,统一设置皮肤性病与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作为本市县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和指导中心,承担辖区精神卫生防治任务,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

(二)加强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解决精神科医生短缺的瓶颈问题。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各市县要进一步落实政府的公共卫生责任,对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助。公立的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要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对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精防任务的人员要实行定岗、定责、定编,稳定防治队伍。

同时,各市县要充分利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全科医师进修培训、基层医师执业范围扩大培训等机会,增加精神卫生人员数量,提升服务能力。省卫生计生委将于20xx年启动非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精神科医生免费转岗培训行动计划,计划用两年时间,转岗培训至少100名精神科医生,培训时间为5个月,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各市县卫生局给予注册增加精神科执业范围,从根本上解决精神科医生极度短缺和质量偏低的瓶颈问题。各市县要提前做好精防队伍培训、培养的工作计划,积极申请市县财政配套资金的支持,同步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临床、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全科医师增加精神卫生执业范围上岗培训工作,确保到20xx年,每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有一名培训合格的精防人员。

另外,各市县卫生部门要积极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研究出台精神卫生人才培养和发展规划,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扶持力度,允许精神卫生专业机构通过考核招聘的方式引进精神卫生紧缺专业人员。要积极探索建立精神卫生从业人员岗位津补贴制度,不断改善精神卫生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稳定专业人员队伍,减缓人才流失,促进精神卫生工作队伍稳定发展。

(三)加强宣传,做好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手段,开展精神卫生公益宣传,倡导体质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传播预防精神疾病和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知识,宣传国家精神卫生政策和保障制度,提供精神卫生服务信息,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为精神疾患的防治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省安宁医院要在20xx年内开通省级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提供心理咨询、辅导等心理援助和专业医疗援助。各市县要尽快组建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队伍,建立危机事件快速反应处理机制,提高对心理危机的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强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重点场所和儿童、青年以及其他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心理问题干预,减少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发生。

(四)加大重性精神病患者救治和管理力度,减少肇事肇祸事件发生。

各市县要严格实行医疗卫生机构重性精神疾病登记和报告制度,完善专科医院住院治疗与精神科门诊治疗衔接机制和转诊机制,切实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检出率、管理率和规范治疗率。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和任务要求,保障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服务的连续性,逐步形成“精神病专科医疗机构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和家庭”一体化精神病医疗、康复服务网络体系和服务工作机制。

卫生、民政、公安、残联等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加强部门协作,建立联络员机制,加强对有肇事肇祸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送诊和收治是当前精神卫生工作的难点,也是预防恶性事件的关键环节。各市县要对有肇事肇祸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前采取措施,建立联动机制,细化日常管护、报告、送诊、收治的详细流程。对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患者,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在人民法院判决后一定要进行强制医疗,减少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