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研究生入学感言(精选6篇)
2024年研究生入学感言(精选6篇)
2024年研究生入学感言篇1
来到中山大学读研究生已经半个月了,也勉强做了半个月的新生。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新生,而是一个“老生”。因而,我所谓的新生感言就是一个词:“不新鲜”。
第一,环境不新鲜。
首先,对于广东不新鲜。作为一个广东本地人,虽然由于在北京读本科,已经将我改造成半个“北方人”,甚至于刚刚回到广州的时候,还会有点水土不服,需要半天的“倒时差”时间。但是,对于广东的一切依然是那么熟悉和亲切:连绵的夏雨、热闹的大排档、清甜的老火靓汤、运动后的湿汗淋淋……这就是家乡广东的感觉。因而,我对于广东基本上不需要“新生期”,一切就像鱼如江海、鸟飞山林般清新自然。
其次,对于广州不新鲜。虽然家不在广州,但是对于广东的省城还是比较熟悉。从以前给朋友寄信的地址,到后来往返北京广东的中转站,再到广州实习打工,基本上每个阶段都有着广州的印记。尤其记得的是,往返学校途径广州的时候,我基本上都会提前一两天到,然后在广州看看朋友,看看风景,吃吃小吃,呵呵,上下九的小吃还是很不错的,然后再从容地坐火车北上。
最后,对于中大不新鲜。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老师和家长带到中大参观,进行一番励志教育,将来要考这间大学啊!结果,阴差阳错,高考之后去了提前批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与儿时的中大擦肩而过。大学阶段也保持着与中大的联系:中大的东校区、北校区和南校区我都曾留宿过、蹭过饭堂。及至大学毕业,面临选择。虽然身在“帝都”,但“梁园虽好,终肥土”,而且秉承“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加之中大“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极大诱惑,我选择了到中大读研,也算是兑现了儿时的承诺。因而,中大对于我而言,一点都不新鲜,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眉目之间尽显亲切。
第二,心态不新鲜。
作为一个“研究僧”,自然每天都要敲学术的木鱼。走过了大学的四年,也明确了自己的选择与方向,面对每天都要敲上几下的“木鱼”,早已是“驾轻就熟”,成为一个十足的老油条。
这是一种很熟悉的生活,每天按照熟悉的作息起床睡觉,按照熟悉的方式方法读书上课,按照熟悉的口味到食堂吃饭,用熟悉的眼光打量走过的美女,甚至连上课打瞌睡的姿势都是那么熟悉,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或许这就是“朝九晚五”的翻版,但这是安静淡然的生活,是适宜读书思考的生活!
这是一种很充实的生活,每天不需要问自己人生目标是什么,不需要问怎么写论文搞学术,也不需要问明天吃什么穿什么。要做的,只是朝着你的方向一步一步前进,只需要你一点一滴地积累。
这是一种很舒适的生活。安静的宿舍、凉爽的图书馆、绿荫葱葱的校园、温和严谨的老师、亲切热情的同学……要说的不舒适,就是九层的宿舍没有电梯啊!
对于这样的生活,我已经明确、已经熟悉,也确实是我所想要的生活。人生之中,能拥有两年这么熟悉、充实而舒适的读书生活,足矣!
第三,感情不新鲜。
来到中大,完全没有“待晓堂前拜舅姑”、“画眉深浅入时无?”的紧张与拘谨。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前面已经说过与中大断断续续的缘分,中大给我的柑橘我始终是一个老朋友,以至于刚刚来到中大的时候,我就想走上前去,跟她说一声:“嘿,我回来了”!
而对于中大的老师与同学,也是很自然地就相处在一块了,似乎不用太长的熟悉期,大家都这么亲切朴实。从叶老师突然爆出的“我,老叶啊”,到喊李老师“飞姐”,再到喊师兄和同学外号,一切都是这么自然而然,无须刻意地经营。
第四,研究的不新鲜
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专业名字,以至于往往填表格的时候经常两行都写不下。由其长度,我们可以猜想它的枯燥程度,因为我们通常会说又长又臭的什么什么。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不新鲜的研究。一个是因为高中学的是政治,大学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到“研究僧”了,居然还研究这个,可谓是“饱受毒害”、“入木三分”(本人名字有木字)。而且,顾名思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汗,真的不是我在充数字),搞的多是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一眼望去,就能看到其后面暗黄的书页;轻轻一闻,就能闻到阵阵的旧纸书味。
虽然这是一门不新鲜的学术,但没办法,我就熟悉这门,也只好“一条路走到黑”了。再加之,我想要在这不新鲜的学术领域发现一点新鲜东西的野望,我便走上了这条不新鲜的研究之路。
好吧,就这样开始我不新鲜的研究生新生活吧!
2024年研究生入学感言篇2
来到中山大学读研究生已经半个月了,也勉强做了半个月的新生。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新生,而是一个“老生”。因而,我所谓的新生感言就是一个词:“不新鲜”。
第一,环境不新鲜。
首先,对于广东不新鲜。作为一个广东本地人,虽然由于在北京读本科,已经将我改造成半个“北方人”,甚至于刚刚回到广州的时候,还会有点水土不服,需要半天的“倒时差”时间。但是,对于广东的一切依然是那么熟悉和亲切:连绵的夏雨、热闹的大排档、清甜的老火靓汤、运动后的湿汗淋淋……这就是家乡广东的感觉。因而,我对于广东基本上不需要“新生期”,一切就像鱼如江海、鸟飞山林般清新自然。
其次,对于广州不新鲜。虽然家不在广州,但是对于广东的省城还是比较熟悉。从以前给朋友寄信的地址,到后来往返北京广东的中转站,再到广州实习打工,基本上每个阶段都有着广州的印记。尤其记得的是,往返学校途径广州的时候,我基本上都会提前一两天到,然后在广州看看朋友,看看风景,吃吃小吃,呵呵,上下九的小吃还是很不错的,然后再从容地坐火车北上。
最后,对于中大不新鲜。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老师和家长带到中大参观,进行一番励志教育,将来要考这间大学啊!结果,阴差阳错,高考之后去了提前批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与儿时的中大擦肩而过。大学阶段也保持着与中大的联系:中大的东校区、北校区和南校区我都曾留宿过、蹭过饭堂。及至大学毕业,面临选择。虽然身在“帝都”,但“梁园虽好,终非故土”,而且秉承“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加之中大“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极大诱惑,我选择了到中大读研,也算是兑现了儿时的承诺。因而,中大对于我而言,一点都不新鲜,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眉目之间尽显亲切。
第二,心态不新鲜。
作为一个“研究僧”,自然每天都要敲学术的木鱼。走过了大学的四年,也明确了自己的选择与方向,面对每天都要敲上几下的“木鱼”,早已是“驾轻就熟”,成为一个十足的老油条。
这是一种很熟悉的生活,每天按照熟悉的作息起床睡觉,按照熟悉的方式方法读书上课,按照熟悉的口味到食堂吃饭,用熟悉的眼光打量走过的美女,甚至连上课打瞌睡的姿势都是那么熟悉,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或许这就是“朝九晚五”的翻版,但这是安静淡然的生活,是适宜读书思考的生活!
这是一种很充实的生活,每天不需要问自己人生目标是什么,不需要问怎么写论文搞学术,也不需要问明天吃什么穿什么。要做的,只是朝着你的方向一步一步前进,只需要你一点一滴地积累。
这是一种很舒适的生活。安静的宿舍、凉爽的图书馆、绿荫葱葱的校园、温和严谨的老师、亲切热情的同学……要说的不舒适,就是九层的宿舍没有电梯啊!
对于这样的生活,我已经明确、已经熟悉,也确实是我所想要的生活。人生之中,能拥有两年这么熟悉、充实而舒适的读书生活,足矣!
第三,感情不新鲜。
来到中大,完全没有“待晓堂前拜舅姑”、“画眉深浅入时无?”的紧张与拘谨。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前面已经说过与中大断断续续的缘分,中大给我的柑橘我始终是一个老朋友,以至于刚刚来到中大的时候,我就想走上前去,跟她说一声:“嘿,我回来了”!
而对于中大的老师与同学,也是很自然地就相处在一块了,似乎不用太长的熟悉期,大家都这么亲切朴实。从叶老师突然爆出的“我,老叶啊”,到喊李老师“飞姐”,再到喊师兄和同学外号,一切都是这么自然而然,无须刻意地经营。
第四,研究的不新鲜
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专业名字,以至于往往填表格的时候经常两行都写不下。由其长度,我们可以猜想它的枯燥程度,因为我们通常会说又长又臭的什么什么。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不新鲜的研究。一个是因为高中学的是政治,大学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到“研究僧”了,居然还研究这个,可谓是“饱受毒害”、“入木三分”(本人名字有木字)。而且,顾名思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汗,真的不是我在充数字),搞的多是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一眼望去,就能看到其后面暗黄的书页;轻轻一闻,就能闻到阵阵的旧纸书味。
虽然这是一门不新鲜的学术,但没办法,我就熟悉这门,也只好“一条路走到黑”了。再加之,我想要在这不新鲜的学术领域发现一点新鲜东西的野望,我便走上了这条不新鲜的研究之路。
好吧,就这样开始我不新鲜的研究生新生活吧!
2024年研究生入学感言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xx级博士生赵鑫,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新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xx级全体研究生新生向各位领导、老师以及为迎接我们到来而忙碌的师兄师姐表达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今天,在这充满希望与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怀揣金色希望,向着新的目标、新的梦想发起冲锋;今天,我们拔锚启航,将要从这里铺开我们人生的万里春光。
巍巍农大,百年校史。这里是知识的殿堂,是农业科研的高地。一代代农大人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在这里拼搏奋进,也为农大取得了一次次伟大成就。校园里的一尊尊塑像;校史馆里的一张张照片,无一不向我们细数着农大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也更散发着她百年名校的厚重底蕴。今天,她扬帆远航正向着建设成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而前进。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这里的决心。仰望农大,这里有前辈们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留下的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这里有扎根一线吃苦耐劳,朴实求是的奋斗精神;这里有能和世界交流学习的学术平台;这里还有先进、齐全的软硬件设施;这里更有着一位位受人敬仰的学界翘楚。而这都会帮助我们汲取知识,成长壮大,让我们可以更加自信的去面对未来的挑战,也激励我们去为农大书写一段段刻上我们烙印的辉煌。
农业是百业之基,农业兴则百业旺。选择农大,不仅是因为她有着令人骄傲的历史,我们更加看到了她在推动国家复兴、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她“以农为本,建设三农”的社会责任。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勤奋学习,磨练自己;我们也要要求自己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社会、理解农业。我们更要努力锻造自己的科研素养和人格品行,做一名合格的农大人,去践行我们“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誓言。时不我待,即将或已步入研究生生涯的我们应当抓紧时间,珍惜和利用好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资源与平台,激发自己对真知的渴望和对探索的热情。同时,我也深知科研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我们会忍住辛苦、耐住寂寞、端正态度、知难而上去追寻那风雨之后的彩虹。
同学们,我们就要从这里开启人生又一段绚丽篇章了,让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去发掘、去探索,向着我们的心中的目标和肩上的责任前进。今天,让我们为进入农大而骄傲,明天让我们骄傲的为农大续写辉煌!
最后,衷心祝愿农大的明天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2024年研究生入学感言篇4
背着行囊,又来到这个校园,西工大,感受周围的一切,发现,一切崭新却又陌生,那一花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物,都律动着青春激扬又成熟稳重的气息。
校园中,有因充实而洋溢笑容的脸庞,有因忙碌而锁紧眉头的学生;教室里有知识渊博、德学双馨的老师,图书馆聚集了求学若渴的的学生。到处洋溢着积极进取、刻苦专研的学术气氛。研究生的生活从此拉开了帷幕。
没有觉得孤独,也没有了离开大学的怅然若失,因为我这里有热情主动的兄弟姐妹,有了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导师,有了五湖四海来的学子组成的班集体,还有……生活上,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远到他乡求学,当对家的思念悄悄爬上眉头,没关系,大家彼此安慰,互相关心,便顿觉温暖,仿佛置身另外一个家;学习上,有跨专业读研的同学,基础羸弱,没关系,有导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有同学尽心竭力的帮忙,相信再通过自己的努力便能赶得上。思想上,有时浮躁不稳,没关系,和同学敞开心扉,聊天谈心,便知道目标所在,而变得踏实沉稳。
数月前,跟着导师做毕业设计,我切身感受到研究生不同于大学生,大学时期我们做的事最基本的学习,从书上学习知识,而研究生的重点在于创新,我们不在满足于学习别人的知识,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创造,再创造。现在社会上流行说研究生出来找工作和大学生没有什么区别,我想正是缺少这种科研和创新精神吧,只有懂得创新的研究生才可以在研究生期间得到正真的锻炼。研究生还应承担很多责任,学习的责任、培养高尚品德的责任、不断追求的责任、做事要实事求是的责任和为国防事业做贡献的责任。而研究生期间学到的东西,不管是知识还是做人的道理,不仅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更会让自己受益终生。我选择读研究生的目的也在此。
研究生生活开始了,我们面临的是更大的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此与各位同学共勉!
2024年研究生入学感言篇5
1、研究生阶段是飞跃的阶段,走出青涩,它赋予了我们每个人智慧、理性和成熟。我们为这近三年知识的积累、毅力的锻炼而感到自豪;更为明天的拼搏、事业的成功而充满自信与希望!回想三年前踏入内大校园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时的我感叹于在钢筋水泥的市中心还拥有如此—片安静祥和的地方。而更让我感到欣慰和幸运的是,我发现在这宁静的大院中还云集着众多的优秀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无处不体现着科学工作者的严谨求实,是我们这些青年人所效仿的榜样。我们在内大学习生活了三年,在这段期间里,我们处处感受得到内大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所作的巨大努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所做的众多高层次的学术讲座给我们带来了思想上的碰撞,营造了很好的学术氛围;精良的图书期刊服务使我们能够更方便地接触到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由研工部和研究生会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也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2、我们感谢母校!感谢母校馈赠我们知识的力量,培养我们创新的意识,塑造我们独立的人格,给予我们舒展的心灵、自由的思想、做人的美德。正是这些丰厚的收获,让我们在踏入社会的同时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种豪情。我们今天这个隆重的集会,不仅是庆贺毕业,更是新征程的开始。
2024年研究生入学感言篇6
一个“不新鲜”的新生——研究生新生感言
来到中山大学读研究生已经半个月了,也勉强做了半个月的新生。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新生,而是一个“老生”。因而,我所谓的新生感言就是一个词:“不新鲜”。
第一,环境不新鲜。
首先,对于广东不新鲜。作为一个广东本地人,虽然由于在北京读本科,已经将我改造成半个“北方人”,甚至于刚刚回到广州的时候,还会有点水土不服,需要半天的“倒时差”时间。但是,对于广东的一切依然是那么熟悉和亲切:连绵的夏雨、热闹的大排档、清甜的老火靓汤、运动后的湿汗淋淋……这就是家乡广东的感觉。因而,我对于广东基本上不需要“新生期”,一切就像鱼如江海、鸟飞山林般清新自然。
其次,对于广州不新鲜。虽然家不在广州,但是对于广东的省城还是比较熟悉。从以前给朋友寄信的地址,到后来往返北京广东的中转站,再到广州实习打工,基本上每个阶段都有着广州的印记。尤其记得的是,往返学校途径广州的时候,我基本上都会提前一两天到,然后在广州看看朋友,看看风景,吃吃小吃,呵呵,上下九的小吃还是很不错的,然后再从容地坐火车北上。
最后,对于中大不新鲜。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老师和家长带到中大参观,进行一番励志教育,将来要考这间大学啊!结果,阴差阳错,高考之后去了提前批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与儿时的中大擦肩而过。大学阶段也保持着与中大的联系:中大的东校区、北校区和南校区我都曾留宿过、蹭过饭堂。及至大学毕业,面临选择。虽然身在“帝都”,但“梁园虽好,终非故土”,而且秉承“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加之中大“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极大诱惑,我选择了到中大读研,也算是兑现了儿时的承诺。因而,中大对于我而言,一点都不新鲜,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眉目之间尽显亲切。
第二,心态不新鲜。
作为一个“研究僧”,自然每天都要敲学术的木鱼。走过了大学的四年,也明确了自己的选择与方向,面对每天都要敲上几下的“木鱼”,早已是“驾轻就熟”,成为一个十足的老油条。
这是一种很熟悉的生活,每天按照熟悉的作息起床睡觉,按照熟悉的方式方法读书上课,按照熟悉的口味到食堂吃饭,用熟悉的眼光打量走过的美女,甚至连上课打瞌睡的姿势都是那么熟悉,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或许这就是“朝九晚五”的翻版,但这是安静淡然的生活,是适宜读书思考的生活!
这是一种很充实的生活,每天不需要问自己人生目标是什么,不需要问怎么写论文搞学术,也不需要问明天吃什么穿什么。要做的,只是朝着你的方向一步一步前进,只需要你一点一滴地积累。
这是一种很舒适的生活。安静的宿舍、凉爽的图书馆、绿荫葱葱的校园、温和严谨的老师、亲切热情的同学……要说唯一的不舒适,就是九层的宿舍没有电梯啊!
对于这样的生活,我已经明确、已经熟悉,也确实是我所想要的生活。人生之中,能拥有两年这么熟悉、充实而舒适的读书生活,足矣!
第三,感情不新鲜。
来到中大,完全没有“待晓堂前拜舅姑”、“画眉深浅入时无?”的紧张与拘谨。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前面已经说过与中大断断续续的缘分,中大给我的柑橘我始终是一个老朋友,以至于刚刚来到中大的时候,我就想走上前去,跟她说一声:“嘿,我回来了”!
而对于中大的老师与同学,也是很自然地就相处在一块了,似乎不用太长的熟悉期,大家都这么亲切朴实。从叶老师突然爆出的“我,老叶啊”,到喊李老师“飞姐”,再到喊师兄和同学外号,一切都是这么自然而然,无须刻意地经营。
第四,研究的不新鲜
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专业名字,以至于往往填表格的时候经常两行都写不下。由其长度,我们可以猜想它的枯燥程度,因为我们通常会说又长又臭的什么什么。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不新鲜的研究。一个是因为高中学的是政治,大学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到“研究僧”了,居然还研究这个,可谓是“饱受毒害”、“入木三分”(本人名字有木字)。而且,顾名思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汗,真的不是我在充数字),搞的多是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一眼望去,就能看到其后面暗黄的书页;轻轻一闻,就能闻到阵阵的旧纸书味。
虽然这是一门不新鲜的学术,但没办法,我就熟悉这门,也只好“一条路走到黑”了。再加之,我想要在这不新鲜的学术领域发现一点新鲜东西的野望,我便走上了这条不新鲜的研究之路。
好吧,就这样开始我不新鲜的研究生新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