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公祠导游词(精选4篇)

发布时间:

米公祠导游词(精选4篇)

米公祠导游词篇1

是纪念宋代书画大师,鉴赏家米芾的祠宇。位于樊城西南隅的柜子城上。

祠堂庭院清静,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银杏参天,给人以清静幽深的感觉。米公即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吏,人称“米襄阳”。他攻诗文,擅书画,尤善长行、草,史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美誉,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米芾绘画染山水,独具一格,被人称为“米氏云山”。米公祠原外米家庵,是米氏家庙,始建于元末,明代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并摹刻碑碣30余通。祠宇由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建筑组成。除仰高堂的重檐歇山式外,其余均为硬山式。拜殿正中有帖墙四柱三间五楼式牌楼,每楼檐下置斗拱,起支撑和艺术装饰作用;牌楼两边额枋置有人物八仙图案,玲珑别致,庄重古朴。新建的碑廊和东、西两苑内镶有米芾、黄庭坚、蔡襄、赵子昂及近现代书法家的书法石刻100余通,为华夏米芾书刻的艺术宝库。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米公祠导游词篇2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米公祠。

说起米公祠,我们先得了解米芾其人其事。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海岳外吏,人称“米襄阳”。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米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米芾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

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研史》、《海岳题跋》等书中。

米芾书法宋代以来,为后世所景仰。其作书谓“刷字”,意指其作书行笔方法与前人不同。宋史载:“米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徽宗潜立于屏风后闻之,不觉步出纵观。”

米公祠位于襄阳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始建于元,扩建于明,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05月,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占地面积为约一万二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是一个三进院落,主体为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这些书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到此参观,弘扬了我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米公祠的大门,它是在20xx年汉江大道改造时重新修建的,它是四柱三间七牌楼硬山式建筑。大门牌楼综合了鄂西北历史传统建筑风格与祠宇内的环境相互衬托、相互呼应,把名人文化与传统建筑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里就是第一进院。在院子的西边有个亭子,它是“洁亭”。为什么叫“洁亭”这个名字呢?这是因为米芾特别爱干净,而且好洁成癖。关于洁亭的由来,在我们襄阳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传说有一天米芾遇到一个书生,知道这个书生姓段,名拂,字去尘。于是米芾就想:拂且去尘,真吾婿也。后来米芾果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书生。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米芾单单从一个人的名字就能看出这个人特别爱干净,可见米芾好洁到了什么程度!米芾洗手从来不用毛巾擦手,而是用双手相拍或者甩手的方式把手弄干。洁亭也就由此而来。

位于我们前方的这个建筑叫“拜殿”,它是米公祠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米氏后人祭拜祖先的地方。

进入拜殿,首先看到的是位于正中央的米芾的一幅自画像。它是一纸拓片,原石刻现藏于桂林伏波山的还珠洞内。在画像的两边有副对联: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它是河南的书法家陈天然所书,意思是:米芾虽然是北宋时期的人,但是他喜欢模仿唐朝人穿衣服,同时喜欢收藏晋代人的书画作品。

进入中院,首先看到的就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棵银杏树,也叫白果树,据今已有420xx年。树旁的碑廊,集纳了米芾书法精粹,游客可在《动静交相养赋》中看到12个不同的“动”、14个不同的“静”以及20个迥异的“之”字。

银杏树的后面有一块影壁式的大石碑,它是由几快石碑拼嵌而成,上面记载了从宋朝到明清时期米氏家族渊源的变迁,也就是米氏的家谱。

我们眼前的这个建筑是宝晋斋,它是米芾从前的书房,它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大家可能要问,米芾为什么要把书房叫宝晋斋呢?这是因为在米芾的书房内收藏的都是晋代人的书画,所以就把书房命名为宝晋斋。宝晋斋以前陈列的是米芾的书法作品,现在里面有一个米公祠的立体模型,展示了历史上的米公祠全貌。其间陈列的“北宋书法四家”之作,让观者感叹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其中东厢房内米芾《研山铭》的全贴拓片,可让书法发烧友看得酣畅淋漓。旁边有一首苏东坡的轮回诗拓片,“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这几个字环排如梭,断句吟诵大有奥秘。通常的正解是: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穿过宝晋斋就进入第三进院了。位于米公祠里面的这个建筑叫“仰高堂”,仰高堂顾名思义就是瞻仰先祖遗风的地方,现在是米氏珍品馆,米芾的一些珍品也都陈列在里面。

来到米公祠,大家重点参观的主要就是米芾的书法碑刻和书法墨迹。米公祠藏有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帖45碣,其它碑刻145碣。这其中包括了苏轼、蔡襄、黄庭坚等人的书法精品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作品。古代、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汇聚一处,显现出了米公祠作为一座书画宝库的艺术价值。

好了,我们今天的米公祠之旅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请大家对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的意见并多多包涵。最后,我代表所有襄阳人真诚的欢迎你们的再次光临!

米公祠导游词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米公祠。

说起米公祠,我们先得了解米芾其人其事。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海岳外吏,人称“米襄阳”。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现如今的江苏镇江。

米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米芾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

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研史》、《海岳题跋》等书中。

米芾书法宋代以来,为后世所景仰。其作书谓“刷字”,意指其作书行笔方法与前人不同。宋史载:“米元章初见徽宗,命书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徽宗潜立于屏风后闻之,不觉步出纵观。”

米公祠位于襄阳市樊城西南汉水之滨,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始建于元,扩建于明,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05月,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占地面积为约一万二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是一个三进院落,主体为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这些书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到此参观,弘扬了我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米公祠的大门,它是在20xx年汉江大道改造时重新修建的,它是四柱三间七牌楼硬山式建筑。大门牌楼综合了鄂西北历史传统建筑风格与祠宇内的环境相互衬托、相互呼应,把名人文化与传统建筑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里就是第一进院。在院子的.西边有个亭子,它是“洁亭”。为什么叫“洁亭”这个名字呢?这是因为米芾特别爱干净,而且好洁成癖。关于洁亭的由来,在我们襄阳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传说有一天米芾遇到一个书生,知道这个书生姓段,名拂,字去尘。于是米芾就想:拂且去尘,真吾婿也。后来米芾果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书生。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米芾单单从一个人的名字就能看出这个人特别爱干净,可见米芾好洁到了什么程度!米芾洗手从来不用毛巾擦手,而是用双手相拍或者甩手的方式把手弄干。洁亭也就由此而来。

位于我们前方的这个建筑叫“拜殿”,它是米公祠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米氏后人祭拜祖先的地方。

进入拜殿,首先看到的是位于正中央的米芾的一幅自画像。它是一纸拓片,原石刻现藏于桂林伏波山的还珠洞内。在画像的两边有副对联: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它是河南的书法家陈天然所书,意思是:米芾虽然是北宋时期的人,但是他喜欢模仿唐朝人穿衣服,同时喜欢收藏晋代人的书画作品。

进入中院,首先看到的就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棵银杏树,也叫白果树,据今已有422年。树旁的碑廊,集纳了米芾书法精粹,游客可在《动静交相养赋》中看到12个不同的“动”、14个不同的“静”以及20个迥异的“之”字。

银杏树的后面有一块影壁式的大石碑,它是由几快石碑拼嵌而成,上面记载了从宋朝到明清时期米氏家族渊源的变迁,也就是米氏的家谱。

我们眼前的这个建筑是宝晋斋,它是米芾从前的书房,它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大家可能要问,米芾为什么要把书房叫宝晋斋呢?这是因为在米芾的书房内收藏的都是晋代人的书画,所以就把书房命名为宝晋斋。宝晋斋以前陈列的是米芾的书法作品,现在里面有一个米公祠的立体模型,展示了历史上的米公祠全貌。其间陈列的“北宋书法四家”之作,让观者感叹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其中东厢房内米芾《研山铭》的全贴拓片,可让书法发烧友看得酣畅淋漓。旁边有一首苏东坡的轮回诗拓片,“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这几个字环排如梭,断句吟诵大有奥秘。通常的正解是: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穿过宝晋斋就进入第三进院了。位于米公祠里面的这个建筑叫“仰高堂”,仰高堂顾名思义就是瞻仰先祖遗风的地方,现在是米氏珍品馆,米芾的一些珍品也都陈列在里面。

来到米公祠,大家重点参观的主要就是米芾的书法碑刻和书法墨迹。米公祠藏有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帖45碣,其它碑刻145碣。这其中包括了苏轼、蔡襄、黄庭坚等人的书法精品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作品。古代、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汇聚一处,显现出了米公祠作为一座书画宝库的艺术价值。

好了,我们今天的米公祠之旅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请大家对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的意见并多多包涵。最后,我代表所有襄阳人真诚的欢迎你们的再次光临!

米公祠导游词篇4

米公祠,是纪念宋代书画大师,鉴赏家米芾的祠宇。位于樊城西南隅的柜子城上。祠堂庭院清静,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银杏参天,给人以清,静,幽,深的感觉。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吏,人称“米襄阳”。他攻诗文,擅书画,尤善长行、草,史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美誉,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米芾绘画染山山水,独具一格,被人称为“米氏云山”。

米公祠原外米家庵,是米氏家庙,始建于元末,明代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并摹刻碑碣30余通。祠宇由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建筑组成。除仰高堂的重檐歇山式外,其余均为硬山式。拜殿正中有帖墙四柱三间五楼式牌楼,每楼檐下置斗拱,起支撑和艺术装饰作用;牌楼两边额枋置有人物八仙图案,玲珑别致,庄重古朴。新建的碑廊和东、西两苑内镶有米芾、黄庭坚、蔡襄、赵子昂及近现代书法家的书法石刻100余通,为华夏米芾书刻的艺术宝库。

襄阳米公祠是纪念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祠字,坐落在樊城柜子城上,隔汉水与襄阳小北门相望。米芾(公元1051——1120xx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海岳外吏,人称“米襄阳”,米芾擅诗文,工书画,精鉴赏,酷爱收藏,多才多艺,广通博贯,而其书画的成就尤为突出。其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博取众长,不守陈规。宋徽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朗。能诗文,擅书画,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大书家”。被宋高宗誉为“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需鞭勒,无不当人意。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