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导游词(精选7篇)
乐山导游词(精选7篇)
乐山导游词篇1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富乐山脚下。今天将由导游小李我带领大家游览富乐山。在我们游览开始前,小李提醒各位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谨防丢失。今天我们游览的路线是从正门进入,依次游览豫州园,汉皇园。富乐堂,富乐阁,整个游览时间大约需要3小时。
富乐山被誉为"绵州第一山",历史上又称为旗山、东山。那大家知道为何它又叫做富乐山呢?这里面啦,还有个典故呢!据《方舆览胜》记载,东汉建安16年,刘备入四川,刘璋在此迎接他,他望见四川险要和富饶十分高兴,饮酒中不禁称赞?"富哉,今日之乐乎"。为纪念刘备即兴之叹,便将此山称为富乐山,其名沿袭至今。
大家看,眼前这座大型雕塑不用说都知道是三国时期刘关张桃园结义的视觉艺术形象。恰如其分的切入了富乐山传统文化氛围。说到这个桃园结义呀,那应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感人故事。东汉末年,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家居河北涿州的刘备意欲救民扶危报效国家,无奈力不从心,叹息中偶遇同乡屠户张飞得其支持,又适逢仗义亡命的山西解良(今运城)人关羽相助,于是三志同道合人便在张飞家的后院——桃花园中饮血结盟,生死与共,结为手足之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桃园三结义”了。
朋友们,在我们视角所能看到的最高点那就是富乐阁了。雄踞山顶的富乐阁,琉璃黄瓦古风绰绰,是富乐山风景区的标志,它高度为53.30米,共五层,总面积为6855平方米,48个凌空飞出的翘角下都缀有一个铜质风铃,风起铃响,会把你带进一个空旷幽远神思以往的情景之中。富乐阁外观的阁楼四周圆柱上都有名人题写的牌匾对联。像正面两块:题匾是:"星沉五丈原,鞠躬谋复汉,昔日顾庐真卓识;功盖三分国,遗恨失吞吴,后来决策且深思"。上联说刘备三顾茅庐敦请诸葛亮之正确,下联讲我行我素导致虢亭失败。国势衰微的教训,对衬恰当,有褒有贬。另外呢,富乐阁内二至四层的展览厅内展出了一堂精美的《三国雕苑》小型圆雕和浮雕,表现三国时期战争故事的作品共百余个。比如"桃园结义"、"三战吕布"、"千里走单骑"......每幅附有解说。在这组雕苑中可以领略到一千八百年前三国割据,群雄纷争的战乱场景,也是当时谋略战争的生动写照。
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很想亲自去体验一下。别着急,在此之前我还要提醒各位注意安全。希望大家玩的愉快。半个小时后,我们将在豫州园停留,到时我将为大家讲解有关豫州园的故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乐山导游词篇2
先坐车来到峨媚山风景区,然后你将会看到一个华丽的大门,上面苍劲有力的刻着峨眉山三个大字,进入大门你将会看到一个朝里指的牌,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乐山大佛四个小字,朝里大约走50米就来到一扇小门上面神采飞扬地写着乐山大佛四个艺术字。好了,现在进入小门,这时一个高大而圧严的乐山大佛静静地坐在那里。
这时的游客会问:“这大佛有多大呀?”告诉你吧!乐山大佛可是世界之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这句古语就是来描写乐山大佛的。大佛最早凿建于720xx年,完成于820xx年,历经90年才凿成。好,现在咱们上去,请不要在佛像上乱刻乱画哦!咱们边走边看吧!佛像脚踏大江,头和山齐,全身高71米,肩宽28米,眼睛长3。3米,耳朵长7米。大佛的耳朵中可以站立两个人,脚面上可以围坐100余人,仅脚指甲上就可以并排坐4个人。可见大佛是多么巨大了。我说得如神来之笔一样你们听明白了吗?
“这乐山大佛真是雄伟壮观呀!”游客们赞叹不已。好了,今天先到这里,等以后有机会再给你们介绍其它景点吧!再见。
乐山导游词篇3
清音阁又称卧云寺,以晋人左思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诗意而取名“清音阁”。清音阁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海拔为710米。该处是唐僖宗年间慧通禅师修建,供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大师之像。
深夜听清音,是最好的黄金时段,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大有人在了。唐代初年的高僧继业三藏,从印度研经归来,常信在大峨寺后的呼应庵中。夜听清音,已成了他多的癖好,每每必至,往返六十多里,风雨无阻,还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传说:在一个月明星衡的秋夜,他喜孜孜的倾听着“清音”返回庵中。在黑白二水汇流处,高兴地拾得一枚奇石,竟如人面,眉清目秀,活生生的呼之个人成分出,以为至宝,供奉前,见石之处,后名“宝现溪”。而今,虽然人面宝石不见了,但“宝现溪”这个地名是无法磨灭的,至今还泛起人们听清音的兴头。
在清音阁,可看到山光水色,闻到花草芬芳,听到流泉清音,触摸到亭台碑石。它集中了视觉美、听觉美、嗅觉美,使游者获得峨眉风光总体的审美感受。古今游人多称誉为“峨眉山第一风景”。
乐山导游词篇4
清音阁,又称卧云寺,峨眉山重点八大寺庙之一,该处是唐僖宗年间慧通禅师修建,供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大师之像。建于唐僖宗四年(877年),明初广济和尚取晋人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之意,更名为清音阁。此阁修在黑龙江和白龙江之间的山梁上,凌空高耸,形势险峻。
阁后阁侧,林木密郁,翠色参天,特别是阁后一大片杉林,色如翡翠,把这座古老的寺庙衬托得愈见古雅。以清音阁为中心,由清音阁、牛心寺、广福寺、白龙寺和白云峡构成了以自然山水为主旋律的佛寺园林环境,是世界罕见的庞大的山野佛寺园林。
在清音阁,可看到山光水色,闻到花草芬芳,听到流泉清音,触摸到亭台碑石。它集中了视觉美、听觉美、嗅觉美,使游者获得峨眉风光总体的审美感受。古今游人多称誉为“峨眉山第一风景”。阁下有双飞亭,左右各有桥,如鸟翼飞凌,故名双飞桥,亭下二水汇流处有一巨石,高丈许,形如牛心,砥柱中流,银涛喷雪,水声如雷。亭下还有碑,乃明人所题"万古清音"四字。"双飞亭"柱悬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撰书的楹联:"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富顺诗人刘光弟也曾巧妙地将二桥一石概括为:“双桥两虹影,万古一牛心”。这样如诗如画的“双桥清音”是“峨眉山十景”之一。这里,一年四季,无论昼夜,满回荡着水声,这水声单一而清晰,加上两桥,故而誉为"双桥清音",成为峨眉十景之一。
清音阁是峨眉山中的重要寺庙,是唐僖宗年间慧通禅师修建,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山中著名景点“双桥清音”就在这里,两座石桥飞跃,桥下是清澈的江水,这里也是山中拍照的好地方。
“双桥清音”就在清音阁旁。清音阁下有双飞亭,亭左右各有一座小桥,桥下水声滔滔。亭子下面有一石碑,上刻:万古清音。清音阁受地形限制,面积不大,但附近山水环绕,小溪潺潺,景色非常优美。附近有农家乐,可以提供食宿。
乐山导游词篇5
绵阳富乐山景区位于绵阳市城东两公里处,是一个以园林建筑见长、融三国遗迹与山水结合的新景观。据载,“汉建安十六年(220xx年),刘备入蜀,刘璋延至此山,饮酒乐甚,刘备叹道:富哉!今日之乐乎!”富乐山因此而得名。
富乐山风景区地处古“剑门蜀道”南段,原名“东山”,又称“旗山”,以其秀、雅、幽被誉为“绵州第一山”。山中松柏茂密,溪涧潺潺,芙蓉溪环绕其间,自唐、宋以来即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历代文魁名士如杜甫、蒋曜、陆游、唐庚、高弟、李调元、孙桐生、黄炎培等在这里留下了众多诗词妙句。因山上碑石、岩刻、造像及诗词众多,被誉为“川西北书法艺术宝库”。
风景区内主要有汉皇园、豫州园、绵州碑林、富乐阁、富乐园、涪城会、玄德湖、桃源洞、冷源洞、唐宋佛教摩崖浮雕造像古遗址等10处大景观,著名的有“豫州园”、“绵州碑林”、“富乐阁”、“富乐堂”等。
修建在富乐山顶的富乐阁,通高46米,共五层;而富乐阁下的绵州碑林中的巨形浮雕“涪城会”上辉煌的宫阙、行进的车马和以刘备、刘璋为中心的上百人物则把这段三国历史风云一一再现;富乐堂是为纪念刘备与刘璋涪城相会而修建的,主体建筑涪城会馆为一四合院建筑群,进入大门即是一座面向大殿的仿古大戏台,大殿为高大宽敞的五开间,殿内为再现刘备与刘璋涪城会盛况的大型泥塑群像,两侧均为两层楼的厅房,并同走廊连接构成合院式建筑,整座建筑红墙黄瓦,肃穆庄严,颇有皇家殿堂的气派。此外,景区内桃花园、梨花园、梅花园、桂花园、海棠园、月季园、等植物园区均已初步形成。
乐山导游词篇6
富乐山风景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城区东郊2公里处,地处古“剑门蜀道”南段,原名“东山”,又称“旗山”。据《方舆胜览》记载:“汉建按十六年(公元220xx年)冬,昭烈入蜀,益州牧刘璋延至此山,欢宴百日,望蜀之全盛,饮酒乐甚,刘备叹曰:‘富哉,今日之乐乎’!”此山之得名。
富乐山以其秀、雅、幽被誉为“绵州第一山”。山中松柏茂密,溪涧潺潺,芙蓉溪环绕其间,自唐、宋以来即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历代文魁名士如杜甫、蒋曜、陆游、唐庚、高弟、李调元、孙桐生、黄炎培等在这里留下了众多诗词妙句。
富乐山风景区包括汉皇园、益州园、绵州碑林、富乐阁、富乐园、涪城会、玄德湖、桃源洞、冷源洞、唐宋佛教摩崖浮雕造像古遗址等10处大景观和近百处景点组成。园中有园,步移景异,既具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又有自然山水返朴归真之意趣。
乐山导游词篇7
在清音阁,可以看到峨眉山传统十景之一的双桥清音,与新十景之一的清音平湖。清音阁踞牛心岭下,海拔710米,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左通洪椿坪、仙峰寺,右达白龙洞、万年寺,过去为上山朝拜、观光比经之地。寺庙虽小,地势险要,山环水绕,景色优美,是我国佛寺园林建筑的典范。
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供奉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
面对清音阁,展开的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卷,浓绿重彩,精工点染。
高处,玲珑精巧的楼阁居高临下。
中部,是丹檐红柱的接王、牛心二亭。牛心亭两侧各有一石桥,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双翼,故名双飞桥。坐在亭子里,眼前是山谷涧流,耳边是轰鸣水声,身边还有蜜蜂和蝴蝶,不经意地在你身边翩然。
近景,则为汇合于牛心亭下的“黑白”二水。右侧黑水,绕洪椿坪而来,水色如黛,又名黑龙江;左侧白水,绕万年寺而来,水色泛白,又名白龙江。滔滔白浪,冲击着碧潭中状如牛心的巨石(即牛心石)。
山水相连,红绿对比,奇花异草吐露芬芳,林间小溪流水潺潺,亭台楼阁若隐若现,难怪有人称清音阁为“峨眉山第一风景”。
历史典故
清音阁唐时名牛心寺(现在的牛心寺为后牛心寺,又叫延福院)。唐僖宗时,江陵慧通禅师将其改为卧云寺。
北宋乾德3年(公元965年),宋太祖赵匡胤召东京(今河南开封)天寿院僧继业三藏等入天竺求舍利以及《贝叶经》,继业一行从印度带回大量经卷、佛骨舍利敬奉朝廷。宋太宗赵光义即命将这些圣物择其名山修持。继业周游了祖国名山大川后,选在峨眉山延福院安身,因相中寺前的黑白二水交汇地,发愿在此新修一座寺院,以供养终身。寺院建成后取名前牛心寺。
明洪武2年(公元1369年),安徽风阳凤凰山龙兴寺(朱元璋曾在此出家,后改名皇觉寺)僧人广济禅师来到峨眉山。相传广济和明太祖朱元璋交往甚密,朱元璋称帝后,广济不愿接受朱元璋的宣诏,便入峨眉山禅隐于此。广济禅师根据寺周山水怀抱的天然风貌,又见亭、台、楼、阁与流水潺潺和谐相融,即取晋人左思《招隐诗》中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阁”。后广济禅师圆寂在后牛心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