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讨会闭幕词(精选8篇)
最新研讨会闭幕词(精选8篇)
最新研讨会闭幕词篇1
各位贵宾、各位与会的专家学者们:
大家好!
很高兴本次会议能和来自全球二十多個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位贵宾共度宝贵的二天。诚如教育部长王瑞杰先生在本次会议开幕时所表示的:有效的与人沟通和文化交流,让学生在生活、工作中使用母语这就是我们的目标。综观本次大会,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共同对“华文作为第二语言之教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有的从史论的角度作出批判性的反思,有的用前瞻性的预测规画出教育的蓝图,有的用影像、照片写出了一堂堂精彩的教学日志,有的说了很多好听、有趣的故事,台上妙语如珠,台下掌声如雷。台上引人深思,台下互动热烈。
本次大會,首先,体现出21世纪教与学的方针和重点,比如交际互动、跨文化沟通与交流、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且分享了如何应用新媒体和多媒体来进行跨国交流和学习。其次,彰显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最新教育发展和改革趋势,前者如华文学习的调查报告;后者如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能力等级描述等,作为华文教学与评估的参照框架。接着,在全球学习华语的热潮中,不但有许多跨国的比较研究、合作项目的成果分享,且有不少融入了当地生活、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优良教学范例,和成功的学习案例。再其次,华文教与学的各个层面都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包括了华语教育政策、语言的知识、功能和语境,听说读写和互动的技能,教师的职责素养和专业发展,教材资源和评估、研究工具的开发等,并且深入探讨了教学现场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本次大会还特地开设了一系列精彩的学前专场,有儿童习得语言的发展历程,优质教学,生活化的课程等,扩大并延伸了华文教学关注的领域和影响力。与此同时,本中心也分享了其卓越的科研成果,以答谢大家对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的支持和鼓励。
本次大会无论在参与的佳宾人数、论文数和场次规模上,几乎是第x届会议的2倍。然而一样的坐无虚席,且意犹未尽,成功地展现了在“实践中显精彩,精彩中求实在”,活络二语华文课堂的理论与方法;分享了鼓励学习者使用华文的实践经验;这也是本中心成立以来所努力臻至的最大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此,谨代表“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的全体人员,向所有佳宾和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致上最深的感谢和祝福,谢谢大家共襄盛举,使得本次会议圆满成功,今后期待经常与大家交流,下次会议再见,谢谢。
20xx年xx月xx日
最新研讨会闭幕词篇2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这次由研究会和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陇南师专协办的“纪念流寓陇右1250周年”学术讨论会和纪念会,开得十分圆满和成功。在这里我代表中国研究会向这次盛会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同时,请允许我代表与会的全体代表,向支持这次大会召开的xx市各级领导、成县各级领导以及师院和陇南师专的各级领导和参加这次会议服务工作的各位老师和同志们所提供的周到的完满的服务表示最衷心感谢!
在会议中,与会的学者对陇右诗作了深刻和全面的评价。对在公元759年弃官西走,来到秦州、同谷等地所作的117首诗歌所体现的丰富文化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成就做了细致的分析和高度的评价。认为从此脱下了官服、走进了逃难的难民队伍中,真正开始了他接近下层黎民百姓、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漂泊流离的生活,并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后人民在战乱之中的悲苦生活,在身份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一个朝廷命官变成了一个逃难的难民。在思想上更加直面现实,更加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命运,从一个普通难民的角度来观察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主义诗歌道路上,将忧国忧民的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思想层次,是一次巨大的思想飞跃。在诗歌艺术探索方面,他做了更深更广的艺术探索,由以前以做古体诗五古和七古体裁为主,转向了对近体诗五律、七律及排律为主的诗歌创作,对唐代诗歌艺术水平做了极大的提高。他的五律和七律等近体诗是最能代表唐诗艺术的最高水平。从此,中国诗歌史进入了以近体诗创作为主的诗歌时代,而诗歌为人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样板。他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使唐诗达到了音乐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是唐诗由少年时代走向成年时代的成熟标志,最能显示出唐诗的艺术特色。而陇右诗(大多是律诗)正是体现了诗歌开始全面提高唐诗艺术的一个关键时期,最值得关注和研究。
此次会议外地学者与当地学者广泛交流,相互学习受益匪浅。使我感受最深的是陇右的学者们,对陇右诗的深刻研究及他们对衷心热爱。他们所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填补了杜诗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充分地展示他们雄厚的学术实力,对研究做出了巨大的学术贡献,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致意和祝贺!
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面旗帜,他不仅是中国伟大的诗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文化精神和伟大的人格为我们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上的食粮。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中国人民度过了历史上一道道激流险滩,增加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历史上哺育了一代代政治家、文学家、学者和仁人志士,为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修养和文化素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起着一个思想家和政治家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他追求社会和谐的理想,是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的资源,他对诗歌艺术创作“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及其优秀的诗篇,为我们建设当代先进文化和文学艺术提高文化水平,起着巨大的作用,总之诗歌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和挖掘。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各位女士先生老师同学们!我们这次研讨会和纪念会就要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把研究作为一次文化事业来做,并将研究和普及结合起来,将文化与当今的文化建设坚定地结合起来,为进一步发扬光大文化精神贡献我们的力量。在此献上小诗一首(先朗诵一遍,再吟诵一遍):
应邀乘机赴陇参加纪念流寓陇右1250周年研讨会
纵飞直上白云天,下视秦州重叠山。
鸟鼠山间馀鸟道,鱼龙川畔少渔烟。
少陵圣迹千年在,大雅歌诗万古传。
今日我来赴佳会,共研杜老陇秦篇。
最后,我宣布,大会胜利闭幕!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最新研讨会闭幕词篇3
同志们:
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首届年会今天闭幕。这次年会从四月十九日开始,到今天为止,历时七天;有一百五十三个单位的一百八十三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交流了一百零九篇学术论文,并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方法与教材修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听取了徐中玉会长关于《谈谈大学语文》的学术报告,举办了两次示范讲课,同时还组织了两次很有意义的教学参观活动。由于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会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这次年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大学语文课已在全国蓬勃发展,并在海内外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重视,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这次我们高兴地接待了香港中文大学的两位先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能够同台湾省的同行们欢聚一堂,切磋琢磨。
大会组织了学术论文交流,代表们各自阐述了研究心得,不少论文具有较高的质量,提出了较为精辟的见解,这反映了全国各地各类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意向纵深发展。论文的交流对于促进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
会议期间进行了分组讨论。在讨论中,气氛活跃。代表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肯定了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四化”合格人才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高度评价了xx年十月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以来所作的大量工作;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大会期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代表经过民-主协商,成立了东北三省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协作组,在此谨表示热烈的祝贺。杭州地区的协作组制定了今年暑假举办大学语文讲座的计划,有些地区正在着手筹办讲座。这些措施均将对发展大学语文的教学其积极促进作用。
年会中,与会代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如希望增订大学语文教材,使之更为完善,更能适应各类学校的需要。要求创办大学语文杂志与大学语文通讯,并组织编写大学语文资料汇编,为学术探讨、经验交流开辟园地。建议大力开展大学语文师资培训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有利条件。所有这些建议,我们相信,很快将会付诸实践。
大会期间,研究会召开了理事会议,经过民-主协商,增补了三十个理事单位,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确定任副秘书长;增聘为顾问。同时,理事会初步作出决定,下届年会将于一九八三年秋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我们相信,在新的理事会的领导下,有全体会员的努力工作,有各高等院校的积极支持,我们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一定会在全国范围,以及海内外生根开花,蓬勃发展。
现在我宣布,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首届年会胜利闭幕!代表们将陆续离开南京,祝大家一路顺风,明年在渤海之滨再见。
最新研讨会闭幕词篇4
感谢大家的提问!为促进加强我院白内障专业和青光眼专业的.临床经验及技术交流,下面由我院为专家颁发“眼科医院促进临床医学进步”的荣誉证书,望今后两位专家能经常莅临我院指导工作及经验交流!有请医师上台。有请我院上台颁发荣誉证书!谢谢!
感谢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和同仁们来我院参加“眼科学术交流会”,眼科医院祝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顺利,谢谢大家的大力支持!此次会议圆满结束!
接下来,请专家和领导上台合影!
最新研讨会闭幕词篇5
我们这个会议,经过两天的学术研讨、文化考察以及大会总结,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了。画句号这个工作本来很简单,不过既然要讲几句话,我还是想对会议本身的历史,取得的成就以及学科将来的发展,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
赵敏俐教授和吴相州教授在这次会议的讲话中都提到,我们这个研讨会已经开了五届了。第一届的名字叫“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现在叫“乐府歌诗学术研讨会”。在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中,我都提到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这个系列会议名称的改变,蕴含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我们对于研究对象的理解深入了。我们不再仅仅是研究文学、研究诗歌的内部规律,也不仅仅是研究歌诗和它的伴生艺术——音乐之间的关系,而是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礼乐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浸润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把乐府歌诗作为研究对象,它的意义是什么呢?不仅仅是研究诗歌,不仅仅是出于职业习惯,对于研究对象进行某种程度的深入或向毗邻艺术拓展这么一个一般性的工作。实际上我们寻求的是中国人的历史的一部分。下面我讲两点。
第一,我很感谢李健正先生,李玫教授,项阳先生这样音乐学的专家。我从他们的论文或发言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第二,从文化背景来说,乐府制度及其所包含的综合艺术是乐府文学丰厚的、广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读张衡的《西京赋》和《汉书·礼乐志》就会发现这个问题。这次会议上刘航博士的论文所探讨的《文康乐》和汉魏六朝戏剧,就很典型的说明了戏剧艺术与乐府歌诗的关系。李健正先生的文章也提出了舞蹈、音乐以及当时人们生活方式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乐府歌诗传统上是在文学研究范围内的进行讨论,现在大家已经注意到,对它的研究不仅应该包括文学和音乐之关系,还应该包括文学和更广泛的艺术形式的联系,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与此相关。
我这里讲一点似乎是题外的东西。过去,西方人以为我们中国人不善于哲学思考,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就持这种观点。他说,看到孔子的《论语》,非常失望,还不如不读,不读的话还有些神秘感。读了之后觉得只不过是一个缺乏哲学深度的事故的老人讲述的人生经验。历史事实并非如此。古代文献,尤其是《上海楚简》和《郭店楚简》所提供的材料提示我们,古代的中国人善于哲学思考,有自己的哲学思考的体系。而且也并不局限于像《老子》一书中的表述。
从乐府与哲学的关系上来说,我曾多次指出:传统上将汉代的“乐府”定义为“音乐机关”是错误的。汉代的乐府是一个“礼乐机构”。将乐府歌诗与音乐艺术联系起来,有它的学术意义,但这还只局限在艺术层面、技术层面。将“乐府”正确地定义为“礼乐机构”,才能正确地认识它存在的哲学意义。
作为礼乐制度中的乐府,它设立的出发点,它的运行机制,都是从谐调天人之间的关系(司马迁称之为“天人之际“)与人类社会内部的各种关系出发。从与艺术的关联来说,乐府文化与乐府艺术几乎涉及古代所有的艺术门类,涉及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从这一观念出发,才能在乐府研究中产生真正的学术突破。
在小组会的讨论中,我特别把曾智安博士的文章拿出进行表扬。他的文章在传统的诗歌研究的理论框架内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同时,又有相当程度的、又是完全适宜的哲学上的提高与总结。他的文章把诗歌的礼乐文化背景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联系在了一起,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从第一届会议开始,我就积极参与其事。第一届会议的时候,我还曾协助赵敏俐教授做过一些联系刊物的工作。现在我们成立了乐府学会,我成为它的一名成员。正像赵敏俐教授所说的,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就我们的事业来说,如同吴相洲教授所讲,是一个朝阳的事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很高兴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与大家一起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诸位!
最新研讨会闭幕词篇6
尊敬的各位同仁:
本次年会即将闭幕。本次会议虽然时间短,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议程紧凑。大家就疗法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分享,成果是显著的!相信大家的收获都是很大的。
在此,我代表疗法分会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祝各位同仁以后能取得更多、更大的关于研究与应用的成果!也祝各位同仁能过好圣诞节和元旦节!期待我们的下一次再相聚!
会议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最新研讨会闭幕词篇7
感谢学长学姐们的精心指导,听了各位学长学姐的讲话,相信大家都能从中受益。由于时间关系,很遗憾不能让每位同学的问题都得到解答。接下来请交通运输管理学院李做总结发言,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李总结发言
感谢李德静书记对本次交流会的总结。此时此刻,相信大家都受益匪浅。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想象,而在于切实的.行动中。伴着落日的余辉我们的交流会就要结束了,听了学姐学长们的在学术方面的相关经验,大家也要落实行动中去,愿我们细细地去品味去运用今天我们所听到的学到的!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和学长学姐给我们的指点和帮助!
本次学术交流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到来,再见
最新研讨会闭幕词篇8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这个会议,经过两天的学术研讨、文化考察以及大会总结,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了。画句号这个工作本来很简单,不过既然要讲几句话,我还是想对会议本身的历史,取得的成就以及学科将来的发展,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
赵敏俐教授和吴相州教授在这次会议的讲话中都提到,我们这个研讨会已经开了五届了。第一届的名字叫"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现在叫"乐府歌诗学术研讨会"。在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中,我都提到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这个系列会议名称的改变,蕴含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我们对于研究对象的理解深入了。我们不再仅仅是研究文学、研究诗歌的内部规律,也不仅仅是研究歌诗和它的伴生艺术——音乐之间的关系,而是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礼乐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浸润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把乐府歌诗作为研究对象,它的意义是什么呢?不仅仅是研究诗歌,不仅仅是出于职业习惯,对于研究对象进行某种程度的深入或向毗邻艺术拓展这么一个一般性的工作。实际上我们寻求的是中国人的历史的一部分。下面我讲两点。
第一,我很感谢李健正先生,李玫教授,项阳先生这样音乐学的专家。我从他们的论文或发言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第二,从文化背景来说,乐府制度及其所包含的综合艺术是乐府文学丰厚的、广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读张衡的《西京赋》和《汉书·礼乐志》就会发现这个问题。这次会议上刘航博士的论文所探讨的《文康乐》和汉魏六朝戏剧,就很典型的说明了戏剧艺术与乐府歌诗的关系。李健正先生的文章也提出了舞蹈、音乐以及当时人们生活方式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乐府歌诗传统上是在文学研究范围内的进行讨论,现在大家已经注意到,对它的研究不仅应该包括文学和音乐之关系,还应该包括文学和更广泛的艺术形式的联系,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与此相关。
我这里讲一点似乎是题外的东西。过去,西方人以为我们中国人不善于哲学思考,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就持这种观点。他说,看到孔子的《论语》,非常失望,还不如不读,不读的话还有些神秘感。读了之后觉得只不过是一个缺乏哲学深度的事故的老人讲述的人生经验。历史事实并非如此。古代文献,尤其是《上海楚简》和《郭店楚简》所提供的材料提示我们,古代的中国人善于哲学思考,有自己的哲学思考的体系。而且也并不局限于像《老子》一书中的表述。
从乐府与哲学的`关系上来说,我曾多次指出:传统上将汉代的"乐府"定义为"音乐机关"是错误的。汉代的乐府是一个"礼乐机构"。将乐府歌诗与音乐艺术联系起来,有它的学术意义,但这还只局限在艺术层面、技术层面。将"乐府"正确地定义为"礼乐机构",才能正确地认识它存在的哲学意义。
作为礼乐制度中的乐府,它设立的出发点,它的运行机制,都是从谐调天人之间的关系(司马迁称之为"天人之际")与人类社会内部的各种关系出发。从与艺术的关联来说,乐府文化与乐府艺术几乎涉及古代所有的艺术门类,涉及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从这一观念出发,才能在乐府研究中产生真正的学术突破。
在小组会的讨论中,我特别把曾智安博士的文章拿出进行表扬。他的文章在传统的诗歌研究的理论框架内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同时,又有相当程度的、又是完全适宜的哲学上的提高与总结。他的文章把诗歌的礼乐文化背景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联系在了一起,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从第一届会议开始,我就积极参与其事。第一届会议的时候,我还曾协助赵敏俐教授做过一些联系刊物的工作。现在我们成立了乐府学会,我成为它的一名成员。正像赵敏俐教授所说的,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就我们的事业来说,如同吴相洲教授所讲,是一个朝阳的事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很高兴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与大家一起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