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实施总结(精选3篇)

发布时间:

高效课堂实施总结(精选3篇)

高效课堂实施总结篇1

为了响应教育局的课改精神,全面推广高效课堂,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活动,此次活动在全体老师的积极参与、精心准备下,终于取得一点点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了许多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

我组在践行“高效课堂教学”受到领导高度重视,校长能够亲自组织老师们学习新课程理念和高效课堂四个基本模式的培训,还对高效课堂进行解读和讲座,同时领导和老师们都积极参与课堂听课、评课、研讨、交流。各组成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新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教法,起到了以点带面推动作用,课堂教学完全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领导重视“走出去,请进来”的教研研讨交流活动。

二、取得的成绩优点:

1、我们能认真实施高效课堂,每节课都能按着高效课堂的四个基本模式教学,每节课都有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等环节。我们按着一定的课型授课,如听说读写课、展示课。现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与展示的环节。老师们每月都有反思、及时批改与反馈,高效课堂出现成效。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每个人都参与了教研课,其中钟春霞老师的课尤为突出,在校级高效课堂竞赛中获二等奖。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不足:

1、学案设计还不够精细。

2、教师在利用课件的同时,忽视了板书的重要性。

3、导案的设计还不够细化。

4、教师讲的厚重,精讲掌握的不好。

5、学生的合作形式单一、交流、探讨过于肤浅、学生倾听需加强。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高效课堂刚起步阶段,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新模式,新的环境变化,学习也很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存在以下的情况:

1、各小组两级分化严重,课堂气氛没法保障,探讨问题费时间,课堂时间不够用,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学困生辅导困难。

2、小组探究学习只是学优生在动手动脑,语言表达能力差,学困生只照着别人思路走。

3、学生预习肤浅,同学互评,家长评价不到位,学习资料以及先进的辅助教学设备都没有用,所以学生知识面狭窄。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这一问题让人困惑。

四、今后的努力

针对存在的不足,我们确定了今后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孩子的明天做准备。

2、加强集体备课,精心备课,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它是实现高效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熟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这个道理。我们会充分利用好集体备课时间,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备课不是单纯地写学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有效应对。

高效课堂实施总结篇2

高效课堂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得到进一步转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方式多样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参加高效课堂的改革与实施已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努力在努力地学习和探索,争取使我们的高效课堂真正发挥优势。下面就具体总结一下近一段时间的进展。

一、四年级学生现状

1、四年级的学生相对还比较小,刚刚开始接触高效课堂,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让学生们展示预习成果,孩子们不知从何说起;有的虽然展示了他的预习成果,但却由于年龄太小,在预习中出现了不少错误。

2、刚刚建立小组,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又感觉比较新鲜,所以导致纪律性较差。

二、取得的成果:

1、建立了完善的小组,并选出了小组长,集体讨论协商定出了组名、组徽、组训。

2、初步培养孩子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小组集体意识。

3、孩子们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1、四年级的孩子,由于比较年龄小,对什么都有一定的新鲜感,按照以前的课堂上课,纪律很好,但现在一换教学模式,孩子们感觉很新鲜,课堂纪律就难以保证了,课堂一乱,就要花时间整纪律,降低了课堂效率。

2、四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自控力差。当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过程中,许多学生根本不注意听,而是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

3、四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差,虽然自己能够做对答案,但是却表述不出来。

4、在课堂展示过程中,每次积极展示的总是那么几个活跃的同学,大部分同学只是倾听,或者并不参与。

四、今后的打算:

1、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下去,不管有多艰难,一如既往。

2、根据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逐一解决。

3、使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使我们的学生在高效课堂这片沃土上健康成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既然给了我高效课堂这片天空,我一定奋力展翅,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高效课堂实施总结篇3

“学语文,要有强烈的语文意识,要用语文的眼睛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心感受语文。”这句话对于全体语文老师来讲,值得反复咀嚼回味。

有幸聆听了18节参与无锡市新秀课堂教学评比的考核课,形式采用的是同一年段同一教材的横向式比较。教材的内容极富有挑战性。中年段:议论文《说勤奋》、科技说明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叙事文《维生素C的故事》;高年段:散文《青海高原一株柳》、写人文《鞋匠的儿子》;低年段:韵文识字教学。然而面对困难,我们的参赛选手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他们的课堂教学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坚守本质,清清楚楚教语文已成共识,语文课堂正向我们期待的阅读课回归那浓浓的语文味扑鼻而来。

18堂课已结束一周,给听课者留下了什么呢?我个人而言:

(1)留下了语言。语言不是抽象物,一个词语,一句话只有在具体的语境里赋予其形象方可显露生命。来自西郊小学的徐玉娟老师执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可谓是“一个词,一株树,一种精神”她以“望而生畏”为主线,让散落的语言珠子得以串联,以“望而生畏”为核心,使全文的语言情感有了向心力,为了给它找到合适的语境,徐老师把“多少,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作为它的背景,分三个层面推进其之所以让人望而生畏的原因:在恶劣的环境中抗争;在频遭摧毁中抗争;在面对命运不公时抗争。让“语、像、神”三位一体。

扎实的语言训练,不同的教师演绎着同样的精彩。如:从“坚硬”想到硬到用刀都刻不动的地步,师生合演“两合抱粗”,把“苍郁深沉”的绿跟常见“翠绿、鲜绿”比较。陆桥的王华老师则通过三组清晰的词语分类让学生领略青海环境之恶劣,高原红柳不屈的神奇。他用教学告诉我们词语是有“温度的”“一切景语皆情语”。黄惠萍老师执教词语则带有中年段的特点,在《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中,她巧妙地把词语学习纳入文本系统中,教学“天涯咫尺”先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引入,设问从“若”你看到什么?现在这样的愿望能实现吗?由学生回答引出:互联网让知己亲人实现了“天涯咫尺”的梦想,读课文语句“从北京的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在网上和亲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于是“天涯咫尺”在学生的头脑中留存的不仅有温情的浪漫,更有高科技的神奇。

(2)留下了形象与情感。王船山在《诗绎》中说到:“无字处皆其意也”的确如此,书法中的“飞白”,绘画中的“留白”文字作品中的“空白”都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紧扣哥伦布的情感线索来感知人物形象,是执教《维生素C的故事》老师设计的共同点,但周庄的赵燕老师处理情感更为细腻,善于捕捉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而动情。设计了哥伦布与病重船员挥泪告别的情景:那握手再握手,流泪再流泪,拥抱再拥抱,那份自责,那份歉疚把学生带入当时场景,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悲与情。刘敏老师在《说勤奋》议论文教学中,这样来进行细节处理的:采用划(划出司马光、童第周勤奋的句子)品(抓住“警枕”“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起早贪黑”悉心体会)比(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读,体会勤奋人共同特点。随机圈划抓紧时间,睡觉时,天刚亮,睡觉前等词。通过比较,学生体味出:不管你有多聪敏,不管你基础有多差,都要努力才能成功。

(3)留下了布局谋篇的印记。《说勤奋》的陆海芳老师,能根据文体特点,领悟作者如何讲道理,并在课文研读中去理解句子含义,体会句与句间的联系,可惜分析的痕迹随处可见。华娟老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以议员心态的变化作为切入点,以此为主线,全面展开,然后抓住林肯的三段话重点理解,体会林肯的伟大人格魅力。若能有段“补白”林肯演讲后,议员在想些什么?若能留点“读写结合”时间,教学更有味。

当然值得欣喜的课堂还有很多,黄荣伟老师干净利索的语言,李红霞老师富有童真和感染力的语态,还有刘锦萍老师有滋有味的低年段韵文教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们感到这次课堂,老师们的目标简明了,手段简化了。补充大量资料的臃肿课堂现象不见了,教学设计环节繁复,设问多多的“迷宫”现象不见了。

当然在课堂中还有一些不足,有些问题虽不具有普遍性但有代表性。

(1)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非此即彼,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回归分析式教学,把对教材的理解等同于教学设计。我们要摒弃教师为主体的理解性教学,因为它忽视了学生感悟、质疑能力的培养。

(2)在文本解读中,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不能断章取义,把局部单独地、机械地,隔离开来,文本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认为语文悟文必须从全篇着眼去读,去探究。

(3)教师人文素养与课堂教学有直接影响。语文教师只有拥有厚实的文学积淀才能自如的驾驭文本,呼吁每个语文教师要做读书人。好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