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可研究性报告(精选3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可研究性报告(精选3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可研究性报告篇1
不知不觉中,已经从高中阶段来到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大学,也慢慢从应试教育过渡到完全靠自己学习成长的阶段。大学阶段的第一个暑期生活,同时也是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持之以恒的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那么,现在就写一些我自己在暑期实践后的心得和感受。对于我本人来说,我的体会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摆脱依赖,大胆去闯
从上幼儿园开始,直到上大学,我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也曾经有过打工经历,但是都没有坚持下去,大部分都半途而废,没有常性。这个暑期,我想要认认真真的做一份工作,不像以前那样,做几天觉得没有兴趣又给自己一些借口,诸如还小,老板太苛刻,就不做了,因此选择到了我们本地的一家肯德基餐厅去打工,填了表格,后来接到了电话去面试,很兴奋,虽然以前也到这里吃过饭,但是第一次以一个应试者的身份走进餐厅大门,还是有些紧张,感觉一切既熟悉又陌生,怀着忐忑的心情接受了几个简单问题的询问,然后就是跟着一个“老”员工上岗了。她是负责带我们这些刚刚来到肯德基的新人,跟着她,学到了很多。
二、克服困难,摆脱惰性
来到肯德基,开始时,可以说每天都是新感觉,收拾餐具,擦桌子,贴海报,扫地,拖地。但是没有让我想到的竟然是,打扫卫生间。我被光荣的派到清扫卫生间的岗位上,当我听到让我去打扫卫生间,心里极不情愿,后来想了想,他们年龄跟我相仿,别人可以干,为什么我就不能干呢,大步走向卫生间,光荣完成任务,这也算是肯德基的小插曲吧,其实,回过头看看,清理卫生间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不能接受,相反,也算是一种经历。
后来陆陆续续的,在肯德基里也炸过薯条,做过圣代,每一件事第一次尝试的时候,都很有新鲜感,但是不管怎样,慢慢的就有了惰性,失去了兴趣,看着曾经的好朋友都在相约计划着出去玩,突然觉得自己有些枯燥和无聊。因为肯德基员工,上班是有时间段的,所以想和同事倒班,好好调整一下心态,正当我这样想的时候,眼前看到了相似的背影,同样的校服,同样的身影,那一刻,忽然想到了曾经的自己,为了梦想,可以晚睡早起,可以每天为了一个目标不断的坚持下去,可以利用每一分每一秒踏踏实实的在学习,甚至在课间都没有出去的欲望,虽然高考失利,但最起码那时候的自己还有敢拼搏的勇气,现在的自己呢?到底怎么了?为何如此浮躁不安?为何连一件事都难以坚持下去,曾经的自己哪去了?每一天都会有形形色色的人来这里吃饭。有陪孩子过来的老人和父母,脸上无不洋溢着家庭的温暖和对孩子的浓浓爱意。有正在热恋中的情侣,眉端眼角处无不流露着爱情的甜蜜。有等人来的,有谈事情的,有聚会的。从每一个人的表情上看,他们都有他们的目标,有他们生活的希望,也有着存在的价值。想到这里,忽然感觉自己被激发了一样,正能量占据了全身,这个想法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悄悄的消失了。
三、不断学习,收获友情
在肯德基工作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在肯德基这段时间里,从技术的指导上的学习,到平常的聊天中的学习。无处不在的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待人接物要真诚,对自己的工作要充满热情。每一个受训者,第一个学会的大概就是,微笑服务,微笑不仅仅是一个表情,更是反映出来了服务态度,看到了热情和真诚,给客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对待自己的同事,当然同样也要真诚,以诚心换诚心,将心比心,才可以收获到纯正的友情。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会比袖手旁观和虚情假意来的实在。相反,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我相信,别人也会真诚的对待你。人与人之间,原本不需要那么多的芥蒂和隔阂,虽然都是有具有自己独特性格的个体,但是求同存异,一个微笑,一份真诚,就能拉近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的心的距离。心贴近,才能更亲近,
谦虚的态度,及时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管在干什么,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谦虚的态度,遇到自己不懂或者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切记不要不懂装懂,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做,或者自暴自弃,每个人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那么完美,人无完人,因此,三人行,必有我师。谦虚的请教他人,听取别人的意见,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完成工作,增长我们的见识和提高我们处理事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会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有利于我们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沟通,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了。不管是跟客人的沟通,还是跟同事的沟通,还是跟上级的沟通,及时的沟通,通过传递有效的信息,提高办事的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的完成各项指令,达到各方都满意的效果。沟通有利于化解矛盾,冰释误会。也是处理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在肯德基的这段时间,当然也学到了肯德基内部很多的优良品质。比如,对客人始终如一的高品质服务态度,用良心做出食物,每一道程序都有着很高的卫生标准,就餐环境争取营造成一种家的感觉,给每个客人一种回家的温暖。
通过暑期在肯德基的这段社会实践的磨练,我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宝贵矿藏。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能力的学校,只有真正的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真正的做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更彻底清楚的发现我们的不足之处,为今后走出大学,踏进社会大门打造扎实的根基;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不断吸收营养成分,在服务中不断成长成熟,体现大学生的自身所应具备的价值。
大学生社会实践可研究性报告篇2
社会实践是每一位大学生、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社会实践又是对每一位大学生、毕业生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经人介绍,我来到了xx县人民医院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据了解,xx县人民医院自1988年成立以来,以“救死扶伤”的工作信念执本道牛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农村与城市一体化的医疗保险举措,积极为广大患者解决疑难杂症,一流的服务态度,先进的工作理念,树立了医院的新风貌,医护人员共有xx年”的奋斗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1、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进入高校前,大多在学校学习了至少十二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由于目前我国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应试教育的色彩等种种原因,导致一些大学生严重脱离实际,不了解社会,甚至对社会的认识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走出象牙塔,走近社会,尝试体验各种社会角色,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改变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缩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帮助大学生解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困惑,缓解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和社会人群进行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直面困境和突发事件,学会自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社会实践有助于形成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无法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正确的认知。社会实践给了大学生一个深入了解社会、接触基层、了解国情的机会。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集体协作中,体会到不一样的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理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内涵,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熏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促进大学生对国情的了解和认识。
3、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大学期间,大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如有的学生思想观念表现很单纯、天真;有的表现有所偏差,甚至误入歧途。因此,高校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正常的渠道接触社会,走进社会,让他们对事物有正确认识,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并在实践中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冲击课堂教学,特别是以单一课堂为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然多样化。社会实践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首选。社会实践其丰富的教学内容,独特的视角,充分发挥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化和多元化。
4、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大学生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外,还需要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在将来社会中有一席之地。要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唯有社会实践。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这一讲语高度凝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为大学生成才指明了前进方向。
总之,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形式。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单纯指共青团中央倡导的暑期社会实践,还应该包括在校大学生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和培养智能为目的的所有活动,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研究、顶岗实习等。高校应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指导,建立长效机制,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常态化,以取得效果。
大学生社会实践可研究性报告篇3
独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亮点,是一支蓬勃发展的新兴力量。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受到重视,独立院校也不例外。但是,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模式,把重点放在矫正心理问题上,既不能从根本上预防问题的出现,也不能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改变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必须打破传统局面,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根据独立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探索重要且急迫,独立院校必须结合自身自主的管理形式及灵活的用人机制,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20世纪末,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它是利用心理学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随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异于传统心理学研究。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与健康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主观幸福感和快乐,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积极的人格特征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引起较多关注的是对于乐观的研究,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提升个人心理能力。
二、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诸多研究表明,相较于公办院校,独立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张翔通过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高校学生。他认为,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失落感、焦虑、抑郁等。同样有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普通高校差,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为7.5%。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普通高校学生。据分析,独立院校大学生普遍表现出适应环境困难、人际关系障碍、自我认同感低、择业心理自卑等问题。
2.独立院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单一性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
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主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咨询与矫正,但此模式仅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缺乏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与训练,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学校心理工作方式呈现单一性,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的有效宣传和普及,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较差。
(2)简单化德育教育模式
由于独立院校的企业化运营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的部分原因在于教育资源有限,投入力度不够,进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合并,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简单化行政管理模式。
因此,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有效措施,尽早建立适合独立院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维护模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探
积极心理学对于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状态的关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新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途径。
1.结合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为引导,对各要素和目标进行整合,改变消极价值取向,以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替代疾病的预防目标。具体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调整工作方式,改变以往以个别咨询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面向全校学生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从学生入校开始,展开系列的积极心理辅导与训练,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的同时,塑造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达到对心理问题积极预防的目标。
2.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完善心理健康认知
对于独立高校学生来说,单纯的矫正问题和治疗疾病并不能让个体获得真正的健康,必须双管齐下,在治疗和矫正的同时发展个体积极的心理素质。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和接纳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改变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并深入宣传。例如根据积极心理学观点,真正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无病态,而应该是心理体验积极而丰富,并发展积极的人格品质,以此传输给学生积极的心理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
3.结合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努力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心理健康宣传、心理课程、心理咨询三级教育体系中。
首先,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营造学生人格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入广泛、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可以更多地涉及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提供积极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和培养自身的主观幸福感、自尊、自信等人格品质,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
第三,努力探索实践积极心理学在心理辅导和咨询中的作用。例如,在心理咨询中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与积极心理学的原则,或组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团体辅导,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积极辅导的魅力。
总之,当前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立足积极心理学范畴,坚持正向、能动的发展观,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积极教育为我们展示了发展性的教育模式,为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