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庆的演讲稿(通用17篇)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通用17篇)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1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典,我代表全校同学向母校表示祝贺,对各位来宾、校友以及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深爱着母亲的孩子们,回来了,从大洋彼岸,从西部边陲到潇湘秀水,他们是我们学友的骄傲,他们的成就也深深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学子,成为我们的榜样,人生的楷模。
4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的开展,奥运场馆落户于校内,校内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校科研经费逐年创下新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们主动去学习,去钻研,去创造,去面对失败和阻力,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过去的成绩已经成为历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也将遍布祖国山河,世界各地,想象着再过若干年,我们也将像今年的校友一样,重回母校,感受母校取得的辉煌,大学时光是短暂的,也许就是因为它的转瞬即逝,在X大学我们走过了不能忘怀的青春岁月,让我们相信,在今后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多高,X大学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作为一个学校,45年并不悠久,它就像一个年轻人,前进的过程中充满着活力和激情。X大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动力发展着,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殷切棋盘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X大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让我们衷心祝愿母校在未来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发展。谢谢大家。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2
清华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喜庆,我借此机会,向清华大学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在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为这些成就做出贡献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你们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在中国,清华大学有着“中国麻省理工”之称的美誉,说明贵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我也一直认为,清华大学是我国重点大学的“排头兵”,是最有希望最早建成的世界一流大学之一。这说明,贵校重任在肩,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所承担的重大使命。
十分巧合的是,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迎来了建校150周年的纪念,我看了两校为庆祝校庆的安排,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据麻省理工学院宣布:“自1月7日至6月5日,将举行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在持续150天的校庆中,麻省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和贡献者致敬,而且将举行严肃的反思活动,思考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然而,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早在5年以前就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后又改为组织委员会,下设11个专项工作组。此外,还成立了发展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3年以前就开始了1000天的倒计时活动。筹备工作不谓不充分,舆论不谓不大。可是,整个校庆活动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格式化的思维窠臼——大造舆论,邀请名人捧场,极尽评功摆好之能事。自去年以来,该校就开展了“百年赋”、“我爱清华”、“百年清华、行健不息”、“两岸同心”等活动,而且还把舆论造到了国外去了。去年,该校派代表团访日,举行了“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周”和“早稻田—清华大学日”活动。在美国的造势的范围更大,先后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举办了“清华周”,在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哥伦比亚举办了“清华日”,在哈佛大学举办了“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学生论坛”。
但是,我却没有看到清华大学有任何一项反思活动,更没有像麻省那样“严肃的反思”,这就是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之间在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距。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反思有过很多的论述,他说:“哲学认识的方式只是一种反思”。:因此,反思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工具,要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进行反思。不经过深刻的反思,就不能吸取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就不能认清教育的规律,不能成为一个清醒的领导者,也就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走上健康的发
展道路。
既然没有看到清华大学的反思,那么我作为一名老年教育工作者,出于责任感的驱使,不妨替你们作一点点反思,但愿是“逆耳的忠言”。
首先,一流大学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校长?这个问题的答案本来是很清楚的,一流大学应当选择一流的教育家当校长,但是这个问题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各重点大学都没有解决好。为了说明问题,我不得不重提5年前发生在清华的一件事。2019年5月11日,清华大学校长主持中国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演讲,演讲完毕赠送礼品时,校长念黄遵宪的《赠梁任父同年》诗时,由于不认识小篆的“侉”字而语塞,并进一步导致举止失措,把赠送礼物说成了“捐赠礼物”,接受对方礼品后又忘记说声“谢谢”。这本来是很庄严的场合,却闹出了大笑话,并遭到了普遍的批评。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谁都有念错字的时候,我也念过错字。我们无意苛求科学家要会认识篆体字,一定要懂得古诗文,但作为大学校长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对此,著名的文化学大师王元化先生在逝世前曾批评说:“大学校长由对人文科学茫然不晓的理科教授担任,而此种现象导致大学文科奄奄无生气,人文精神的失落。”这件事并不能怪罪校长,而只是暴露了我们遴选大学校长标准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如果把遴选校长的权力交给学校的教授委员会,相信他们能够选举出符合教育家标准的校长。
其实,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杰出的校长,如梅贻琦、蒋南翔、刘达、刘冰等,从治校的实践中,他们要么成了学者化的职业校长,或者是革命化的职业校长。梅贻琦先生是留美的物理学博士,他的成名并不是因为他是博士或是院士(逝世前一年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才授予他院士头衔),而是反映他的教育理念的一句话:“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而非大楼之谓也”,至今仍然被我国教育界所传诵!这几位校长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其业绩和教育思想,都已载入我国高等教育史册。对比起来,自80年代开始,清华大学的历任校长都是院士竞选演讲稿,他们都是双肩挑的学者,不能专心致志地把全部智慧和精力用于办好学校,因此他们都没有成为有影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85年以前曾说过:“做一个学校的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到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到国家与学术之兴衰。这种事业之责任,不值得一个整个(指心无旁骛)的人去担负吗?”问题就在这里,我国现在不仅校长,而且有些部处长也搞双肩挑,他们怎么可能做到“鱼和熊掌二者得兼”呢?因此,清华应当珍惜自己的经验,选拔那些教育家当校长,心无旁骛地领导和管理好学校。也许,也有些院士符合校长的要求,但必须放弃学术研究,要以学校的利益为最高的利益,绝不能利用校长的资源营建个人的学术汕头,像世界那些著名大学校长一样,做一个专心致志的职业化校长。根据过去的经验,从国家部委或省市的领导人中,选拔那些既受过良好教育(假博士不要)又有民主作风的人,到部分大学担任校长,也许比直接从教授中选拔要更好一些。
雪莉-帝尔曼却说:“,正因为我们不需什么都做,我们才能够集中所有精力和资源来干两件事,一是非常严格的本科生教育,二是非常学术化的研究生教育。我们把这两件事做到了极致。我们认为,小就是美!”1997年该校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足不出户,用7年时间证明了困扰世界数学界358年的费马大定理,从而创造了世界学术界的奇迹!这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解放思想心得体会本色,我们应当反思“大而全”的办学模式,不走出“大而全”的误区,我们最终可能建设不出真正达到美国研究型那样一流水平的大学。
必须放弃急功近利和立竿见影的指导思想,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发扬安贫乐道的精神。德国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曾说:“当大学决心于经常为国家和社会利益集团服务的方针的时候,马上就背叛了学术工作和科学自身。大学如果确定了这样的目标,无疑等同于自杀。”本来,大学是分为精英型的和大众化型的,也有纯学术性的和应用型之分。我理解阿伦特的话,是针对极少数精英大学而言的,这是繁荣学术的需要。如果这样理解是正确的话,我认为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极少数重点大学,应当放弃实用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使我国科学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的需要!
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竖立着一方石碑,上面镌刻着“行胜于言”的警句,这被认为是该校的校风。这句话当然是正确的,反映了实践第一的认识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本叫陶知行,为了表达他的教育理念,索性把名字改成了陶行知。我个人切身感受到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务实精神,兴许这正是该校出现了70位亿万富翁的主要原因。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3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典,我代表全校同学向母校表示祝贺,对各位来宾、校友以及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深爱着母亲的孩子们,回来了,从大洋彼岸,从西部边陲到潇湘秀水,他们是我们学友的骄傲,他们的成就也深深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学子,成为我们的榜样,人生的楷模。
4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的开展,奥运场馆落户于校内,校内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校科研经费逐年创下新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们主动去学习,去钻研,去创造,去面对失败和阻力,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过去的成绩已经成为历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也将遍布祖国山河,世界各地,想象着再过若干年,我们也将像今年的校友一样,重回母校,感受母校取得的辉煌,大学时光是短暂的,也许就是因为它的转瞬即逝,在X大学我们走过了不能忘怀的青春岁月,让我们相信,在今后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多高,X大学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作为一个学校,45年并不悠久,但是它像一个年轻人,前进的过程中充满着活力和激情。X大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动力发展着,我们坚信在各级的殷切棋盘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X大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让我们衷心祝愿母校在未来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发展。谢谢大家。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4
向各位校友报告
又是金秋时节到,枝头喜鹊叫。
又是金秋时节到,心潮逐浪高。
踏着校庆欢快的鼓点,
吹响召唤学子的号角。
我们站在一高的旗帜下,
向各位校友报告!
熊山巍巍,千秋画卷墨香飘。
我们以母校六十年的辉煌,
向各位校友问好!
洛水泱泱,万古琴弦咏风骚。
我们以母校六十年的荣耀,
向各位校友报告!
掀开每一个拂晓,听书声如涛。
展开每一道夜色,看灯火如潮。
我们六十年的母校啊,
在每一把泥土里都能让你感到,
你们的足迹已托起绽放的花苞。
我们六十年的母校啊,
在每一方天空里都能让你看到,
你们的夙愿已化作宏图的骄傲!
熊山挺秀,春风杨柳万千条。
母校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潮,
向各位校友问好!
洛水含笑,神州大地尽相邀。
母校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貌,
向各位校友报告!
掀开每一页日历,看辉煌史稿。
展开每一幅蓝图,看锦绣诗抄!
我们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啊,
在每一个变化里都能让你感到,
母校与共和国的脉搏同步律跳。
我们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啊,
在每一个奇迹里都能使你看到,
母校与共和国一样令人自豪!
让我们用清华北大录取的喜报,
向各位校友报告!
让我们用奥赛夺冠奏响的凯歌,
向各位校友报告!
让我们用名师辈出耀眼的光环,
向各位校友报告!
让我们用优秀学子非凡的创造,
向各位校友报告!
让我们用一高新区恢宏的建筑,
向各位校友报告!
让我们用三校合并宏大的手笔,
向各位校友报告!
让我们用荣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殊荣,
向各位校友报告!
让我们用庆祝母校六十华诞的礼炮,
向各位校友报告!
锣鼓敲,彩旗飘,
花如海,歌如潮。
为了共同拥有的光荣和梦想,
我们以母校的名义再次吹响集结号。
我们的身后艳阳高照,
我们的前方雄关漫道。
站在新的起点,
让我们共同起跑。
我们的目标——更大、更远
我们的目标——更强、更高!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5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在这个金灿灿、沉甸甸,充满无限喜悦的收获季节里,石油大学迎来的欢庆时刻。在此,谨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广大校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各级、各界朋友表达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1953年10月1日,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汇聚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资,诞生了新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薪火相传。建校以来,学校“一路奔波三迁校,六秩寒暑四易名”,虽历经沧桑砥砺而弦歌不辍,今天已经成长为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成长为石油石化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汇聚、优秀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甲子积淀,铸就华彩的辉煌章。学校始终与祖国石油工业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办学的根本出发点,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印刻着石大师生不可磨灭的.贡献。六十年来,20余万名学子从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的石大起航,献身石油,建功立业,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栋梁。学校坚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石油石化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腾飞作出了卓越贡献。
近年来,学校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紧紧围绕“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谋划和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学校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大学的,大学的文化,沉淀在发展的历程中。“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石大,“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与信念,在一代又一代石大人血脉里流淌,这是激情燃烧、开拓奋进的六十年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是学校独有的文化体系,并以其特有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
影响着广大师生的方法、道德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铸就了石大学子不怕苦、不怕累、耐磨练、敢担当、讲奉献等宝贵品质。这种特质让我们对石大的明天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走过了六十年风雨历程的石油大学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需要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石油大学承载着历史的荣耀,更肩负着未来的希望,必当承载起更大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担当起更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任。
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胸怀对梦、石油梦、石大梦的执著与坚守,继续高扬奉献与责任的旗帜,抢抓历史机遇,勇敢面对挑战,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携手所有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朋友,共谋科学发展,共谱教育华章,共绘美好蓝图,不断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为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为实现伟大的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6
在这120xx年中,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乃至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回想戊戌年间,京师大学堂成立,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为宗旨,管学大臣张百熙在给光绪的奏折中慷慨激昂地写道:大学堂“不特为学术人心极大关系,亦即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天下于是审治乱、验兴衰、辨强弱。人之出出于此,声名之系系于此。”今天,既是北大建校110周年的纪念日,也是国家实施一流大学计划的十周年纪念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回顾这十年北大所走过的道路,必将启发我们进一步地思考:在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与那个时代相比,今天的北大是多么的幸运!我们有幸分享了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国家长达十年的专项支持,这正是蔡校长当时梦寐以求的。这十年我们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努力探索,对“在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重大课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第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条件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於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十年时间证明,正是有了国家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才会有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正是有了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投入,才会有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时制定和修订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妥善处理规模和效益、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坚持质量优先,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第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传统,这些传统,构成了北大精神的核心部分,影响和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
第四,建设一流大学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任何形式主义的做法,都只能给大学带来伤害,甚至动摇大学精神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力量,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聚精会神,埋头苦干。
展望未来,到下一个十年结束的时候,我相信,被打得整体学科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实现新的跨越。北大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为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出关键性的贡献,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各业中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7
尊敬的各位、各位朋友;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毕业至今,我能够重返母校与全体师生欢聚一堂,共同庆生日,深感荣幸!此时此刻,激动之情难以言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毕业生向母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默默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辛勤园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想起毕业之后面临人生的挑战时,我的心中惶恐不安,二十多个同学告别亲人去深圳求职的经历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记得学校实习处的王主任、袁主任、周主任带领我们去用人单位面试的那一天,我们紧张极了,为了鼓励我们能够自信一点,以平和的心态去应聘,老师们以玩笑的口吻说:“别紧张,这些考官和经理都是种田、挖泥巴出生的,你们就当他们是普通人,没什么可怕的!”我们带着轻松的心情走进了面试会场,笔试和临场发挥都比较顺利,最后当我们得知被录用的消息时,高兴地跑出去告诉在门外焦急等候的老师们,当时,已经下起了雨,刮起起了大风,当我们看见三位老师身着单薄的衬衣冻得发抖时,心中感慨万千,由衷的敬意瞬时在心中升起,这时,我就暗暗立下一条誓言:一定好好工作,为所有关心我的人争气!
走上工作岗位后才知道挣钱好辛苦!每天工作时间比较长,公司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有时候太累了,真得很想放弃这份工作,可我深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所以,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只不过在平时休息时,我会多花一点时间去看书,工作上尽职尽责,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当我在生产一线工作八个月之后,终于被公司识中,提拔到财务部从事票务结算工作,由于刚刚进入新的工作环境,所面临的工作又没有任何经验,公司理所当然只能给我普通员工的待遇,这并没有挫伤我的工作积极性,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天生就会做所有的事情,总不都是学来的!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每天上班时,我就虚心请教和同事,平时多看业务方面的书籍,并通过学习拿到了深圳市的统计上岗证,一年之后,也就在年3月,我终于如愿以偿被提拔为公司财务部总统计,待遇也相应增加了,当自己的本职工作都熟悉之后我又有了新的打算,在财务部工作虽然轻松,但做统计所学的知识太单一,因此,业余时间我报名参加了会计培训学习班,开始学习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三个月之后,拿到了深圳市的会计电算化证,我也不能保证所学的知识将来一定用得上,但我深知:多一门技能,多一条出路,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头脑!
年9月份,我被提拔为总经理助理,或许很多人(包括我)都曾经羡慕过这个职位,但是,当我深入工作,体味到其中的压力时,才知道越是被光环照耀的地方,越容易迷惑人的眼睛!因为公司是一个运输企业,由于企业的特殊性,所以工作都没有时间限制的,而且经常开会,而做会议记录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刚开始由于我缺乏经验,而且不习惯用笔记本电脑,并不能完整扼要的记录会议内容,后来,经常开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也慢慢摸索出了一点经验,将老总所说的话在脑海中加以归纳汇总进行权衡再记录,时间久了之后,我打字的速度终于能够跟上老总说话的速度了!
现在,我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学到了为人处事,接人待物方面的知识,但我知道:现在年轻还可以从事助理之类的工作,
三、五年之后或者将来老了怎么办?社会每天都在发展进步,人也应该追求进步,所以我报名读了业余大专,虽然每天白天上班,晚上上课,这种生活很累很累,但我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三年之后,当我拿到大专学历时,我的人生应该有好的转变!
在座的各位同学,虽然我们都是职业中专学历,但千万不要因此而自卑,我们将来都会面临人生的抉择,但是不管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工作上都一定要认真负责,有空的时候多给自己充电,要给自己定一个奋斗目标,不要想着去依靠别人,那是靠不住的!请记住:天上不会白白掉下来馅饼,机会永远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活才会多姿多彩!或许现在坐在教室里面感觉不到社会竞争的压力,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但是如果现在不珍惜到时就悔之晚矣!父母含辛茹苦供我们读书很不容易,我也相信在座的小弟小妹都会倍加珍惜父母的血汗钱,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衷心祝愿:母校越办越好!
祝全体教师:工作顺利!天天开心!越活越年轻!
祝各位同学:学习进步!将来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谢谢各位!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8
尊敬的各位、来宾、校友和师生员工们:
大家好!
桃花盛开,满目芳菲的四月,我们在那里隆重举行校庆庆典活动。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大学校班子向出席这天活动的各位,各位来宾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XX大学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和支持大学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二十年前,1985年11月,13名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识,以心系职业,情牵莘莘学子的情怀,带领创办了XX大学,从此拉开了我市职业的序幕,XX大学也成为我市第一所公办职业院校。二十年来,XX大学历经沧桑,几经周折,又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数创辉煌。从初创的从最初的不足百名到如今的5系28专业近20__名,大学面向全国,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办学特色日趋明显,办学效益和质量稳步提高。二十年来,我们的老师始终勤教善教、甘为人梯;我们的学子始终严谨笃学、立志成才,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届届相传,出色教风学风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二十年风雨浸润流岚岁月,积淀下沉沉履步,二十年峥嵘穿透纯净书声,抒写出精彩华章。大学校庆。二十年的拓荒播种,那里已成为一片沃土,二十年的锲而不舍,那里已成为人才的摇篮,二十年的上下求索,那里已成为八里湖畔璀璨的明珠。
二十年艰苦求索,彪炳千秋;二十年春华秋实,绚丽夺目。大学0余名师生员工同舟共济,用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知难而进、敢于争先的XX大学谱写了一部辉煌的史诗,铸造了XX大学这天的荣耀。感谢我们的老师,是你们用智慧与汗水催开了满园蓓蕾;感谢我们的学子,是你们用与喜悦为母校赢得了辉煌。
回首往昔,我们骄傲;展望未来,我们向往;恩承荫庇,我们感激;承前启后,我们任重道远。往事如歌,未来如诗,如椽大笔写不完激情岁月,千言万语抒不尽满腔深情,长歌豪迈待我们挥斥方遒。愿XX大学人能继续植桂培兰不仰千种绿,栽桃育李尤钦万顷材。成就是昨日的句号,开拓是永恒的主题。在新的岁月里,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将紧紧把握时代的主旋律,狠抓建设,用心推进名师工程,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我坚信:XX大学的明天会更灿烂!
多谢!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9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女士们、先生们,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贺同济百年华诞,携手翻开新的百年华章!
公元19xx年,一位名叫埃里希·宝隆的德国医生,在德中各界支持下,创办了德文医学堂。校董们为学堂取名“同济”,希望用现代医学造福人类。1XX年后的今天,这所从中国成语“同舟共济”撷取校名的大学,以其独特的历史传承和办学特色,成为学子心仪的圣殿,科技创新的摇篮,国际交流的窗口,社会文明的家园!
百年中国高等教育史,与国家民族的兴衰紧紧相连,而在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同济师生都有家国同一、同舟共济的切身感受。
早在,一战期间,同济医工学堂被租界当局驱逐。危难时刻,社会各界纷纷支援,华人董事与全校师生鼎力维持。学校在困境中执著前进,教学模式日益彰显特色,于跻身于国立大学之列。
抗战爆发,美丽的同济校园在侵略者的轰炸中仅剩断壁残垣。为求一张平静书桌,培育华夏复兴的中坚,全校师生三年流离,六次搬迁,经千般磨难,历万里行程,最后落脚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师生在寺庙里上课,在茶馆里讨论,在油灯下实验,在长江边锻炼……八年文化抗战,传播了科学文明,历练了爱国情操。同济师生或投笔从戎,浴血沙场;或支援后方,服务桑梓;或潜心深造,积聚力量,成为重建家园的国家栋梁。革命时期,广大师生求真务实,积极投身革命,为自由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50年代初期,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同济的医学、理学、文、法、测绘、造船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为新中国的高教布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土木及相关学科的精英汇聚到同济旗下,不同学术流派兼容并蓄,汲取各方之长而百花齐放,同济发展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同济大学再次站到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前列,迎来了学校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1979年,李国豪校长率先提出恢复与德国的传统联系,建设多科型大学,得到邓、方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学校领风气之先,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在国家和上海市重点支持下,进入了“211工程”和“985工程”。世纪之交,经过新一轮高教布局调整,同济学科基础更加雄厚;我们恢复医科,重建人文,优势学科持续攀登,新兴学科迅速崛起,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百年同济,虽历经坎坷而精神永存。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是百年同济的真实写照。每当危难来临之际,总有一种力量在支撑,使同济旗帜不倒,步伐不停。每逢机遇降临之时,总有一股激情在涌动,使同济意志坚定,奋勇向前。同舟共济、自强不息是同济精神的灵魂,是我们逆境中坚韧奋起、顺境中攀登超越的力量源泉!
百年同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校初期,教育界前辈、校董袁希涛对学生们提出殷切期望:“中国之大患,曰贫曰弱,救弱莫若医,救贫莫若工。务望诸君,各求深造,以养成将来救国之人才”。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先贤,百年同济的沃土培育了25万缤纷桃李,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才,其中校友院士超过100位。贝时璋、李国豪、裘法祖、吴孟超……,他们都是同济师生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学界翘楚。大学培育了英才,英才光耀着大学!
百年同济,为中国的科教事业树起了无数丰碑。同济首任华人校长阮尚介曾言道:“以今之世,而言庶富之原,舍科学将安归乎?”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同济在中国传播和建立了德国医学流派,开启了现代工程师教育,夯实了中国军工、测绘、造船事业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校积极倡导科研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坚持自主创新,攻克了大跨桥梁和高耸建筑抗震抗风的世界难题,主持了中国南海首次大洋钻探科学考察,发现了心房颤动致病基因,研发了32位高性能嵌入式cpu,开创了特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汽车……民族复兴促进了大学发展,大学发展支撑着民族复兴!
百年同济,开启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济诞生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之中,渊源于德国,拓展到欧洲,交往拉美,牵手亚非,贵宾纷至沓来,学子竞相负笈;中德学院、中法学院、中意学院,与联合国合作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学院、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为学校开拓了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大学沟通了世界,世界关注着大学!
百年同济,演绎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同济因上海开埠兴市而创建,因上海繁荣兴旺而发展。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历程中,同济的成长得到了上海的大力支持,同济也为上海的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宝钢工程几经波折创造辉煌,洋山深水港反复论证得以兴建,浦江大桥完全自主设计建造,上海世博会规划建设顺利推进;还有东方明珠顶升,地铁工程贯通,越江隧道掘进,苏州河治理,……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大工程,凝聚了同济多学科的创新智慧,浸透着几代同济人的心血。在上海努力实现“四个率先”的今天,同济正在全力提供科技、人才和文化的支撑;与相关城区共同探索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模式,以大学知识的外溢和外延,促进城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学校向外拓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西藏日喀则桑珠孜宗堡修复、加纳共和国体育场兴建,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整体规划等等,都是同济师生的精品杰作。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着城市!
回顾学校曲折奋斗的历程,阅览前辈校友们载入史册的光辉业绩,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我们的胸中充满豪情:一百年来,同济的发展始终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国家积贫积弱之时,学校以济世兴邦为己任,力求医工结合、发展社会;民族危亡之际,师生以热血书写青春,以工程报效国家,铸就了丰功伟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同济人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训,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济的百年,是可歌可书的百年,是引以为豪的百年!
历史走进了21世纪,人类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回眸12世纪中叶世界上第一批大学于欧洲诞生,在近千年的时间里,人们曾经把大学比作象牙塔。这不仅是因为其中研究高深的学问,更因为那些学问离普通百姓太远。而今大学之所以受万众瞩目,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与人民生活日益紧密的结合。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高速前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增强了人们更加亲近科学和掌握科学的愿望。大学应该成为帮助一切有志者实现这种愿望的殿堂。
面对人民的期望,大学应该勇敢地承担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同济未来百年的发展,将继承和发扬百年同济优良传统,坚持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的统一,全球意识与民族认同的统一,适应需求和引导变革的统一,朝着国际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坚定迈进。在这个庄严时刻,我们向社会郑重承诺:
第一,以一流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大学的根本任务乃是培养人才。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同济人才培养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社会实践,体会团队合作,感悟创新过程;我们不断开辟新途径,形成大学与社会无阻隔、无间断的沟通机制,通过社会反馈不断修正培养目标,让学生体验和适应社会需求,锻炼他们创造、创新、创业的能力。我们有信心帮助每一位进入同济的学子,实现成才的梦想。我们奉献给社会的人才,一定会有深深的同济印痕:坚定的信念,开阔的胸怀;深厚的基础,国际的视野;严谨的学风,创新的精神……。他们将会成为行业的中坚,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
第二,聚焦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大学的科学研究,是探索,是创造,更是教育与传授,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身就在锻炼和培养青年人才,这就是大学科研的独特魅力。大学有责任成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成为社会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我们深知科技的发展,必须有人文精神的渗透,同济未来将巩固提升强势学科,大力建设基础学科,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瞄准国际前沿,促进学科交融,使传统优势学科更加强势,新兴学科异军突起。我们将努力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争取自身的进步与完美,体现抱负与价值!
第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在21世纪前20xx年的宏伟战略。新的形势赋予大学新的使命,那就是服务功能的确立与拓展。大学必须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构筑自身特色,主动与区域经济产业对接,主动为社会提供知识和技术,为企业和社会解决实际问题。除了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成果和人才,大学没有自己的私利,大学不谋求成为一个利益集团。在奉献国家、服务社会的同时,我们将瞄准国家科技战略,将原始创新的发明创造,应用研究的核心技术,国际合作的最新成果,集成在校园,推广到社会,造福于人类!
第四,积极把握全球化机遇,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谐世界是人类不懈追求的崇高境界。在经济日趋一体化而文化愈加多元化的历史时期,交流与沟通、理解与尊重成为世界保持稳定的必要前提。21世纪国际化的大学,理应承担起创造和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责任。我们将借助同济之舟,广泛开展与世界著名大学的科研合作、教师交流、学生交换,更多地走上世界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舞台,了解和吸收各国、各民族发展与进步的成果,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璀璨历史和当世辉煌。我们立志成为和谐世界的推动者,也必然是世界和谐的受益者!
第五,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校园是社会进步的“思想库”,是创新理念的发源地,是引领社会的风向标。在同济的校园里,我们让节约成为校园时尚,这种时尚将催生平等的意识,用平等意识奠定和谐校园的基础。和而不同是中华文明的哲学精髓,科学进步的灵魂也在于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碰撞。我们将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倡导自由的科学探索和严肃的科学争论,使各类人才得以自由成长,各种学术流派得以自由传播。我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浸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1938年7月7日,同济师生流落赣州,在山崖的石壁上深深刻下“同济”两个大字,以示艰辛岁月共度难关的决心。时光流逝,如今刻字人无从寻踪,但“同济”二字虽经风雕霜刻,依然醒目。今天,在迈向新的百年之际,我们把对社会的郑重承诺,镌刻在一代又一代同济人心中,表达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
岁月如水,但历史会证明:我们诺言如山!
谢谢大家。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10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澳门科技大学隆校庆庆典。首先,我向澳门科技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和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庆典的各地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澳门科技大学与澳门特区同龄,共同走过了成长的十年,见证了澳门回归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科技大学禀承多元文化下相容并蓄和坚持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的教育方针,以"增进文化交流,致力人才培养,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为宗旨,为澳门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为特区的人才培养以及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大学作为增长知识和传播知识的中心,所具有的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功能和作用已经使高等学府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催化剂,高等教育已经肩负起了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支援和知识贡献的使命。
为此,特区政府自成立以来,积极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延伸教育的年限,注重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并努力创造条件,鼓励更多学生修读,培养具有广博学识的人才。同学们在大学校园不仅是学习吸收知识养分,更是培养治学和人生态度。因而,一所出色的大学通常都蕴含著一种,引领莘莘学子踏上人生的征途。澳门科技大学创导的是"和谐精业"的校园,"和谐精业"中,"和谐"是诚信和包容;"精业"的核心是创新。而当前澳门特区的发展正是需要这种创新求真的。创新不但是转变传统解决问题的观念,从新的视野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创新还是以现实为基础,整合社会各界关於变革诉求,凝聚社会共识的创新。创新求真中,我们应该发扬求真务实的,扎扎实实推展工作,把求真务实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科大的同学们,我希望你们,以及全澳的大学生都能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因为你们所树立的理想,所学到的知识,所具备的能力,对於社会未来发展关系重大。要在竞争中成为人才,既要靠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更要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因而创新求真的犹为可贵。
建基於过往十年发展的基础,澳门特区在新的起点上将展开一幅创建世界旅游休闲城市的蓝图。澳门以源远流长中西文化交汇为底蕴,在珠江三角洲的区域融合中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以经济适度多元化为目标,在交流合作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根据珠江三角洲发展规划的需要,特区政府将加强与粤,港两地的教育合作,不断加强学术交流,共同分享机遇和应对挑战,共同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籍此机会,我要向过去十年为科大,为澳门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广大教职人员致以衷心的敬意。期望科技大学在十年发展所打下的稳固根基上,取得更大成就,像"澳科大星"一样闪耀光芒。最后,对十五位杰出人士获得科技大学的荣誉博士表示衷心的祝贺,祝愿科技大学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果!并祝愿校庆庆典圆满成功!
多谢大家!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11
女:弹指一挥间,当年上课的钟声穿过了八十五年的风雨岁月,育才中学迎来了她的第十个春天。
男:这座校园依然是那样古朴、典雅,朝气蓬勃,如同那棵见证着百年沧桑的法国梧桐,根深叶茂、常绿常新,吸纳着天海之灵气,养蕴着名校的风范。
女:还记得挂牌成立的20xx年八月二十八日,骄阳、鲜花、海浪、蓝天,快乐充满着整个的校园,欢笑写满孩子稚气的笑脸。
男:几多祝福,几多期望,几多疑虑,几多慨叹。老将渐退新秀能否顺利接棒?参差生源怎能再现昨日荣光?怎样继承传统续写新的诗篇?
女:来不及踌躇、顾不得彷徨,创业者的最大资本就是豪情满腔,探索的路上有的只是脚步匆忙,就是这样一所在继承与发展中诞生的学校,勇敢地走出曾经拥有的所有光环和优势,从零做起,十年创业,几番坎坷,再创新辉煌,迈向更高端。
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
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
青岛市文明单位
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学校
青岛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
女:这一块块奖牌,一声声赞誉,一个个硕果,一份份期盼,见证了育才人勇于进取的十年,不懈奋斗的十年。
男: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见成果、六年迎挑战,十年创辉煌,育才人用自己锐意进取、不断超越的步伐回答了人们当初的怀疑,回报了岛城父老的厚望,
女:这十年我们曾经和学校一同走过,我们一同和学校在成长,这份情感我们会永远珍藏。
男: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快乐的生活,多么朴素的愿望,多么深邃的理念。这源于各级领导的高瞻远瞩,源于对学校办学特色的追求。感谢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专家的指引和帮助,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厚爱,
女:因了这些,育才的路才走得更快更稳,因了这些,我们的目标始终明确,自信满满。不能忘记办公会上决策层的同心同德、共商学校发展的大计与细节,多少次争论碰撞,多少次殚精竭虑,多少次挑灯夜战。
男:科学决策、以德治校,规范管理,以人为本,特色发展,育才探索着发展的新思路,
女:科研兴校,教学领先,校本课程,敢于创新,敢为人先,育才这艘大船乘风破浪好行船。
男:尊重学生,提倡质疑,平等对话,学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女:不为中考、赢得中考是领头羊的胸襟与胆量,教书匠掂量的是学生的分数,育才人给予学生的是今天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幸福的明天。
男:育才的魅力来自“人本立校、快乐育人”的先进理念,育才的品牌来自于文化育人的品格。
女:腹有诗书气自华,校有文化蕴必深。让文化浸润心灵,让书香飘满校园。让文化育人成为育才的品牌和发展的内驱力。
男:八十五年的积淀,十年的凤凰重生,滋养了她独特的情怀——厚德博学、广雅和谐、务本求实、志存高远。
女:厚德载物、博学立业,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注重师德,专业领先。育才人深知,只有厚德博学才能像江流奔淌源远流长;
男:博大的胸怀,正直的品质,和谐的团队,育才充满生机和活力,同舟共济、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女:“地到无边天做界,山登绝顶我为峰”,育才人更拥有超越自我、一览众山的雄心壮志,育才人的眼光将穿越未来,育才人的心胸能容纳大海。
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有多美,未来就有多灿烂。
女:回首十年,我们不驻足停留于往日的荣耀与成绩,我们深知: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永远是目标在前。
男:回归公办,我们对千家万户的教育责任更加重大,真情塑造未来,社会进步,教育要优先发展。
女:我们不会失去忧患意识,我们要与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四种精神结伴,让这些熔铸于我们心间。
男:育才人定将:合:携责任前行,与使命为伴!
女:未来十年,我们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也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期待更加稳健的十年,我们展望更加美好的十年;
男:我们将为更加辉煌的十年阔步前行,让每一年都有可镌刻的回忆,让每一年都有可自豪的句点,让每一年都有可傲人的诗篇!
男:我们将,合:众志成城,团结如钢,在素质教育之路上健步向前。
女:问候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朗朗的书声在海天间荡漾。
男:每一个书包里都有沉甸甸的梦想,
每一个埋头苦读的身影里都积蓄着喷薄的力量,
女:每一个指点江山的身姿里都奔腾着时代的希望,
每一位育才师生的脸上都洒满自信的星光。
合:让每一个心愿都起程远航,每一朵梦想都开花滋长,每一条小溪都奔向大海,每一棵小树都长成栋梁。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12
20xx年岁月轮回,5400日沧海一瞬。
孕育了4020xx年吴风楚韵的古城苏州,在世纪之交的当口开始了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新追求。
于是,容纳历史文化与高新素质,包蕴古今文明与世界结晶成了时代的需求,苏州的诉求。
于是,在浩淼的太湖之滨,苏州国际外语学校这个历史和时代交汇、国内与国际接轨的婴儿诞生在了世纪的交接点上。
美籍华人梁顺才先生高瞻远瞩,把“培养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未来人’”作为办学的目标,让“勤朴”成为了我们永恒的校训。
祖国情怀,国际视野,勤劳朴实,这是一个当代中国人作为一个优秀的世界公民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苏国外教育的立足点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校本课程、学术引领、精英育学,这是一所现代化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苏国外所秉承的理念和默默做着的事情。
信息特长、科技创新、英语特色,这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的必然选择,更是苏国外所倡导和做出优异成就的基点所在。
看吧,在全国、省、市各级信息技术竞赛中,学校15次荣获了团体奖,360多名学生获得了个人奖,20多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
看吧,谢斐渊同学在世界精英模特大奖赛中斩获“沙宣完美奖”,这是整个亚洲唯一的一个获奖者。
看吧,在第三届全国NOC网络英文、中文综合能力竞赛决赛中,我校学子夺得4金8银2铜的好成绩。
看吧,在清华、在北大、在南京大学、在浙江大学,在美国、在英国、在澳洲、在新加坡、在加拿大,到处都有我们苏国外的学子,我们的素质教育和国际教育的胜利之花早已开遍了华夏,也正在世界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独特的风姿……
“天若有情天亦老”,苏国外和所有的民校一样,也有过自己的波折和低谷。但是“狂沙吹尽始到金”。在越来越多的民校在波涛汹涌的时代大潮中消逝殆尽之时,苏国外以自己倔强的身躯作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最好明证。
在困境之中,锐意进取苏国外人不是坐以待毙,不是怨天尤人,不是等候救援,而是以自己的智慧主动出击,多方求教,锐意改革。
在漫长的迷茫和困苦之后,坚强而智慧的苏国外人披尽黄沙,终于拣到真金,我们找到了可以让我们重新腾飞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科学而人文的教学模式。
我们的学子终于可以在自我思考、合作探究中发现知识的规律、学习的魅力和自我的价值。
我们的尊严终于可以在成绩的飞跃、自我的充实中赢得和张扬。
哲人说,只要找到路,不怕路遥远,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我们并且可以把我们引向光明的道路。
20xx年的风雨兼程,20xx年的成败得失,20xx年的追求探索,20xx年的执着坚持,我们走到了今天。
英明的决策,正确的道路,坚强的灵魂,不懈的精神,我们坚信,我们正昂首走在鲜花铺满的道路上。
今天,我们已经播下了成功的种子,明天的苏国外一定会在素质教育和国际教育的大舞台上尽情绽放自己,一定会成为新时代教育的弄潮者和引领者。
衷心祝愿,苏国外明天会更好!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13
尊敬的各位各位老师们、亲爱的全体同学: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级本科33班的王培汉,今晚我演讲的题目是《天府,我的世界我的梦》。
花开花落,几度寒暑,弹指一挥已是一个世纪,月满月亏,潮涨潮落,历经百年的历程,从昨天走出,沐浴今日的阳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已经走过了十年寒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的时光,可以使小树荫荫郁郁,一树葱茏渐渐长成,一卷丰厚的从此展开。
您坐落在涪江河畔,园艺山头,猫儿梁上,你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您那温暖的怀抱将我们拥入您怀;您像一轮火红的太阳,用您的光芒将西天的学子心房点亮;一个头脑、两个工具的教学理念,崇文尚武,敏思践行的教学标准,深深印在你培养出来的代代英才心中,让您的众多学子为您自豪!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奇高,江海不绝细流,故能就起深。您用您那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本科,专科等不同成绩的学生,给予我们知识的养料,让我们茁壮成长;让我们在您的关怀下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为自己的梦想打拼!十年来您培育出了各行各业无数的人才,我们好想在您十岁生日到来时说一声:谢谢您!是您让我们取得了真经,是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天府学子”!
百年来,您经历了风风雨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百年的时间,或许不够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起来,但却可以让一个民族的教育强大起来.您的成长见证了整个财经教育行业的蓬勃之势。天府已
经真真正正的壮大起来,新增的校舍,教室,逐步加强的师资,不断增加的图书馆藏书量,还有不停吸纳四面八方的人才,这都是您不断成长的印记,印证着天府学院一步步地成长起来,在今年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成为四川省本科第二批次录取院校,这是学院师生的荣耀,这更是天府的壮举!
10年前,我们脚上这个地方还是一片黄土。有花吗?没有。有草吗?也没有。可是,现在你看到了吗?这一条条宽阔的水泥大道;这一块块绿油油的草坪;还有这一幢幢拨地而起的楼房。这些都令我们自豪不已!你看到花开的笑容了吗?你又听到花儿欢呼雀跃的交谈声了吗?你现在又闻到夜来香的芬芳了吗?短短10年之内,天府已不再是黄土高坡,蒲公英正以它坚忍不拔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意志支撑着学院的发展,她以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你正以坚实的臂膀走向灿烂的明天!是谁导演了这一切,又是谁在这里作出了无私的贡献?这些都离不开我们同学的努力拼搏,离不开我们老师的敬岗爱业。还记得那一次校园路灯的安装吗?还有那一次申请二本院校的评估的准备工作吗?忘得了在宿舍里那一次次的欢声笑语吗?忘得了在教室里埋头于书山题海的拼劲吗?忘得了在篮球场上我们激情燃烧的背影吗?不,不能。在天府两年来的记忆一直伴随着我成长,这里所发生的一切都给我烙上了深深的印记。而我在天府走过的这一段岁月,我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贡献作为一个天府学子应贡献的一份微薄之力。对于这点来说,虽是微不足道,可我问心无愧。曾经有同学问我:“你在学校里做事,难道你就不曾累过,厌倦过吗?”
你知道吗?那一刻,我的心在颤抖!我极为平静地说:“没,没有。”一个人在为自己的责任而努力工作,会厌倦吗?一个人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会累吗?不会,我不会。我给自己写下一句话:我追求过、奋斗过、努力过,我不枉此生!努力了,无怨无悔。在天府走过的风风雨雨,帮我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百年风雨,百年辉煌。如今,一中学子的身影已分布在大江南北,驰骋在各行各业,正为家乡的建设和祖国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母校以他们为荣,他们使母校生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一定会扬起青春的风帆,在知识和智慧的大海里劈波斩浪,不断向前;我们一定会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取经之路上步步为营,在攀登学业高峰的山径上步步争先!天府,我来了!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14
大家好!
我叫王琳霖,是来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法学专业的一名在校生,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在汽车学院40岁生日之际,献上一份真挚的祝福。
伴随着伟大祖国振兴崛起、跨越腾飞的坚实步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走过了灿烂辉煌、硕果累累的四十年。今天,云聚武当、梦泛汉水,我们相聚在这里,隆重庆祝汽车学院40岁生日。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谨代表全体在校学生祝福我们的学校生日快乐!向参加本次庆典活动的、来宾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谢谢你们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对返回母校参加校庆的各届校友们,表示真诚的感谢与衷心的祝福!
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载春华秋校庆的今天,作为汽车学院的一员,我们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四十年来,我们的学校不断扩大师资队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十年来,我们的老师勤学善教,尽心竭力;四十年来,我们的学生严谨笃学、立志成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今天的汽车学院雄姿英发、器宇轩昂,它像一双大手,把我们托举到离梦想更近的地方。
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我已在汽车学院的怀抱里度过了第三个深秋。蓦然回首,我仿佛在成群结队的学妹中间认出了两年前的自己:异地他乡的不适应,学习中的迷茫与疑惑,工作时的挫折与困难,都曾让我轻易落下眼泪。如今,寒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入学时那个懵懂无知的女孩,已经在汽车学院的悉心培养下悄悄蜕变,我已经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新生成长为今天肩负重任的。两年的时光里,汽车学院给予我太多太多。它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感谢这片放飞我们人生理想的土地,让我们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能够发掘己最大的潜力。努力求知、勤勉做人,在汽车学院宽广的胸怀中,我们树立了执着一生的理想、积攒起展翅腾飞的力量!
四十年薪火相传,四十载力铸辉煌。年的今天,车城生瑞气,汽院度群贤。一代又一代汽院人始终肩负播撒真理、开启心智、传承文明、科教兴国的时代重任,在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中形成了严肃认真的治学氛围,在生动火热的教育实践中凝聚和形成了“求是创新”的纯正校风。在这里,活跃着一代代发奋图强的汽院学子;在这里,孕育了年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全国总冠军。一代又一代汽院人在艰苦中奋力拼搏,在无私奉献中开拓进取,用智慧、心血和汗水,奏响了汽车学院的生日赞歌。
站在母校40岁生日的坐标点上,我们全体在校学生必将借鉴学长们的成功经验,牢记“求是创新”校训,铭记肩上历史使命,合理规划人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做社会有用人才。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更辉煌的学业,成就更美好的未来,回报祖国和人民,回报母校和老师!让我们用亲手编织的花环戴在汽院母亲的头上,扮靓她愈发绝美的容颜!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和亲爱的校友们一样,离开我们深爱的母校。多年后,你可曾记得西山景园琅琅的书声,可曾记得桃园宿舍安静的夜晚,可曾记得学生会里的激情岁月,可曾记得运动场上的挥汗如雨,可曾记得图书馆里的纸张婆娑,可曾记得阳光下那一抹迷人的微笑。汽车学院啊,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你都温暖着我们的心窝!无论我们身居何方,母校都是我们心底最深情的呼唤!在每一个汽院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深深的烙印,刻着我们无法磨灭的回忆与青春,刻着母校的温暖与美好,刻着汽院人的荣光与骄傲!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祝贺我们亲爱的汽车学院40岁生日快乐,桃李芬芳!祝福各位嘉宾、师长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愿我们的同学创造精彩,拥抱辉煌!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1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同志们、同学们:
在这美好的金秋九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迎来了60华诞。欢乐的石化大学校园展开热情的臂膀,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宾朋和校友,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光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校友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海内外所有的石化大学人致以节日的祝贺!
六十载岁月如歌,春华秋实。六十年前,为了恢复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民经济,培养我国急需的石油工业人才,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的亲自关怀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前身“大连石油工业学校”于1950年11月1日在大连诞生,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中央燃料工业部根据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发展石油工业的方针和任务,将学校北迁抚顺办学,更名为“抚顺石油学校”。1958年扩建为“抚顺石油学院”,其间几经变迁,先后隶属石油工业部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XX年2月学校划归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XX年10月原国家重点中专、有着51年办学历史的“抚顺煤炭工业学校”整体并入,开设高职教育,为我校壮大了实力。XX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60年来,从风华正茂的大连石油工业学校,到历经风雨的抚顺石油学院,再到展翅腾飞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我们与国家能源工业同发展,与时代社会共进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见证了新中国能源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轨迹,是中国石油、煤炭教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六十载英才济济,桃李芬芳。学校六十年的办学成就铭记着广大校友的功勋。从渤海之滨到沙漠边陲,从松辽平原到南海边疆,从中亚中东到南美非洲,到处都有石化大学人的身影。8万多名校友活跃在石油石化和煤炭等各行各业,他们当中不少人,包括在座的许多校友,已经成为勤政为民的政界领导,叱咤风云的企业精英,甘为人梯的学界名师,成就显赫的科技专家,驰骋市场的创业英才,以自己的突出贡献响誉世人。还有更多的校友,他们在石油石化、煤炭等各条战线上默默无闻、艰苦创业、永不服输、发奋图强,展示了扎实的基础、充足的后劲、全面的素质、卓越的才华,创造出了骄人的业绩,赢得了各方的认同和社会的赞誉。校友们,无论你们身在何处,位居何职,都是母校的学子;无论你们成就大小,贡献多少,都是母校的荣耀。母校为你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母校衷心地祝福你们!
六十载薪火传承,呕心沥血。一代又一代石化大学人为了国家繁荣、民族昌盛、社会进步、能源发展,以默默耕耘、朴实无华的高尚品格,与学校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把一生最美好的年华留在这片热土上,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们不仅传道授业,教书育人,而且致力科研,创新科技,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办学之路,为石油石化和煤炭等行业创造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石化大学不断前进的道路上,活跃着广大教职工追求探索的身影,留下了他们敬业奉献的足迹,记载着他们永不磨灭的功勋。
响誉省内外高教战线的师德楷模路永洁,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回首一路风雨,我们永远铭记为石化大学的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先贤和前辈,永远不会忘记甘苦备尝、矢志不渝的离退休老同志,永远不会忘记立足岗位、奋力拼搏的全体教职工,我们向所有为学校建设和发展付出艰辛劳动的同志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石化大学的历史上永远铭刻着你们不朽的丰碑!
六十载励精图治,铸就辉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石化大学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建校初的二三百亩地、三四个专业、四五百名学生,发展到今天占地1906亩,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办学规模23000余人,拥有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26个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9个本科专业、26个高职专业和包括民办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国际教育在内的多层次教育体系,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等七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始终把面向行业、立足地方的“顶天立地”战略作为长期发展战略,紧跟石油石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建成了化学工程与技术和石油天然气工程两个辽宁省高水平一级重点学科;建成了13个覆盖石油石化主要领域的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成了4个省级石油石化科技创新团队;建成了辽宁省雷锋研究会、辽宁省维护社会稳定学会两个省级研究会。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揽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550余项,获国家和省市科技成果奖46项,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全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XX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XX年4月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高校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的光荣称号。学校大力实施外向战略,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10多个国家的20多个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今年3月学校成功实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团公司四方共建我校,为我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平台。更为宝贵的是,学校形成了雷锋“五个一”精神的育人特色,形成了“团结、求实、严谨、创新”的优良校风和“问学穿石、修身诚化”的校训,成为推动学校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将永远激励着所有的石化大学人以事业为重,以奉献为荣,开拓进取,不懈追求。学校取得今天的发展和成就,承载着教育部、辽宁省等主管部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抚顺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及广大校友的关心、支持和厚望。在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我们向长期关注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们,向所有对母校赤子情深、关爱备至的校友们,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六十载甲子轮回,继往开来。今天,石化大学又站在新的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我们有幸处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本世纪头20xx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校谋求更大更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回顾历史,我们深感欣慰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满怀。我们将继续秉承先人的优良传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辽宁省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四方共建我校为契机,以服务石油石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和外向战略,深化体制改革,搭建创新平台,汇聚学术团队,构筑学科高地,放大优势特色,精心打造石油石化高水平的产学研人才培养、应用基础研究和高层次学术交流的基地,力争用五至十年时间,将我校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省内一流,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行业特色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石油石化、煤炭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祝大家事业顺达,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16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金校庆,在这隆重喜庆的日子里,作为一名金融学子,能够站在这里,我感到十分地荣幸。首先,我仅代表全体学生对华诞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预祝学院科技节、校运会圆满成功!
金秋十月,大地沉浸在一片金色的喜悦之中。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十月,二十七年前的今天,新刚刚告别了“十年”动乱的浩劫,百废待兴。国家金融机构逐步恢复,金融人才亟需加强培养,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几经周折,金融学院的前身——福建银行学校诞生了。艰苦的办学条件、有限的师资力量,种种的困难不仅没有使新生的银行学校半路夭折,反而激发了学院先辈们的热情,以团结进取、自强不息,勇攀高峰、一往无前的立世办学、教书育人,翻开了学院建设的章。此后,一届又一届的金融人秉承了“团结、严谨、务实、创新”的校训,薪火相传,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为学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年后的今天,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之后,当年的福建银行学校已经发展为今天的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我省著名的金融学府。20年的峥嵘岁月,20年的风雨兼程,在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各级的亲切关怀下;在几代金融人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励精图治,以幽雅的校园环境、严谨的办学风气、优良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优秀的毕业生而被社会各界广泛称赞。金融学子们以不懈的努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学院迎得了无数的赞誉与喝彩;并以其特有的执着和顽强拼搏的进取,用汗水和热血铸就了辉煌,为我国的金融事业谱写了曲曲动人的乐章!
回顾学院一路走来,不断发展壮大的艰难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现今二十七岁的金融学院正如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迈着坚实的步伐,向着新世纪新目标大步前进。也许前途依旧充满了坎坷,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坚信在各级的殷切关怀下,在广大校友的支持信任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金融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大学校庆的演讲稿篇17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女士们、先生们,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贺同济百年华诞,携手翻开新的百年华章!
公元19xx年,一位名叫埃里希·宝隆的德国医生,在德中各界支持下,创办了德文医学堂。校董们为学堂“同济”,希望用现代医学造福人类。x年后的今天,这所从成语“同舟共济”撷取校名的大学,以其独特的历史传承和办学特色,成为学子心仪的圣殿,科技创新的摇篮,国际交流的窗口,社会文明的家园!
百年高等教育史,与国家民族的兴衰紧紧相连,而在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同济师生都有家国同一、同舟共济的切身感受。
早在1917年,一战期间,同济医工学堂被租界驱逐。危难时刻,社会各界纷纷支援,华人董事与全校师生鼎力维持。学校在困境中执著前进,教学模式日益彰显特色,于1927年跻身于国立大学之列。
抗战爆发,美丽的同济校园在侵略者的轰炸中仅剩断壁残垣。为求一张平静书桌,培育华夏复兴的中坚,全校师生三年流离,六次搬迁,经千般磨难,历万里行程,最后落脚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师生在寺庙里上课,在茶馆里讨论,在油灯下实验,在长江边锻炼……八年文化抗战,传播了科学文明,历练了爱国情操。同济师生或投笔从戎,浴血沙场;或支援后方,服务桑梓;或潜心深造,积聚力量,成为重建家园的国家栋梁。民主革命时期,广大师生求真务实,积极投身革命,为自由和民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50年代初期,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同济的医学、理学、文、法、测绘、造船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为新的高教布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土木及相关学科的精英汇聚到同济旗下,不同学术流派兼容并蓄,汲取各方之长而百花齐放,同济发展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学科的工科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同济大学再次站到了社会变革的前列,迎来了学校历的快速发展时期。1979年,李国豪校长率先提出恢复与德国的传统联系,建设多科型大学,得到邓小平、方毅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学校领风气之先,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在国家和上海市重点支持下,进入了“211工程”和“985工程”。世纪之交,经过新一轮高教布局调整,同济学科基础更加雄厚;我们恢复医科,重建人文,优势学科持续攀登,新兴学科迅速崛起,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百年同济,虽历经坎坷而永存。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是百年同济的真实写照。每当危难来临之际,总有一种力量在支撑,使同济旗帜不倒,步伐不停。每逢机遇降临之时,总有一股激情在涌动,使同济意志坚定,奋勇向前。同舟共济、自强不息是同济的灵魂,是我们逆境中坚韧奋起、顺境中攀登超越的力量源泉!
百年同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校初期,教育界前辈、校董袁希涛对学生们提出殷切期望:“之大患,曰贫曰弱,救弱莫若医,救贫莫若工。务望诸君,各求深造,以养成将来救国之人才”。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先贤,百年同济的沃土培育了25万缤纷桃李,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才,其中校友院士超过100位。贝时璋、李国豪、裘法祖、吴孟超……,他们都是同济师生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学界翘楚。大学培育了英才,英才光耀着大学!